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形意太极初探
辨析太极拳起源及演变
人陈王廷则成为太极拳 的创始人 。目前太 所编修 的《 李氏家谱》 为我们提供 了新 的依 在项 淳一的谈太极拳源流 问题和研究武术 极拳的创始人 大致有徐 宣平 、张三丰 、 陈 据 。 李氏家谱 ・ 记述 了李氏历世 名人事 史方法 的文章 中也说到 ,张三丰很可能是 《 序》
b 王宗岳和陈王廷等五种说法 。 、
一
略 与功 德 : 世 李 春 茂 , 贡 后 人 千 载 寺 , 总结和继承 了前人成果的 ,在他之后又有 八 中
、
太极拳起源地
论无极养 生功十三势 拳 , 创 ) 艺 , 传 人加 以补充发展 , 剑f 枪 誉 以后 王宗岳 又有发展 , 才
游教传拳 于晋 、 、 、 、 鲁 陕 浙 湖广 , 数省 形成今 日之太极拳[ 根据《 4 1 。 明史》 和历经纂 1 . 起源于河南温县 陈家沟 。关 于太 极 神功 , 李信 , 结陈沟姑表陈王 修 的《 和山志》 都 只字未 提张三丰会 拳 太 , 拳 的起源地 ,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 , 太极拳 起 赫名焉。九世李仲 、
太极 拳 的源 流及创 始人说法 不一 , 学术 ,托名神仙或其他有威望的人物所留 目
拳 。十 四世陈长兴拳 艺高超 , 造诣极深 , 在 前尚无定论 。 于太极拳 的起源 , 关 有五种说 传 , 以利于推行 , 即使是在古代的世界各 这 () 孝道子所传 。( ) 2 元末 国也是普遍存 在的一种现象” 。 嘲 因此 , 说张 祖传套路基础上 由 而约 、 博 精炼归纳 , 不足 法 :1 唐代徐宣平 、 之处补之 , 重复地方裁之 , 创造性地形成完 明初 武当道士张三丰所创 。( ) 3 明初 1 4世 三丰是太极拳 的始创人确实不足信 ,这还
为: 太极 功是武当派的张三丰创造 的
李存义形意八卦
教案
有文事,必有武备也。夫武术者运动之一也。善则日强,有善于卫生,并关乎尚武之进步。不但有善于己身而且能有善于国用。不然则枉费身心,徒过年日。更须言者。习武者必具武德也。唯武德二字为尚也,如其不然不但无善于应用,而且有害于身心,于卫生大有碍焉。故武术一门不可不慎其锻炼,更不可不究其法耳。然更有内外之分。夫内门者,以阴阳、五行、八卦、动静、刚柔、生克等理。合于拳术,步法之中以太极变化喻其作用。提纲挈领称为内家,其运行气专以虚静化人,得浩然之正气,经之运动作式,兼采心气作用,以意为主而运动筋肉。待意至之处,气于力自付。由内达外,如之之得心应手。书法之意在笔先。可知觉运动,柔静为体,刚动为用。柔而能伸,刚而能御。知彼知己,知白守黑。以小敌大,以慢敌快。盖其力点不能发展,并移其重点。使出身心之外,不能保持原来位置。故以柔克刚也。盖敌力难巨,按力学家。分力合力之法,考诸学大小轮周。作同一比力,反使为我用,既以静制动也。如身体日强。精神自振。气血通畅,疾病何生。况身能动而心能静。内尚武而外尚文,绝不等其他学家粗鲁、鲁猛、野蛮运动者矣。切记!切记!
忌决
身忌高,腿忌直,肘忌散,头忌低,心忌慢,足忌迟,五行最忌离无合,肋肩胫膝最忌分离.用力最忌刚而无曲,身心最忌不一.上身忌无沉气,下身最忌不提.目力忌无全体,进退忌无全肢.中进忌失,上下走步最忌分歧.使法最忌虚中无实,更忌实中无虚.参透灵极巧变.自知虚中实,实中虚.总归刚柔相济,虚中实,实中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自然得胜,方为出奇.
遇劈砸手摇扒,遇低钩手莫抽.
遇高挑进肘宝,明变化自然好.
