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新城高铁新区规划(国际公司精品)
松江新城规划
松江新城规划松江新城规划是上海市松江区政府提出的一个城市发展战略,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新区。
新城规划以松江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首先,松江新城规划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规划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商业中心,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打造成为上海的商务、金融和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新城还将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文化艺术、设计创意、影视娱乐等产业,提升松江区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影响力。
其次,松江新城规划将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新城将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引进高端制造业项目和技术,提高松江区的产业层次和附加值。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松江新城规划还注重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规划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便利性。
同时,规划还将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松江新城规划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修复和保护松江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湿地、森林公园和绿道系统,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城市。
此外,规划还将鼓励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生态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建美丽松江。
总之,松江新城规划旨在推动松江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松江新城有望成为上海市的一个独特亮点,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
上海市松江区十二五规划 全文
一、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也是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
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迎博办博工作不动摇、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放松,全力推进办世博、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按照区委提出的“五个确保”的要求,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发展指标和任务。
(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提升制造业能级。
确立智能电网、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先进重大装备四大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智能电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已经获得市认定。
强化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漕河泾松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全力推进。
提升传统产业能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成为全市首批实践区;启动沪松公路沿线整治和开发,莘莘学子创业园等传统产业区功能提升改造前期准备有序推进。
全年主动调整劣势企业266家,腾出土地2826.5亩;五年内累计已调整820家,腾出土地12012.5亩。
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措施,设立和争取科技创新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全面加速,全区已有小巨人企业3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0家。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推动企业改制上市,锐奇工具在创业板上市;全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1.56亿元,同比增长67.9%;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12.45亿元,企业融资难得到有效缓解。
加快服务业发展。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已经成为市郊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辰山植物园建成开园,西佘山实行免费开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旅游巴士建成运营,天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年接待游客802万人次,同比增长49.6%;实现旅游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52.8%。
沪苏湖高铁松江方案
4.加强与沿线地区的协调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预期效果
1.提高松江区与沪苏湖高铁沿线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缩短出行时间。
2.促进松江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提升松江区城市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
4.拓展松江区发展空间,增强区域竞争力。
沪苏湖高铁松江方案
第1篇
沪苏湖高铁松江方案
一、项目背景
沪苏湖高铁作为国家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上海、苏州、湖州三地,对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松江区作为上海市的重要承载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产业和人文优势。为充分发挥松江区在沪苏湖高铁建设中的关键节点作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制定本方案。
2.完善政策体系,为项目提供法制保障。
3.深化前期研究,确保项目规划科学合理。
4.加强与沿线地区的沟通协调,实现区域合作共赢。
5.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五、预期效果
1.提升松江区与沪苏湖高铁沿线城市的交通便捷程度,缩短出行时间。
2.促进松江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提高城市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3)配套设施:建设通信、信号、电力、给排水等配套设施,确保高铁运行安全、高效。
3.交通枢纽及接驳设施
(1)建设松江高铁站点交通枢纽,实现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公交、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2)优化松江区内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方便市民出行。
4.产业布局
(1)充分发挥松江区产业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二、目标定位
1.构建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提升松江区与沪苏湖高铁沿线城市的互联互通。
松江新城PPT课件
02 城区用地结构失衡
城区用地结构的失调首先表现在各项建设用地之间结构关系失衡;其次,用地布局不尽合理, 新城各种使用性质土地交错混杂的现象比较突出;第三,新区开发快而旧城改造相对滞后, 城区人民路以西中山路沿线地段人口密度高、建筑质量差,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比较突出。此外, 在城区的开发过程中,发展较快的边缘地区其公共设施服务水平低,配套不足,建设落后。
等优. 势将更加突出。
8
挑战
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 整新阶段,松江产业 发展面临新要求。
松江自身演变发展规律和周边区域发展态势,对松江产业
形成新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松江人口规模急剧
膨胀,但人口结构尚不能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需
求,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人才、高端人才、精英
人才落户较少,这要求现有以简单加工为主的产业向知识
沃、河网密布、利于农
业生产,素有鱼米之乡
.
