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的关系

合集下载

白血病的潜伏期有多久

白血病的潜伏期有多久

白血病的潜伏期有多久文章目录*一、白血病的潜伏期有多久*二、白血病的食疗偏方有哪些*三、白血病的病因有哪些白血病的潜伏期有多久1、白血病的潜伏期有多久白血病它主要就是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异常而导致的,所以它的潜伏期也是跟患者的体质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有些患者身体素质好的话潜伏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而有些患者身体素质差的话它的潜伏期就相对比较少一些。

因此,白血病的潜伏期有多久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2、白血病早期有哪些症状2.1、原因不明无痛肿大。

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浅表淋巴结的肿大,以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处多见,往往没有明显疼痛,体检可发现肝脾肿大,胸骨下有明显的压痛,这是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的表现。

2.2、出血。

白血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

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常见于皮肤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2.3、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意识丧失等神经系统症状是白血病对脑细胞和脑膜浸润的缘故。

2.4、贫血。

常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自觉虚弱乏力、多汗,不论在活动或是在休息时,都觉得气促、心跳加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

贫血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越严重。

3、确诊白血病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3.1、骨髓检查:进行骨髓的检查,这是诊断白血病很有力的证据,一旦发觉骨髓幼稚细胞显然提高,再根据临床现象、体格检查,白血病是不难诊断的。

3.2、免疫分型检查:一般在进行这种检查的时候,需要抽吸2毫升左右的骨髓,再用一种叫做“单克隆抗体”的试剂,去鉴别与划分白血病细胞的类型。

3.3、细胞遗传学检查:白血病检查同样也是要抽吸2毫升左右的骨髓,用来知道白血病细胞的本质,染色体有没有变化。

白血病的食疗偏方有哪些1、偏方一半枝莲30克,白茅根30克,地骨皮15克,杞子20克,生地20克,熟地15克,知母10克,党参15克,黄精15克,黄柏10克,牡丹皮10克,山萸肉10克。

2、偏方二生地30~60克,丹皮12克,水牛角50克,玄参50克,茜草12克,板蓝根50克,山桅子12克。

白血病的分类与诊断

白血病的分类与诊断
?白细胞的原始细胞 (Blast) 在概念上不同于正常的原 始细胞实质上应该称之为 白血病细胞 (Leukemic cell) 。无论形态上还是在功能上均不同于正常原始细胞。 他们均有肿瘤细胞的一般特性; 转移性和无限制生长 性。
急性白血病的 FAB分类

L1 L2 LSu3b
性 01

性 急性 M0 M1 M2 M3 M4 M5 M6 M7
原粒细胞占骨髓非幼红细胞的30%~89%,单核细胞< 20%,其他粒细胞>10%。
?M2a型即M2型 ?M2b型:特点为骨髓中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但以异常的嗜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其核常有核 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 染色体核型:t(8;21)(q22;q22) AML1/ETO
染色体核型:t(15;17)t(11;17) t(5;17) 分子标记:PML/RARa
因 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最 学 其素 因 后可能会进展至白血病。
病毒感染 电离辐射 化学物质 遗传因素 其他血液病
白血病
www.themegallLerOy.GcoOm
? 染色体畸变 ? 机体免疫功能缺陷
恶性细胞增殖
定义 Definition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
病因和发病机制
Etiology & Pathogenesis
主要是各种病毒,如人类 T淋巴细胞病毒 -1(
生 HTLV-1 )感染可引起成人 T细胞性白血病 . 主要是电离辐射,接触剂量超大,时间越长,发 生白血病的几率增高 . 物 多种药物,尤其是烷化剂和其他细胞毒性药物。 .
化物遗传性疾病 Fanconi 贫血、Down综合征等发生白血病 理 的机会较高。 .家族性白血病时有报道。

白血病

白血病

烷化剂、抗代谢药、DNA插入药、有丝分裂 抑制剂。注意:方案、剂量、毒性作用、用药停药 时间等。 早期、联合、充分、间歇治疗的原则。
(三)化疗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方案简称 VP P 药 物 VCR 剂量(mg) 1~2 40~60 用 法 备 注 每周第1天1次,静脉注射 每日分次口服,4周为1疗程
(一)化学治疗药物
药物名称
泼尼松 (Pred)
药物类别和作用
糖皮质激素,破坏 淋巴细胞
急淋 急非淋 副作用
+ 0 类库欣征、溃疡、 高血压、高血糖
长春新碱
(VCR) 巯嘌呤 硫鸟嘌呤 (6-TG)
生物碱,抑制RNA
合成,有丝分裂 抗嘌呤代谢,阻碍 同上
+
+ +
±
+ +
末梢神经炎、 脱
发、恶心、呕吐 骨髓抑制,肝损 同上
四、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疾病 患者易患白血病,如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先天性 全血细胞减少、先天性血管扩张症。
五、其他血液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 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最 终都可能发展为白血病。
总之,病毒为主要的病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 遗传为辅助因素,免疫功能缺陷有助于发病;染色体 异常,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基因突变是白血 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两个阶段:①各种原因引起单个细胞原癌基因决 定性的突变,导致克隆性的异常造血细胞生成;②进 一步遗传学改变,一个或多个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 因的失活,直接引起细胞恶变。 通常理化因素先引起单个细胞突变,而后因机体 遗传易感性和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染色体畸变等 激活了癌基因并使部分抑癌基因失活及凋亡抑制基因 过度表达,导致突变细胞凋亡受阻,恶性增殖发生白 血病。

干细胞移植技术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干细胞移植技术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干细胞移植技术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最新进展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或淋巴系统某些异常分化的白细胞过度增生而引起的恶性疾病。

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包括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技术。

干细胞移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白血病的治疗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在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首先,干细胞移植技术在选择合适的移植供者方面取得了进展。

传统的干细胞移植主要依靠同胞供者,即患者的亲属中匹配度较高的个体。

然而,由于同胞供者的限制和移植后的配型不合适或移植物对宿主免疫反应的发生等问题,导致同胞供者干细胞移植的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因此,寻找合适的供者成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目前,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常见的移植方式。

此外,患者自身的自体干细胞也可以作为移植来源,称为自体干细胞移植。

自体干细胞移植避免了同种异体移植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同时也减少了移植物对宿主免疫反应的发生。