搓法决
身为钓饵敌为鱼,变化须藏觉触知。
未动早安应动出,虚中有实实中虚。
进退得宜为妙法,防而不漏武功奇。
搓是搓来接是接。接搓二字有分别。
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
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有三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三种方法,只有经过这三种方法的训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刻苦用功才可能提高至形神合一的阶段。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欢迎阅读学习。
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一、基本方法:用松柔劲学拳初学拳应重点掌握姿势要领,内外放松,减少不当用力,学好基本动作,使三型三法(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合度,做到式正招圆,这一方法的锻炼要点可以归纳为:松柔、连贯、圆活、姿势正确、动作整齐、进退和顺、均衡稳定七点。
在这里的所谓的放松是积极的,不是漫不经心的,更是不可懈怠,是要消除拙力(僵劲),按规矩用劲,以意识贯注于练拳动作过程之中,以动作的虚实变化适度地去完成动作。
在陈鑫的《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所以我们在练拳初期要先动中求静,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骨节、肌肉、皮肤同时放松,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除疲劳,还可积蓄力量、提高力量、增强耐力、加快速度并有助于提高灵敏度和对抗技巧。
因为学拳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先用松柔劲,全身放松,把姿势运用圆活、连贯、正确,才不会发生姿势失中、动作僵硬、呼吸紧张、重心不稳等现象,即使有了不正确的现象发生,也便于纠正更改。
这样通过仿照和体会所学拳势,掌握身体各部分姿势要领,养成正确的定型,使拳法处处符合规矩,周身三节六合安排合体,手脚一致,不仅动作准确,上下合拍,而且要体现周身完整一致,全身各处又不可散乱松懈,做到“神气要舒展不拘,运用要圆活不滞”。
初步打好基础后,就可形成暗劲,进一步求得全身协调。
二、养气力的方法:用暗劲(阴劲)练拳暗劲的用法实际上是一种慢练调气、养生、增力的练习方法,在练拳时通过紧张筋、肉,利用神经的传导浑身蓄劲,手臂出拳时,两手含劲一手前推则一手回拉;有如负重或推物而行,所使都是正反劲即阴阳劲,出拳时如顶重物,似顶动,又似顶不动,徐徐而进;向前迈步时双腿含劲,如在过踝之沉泥中行走一般,这里含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过程,意识而形随,意出而形到;前腿有踩劲,后腿有蹬劲,十趾抓地,手足运动再配合呼吸。
李氏功法双人对练的初级训练法
一、霸王举鼎甲乙相对而立(着白衣者),两脚向左右分开,比肩略宽,双膝微屈,呈马步式站立。
同时,双臂微屈,双手搭放在乙之肩头。
乙(着黑衣者)把右脚放在甲两腿间,呈右弓步式,两手分别放在甲肋部,用力上托。
甲则用力下坠。
乙上托后缓力,再上托,如此反复(图1)。
当乙疲劳时,改用左弓步,继续重复上述动作。
乙在用力上托甲时,要注意配合腹式呼吸,呼吸频率与上托甲的动作相一致。
如果乙功夫很深,可以在乙上托自己时,用双手抓住或贴住乙的双肩,向前后、左右摇动乙,破坏乙的身体平衡(如图2)。
功理:竖项、身体后倾,双脚向斜后方用力蹬,双手好像要从地上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
此式通过练两臂的托劲,以增加下盘的功力。
如果动作与呼吸配合协调,使内气一提一降,周身一家,最后可达到练出全身的整劲。
内气在此式中走的是督脉,久练可以增肾水,故能强腰背并可明目。
此式功夫深者,与对手较技,在接触时,可以直接把双手插入对方的双腋下,用劲一掀,就可将对方掷出,好似“打人如挂画”。
二、金丝缠葫芦甲乙相对而立,两腿微屈,成马步式,两肘关节弯屈呈60度角,两拳并拢贴在胸前。
乙成右弓步式,上身略前倾,双手向前抓握甲两手腕部,拳眼斜向上,用力下压。
甲双臂缓慢地用力向上伸直,随后左手缓慢用力由上向下回带到自己左肩外侧。
同时,右手从上向下朝乙右肩膀压下,并向前使冲击劲,使乙左臂缠绕着自己的右侧脖根处(图3)。
乙双手前后用力阻挡。
稍倾,甲右手缓慢地抽回到自己的右肩外侧,左手从自己左肩外侧向乙左肩膀压下,并向前使冲劲,使乙的右臂缠绕着自己的左侧脖根处(图4)。
如此反复运动。
功理:甲两臂反复地一伸一压一拉,用的是臂、腰和胯的转动力。
乙抓住甲两手腕部时,也要随甲的腰胯转动而动。
此式是练乙的两臂开弓劲。