之称。
生态环境
由于位于黄埔江上游水质保护区, 松江的环境治理力度较强。建立了 覆盖全区的生态绿化系统,坚持生 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全区的生 态环境承载能力得到加强。环境治 理取得较大成效。基本实现第五轮 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完成第六 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初编。生活垃 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继续深化。天马 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综合利用中心建 设有序推进,吉貌垃圾填埋场完成
上海大力推进四个中心、四个率先,加快形成
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松江迎来产业发展
新机遇。“十二五”时期,上海将加快推进
“四个中心”建设,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
结构。一是上海城市建设重心将向郊区转移。
世博会后,上海城市建设重心将逐步转移至城
郊地区,松江可积极争取重大基础设施或产业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的批复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08•【字号】沪府〔2019〕23号•【施行日期】2019.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的批复沪府〔2019〕23号市规划资源局、松江区政府:沪规划资源总〔2019〕91号文收悉。
经研究,市政府同意《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以下简称“松江区总体规划”),具体批复如下:一、松江区是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西南门户、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辐射长江三角洲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要立足全域规划,加强城乡统筹,注重两规融合,体现多规合一,突出公共属性,指导实施建设,推动松江区建设成为“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
二、要落实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格管控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
到2035年,松江区常住人口调控目标不超过1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5.8万人左右。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35年,松江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86.2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9万亩;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22.38万亩。
到2035年,松江区生态空间面积不小于325.6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2.8平方公里,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要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高铁新城道路交通改善规划研究——以温州南站高铁新城为例
鱼交通建设D01:10.3963/j.issn.l006-8864.2019.04.023关键词:高铁新城;温州南站;铁路枢纽;交通改善;交通组织在“高铁时代”的背景下,基于“高铁枢纽效应”的 新城建设已经逐步成为国内新城、城市新区开发的一大趋势。
如何在这一趋势下利用高铁新城建设的契机,合理引导枢纽站所在城市片区的交通规划与发展, 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随着温州南站客流集散量不断增加,温州高铁新城的城市门户雏形显现,依托温州南站、瓯海站,周边 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完善。
同时,随着新城的不断建设 与发展,温州南站区域常态性拥堵频发、站前送客平台 路段车流交织混行严重、道路交通网络的通达性不足、断头路较多、过境(客货)交通混行严重等交通问题逐渐显现,既有交通系统较难对片区的快速发展形成有力支撑,迫切需要对其交通系统进行改善优化。
一、交通症结分析1.区域路网温州高铁新城初步建成“五横三纵”的骨架网络。
“五横"包括六虹桥路、瓯海大道、今汇路、大连路、连云港路;“三纵“包括金丽温高速、福州路以及宁波路。
既 有道路网络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道路网络尚未形成体系。
规划区域内道路网络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片区内到达交通主要通过支路 (乡村道路)疏解,过境性交通主要通过快速干道疏解,缺少次干道网络实现过境性交通与到达交通的承接与转换。
(2) 路网规模滞后区域建设发展。
规划区域内路网规模偏小3导致连通性较差,断头路较多,交通量集 聚分布于福州路、宁波路、瓯海大道等骨架性通道。
(3) 横向贯通性通道匮乏。
仅瓯海大道为贯通性干道,其余横向通道对区域外交通的承载能力有限。
东西向对外交通大部分通过瓯海大道承载,高峰期间 交通拥堵频发,交通压力较大。
(4) 纵向通道交通功能重叠严重。
福州路与宁波路作为温州南站核心交通集散通道,承载过境交通、货运交通以及温州南站的枢纽集散交通「减负”需求 迫切。
2. 交通构成在现行禁货管理措施下,目前高铁新城区域内部 骨架道路承担了较大比例的货运交通。
综合管廊工程介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第二设计研究院
一、综合管廊研究
(1)国家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2)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城市地下道路规划及综合管沟研究”。 (3)上海市建科委立项的“新城镇居住区综合管沟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4)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市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技术研究与开发 ”。 (5)住建部“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投融资机制研究”。 (6)住建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标准研究” (6)地方标准《上海世博园区综合管沟建设标准》。 (7)地方标准《上海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标准》 (8)20项综合管廊相关技术专利。
