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
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方法与反思——基于江苏省规划院的实践
周 立 | Zhou Li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方法与反思——基于江苏省规划院的实践Method and Reflection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HSR(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Area:Based on JUP Practices摘 要 高铁时代的到来催生了“高铁新城”的建设热潮,也使“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成为城市规划“热点领域”。
该文对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以相关实践为基础对设计方法进行初步总结,并结合高铁站点地区建设的现实问题与相关研究成果,对设计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优化方向。
关键词 高铁站点地区 规划设计 方法 反思A bstract The a rrival of the HSR(high-speed railway) era has given rise to the construction booms of "HSR new town", an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HSR station area" becomes a "hot-spot field" in urban planning. Firstl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HSR station area is analyzed, and the related practice is taken as the basis to conduct the design method. Then the realistic problems and related researches of the HSR station area are combined to reflect the limitation of the design method.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direction is put forward.Keywords HSR(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a re a, P l a n n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M e t h o d, Reflection中图分类号 TU984.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18)05-0075-06 收稿日期 2017-05-19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持续推进,高铁沿线城市对高铁及站点建设极为重视,特别是对依托高铁站点建设带动城市发展和空间拓展寄予了厚望,由此催生了“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热潮,仅京沪高铁沿线23个站点就有15座高铁新城已在建设或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203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203号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报的请示》(苏发改基础发〔2021〕1011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总体情况为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支持城市优化发展,原则同意对《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简称《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二、主要调整内容(一)对2号线、4号线和7号线北段实施延伸工程:2号线北延段起于爱格豪路站,终于骑河站,长约4.72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32.67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22.48亿元。
4号线北延段起于观塘路站,终于龙道浜站,长约7.42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45.42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32.47亿元。
7号线北延段起于春丰路站,终于莫阳站,长约7.44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50.96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31.80亿元。
(二)规划期延长至2026年。
除上述调整外,其余规划方案仍按《规划》原批复要求执行。
三、资金安排建设期苏州市政府及有关区政府财政出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40%,计51.62亿元,剩余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市场化融资方式解决。
四、下阶段工作(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二)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时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线路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苏州发展布局:一核四城
苏州发展布局:一核四城2012年,苏州“一核四城”战略正式提出——以古城为核心,东边是综合商务城,西边是生态科技城,北边是高铁新城,南边是太湖新城。
10年如白驹过隙,如今的四大新城已经基本醇熟,尤其是被定义为“综合商贸城”的园区湖东,发展已经饱和,目前高贸新城成为四城之一东部新城。
高贸新城虽然是园区的重点发展板块,但是相较其它三个新城毕竟年轻,其成熟度比科技城、高铁新城和太湖新城要逊色,但发展潜力巨大。
今天,我们来说太湖新城、高铁新城和科技城、高贸新城这四个苏州炙手可热的热门置业板块。
一纸规划的太湖新城已涅槃为苏州南部的活力新城十年前,太湖新城开始建设。
2013年9月,”苏州湾”的概念出炉,整个太湖新城的发展也从此迈上了新赛道。
湖湾北边是吴中太湖新城,南边是吴江太湖新城。