此式功夫深者,两臂前后开弓劲非常大,可以轻松地折断弓背或者弓弦。
若是与人近身格斗时,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对方手中夺下凶器。
此式摇膀活胯,左右运动着腰背,活动着带脉,锻炼了整个脊柱神经,对常年的腰痛等顽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薛颠传李姓老先生文章
1楼细活小手是五行拳关键。
有李存义支系的传人来访,其演示五行拳细活,实则不非如此。
只是在传承中各代传人根据自己的特点所作的增改。
形意练不得法易出偏差,万万不可自以为是擅自改动拳架。
练拳不当受的伤是医家都束手无策的。
张师说:“咱这东西一辈子都用不上才好呢,说明这一生你是太平的。
”现在是法制社会,打伤人要赔钱,打死人要偿命。
我曾多次因此赔钱,无奈之举。
高手每一拳都是致命的。
张师炼拳从不发劲,既使教我劲法时,也相当柔顺。
只有一次,我尝到了张师的劲道,那滋味真是回味终生。
柔劲过关方可入明劲。
薛颠的功架势势含有舒筋收筋,旋筋拧骨,润筋养骨等多种功用,如此炼功才有进镜。
众多习武者对司空见惯的“松”理解不够,有不明者,有心知身不知者。
“松”是大学问,千万不要忽略。
“自以为是”是习武大忌,要亲自到过来人身上摸,在明白人身上试,才能真正将“松”功炼上身,受其益。
桩功是密传,只有拜师才能学到。
张师教过一个炼功要窍,可贯穿所有壮功与功架当中。
人刚躺下要睡觉时,身体会自觉调整几下。
同样,站桩也要周身内外微微调整,达到非常舒适得劲的状态,如此站下去即可享受桩功。
打拳过程中也有这个微调,只是一个在动态,一个在静态。
薛派武学传播很少,有人从此受益也算将薛派武学发扬光大了。
炼拳得时常有新鲜感,不断有提高才行。
我现在的拳学理解比两年前要深入,这里没有对错,都要经历这个过程。
因习武而交的朋友感情会更深。
以前朋友要照片,我就拿外出游玩的留影给大家看,有的说好,这是朋友捧场,真炼拳不会是这个样子。
林师爷只继承了薛颠的武功与丹道,中医方面略通梗概即因变故离开薛颠。
张师是祖传中医,尤擅骨伤科,如此也算三艺齐备,没有留下遗憾。
我随张师学拳时,他已退出武术圈多年,在家自娱自乐,至今还有不见外人的老习惯。
要不是两家的交情,我也无缘得此脉传承。
随师期间,时常有人来拜师,都是熟人介绍,张师未收也指点了他们。
来人都有层次,不是来学拳的,只想请张师把自己的东西串起来得以升华。
李洛能《形意拳谱》,建议收藏!
李洛能《形意拳谱》,建议收藏!太极拳真传传承国粹,发扬国术,承前启后,知行合一!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李洛能拳谱岳武穆王以枪为拳六合形意李门世根形意拳五形为先论身法六合为首少揽闲事心田静多读拳谱武艺精形意拳序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
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
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李氏形意太极拳修习见闻
内功深厚 , 往来较技 者甚 的练武 之人相差共远 。都说功力 好的 远离城 市喧嚣 ; 了就有所得 : 来 内心的 体强 健之余 , 多, 然鲜有 胜者 , 武林 人 士称 之为 “ 东 人在力量 、 抗击 打 、 力 、 耐 速度 几方 面 安宁 、 快乐 , 身体 的康健 、 和谐 。 北 神力 王”。师 爷通过 多年 的切 身实 强于常人 。 疑惑之余 , 我主动要求试一 在 和 道 堂 这个 武 术 健 身 的平 台
是禅道 、 术 、 武 医学 。 在大学期间 , 我加 薄。 练了一段时间 , 我发现这里 的练拳 有好 转。 员中有 肾功能弱 的, 学 有失眠 入了学 校的武术协会 ,主要练 习少林 氛围非 常好 , 影响 了很多人 。 很多朋友 的 ,有想减肥的 ,有心脏气血 功能差 拳械 , 然时常受些小伤 , 虽 但始终 没有 或 是学 员通 过介绍或是 网站信 息过来 的 , 只要坚持练拳三个月左右 , 身体素 影 响到我练武的决心和信心 ,就 这样 学拳 ,都能受到热情欢迎 ,刚来 的时 质就会有好转 , 来时身体越差 的学 员 ,
姜
李 氏形意太辍拳修பைடு நூலகம்习见闻
文 / 祥 杨
我是重庆人 ,小 时候 逢年过节都 月 的学员在一个六米直 径的圆圈里 面 几 年 间呈 几 何 速度 增 长 的一个 主 因 要到 山里面 的道观 祈福 ,周围云雾缭 推 , 刚一搭手喊开始 , 就直 接被一股 吧 。 我
绕, 山水相映 , 片祥 和。常常看见有 巨浪拥 出去 了, 一 如此这 般两次 , 我心有 都说练拳容易 改拳 难 ,有见到一 道长在道观前走拳 ,动作缓慢 似静似 怯意 , 不敢 上 了, 受伤 , 然刘 师父 些新学员 , 怕 虽 由于先天 或者后 天原因 , 身 动, 即使有人在他面前嬉 戏 、 和他 打招 再表示不会伤 到我 。 体协调性差一点 ,练拳 的时候 有身体 呼, 他也都不予理会 此情此 景 , 人与 当下我决定拜师学 艺 ,刘 师父也 前俯 后仰 、 右晃 动 、 下波 动 、 头 左 上 转