N
京 2
17 号 路
号 外 珠
中
13
14
27 路
路 路
号
号
号
环 路
高
26
号
路
31
号
28
环 号
12
号
路
路
号
25
1
路
路
号 路
路
号
号
32
路
3
号
内
4
路
路
路
速
号
33 1
外
22
4 4
11
号
18 1
中 环
路
19
号
路
内
20
号
路
21
号
路
环
环 路
5 6
号 路
15 跌水
号
松江国际商务区地铁规划
松江国际商务区地铁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位于松江新城松江枢纽核心区,根据《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是新城建设发展的四大重点地区之一,是“一廊一轴两核”空间新格局下的南部核心。
将对标最高标准、展现最新理念,以构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门户枢纽为目标愿景,启动示范样板区控规修编工作。
东至松金公路,南至申嘉湖高速公路(S32),西至毛竹港,北至老沪杭铁路,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
依托松江科创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特色,采用站城一体综合开发的理念,在围绕松江枢纽1公里范围的核心圈层加强产业核心功能的布局引导。
规划范围内构建“十字双轴、四区联动”的总体空间结构。
其中,南部的枢纽创芯区为打造科创文旅目的地,规划用地性质以商业、办公、研发、文化功能为导向;站前商务区为集聚区域总部服务功能,以商业、办公、租赁住宅等用地性质为主;创智实践区以科教、研发办公等用地性质为主;北部宜居生活区以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性质为主。
新建松江区九亭镇A单元11A-01A+15A-01A号地块商办用房项目报批稿公示版
编制 主持人 序 号
姓名 吕云龙 姓名
职(执)业资 格证书编号 00016344
登记(注册证) 编号 B18090301000
科
学 海
主 要 编 制 人 员 情 况 职(执)业资 格证书编号
专业类别
网
本人签名 本人签名
境
社会区域类 编制内容
登记(注册证) 编号
环
00016344 0010771
1
吕云龙
境
全部预留开设餐饮条件。
科
-2-
含地下车库、设备用房、商业等)等配套设施。
学
网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海
1555 地上停车位面积 1630 地下停车位面积 3405 15A-01A 地块停车位面积 250 地上停车位面积 3155 地下停车位面积 11A-01A 地块指标 46261.70 地块用地面积 160401.74 总建筑面积 115654.25 地上计容建筑面积 80957.98 办公总建筑面积 34696.27 商业总建筑面积 3362.33 地上不计容建筑面积 1626.32 架空层建筑面积 1736.01 机房层建筑面积 41385.16 地下建筑面积 2.50 容积率 20.00 绿地率 15A-01A 地块指标 37163.90 地块用地面积 146270.59 总建筑面积 111491.70 地上计容建筑面积 33447.51 办公总建筑面积 78044.19 商业总建筑面积 4862.90 地上不计容建筑面积 2096.72 设备夹层建筑面积 2766.18 机房层建筑面积 29915.99 地下建筑面积 7973.13 地下商业建筑面积 21942.86 地下车库及设备建筑面积 3.00 容积率 20.00 绿地率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规划地位和作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自1999年至2020年,近期至2005年。
规划立足于21世纪的长远发展,对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市域城镇布局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均考虑了更长时间的发展要求,并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和方向作出轮廓性安排。
规划区范围本规划区范围为上海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
本规划与《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规划指导思想(1)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向 21世纪,体现国际大都市水平;(2)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3)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5)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统筹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和交通、水利体系等建设。
城市性质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城市发展规模控制中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
2020年,全市实际居住人口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1500平方公里。
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600平方公里;郊区城镇规划人口约560万。
城市发展目标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新北站方案
1.项目定位:将上海新北站建设成为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2.项目目标:
-实现高效便捷的多模式交通换乘;
-满足大规模客流量需求,提升铁路运输效率;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选址与规划
1.选址依据:依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结合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综合考量,确定上海新北站选址于上海市XX区。
(3)停车设施:设置地下停车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满足旅客停车需求。
4.环境保护与节能设计
(1)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2)优化建筑设计,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3)实施雨水收集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五、合法合规性分析
1.本项目已纳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城市发展方向。