两个新城虽然距离较近,发展的成熟度却存在区别。
吴中太湖新城目前仍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
约30万方的苏州超级地标“苏州湾橙天里”、苏州湾中心广场、橙天嘉禾360剧场等城市级的功能配套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和吴中太湖新城不同的是,吴江太湖新城各类资源配套的已经陆续落地,居住氛围要更加浓厚。
音乐喷泉阅湖台、苏州湾文化中心、苏州湾体育中心、苏州湾大剧院等地标建筑云集。
吾悦广场、华润万象汇、砂之船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已经投入使用。
作为区域的主流核心板块,所以板块内的人居产品皆以改善为主。
吴中太湖新城的楼盘产品定位高端改善,且在近几年户型越做越大,动辄建面约140㎡以上,200㎡以上的大平层也不少见。
且楼盘品质在全苏州都处于较高的标准,可以说吴中太湖新城新盘的产品力是位于苏州四大新城之首的,甚至超过园区核心板块的一些高端品质盘。
从目前来看,待兑现的高端资源配套和强产品力的住宅支撑起板块3万元/㎡+的房价,吴江太湖新城的楼盘皆是沿着地铁线路而建,且多为高端改善楼盘,改善的纯粹性和产品力比吴中太湖新城略逊一筹。
两个板块在战略起点方面就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的,而近期的一些重要的政策方向更是倾向于吴中、吴江太湖新城两岸合体。
苏州“三区三城”建设
规划引导发展,服务苏州“三区三城”建设在苏州面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三区三城”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是对苏州未来发展的总体定位,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对苏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城乡规划工作以加强规划编制,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为主线,积极建章立制,保障依法行政为抓手,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速度为突破口,以改进服务方式方法,狠抓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为保障,为建设“三区三城”大局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划保障。
规划篇完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在城市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空间制约、土地资源紧张、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迫切等问题,为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引导城市科学合理布局,培育城市新的增长点,积极筹谋,在2007年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开展了湖滨新城、高铁新城、独墅湖地区等发展地区的规划研究。
为引领城市发展由“运河时代”向“太湖时代”跨越,把握城市发展脉络,保护好、利用好苏州南部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专题开展了东太湖地区(湖滨新城)整合规划前瞻性研究。
随着沪苏浙由城际铁路联系向高铁联系转变,在原有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基础上,提前开展高铁新城规划工作,通过火车站地区、平江新城、高铁新城的连片发展,带动城市北部地区的发展。
作为苏州核心竞争力所在,苏州古城是城市发展的宝贵遗产。
为有效保护古城,市委、市政府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古城保护的实践,规划工作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保护好古城、保持古城的活力和生机是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发展目标的关键。
一方面,严格按照规划,控制古城内新建建筑的高度、形态、体量、色彩,保护古城风貌不被破坏,文脉得到延续;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整理,“退二进三”,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了古城的环境质量,提升古城居住品质。
吴江市太湖新城滨湖核心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吴江市太湖新城滨湖核心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一、规划背景吴江市位于江苏省最南端,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接杭州、北依苏州。
地处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金三角核心区域,是中国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吴江太湖新城于2012年1月成立,是苏州“一核四城”城市格局的南部板块。
太湖新城将致力产城融合、城旅一体发展,推进新城与省级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双核”驱动,真正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的典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样板、新型城镇化的示范、现代化建设的标杆。
太湖新城滨湖核心区位于吴江松陵城区西部、太湖东岸(见附图),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
作为吴江市一个重要的功能片区,规划主要职能为商务商业、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居住,未来将发展成为吴江太湖新城的综合服务中心区。
二、规划指导思想1、注重与上位规划《苏州市总体规划》、《吴江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2、注重与太湖的关系,彰显滨湖地区空间规划设计的特色。
