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1)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20190220134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 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 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版)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解析一、阅读理解1. 题目:请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摘要:这是一篇关于小说《红楼梦》的介绍性文章,主要讲述了小说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受欢迎程度等方面的信息。

问题: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红楼梦》的动机是什么?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作者写《红楼梦》的初衷是为了描绘人物形象,展示社会生活,以及抒发自己的情感。

2. 题目: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观点。

文章内容摘要:这是一篇探讨环保主题的文章,主要讲述了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保护环境等内容。

问题:以下哪种观点在文章中未被提到?A. 加强环境治理措施B. 推广绿色能源利用C. 人类应该任由环境污染发展D. 增加环保意识和法制教育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文章并未提到人类应该任由环境污染发展的观点。

二、作文写作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题为《我的梦想》的作文。

提示内容:1. 你的梦想是什么?2. 为什么选择这个梦想?3. 你将如何努力实现这个梦想?我的梦想我心中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选择这个梦想的原因在于我热爱教育事业,希望能够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相信,教育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力量,而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被关爱和教育的。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将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们的未来搭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平台。

以上便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部分真题及解析,希望考生们能够在备考中充分掌握文章解析的技巧,提高自己的答题效率。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年高考全国语文一卷答案及详要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语文一卷答案及详要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语文一卷答案及详要解析1、正确答案B解析A项混淆关系,据材料第②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一句可知,“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与“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的另一种说法)是必要条件关系,而A项中的“就能”变成了充分条件关系。

C项强加因果,据第④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说明两者并没有因果关系。

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错,过于绝对,歪曲原意,据第⑤段中“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

2、正确答案D解析第①段用设问的形式点明论述话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提出问题)第②段说明当下时代变化超乎艺术家的想象,艺术家难以理解“更深层的东西”;(分析问题)第③段从碑文的角度切入,进一步得出“更深层的东西”指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分析问题)第④段讲作家应与人民建立深切的情感关系,以人民为中心;(分析问题)第⑤段讲作家与艺术家应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

最后解决问题。

所以A项是正确的。

B项,第②段是对当下创作的分析,第④段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所以B项正确。

C项,第③段的碑文内容是为了回答前文的“‘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是“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论据。

所以C项正确。

D项,第⑤段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精品就是表现“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凝聚精神上的认同。

而不是简单地“正面人物的塑造”。

“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可见,选项中“正面人物的塑造”缩小了语义的范围。

3、正确答案D解析“少而精”错,无中生有,最后一段讲了应“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但没有讲多与少的问题。

4、正确答案A解析A项为治理工作中的脱水,不属于修复工作;B项为“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属于修复工作;C项“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属于修复工作。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不仅打动了听众,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答案:D解析:A项中“经过”应改为“经历”;B项中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他”之后;C项中“值得一读”前应加上“非常”。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A解析:A项中的“春风”赋予了春风以人的行为,使其具有了“绿”的动作,是拟人手法。

其他选项均未使用拟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答案:A解析:A项中“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使用了三个并列的短语,构成排比。

其他选项中B使用了排比,但不是三个并列短语;C使用了并列,但不是排比;D使用了比喻,不是排比。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值得吗?D.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案:B解析:B项中的“这样做对吗?”是一个设问句,即提出问题,不期待回答。

其他选项均不是设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B. 他的心像水一样柔软。

C.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

D. 他的心像风一样自由。

答案:ABCD解析:ABCD项均使用了比喻,将“心”分别比喻为“石头”、“水”、“火”和“风”,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心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高中语文 写作 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中语文   写作  真题汇编(含答案)

专题15:写作【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齐桓公的方寸内心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次发言机会,我发言的内容是“人的磨练,不只在星辰大海,更在于内心方寸”。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更是之首,他是第一个霸主。

但今天梳理他的功绩,似乎找不到一场淋漓痛快的胜利。

牧野之战、垓下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就过历史的巨人。

但齐桓公,似乎找不到一个“代表作”。

所以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齐桓公九次会盟诸侯的功绩,靠的不是武力。

孔子还有一句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如果没有管仲,孔子大概要披着发穿左衽的衣服了。

披发左衽,这是当时中原人眼中“夷狄”的装扮,如此穿着,意味着华夏文明衰败了。

从孔子的话也能看出,齐桓公与管仲的尊王攘夷,功绩不在于刀光剑影、武功赫赫,而在于捍卫了文明。

孔子相距齐桓公与管仲,隔了一百多年,提起他们,着眼点却是发型与衣服,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是文明的象征物,映照着华夏的延续。