(1)站台规模:设置XX个站台,XX条股道,满足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运行需求。
(2)轨道布局:采用分场布置,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独立运行,降低相互干扰。
3.交通换乘设计
(1)地铁换乘:设置地铁换乘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无缝衔接。
(2)公交及长途客运:规划公交及长途客运站点,方便旅客出行。
上海新北站方案
第1篇
上海新北站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完善上海铁路枢纽布局,提高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运行效率,上海新北站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上海新北站建设方案,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方案
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方案是针对当前新湾高铁新城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进行的规划和设计。
本期规划方案旨在解决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新湾高铁新城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当前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的情况,以及针对未来发展所提出的规划方案,探讨规划方案的优势和意义,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建议。
通过这些内容,希望能为新湾高铁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当前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的情况,包括现有规划的不足和问题。
接着将详细介绍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方案,包括规划的内容、设计理念、以及与一期规划的衔接。
最后分析规划方案的优势和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以及对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旨在介绍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方案,通过对当前规划情况的分析和新区规划方案的介绍,探讨其优势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的全面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呈现,为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方案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当前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情况当前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情况新湾高铁新城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
在新湾高铁新城一期规划的基础上,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已经开始进行,旨在进一步提升新城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
目前,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已经完成初步设计,并且得到了政府和市民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在当前的新湾高铁新城二期规划中,重点考虑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规划包括了新的城市中心区域、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医疗区等多个功能区的布局,并且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和绿色环保建设方案。
同时,规划中还充分考虑了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和未来发展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_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_2020_
84上海城市规划 | 2011 | 5小城镇规划《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The Revision on the Overall Planningof Songjiang New City 2010-2020松江新城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确定的重点新城之一,也是上海市“十五”时期确定的“一城九镇”中的试点新城。
为继续发挥松江新城在上海新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促进新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2011年完成了《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编制工作。
规划围绕“创新驱动、包容发展”的理念,确立建设“人文松江、宜居新城”的发展目标。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从长三角区域联动和上海城市整体战略出发项目巡礼PROJECT REVIEW松江新城土地使用规划图设计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5小城镇规划探寻松江新城的发展路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完善城区综合功能,建设生态宜居、多元创新的现代化新城,构筑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城市格局。
在延续原总体规划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改》着重在四方面开展研究:一是增强规模能级,塑造有序的空间形态;二是提升环境品质,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三是强化产城融合,坚持服务经济主导和多元化发展;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系统服务水平。
