江西省南昌三中2014届高三8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第I卷(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彳.亍/叱.咤伉.俪/引吭.高歌着.落/卓.越骋.怀/成.绩斐然
B.匕.首/裨.益裙裾./鞠.躬尽瘁砥砺./訾詈.瞋.目/瞠.目结舌
C.翌.年/肄.业鹰.爪/义愤填膺.溘.死/做客.当.年/长歌当.哭
D.里弄./卖弄.籼.米/删.繁就简蕈.菌/潭.柘寺魂.魄 /混.混沌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戮力殒身不恤锭子指手画脚
B.莴苣偃苗助长干禄挥斥方遒
C.茎叶正襟危座団箕树影斑驳
D.婆娑不可估量万倾桀骜不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人指出,对李天一几次罚不当罪
....的处理无形中助长了官二代、富二代对社会现行法律的蔑视。
B.高中阶段枯燥繁重的学业负担不但没有消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反而让许多高
中生甘之如饴
....,品味到了奋斗的乐趣。
C.美国政府对于本国公民斯诺登的危言危行
....,最终迫使他同意停止损害美国的利益。
D.曾经炙手可热
....的苹果手机正逐渐失去市场,许多人已经对它失去了兴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的一批音乐家。
当时中欧、东欧和北欧一些国家,,。
,,。
①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强
②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的、被人们称作“民族乐派”的作曲家
③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缓慢
④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
⑤由于长期遭受异族侵略和统治
A.⑤③④②① B.④②⑤③① C.⑤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⑤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与国内的音乐教育不同,梅纽因音乐学校教学的重点不是基本功的训练,它注重的
是音乐知识、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B.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
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者说,
是面与点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D.重阳节怎么过并不重要,也未必非得抽出时间登山,重要的是不能让延续了千百年的节日所传递的精神信息丢失。
6.下面关于名著导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说“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必须具备道义、礼仪、谦逊、忠诚等多种品质,不能只像器具一样。
《论语》B.大卫是一个“遗腹子”,他在母亲和女仆的照管下长大。
母亲改嫁后,继父把他看成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女仆的哥哥坡勾提先生家里。
《大卫-科波菲尔》C卡西莫多在艾丝美拉达被执行绞刑后失踪了,后来人们发现他们紧紧连在一起的尸骨,人们想把他们分开时,尸骨便化为了尘土。
《巴黎圣母院》D冯乐山在高老太爷66岁生日宴会上提亲,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马上答应,但是觉新和觉慧坚决反对,并且帮助觉民逃婚。
《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
“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杨国荣
①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②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
《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③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
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
”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
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④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
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
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
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
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⑤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
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
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
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
总之,从“道不远人”的观念出发,儒家处处把目光引向现实的世界。
⑥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
在实践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中”。
儒家一再谈到“中道”或“中庸之道”,孟子便主张“中道而立”,荀子也肯定:“道之所善,中则可从。
”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中”之上。
这种“中”并不仅仅是量的概念。
从量的概念去理解,“中”往往表现为与两端等距离的那一点,然而,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
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
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
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中”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
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所涉及的重要方面。
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原理。
从过程的角度来看,“中”则关乎不同演化阶段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
以上意义上的“中”,其实质的内涵集中体现于“度”的观念。
这种“度”的意识,同时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的智慧。
⑦以“度”为内涵的实践智慧,体现于不同的方面。
《中庸》曾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从本体论上看,这一命题意味着对象世界中的诸种事物都各有存在根据,彼此共存于天下。
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则涉及不同的个体、团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处、交往问题,它以承认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为前提。
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是一种历史演化过程中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使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个体、存在形态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便成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指向的实质问题,在这里,所谓“并育而不相害”,便要求以“度”的中道原则,恰当地处理、协调社会共同体中方方面面的关系。
这种协调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的具体形态来加以调节。
这种调节作用就体现了一种“度”的智慧。
