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周口市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论文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作者:赵秀琴蔺璐萌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第11期赵秀琴蔺璐萌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严重性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分布范围广、危害大等特点,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随着种植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该病在平顶山呈上升的发生趋势,且危害加重,轻者减产10%左右,重者减产50%以上,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一、发病原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受气候条件、菌量、小麦生育期、品种的抗病性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气候条件、菌量及小麦生育期相互配合程度,对病害的流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据调查,造成平顶山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气候条件、田间菌源量、品种选用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当等。
(一)气候特点平顶山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进入4月中旬以后,降雨偏多,此期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为赤霉病病菌侵染提供了条件,且具有反复作用的特征。
若遇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温保持在15?℃以上,就可能引起赤霉病的发生流行。
(二)品种抗病性较差平顶山的大部分农户在品种选择上,片面追求高产、优质的种子,对品种的抗性要求不高,因而出现了高产不稳产、抗病性较差的情况。
据调查,目前全市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百农 207、周麦 22、豫麦49-198、周麦26等均属易感赤霉病的品种,其他品种大部分抗性较差,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田间菌源量较大近年来,平顶山普遍推行秸秆还田,前茬作物收获后,秸秆没有经过任何药剂处理,直接还田,造成田间菌源量丰富,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
(四)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1.小麦整地时旋耕浅,秸秆没有深埋,导致表层菌源量增加。
2.播种偏迟,致使小麦抽穗扬花期相应推迟,赶上气温升高,又遇连阴雨天气,造成病害流行。
3.播种量过大、密度大,导致田间郁闭。
4.偏施氮肥,造成小麦贪青晚熟,延长病菌侵染时间。
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易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化学防治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一、河南地区小麦种植的基本情况分析河南省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优势,成为我国小麦种植的主要省份,从农业种植区域的角度上观察,河南省小麦种植区域包括了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上下游麦区,但由于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小麦种植条件相对来讲有着较大的差异。
以安阳地区为例,小麦种植的病虫害类型中,赤霉病属于非常常见的一类病害,为了能充分利用当地小麦种植的便利条件,找到不同地区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全面开展小麦种植工作,应结合河南省的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以及不同的种植原则和种植方式、气候条件等因素,开展种植工作。
在品种选择上,由于其地处河南省中北部的麦区,在种植过程中可选的典型品种为郑麦158、郑麦119、周麦30、周麦32。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小麦种植而言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防治的方法也需要结合病虫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选择,化学防治是赤霉病发病后常见的防治方法,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病害范围和严重程度做好防治工作的规划和实施。
二、赤霉病发病分析1、主要病原菌发病特点赤霉病的病害引发原因主要是由于禾谷镰刀菌,属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
从基本特征上来讲,这类病菌的滋长对于营养方面的需求度不高,主要的需求点体现在客观环境条件上,需要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
并且对外部环境中的光照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
这种病菌的子囊壳形成过程,就需要上述几方面环境条件的支持。
从感染趋势角度上分析,病菌一旦滋生会先从小麦作物的花药部分入侵,并进一步进入到颖片内侧壁区域。
随着病菌感染程度的加深,原生的囊孢子与分生孢子可迅速在小麦的抽穗扬花期传播到小麦麦穗区域。
进一步进行萌发。
另外,这种病菌感染后不会马上爆发和体现,需要经过2至3日的潜伏期才能显现,具体表现是在麦穗区域出现霉层覆盖的现象,且由于这种霉菌的自重较轻,因此可通过风力传播方式迅速向其他小麦种植区域进行扩散。
2、赤霉病发病因素在上文的分析中可知,赤霉病的发病对于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小麦赤霉病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哪些办法能够提前预防?
小麦赤霉病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哪些办法能够提前预防?小麦赤霉病,近些年来一种比较常发的病害,危害小麦的正常生长,一旦发病,没有药剂能很好的防治,在一些地方,一些农户称小麦赤霉病为小麦上的“癌症”,轻则造成减产,重则直接绝收。
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红麦头、烂麦头,它从小麦幼苗的时候都有可能开始危害,不过,一般在小麦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这三个生育期发病比较明显,主要危害小麦穗部。
当小麦感染赤霉病以后,穗部会有白色或者粉红色的霉层,如果用手触摸,能感觉到有凸起,根据发病的时期不同,导致小麦抽穗不好或者抽出来的穗枯黄,到了后期,有些也会变成白穗。
小麦赤霉病的传播主要有3种,其一是种子传播,感染过赤霉病的地块,不能再留种,病菌会在种子中生存,当带病的种子再次播种后,就会继续出现赤霉病。
其二是田间患病的残株,比如该地块已感染赤霉病,在小麦收获后,一些病残体掉落在田间,病菌就会在这些病残体上越夏,等到下茬作物播种后,会提供腐生生活的场所,随后小麦再播种后,继续危害。
其三是路边的杂草,杂草也是赤霉病病菌藏匿的场所,在杂草中越冬、越夏,等到来年小麦播种后,随着风雨进行传播,危害小麦。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和外界因素关系很大,主要有以下5点:1、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时,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发生赤霉病的几率大大增加,田间空气越湿润,小麦赤霉病越容易发病。
2、排水不良的麦田,容易发生赤霉病,比如浇水之后或者遇到下雨天,田间排水较慢,这种情况下,不仅是赤霉病,其它病虫害的危害也会加大。
3、播种过密的地块,发生赤霉病的几率也比较大,因为田间通风性、通光性减弱,小麦长势变弱,利于病虫害的繁殖生长。
4、氮肥使用过多的地块,一方面导致旺长,另一方面其他元素过少,不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赤霉病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加。
5、地势比较洼的地块相比地势较高的地块,发生赤霉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以上5点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容易发生的因素,开头小帮手已说过,小麦赤霉病一旦发病后,基本上很难有好的药剂能够防治,所以提前预防非常重要。
2012年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浅议
1 发 生 流行 情况 与 防治效 果