然而,自体干细胞移植由于同质性限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寻找合适的异种供者成为更好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近年来,与干细胞移植技术相结合的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并在治疗白血病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可以通过对干细胞的调控和维持,修复或重建造血系统。

同时,该技术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并增强人体对白血病的抵抗力。

在这方面,不到异体供者干细胞移植技术容易造成的同种同胞费用高、有体质上的限制和预防感染提高并发症等问题,得以解决,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其次,在干细胞移植后的治疗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干细胞移植后,为了避免同种异体排斥反应,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达到抑制免疫系统的效果。

然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容易造成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

最近的研究发现,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定量调节可以降低感染和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

这一发现对于改善干细胞移植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血病

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分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少见类型白血病
我国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慢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少见类型白血 病罕见。
第二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一、概述
1. 起源于造成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疾病
2. 细胞分化阻滞在中、晚幼粒阶段
3. 侵犯骨髓及髓外器官产生症状
WBC下降,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血涂片分类检查:

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
伴有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
四、辅助检查
(二)骨髓象--确诊的主要依据
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白血病性原始细胞
占非红系细胞30%以上,正常红系、巨核系受抑。 裂孔现象:原始细胞显著增生,而较成熟的中间阶段
的细胞缺如,并残留有少量的成熟粒细胞的现象。
分期诊断
3、急变期:具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本期。


① 原始细胞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在外 周血或骨髓中>20%。 ② 外周血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30%。 ③ 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50%。 ④ 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⑤ CFU-GM培养呈小簇生长或不生长。
五、治疗要点
(一)化疗: 羟基脲(首选) 马利兰 (白消安) 伊马替尼 (二)α-干扰素、脾切除、X线深部放射、中 医药等联合治疗。 (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本病的唯一方法 (四)慢粒白血病急变的治疗:同急性白血病

五、治疗要点
1. 化学治疗:烷化剂是目前的一线治疗。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为首选药物。氟达拉滨对慢淋疗
效显着,特别是对常规治疗方案失效的患者有效。 2.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淋巴结肿大伴有局部压迫症状者。 3.并发症防治: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者可先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脾切除。 4.生物治疗: α-干扰素等。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王淑娟 译
维普资讯
日 本医学介绍 20 0 7年第 2 卷第 1 8 0期
粒细胞 白血病 ) 应 反式维 甲酸诱导 分化 治疗 有效 , 少在 第一 次完 全缓 至
解期不主张移植 治疗 。
表 1 急 性 白血 病 的分 型
急性髓细胞 白血病 A L伴多种 细胞遗传学异常 M A ML伴多系造 血细胞病态造血 A ML和治疗相关 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A L不能分类 M 急性 淋巴细胞 白血病 前 B淋巴细胞 白血病/ 巴瘤 淋 前 T淋 巴细胞 白血病/ 淋巴瘤 B ri 淋巴瘤/ ukt t 白血病 混合 细胞 白血病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 未分化急性 白血病
不愉快 的经历 连接起 来。如 比平 时 吸烟速 度快 , 高频 吸入会 引发 头晕 、 呕吐。但应 注意这 种方 法不适 用于
心血管有异常的患者 。在禁烟指南( C 2 0 ) , J S0 5 中 载有 对禁烟有效的行为疗法( 1 。 表 ) 4 .摆脱尼古丁依 赖的药物疗 法 为 了摆脱尼古丁依 赖 , 可利用 如尼古丁 口香糖 、 尼 古 丁贴膏之类替代品的尼古丁置换疗法 , 有一定作 用。 置换疗法的 原理 是经 吸烟 以外 的 其他 途 径补 充尼 古 丁, 与香烟 的尼 古 丁相 置换 , 渐 减少 尼 古 丁的使 用 逐 量, 最终减 到零 。目前在 日本都在使用 尼古丁 口香糖 、 尼古丁贴膏 , 一定 的效果 。通 过这 种方法 可 以帮助 有 禁烟 , 但对于长 期维持 禁烟并 非一 定有特 效 。成 功率 约 为 3 %。有关尼古 丁 口香糖 、 0 尼古 丁贴 膏的 比较见
表 1 有效禁烟 的行为疗法
( 行动方式变更法 ) 改变 当前生活中与吸烟有关 的生活行为方式 , 控制想吸烟的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常规白血病(1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但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1位。

【病因与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功能异常、X射线、苯及其衍生物、遗传因素等有关。

一、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A1)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

国际上常用的法美英FAB分类法将A1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11)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1)。

A11又分为3个亚型,包括11型,12型,13型。

AM1又分为8个亚型,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o)、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1,M3)、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M)、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红白血病(Mg)、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

【临床表现】A1起病急缓不一。

急者可以表现突然高热,类似“感冒”,也可以是严重出血。

缓慢者常为脸色苍白、皮肤紫瘢,月经过多或拔牙后出血难止而就医时被发现。

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半数患者就诊时已为重度贫血。

2.发热白血病本身能引起发热,但大多数由继发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持续低热或高热甚至超高热,可伴畏寒、出汗等。

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以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见。

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可出现真菌感染。

3.出血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

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严重时发生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AP1易并发DIC而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

白血病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白血病发展中的作用

白血病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白血病发展中的作用

白血病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白血病发展中的作用白血病是一种由于异常增殖或发育不良引起的恶性血液病,其核心问题是异常增殖的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LSC)。

LSC不仅具有强烈的自我更新和自我修复能力,还可以通过特定的细胞信号传递逃脱正常造血中枢的调控,导致难以根治的再生障碍性疾病。

白血病干细胞的特性白血病干细胞属于造血干细胞同源家族,在形态、表观学和发育功能方面与正常造血干细胞极为相似,不过其特有的存在形式为LSC能够物理上分离出其它非干细胞病变细胞,而这种分离能力正是研究LSC生物学的重要基础。

LSC西方一般被定义为同时具有自我更新和血液造成分化位势的白血病细胞亚群。

L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一方面具有造血干细胞分化后供应周围动力的各成体细胞特征,另一面又能够根据一定环境压力迅速产生韧劲和延迟性代谢,代谢异常环境中心态软化,从而形成对生态环境的抵抗。

LSC在化学治疗中的作用许多实验表明化学治疗或造血干预药物在治疗中可以抑制LSC的活动,而这原因在于这些药物可以调节LSC与周围正常细胞之间的细胞信号传递,从而调节LSC群体的增殖和分化活力。