(节选自《中国文化中的“道”》,原载2010年6月12日《文汇报》)7.下列有关“道”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用即道”,道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B.儒、道两家学说中“道”都涉及到人,说明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是一致的。
C.道是抽象的,道的意义只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方可呈现出来。
D.道的品格具体表现为“中”,它体现了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在儒家那里,道是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
B.孔子只关心自身的现实存在,而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
C.儒家的“中道”,实质内涵则集中体现在“度”的观念上,可以看作一种实践智慧。
D.从哲学的视域来看,“道”具有“不远人”的品质,即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自身的生活过程联系起来。
9.下列表述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中庸之道”,能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B.深山中的花开花落,本身不存在美或不美的问题,因为其审美意义是要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得到呈现的,这就是“美不远人”。
C.儒家反复强调道并非超然于人,它能具体展开于人的日常生活过程中。
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体现了“度”的智慧,这种智慧能使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过程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1)陈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
球少涉儒学,善律令。
阳嘉中,举孝廉,稍迁繁阳令。
(2)复辟公府,举高第,拜侍御史。
是时,桂阳黠贼李研等群聚寇钞,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
太尉杨秉表球为零陵太守。
球到,设方略,期月间,贼虏消散。
而
州兵朱盖等反,与桂阳贼胡兰数万人转攻零陵。
零陵下湿,编木为城,不可守备,郡中惶恐。
掾吏白遣家避难,球怒曰:“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复言者斩!”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所杀伤众。
贼复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
相拒十余日,不能下。
会中郎将度尚将救兵至,球募士卒,与尚共破斩朱盖等。
(3)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以日食免。
复拜光禄大夫。
明年,为永乐少府,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
(4)初,郃兄侍中鯈,与大将军窦武同谋俱死,故郃与球相结。
事未及发,球复以书劝郃曰:“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容容无违而已?今曹节等放纵为害,而久在左右,又公兄侍中受害节等,永乐太后所亲知也。
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以次收节等诛之。
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
”又,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出为步兵校尉,亦深劝于郃。
郃曰:“凶竖多耳目,恐事未会,先受其祸。
”纳曰:“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郃许诺,亦结谋阳球。
(5)球小妻,程璜之女,璜用事于宫中。
节等颇得闻知,乃重赂于璜,且胁之。
璜惧迫,以球谋告节,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
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
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下狱死。
球时年六十二。
(选自《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月间,贼虏消散期待请把4个红字下横线改为加点
B.会中郎将.度尚将救兵至率领
C.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暗中
D.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触犯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远射千余步,所.杀伤众永乐太后所.亲知也
B. 数月,以.日食免球复以.书劝郃曰
C.而.久在左右可翘足而.待也
D.璜用事于.宫中乃重赂于.璜,且胁之
12.下列句子中,能够表现陈球“善用计谋”的一组是()
①球少涉儒学,善律令②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
③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④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
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⑥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第II卷(114分)
四.(28分)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2分,每句4分)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⑵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
(3)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
③敧(qī),倾斜、歪向一边。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
(4分)
答:
(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
(5题选4题)(8分)
(1)既见复关, 。
,体无咎言。
《氓》(2)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
《归园田居》
(3)或取诸怀抱, ; ,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
(4)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5)有志矣, ,然力不足者, 。
《游褒禅山记》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21分)
不按规则出牌的大学校长朱清时
(1)朱清时,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
毕业后去了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当了一名炉前工。
(2)当时分来厂里的大学生们常在业余时间聚会,喝酒、打扑克、海阔天空聊天、发牢骚。
朱清时说:“我也时有加入,但很快就感到空虚。
我总觉得光抱怨怀才不遇没意思,中国这么大,总是需要人才的,现在把时间荒废了,一旦需要时,我们有什么呢?我仍然像在大学里一样,抓紧时间学习。
”在这期间,他翻译了一本《相对论的再审查》,稿子被山东大学油印出来,在国内流传;写了一篇论文《论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随时间变大》,1974年发表在《复旦学报》上。
(3)20世纪70年代中期,地处西宁的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正在为造原子弹组织技术攻关,急需学物理的人才。
得知这一消息后,朱清时立即去拜访该所的室主任康靖文。
康靖文拿出很长的一篇专业外文文章让他翻译。
几天后,朱清时就把译文交给了他,研究所马上就决定要朱清时。
(4)1979年,朱清时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出国进修人员,到美国圣巴巴拉大学从事激光光谱研究。
初到美国,实验室的设备多数他都没见过,而且英语比较薄弱,每周的小
组讨论会,讨论的问题他也听不懂。
那种尴尬的局面让朱清时很受伤。
(5)别无选择,朱清时只能放弃了一切娱乐和休息时间,集中精力迅速填补实验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空白。
“我列出一个问题清单,包括我不知道的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请教别人,把他的介绍一一记下来,自己再练几次,熟悉之后,就能找出每台仪器的关键点,然后再读说明书的有关部分,很快就能掌握。
两三个月之后,我已能熟练地操作整个复杂的系统,做出了一些漂亮的结果。
终于有一天,当看到记录仪画出期待已久的曲线时,我深切感受到了探索科学真理的快乐!”