1 . 1 发 生流行 情 况 2 0 1 1年 我 市秋 播 小 麦 面 积 1 . 2 3万
h m , 其 中扬 麦 系列 ( 1 3 、 1 5 8 、 1 8 ) 占5 1 %, 皖麦系列 ( 5 2 、
5 0 、 5 6 ) 占1 2 . 2 %, 宁麦系列( 1 3 、 1 4 ) 占8 . 2 %, 其他如镇麦
表1 巢湖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
。 “
图1 2 0 0 3— 2 0 1 2年 4月上旬稻桩子囊壳带茵率 比较
2 . 2 气 候 条 件 比较 适 宜
4月 上 句均 温 达 1 6 . 6 ℃, 4月
上、 中旬 雨 日数 8 个, 气 温较 高 、 雨 日数偏 多有 利 于病菌 孢 子形 成 和释放 ; 4月 中旬 至 5月 中 旬小 麦 扬 花 灌 浆 期 间 , 旬均 温均 在 1 5 ' C以上 , 雨E t 数 高达 2 0个 , 仅次 于大流行 的 2 0 0 3 年( 2 7个 ) , 位居近 1 0年 第 2 , 温 度适 宜 、 雨 日数 多 、
安徽农学通 报, A n h u i A . S c i . B u l 1 . 2 0 1 3 , 1 9 ( 0 3 )
9 l
2 0 1 2年 小 麦 赤 霉病 重 发 原 因分 析 与 防治 对 策 浅 议
杭德龙 夏 必文 杨 学文 焦兆文
( 巢湖市植保站 , 安徽巢湖 2 3 8 o o o )
微粉 、 7 0 % 甲基 硫 菌灵 可 湿性 粉 剂对 小 麦 赤 霉 病 防效 较 好, 小 麦扬 花初 期施 药 1 次, 病穗 率 防效可达 8 0 % 以上 , 其 中8 0 % 多菌 灵超微 粉在 第 1 次 药后 间隔 7 d 再用 药 1 次 防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斑痕范围大,易于扩散,较难控制。
其中,小麦的主要症状是小麦穗部和麦秆上出现暗红色或棕色斑点,有时覆盖着灰色霉层,毒性高,严重者会导致产量下降和小麦制品的期间受限等问题。
因此,防止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1. 适宜条件: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赤霉菌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生长最为适宜。
小麦在灌水过多、土壤排水不畅或长期受雨淋后,很容易引起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此外,在小麦收割时,机械损伤等也会导致小麦受到细菌感染。
2. 生物学特性:赤霉菌的生物特性与其它霉菌类似,都是以分生孢子方式进行繁殖和扩散。
赤霉菌的主要种类包括足黄赤霉、黑曲霉等。
3. 流行病学特征:小麦赤霉病属于一种流行性病害,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
在南方地区,每年小麦病发生面积较大,防治难度也较大。
而且,同一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时间和病势也有所变化。
4. 病害特点:小麦赤霉病在生长季节内发病较为迅速,大范围的斑痕可在短时间内形成。
严重造成小麦叶片和茎秆腐烂变黑,穗部也会受到感染,甚至导致小麦子粒不成熟而减产。
1. 根据气象条件及病害发展状况提前预防采取措施。
首先,进行土壤松耕,加强通风排水,适时停灌,尽量减少造成机械损伤等途径入侵的可能性。
2. 选种抗病、耐病的小麦品种。
通过选择高抗性小麦品种来管理病害,可以减轻赤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并保证小麦正常的生长发育。
3. 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可以使用杀菌剂、防治剂等农药进行防治。
从小麦发病初期开始,喷洒可控制发展的杀菌剂,达到杀灭细菌、稳定生长的效果。
但也需要注意不要滥用农药,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病害发生后,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如果病害已经发生,应采取快速处理措施。
及时清除枯萎叶片,以免病斑扩散,保持小麦生长环境的干燥度。
同时,加强小麦田间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病的小麦植株。
综上所述,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害,在防治方面应该采取全面的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危害,接着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防治措施引言:赤霉病是小麦种植栽培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
而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情况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则能为小麦赤霉病防治提供依据,为小麦健康生长提供便利。
1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危害小麦赤霉病亦称烂穗病、红麦头、烂麦头,是多种镰刀真菌侵染麦头部位引发的疾病,导致整个麦头腐烂,赤霉病在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疾病。
其主要的症状以苗枯、茎基腐、杆腐、穗腐为主。
苗腐烂是由于小麦种子自带病菌或者受到土壤中病菌的侵染,染了病的种子先是发芽呈褐色,根冠会腐烂,感染轻的麦苗黄而瘦,患病重会死亡,枯死的苗因其带有大量真菌还会产生大量粉红色霉状物,将菌类带去土壤中。
茎基腐的多发阶段是在幼苗时期,幼苗刚刚出土时麦株根部的组织感染后呈深褐色,导致整株死亡。
杆腐一般发生在麦穗的第一、二节点处,刚刚患病的叶鞘上会出现绿斑,随着病菌感染加重会呈淡褐色甚至红褐色不规定形斑,并向麦茎扩散,病情严重的直接导致整个叶鞘部分枯黄,气候潮湿时还会出现粉红色霉状物。
穗腐是小麦感染赤霉菌的常见症状,起初感染时,在麦穗与颖片处会产生点点浅褐色斑迹,随着感染加重逐渐扩散至整个麦穗,麦穗枯而黄,气候的湿度加大时,褐斑处会形成粉红色霉层,逐渐地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摸有凸起的感觉且不能轻易抹去,发病严重后会感染穗轴,逐渐使整个麦穗腐烂。
2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分析2.1.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良种是小麦种植工作的基础环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为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还能大大减少田间管理的工作量,是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要尽量挑选抗病、耐病性能较好的品种,选择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一般来说,穗型细长、扬花整齐集中的、耐湿性强的小麦种类对赤霉病的防御能力相对较高。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保证对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纪以来,河南省作为主要的小麦产区,其小麦种植面积、产量一直都居于我国首位,获得“全国小麦看河南”的荣誉称号。
因此,巩固河南省的小麦生产,是促进河南省以及全国的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状况小麦赤霉病是困扰我国河南省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麦一旦遭受赤霉病的侵害后,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还会影响小麦的食用价值以及小麦种的质量。
小麦受到赤霉病侵蚀,则会产生多种真菌毒素,人们食用了病麦后会引起眩晕、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对人体的生长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带菌的病麦在麦堆中容易造成继续感染和腐烂,造成产量的减少,病种使得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影响日后出苗的质量。
此外,赤霉病使得小麦不能作为原料和食用,失去商品价值。
目前,河南省小麦赤霉病整体主要呈现中度发生,局部偏重的情况,主要危害于穗部,表现为枯穗率高、病田率高等现象。
近五年来,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出现发病面积大、爆发性强、损失大的特点,造成河南省的小麦大幅度减产以及小麦品质的降低,甚至导致部分田地绝收的情况。
二、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成因分析(一)小麦品种抗病性差目前,在河南省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都不具有抗赤霉病的特点,而且许多品种已经多年连续的种植,感染病种大面积种植为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气候条件小麦赤霉病作为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其发生以及危害性大小主要受气候影响,只要一旦符合气候条件,就能造成大面积的病害流行。