十三势形意太极拳
身 的弹性把它拽 回来 。 练得是劲力的收放 自如 , 随心所 欲 , 但
这种劲是在有 了骨头劲后练 的 , 否则难 得要窍 。灵 化劲是最 后的成就 , 阴阳翻开 , 虚实分 明 , 随心 所欲 , 无形无相 , 无声无 息, 神明灵机 自现 , 达到所谓 “ 拳无拳 , 意无 意 , 无意之 中是真
意”的境界 。
形意太极拳 呼吸合道 , 顺其 自然 , 不可有意求之 , 妄弄气 息 。练 到 了 , 有 的就 都有 了 , 该 寂然不 动 , 感而遂 通 , 声无 无
息, 并非遥不可及。
为 了便于 推广和入 门学 习 , 我们 编排 了两个相 对较短 的 套路 : 普及型 五十 四式 ( 据第二 路编 排 ) 根 和精炼 型 十三势 ( 根据第 四路编排 ) 。今天先与大家 分享一下十三 势形意太 极拳 , 这套拳 法共 二十六个式子 , 通套折叠盘 曲下 势较 多 , 但 相对难度 大 , 练习时间 以五至 三十分钟递增 为宜。拳谱动作
1. 3紫燕盘 窝 ( 5 一图 5 图 1 4)
1 . 身搂手盖 顶 ( 6 8转 图 5一图 6 7)
1. 9力分双牛 ( 6 图 8一图 7 1)
鞣 ■■■ ■ ‘一
蹦
■
一
圈
J
l l l
≯
1. 4飞鹰擒 食 ( 5 图 5一图 5 7)
零
】鼻 J
_ 己丑年 玖期 {
太极拳共一百八十一式分 四路 , 可单练 , 也可通套 练习。 动作
的难度 、 身法 和运动量逐渐增加 , 都遵循 内功理 法 , 但 每一式
李氏形意太极拳
李氏形意太极拳李氏形意太极拳步法单重李氏形意太极拳以鸡腿虎步为主,桩法单重,前三后七,身备五弓,脚下生根,背有靠山之势,内劲贯通。
单重步法暗合道艺,通任督开百脉,鸡腿的提踩与身形的束展相应,练一气之流行。
形意太极拳是动中桩功,敛气入髓,单重有助于打开胯骨,松活关节,贯通上下内外。
形意单重步法是李氏形意太极的重要特征.功架低沉李氏功法拳架低沉严谨,注重下盘劲力的训练,认为低架下势是生大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修得虚实分明,阴阳翻开的关键。
在十二形的设计中增加了身体盘曲折叠的练法,也是这个道理。
李氏拳法在低架的基础上强调沉暗劲训练,真内劲是非常强悍霸道的超力量,不是身体或冷或热等气感,也不是单纯靠练轻柔得来的。
因此,功架低沉是李氏功法训练内劲的诀窍之一,也是训练六合整劲得灵机的不二法门。
劲力齐整李氏形意太极拳讲究外三合、内三合、形意相合、内外相合,修的是六合整劲。
六合并不是单纯指左手与左脚合,右手与右脚合,六合整劲中,左脚与右手合,左胯与右肩也相合,是整体之合。
在身法八要的规矩下,上下一体形成整体弹簧劲。
六合整劲不是静着的劲,是动着的变化的劲,根节稳,中节活,稍节灵,亦是九曲连珠之劲,所以拳脚到处,皆是整劲透劲。
李氏功法行拳时手脚同进同出,特别强调手不出脚尖,是严格的外六合,这一要求并不是只从外形上刻意追求齐整,其妙处别处再讲。
李氏拳法练周身之拳,也是周身练拳,因此不光讲手脚进出的齐整,身形的束展也是同进同出。
养练结合丹道中人常讲“没有得病的神仙”,李氏拳法也讲“没有赢弱的武者”,主张养练结合,呼吸合道,重内敛,忌耗神。
入手先讲固本培元,强壮内里。
荡污除垢,洗髓易经,自然百病全消百病不生。
李氏功法拳架低沉,练功过程十分辛苦,尤其在低架练暗劲阶段,挥汗如雨。
但忌用意过重,更忌耗劳精神,李氏功法讲的是形意相合,内外相合,在形体的折叠盘曲中,催逼内劲的贯通,滋养周身,因此,内练的实质仍然是内养。
性命双修李氏功法是性命双修的功法,在修练方法上,不仅养练下丹田,也注重上丹田的修养,外形上要求手不出脚尖,尤其在形意太极拳中,手与额头齐高,内外劳宫穴与祖窍、泥丸相对。
如何练好李氏形意太极拳
不去 , 一定是我们 自己出了问题 , 学会 照片 的形式记 录下来 , 网站 、 客 、 释人 生 , 能时不时给 自己开方用药 , 在 博 还
用 内观 、 省察来发现 内心的问题 , 用觉 Q 群 、报 刊杂志等媒 体上宣传公 布 , 只是 疑心很重 , Q 缺乏实操 ! 了打消他 为
不是一 句两句 能说清楚 的事 情 ,但 是 上 保 守 不 教 的老 师 一般 不 会 有 真 功 觉睡不着 , 体重又 回到了最低谷 。 问他 他 偶 我对 这个 问题具 有普遍性 ,我不妨 借身边 夫 , 因为真 功夫 和德行是相辅相 成的。 坚持练拳 了没有 , 回答说 : 尔。 发生 的一 些 实 例为 基 础 来 简单 说 一 德行不够 必定修炼不到高境 界 、真功 他说 :实 际上 工作和练拳之 间是没有 下 , 这里我们不讲拳架正确 与否 , 在 拳 夫 , 因为他 心有 障碍 , 有德行之人 一定 冲突的 , 练拳 是为了让我们身强体壮 ,
悟、 有效 行 动来 解 决是 我成 立 “ 和道 以备 不能前 来交 流的朋 友参 观考证 。 的疑虑 , 我让他先跟着我们 练拳 , 有效 堂” 以后在练拳之外的心得 !感谢 大 李 氏形意太极拳就是这 样真诚 、坦诚 果后再谈费用 问题 。如此 同吃同住 同