1、城乡总体布局按照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原则,以交通走廊和生态廊道锚固区域空间格局,松江全区形成“一轴、两带、六廊、八片”的布局结构。
2、新城发展规模松江新城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预测至2020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将达到110万人。
3、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推进松江新城产业结构调整。
新城生活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泰晤士小镇街景云间学林(松江大学城)86小城镇规划上海城市规划 | 2011 | 5东华大学(松江大学园区内)区域空间结构规划图87小城镇规划服务业,提升商业贸易、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职住均衡;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积极推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概念规划
背景研究 / 01 Background Study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Conceptual Plan for high speed rail area of Songjiang New City层级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层面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Conceptual Plan for high speed rail area of Songjiang New City3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Conceptual Plan for high speed rail area of Songjiang New City层级分析松江新城层面9#松江已经从功能单一的卫星城迈向综合性新城。
松江是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教育基地、现代休闲旅游度假基地、都市型农业发展基地。
当前,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一城二翼三片”的区域空间结构已经初步确立。
松江新城沿轨道交通9号线形成了南北向发展主轴线,松江整体规划定位将南北发展轴线向南延伸,在高铁松江南站周边地区打造站前商务中心,同时通过设立大型居住社区和一定规模的城市级公建将新城的人气引入南部区域。
松江南部区域的发展应融入整体城市发展构架之中,充分考虑南部区域与松江新城、松江工业园区、松江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片区的相互协作。
4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Conceptual Plan for high speed rail area of Songjiang New City要素分析交通要素——水陆轨交,四通八达根据铁道部和上海市铁路枢纽规划,沪杭高铁松江南站是上海市铁路枢纽“四主三辅”的次枢纽站,并预计在2010年10月沪杭铁路客运专线通车。
规划建设中的铁路金山支线在规划区东侧的车墩社区设置了铁路客站。
轨道交通9号线将由松江新城站向南建设延伸至高铁松江南站,并在车站广场内实行零换乘,实现高铁和轨道交通的无缝链接。
在松江新城高铁片区规划区内,高速公路A15线已经建成通车,是中国西部地区和江浙两省经松江进入上海浦东的大通道,在松江李塔汇社区和松卫公路(本规划区东西两侧)分别设置出入口;高速公路A15与A30、A5实现立体互通并都在松江高铁片区设置出入口。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第1篇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铁新城作为城市拓展的新空间,已成为各地区关注的焦点。
常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高铁新城的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规划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常州高铁新城的区位优势,打造一个具有产业集聚、生态宜居、交通便捷、文化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现代化新城。
二、规划目标1.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打造生态宜居的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3. 优化交通网络,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4. 弘扬地方文化,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1. 规划范围:常州高铁新城规划范围北至新龙路,南至沪宁高速,西至新闸路,东至青洋路,总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
2. 规划期限:2021年至2035年。
四、规划内容1. 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定位:以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产业布局:构建“一心两轴三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心:高铁新城核心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办公等高端服务业。
两轴:分别为沿新龙路和沪宁高速的产业发展轴,串联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发展带。
三区:分别为高端装备制造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态居住区。
2. 空间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规划:结合生态宜居理念,规划居住用地占比约为40%,重点布局在新城南部和东部地区。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占比约为20%,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3)绿地系统规划:构建“一心、两带、多园”的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一心:高铁新城生态绿心,重点打造生态公园。
两带:分别为沿新龙路和沪宁高速的生态绿带,形成绿色廊道。
多园:规划多个社区公园,满足居民日常休闲需求。
3. 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完善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交通网络。