病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十分强,其孢子菌丝的发育的最佳温度是!#度上下,在环境温度低于$度是也能存活。
空气中的湿度在#%&以上是病菌发育最佳时期,当湿度低于'%&就不能萌发。
如果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遭遇三天以上的阴雨天气,或田间湿度比较大,赤霉病则会大面积流行且危害性较大,如遇晴好天气,则赤霉病流行的概率就小、危害性就小。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常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
了解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下面就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菌: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侵染的小麦种子传播,菌丝体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生长发育,侵染小麦根部后形成病斑。
2.气候条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而言,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温度在15-25℃之间,湿度在90%以上时较为适宜。
3.土壤条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有关。
土壤酸碱度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影响较大,弱酸性土壤较易发生此病害。
4.病害发生阶段: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一般分为苗期和稻穗期两个阶段。
苗期主要表现为根腐病和伏长病,稻穗期主要表现为穗枯病。
5.病害发病规律:小麦赤霉病一般在秧苗期初出现病斑,随着生长季节的延长,病害逐渐扩展,最终导致小麦植株的凋萎死亡。
为了综合防控小麦赤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2.良好的管理措施:做好土壤调查和肥料施用,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3.合理的种植密度:采用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害的发生。
4.病害监测和预防:定期巡查小麦田,发现病害早期症状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如喷洒药剂等。
5.合理的灌溉管理: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积渍,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降低病害的发生。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特点及防控措施
B i n g c h o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山东省东平县位于鲁西南,地处黄河冲积平原。
东平县总人口80万,全县常年种植小麦30万亩左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县。
小麦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而导致小麦赤霉病,因果不当,再加上农户对病虫害防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小麦赤霉病大范围暴发成灾。
赤霉病的出现不仅给小麦种植带来影响,同时还使得该地区的整体经济收入有所下滑。
基于此,应该针对小麦赤霉病做好分析,同时结合区域做好改善,加强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控。
一、赤霉病简述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世界各产麦国均有发生。
其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可侵染多种作物,以小麦受害最重,常造成苗枯、茎腐、穗腐和粒腐等症状。
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连绵或潮湿天气极易发病,一般减产25%~40%,严重时达75%以上。
近年来对东平县形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小麦灌浆成熟阶段,如果遇到连续降雨或者多雾低温天气,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倒伏现象。
这给当地种植产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东平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约206天。
年均降水量690毫米,且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
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土壤类型多为砂姜黑土,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
近年来,气候条件变化过程中东平县小麦赤霉病呈现出逐年偏重趋势,特别是在小麦灌浆后期至乳熟初期这一时段内,一旦遭遇连阴雨天气,很容易引发赤霉病大面积爆发。
二、赤霉病危害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它能够产生多种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酮(ZEA)以及呕吐毒素(DON-α、β、γ)等。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摘要:小麦是国内重要的经济作物。
小麦赤霉病会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的全程防控,是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的重点所在。
基于此,需要全面掌握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等信息,分析研究小麦赤霉病的出现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来提高防治效果。
本文结合小麦实际情况,对赤霉病发病原因及其规律进行一定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小麦各主要产区都有可能发生。
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以化学防治为重点,保证小麦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数量,确保小麦丰产丰收,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小麦赤霉病概述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都会发生的小麦生长常见疾病。
该病直接导致麦穗腐烂,同时造成麦苗枯死,发生基腐病。
发病后,小麦产量将减产15%左右,尤其发病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80%以上[1]。
由于危害严重,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癌。
一旦发生赤霉病,小麦必然减产,也会产生毒素,吃到一定数量,会影响人的身体。
小麦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未及时防治的地块,可发生90%以上赤霉病。
所以做好前期的防控是必不可少的。
小麦赤霉病在小麦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小麦感染赤霉病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不仅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影响,更重要的是其病麦毒素影响食品安全,产生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即呕吐毒素DON)为主的霉菌毒素,对人和动物的危害都很大,当小麦中的病麦率达到4%以上时,就不能吃了,需要另外处理。
2.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及规律小麦赤霉病,属于侵染真菌的一种病害。
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前期小麦有无感病直接相关。
加之连日降雨,田间湿度较大,加之植株通风性较差,致使田间气候环境较为有利,从而出现了繁殖赤霉病孢子的现象。
同时也与温度有关,赤霉病只要气温高于12℃,病原菌就开始繁衍发生,长期的高温环境对赤霉病的发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
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
安徽农学通报 ,A h i r S iB l2 1 ,8 1 ) n u i c. u1 0 2 1(4 Ag . .