然而,治疗中依靠化学物质抑制LSC并非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进一步的抑制LSC活动很可能引起其它强力化弱化生长因子的产生和转录,导致相互竞争异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治疗反弹和LSC群体的再生。

LSC在治疗耐药性中的作用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虽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抑制LSC的活动,但是对于耐药性细胞群体的抑制却不如预期好效果。

这正是LSC的一大特点:它们能够忍受甚至产生与化学物质和照射剂量正相关的损害,然而这种损害并不能止步于LSC,往往还需要了解其长期稳定性,这一交流和协调过程就像在马赛克板里分离不同颜色一样,需要了解各颗粒之间的美学趋势,以至于在不断创新和高效的临床应用中实现一种平衡的方案。

LSC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科学家们从理论和实践出发,不断研究到LSC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影响其生长和衰老的细胞信号传递,这些工作的推进和进一步准确化无疑是未来医学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白血病干细胞的起源与特性

白血病干细胞的起源与特性

白血病干细胞的起源与特性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中白细胞过度增生而导致的血液恶性肿瘤疾病,白血病干细胞是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关键。

在治疗白血病方面,深入了解白血病干细胞的起源与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白血病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最原始的干细胞,它们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分化等特性,是白血病的始作俑者。

白血病干细胞可以进行无限次的自我复制,使得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免疫于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从而使得白血病易于复发。

白血病干细胞与正常造血干细胞非常相似,都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

但是白血病干细胞存在一些独特的特性,这些独特的特性可能是导致白血病干细胞异常增生的主要原因。

白血病干细胞的起源一直是研究的焦点。

目前的研究表明,白血病干细胞可能是由正常造血干细胞或是体内其他细胞转化而来。

因为白血病干细胞与正常造血干细胞非常相似,所以一些专家研究了白血病干细胞与正常造血干细胞之间的关系。

在正常的造血过程中,祖细胞(HSCs)能够产生各种类型的特异性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但是在白血病干细胞中,因为一些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白血病干细胞无法进入正常的分化状态,从而导致其无法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这种转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关键的转化因素和信号通路,这些因素和通路可能是治疗白血病的重点。

除了以上的研究外,还有一些专家研究了白血病干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联系。

一些研究表明,身体中的其他细胞可以因为一些生物化学反应而变成白血病干细胞,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这种准确的转化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尽管存在这些未知的机制和因素,但是对于白血病的治疗来说,了解白血病干细胞的特性和起源非常重要。