(2)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覆盖率,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上海松江新城高铁片区发展策略
研究路线研究路线整体功能布局1.发展基础Question Ⅰ: 基地有哪些优势Answer 1:区位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沿江8市和浙江1.发展基础Answer 1:区位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核心区东至大涨泾,西至黄墙港,北起沪杭铁路,南至A15高速公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35KM2。
松江南部区域的发展应融入松江的整体城市发展构架之中,充分考虑南部区域与松江新城、松江工业园区、松江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片区的相互协作。
松江新城沿轨道交通9号线形成了南北向发展主轴线,规划将该轴线向南延伸,在松江南站打造站前商务中心,在大涨泾港与黄浦江交汇之处构建滨江休闲中心,既延续了松江新城的发展脉络,也能够将新城的人气引入南部区域。
1.发展基础Answer 2:交通铁路根据铁道部和上海市铁路枢纽规划,高速铁路松江南站是上海市铁路枢纽“四主三辅”的次枢纽站,并预计在2010年10月沪杭铁路客运专线通车。
规划建设中的铁路金山支线在规划区东侧的车墩社区设置了铁路客站。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9号线,将由松江新城站向南建设延伸至高铁松江南站,并在车站广场内实行零换乘;高速公路 在松江新城高铁片区规划区内,高速公路A15线已经建成通车,是中国西部地区和江浙两省经松江进入上海浦东的大通道,在松江李塔汇社区和松卫公路(本规划区东西两侧)分别设置出入口;高速公路A15与A30、A5实现立体互通并都在松江高铁片区设置出入口。
其他道路 松江区内主要交通干道辰塔公路和松卫公路向南越江工程即将实施建设。
1.发展基础Answer 3:产业发展基础影视基地;松江古城;大学城;浦江源;产业园及创智科技园;松江有着优越的文化及历史积淀,同时在多元化的智力和教育资源支撑下,为松江抓住新的城市发展机遇,实现整体产业协调发展创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上海城市建设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佘山国家植物公园华侨主题公园浦江源国家森林公园1.发展基础Answer 5:政策指导规划区内大型社区建设要求该社区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动迁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和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普通商品房为主,重点依托新城和轨道交通建设,有一定建设规模、交通方便、配套良好、多类型住宅混合的居住社区。
《上海市松江区2017-2035》公示稿完整
前言PREFACE松江区地处上海西南,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经济富庶,素有“上海之根、浦江之首、沪上之巅”的美誉。
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
行政辖区面积604.6平方公里,下辖6个街道、11个镇,境内有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松江出口加工区和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松江历来是上海重点建设的郊区新城之一,也是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16年底,松江区常住人口176.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040.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7:52.0:47.3,税收收入386.99亿元,财政收入415.59亿元,主要发展指标均居全市郊区前列。
2015年11月27日,松江被列为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自2006年以来,《松江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6-2020年)》和《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年)》等规划的批准和实施,有效指导了松江区的城乡建设和城镇发展,规划确定的2020年部分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当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
规划提出上海市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规划思路、理念和方法都有了很大转变和提升,也对松江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松江区委、区政府立足于松江新的发展阶段,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确定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目标定位和奋斗纲领,并把G60科创走廊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三大举措。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启动本次松江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既是落实全市统一部署和区县规划编制计划,更是对松江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思考和全面探索。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
新型数字城市
复合城市功能,增加商业活力 复合城市时间,打造不夜之城
新兴的城市综合体
工作、购物、娱乐、休闲、居住,不同活动 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块甚至同一建筑中的复合, 能够有效利用不同活动之间的诱发联动关系, 提高活动效率。
世界零碳城市案例
零碳城市解析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提出“零碳城 市”的概念是因为富含碳元素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已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零碳城市”是由组成城市功能的各个系统的节能化、 环保化实现的。当然“零碳”在当前只是一种描述,一 种未来发展的极致目标。
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以建
筑为首,大约有50-60%的排气量都是