小 麦赤霉病 大 流行原 因与综 合 防治措 施
徐 守球 程玲娟 吕舟洲。 严 勇
( 宿迁市宿豫 区蔡集镇农业综 合服务 中心 , 1 江苏宿迁 2 3 0 2 2 8 0;宿豫 区植 保站 )
通 讯 作 者 收 稿 日期 :0 2 0 — 8 2 1 — 6 1
第1 卷 1期 8 4
徐 守球等
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 因与综合 防治对策
9 3
10+ 5 o g 2 %吡蚜酮 可湿 性粉剂 2 g 0 0 或2 %烯 啶虫胺 水剂 1 g 6+
户 为 了贪 图便 宜购 买 的农 药 中含有 防 治赤 霉病 的药 剂量 严重 不 足 , 能达 到预 防赤 霉 病效 果 ; 不 区农技 中心提 供 的 统 防药 中防 治 赤霉 病 的药 剂量 足 , 赤 霉病 有 很好 的控 对 制 作 用 。 齐 穗期 用 统 防药 的 矮 抗5 , 在 8 病穗 率 平 均4 _% 58
h 平均病 穗率 85 一般 田块平 均减 产4 m, .%, %左 右 , 严重 田
块 减 产4 %以上 , 小麦 产量 和 品质影 响很 大 。 0 对 为此 ,0 1 2 1 年来 笔者 对 小麦 赤霉 病 的重 发原 因 和综合 防治技 术进 行
主。 穗 率 超 过4 %的 田块 3 .h 病 穗 率 2 % ~4 % 病 0 33 m ; 0 0 的 田块 3 O m ; 穗 率 1 % 2 %的 田块 1O 0 m ; 穗 0 h 病 0 0 0 h 病 率1 一 1%的 田 块 1 3 .h ( 1 主 要 以 矮 抗5 % 0 13 33 m 表 o 8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作者:张洁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7年第11期近年来,受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改变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常发性的主要病害,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小麦遭受赤霉病侵害后,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该病的安全防控不容忽视。
我们针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结合历史资料,对小麦赤霉病的分布为害、症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对策,以期为今后科学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一、小麦赤霉病的分布为害与症状(一)小麦赤霉病的分布为害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等,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
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也是我国小麦和大麦生产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大流行年份病穗率高达100%,减产10%~70%;中流行年份病穗率达30%,减产5%~15%。
受害严重的籽粒皱缩空瘪,不能留种,受害轻的籽粒发芽率降低,影响出苗后苗的质量。
另外,该病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在被侵染的麦粒中产生赤霉毒素DON,导致人畜中毒,因此,小麦中病麦率含量达到4%时即不能食用,需另作处理。
2016年6月中储粮和粮食部门明确提出,为确保粮食食品安全,小麦赤霉病病粒超过3%,严禁收购入库。
(二)病害症状小麦赤霉病从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生危害,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在生产上一般穗腐危害最大,前期的苗腐、茎基腐往往被忽视,而出现秆腐和穗腐以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此时防治效果较差。
1.苗腐:它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
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
2.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
3.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1节、第2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
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秆腐,茎叶干枯,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白穗。
2012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2 01 3年第 2 6卷第 , 期 月干 { 3 )
பைடு நூலகம்
2 0 1 2 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
仲 凤 翔 , 邰德 良 , 梅 爱中 , 方桂 生 。
( 1 . 江 苏省 东 台 市植 保 植 检 站 , 2 2 4 2 0 0 ; 2 . 江 苏 省 东 台市 梁 垛 镇 农 业 技 术服 务 中心 , 2 2 4 2 1 1 )
粉红色 , 病害显症时间早 . 为 历年 少 见
1 . 3 自然 损 失 严 重
轻 于 用 药 少 的 田块 . 用 药 与 不 用 药 的 田块 发病 差 异 极 大 。 5月 1 7 日对 东 部 地 区 的唐 洋 镇 众 新 村 1 组 l 4户 调 查 .适 期 用 药
2次 的 田块 , 平均病 穗率 1 6 %, 病情指数 4 ; 适 期 用 药 一 次 的 田块 , 平均 病穗率 2 1 . 3 %, 病情指数 8 I 3 : 不 防 治 的 田块 , 平 均
行原 因, 为 今 后 科 学 预 测 预 报 和 指 导 防 治 工作 提供 建 议 , 笔 者
在 5月 中下 旬 至 6 月 上 旬 对 东 台市 小 麦 赤 霉 病 的发 病 情 况 进 行 了广 泛 调查 和 系统 分 析 , 并 提 出相 应 的 防治 对 策 。
1 发 生 特 点
1 . 1 发生面积大 . 为 害 重
等 品 种感 病 相 对 较 轻 , 自然病 穗 率 2 0 %. 病级也较低 。
1 . 5 抽穗早 . 发 病 重
生育 期早的小麦 发病重 于生育期迟 的小麦 . 4月 底 扬 花
的 田块 发 病 明显 重 于 5月 上 旬 扬 花 的 田块 。 5月 1 7 日调 查 . 4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之一就是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毒素产生的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危害小麦品质和人体健康。