因为白血病干细胞是白血病的始作俑者,只有在治疗白血病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白血病干细胞的独特特性和特殊机制,才能够对白血病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关系的研究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关系的研究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王福旭,E m a i l :w f x h e b m u @163.c o m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关系的研究刘 方,张学军,牛志云,温树鹏,王 颖,王福旭(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 l l o -H S C T )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清髓性a l l o -H S C T 的成人白血病患者73例,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 T R -P C R )检测移植后+30㊁+60㊁+90天受者骨髓的供受者细胞嵌合率,分析嵌合率与复发的关系㊂结果 移植后+90天复发组嵌合率低于非复发组㊂移植后+60d ㊁+90d 低嵌合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P =0.021,0.027)㊂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状态㊁+60d 嵌合率㊁+90d 嵌合率是白血病患者行a l l o -H S C T 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㊂结论 A l l o -H S C T 后嵌合状态对复发具有预测价值,+60㊁+90天低嵌合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㊂关键词: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复发中图分类号:R 7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12-1076-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12.004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n a l y s i s b e t w e e n c h i m e r i s ma n d r e l a p s e o f l e u k e m i a a f t e r a l l o g e n e i c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c e l l t r a n s pl a n t a t i o n L i uF a n g ,Z h a n g X u e j u n ,N i uZ h i y u n ,W e nS h u p e n g ,W a n g Y i n g ,W a n g Fu x u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e m a t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t i a l o f He b e i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W a n g F u x u ,E m a i l :w fx h e b m u @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c h i m e r i s ma n d l e u k e m i ar e l a p s ea f t e ra l l o g e n e i c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a l l o H S C T ).M e t h o d s T o t a l l y 73a d u l t s w i t h l e u k e m i a u n d e r g o i n gm y e l o a b l a t i v e a l l o H S C Tf r o m J a n u a r y 2014t oJ u n e2018w e r e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P o l ym e r a s ec h a i nr e a c t i o n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o f s h o r t t a n d e mr e p e a t s e q u e n c e (S T R P C R )w a su s e dt od e t e c td o n o rc e l l c h i m e r i s m r a t e so f r e c i p i e n t b o n em o r r o wa f t e r+30d ,+60d ,+90d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T h e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c h i m e r i s ma n d t h e r e l a ps e w a s a n a l y z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c h i m e r i s mr a t e o f t h e r e l a p s e g r o u p 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n o n -r e l a p s e g r o u p a f t e r+90d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o wc h i m e r i s mh a dh i g h e r r e l a p s e r a t e a f t e r+60da n d +90d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0.021,0.027,r e s p e c t i v e l y ).M u l t i v a r i a t e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a t l e u k e m i as t a t u sb e f o r e t r a n s pl a n t a t i o n ,d o n o rc e l l c h i m e r i s m r a t e a f t e r+60d a y s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d o n o r c e l l c h i m e r i s m r a t e a f t e r+90d a y s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w e r e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r e l a p s ea f t e r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a l l o H S C T.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s t u d y i n d i c a t e dt h a t c h i m e r i s m r a t eh a s p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 f o r l e u k e m i a r e c u r r e n c e a f t e r a l l oH S C T.A n d t h e r e c u r r e n c e r a t e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o wc h i m e r i s ma f t e r +60da n d +90d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i sh i gh .K E Y W O R D S :l e u k e m i a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c h i m e r i s m ;r e l a ps e 因为移植物的抗白血病(G V L )效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 l l o -H S C T )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治疗㊂移植物抗宿主病(G V H D )㊁感染㊁复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三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的疗效[1]㊂其中复发是a l l o -H S C T 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移植后一旦复发治疗手段极其有限,患者的预后很差㊂因此,预测复发,尽早地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十分重要㊂动态监测供受者细胞嵌合率可以及早发现排斥㊁复发并及时干预,对降低移植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2]㊂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提出a l l o -H S C T 后早期达完全供者嵌合状态(F D C ,即移植后供者细胞占受者的骨髓或外周血细胞比例ȡ95%)患者对移植后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3-5],移植后早期达F D C 患者复发率较混合嵌合状态(M C ,即移植后能同时检测到供者与受者细胞成分且供者细胞比例<95%)患者低,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较M C 患者长,而其他研究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6-7]㊂所以,a l l o -H S C T 后患者的F D C 及M C 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存在一定的争议㊂近年来行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我国占主要地位,移植后早期多数患者的供者细胞嵌合率已达95%以上,难以㊃6701㊃‘临床荟萃“ 2019年12月20日第34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D e c e m b e r 20,2019,V o l 34,N o .1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起到预后判断作用㊂我们回顾性分析了73例行a l l o-H S C T的成人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嵌合状态与复发的关系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清髓性a l l o-H S C T的成人白血病患者84例,排除移植后+90天内治疗相关死亡未进行嵌合分析患者8例,因各种原因数据缺失者3例,剩余73例患者纳入研究㊂所有患者均通过细胞形态学㊁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检查确诊,符合恶性血液病诊断标准[8]㊂所有患者及供者a l l o-H S C T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标本获取及送检均得到本人同意㊂1.2干细胞采集所有供者均接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 h G-C S F)动员,采用剂量5~10μg/ (k g㊃d)皮下注射,常规r h G-C S F动员4~7天,第4~7天采集干细胞,采集目标单个核细胞计数ȡ5ˑ108/k g 受者体重,C D34+计数ȡ2ˑ106/k g受者体重㊂1.3预处理方案应用m B u C y+A T G/A T G-F方案44例,m B u C y方案的19例,B u C y+A T G/A T G-F方案5例,B U/C y+F L A G+A T G-F方案1例, T B I/C y+F L A G+A T G-F方案2例,T B I/C y+F L A G方案2例㊂1.4植活检测连续3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ȡ0.5ˑ109/L的第1天被认为中性粒细胞植活;脱离血小板输注,连续7天血小板ȡ20ˑ109/L的第1天被认为血小板植活㊂1.5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应用环孢素A(C s A)+吗替麦考酚酯(MM F)+短程甲氨喋呤(MT X)方案㊂1.6标本采集移植后+30㊁+60㊁+90天采集E D T A抗凝骨髓血标本3m l㊂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 T R-P C R)定量检测供者细胞百分比,计算嵌合率㊂1.7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 P S S25.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㊂采用K a p l a n-M e i e 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相关曲线,组间生存比较应用L o g-r a n k检验;对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不同时间点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性别㊁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危险分层㊁供受者性别㊁移植前疾病状态㊁干细胞来源㊁a G V H D㊁c G V H D㊁预防性D L I方面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㊂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项目复发组(n=21)非复发组(n=52)统计值P值性别(例)男女1383121χ2=1.110.23年龄(岁)28.05ʃ12.2434.4ʃ2.34t=-2.000.048危险分层(例)低危1110中危19Z=21.480.00高危933供受者性别(例)相合不合1292329χ2=36.640.00移植前疾病状态(例)M R D阴M R D阳4173220χ2=3.080.08干细胞来源(例)B M SC T+P B S C T1335P B S C T611χ2=36.200.00 P B S C T+C B T26a G V H D(例)0~Ⅰ度a G V H DⅡ~Ⅰ度a G V H D147484χ2=35.630.00 c G V H D(例)有无516943χ2=7.250.007预防性D L I(例)有无7141933χ2=22.290.00 2.2两组嵌合率比较 73例患者移植后+30㊁+ 60㊁+90天中位嵌合率分别为98.65(91.26, 100)%㊁98.44(80.64,99.96)%㊁98.5(50.12, 99.93)%,嵌合率随着时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0,P=0.730),移植后+90天复发组嵌合率低于非复发组㊂其余两组的组间㊁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㊂表2两组嵌合率比较(%,x-ʃs)组别例数嵌合率+30d+60d+90d复发组2198.00ʃ0.3596.98ʃ0.5295.65ʃ1.24非复发组5298.30ʃ0.2298.33ʃ0.3398.40ʃ0.79*组间F=4.329P=0.041时间点F=2.038P=0.157组间㊃时间点F=2.724P=0.103注:与复发组比较,*P<0.052.3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以移植后是否复发为应变量,以性别㊁年龄㊁危险分层㊁供受者性别㊁移植前疾病状态㊁干细胞来源㊁a G V H D㊁c G V H D㊁预㊃7701㊃‘临床荟萃“2019年12月20日第34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防性D L I㊁+30d嵌合率㊁+60d嵌合率㊁+90d嵌合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移植前疾病状态㊁+60d嵌合率㊁+90d嵌合率是白血病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㊂见表3㊂表3白血病患者行a l l o-H S C 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χ2值P值O R值95%C I上限下限移植前疾病状态-2.900.8013.380.000.550.010.26 +60d嵌合率-2.070.895.510.0190.130.020.71 +90d嵌合率-2.0340.737.870.0050.130.030.54常量11.152.6617.600.0000.282--2.4高低嵌合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复发比较以高嵌合(嵌合率>97%)及低嵌合(嵌合率ɤ97%)分组, +30天髙㊁低嵌合患者2年复发率分别为(25.9ʃ5.8)%㊁(40.0ʃ7.8)%㊂+60天髙㊁低嵌合患者2年复发率分别为(23.7ʃ7.2)%㊁(50.0ʃ10.2)%㊂+90天髙㊁低嵌合患者2年复发率分别为(24.6ʃ6.0)%㊁(50.0ʃ7.5)%㊂两组移植后+30天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㊂两组+60天㊁+90天累积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1㊁0.027)㊂见图1~ 3㊂图1+30d嵌合状态与复发的关系图2+60d嵌合状态与复发的关系图3+90d嵌合状态与复发的关系3讨论自从20世纪60年代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以来,a l l o-H S C T已经广泛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㊂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G