3、在透彻分析地块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合理组织土地使用空间布局,规定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突出强制性控制要求,实现“定性、定量、定界”的控制要求,注重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法研究,保证规划范围内土地的合理使用以及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设计范围在长三角位置在苏州市位置在吴江松陵城区位地块范围见附图,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4、《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5、《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5)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7、《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8、《吴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12)9、《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五、规划编制任务1、详细规定规划范围内不同使用性质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快速路、主干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快速路、主干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元和塘以西区域)次干路、支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南雪泾以北区域)次干路、支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渭泾塘以北南雪泾以南区域)次干路、支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高铁新城区域)次干路、支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规划方案表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桥梁名称规划方案表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城镇居民点规划方案表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市政广场、社会停车场及公园名称规划方案表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文教单位名称规划方案表。
苏州高铁方案
3.环境效益:高铁项目采用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本方案旨在为苏州市高铁项目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建设方案,以期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为苏州市民提供优质的高铁出行服务,促进苏州市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第2篇
苏州高铁方案
3.提升苏州市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三、项目内容
1.高铁线路规划
(1)线路走向:规划苏州市区内高铁线路,串联主要交通节点,如苏州北站、苏州园区站、苏州新区站等。
(2)设计标准: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为350公里/小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3)线位选择:充分考虑沿线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线路安全、经济、环保。
(2)加强高铁沿线绿化、景观、照明等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3)完善高铁沿线基础设施,如:供电、供水、排水、通信等。
4.高铁运营与管理
(1)采用先进的高铁运营管理系统,确保高铁安全、准点、舒适运行。
(2)制定合理的票价体系,满足不同层次旅客需求。
(3)加强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2.高铁站点建设
(1)站点布局:新建及改扩建苏州市区内高铁站点,提高站点容纳能力和服务水平。
(2)站点设施:站点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协调,体现苏州地域文化特色,配备完善的配套设施。
(3)交通衔接:站点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无缝对接,提高市民出行便利性。
3.高铁配套设施建设
(1)停车场、公交站点等设施:建设与高铁站点相配套的停车场、公交站点等设施,方便市民换乘。
(3)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为350公里/小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2.高铁站点建设
高铁新城相关研究
52%
系列1, 商
13, 13%
务金融, 29.7, 30%
嘉兴南站核心商务区
系列1, 酒
店, 5, 5%东京、新宿等站前核心商区
客流量:2-3万/日
客流量:百万以上/日
总建筑量125万方
总建筑量210万方
二、相关量的研究
2.3圈层内的功能配比
30% 第二圈层——
商务功能
28.6%商务办公
系列1, 混 合功能, 23.8, 24%
28%
系列1, 交 通枢纽, 12.7, 13%
系列1, 居住, 20.6, 21%
系列 1, 会 展娱 乐, 3.2, 3%
虹桥核心商务区
总建筑量630万方
系列1, 商 务金融, 11.1, 11%
26%居住功能
商务办公 商务金融 会展娱乐
居住
交通枢纽 混合功能
0.2% 2.9%
4.0%
23.2%
特征2——建设以开敞空间为主导的休闲景观空 间,而不是传统火车站地区的交通集散广场形 式。
常州高铁商务核心区
苏州高铁商务核心区
第一圈层:商务核心区
特征3——体现商务与商业、娱乐、会展等功能 综合发展的趋势。
以“活力水街”主导的步行商业街,同时构筑30m 宽的“活力 水街”环,串连各商务商业街区。
围绕“人工湖”公园布置,环绕湖周边布置 会展中心、宾馆酒店、艺术中心、水上巴士 码头等
第一圈层:商务核心区
特征4——体现以小街坊为主导的商务街区。
上海虹桥枢纽街坊尺度
嘉兴南站街坊尺度
高铁商务区 第二圈层:
——半径5km 范围内的地区、就业集聚地区
特征1——开发强度高、就业人口集中
张家港高铁新城5号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2020)
张家港高铁新城5号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20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现将《张家港高铁新城5号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进行报批前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公示时间2020年1月20日-2020年3月5日,在此日期内,公众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致电高铁新城管委会:58963938,塘桥镇人民政府:58441090。
