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图147页PPT

合集下载

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图

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图

(2)消灭越冬菌源 ①处理病稻草 病区收稻时将病草分开堆放,尽早于播
稻前用光,未用完的搬入室内或加覆盖。不能用病草盖房 或覆盖催芽和捆秧把。利用病草堆肥或垫圈要充分腐熟后 才能使用。 ②种子消毒 稻种先用清水预浸24小时滤水稍晾干,再用300倍强氯 精(TCCA)药液浸种12小时,或用40%富士一号乳油 1000-1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催芽。 (3)加强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不过 多过迟
(1)选用高产抗病良种 当前我省主要推广的水稻品种有:冈优22、汕优多系1号、Ⅱ优
838、汕优22号、冈优12、Ⅱ优802、辐优63、冈优多系1号。搭配 品种有: Ⅱ优501、Ⅱ优63等。应当注意,同一抗病品种在一个地区 不能单一种植,几个抗病品种布置的面积也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以延 缓品种抗病性丧失。
黑腐烂。干燥时,病节干缩凹陷,茎节易折断,潮湿时病 部可见到灰绿色霉层。
(4)穗颈瘟 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部初见褐 色,最后呈黑褐色,发病早的常造成白穗,与螟害极相似。 病害严重时,易从感病穗节处折断倒吊,故叫吊颈瘟。发 病轻的成秕谷,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
(5)谷粒瘟 发生于谷粒或护颖上,病斑一般为褐色或 黑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中央为灰白色,严重 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护颖最易感病,其发病情况基 本代替谷粒发病情况。
单元四 作物主要病 害
时间安排: 作物主要病害课堂系统讲授22学时左右。
一)水稻主要病害 概述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
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水稻病害的 危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治,年 均损失产量300亿公斤,即使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年均损 失可能达200亿公斤。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 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 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 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在四川省,水稻 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 烂秧等。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17
三是生育进程不齐,三类苗占比高。
• 今年早播小麦生育期比上年提早3—5天, 迟播小麦生育期比上年迟5天,预计齐穗 期在4月15日至5月10日之间,前后25天 左右,大面积将出现边抽防控难度加大, 加之抽穗期扬花时段与高温高湿天气高 度吻合,加大了赤霉病暴发流行的概率。
18
四是气候条件有利。
• 据区气象部门预测,今年4月份我区 雨量接近常年,气温偏高,小麦齐穗扬 花期间,只要遇到持续2天15℃以上的阴 雨(或雾露)天气,即可造成小麦赤霉 病大流行。
3
1、赤霉病
• 小麦赤霉病呈大流行态势。主要依据:
• 一是感病品种面积大。我区大面积 种植的郑麦、淮麦、西农、豫麦、扬麦 等小麦品种,均为高感品种,满足了赤 霉病流行的寄主条件。
4
二是田间菌源充足。
• 近期调查,全区麦田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平 均为7.35%,是大流行2012年同期的5.8倍。 赤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形成苗 腐、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发生 最为普遍和严重。一般在扬花后6~10d出 现症状,发病盛期通常在乳熟期到糊熟期, 黄熟后基本停止。
分蘖减少,逐渐枯萎;孕穗期剑叶受害,
影响正常抽穗;穗期危害后,结实率下
降,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较大。
40
41
三、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粘虫 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必须认 真贯彻“主动出击、适期防治、药肥混 喷、一喷三防”的防治策略,全面打好 小麦穗期以赤霉病为主的总体战,势夺 夏熟全面丰收。
20
3、粘虫
• 偏重发生。主要发生特点: • 一是发生早。沿海地区2月23日见卵,比去年
早2天。 • 二是卵量高。沿海地区百把累计诱卵240块,