V H D㊁复发㊁移植物排斥等并发症,一旦发生严重影响移植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C I B MT R)的资料显示,复发主要发生在移植后4~18个月,在同胞相合和非血缘移植的死因中复发率分别占47%和33%,是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9]㊂国内研究资料显示,单倍体移植和同胞相合移植后的复发相关病死率分别为15.6%和16.7%[10]㊂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尤其是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的患者,在a l l o-H S C T后难以通过细胞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预测疾病的早期复发㊂移植后一旦血液学复发,肿瘤细胞增殖速度极快,即使进行处理,但此时肿瘤负荷较大,常常难以逆转㊂所以对于白血病患者,尤其是缺乏特定的分子学标记的患者,需要通过特定的检测来预测疾病的预后,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㊂A l l o-H S C T后供者细胞植入受者体内,一般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供㊁受者造血细胞共存的状态,称为混合嵌合状态㊂移植后动态监测供受者的嵌合状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状况,降低患者复发率[2]㊂检测患者的嵌合率虽然不能区分受者的细胞是否为本身正常的细胞还是异常的白血病细胞,但多数认为受者细胞的比例增加或持续存在常常预示着原发病即将复发或移植物被排斥㊂本研究中73例白血病患者均接受清髓性a l l o-H S C T,移植后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其中21例复发,复发率为28.8%㊂其复发率及复发时间与Q i n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㊂本研究中患者在a l l o-H S C T后+30㊁+60㊁+90天嵌合率分别为98.65%㊁98.44%㊁98.5%,依据相关研究,供者细胞嵌合率首次大于50%定义为分子水平植入[12],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于+90天内顺利植入形成嵌合体,这更有利于研究患者的嵌合状态与复发的关系㊂本研究发现,移植后复发患者嵌合率低于非复发患者㊂有研究证实移植后患者的嵌合状态与复发风险相关,在移植后复发的患者中都能够检出患者㊃8701㊃‘临床荟萃“2019年12月20日第34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嵌合率的下降,从发现嵌合率下降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45天,且大部分患者在复发前1个月可以检出嵌合率下降[13]㊂国外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低供体嵌合水平与复发及病死率有关,可以作为早期预测预后的标志物[14]㊂B r o g l i e等[15]研究发现在清髓预处理的移植中,T细胞嵌合率<97%的患者与复发相关,在移植后T细胞嵌合率<97%患者复发率高于嵌合率>97%的患者㊂本研究发现a l l o-H S C T后+60㊁+90天低嵌合患者2年复发率明显高于高嵌合患者㊂在21例复发患者中,62%的患者在行骨髓细胞学㊁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查证实为复发时,其嵌合状态表现供者嵌合率水平的下降,受者细胞比例的增加等不稳定嵌合状态,嵌合率水平为低嵌合状态且表现为M C㊂这表明采用97%为阈值研究患者嵌合状态较以往的95%为阈值的研究更敏感,从而在患者嵌合率下降时更早的及时行预防性治疗措施预防复发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㊂本研究结果显示,移植时疾病状态,+60d嵌合率水平㊁+90d嵌合率水平是患者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㊂相关研究发现a l l o-H S C T后早期供体嵌合率较低是复发及生存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16],我们的结果显示移植后+60㊁+90天嵌合率与疾病复发相关,且低嵌合状态患者的R R明显高于高嵌合患者㊂K e b r i a e i等[17]报道了68例成人血液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患者的肿瘤负荷越高疗效越差,在移植时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每增加1%移植后复发相关病死率增加10%㊂所以,在移植前减少肿瘤负荷,将疾病控制在慢性期或缓解状态,将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降至最低可以有效降低移植后患者的复发率㊂综上,a l l o-H S C T后嵌合状态对复发及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60㊁+90天低嵌合状态患者的R R明显高于高嵌合患者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时疾病状态,+60d嵌合率水平㊁+90d嵌合率水平是患者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㊂当然,在移植后早期检测到受者细胞不总是能够预测复发,需要动态监测患者的嵌合率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复发的迹象,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㊂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以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使用F D C及M C即嵌合率为95%的阈值分析嵌合状态,而本研究应用97%的嵌合率进行研究分析,提高了对复发及预后预测的灵敏度㊂当然,我们的样本量较小,存在细胞遗传学㊁预处理方案等异质性因素,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来扩大样本量及制定风险分层,同时采用比S T R-P C R更敏感的方法早期密切监测嵌合状态,及时对高危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㊂A l l o-H S C T后嵌合状态对复发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60㊁+90天低嵌合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㊂参考文献:[1] G o o l e y T A,C h i e n J W,P e r g a mS A,e t a l.R e d u c e dm o r t a l i t ya f t e r a l l o g e n e i c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J].N E n g lJM e d,2010,363(22):2091-3101.[2] K h a n F,A g a r w a l A,A g r a w a l S,e t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c h i m e r i s m i n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n e wv a r i a t i o n so na n o l dt h e m e[J].B o n e 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 2004,34(1):1-12.[3] M i c h a l l e tA,Für s tS,L e Q H,e ta l.I m p a c to fc h i m e r i s ma n a l y s i sa n d k i n e t i c so n a l l o g e n e i ch a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o u t c o m e a f t e r c o n v e n t i o n a la n d r e d u c e d‐i n t e n s i t y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r e g i m e n s[J].B r JH a e m a t o l,2005,128(5):676-689.[4] C h e nC T,G u aJ P,L i uJ H,e ta l.E a r l y a c h i e v e m e n to f f u l ld o n o r c h i me r i s m af t e r a l l og e n e i ch e m a t o p oi e t i c 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r e d i c t sl o w e rr e l a p s er i s k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 l y m p h ob l a s t ic l e u k e m i a[J],JC h iM ed A s s o c,2018,81(12):1038-1043.[5]翟卫华,刘庆珍,施圆圆,等.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供者嵌合状态对预后的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8,39(11):932-936.[6] P i c h l e rH,F r i t s c h G,K o n i g M,e ta l.P e r i p h e r a lb l o o dl a t em i x e d c h i m e r i s m i n l e u c o c y t e s u b p o p u l a t i o n s f o l l o w i n ga l l o g e n e i c s t e m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c h i l d h o o dm a l i g n a n c i e s:d oe s i tm a t t e r[J].B r JH a e m a t o l,2016,173(6):905-917.[7] D o n e y K,L o k e n M,B r y a n t E,e ta l.L a c k o fu t i l i t y o fc h i m e r i s m s t ud ie s o b t a i n e d2-3m o n t h saf t e r m y e l o a b l a t i v e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f o rA L L[J].B o n e M a r r o wT r a n s p l a n t,2008,42(4):271-274.[8]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 P a s q u i n iM,W a n g Z,H o r o w i t zMM,e t a l.2010r e p o r t f r o mt h eC e n t e rf o r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l o o d a n d 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R e s e a r c h(C I B MT R):c u r r e n t u s e s a n d o u t c o m e s o f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sf o r b l o o d a n d b o n e m a r r o wd i s o r de r s[J].C l i nT r a n s p l,2010:87-105.[10] Y a nC H,X u L R,W a n g F R,e ta l.C a u s e so f m o r t a l i t y a f t e rh a p l o i d e n t i e a l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a n d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 H L A-i d e n t i c a l s i b l i n g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J].B o n eM a r r o wT r a n s p l a n t,2016,51(3):391-397.[11] Q i nX Y,L iG X,Q i nY Z,e ta l.Q u a n t i t a t i v ec h i m e r i s m:a ni n d e p e n d e n t a c u t e l e u k e m i a p r o g n o s i s i n d i c a t o r f o l l o w i n ga l l o g e n e i c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C T[J].B o n e 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2014,49(10):1269-1277.[12]S y l w i a C,T o m a s z S,B e a t a P J,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 c h i m e r i s m a f t e r a l l o g e n e i c b o n e m a r r o w㊃9701㊃‘临床荟萃“2019年12月20日第34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b y m o d e r n m o l e c u l a rt e c h n i q u e s(S T R-P C Ra n dR Q-P C R)--s i n g l e c e n t e r[J].P r z e g lL e k,2010,67(12):1282-1291.[13] Q i n X Y,L i G X,Q i n Y Z,e ta l.Q u a n t i t a t i v e c h i m e r i s mk i n e t i c s i n r e l a p s e d l e u k e m i a p a t i e n t s a f t e r a l l o g e n e i c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J].C h i n M e d J(E n g l),2012,125(11):1952-1959.[14] R e s h e fR,H e x n e r E O,L o r e n A W,e ta l.E a r l y d o n o rc h i m e r i s ml e v e l s p r ed i c tre l a p s ea n ds u r v i v a laf t e ra l l og e n e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w i t hr e d u c e d-i n t e n s i t y c o n d i t i o n i n g[J].B i o lB l o o d 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2014,20(11):1758-1766.[15] B r o g l i eL,H e l e n o w s k i I,J e n n i n g sL J,e t a l.E a r l y m i x e dT-c e l l c h i m e r i s mi s p r ed i c t i v eo f pe d i a t r i cAM Lo rM D Sr e l a p s ea f t e r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J].P e d i a t r B l o o dC a n c e r,2017,64(9),254-257.[16] K o r e t hJ,K i m H T,N i k i f o r o w S,e ta l.D o n o rc h i m e r i s me a r l y af t e rr e d u c e d-i n t e n s i t y c o n d i t i o n i ngh e m a t o p oi e t i cs t e m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r ed i c t sre l a p s e a n d s u r v i v a l[J].B i o lB l o o d 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2014,20(10):1516-1521.[17] K e b r i a e i P,K l i n e J,S t o c k W,e t a l.I m p a c t o f d i s e a s e b u r d e na t t i m eo fa l l o g e n e i c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i na d u l t s w i t ha c u t em y e l o i dl e u k e m i aa n d m y e l o d y s p l a s t i cs y n d r o m e s[J].B o n e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2005,35(10):965-970.收稿日期:2019-06-14编辑:王秋红㊃0801㊃‘临床荟萃“2019年12月20日第34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解析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解析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解析一、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解析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