塘桥镇人民政府2020年1月20日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东至馨苑路、西至引江路(西环路)、北至开放大道(南苑路)、南至迎宾大道(新泾路),面积约2.25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打造以会展及其相关服务功能为核心,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生态与服务一体化,集会议会展、商业服务、创新居住和文化教育等功能为主的都市新型综合片区。
形成:创新高效、复合配套的会展新客厅;绿色开放、智慧宜居的未来新社区;传承历史、畅想未来的人文彰显地;绿色便捷、活力多元的共享新空间。
三、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核双轴、两心三区”的空间结构:“一核”是指会展综合服务核。
“两心”是指徐家湾商业文化中心和社区共享邻里中心。
“十字双轴”是指徐湾路绿色活力共享轴和三丈浦生态文化休闲轴。
“品质三区”是指国际综合会展区、创新品质生活区和时尚商住街区。
四、道路交通规划坚持交通引导发展,构建及交通与用地互动互促的综合交通系统。
本次规划道路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与支路为补充。
(1)快速路在本次规划单位内为迎宾大道(新泾路)。
(2)主干路本次规划范围内为引江路(西环路)、崧泽路、馨苑路、开放大道(南苑路)、荟萃路(花园南路)、长乐路(徐湾路)。
(3)次干路本次规划范围内为未央路、韶华路(北小塘路)、书径路(润发东路)、徐湾东路、融沪路。
(4)支路结合用地功能加密支路,提升出行便捷性与可达性。
五、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绿地以三丈浦、瘦央公园为主要纽带,形成以城市公园为核心,以道路绿化、滨河绿地、街旁绿地、广场为补充的多核网状布局模式。
苏州市城区控规规划编制单元、基本控制单元一览表
沧浪新城单元
ZC-b-030
6
古城中心分区(c)
古城单元
ZC-c-010
45
古城东分区(d)
南门单元
ZC-d-010
6
城东单元
ZC-d-020
11
吴中综合分区(WZ)
度假区分区(a)
光福单元
WZ-a-010
10
科技产业园单元
WZ-a-020
7
光福外围单元
WZ-a-030
5
太湖度假区单元
WZ-a-040
6
太湖新城启动区外单元
WZ-d-070
10
太湖新城启动区单元
WZ-d-080
7
吴东分区(e)
郭巷北单元
WZ-e-010
10
郭巷南单元
WZ-e-020
10
尹山湖单元
WZ-e-030
20
出口加工区单元
WZ-e-040
2
镬底湖单元
WZ-e-050
2
吴淞江单元
WZ-e-060
5
甪直西单元
WZ-e-070
8
甪直东单元
12
东山新镇单元
WZ-c-020
5
东山老镇单元
WZ-c-030
6
东山外围单元
WZ-c-040
7
横泾单元
WZ-c-050
8
吴中中心分区(d)
吴心北单元
WZ-d-010
17
吴心中单元
WZ-d-020
15
吴心南单元
WZ-d-030
5
国际教育园单元
WZ-d-040
8
越溪单元
WZ-d-050
苏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公室关于2020年度市级政府投资代建单位和代建项目综合检查情况的通报
苏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公室关于2020年度市级政府投资代建单位和代建项目综合检查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21.01.12•【字号】•【施行日期】2021.0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苏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公室关于2020年度市级政府投资代建单位和代建项目综合检查情况的通报各代建单位:根据《关于开展2020年度市级政府投资代建单位和代建项目综合检查的通知》(苏住建建〔2020〕55号),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纪委监委第十四派驻纪检监察组组成检查组,于2020年12月21日至25日对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和代建项目现场开展综合检查。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总体情况本次检查覆盖13家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共抽查代建项目15个。
对未承接项目的单位仅作单位考核计分,不作年度综合考评。
根据项目现场和资料情况,检查组对代建单位、代建项目现场制度管理、质量、安全、投资、进度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量化评价。
从检查总体情况看,各代建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代建制有关文件要求,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积极履行建设管理职责,持续强化全过程管控,推进管理创新,实现标准化、集约化、精细化管理。
针对现场查出的质量安全等问题,检查组开具督促整改通知书3份,责成有关责任单位限期落实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送检查组和工程属地住建部门。
二、主要问题1.组织保障方面。
个别单位对代建制政策要求理解不透彻,代建合同管理混乱,未按要求完成备案;部分项目代建管理人员变更仅完成单位内部变更手续,未及时向代建办说明情况;个别代建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到岗履职不到位,到岗考勤流于形式,相关记录后补现象明显;少数代建单位年度工作计划、资金计划编制缺乏针对性、对比性、连贯性;部分代建单位台账资料准备不全,记录不完整;部分单位廉政管理制度建立不完善,廉政谈话记录表签字、日期缺失。
苏州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的城市演变过程
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的苏州市位于江苏省 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 湖,北临长江。 苏州最初是春秋吴国的都城。吴国的兴 起始于商末泰伯、仲雍南来的开发,至寿梦时期,开始在 苏州建立临时都城。苏州城的发展特点之一是位于吴文化 中心地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其二,苏州城市的城址中 心历经2500年来未曾改变过。其三,苏州城在唐中叶以前 长期以来只是“江东一都会”,随着经济中心南移,很快 便成为了封建王朝府库依仗之地。其四,近代苏州的衰落 有历史原因,也有城市定位的原因。其五,今天苏州发展 非常快,在中国很少有城市既有这么长的历史,又有这么 快的发展速度。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明确了保护的范围。即古城区、7个古镇和11个古村及历史文化环境 。