地展示着 自身 的魅力 !如果这样还不 练一月有余 , 的食量体重都有增 加 , 他 恶 A学员 自己也欣 这段 日子有很 多朋友在我们 网站 能令你相信而一 味怀 疑 ,那我们只好 睡眠好转 , 梦减少 。 喜若狂发誓苦练拳法 , 改变人生 ! 可是 上 留言或 打电话 向我咨询关 于怎样 才 引用释家 的一句话 :度 不 了无缘之人
家, 让我受益匪浅 ! 真 能练好李 氏形 意太极拳 的问题 ?我觉 啦 ! 正有功夫 的师父是不会保 守的 , 没多久有朋友 约他做工程 ,一去就是 碰 三个多 月 , 回来后一 如往昔饭吃不下 , 得这个 提问很 空泛 , 太大不好 回答 , 也 如 果不是 你 自身失礼 不诚 的原 因 ,
李洛能的《形意拳谱》完整版
李洛能的《形意拳谱》完整版岳武穆王以枪为拳六合形意李门世根形意拳五形为先论身法六合为首少揽闲事心田静多读拳谱武艺精形意拳序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
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果得其妙道,也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也。
形意太极拳李氏功法~三体式练习要领
形意太极拳李氏功法~三体式练习要领从“形意太极拳李氏功法”函授讲座开课以来,国内外读者纷纷来信,踊跃报名参加函授学习,这说明“形意太极拳李氏功法”作为一株武林奇葩已经深深地根植在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心中。
而且一些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函授学习,在国内外许多重大比赛中,运用“李氏功法”训练出的功力战胜了对手。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部分学员在函授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技术性问题,如三体桩有几种形式?怎样进行三体桩的锻炼?就这两个学员最关心的问题,我请教了形意太极李氏功法的创立者,被誉为东北神力王的李春苓老师。
李老师就此做了详细回答:大家知道,三体桩是形意拳的基本桩功,也是形意太极拳李氏功法的基础功法,即:“入道之门”。
但是,现在很多人对它重视不够,一是认为站三体桩非常简单而又枯燥;二是认为站三体桩在研习“形意太极拳李氏功法”中没有实际意义。
深刻剖析这两种错误认识的根源,我看这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在作崇。
在这里,我讲两个故事。
故事Ⅰ:形意拳名家孙禄堂晚年授徒时,在他众多徒弟中,只有一位弱智徒弟遵循他的教导,专攻三体桩,而其它徒弟却忽视了这一教导,对三体桩不屑一顾,只练拳式。
三年过去了,在一次师兄弟之间的比试中,这位弱智徒弟以坚实的功力战胜了许多的师兄。
故事Ⅱ:旧时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有一位李某擅弹腿,其腿功能脚到树断,威力骇人,故常挟技滋事。
一次,他到形意拳名家杨永蔚先生的教拳场地挑衅。
杨先生为教训他,以三体桩功绷飞他的弹踢,最后使他折服。
大家一定能从这两个故事中获得些启示吧经前人实践,三体桩的主要作用是稳固周身,坚实根基;抻筋拔骨,蓄气增力;舒筋活络,通行气血;改造生理,益寿延年。
因此,大家只有深入研习,才能真正体味其精髓之处。
三体桩有高桩、中桩和矮桩三种形式。
高桩,由于它站立姿势较高,膝关节弯屈较小,两腿对全身支撑的负荷小,故长功缓慢,仅适合于老年人或体弱者练习。
中桩的要求,如图1,以左式三体桩为例。
①上段:头要端正,下颏微收,口合齿扣,舌顶上腭,两眼注视左手中指尖。
李氏四杰(上)----关于礼璨形意老拳的记忆
李氏四杰(上)----关于礼璨形意老拳的记忆河北省辛集市(原束鹿县)城北约30华里地,有一个较大村庄,名叫礼璨村,该村自古崇尚武文化,百姓习武成风,尤其村东头武风更盛,在众多习武者中脱颖出四位著名形意拳大师,李氏四杰,李文豹、李云山、李群福(老厚)、李剑秋。
现在李氏四杰后人及众徒子徒孙们活跃在辛集市(束鹿县)及全国各地,继续传承着李式形意拳的心法、功法、技法,为宣传、普及形意拳做出了贡献。
李文豹先生,自幼酷爱拳术,曾随本地名拳师习练少林拳、刀、枪、剑、棍,拳械技艺纯熟,在当地小有名气,后去北京城探亲,宿住在形意拳名家李云山家(李云山是李文豹的本家侄儿,亦是清华大学武术教授李剑秋的生父),当时,李云山已成为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先生、周明泰先生入室弟子,由于李文豹痴迷中国传统拳术,得知此事后,迫不及待让李云山带自己拜见李存义大师,李云山见二叔如此真诚、急切,也就答应带他去试一试,但不知李存义先生能否接见,二人商定好后,直奔李存义先生住所,正巧李存义先生在家休息,李云山向师父行礼后,说明来意,李存义不但没怪李云山,反而高兴的说:“我与你们叔侄有缘分,又是老乡(深州与辛集(束鹿)地理位置毗邻,所以在外地时都以老乡相称),都姓一个李字,你也是我的高徒,所以都是一家人,何必见外”,李云山面带微笑,向师父详细介绍了二叔的情况。