为了更好地保护小麦生产,本文将结合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控技术,给出有效的对策。
一、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1. 气候条件小麦赤霉病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更容易发生,尤其是在小麦孕穗期和抽穗期,如果这个时候遇到连续降雨或者高湿度的天气,则更容易导致真菌生长和繁殖,引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2. 土壤条件长期单作小麦、土壤酸性过大、有机质和氮肥供应过多等因素都会增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几率。
3. 品种因素不同的小麦品种在抗病性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一些抗性较差的小麦品种更容易受到小麦赤霉病的攻击。
4. 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繁殖主要是由赤霉毒素产生的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
这种真菌常常随着种子或土壤中的残体残根,通过空气、水、农具等方式传播,形成小麦赤霉病的疫源。
二、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技术1. 合理栽培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避开高温多湿的季节,合理施肥,做好土壤修复,保证小麦的生长环境。
栽种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也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方法。
2. 种植密度适当小麦的密度适当,可以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适当的密植可以增加小麦叶面积,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农田翻耕在小麦播种前后加强农田的翻耕,有利于降低地面温度、增强土壤透气性和水分排放,降低小麦赤霉菌的繁殖和传播。
4. 施肥技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及时合理施用氮肥、磷肥和有机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提高小麦免疫力,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5. 病虫害综合防治加强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及时发现并处理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做好病害的预防和控制。
6. 合理灌溉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控制灌溉的水量和频率,避免水分过多引起植株生长不良,造成小麦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诱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浅谈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
栏目 编 辑李 春 立
研 究 论 文
浅谈小麦赤霉病 发生原 因及综合 防治
口尹 学 惠 ( 新 乡市植 保植 检 站 , 河南新 乡 4 5 3 0 0 0 )
小麦 赤霉 病是 小 麦生 产 过程 中的一 种严 重 性 的扩 散 和浸 染 , 5 月 雨量 明显 偏 多 , 小 麦 灌浆 期 的 病害 , 具有传播速 度快 、 分布范围广 、 危害性大等 时 晴时雨 加 重 了病害 的扩 散 。 2 . 3品 种 的 抗 逆 性 差 异 特点 。扬 花期 喷 药 防是 防治 小麦 赤 霉病 的常用 办 法。 为探讨新 乡市防治小麦赤霉病 的发生 , 确保我 目前 ,赤 霉病 的 抗病 育 种虽 然 取得 了一些 进 市小 麦优 质 高产 , 结 合 我市 小麦 生 产 的实 际情 况 , 展, 但 尚无 理想 的抗 病 品种 在 生产 中应 用 。 选用 抗 浅谈 小麦 赤霉 病 发生 原 因及综 合 防治 。 ( 耐) 病 品种 , 目前虽 未 找到 免 疫 品种 , 但 有 一些 农 1 . 发 生与 危害 艺 性 状 良好 的 耐 病 品 种 , 如周麦 9 号、 平麦 9 9 8 、 小麦遭受赤霉病侵染后 , 不但造成减产 , 而且 矮优 6 8 8 系、 新宝丰( 7 2 2 8 ) 等。 各地 可 因地 制宜 地 对种 子质 量 和实 用价 值也 有 严重 影 响 ,带菌 的麦 选用 。病 菌在 小 麦不 同生 育 期 的侵 入程 度有 很 大 穗 在 潮湿 的 麦堆 中 ,或带 菌种 子 在 湿度 超过 标 准 差异 。一 般抽 穗后 5 ~ 2 0 天 最 易感 病 , 以开 花期 感 的仓 库 中能够 继续 感 染 而导致 霉 烂 , 造 成损 失 , 不 染发 病最 重 。 在 有大 量 的菌源 条件 下 , 小麦抽 穗 扬 能 留种 。 此外 , 病麦 带有 的毒素 对人 畜均 会 出现 毒 花期 间若 遇 3天连 续 阴 雨 、气 温 保 持 在 1 5 以 素作用 , 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 值得引起警惕。 上, 赤霉 病将 大 流行 。 2 . 发 生规 律 2 . 4 栽 培 方式 与耕作 管理 症状 特点 :小 麦赤 霉 病发 生 的关 键 原 因是 春 凡 是 造 成 田问湿 度 增 高 的耕 作 活 动 方 式 , 都 季 田问病 菌 数量 和春 季 气候 。 同时 , 也 与 品种抗 病 会加重赤霉病。一般情况 , 半冬性 品种发病较轻 , 性、 栽 培方 式和 耕作 管 理有 关 。主 要 引起 苗枯 、 穗 弱春 性 品种 较重 。 播 种偏 迟 , 只是小 麦 抽穗 扬花 期 腐、 茎基腐 、 杆 腐 和 穗腐 , 小 麦 赤 霉 病从 幼 苗到 抽 相应 推迟 , 赶上气温升高 , 有 遇 连 阴 雨 天气 , 造 成 穗都 可受 害 其 中影 响最 严重 是穗 腐 。 苗腐 是 由种 病 害流行 。播 种 期 晚 , 冬前 苗 不足 , 通过 早 春偏 施 子带 菌 或土 壤 中病残 体 侵染 所致 。 氮肥 促 春发 育 , 造 成麦 苗贪青 晚熟 , 延 长 了病菌 侵 染时间, 增 加 了浸 染机 会 。 同时 , 还 造成 了无效 分 随着 秸 杆 还 田大 面 积 的推 广 , 耕作 方 式 的改 蘖多, 植株抗病抗倒伏等能力下降 。 变, 地 面表 层 残 留秸 秆 、 加 之 冬 种 作 物 小麦 栽 培 、 3 . 综 合 防治措 施 秸秆 外露 。带 菌 秸秆 为小 麦 生长 后 期赤 霉 病发 生 3 . 1 选用 抗 ( 耐) 病 品种 , 病 害常 发 区选 用穗 形 提供 了大量 菌源 。 我省 大部 稻麦 两 作 区 , 病 菌 除在 细 长 、 小穗 排 列稀 疏 、 抽穗 扬 花整 齐集 中的 品种 。 病残 体 上 越 夏 外 , 还 在水 稻 、 玉米 、 棉 花 等 多种 作 3 _ 2 适期 播 种 , 结 合肥水 管 理 。 掌控 好 密度 , 培 物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越冬。翌年在这些病残体 育壮苗生长, 提高抗病性。 上形 成 的 子囊壳 是 主要 侵染 源 。子 囊孢 子 成熟 正 3 . 3 抓 好抽 穗扬 花期 的喷药 预 防 。 掌 握好 防 治