它的发生与多种复杂因素的累积和作用有关。

本文将从白血病的基因突变以及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等方面解析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二、基因突变在白血病中的重要作用基因突变是导致白血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基因组会受到严格调控,确保细胞功能正常并避免异常增殖。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个别基因可能会受到突变的影响,导致其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对细胞自身和周围环境具有恶性影响。

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事件之一是染色体易位。

这种事件通常会导致两个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交换位置,进而改变了基因表达模式。

例如,“Philadelphia”染色体易位是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最为典型的染色体异常之一。

此转座事件导致Abelson(ABL)基因从第9号染色体上移至第22号染色体上,合并成BCR-ABL 融合基因,进而激活细胞增殖信号通路,并使造血干细胞发生白血病性变。

此外,部分白血病患者中还可以检测到各种各样的突变,例如RAS和FLT3等基因的点突变。

这些突变会引起异常蛋白质功能,进而影响正常细胞生长和凋亡调控。

三、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除了基因突变外,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也是白血病发生的关键机制之一。

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能够进行自我更新并生成多种不同功能的成熟血细胞。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单个或多个造血干细胞可能会累积一系列有害改变,导致其分化和增殖受到失控。

这种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通常与特征性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有关。

例如,白血病患者中经常可以检测到染色体数量异常,例如三倍体或四倍体染色体。

这些改变表明造血干细胞存在紊乱,并导致了扩增和失调的造血干细胞群。

此外,获得性或固有性的克隆突变也可能推动干细胞克隆扩增和白血病发展。

后天获得性突变通常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DNA损伤导致,在长期的暴露下,这些突变可能会积累并引发疾病。

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原理细胞的命运考察

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原理细胞的命运考察

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原理细胞的命运考察白血病是一种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生而导致的恶性肿瘤。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和放疗,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白血病的发展,也无法阻止白血病细胞的再度复发。

而骨髓移植已经成为一种成功治疗白血病的方法。

骨髓移植是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骨髓内,以替代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

这些造血干细胞可以来自自身(自体骨髓移植)或者来自其他个体(异体骨髓移植)。

在移植过程中,患者首先接受高剂量的化疗和放疗,旨在杀死大部分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接着,新的造血干细胞被输注到患者的体内,进入骨髓并重新建立正常的造血系统。

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的原理与细胞的命运息息相关。

在移植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将进入骨髓并开始分化成不同类型的血细胞,例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这一过程中,血细胞分化的命运决定了骨髓移植治疗的效果。

首先,移植的造血干细胞需要通过自身的增殖能力来维持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干细胞,并且同时分化为成熟的血细胞。

在移植后,这些新生的造血干细胞将取代受损的骨髓环境,并开始产生新的血细胞。

因此,造血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对于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至关重要。

其次,移植的造血干细胞需要正确地分化成各种成熟的血细胞,以保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

在骨髓移植后,这些干细胞将根据体内的需要分化为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这种正确的分化过程对于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和维持血液系统平衡至关重要。

最后,在骨髓移植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还需要适应体内的免疫环境,避免被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