李文豹膂力过人,用目观之,李文豹中等身材,面带憨厚,周身劲力十足,当即,让李文豹演练了一套拳法和一趟刀法,拳法虎虎生风,刀法纯熟。
李存义先生暗喜,此人虽与我年龄相差无几,但他的基础功夫甚好,如果能跟我习练几年,拳艺定能达到上乘,李存义虽喜,但未露声色,只微微一笑,言道:“此乃花拳绣腿,基础功夫而已,终生习练,永不能达上乘功夫”,李文豹听后不悦,心想,我在老家打两、三个人,从不费力,如果坚持练、下功夫习练,定能达到一流水平。
李存义先生看出了李文豹的不服之意,一挥手,让李文豹用全力向自己攻击,李文豹大喜,用一个冲天炮向李存义头面部猛击过去,只见李存义先生身形微微一动,出手相迎,只轻轻一划,李文豹便腾空而起,倒坐到背后椅子上,连试三次,结果如一,李文豹满面羞红,操着浓浓的家乡话,连呼:“神了!神了!今天真遇上高人了,您今后就是我的恩师”,言罢,跪地就要拜师,李存义先生连忙摆手说:“不忙不忙,我愿意收你为徒,但你与云山的辈分关系怎么理顺?你们爷俩回去商定后,再拜师不迟,回家后,大家一致同意让长辈拿主意,李文豹深感机会难得,大师难遇,虽然拜师后与侄儿云山成为同门师兄弟,似乎不妥,但本心不愿放弃,一家人反复商量后决定拜师,辈份分开论,形意拳传承为同辈,在家仍叔侄相称,剑秋仍称李文豹二爷,待家人意见统一后,择良辰吉日,举行了拜师仪式,从此李文豹成为著名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先生弟子,由于李文豹习武基础好,又膂力过人,经过超乎常人的刻苦习练,进步很快,深受李存义先生爱戴,并亲授形意拳明、暗、化三劲绝技,以虎扑发力见长,成为李存义先生的入室弟子,并列为四大名弟子之一。
李派太极拳——中西碰撞之际诞生的武学宗派
2019年9月Sep.2019第35卷第瑚Vol.35 No.3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李派太极拳中西碰撞之际诞生的武学宗派徐万桩,高阳(李派拳法研究中心,河北 廊坊065000)摘要:李派太极拳,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在中西文化碰撞之际集多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而成的传统拳 术,拥有独特的拳法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014年李氏太极被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名录》。
经过几代人的用心传承,李派太极拳已经发展到全国乃至美国、欧洲等地,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作为一种有效的健身养生手段,李派太极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十分有益。
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的 的背景下,李派太极拳将发挥新的时代价值,在传播中华文化、形塑中国形象的同时,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关键词:李派太极拳;太极文化;“一带一路”;时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210(2019)03-0091-05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作为中国极 具代表性的传统武术,太极拳以道家太极、阴阳辩 证理念为核心思想,讲究内外兼修、刚柔并济,拳理拳法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还结合 了中医经络学、古代导弓I 术和吐纳术的精华,长期习练太极拳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怡情养性的目 的。
中国的太极拳流派众多,各派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各有其章法和特点,呈现出鲜活的生命 力。
李派太极拳,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在中 西文化碰撞之际集多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而成,主要流传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传统拳术。