周口市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9 %, 2 重病 地块 病 株率 8 %以上 , 0 使灌 浆 期小 麦 死株 流 行受气 候 条件 影 响较 大 .关 键是 小麦 开 花期 是 否
白穗达 1%~ 0 造成严 重减产 。 0 3 %,
遇 阴雨 天气 。另 外 与栽 培管 理 和种 植方 式 也有 密 切 还 田量 大 和带 菌残 渣都 可 为小 麦长 生后 期赤 霉 病 的
不 良或 灌浆 期枯 死成 为 白穗 。上 述 2种 病 害均 通过 害 、干 热风 和雨 后 青枯 等 .由于气候 的变化 ,极端
病 残体 和土 壤传 播 ,近 年来 ,农 机跨 区作 业 、麦 种 天气 现象 增 加 ,这些 病 害 的发 生频率 也 有增 加 。严
作 者 简介 : 振 华 ( 9 4 ) 男 , 科 , 艺 师 , 要从 事农 业 技 张 17一 , 本 农 主
度 的改变 、气 候条 件 的变 化 和小 麦生 产水 平 的提 高 严 重 ,使 小麦 提前 枯 死 ,形成 大 面积 白穗 现 象 ,造
等 , 麦病虫 害 的发 生也产 生 了明显变 化 。摸 清麦 田 成 小麦减 产 。 小
病虫 害发 生 的新特 点 , 采取 有 针对 性 的防治 措施 , 对 1 . 地 下 害 虫 发 生 数 量 回 升 3 进 一步 提高小 麦产量 具有重 要 的意义 。 周 口市 小麦 地 下害 虫 主要 有蛴 螬 、蝼 蛄 和金 针
. 48 5 9 3 造 为 了提高单 位 面积 小麦 产 量 ,农 民大量 施 用化 学 肥 地 下 害虫 平均 被 害率 分 别 为 3 %、.%、.%, 成 0 料 , 且 往 往 只 注重 氮 肥 的施 用 , 忽 视 了磷 、 、 麦 田缺 苗 断垄现 象 ,其 中蛴 螬 所 占危 害 比例 在 9 % 并 而 钾 春季 麦苗 被 害率 低 于秋 苗期 , 季 多 以金 针 虫 春 硅 、 等肥 料 的施 用 , 使 麦 株 旺 长 或群 体 过 大 . 锌 致 抗 以上 ;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害。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的穗部,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关于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的详细介绍。
1. 发生原因分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种植方式和综合管理等。
具体原因如下:1.1 土壤条件:土壤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等条件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以及酸性土壤都是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有利条件。
1.2 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是小麦赤霉病流行的主要气候条件。
在气温适宜、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病原菌容易繁殖和侵染小麦植株。
1.3 种植方式:连作、密植、不合理的施肥等种植方式会增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风险。
连作会导致病原菌积累,密植和不合理施肥会增加小麦植株的生长势,使其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
1.4 综合管理:不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不及时清理麦茬、不适当的灌溉和迟播等,都会导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这些措施会增加小麦植株受到病原菌侵染的机会和环境条件。
2. 防治技术为了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防治技术:2.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措施。
通过选育和种植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可以减轻病害的损失。
2.2 喷施药剂:在小麦脱粒前后,可以喷施有效的药剂来防治小麦赤霉病。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杀菌剂和生物菌剂来控制病害。
喷药时要注意剂量和喷雾的均匀性,以提高防治效果。
2.3 土壤消毒:通过合理的土壤消毒,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活性,从而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常用的土壤消毒方法包括热水熏蒸、化学药剂消毒和生物灭菌等。
2.4 清除病灶和植株残体:定期清除田间的病灶和小麦植株残体,可以降低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减少病害的发生。
2.5 种植措施:合理的种植措施也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手段。
如合理轮作、适当调整密植程度、合理施肥和灌溉等,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病 部 常 出现 一 层 红色 霉 层 . 严 重 时不 能抽 穗 : 穗 腐 发 3 . 2 品种 抗病 性 差
病初期 . 在 小穗 和颖 壳 上 出现 水渍 状 淡 褐 色病 斑 , 逐
一
1 35 —
果 树2 0 1 4 . 3
比的增 加 . 致使 树势 过 旺或偏 弱 , 减弱 了抗病 能力 。
枇 础嗵 弛
的硫 酸铜 液 ,次年 4月份 苹 果 萌 芽前 ,再 喷洒 1 次
1 0 0 ~ 2 0 0倍 的硫 酸铜 液 或其 他 杀灭 性较 强 的铲 除剂 , 3 . 4 栽 培管 理 树势衰弱 , 枝 叶量 大 , 连 年 斑 点 落 叶病 、 腐 烂 病 铲 除在 枝条 和休 眠 芽上 越冬 的病 菌 。
麦 赤 霉病 发 生 后 , 不 仅会 降低小 麦 产 量 , 而 且影 响小 期 , 表现 出病 症 , 造 成 穗腐 。以后病 穗在 条件 适 宜时 , 麦 品质 , 病 粒 中病 菌 产 生 的毒 素还 会 引起 人 畜 中毒 , 产 生大 量 的分 生 孢 子 , 经风、 雨传播 , 继 续危 害 麦 穗 , 表 现 出呕 吐 、 腹泻、 头 昏等 症 状 , 如 果用 病 粒 作 为 种 加重 病害 的发 生 。据 调查 , 小麦 赤霉 病 在临沂 麦 区一
虽 能结 实 , 但麦 粒 细小皱 缩 , 粒重 下 降 。发病 后期 , 病
穗 上产 生大 量紫 黑 色小 颗粒 。
地势低洼 , 排水不 良, 种植 密度过大 , 造成麦 田 湿度高, 有 利 于 赤霉 病 的 发 生 ; 氮肥 施 用过 多 、 过迟 , 致 使 田间通 风 透光 不 良或 小 麦贪 青 晚 熟 , 田间郁 闭 .
小麦赤霉病暴发成因与防控
2 0 1 3 年第9 期( 下 半月)