古城区保护面积为22.63平方公里,包括一城、二线、三片,即古城、山塘线和上塘线,虎 丘片、留园片和寒山片。
传统街区保护:保护范围为5个历史文化街区,它们是平江、拙政园、怡园、阊门和山塘, 总面积为323公顷;38个历史地段总面积为73公顷,主要保护具有文物价值的遗址、古建筑、 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3个传统风貌地区总面积为116公顷,包括盘门地区、 观前地区和十全街地区3处,主要保护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 7个古镇是:甪直、周庄、同里和木渎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东山、金庭(西 山)和光福3个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特色小镇级四苏州主城区北部发展规划四苏州主城区北部发展规划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发展规划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发展规划近中期启动平江组团建设后十年北拓建设相城组团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建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建设设北部平相组团发展战略北部平相组团发展战略近中期结合苏州老火车站的建设启近中期结合苏州老火车站的建设启动平江组团的建设疏解老城人口动平江组团的建设疏解老城人口并控制相城组团用地为城市远期发展并控制相城组团用地为城市远期发展
报建流程及所需材料
报建流程及所需材料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必须材料1、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一式两份(有关部门意见要盖章确认);2、建设项目位置图(有坐标);选择材料3、工业项目需附预审意见。
4、有变更旳需提交单位申请并附原意见书。
办理部门:相城区行政中心规划局窗口电话:二、立项1、备案项目[公司投资《江苏省政府核准旳投资项目目录(本)》以外旳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旳鼓励类、容许类项目(执行《产业构造调节指引目录(本)》)。
其她另有规定旳,从其规定。
]⑴备案申请;⑵公司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⑶节能登记表(报告表、报告书),按《相城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行措施》(相发改发[]38号)执行,下同;⑷营业执照(工商名称核准书)复印件;⑸新增建设用地项目预审成果告知书(公司土地证复印件);⑹属国家规定实行许可证生产、经营管理旳项目,需要提交有关部门出具旳初审意见;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提交旳其她文献。
2、项目核准[公司投资《江苏省政府核准旳投资项目目录(本)》以内旳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旳项目。
项目总投资3000万美元如下(不含3000万美元)外商投资旳鼓励类、容许类工业项目(执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引目录(修订)》)。
]⑴项目核准申请;⑵项目申请报告(具有相应专业范畴旳丙级以上工程征询资格旳机构编制,或根据项目申请报告编制通用文体,达到相应深度条件下自行编制);⑶规划部门选址意见(设计要点);⑷国土部门出具旳用地预审意见(房地产项目提供土地拍买合同、成交确认书、补充合同);⑸环保部门环境影响评价文献旳审批意见;⑹节能登记表(报告表、报告书),公共建筑节能按(苏住建规[]5号)执行;⑺营业执照复印件;⑻外资项目提供:外资批准书、董事会决策;⑼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提交旳其她文献。
(10)外资项目一般旳备案材料加董事会决策。
办理部门:相城区行政中心发改局窗口电话:三、相城经济开发区方案预审意见书1、项目方案文本一份,电子档一份;2、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意见书。
【规划】苏州市平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关键字】规划苏州市平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一、区位平江新城位于苏州市中心分区北部,护城河以北。
该地区北有沪宁高速公路,中部有312国道,南有北环路、苏州火车站、沪宁铁路、护城河、规划的城际铁路以及长途汽车站,东有沪宁高速公路城区连接线,西有苏虞张一级公路连接线。
二、规划背景市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市当前工作的重点,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市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完善中心城区的综合功能,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中心城区城市化是我市城市化推进的核心。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布置,确定火车站地区作为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三个先导区之一,并将发展建设成为平江新城区,苏州市副中心。
2003年,苏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规划招标方案概念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同时方案通过了专家论证。
这轮规划将火车站地区规划为苏州市城市副中心之一,并对此作了大量的分析论证。
目前,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苏州火车站核心区详细规划》也已基本完成。
平江新城区设区以来已成为城区向北扩展的重要地域,目前该区域内多块土地已经拍卖,为便于有效地发挥土地的价值和作用,编制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迫在眉睫。