从建筑产生。因此我们倡导绿建筑。
绿
国际上所公认的“绿色建筑”就是
建
“在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以最节约能
筑 九
源,最少利用资源以及最少废弃物产
大
生的方式来营造安全,健康,舒适,
指
效率,环保及低环境负荷的居住空间,
标
并达到人、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且可
持续发展之目标的建筑环境设计观”。
倡导绿色建筑
基地绿化指标 基地保水指标 水资源指标 日常节能指标 CO2减量指标 生物多样性指标 室内环境指标 废弃物减量指标 污水垃圾改善指标
零碳城市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 境健康
经济蓬 勃高效
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空气质量、水环境、人均绿化面积等 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在未来20年间,通过在新建商用建筑、住宅、 汽车和电厂中应用绿色技术,中国可以避免发 达国家可能需要承担的高额改建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江新城高铁分区核心区发展策略与功能业态研究报告Development Strategy & Function-oriented Study研究路线研究路线整体功能布局1.发展基础Question Ⅰ: 基地有哪些优势Answer 1:区位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沿江8市和浙江1.发展基础Answer 1:区位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核心区东至大涨泾,西至黄墙港,北起沪杭铁路,南至A15高速公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35KM2。
松江南部区域的发展应融入松江的整体城市发展构架之中,充分考虑南部区域与松江新城、松江工业园区、松江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片区的相互协作。
松江新城沿轨道交通9号线形成了南北向发展主轴线,规划将该轴线向南延伸,在松江南站打造站前商务中心,在大涨泾港与黄浦江交汇之处构建滨江休闲中心,既延续了松江新城的发展脉络,也能够将新城的人气引入南部区域。
1.发展基础Answer 2:交通铁路根据铁道部和上海市铁路枢纽规划,高速铁路松江南站是上海市铁路枢纽“四主三辅”的次枢纽站,并预计在2010年10月沪杭铁路客运专线通车。
规划建设中的铁路金山支线在规划区东侧的车墩社区设置了铁路客站。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9号线,将由松江新城站向南建设延伸至高铁松江南站,并在车站广场内实行零换乘;高速公路 在松江新城高铁片区规划区内,高速公路A15线已经建成通车,是中国西部地区和江浙两省经松江进入上海浦东的大通道,在松江李塔汇社区和松卫公路(本规划区东西两侧)分别设置出入口;高速公路A15与A30、A5实现立体互通并都在松江高铁片区设置出入口。
其他道路 松江区内主要交通干道辰塔公路和松卫公路向南越江工程即将实施建设。
1.发展基础Answer 3:产业发展基础影视基地;松江古城;大学城;浦江源;产业园及创智科技园;松江有着优越的文化及历史积淀,同时在多元化的智力和教育资源支撑下,为松江抓住新的城市发展机遇,实现整体产业协调发展创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上海城市建设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发展基础佘山国家植物公园华侨主题公园浦江源国家森林公园1.发展基础Answer 5:政策指导规划区内大型社区建设要求该社区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动迁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和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普通商品房为主,重点依托新城和轨道交通建设,有一定建设规模、交通方便、配套良好、多类型住宅混合的居住社区。
松江大型居住社区规划面积约为27.7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
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是大型居住社区选址之一,规划面积约为13.55平方公里,该大型居住社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800万平方米。
上海大型社区建设政策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作为上海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满足市民居住需求、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实事工程,对于保障上海市民安居乐业、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最新的规划,目前上海市已经初步确定十五个大型居住社区规划选址方案,其中包括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近郊六大基地和以中低价普通商品房为主的九个大型居住社区。
六大基地分别是宝山顾村、嘉定江桥、松江泗泾、闵行浦江、浦东曹路、原南汇周康航。
主要人群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200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满足市民居住需求、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实事工程。
保障性住房包括动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将大大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质量,改善生活环境。
作为上海市目前最成熟的大型居住社区,泗泾社区建成后,将为全市提供约1.5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可惠及近4万人口。
上海大型居住社区分布1.发展基础Question Ⅱ: 基地有哪些发展限制条件Answer 1:生态保护Answer 2:周边发展基础薄弱水源保护地以农田、工业区为主规划区内已形成集中建设片区,现状建设用地基本为工业用地,有少量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成片建设区外仍以村镇居住用地、农田、水域为主。
松江是上海的后花园,北有佘山,南有浦江。
南部区域地处黄浦江上游,属于黄浦江水源保护区范围,区内水网密布,生态基底良好。