虽然孔子把功绩归美于管仲,但显然的,这是齐桓公与管仲共同成就的霸业。

而且在我看来,齐桓公的故事更值得玩味。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一、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结: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表明,高考语文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能力。

大学语文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饮酒》是一首()A.五言律诗B.乐府诗C.五言绝句D.五言古诗2.下列作品中带有寓言性的纪传作品是()A.《张中丞传后序》B.《李将军列传》C.《种树郭橐驼传》D.《马伶传》3.小说《苦恼》的作者是()A.契柯夫B.莫泊桑C.巴尔扎克D.都德4.“祸起萧墙”一语出自()A.《韩非子》B.《墨子》C.《论语》D.《诗经》5.曹操《短歌行》诗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借代C.比拟D.比喻6.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A.《陌上桑》B.《氓》C.《短歌行》D.《杜陵叟》7.“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暗”从语法角度看是()A.意动用法B.使动用法C.为动用法D.一般用法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句诗出自()A.《行路难》B.《杜陵叟》C.《蜀相》D.《泊秦淮》9.诗集《死水》的作者是()A.鲁迅B.郭沫若C.艾青D.闻一多10.我国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A.李白B.杜甫C.王维D.岑参11.《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B.教人学会休息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D.洗涤灵魂12.下列四句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的一句是()A.姜氏何厌之有?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姜氏欲之,焉辟害?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13.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A.骚赋B.古赋C.骈赋D.文赋1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A.关汉卿B.王实甫C.汤显祖D.马致远15.“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句中的“暂”字的意义是()A.暂时B.突然C.新颖D.姑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镇在题中横线上)16.“填然鼓之”中的“鼓”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

2019年语文全国3卷(答案+解析)

2019年语文全国3卷(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文章:《流浪地球》节选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流浪地球”为背景,描绘了人类面临地球毁灭危机时,勇敢抗击外星入侵者的壮丽场景。

B. 文章通过刘启和韩子昂的对话,展现了主人公们在危机面前的坚定信念和勇敢担当。

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地球发动机”、“流浪者”等,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D. 文章以未来科技为背景,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面对困境时的团结协作。

答案:A解析:选项A中,“抗击外星入侵者”与原文不符,原文中并未提及外星入侵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文章:《红楼梦》节选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B.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贾宝玉的叛逆、林黛玉的柔弱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象征着他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

D.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府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奢华和腐朽。

答案:C解析:选项C中,“通灵宝玉”并非象征着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而是象征着贾宝玉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三、文学常识【小题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以唐僧师徒取经为主线,充满了神话色彩。

C.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

D.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讲述了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斗争精神。

答案:D解析:选项D中,“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斗争精神”表述不准确,虽然《水浒传》中有农民起义的元素,但并非其主要内容。

四、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9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 1 -2 29 019 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 40 0 分)一、选择题:1 1〜〜0 20 小题,每小题2 2 分,共0 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作品中,属于四言诗的一项是()A.柳永《八声甘州》B.曹操《短歌行》C.屈原《国殇》D.李清照《声声慢》2.下列关于欧阳修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B.唐宋八大家之一C.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D.著有《新五代史》3.下列文学社团中,朱自清曾经参加的是()A.创造社B.文学研究会C.新月社D.中国左翼作家联盟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使用的修辞方法是()A.排比B.拟人C.夸张D.对偶5.下列诗歌中,体裁不属于乐府诗的一项是()A.《陌上桑》- 2 -- 2 -B.《行路难》C.《饮酒》D.《杜陵叟》6.下列关于《礼记·大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述了“大同”与“小康”的不同B.为增强说理气势,多处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C.间接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D.表达了孔子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7.下列作品中,属于艾青成名作的一项是()A.《向太阳》B.《火把》C.《大堰河——我的保姆》D.《北方》8.下列作家中,具有“含泪的微笑”艺术风格的是()A.欧·亨利B.莫泊桑C.契诃夫D.福楼拜9. 《冯谖客孟尝君》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下列不属于贬抑手法的一项是()A.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B.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C.孟尝君不说,曰:“诺。