三、规划目标以苏州火车站地区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以交通为枢纽,商务商贸、生态居住为主要功能,苏州市城市副中心区之一。
1、促进结构优化调整,推动服务业发展,强化和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其在长三角中的综合竞争力。
2、新城规划建设既要展示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个性,又要展示国际化、现代化城市个性,体现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3、新城建设以古城文化为灵魂,旅游为主线,做到保护好古城并增强其活力。
4、通过新城区规划建设,切实做强中心城区实力,促进财税收入增长。
四、规划理念1、人文理念保护城市景观视线走廊,延用古城路网、水系格局于新城中心区,延续城市文脉。
高铁新城概念规划
的大苏州意义、新枢纽地位 其内部功能定位与产业论述,概 括为:两大枢纽、六大功
无锡
常熟
太仓
高铁新城
相城区
4
昆山
能
泛 华 建 设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城市定位概括为:四新 并对高铁新城在大区域中的作了 阐述
吴江
苏州市高铁新城概念规划
Conceptual Planning of HSR New City, Suzhou
苏 州 高 铁 新 城 产 业 规 划
苏州高铁新城产业规划
<创意一阶段稿0722>
1
泛 华 建 设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2-7
苏 州 高 铁 新 城 产 业 规 划
项目简介
2
泛 华 建 设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规划范围
苏 州 高 铁 新 城 产 业 规 划
规划范围为东至聚 金路、西至元和塘, 北至渭泾塘,南至 太阳路,规划区域 涉及相城区元和街 道、渭塘镇以及太 平街道三部分,规 划总用地面积约
大苏州——一核四城
苏 州 高 铁 新 城 产 业 规 划
高铁新城
苏州北
中心城区北拓与“一核 四城”空间战略
高铁新城是未来苏州从东西转到 南北的空间格局中唯一战略发展 空间。 高铁新城
交通枢纽、知识经济、 区域联系
新区城 际站
苏州站
园区城 际站
8
泛 华 建 设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生态科技城 苏州古城
张家港
常熟
相城区
1 3
太仓
昆山
泛 华 建 设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吴江
苏州市高铁新城概念规划
Conceptual Planning of HSR New City, Suzhou
苏州市相城区2024-03号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苏州市相城区2024-03号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的通知》(自然资规[2023)7号);5.《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当前土地征收前期工作的通知》(苏自然资函(2020)442号);6.《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苏自然资函(2021)15号);7.《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苏自然资发然021)138号);8.《省政府关于重新公布江苏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最低标准的通知》(苏政规(2023)12号);9.《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相城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通知》(相政发[2020)42号);10.《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市区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苏府办(2014)205号);IL《江苏省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指南(试行)》;12.《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报批工作的通知》(苏府办(2021)242号);13.《苏州市相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14.《苏州市相城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15.《2023年度苏州市相城区预支空间规模指标落地上图方案》;16.《相城区黄康镇东桥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03、04、05基本控制单元调整及警民路周边老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17.《关于公布苏州市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标准的通知》(苏人保养(2022〕9号);18.苏州市相城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19.苏州市相城区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20.成片开发拟建设项目的相关资料及其他资料。
二、基本情况相城区2024-03号方案共划定2个片区,涉及1个板块,为黄墩镇,片区总面积为162.1940公顷。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苏州高铁新城规划是根据苏州市发展需求而展开的一个重大城市规划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中心。
下面是苏州高铁新城规划的700字介绍。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是在原有苏州市城市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一个重大规划项目。
作为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一环,苏州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近年来也迅速发展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苏州市面临着交通压力、空地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旨在解决苏州市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挑战。
该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中心,将苏州市打造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