由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可能来自其他个体,它们与患者的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差异。

为了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患者在骨髓移植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以抑制自身免疫应答。

此外,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也可能受到预处理的化疗和放疗的影响,这进一步降低了供者的免疫活性,减少了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

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的探究

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的探究

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的探究近些年来,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离不开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的不断探索和完善。

造血干细胞是指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为不同的血细胞的细胞。

在成体组织中,造血干细胞数量相对较少,通常存在于骨髓、脐带血、外周血等组织中,而且对环境和生长因素的要求极高。

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和巨大的潜力,造血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血液疾病的治疗中,尤其是白血病的治疗中。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骨髓干细胞失去调节随意分化、克隆扩增和丧失分化成熟能力,导致大量异常细胞充斥于血液和骨髓中,从而导致血液功能障碍。

目前,白血病的发病原因还不完全清楚,而它的早期症状也和许多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例如乏力、发热、贫血等,这使得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变得十分困难。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白血病早期及时发现和诊断,从而给予更加有效的治疗。

目前,白血病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式,并且这些治疗方式都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白血病治疗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化学药物干扰白血病细胞的DNA复制、RNA转录和细胞分裂,从而抑制和消灭恶性白血病细胞。

化疗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等多种方式进行。

但是,化疗同时也会破坏正常细胞,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脱发、口腔炎等。

另一种常用的白血病治疗方法是放疗,它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恶性白血病细胞。

放疗通常使用X射线或伽马射线等灭活射线进行,可以通过外照射或内照射的方式进行。

放疗具有优良的治疗效果,但是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放射性皮炎、口腔干燥、食管炎等。

与化疗和放疗不同,造血干细胞移植无需使用化学药物或射线,而是通过将捐献者的健康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使其能够重新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复杂度的治疗方式,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干细胞、免疫抑制剂等,在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方面的要求也十分高。

白血病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治疗研究

白血病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治疗研究

白血病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治疗研究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分化不良而引发的恶性肿瘤。

白血病干细胞是白血病的根源,也是治疗白血病的关键难点。

因此,研究白血病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发展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白血病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 白血病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白血病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和未分化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白血病干细胞能够无限扩增并形成白血病细胞克隆。

研究发现,白血病干细胞中存在大量的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分子的突变,这些异常也成为白血病干细胞敏感性低的原因。

白血病干细胞在骨髓、血液和其他组织中都存在,而且与正常造血干细胞具有相似的表面标记,这使得分离白血病干细胞变得困难。

此外,白血病干细胞在微环境的作用下能够保持其稳定状态,避免接受治疗的侵害。

二. 白血病干细胞的治疗挑战白血病干细胞的存在是造成白血病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药物疗效消退,白血病干细胞可能会再次扩增并导致白血病复发。

白血病干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使得不同患者对白血病治疗的反应差异很大。

此外,目前的治疗方法也存在严重的副作用,例如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可能会对正常造血干细胞造成伤害,从而导致贫血和感染等问题。

三. 治疗白血病干细胞的新策略研究表明,常规白血病治疗往往不能完全清除白血病干细胞。

因此,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干扰白血病干细胞的生存环境是一种可能的策略。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白血病干细胞的微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了一些与白血病干细胞微环境有关的信号通路和分子靶标。

针对这些信号通路和分子靶标,开发新型的靶向治疗和干扰剂就成为了一种前沿的研究方向。

此外,借助基因编辑和干扰技术来改变白血病干细胞的表观基因组和信号传导等特性也是一种新的研究与治疗方法。

四. 结论在白血病治疗研究领域,白血病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治疗策略的开发正在取得进展,这些进展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未来,随着新技术和新的治疗策略的不断出现,我们相信白血病治疗的效果会不断改善,并有望实现白血病的治愈。

造血干细胞可治疗白血病吗

造血干细胞可治疗白血病吗

造血干细胞可治疗白血病吗文章目录*一、造血干细胞可治疗白血病吗*二、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三、白血病患者治疗注意事项造血干细胞可治疗白血病吗1、造血干细胞可治疗白血病吗造血干细胞可治疗白血病。

白血病已经不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目前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已经成为根治白血病的重要、乃至唯一的手段。

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已在临床使用近半个世纪,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白血病患者。

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低病毒感染率、无伦理障碍。

2、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法有哪些2.1、新生儿娩出后,在距新生儿脐部10 厘米处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脐带,再从两钳间剪断脐带后结扎,最好再用75%乙醇消毒脐带残端、脐带根部及其周围,新生儿抱走正常处理。

2.2、待胎盘娩出后,用医用手术缝线或其他适宜的材料结扎胎盘上婴儿端的脐带。

2.3、用0.9%生理盐水将胎盘脐带涮洗一到两次,以清除胎盘上的羊水及胎粪等污物,避免胎盘脐带与其他物品接触。

2.3、将采集好的胎盘脐带放入无菌一次性胎盘采集盒,盖好盒盖,并确认采集液没过胎盘。

3、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流程3.1、有意愿捐献骨髓的志愿者,可以到中华骨髓库各地分库、或者街头无偿献血点报名登记,填写志愿捐献书及有关表格,并抽取6~8毫升血液。

3.2、等待配型、配型成功:等待有配型完全相同的患者,此间要经常与省级分库经常保持联系。

这一段时间应该是几年至几十年,其中很少人能实现捐献的愿望。

3.3、医生制定移植计划:医生将根据患者和供者的情况制定骨髓移植计划,接下来的步骤将严格按照移植计划进行。

3.4、移植手术患者清髓:输注造血干细胞前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或化疗联合全身放疗,以尽可能杀伤体内残留的恶性细胞,为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准备“空间”,及抑制供者、患者双方的免疫系统,避免排斥。

移植:输注供者的造血干细胞。

输注造血干细胞并不像一般的手术,而是类似于输液,造血干细胞悬液袋被送进患者的无菌仓,护士立即将它挂在患者的输液架上,输注入患者体内。

遗传突变与白血病发生机制探究

遗传突变与白血病发生机制探究

遗传突变与白血病发生机制探究在白血病的发生机制中,遗传突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白血病是一类由于造血系统恶性克隆细胞增殖和累积导致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克隆细胞数量急剧增加,而正常造血过程受到抑制。