农病课件3.小麦赤霉病

农病课件3.小麦赤霉病

农业防治
1、深耕灭茬 2、因地制宜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 3、酵素菌沤制堆肥 4、适时合理灌溉 5、开沟排水
深耕灭茬,清除作物秸秆等病残体或秋种前翻 耕将病残体深埋,以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数量。 因地制宜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
提倡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 术,合理施肥,增加K,P,忌过多使用氮肥,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适时,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
小麦赤霉病的识别
3、秆腐
→ → 水渍状褪绿斑
淡褐色至红褐
粉红色霉层
色不规则形斑
小麦赤霉病的识别
4、穗腐
从开花到乳熟期淡褐色斑,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变成黄褐色或 青枯状。湿度大时,病小穗基部或在颖壳接缝处产生橘(粉)红 色粘胶状霉层。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
• 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它们都是兼性寄生菌 • 有性态:玉蜀黍赤霉菌Gibberella zeae • 无性态: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其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隔膜3~7个,多数为5 个,微弯曲,背腹分明,顶端钝圆,基部有脚胞,单个 孢子无色,聚集到一起呈粉红色粘稠状。大型分生孢子 着生于分生孢子团或分生孢子座上。

• 有性阶段子囊壳散生或聚 生于寄主组织表面或略埋 于子座中,梨形,有孔口, 顶部呈疣状突起,紫红色 或紫蓝色至紫黑色。
品种抗性
菌源量 气候条件
生育期农业 生态环境
赤霉病
发病很轻,抗性较强(如苏麦,宁7840等) 发病较轻,抗性中等(如翻山小麦,万年2号等) 发病较重,感病品种(如安徽11号等)
小麦赤霉病的预测预报
小麦生育进程 田间菌源量 适宜病害发生气候条件
浙江省农业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得出空中孢子浮游量与发病程度的关系

小麦七大病害ppt课件

小麦七大病害ppt课件
29
• 4.2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策略
• (1)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如适当晚播、控制播种量、 控制前期施肥量、增施磷钾肥和降低田间湿度等 措施。
• (2)选用抗(耐)病品种,如宁麦9号、宁麦13号等。
• (3)早播地区进行药剂种子处理和包衣,压低冬前 发病高峰。
• (4)早春进行药剂喷雾防治,控制病害的发展和减 少损失。
19
• 3.2 小麦叶锈病 • 在3种锈病中,小麦叶锈病分布最广,在全世界小
麦种植区都有发生,我国西南和长江 • 3.2.1 发病症状 • 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许多散
生、排列不规则,圆形至椭圆形的橘红色粉疱(即 病菌的夏孢子堆),后期在叶背面表皮下产生椭圆 形黑色冬孢子堆。流域一带发生较重。
麦面积的80%;云南流行区系包括滇中、滇西、滇 西北和滇西南高海拔地区;新疆流行区系包括伊犁、 阿克苏、喀什等地区。 • 陈研究员讲到,苏皖地区属于中东部流行区系, 但离菌源地远,一般年份不见病,但近两年在一 些地区也有发生。
26
• 3.4 小麦锈病的防治 • 3.4.1 抗病品种 • 西南麦区选用抗条锈病的品种,长江上游麦区审
孢菌烯醇(DON)、雪腐镰孢菌烯醇(NIV)、玉米赤 霉烯酮等多种毒素。DON可导致动物拒食,食用 后可导致呕吐(也称“致呕毒素”),还可导致作 物免疫下降和致畸。玉米赤霉烯酮可导致怀孕母 畜流产。我国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 布的小麦和玉米中DON的限量指标为1 mg/kg。
4
• 1.3 病害加重的原因 • 1.3.1 菌量 • 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稻
21
• 3.2.2 侵染循环 • 多孢型转主寄生,可产生夏孢子、冬孢子、担孢
子、锈孢子和性孢子。病菌可在唐松草上进行转 主寄生。在我国病菌靠夏孢子世代完成侵染循环。 夏孢子入侵小麦秋苗,在秋苗上越冬,春季进行 再侵染。小麦收获后,病菌在自生麦苗上越夏。