根据规划,苏州高铁新城将充分利用高铁交通资源,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体系。
新城将建设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形成一个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
这将大大缓解现有交通压力,提高城市整体交通效率。
与此同时,苏州高铁新城规划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打造一个以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特点的城市。
规划中将建设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居住区等多功能区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工作场所。
这将使得苏州高铁新城成为一个兼容发展和宜居的城市,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
此外,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还注重保护和发展苏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规划中将保留苏州市现有的历史建筑和风貌,并在新建设区域注重融入苏州传统建筑风格,保持城市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苏州高铁新城规划旨在解决苏州市面临的交通、土地资源等问题,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中心。
通过建设高铁交通网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并注重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苏州高铁新城规划将使得苏州市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
这将推动苏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城市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
阿布扎比,这个拥有1000亿桶石油储备的
波斯湾小城,刚一踏入21世纪,便改变传统的 占绝对优势的石油产业,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
下,全面转型新能源产业。极有创意的是,该
酋长国把技术开发与实践应用结合为一体,通 过制造一个未来之城——Masdar来引领世界城 市之未来走向。
零碳城市解析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提出“零碳
高铁新城的规划职能
提倡公共化与社会化,实现一馆多用、 一场多功能。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对公 众开放,并应整体安排一定规模的体育 运动设施。在各居住片区内应该结合需 求设置康体设施。
体育设施
教育设施
与生态环保研发、产业化功能相结合, 安排重点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建设低碳 技术研发基地,并且参与国际交流。完 善社区教育网络,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 供给能力。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中国占有世界总人口的五 分之一,2007年消耗的能源约 合27亿吨标准煤当量(SCE), 排放的温室气体近75亿吨二氧 化碳当量(CO2e)。中国已取 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
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量 十亿吨CO2e 1990--2007年均增长率 百分比
中国 美国 印度尼西亚 巴西 俄罗斯 印度
目标。
麦肯锡预测,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应用零碳 能源技术,2030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 预计水平低一半左右。 在未来20年间,通过在新建商用建筑、住 宅、汽车和电厂中应用绿色技术,中国可以避 免发达国家可能需要承担的高额改建成本。
苏州高铁新城-城市定位
生态环保、节能减排、 绿色建筑等技术自主创新 的平台; 国家级环保教育研发、 交流展示中心和生态型产 业基地; 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 事务交流的重要窗口; 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智慧型高新技术产业聚 集地; 苏州城市物流基地(陆 地空港),影响全市的客 流、物流、财富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CO2排放趋势
根据目前的趋势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 CO2 排放还将比2005年增长60%以上。
据此,在2008年6月4日,中国政府响应联 合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公约要求,在充分考虑 目前国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10年 实现单位GDP能源消耗相比2005年降低20%的 目标。
麦肯锡预测,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应用零碳 能源技术,2030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 预计水平低一半左右。
在未来20年间,通过在新建商用建筑、住 宅、汽车和电厂中应用绿色技术,中国可以避 免发达国家可能需要承担的高额改建成本。
苏州高铁新城-城市定位
生态环保、节能减排、 绿色建筑等技术自主创新 的平台;
国家级环保教育研发、 交流展示中心和生态型产 业基地;
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 事务交流的重要窗口;
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智慧型高新技术产业聚 集地;
苏州城市物流基地(陆 地空港),影响全市的客 流、物流、财富流。
苏州的城市副中心
高铁新城
高新区
古城区
工业园区
国际生态环保理念与技术 的交流和展示中心;
国家生态环保技术的试验 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集聚 地;