先生休矣!”D.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10.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蚀》《子夜》《林家铺子》《寒夜》都是茅盾的代表作品B.《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都是曹禺的话剧作品C.“爱情三部曲”“农村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的作者是巴金D.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写于抗成时期11.提出新格律诗“三美”主张的诗人是()- 3 -- 3 -A.郭沫若B.徐志摩C.闻一多D.艾青12. 下列关于《庄子·秋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描写了北海的辽阔B.“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描写了黄河水上涨的景色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说明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D.“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写出了北海若骄傲自得的心态13. 下列关于《种树郭橐驼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郭橐驼对这个绰号很反感B.郭橐驼懂得顺应树木生长的规律C.郭橐驼移栽树木时会换上新土D.郭橐驼早晚都会去照料树木14.朱光潜的《选择与安排》是一篇()A.议论文B.说明文C.记叙文D.散文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表现手法的一项是()A.比喻C.拟人D.叠字16.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于”表示被动的一项是()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C.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4 -- 4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二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公曰:“无庸,将自及.。

高考语文历年试卷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历年试卷真题及答案

【真题】(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意境是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观察、感受、体验、提炼,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而创造出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境界。

意境作为审美形态,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审美理想,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艺术特色。

【乙】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通常包含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次。

物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它要求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观察,捕捉其特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

情境则是在物境的基础上,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意境则是诗歌的最高层次,它要求诗人超越物境和情境,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思想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境界。

【小题1】下列对“意境”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意境是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观察、感受、体验、提炼而创造出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境界。

B. 意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审美理想,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艺术特色。

C. 意境是诗歌的最高层次,要求诗人超越物境和情境,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思想融为一体。

D.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它要求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观察,捕捉其特点。

【小题2】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意境”层次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小题3】下列关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

B. 意境要求诗人超越物境和情境。

C. 意境具有超越现实、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境界。

D. 意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审美理想。

【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A【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意境”一词的理解。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B. 箴言(zhēn yán)缄默(jiān mò)C. 缱绻(qiǎn quǎn)叱咤(chì zhà)D. 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这让我们非常遗憾。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4. 下列古文中,属于《史记》的一篇是:A. 《左传》B. 《汉书》C. 《史记》D. 《资治通鉴》5. 下列诗句中,出自李白的诗句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表述。

7.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8.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9. “_________,_________”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10. “______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应届(yīng)C. 筵席(yán)D. 缜密(zhěn)答案:D解析:倔强的“强”应读作“jiàng”,应届的“应”应读作“yīng”,筵席的“筵”应读作“yán”,缜密的“缜”读作“zhěn”,因此选项D正确。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

B. 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深刻,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D.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答案:B解析:A选项中“因为……所以……”与“由于……因而……”重复,C选项中“深刻”与“值得”搭配不当,D选项中“虽然……但是……”与“尽管……却……”重复,故B选项没有语病。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 “海内存知己,________。

”-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天涯若比邻;春蚕到死丝方尽。

解析:这是对古诗文名句的考查,需要考生对经典诗句有较好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 请填写下列成语的后半部分。

- “画龙点睛”的后半部分是“________”。

- “破釜沉舟”的后半部分是“________”。

答案:点石成金;百二秦关终属楚。

解析:成语的后半部分往往与前半部分相辅相成,表达完整的意思,考生需要对成语的完整形式有准确的掌握。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人教版全国高考专题语文高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全国高考专题语文高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全国高考专题语文高考真卷1.写作第1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诞生了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诞生了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改革开放精神;面对肆虐的病毒时,诞生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含生忘死以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彩疫精神。

……无数种精神汇聚成了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正是我们民族不断取得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强大动力。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以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主题为传承中国精神,我辈砥砺前行的演讲,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守望中国精神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作为学生代表发表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守望中国精神。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穿历史云烟,我们感受到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伴岁月峰头,我们触摸到独立自强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的两弹一星精神。

循着先辈们火红的足迹,我辈青年应将这份精神继承守护、发展弘扬。

我愿用躬身入局的实践,守望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中国精神。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这是一种足以跨越雄关、足以铸就钢铁长城的精神。

新冠疫情肆虐,多支医疗队、数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用信念与病毒抗击;建筑工人夜以继日,创造了十天十夜,火神山起的伟大奇迹;口罩工人加班加点,用流水线向国人传递着质朴关怀……只因中流多砥柱,故能千古振英声。