2014年,李派太极被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经过几代人的用心传承, 李派太极拳已经发展到全国乃至美国、欧洲等地, 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李派太极拳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将发挥新的时代价值。
李氏形意太极拳健身养生
李氏形意太极拳健身养生第一节李氏形意太极拳的养生价值现代人能出来做运动的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求健康对技击的要求也是先在身强体壮的前提下而为之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始终提倡先养生后技击之理论武术养生是其社会功用的重要体现之一养生问题的深入研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李氏形意太极拳提出把人视为阴阳复合体在具有攻防意识的动静组合练习中充分展现六合内三合、外三合并超越招式的束缚达到精神、形体的双重冶化全面改善心理、机理功能这正是本功法养生之道有别于一般体力锻炼和意识训练重点之所在。
在加强对人体内气、内力的调整促进血液循环强化生命机能的同时李氏形意太极拳又在武术的动静互相涵容上作了较全面的产诉充分展现出“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故变化示神奇”这一拳理精华因“动为生之源”所以灵活、稳健的动态练习是功法中非常注重的。
练习时以四肢引导内气的调和以身法的变化、步法的沉实来畅气活血以拍击之法促进气血运行排病逐淤。
在动静相合的作用下“虚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以达“人自虚无而生神、积神而生气、积气而生精、藏精而有力有力而常动动则养”的习武至高境界使之成为一种自我净化的手段。
李氏形意太极拳在功法练习中提倡养生的生命整体观以“贵人重生”为基础以养气、练气、运五行、平衡阴阳为其作用发展了“病因形成论”、“经脉观点”、“形神观”。
功法力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在哲学和医学的意义上深化了武术的修持意境。
有了强健的体魄我们再来谈技击自然轻松了许多善于习动是我们最需要掌握的许多人做各种锻炼其结果却不令人满意有时会因某种意外或掌握锻炼的方法等问题反而使运动成为了致病的因素。
李氏形意太极拳在长期练习和发力过程中调整和加强了筋脉、骨骼、内脏之功能使受训者能够具备强大的耐力、抗击打力、杀伤力、快速反应能力在对抗中自然达到了技击的目的。
李氏形意太极拳教你做的就是使你成为一个身体强壮适应机能健全的人随时适应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并保持内外的协调做到养生、养长、养收、养藏。
李氏太极拳 李派太极
李氏太极拳 [李派太极]随着犹龙派太极和李派太极的文章近几年来不断在有关刊物的刊登,使人们原来对这两派太极不甚了解而进展到逐步了解和有了肯定的熟悉。
但由于门中传人们的某些见解不同,因而发表文章的侧重面也不同。
有些文章没有考虑到历史的实际状况,硬性的将李派和犹龙派分开,认为二者一点联系都没有,犹龙派就是犹龙派,李派就是李派。
诚然不错,两派打法分得很清,区分也很大,打出来的拳韵味也完全不一样。
但是假如否认它们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是错误的。
这两派太极是各自存在的,我已在《犹龙太极的来龙去脉--兼谈与李派的亲缘关系》一文中作过介绍。
不过很不全面,尤其是对李派"天盘拳"一事没有谈出自己的浅见。
今着重谈一下李派太极"天盘拳"究竟失传没有?"天盘拳"究竟是什么拳?作为不成熟的阐述,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我犹龙同门和李派的门人以及广阔读者赐予谅解和批判。
一在未说正文之前我先要讲明几个问题:一、早在60年月,我在邻居王洪信(今已87岁)家熟悉了张鸿逵师父,后来张师父把我领到他家里,告知我说:"孩子,许多人想学咱们的拳术,但都未得其人。
我对你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了解,你的家庭和本人都很好,我预备收你为入室弟子(那时我已练了半年多)。
"而后又谈了犹龙派太极拳的来历及与李派的亲缘关系,还谈了自己学艺之困难。
老人家特别注意技艺,特别注意选择人才。
随后严肃其事特别严厉地告知我说:"咱们的太极拳全称是隐仙羽化犹龙派武当嫡传正宗太极神功拳。
"我问什么叫"隐仙羽化"?张师父说,"隐"就是隐起来,别在外面练;"仙"就是过去说的修道的山人;"羽化"是道士的别称,如"羽客"、"羽士",还有道士死了,不叫死,叫"羽化",神仙也得脱壳,叫做"羽化三次便成仙"。
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
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杜子宇阴阳交合道自更生,文武一道妙用无边。