国家生态环保等先进适用 技术的教育培训和产业化 基地;
碳
碳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引导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融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框架中来。
城
基础设施
市
预先做好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从建设起点上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低碳化。
的
支
产业结构
撑
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化
体
从重工业化向轻工业、高高加工度化的转变
系
居民消费
居民的消费欲望、消费观念等需要逐步提升,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
零碳城市
零碳生活 零碳能源 零碳交通 零碳建筑
以低碳技术为切入点, 打破行政藩篱,整合区域资 源,协调地方经济,改变区 域内低效率竞争,实现高效 互补整体协调发展的低碳经 济。
通过发展低碳产业、 环保产业,促进循环经济, 实现清洁生产,推动城市产 业升级。
源头 过程 终端 循环
城市发展与零碳化
减量排放 循环利用 废物资源化 持续有效运行
世界零碳城市案例
零碳城市解析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提出“零碳 城市”的概念是因为富含碳元素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 已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零碳城市”是由组成城市功能的各个系统的节能 化、环保化实现的。当然“零碳”在当前只是一种描述, 一种未来发展的极致目标。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
研究表明,只有到2050年 将大气中CO2浓度增幅控制在工 业化前水平的2倍以内,才有可 能避免发生极端的气候变化。
工业革命前:280ppm,此 后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2~ 3℃。美国NASA戈达德太空研究 所呼吁:大气中的CO2已经到了 危险水平(385ppm为“引爆点”, 而2007年已经达到383.1ppm)。
单位土地面积排放量 单位:吨/km2
0~242 243~405 406~563 564~848 849~1198 1199~2465 2466~5523 5524~8183 8184~26639
链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整体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
动态性
零碳的目标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根据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不断调整 的,直至达到零碳的终极目标;
区域性
应当形成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的城乡关系格局,需要以城乡 统筹的形式、以区域协同的模式零
制定合理、正确的制度和政策,依托和整合现有的政策体系和行政手段,确定低
因此控制大气中的CO2 浓度 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刻不容缓的 事情。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中国占有世界总人口的五 分之一,2007年消耗的能源约 合27亿吨标准煤当量(SCE), 排放的温室气体近75亿吨二氧 化碳当量(CO2e)。中国已取 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 室气体排放国。随着大量的能 源消耗和碳排放,环境污染也
加拿大
0.8
1.9
墨西哥
0.8
2.1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美国环境保护署;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麦肯锡分析
2006年中国分省区CO2排放密度图
从此图来看,中 国CO2的排放量与地 区GDP基本上成正比 关系。我们的总体判 断是中国的环境污染 还处于库兹涅茨曲线 的左侧。
经济发展到更高 的水平,产业结构进 一步升级,从能源密 集型为主的重工业向 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 产业转移时,环境污 染开始减少,环境状 况将发展到库兹涅茨 曲线右侧。
零碳城市特点
经济性
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亦即经济的高效化和 集约化;
安全性
为应对长远的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建设零碳城市的途径来实现粮食安全、 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
系统性
零碳城市的建设将是一项由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和环境等子 系统组成的,在时空尺度上高度耦合的、复杂的、动态开放巨系统的系 统工程;
国际化的生态文化旅游、 休闲、康乐区。
苏州高铁新城的经济职能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举办地,丹麦首
都哥本哈根市政府提出了一个气候变化应对
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成为世界上 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
阿布扎比,这个拥有1000亿桶石油储备的
波斯湾小城,刚一踏入21世纪,便改变传统的 占绝对优势的石油产业,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 下,全面转型新能源产业。极有创意的是,该 酋长国把技术开发与实践应用结合为一体,通 过制造一个未来之城——Masdar来引领世界城 市之未来走向。
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量 十亿吨CO2e
中国
美国
印度尼西亚
3.5
巴西
2.6
俄罗斯
2.1
1990--2007年均增长率 百分比
7.6
4.7
7.2
1.0
12.7
3.1
-2.4
显著增加。在中国北方,沙漠
印度
2.1
3.6
化正威胁着可耕地和草原;水
日本
1.3
1.3
资源的短缺在全国都已成为一
德国
0.9
-1.3
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在未来几 十年中,中国在能源和环境可 持续发展方面将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