1.发展基础Question Ⅲ: 高铁能给基地带来什么?Answer 1:资源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 Answer 2:提升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高铁加速城市之间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流动,并在地域空间内重新得到分配,给区域带来新的发展功能,并促进原有功能得到升级,其作用机制包括:① 吸管效应吸收周边产业② 摇摆效应分离工作生活③ 周末效应度假非常方便④ 弹性效应增加区域交往以法国里昂为例,其在高铁通车后产业大升级,由制造业转向研发和高端生产;博览业进一步发展,成为西欧博览中心;物流业快速发展,成为南欧物流中心;汽车业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里昂的现代服务业也在高铁通车后获得长足发展。
Answer 3:形象更新,重塑门户意象 Answer 4:土地升值,催生站点效应火车站是城市重要的门户之一,代表着城市的形象。
高铁站的建设提升了火车站本身等级的同时,也能重塑城市门户的形象。
巴黎的德方斯、伦敦的德克兰地区都是城市门户的著名案例。
松江高铁站作为主要的客运站,未来将成为松江对外联系的主要门户。
高速铁路将显著提升站点周边的土地价值,比如法国旺多姆古镇(Vendme)在高速铁路通车的三年时间里,地价上涨35%,房地产交易量上涨22%。
金融、商务办公、零售商业等设施都更倾向于在高铁站点周边集聚,土地开发强度以站点为中心逐渐递减。
里昂机场高铁车站京都火车站2.空间模式解析Question Ⅳ: 高铁怎么样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根据由瑞典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缪尔达尔在《走向经济计划化》中提出的“ 城市职能的发育成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张理论”:城市成长遵循“循环与累积因果原则”(Principle of Circular and Causation) 即一旦某种力触发了城市的成长,由于各产业部门相互联系的性质,将促进其他有关部门的成长。
这些部门的成长又孕育着另外一些相关部门的成长,接着又导致新的产业部门进入城市,开始新的一轮循环,城市就是在这种累积和循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小结:本基地由于高铁站点的开发和轨道站点的延伸,同时随着松江新城向南发展,整体城市空间形成了以交通枢纽为主要动力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由于周边城市发展和自身发展的特点决定其进入到了城市自发展阶段,能够随着高铁枢纽及周边城市建设的带动进入自我发展的城市发展循环过程中。
2.空间模式解析Question Ⅳ: 高铁怎么样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日本新横滨高铁站及周边开发概况新横浜站从1964年年东海道新干线开通以来,经过站点周边的整体开发和对于城市空间的开发,使乘客数有所增加。
现在,新干线一天约6万人次,整体约22万人次的乘客,可以称为东京城市圈西南部的门户。
预计今后乘客会继续增加,对于乘客继续增加对应的设施维护,在紧急情况下时可以应对大批步行者,同时利用合理灵活的步行流线组织周边交通。
主导交通构成大范围网络的强化——对高速横滨环状北线与关联线路的维护,重编维护京浜临海,使东京方面等联系的强化。
对环状的2号线,山下长津田线,羽沢池边线等的维护,使临海部市中心,副市中心等的联系强化。
关于市中心放射环状网络的形成——对新横浜原石川线,鸟山线的维护,使新横浜战前的交通集中得到改善对新横浜原石川线,宫内新横浜线等的维护,市中心地区联系得到强化。
城市高速铁路——神奈川东部方面线路的维护与地铁3号线阿左美野以北的延伸,东京市中心方面,多摩方面,二吴川鹤峰副市中心经县中央方面,以及川崎方面联系强化。
2.空间模式解析城市开发新横浜站北部地区,在1964年的东海道新干线开通为契机进行了地区规划改革,从而成为城市中心地区,在1960年高速铁道3号线增加停车站位于横滨站区域内后,整体城市进入急速发展阶段,计算机中心,尖端技术企业事物所,专业学校,城市旅馆相关服务产业,以及文化体育设施都发展起来了。
另外,高速铁道3号线的延伸(新横浜-浅见)新干线左米号大副增加停车点,作为交通枢纽作用非常大。
在这个地区,谋求步行者网络空间扩充,维护的同时也促进了业务,商业,文化,体育设施等多种功能的发展。
为了使城市的发展能够这样的循序渐进,横浜市以新横浜北部地区发展规划协议方针为基础,适当的利用土地墙面后退等建筑指导方针。
2.空间模式解析Question Ⅳ: 高铁怎么样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城市开发分区土地利用发展根据不同方向分为四个区域。
区域土地利用的方向整合的建筑用途说明。
A区域B区域区域修正的商务区以及良好的都市型住宅区CD区域在土地混合使用的情况下,一楼尽力作为商业开发、办公,文化等非住宅用途,同时在规划高层建筑时会与周边居民进行讨论,听取意见。
2.空间模式解析Question Ⅳ: 高铁怎么样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城市开发分析新干线横滨站作为大范围交通起始站对城市开发产生了带动作用,办公,商业等多种大范围功能在此集中,现相关设施已向新横浜北部地区发展。
A.地下商业空间整体开发同时利用大型公共设施吸引人流和商业对于人流的吸引效应,可以很快带动整个区域的整体开发,同时将交通枢纽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并结合城市开发的TOD(以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将城市的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合和集中开发,有利于交通枢纽周边城市新建区域的合理开发。
B.大型公共设施聚集人气并且利用日本国内的横滨国际体育场等大型公建,通过结合商业空间和居住社区的交通联系,将区域内的城市空间建设为具有一流品质的城市环境。
C.宜人的城市绿化空间及街道尺度通过对于城市整体绿化环境的控制和对于步行路径的规划,创建出安全,舒适的城市步行休闲空间,吸引了人流,同时依靠周边各个商业建筑形成的集中绿地,形成了各个区域内的核定绿地。
2.空间模式对策Strategic Ⅰ:依托枢纽,职能扩张Strategic Ⅲ:突出重点"有序推进Strategic Ⅱ:经济一体,区城互动以交通枢纽为发展极核,依托交通职能,积极发展其他相关职能,扩展城市的职能范畴和职能空间,利用循环累积效应,尽快建立合理的城市职能体系,育职能与规模之间的双向递进机制,为城市扩张和区域增长奠定动力基础。
利用松江高铁站的枢纽作用带动城市职能的扩张,促进整个高铁周边的城市建设。
面向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明确战略重点和重点战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措施,对事关大局的关键领域或核心问题实施战略性突破,有效推进枢纽城市的发展和腹地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化的时空演进特点,按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处理好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解决好职能分工、经济联系、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确保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