(6)两年进修期满之后,麻省理工学院要聘请他做“博士后”研究员。
但朱清时还是选择了回国,与同事们一起建起了中科院激光光谱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水平最高的实验室之一。
(7)1998年,朱清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8)在教育主管部门眼里,这位书卷气浓郁、平时在办公室里喜欢穿一双布鞋的校长,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更是一个给他们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
(9)担任中科大校长的10年里,朱清时赶上了教育部的“扩招”政策。
作为大学校长,朱清时非常矛盾: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收入一两万,多招一千个学生就是一两千万。
但扩招却要付出代价——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思前顾后,朱清时停止了扩招。
(10)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时任校长的朱清时不断思考的问题。
他曾带着同事去麻省理工等高校调研,回国搞教学改革,引进优秀人才。
几年后他才发现,教育体制和考评制度才是大学的核心问题。
(11)朱清时发现,中国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们和学生都住在一起,除了上课学知识外,师生们时时刻刻都在交流。
朱清时觉得,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
于是,他想在中科大实施书院式管理,重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分专业和年级混住在一起,让学生上课之外的活动更丰富。
结果有关部门下文禁止,要求将学生按照专业来管理,要把学生管理得严格一点。
朱清时的书院式改革无疾而终。
(12)“如果教育体系不改的话,目前的众多问题无法解决,中国大学应当‘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
”朱清时说。
这些在1917年由蔡元培首倡的治校理念,成就了北大在20世纪初的辉煌,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也是朱清时作为大学校长一直在坚持的改革。
(13)2009年3月,刚刚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任上卸职的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深圳“全球海选校长”中,全票当选新筹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拟任校长第一候选人。
上任不久,他就主动放弃自己享受的省部级待遇,并提出放弃行政级别。
(14)在给深圳市政府递交的南科大办校方案中,朱清时提出要办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以机制创新匡正中国教育积弊。
朱清时和他的教育改革,如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把中国的大学教育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也让南科大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
(15)2010年年底,教育部选择了认可,在南科大招生考试后,下发批文同意未经教育部批准就进行自主招生的南科大进行筹建,筹建期间可以试办本科专业,暂时给予了朱清时主导的这场改革实验一个模糊的承认。
16.从文章前半部分来看,是什么造就了朱清时的成功?请简要分析。
(6分)
17.朱清时是一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6分)
18.有人认为朱清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他坚称自己是个学者。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5分)
1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中,作者撷取朱清时几个人生片断,描写出一位既努力进取,心系教育事业又
特立独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校长的形象。
B.朱清时虽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但他却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
人,也是一个愿意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
C.朱清时在中科大实施了书院式管理制度,是因为他觉得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
生关系,而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
D.南方科技大首批录取的学生采取了自主招生的形式,事先并未经得教育部的批准,
但在2010年底,教育部对朱清时的办学方式选择了认可。
E.“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可见,如果
能够实行这种教育制度,中国教育的弊端就能得到根本解决。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
《囚绿记》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
暗示、喻旨另一种事物。
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它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
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现在,请你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景物片段。
要求:(1)景物核心内容是,绿柳、南风、鸣蝉,并揭示它们的象征意义。
(2)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3)语言连贯,表达清晰。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特蕾莎修女成为获奖者。
颁奖词说:“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重之上的同情。
”
你对上述的材料有何体会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1.C A中伉、吭,骋、成音不同B中匕、裨,瞋、瞠音不同D中全不同。
2.A B中偃-揠 C中座-坐 D中倾-顷
3.B A指多指处罚过重,意思相反C是褒义,褒贬失当D是修饰不当。
5.D . A项,“知识”与“提高”不搭配;B项句式杂糅,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杂糅在一起,或去掉“对”,或去掉“被”。
C项,语序不当,“文化”与“语言”应换位,以与后文照应.
6.D觉新左右为难,没有帮助觉民逃婚。
二.
7.B 【解析】“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是一致的”,在文中无依据。
8.C 【解析】A“在儒家那里”错误,应为“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
B“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无中生有。
D“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9.A 【解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中庸》提出的一种思想,并非能达成的结果。
10、A期:满一个(月)。
11、A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B.因为,连词/用,介词。
C.况且,表递进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
D.在,介词/对,向,介词。
12、D绍陈球的才学。
②交待荆楚一带贼祸严重的情况。
13.(1)略
⑵太守分掌国家的虎符,接受任命(治理)一个地区,难道可以只考虑(自己的)妻子儿女却败坏国家的威势吗?
[4分。
“分”、“顾”、“妻子”、“沮”,各1分。
]
(3)您是国家的栋梁,国家将要倾覆了,您不扶持,还要(您)这辅助的人干什么呢?(或:怎么样用那个辅助的人呢?)
[4分。
“为”“倾危”、“相”,“焉用”各1分。
]
14、(1)诗眼:“兴废使人愁”(2分,答“兴废”或“愁”得1分)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
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
(2分)
(2)颔联写野草、鸣鸠表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
(2分)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2分)
15.略
16.①随时做好准备,祖国需要人才,自己能有所作为。
这从他平时坚持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上可以看出。
②能够抓住机遇。
这从他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急需物理人才时朱清时前去自荐可以看出。
③对科学研究孜孜以求,全身心投入,有一种拼搏的力量。
这从他初到美国从事相关研究时的表现可以看出。
17.①为保证教学质量,中科大实行不扩招政策。
②在治校期间,提出“去行政化”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