我辈青年,当坚守这份精神,架起中国精神为旗的帆船,驶向更辽远的大洋彼岸。

我将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守望自力更生、勇敢开拓的中国精神。

从一轮秋影转金波的对月祈愿,到如今嫦娥四号的太空漫步;从家书抵万金的音讯难传,到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联通南北。

墨子升天、蛟龙探海、粒子探微、北斗观寰宇、天眼映苍穹……正因为这种强大的自强精神,才助力了中国实现从跟随到领跑,得以一步步续写辉煌。

河南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记述了“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自己这部“石头所记”与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等现象一一对比,反思历来小说之流弊,反复呈示自己的《石头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叙述“我这半世亲见亲闻”,“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等,无不在以小说谈小说,以小说省思小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

不仅如此,在该书第一回中,作者还通过“贾雨村”(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空空道人等虚构人物之口,多视角地对小说艺术予以反身批判、自我省思,加重了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元小说”分量。

就此而言,《红楼梦》尤其是这第一回,显而易见,是一种显性的“元小说”。

我们可否做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整部《红楼梦》并没有第一回中上述这些显性的关于小说的自我指涉、自我呈示,而将这些自我省思的思维成果隐含起来,自觉地贯彻到整个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整个小说在人物塑造、人物关系、结构布局、文学语言等方面保持不变——这样一部并无显性的“元小说”痕迹的作品,它是否还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呢?从作者对于小说艺术的自我省思来说,它是否含有“元小说”的元素呢?我认为应该给予十分肯定的回答。

这样的一部《红楼梦》尽管没有现在这样显性的“元小说”叙述方式、更为复杂的嵌套结构,但它仍不失为一部小说杰作,仍与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旧式小说形成鲜明的对照。

实际上,在人类小说艺术史上、整个艺术发展史上,并无那种显性的“元小说”“元艺术”之征候的小说作品、艺术作品,可能是更大量的艺术存在。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làng)胸无点墨(diǎn)B. 雅俗共赏(shǎng)青出于蓝(lán)C. 水落石出(shí)汗牛充栋(dòng)D. 雕梁画栋(diāo)碧血丹心(dān)答案:D解析:A项中“落雁”应读作“luò”,B项中“雅俗共赏”应读作“shǎng”,C 项中“汗牛充栋”应读作“dòng”。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许多行业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

C.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对于这个成果,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D. 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而且获得了比赛的冠军。

答案:B解析:A项中“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成分残缺,应改为“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C项中“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应改为“我们终于把这个项目完成了”;D项中“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而且获得了比赛的冠军”语序不当,应改为“她不仅获得了比赛的冠军,而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句是:A. 雨后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B. 太阳渐渐升高,阳光洒在树叶上,闪着金色的光芒。

C. 海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D. 花园里,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平实的描述,而D项“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甫,他的诗作《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专题二正确使用词语(包含熟语)(含答案和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专题二正确使用词语(包含熟语)(含答案和解析)
解析25
11.(2019·山东省日照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 项是( )
①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放在地上
或塞在床底,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②对于“读书”这件事,历史上的论述可谓数不胜数,而观点却大相径
庭。单在基本以读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内部,对读书的态度也有霄.壤.之.别.。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台球水平
答案 B
答案3
解析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虽然”用在上半 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 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固然”比“虽然”语气更肯定,所以第一空应 用“固然”。“保守”指维持原状,不求改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保险” 指稳妥可靠。联系“过分”可知,第二空应用“保守”。“何况”用反问的 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与语境不符,故第三空应用“特别”。
解析7
4.(2019·辽宁葫芦岛二联)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
是( )
①农村改革以前,这个地方非但没有水浇地,
吃的水都得到几
十里以外去挑。
②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
从前一些神话中的幻想都可
能成为现实。
③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接受教训,
这次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
A.以至 甚至 以致 B.以至 以致 甚至

20
③从双星定位导航到 21 颗北斗嵌满星空,中国北斗走过的 22 载对谭述
森院士来说就是他的北斗人生涯,如今的北斗事业
,正以中国标准
续写着中国航天的辉煌。
A.与日俱增 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 B.日新月异 与日俱增 蒸蒸日上 C.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 与日俱增 D.日新月异 蒸蒸日上 与日俱增

2023年高升专/本《语文》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高升专/本《语文》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高升专/本《语文》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填入句中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由于清朝政府的破坏,____,____都没能攻下。