小麦 赤霉病暴发成 因与防控
李广 泽 林付根 z ( 1 . 东台市五 烈镇农技 中心 ,江苏 东台 2 2 4 2 0 0 ; 2 . 盐城 市 植 保 植 检 站 , 江 苏 盐 城 2 2 4 0 0 2)
【 摘 要 】 近年 来,小麦 赤霉病大流行 ,发 生范 围广 ,发 生程度 重 ,2 0 1 2年 山 东、河 南麦 区都有 发生 ,2 0 1 3年在 雨水相对 较 少的条 件 下 , 自然发病 程度 依 然较 重。笔 者从践 出发 ,分析 其重发 的 原 因 , 提出 “ 主动 出击 ,两次防治” 的策略和技 术思路 ,对 大面积 小麦 赤霉病 的防控有较 好效果 。 【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特 点 防控 【 中图分 类号] ¥ 4 3 5 . 1 2 1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3 — 1 6 5 0( 2 0 1 3 ) 0 9 — 0 0 5 6 — 0 1
小 麦赤 霉病近 l 0 年 来在 江 苏沿 海地 区发 生 的频 率显 著 增大 , 2 0 0 3年到 2 0 1 2 年的 l 0 年 中 ,大发生 的年份达 到 4 年, 中等发 生年份达 到 3年 , 已经演变 成为常 发性病 害 。2 0 1 3年 江苏盐城 市小麦 赤霉病 自然发生程 度为 中等偏重 。 发 生特 点 比较 2 0 1 2年和 2 0 1 3 年赤 霉病的发生 , 呈现 三个特 点 : 1 . 发生 面积大 。无论 是大 发生 的 2 0 1 2 年, 还 是 中等偏 重 的2 0 1 3 年 ,其发生面 积度都很 大 。据统 计 , 2 0 1 2 年发 生面 积 5 1 8 . 6万亩 , 占小麦面 积的 9 5 %, 2 0 1 3年发生 面积 达 4 4 9 . 5 5万 亩, 仍 占小麦 面积的 7 9 %。 但发生 程度差 异较大 。 2 0 1 3 年 防治 大 田病 穗 率为 2 . 2 3 %, 病指 o . 9 8 , 远低于 2 0 1 2年 的 3 0 . 4 %和 1 5 . 4 9 。其 中 2 0 1 3 年病 穗率 <1 %的 面积 为 2 2 2 . 7 7 万亩 , 占发 生面 积的近 5 0 %, 病 穗 率 >1 0 %的面 积仅 为 2 2 . 2 1 万亩 , 占发 生面 积的 4 . 9 %。而 2 0 1 2 年发 生面积达 到 5 1 8 . 6万亩 , 其中 < 1 %的面 积仅 为 5 2 . 9万 亩 , 占 9 . 8 %,大于 1 0 %的面 积 达 到 3 7 4 . 8万亩 , 占发生面 积的 6 9 . 3 %。 2 . 见病 时 间和病级 差异 大。2 0 1 3年 , 田问查 见小 麦赤 霉 病病 穗为 5 月1 1日, 比2 0 1 2 年 查见 的 4 月2 3日迟 l 8天 。5 月2 0日后 田问病 情开始 激增 , 持续 7 天趋 于稳 定 , 比2 0 1 2年 迟 1 O 天 左右 。田间 病 穗 病 级 较 低 , l 一 2 级约占8 0 %, 病粒 率 更低 。 3 . 南北地 区之 间 发 病 程 度 的 差距 比 2 0 1 2 年和往 年有 较 大幅 度的降低 。 一般年份 , 小麦赤 霉病的发 生总是 呈现南重 北 轻 的特 点 , 即使 重发年份 , 也 是这样 , 而且 差距 较 大 。2 0 1 3年 扬花 期 间雨 水 的影 响 , 5月 7 、 8日的 阴雨 正好 与该 地 区小 麦 扬花期 吻合 , 北 部地 区总 体发病 相对重些 , 南北 地 区的差异 缩 小 。南部市县 一般病穗 率 2 . 7 %, 北部 县达到 1 . 5 %, 而2 0 1 2年 北部 三县 小麦 赤霉病 病穗 率一 般 只有 7 . 3 ~ 2 0 . 8 %,南 部是 北 部的 3 . 1倍 。 二、 发 生 原 因分 析 小麦 赤霉病是 典型 的气候型病 害 ,其发生 与否和 程度 受 多种 因素制 约 。近 几 年我 市赤霉病 的 发 生 , 主 要 的 影 响因 素有 : 1 . 大面 积感病 生 育 期 与 适 宜 发 病 的 温 湿 度 条件 吻合 , 是赤霉病 大流行 的先决 条件 。适 宜的气 候特别 是湿 度条件 和 小麦 赤霉病感病 的生育期 相吻合 是造成 小麦赤 霉病 大流行 的 根本 原因 。根据 气象部 门的研究 , 在小 麦杨 花期 间 , 如 果遇 到 连续 2天 以上的高 温高湿 天气 , 赤霉 病必 将 大发生 。2 0 1 3年 大面 积小麦抽穗 扬花期 集 中在 4 月2 7日至 5月 5日, 这一 时 间段 内大部分 以晴好天 气为主 ,未遭遇 高温 高湿和 连 阴雨 天 气, 抽 穗扬花 期虽有赤 霉病菌子 囊孢子 的侵 染 , 但 由于环境 条 件不适 宜 , 加 之防治得 力 , 5月 中旬前 赤霉病 一直未有显 症 。 5 月 7、 8日部 分地 区有 降雨 ,造 成了在 5月 5 - 8日期 间扬花 的 小麦 发病较 重。5月 l 6 — 1 8日、 5月 2 6 — 3 1日遭 遇两 次连续 降 雨, 高湿 、 偏 高的 温度条 件下 导致 赤霉病 大 面积显 症 , 但此 时 大面 积小麦 已进入灌浆 期 ,抗病 性 明显 增强 ,最终病 情发 生 轻 。2 0 1 2年 , 4月 2 5 — 2 6日和 5月 1 - 3日阴雨 , 而这 期 间正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肥。 3 . 2 Fra bibliotek 强 预 测 预 报
据调 查 统 计 , 新麦 、 项农 9 6 9 、 周麦 2 2 、 泛 麦 5号 、 矮 抗 5 8 、 泛麦 8号 、 郑麦 9 7 9 、 众麦 1号 、 众麦 9 8 8 、 平麦 9 9 8 、 周麦 1 6、 丰舞 9 8 1等 品 种 发 病 重 , 平均病 穗 率分别 为 1 4 . 9 %、
病穗 率 1 %~ 3 %, 2 0 1 2年 暴 发 , 平 均 病 穗 率达 到 8 . 1 %, 严 重
米 的种 植面 积 近 年在 逐 步扩 大 , 近年 来 玉 米 种植 面 积 达 5 3 万h m2 左右 , 玉 米秸 秆 以在 田间机 械粉 碎 还 田 为主 , 田间 玉 米秸 秆存 留 量大 , 赤 霉病 菌源 量大 。
2 . 4 农 民 群 众 对 小 麦 赤 霉 病 防 患 意 识 弱
小 麦 赤 霉 病 为 典 型 的气 候 型病 害 , 具有暴发性 、 流 行
性, 只 有气 候 条 件 适 宜才 暴 发流 行 , 且危害严重, 常 年 发 生
率5 %~ 1 0 %的面 积 1 4 . 1万 h m , 占小麦 种 植面 积 的 1 9 . 8 %,
小麦 赤霉病发 生面积 达 4 8 . 5万 h m , 占小 麦 种 植 面 积 的
6 8 . 1 %, 为 周 口市 历 史 上发 生面 积 最 大 的年 份 。 其 中病 穗 率 l %~ 5 %的面 积 3 0 . 7万 h m , 占小 麦 种植面 积 的 4 3 . 1 %, 病 穗
重性, 农 民群 众对 小 麦赤 霉病 的科学 防 治意 识 不到 位 , 预 防 意 识差 。
3 防 控 对 策
3 . 1 农 业 防 治
1 . 2 病 情严 重度 高 。 受 害重 据 调 查统 计 , 周麦 2 2 、 矮抗 5 8 、 泛麦 8号等 主 栽 品种 的
平均 病穗 率 在 1 0 %以 上 , 病指在 3 . 5以 上 , 重 病 田病 穗 率 在
别为 0 . 6 %、 0 . 5 %、 0 . 5 %、 0 . 9 %、 1 . 9 %、 2 . 2 %、 0 . 6 %, 平 均 病 指分
别为 0 . 3 、 0 . 3 、 0 . 3 、 0 . 2 、 1 . 0 、 1 . 0、 0 . 3 。 1 . 4 同 一 品 种 不 同 地 块 差 异 大
( 1 9 ) : 2 1 .