遗传突变是白血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它们会导致基因的异常表达和功能紊乱。

本文将探讨遗传突变在白血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遗传突变。

遗传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发生的基因组变化,包括基因点突变、基因重排、核酸插入或删除等。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的异常表达,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和调控机制。

在白血病中,遗传突变主要发生在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干细胞中。

这些突变可以分为两类:驱动突变和协同突变。

驱动突变是指能够引起白血病的主要原因,通常是激活型突变。

而协同突变是指与驱动突变共同出现,通过增强或促进癌变过程的进行。

已经发现一些常见的驱动突变与白血病发生相关。

例如,BCR-ABL、FLT3-ITD、NPM1和RUNX1等基因的突变与特定类型的白血病密切相关。

BCR-ABL基因突变是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常见驱动突变。

这种突变产生了融合蛋白,具有持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和耐药性。

FLT3-ITD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不良相关,因为它会产生激酶超活化,促进细胞增殖。

NPM1突变被认为是急性髓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突变之一,它使白血病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RUNX1基因突变已被发现与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有关。

这些驱动突变改变了特定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基因调控网络,通过改变细胞凋亡、增殖和分化等过程,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除了驱动突变,协同突变也对白血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协同突变可能通过增加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抑制细胞凋亡或增强细胞增殖等方式来促进白血病发生。

例如,TET2、DNMT3A和IDH1/2等基因的突变通常与其他驱动突变共同出现,加剧白血病进展的风险。

白血病干细胞的分化和生物学功能研究

白血病干细胞的分化和生物学功能研究

白血病干细胞的分化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其病因至今尚未清晰明确。

目前认为,白血病的发生与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 LSC)的异常分化和激活有关。

因此,深入研究LSC的分化和生物学功能,对于揭示白血病的病因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LSC与正常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具有相似的表面标志和功能特性。

LSC与HSC一样,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分化的潜能,但是LSC相对于HSC的分化能力则表现出异质性和不稳定性。

研究表明,LSC可以分化为多种靶细胞,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而LSC在白血病细胞中的不同表型和分化潜能可能是导致白血病细胞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单细胞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LSC分化相关基因和分化途径被发现和研究。

LSC分化途径的研究可以为白血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例如,CD99是一种在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中高度表达的膜蛋白,已被证明与LSC的分化和耐药性有关。

我们最近的研究使用单细胞转录组技术,发现了CD99基因在LSC分化中不同表达和调控的模式,这为进一步探究CD99在LSC分化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除了基因调控,细胞外基质环境(extracellular matrix, ECM)也被证实在LSC 的分化和长期存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多种ECM因子和信号通路已被发现影响LSC 的增殖和分化。

研究表明,ECM信号通路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Wnt通路,其与长期存活的LSC相关。

我们最近通过对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样品中Wnt信号转录组的分析,发现了一些与LSC长期存活相关的基因,并评估了这些基因和特定药物对LSC在不同ECM条件下的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影响。

综合来看,LSC分化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对于揭示白血病的病因、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识别新的预后标记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的关系
1995年以来我国造血干细胞工程与相关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

有关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的研究,上海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陈竺、陈赛娟等为正常和急性白血病人骨髓造血干祖细胞cDNA文库的基因表达建立了一套先进的工作体系。

他们在许多白血病细胞系的干/祖细胞中发现了300个新的相关基因。

中山大学医学院李树浓、黄绍良等从人的桑葚期胚胎干细胞成功地诱导出造血细胞等。

北京输血研究所裴雪涛等从成人和胎儿的骨髓分离出成年源干细胞,又进一步诱导分化为骨、软骨、脂肪和神经原细胞等。

他们成功地构建了胎儿和成人间充质干细胞cDNA扣除文库,获得了胎儿和成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在胎儿特异表达基因。

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学研究所、国家血液学重点实验室赵春华等证实从胚胎胰腺、骨髓和肝脏中都可以分离出人间充质干细胞,又证明G-CSF可以使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促造血重建。

北京基础医学研究所毛宁等的实验不支持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

最近他们发现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分化重现了胚胎早期造血发生的生物学程序以及Smad5基因调控在胚胎造血发生中的必要性和多样性,又表明其上游配体TGF-beta家族分子在胚胎发生中的作用和特点。

本文针对干细胞可塑性研究作了评论。

国际上曾风靡一时的“横向分化“有关的实验都没有用完全纯化的胚层干细胞或组织干细胞来证实。

然而,完全纯的胚层或组织定向的干细胞克隆是无法制备的。

成年或胎儿全身各类组织中混有一些定向某胚层的或某组织的干细胞,甚至还混有桑葚胚干细胞。

它们是胚胎发育过程的每个阶段中停止参与胚胎发育而残留下来的。

它们在体内处于静止期,寿命长,长期存留在成人的各种组织中。

各胚层和组织干细胞混杂在一起,它们都没有特异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无法分离纯化,甚至和成人组织细胞也很难分开。

它们在体外实验适当的条件诱导下可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

在那些想证明组织干细胞“横向分化“的实验中,都无法排除上述可能。

本专论指出,只有桑葚胚干细胞是全能的胚胎干细胞,具有向各个胚层分化的
潜能,即具有全能分化的可塑性。

当它发育成为各个胚层的或各种组织的干细胞时,它的分化潜能只限于本胚层或本组织,不能向其它胚层其它组织分化。

本专论又指出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过程很长,经过许多次的换代。

等到出现许多分化抗原标志时,已经是后代的各种不同的成熟间充质细胞了。

当然,它们的存在可证实最初培养的是间充质干细胞。

大量扩增后所获得的集落主要是各种成熟的间充质细胞,其中也包含一些未来参与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和中胚层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都是来自中胚层。

然而它们都是培养中的贴壁幼儿,无法区分也无法分离它们。

因此在实验中无法排除所制备的间充质干细胞样品中,绝对没有中胚层或其它胚层干细胞的存在。

至今,完全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是不可能制备的。

所以,很可能从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出各类不同的,甚至内、外胚层的组织细胞,切不可轻率地推率为“横向分化“。

临床支持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主要是成熟而有调控功能的各种间充质细胞。

总之,“横向分化“等的推论缺乏实验证据,在生物自然界和人类疾病史中都找不到佐证。

想要推翻经无数科学家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细胞遗传学的最基本原理,必须在生物自然界找到非常充足的科学证据。

材料出处唐佩亮
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所
我国造血干细胞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兼论干细胞可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