A.使馆被义和团围攻了56天,西什库教堂被围攻了63天B.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围攻了西什库教堂63天C.义和团围攻了使馆和西什库教堂达56天和63天D.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西什库教堂也被围攻了63天2.【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设备十分复杂,了解其结构原理有助于在维修保养中有的放矢,避免盲目。

B.这家刚开业的公司的业绩连续十个月保持增长,真可谓江河日下、一日千里。

C.一些食品加工小作坊不顾有关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仍然我行我素、违规生产。

D.主管部门应该一视同仁,让民营剧团享受到国有剧团的政策补贴和优惠待遇。

3.【单选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个句诗出自( )A.《归田园居》B.《饮酒》C.《种豆南山下》D.《山居秋瞑》4.【单选题】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5.【填空题】《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家__________的杰作。

6.【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括号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李刚的作文在杂志上发表了,王飞对他说:“你不应该把那本杂志藏起来,应该让大家【奇文共赏】。

”B.我班有几位同学对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不以为然】,认为写一篇作文太浪费时间,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

C.我们有的老师讲课,对于那些学生本来看看书稍加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也力求讲得十分清楚透彻,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陈寅恪先生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家,上课时旁征博引,一些外语尚未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对此【不知所云】。

7.【单选题】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是(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楼中。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太;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专题杭州12.按要求作文。

(书写分5分)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

比如,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出发,不只是为了到达,更是为了沿途的风景;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家,不只是“港湾”,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请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以“,不只是”为题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章立意来自材料。