周麦 2 2 、 周麦 1 6、 矮抗 5 8等 主栽 品 种在 同 一 区域 的相
邻 地 块发 生 程 度 差异 大 , 用 药 防 治 的地 块 病 穗 率 l %~ 3 %,
未 用药 防治 的 田块病 穗 率可达 5 O %以上 。
2 重 发 原 因分 析
赤霉 病侵 染流 行提 供 了适宜 的环 境条 件 。
2 . 3 主 栽 品 种 抗 性 差
据调 查 周 口市 主裁 品 种 周麦 2 2 、 周麦 1 6、 矮抗 5 8等 品 种对 小麦 赤 霉病 抗性 差 , 抗 性 较好 的品种 郑 麦 9 0 2 3等 种植
面积 小 。
据 调查 统计 , 2 0 1 2年 周 口市小 麦种植 面 积 7 1 . 2万 h m ,
呕吐、 腹 泻 等急性 中毒症 状 , 直接威 胁人 畜健康 和生 命安全 。
1 小 麦 赤 霉 病 发 生 特 点
1 . 1 发 生范 围广 、 面 积 大
在小 麦 扬花 灌 浆期 降 雨量 大 , 田 间湿 度高 。 4月 2 3 —2 4
目周 口市普 降 中到 大雨 , 部分 地 区暴 雨 。 大 量 的降 雨 为小 麦
l 0 . 4 %、 1 O . 2 % 、 2 2 . 4 %、 9 . 5 %、 1 0 . 9 %、 1 0 . 2 %、 6 . 4 %、 4 . 5 %、 4 . 5 %、
搞 好 小 麦 赤 霉 病 的预 测 预 报 是 防 控 小 麦 赤 霉 病 的基
础。 准确 发 布小 麦 赤霉 病发 生 警报 , 做 好 小麦 赤 霉病 的 防治 时期 、 防 治方 法 的宣传 与培 训 十分 重要翻 。
7 0 %以上 。 只有 少数 非 主栽 品种 的发病 严 重度较 低 。
1 . 3 品 种 间 发 病 程 度 差 异 大
处理 好 玉米 秸秆 , 降 低赤 霉病 菌 源量 。 玉米 秸 秆 还 田尽 量 实 行 深耕 深 埋 , 以 降低 菌源 量 。 推 广种 植 抗 性 品种 , 合 理
现 有 的 一 家一 户 的农 业 生产 模 式 下 , 整 体 农 民 群 众 防 治小 麦 赤霉 病 的水 平不 高 , 主 动性 不 强 。 常 常是 在 需要 喷 药 防 治时 不喷 药 , 麦 田出现 白穗 死穗 时 问医 , 防治 认 识存 在 滞
后性。 建立应急防控专业队 , 在 赤 霉 病 注 定 要 大 发 生 的 年 份, 进 行统 防统 治很 有 必要 】 。
2 . 2 气候 条件 适宜
田块 病穗 率达 到 7 0 %以上 。 小麦 赤霉 病不仅 造成 小麦产 量损 失。 更 重 要 的是 降 低 小 麦 品 质 。 小 麦 籽 粒 感 染 赤 霉 病 后 干 粒 重 和 出粉 率降 低 , 种 子发 芽 率下降 , 发芽 势减 弱 。 同时 , 由 于 感 病 麦粒 含 有 多种 毒 素 , 人 畜食 用 后会 引起 眩 晕 、 恶心 、
病穗率 1 0 %~ 2 0 %的 2 . 4万 h m , 占小麦 种植 面 积 的 3 . 4 %, 病
穗率 2 0 %以 上 的 面 积 1 . 4万 h m . 占小 麦种植 面积 的 2 . 0 %。
危 害较 轻 , 农 民对 其 防患 意识 弱 。 小 麦 赤霉病 不 是 常发 危 害 严 重 的病 害 , 只 有在 穗 部 枯 萎 农民 群 众 才 看到 危 害 的严
4 参 考 文 献
【 1 ]杨荣 明, 吴燕 , 朱风 , 等. 2 0 1 1年江 苏省小麦赤 霉病流行特 点及防 治 对策探讨[ J ] . 中国植保导刊 , 2 O l 1 ( 2 ) : 1 6 — 1 9 . 【 2 】邵振 润 , 周国明 , 仇剑波 , 等. 2 0 1 0年 小 麦 赤 霉 病 发 生 与抗 性 调 查 研 究及 防 治 对 策 f J ] . 农药 , 2 O l 1 ( 5 ) : 3 8 5 — 3 8 9 . 【 3 ]李 金 锁 . 小 麦 赤 霉病 综 合 预 报 方法 探 讨 【 J 】 . 病 虫测 报 , 1 9 9 0 ( 1 ) : 6 2 - - 6 3 . [ 4 】 王永涛. / j 、 麦 赤霉病 的危 害特点及 防治对 策[ J 1 . 现 代农 村科技 , 2 0 0 9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4年 第 1 1 期
植物 保 护学
2 0 1 2年周 口市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原 因及防控对策
李 志 马 丽
( 河 南 省 周 口市 植 物 保 护植 物 检疫 站 , 河 南周 口 4 6 6 0 0 2 ;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摘 要 分 析 了 2 0 1 2年 周 口 市 小 麦 赤 霉 病 大 发 生 的 特 点 和 原 因 , 结 合 当地 生 产 实 际 , 并针 对性 地提 出了防控 对 策。 关 键词 小 麦赤 霉病 ; 发 生特 点 ; 大发 生原 因; 防控 对 策 ; 河 南周 口; 2 0 1 2年
2 . 1 茵 源量 大
周 口市 小麦 种 植面 积 常 年 7 0万 h m 左右 , 秋季 作 物 玉
作者 简 介
收稿 日期
李志( 1 9 6 9 一) , 男, 河南太康人 , 高级 农 艺 师 , 从 事植 物 保 护
工作。 2 0 1 4 — 0 5 — 0 4
[ 5 】 吴怀刚 , 徐先祥 , 张 乃康 , 等. 凤阳 县小麦赤 霉病发 生特点及 防治对 策【 J J . 现代农业科技 , 2 0 0 9 ( 2 ) : 1 1 5 — 1 1 6 .
中圈分 类号
¥ 4 3 5 . 1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4 ) 1 1 - 0 1 3 1 — 0 1
周 口市常年 种 植 小麦 7 0万 h m 左右 , 是 国家粮 食 核 心 主产 区 。 2 0 0 3年 以 后成 为常 发病 害 , 一 般 年 份 小 麦 赤 霉 病
3 - 3 强 化 应 急 防 控
7 . 5 %、 6 . 3 %. 平 均病 指分 别 为 7 . 6 、 5 . 5 、 4 . 9 、 4 . 7、 4 . 7 、 3 . 7 、 3 . 5 、 3 . 4、 3 . 2 、 3 . 2 、 3 . 1 、 3 . 0 。 郑麦 9 0 2 3 、 衡观 3 5 、 洛麦 2 3 、 济麦 2 2 、 郑麦 3 6 6 、 郑育麦 9 9 8 7、 西农 9 7 9等 发 病 轻 , 平 均 病 穗 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