太极拳“以武演道”,此道乃阴阳运变的太极妙道。
演道的归宿是“修文合道”,此道是清静无为的无极大道。
这一动一静的太极、无极是宇宙的“真常”之道。
太极修炼就是从这真常中讨到了健身和益寿的真消息。
王宗岳在三丰祖师《太极拳经》后注言:“以上系三丰祖师所著,欲天下英豪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李派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老先师也曰:“太极拳为修身第一要法,故为修身实技,不单以武花小技称能也。
其中义理渊深,奥妙难穷,不但为武备之祖,更为文修之真传也。
”这“文武一源”、“练武归文”也就规划了李派太极“练太极归无极”的总程式和“动静兼练”、“性命双修” 的总规范。
动盘“以武演道”,静盘“修文合道”。
练武归文文武合真。
应该说《祖师歌》综合了李派太极修炼的精要。
歌曰:本门祖师是三丰,炼气归神奥理通。
接衍轩辕真道脉,详推太极运神功。
参悟人天合一理,阴阳颠倒周身行。
八卦五行随机转,灵活玄妙是真宗。
b 《祖师歌》是颂祖歌,实际上又说明李派太极拳的丹脉真源和内功真机。
就是本于此歌,才又衍生了李派太极之外太极、内太极和真太极的三歌诀。
外太极即动盘太极拳,其诀曰:“半个圈似月牙,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反复此乱如麻。
”从而提炼了行拳的精要。
内太极指静盘三式(立坐卧),其诀曰:“呼吸气真太极,子午窟先天地,玄中玄秘中秘,河车灵三宝聚。
练神功成妙技,莫枉传多仔细。
”从中确立了静功修炼的窍要。
真太极即心法,即意念变化之法,是导气循经、贯通内外、和其形神的真使者,是决定悟化精深、彻通人天、凝炼真功的开拓者。
故称心法为“万法之母”。
其诀曰;“四维着一力,虚空雷霹去。
万法如意珠,紫金元祖气。
”以上三诀是《祖师歌》的行功细则,既一生三,又三归一,乃应对《祖师歌》的一曲三重奏。
诀诀妙理玄机,句句言简意赅,是行拳做功的经要和指南。
李瑞东老先师曰:“以诚名本,以致修功按部位层次练之,一步自有一步功效,一层自见一层神理,非寻常俗儒所能知,更非近来武夫所能闻者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果
早听闻李氏形意太极拳具有出功快、实战性强的特点。
经友人介绍,与李氏形意太极拳掌门刘治良先生相识。
初见刘治良先生见其身体魁伟,言语和善。
刘先生向我谈了中国拳术之善,并教授了形意劈拳的入门之法。
说起现今一些练拳者以误传误,最后不仅自误而且误人之弊病,一时兴起,我与刘先生推手试技,真有无计可施之感,手上劲力在先生身上皆化为无力,而先生趁势而入,应手而发,我即跌出丈余。
遂与刘先生习练李氏形意太极拳,从而知道此拳虽招式简朴而道理精微。
凡与练李氏形意太极拳的人有接触的人都知道练过此拳的人一般劲力大、体能超强、反应敏捷。
创始人李春苓前辈更有“东北神力王”之美称,其实李春苓先生年少时体弱多病,是正确的练拳才让其具有神力。
为何练此拳能具有劲力大、体能超强、反应敏捷的特点?其实这正是内功强大的表现。
即练此拳的人多内功强大,而内功才是拳术的真正核心。
拳术发展、传播到现今,多讲有内家、外家之分,练拳者多以练内家拳为正途,但细考拳术的本质,可以讲如练内家拳而不得内功也是外家拳,练外家拳如得内功也是内家拳。
内功才是拳术追求得真正东西。
否则,虽然能演习太极十三式、形意五拳十二形、八卦掌六十四式连环掌,而不得内功,也只是外家长拳而已。
练习拳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内功,拳式只是获得内功的途径,是过河用的舟楫,而李氏形意太极拳在桩功、五行筑基、十二丹法等练习上无时不
以求六合,找内劲为目的,自然习练者多内功强大了。
在具体的练功方法上,李氏形意太极拳多用力练,不知者多茫然莫解,甚至认为不合拳理。
其原因在于错误、片面的理解拳经上讲的“用意不用力”、“不丢不顶”等。
要正确的理解拳经,首先要知道拳术有练法和用法之别,而古人的拳经也分练法和用法的。
“用意不用力”、“不丢不顶”是用法不是练法,不用力是习武者在内功达到一定程度后的用法,正像一个善水者,手脚毫不费力,安然浮于水面,自由往来。
练太极的都讲求松、求柔,多误以用不用力来练,结果松柔没有求到,只有软和懈了。
事实上,松柔要从力中求得正是古代拳家的不传之秘。
世传武禹襄练太极找当地有力量的农民来练,而杨澄甫每月雇用一名身强力壮大汉作为“人桩”练习。
在拳经讲练法的语句中其实对此也有明确的说明,如太极拳论中讲“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推手歌诀“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谁叫你不用力了,才怪,还要你用巨力来练。
我对拳术之道实在未窥门径,所幸知道虚心练习,久则必有奇效,特与习练李氏形意太极拳的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