(2)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如写成诗歌,则不少于16行)。

(3)写出真情实感,但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考点】L2:半命题作文.【分析】本作文题为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半命题补题有三种:前补、后补,首尾补.本作文题属于第三类,这样的补题较前两者而言,自由度更大.【审题立意】审读导语,抓准切点仔细阅读作文的导语,抓住其中的关键句“生活中,许多人和事不是单一.”这里潜伏着两个关键词“生活”与“单一”.“生活”的指向又在何处?导语中例举了“成长”“出发”“父母”“家”…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写出自己对“不是单一”的思考与感悟”.写作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强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能表达个人的真实感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考生关注生活,写自己的所思所感.【补题指导】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关联词“不只是…更是”,前后形成对比递进关系,这种对比可以是外与内、过程与结果,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享受与付出等.对同一感知对象,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个性化认识.所以题眼在“不只是”,这是限制,也是区分学生有没有思考感悟的关节点.思辨的落点应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重点放在“更是”后半部分题干,也就是挖深“此外的是什么”,避免人云亦云.【写作方法】这种补首尾的本命题命题开放度较大.导语中提示考生可以从“成长”“出发”“亲情”“家”等角度切入,当然后面的省略号暗示考生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切入.但一定要“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进而要写出一个由表及里的思索过程.因此,运用插叙、倒叙手法可以使行文显得跌宕起伏,借助心理活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要避免的就是题材老套、千篇一律.建议可以挖掘一些人无己有的陌生化题材,加上个性化心理,这样的文章就会染上“俺”的味道,绽放“我”的风采.【避免误区】这道试题审题的难点在于补好题干中的空白“,不只是”.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犯以下错误:误区一:补题不严.前后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没有一定的递进序.尤其是没有补出“不只是”后半部分“更是”的深邃与个性之处.误区二:题材老套,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妈妈的一杯牛奶、一杯咖啡似乎成了亲情永远的标志,成了迈不过去的坎.误区三:就事论事.考生为叙事而叙事,不会在行文中运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手法帮助升华主旨.【解答】【例文】六月,不只是毕业夜已三更,窗外月朦胧,西风鸣络帷,不许愁人睡.只得深夜独倚阑杆,细数落花,深忆三年同学情缘.悄然间,泪早已滑落,划破那浩瀚的时间汪洋.不知何处毕业骊歌响起,呜呜咽咽地落断人肠…门前,那一棵树绿得发亮,绿得盎然.树丛中还有些许知了在不知疲惫地吼着,在这个漫漫的午夜,在这个开始燥热的六月.六月,到了.是否仅仅意味着毕业?那传来传去的毕业册不知已落下几个人的笔迹?不知会不会勾起惆怅客的忧愁?不知﹣﹣会不会怀念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青葱岁月?曾记否?三年之前,我们相逢在那葱茏的香樟树下,在绿树成荫的盛夏时节.年少时的眼波流转,是天真无邪的初见.于是﹣﹣驻足,停留,相知许…校园内的那一片蓝天,见证了我们的团结与拼搏.曾记否,那年初三,我们坚持每天进行晨跑锻炼.在那一个呈椭圆的红色跑道上,我们相互鼓舞,相互扶持,毫不吝啬地挥洒年少的汗水与泪水﹣﹣如此轻狂!也会在成员快要放弃的时候拍拍他的肩头,说:“加油,我们一起跑!”也会在成员大汗淋漓的时候递上一杯水,一张纸巾,对他竖起骄傲的大姆指说:“你真棒!”那整齐的方阵,那统一的服装,那此起彼伏的喘息声,都是我们成长的标记.还有那个充满爱的班级,随处可见的励志便条,教室后门口的那堵照片墙,那记载着我们三年点滴的相片;那讲台上的绿色盆栽,像是披着绿衣的天使,安静地,固执地帮我们净化空气;还有窗台上的那条小鱼儿,是那么坚强,甚至陪伴着我们迎来中考.在这个地方,我们收获了太多太多,开学时班主任别出心裁的新年小红包,后墙上满壁的奖状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荣耀,这一切一切都为本有些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许多不一样的乐趣,为我们的成长打上鲜明的记号.如今,知了叫声有些聒躁,墙角的栀子花次第绽放,开得放肆,开得灿烂,在阳光下如此灼灼其华.﹣﹣六月,终究还是到来了.毕业了,屋内的人儿们是否也要各奔东西了?是否还能与你奔跑在同一条跑道?是否还能给你递一瓶水,一张纸巾?是否还能与你看着同一块黑板,用同一枝粉笔固执地踮起脚尖,在并不是很干净的黑板上写下铭心的话语?是否还能用笔盖轻轻戳你的背,然后和你一起解那复杂的几何图形?是否还能…人生最终将荒芜地过渡口,在尘世中翻滚的人们,谁不是心带惆怅的红尘过客?六月,不只是毕业,更是三年情缘的别离.更是我们经历许多人,许多事后成长的标记.湖州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孩子啊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可以在梦里飞翔还有一双翅膀可以在想象里飞翔如果飞累了孩子啊那就躺下来无所事事和露珠儿对唱和小蚂蚁游戏哭或着笑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读了这首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以“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考点】L1:命题作文.【分析】此作文题融合材料与命题两种方式,在思维的发散与立意的限定两方面进行了设计.诗歌本来就具备了解读上的多义性,可以引发多样的联想与思考,命题时单独抽出所引诗句的最后一句为题,既照顾了诗歌的文本语境,又落实到单一表述的基本含义.【审题立意】细读这道作文题“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中心是“孩子会强壮”,关键点落在两个修饰语上,一个定语“有资格哭”的孩子,一个是状语“更”,更强壮,而这个谓语“更强壮”,突出了“有资格哭”的意义.“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一句具有思辨意味,体现作文命题的一种导向.“有资格”是一种逻辑前提,“更强壮”是一种意向落点,“有资格”与“更”之间形成一种思维联系,使得空泛抒情或者套路叙事无法符合题中应有之义.【思路点拨】本文看似很难下笔,其实选准思路,也不太难写,“有资格哭”可理解为遭受到了挫折和不幸,这篇作文要重点写出某次人生的挫折活着苦难经历,然后再写出如何战胜这次经历,有点类似“风雨之后才有彩虹”的题目,在文章首尾段要联系“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点一下主题即可.【文体选择】可以写自己或者别人的一段经历,写成一篇记叙文,也可以阐发议论,写一篇议论文.【解答】【例文】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穿梭在车水马龙的世界,路过形形色色的人.还好,有着天的陪伴,树的点缀,才不显那么孤单寂寞.最喜欢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与白云一起嬉戏,小鸟一起歌唱,蝴蝶一起飞舞.再也听不见尘世的喧嚣.但是,一定要保证,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你一定是个强者!依旧行走在昔日的路上,正享受着一个人的世界,忽然听见有哭声!四处张望,正见一个小孩坐在路旁放声大哭,看上去,好可怜!让人感到好心疼!毕竟,他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哭,正体现了他的害怕!可人是会长大的,不会永远停留在幼儿的年龄!会变得懂事,会变得有文化,会变得成熟.那就不可以再做哭泣的小孩.这时候的你,哭代表你的懦弱.遇到困难,用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时侯,你可以给自己一个美妙的微笑.给予自己无可比拟的力量,不要用哭显示你的懦弱.成熟了,懂事了,就不应该还做哭泣的小孩,它会显得你对自己不够信心,会显得你不够坚强.信心,坚强,是成长过程以至于成年都必须必备的东西再优秀的人,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你依然做不好一件简单而小的事;再优秀的人,你不够坚强,即使面对一次很小很小的失败,你也会变的一蹶不振,这时候的你,不是什么都失去了吗?也许,哭泣也并不是都不好!毕竟,它也是一种最好的发泄方式.有时,痛苦了,受委屈了,伤心了,不也是让哭来解散心中的愁云吗?这时候的你,不如就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吧!因为,这时候的哭,是通向坚强的道路.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嘉兴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回忆研制核潜艇经历时说:潜艇的重心和重量直接关系它的不沉性,所以要求特别苛刻,当时我们没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想了个“土办法”﹣﹣在船台入口处摆了个磅秤,只要拿进船台的不管是什么都要过秤并记录在案;同样的,施工过程中拿出船台的任何东西也要称一称……几年来天天如此。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卷面书写(3 分)根据相关内容书写评定,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考点】L4:材料作文.【分析】【审题立意】审题时,一定会抓住关键字词,如“天天”“如此”.什么是“如此”,就是材料中的“只要拿进船台的不管是什么,都要过秤并记录在案,同样的,施工过程中拿出船台的任何东西也要称一称”,这样,才能保证潜艇的不沉性,在此信息里,学生通过阅读,一定会明白,这就我们说的细节,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认真.什么是“天天”,就是每一天,没有间断的时刻,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坚持不懈与执著,因此,本则材料的主题可以是“只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及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做好事情”.【精心构思】例如,我们可以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可以采用举例子、对比的写法,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实,或者叙述自身经历并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皆可.或者叙述自身经历的事情,从而说明“坚持不懈与执著的精神,才会成功”这一主题.【写作手法】在文体上,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如果写成记叙文,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如果写成议论文,注意使用恰当的议论方法.【解答】范文:坚持不懈的我我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一副文文静静的样子,别以为我是一个娇气的女生,我却有一种坚持不懈的品质.什么,你不信?那让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到时候保证你心服口服.去年夏天,天气闷热得很.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滚烫的,火烧火燎的风令人感到窒息,甚至连蝉也在树上拼命的叫着:“热死了,热死了.”“我们去游泳吧!”爸爸拍着我的肩膀,提议道.“真的?”我惊奇的问道,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那我们快走吧!”到了游泳馆,我套上救生圈.爸爸一跃,跳入了水中:“下来,我在下面接着你.”这时我望着足有两米深的水,又有一些胆怯了:我不会游泳,万一淹到了怎么办?这时,我看到池中几个六七岁的小朋友正在游泳.我不禁责问自己:几个小同学都可以做到的事,我为什么不可以?记得在春季运动会,800米赛跑中只有五个人跑完了全程,我就在其中;上学期老师布置的积累素材的作业,一个学期过后检查,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我为什么不能把在跑步和积累素材中培养的坚持不懈的品质延伸到游泳中来呢?我怎么能因为小小的游泳而退缩呢?于是,我跳入了水中,活动了一下.爸爸让我先练习手和脚的协调动作,我上身趴在游泳池边上,两臂向前伸直,臂下压着划板,双手轻轻抓住划板,没过多长时间,我已运用自如了.接着,我便学习划水,我开始试着自己独自游,两腿刚腾空,身子就猛得一歪,沉入水中,“咕噜咕噜”几口水灌进了嘴里,鼻子也呛得难受极了.我要退缩,但又想到了自己的座右铭:坚持就是胜利.对,坚持下去,我给自己鼓着劲儿.爸爸教给了我一些技巧,我按爸爸教的方法练习,先把手高高举起,伸得笔直,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向前一跃,一头扎进水里,划出了一道弧形,接着两手一伸,双腿用力拍打水面,身体便快速向前移动…我终于学会游泳了!你们认识我了吧!这就是坚持不懈的我.如果你也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就快来找我吧!金华9.阅读下面文字,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