小麦主要病虫害ppt课件

小麦主要病虫害ppt课件
白穗和赤霉病
3
形成白穗的原因?
全蚀病前期
全蚀病中后期
全蚀病 黑脚
根腐病
纹枯病
4
5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发 生 非 常 普 遍 。 我 国 80 年 代 以 来 , 由于小麦品种更换、农业栽培制度 的改变以及肥水条件的改善,发病 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河南省发病 面积最大的病害。
15
全蚀病不同时期症状
分蘖期
轻病株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 重病株稍矮, 下部黄叶多, 根及地下茎局部或全部变为灰黑色, 次生根也渐变为黑色。 严重的可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拔节期
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禁少,叶片自下而上发黄, 似干早 缺肥状。病株根部大部分变为黑色, 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 可出现较明显的灰褐色菌丝。
7
3、 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 4 、枯孕穗: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 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 粒秕瘦,形成“枯白穗”。枯白穗在小麦灌浆乳熟期 最为明显,发病严重时田间出现成片的枯死。此时若 田间湿度较大,病植株 下部可见病菌产生的菌 核,菌核近似油菜籽状, 极易脱落到地面上。
混有病残体和病土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
10
初侵染与发病:
土壤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长出的菌丝接触寄主后,形成附着胞
或侵染垫产生侵入丝直接侵入寄主,或从根部伤口侵入。
冬前侵染期
越冬期
严重度
横向扩展期 增长期
白穗 倒伏期
纹枯病发展
趋势(病株率)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 病病 禾谷丝核菌 立枯丝核菌 病菌大量存在于土壤及病残体 病菌生长温5-35度, 适宜温度20-25度
抽穗灌桨期

小麦病害PPT课件

小麦病害PPT课件

.
94
.
95
1. 担孢子 2. 担子 3. 菌丝 4. 原担子
➢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有时可在燕麦和黑麦上寄生。 大麦白粉病菌只为害大麦。
.
81
小麦纹枯病识别
* 一般病田病株率为10%~20%,重病田块可达60% ~ 80%以上,特别严重田块的枯白穗率可高达20%以上。病 株于抽穗前就可能有部分茎蘖死亡,未死亡的病蘖也会因输 导组织被破坏、养分和水分运输受阻而影响麦株正常生长发 育,导致麦穗的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千粒重降低, 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40%以上。
➢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单孢,自顶部向下逐渐成熟脱 落。
➢闭囊壳球形、褐色至黑色,外有丝状的附属丝,壳内有 子囊9-30个。
➢子囊长卵形或茄形,微弯,无色,基部有短柄,内含子 囊孢子8个或4个。
➢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孢,越夏后多数能成熟。
.
76
小麦白粉病菌分生孢子
.
77
.
78
.
79
.
80
大型分生孢子多数有3~6个隔膜 ,有明显的足胞,镰刀形。
小型分生孢子为单胞,椭圆或卵 圆形
1.子囊壳 2.子囊壳纵剖 面 3.子囊及子囊孢子 4.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 子 5.分生孢子
.
17
.
18
➢ 分生孢子 ➢ 产生于分生孢子座的单生的侧生瓶梗或繁复分枝的末端
瓶梗上; ➢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顶端钝,基部向一侧突起,3—7
.
49
麦类黑穗病种类: ➢ 小麦散黑穗病、大麦散黑穗病——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 ➢ 小麦腥黑穗病——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 (网腥黑穗病和光腥黑穗病) ➢ 大麦坚黑穗病——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

小麦病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小麦病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小麦根腐病病穗
小麦腥黑穗病病穗
小麦腥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病穗
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病穗
小麦粒线虫病
小麦粒线虫病病株
小麦粒线虫病病穗
小麦粒线虫病病粒 (虫瘿.右)和健粒(左)
小麦赤霉病
• 使小麦品质下降,出粉率降低。 • 感病麦粒内含有多种毒素,可引起人、 畜中毒,发生呕吐、头昏、腹痛等症状。
小麦秆锈病叶鞘(左)和叶片(右)上夏孢子堆
病原
• 三种锈病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柄锈菌 属
小麦条锈病病原菌
小麦叶锈病病原
1 . 2.3. 条 锈 病症状、夏 孢子、冬孢 子 4 . 5.6. 叶 锈 病症状、夏 孢子、冬孢 子 7 . 8.9. 秆 锈 病症状、夏 孢子、冬孢 子
发病规律
传播:气流是主要传播媒介。 南方飞来的夏孢子。 • 侵染: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 在寄主表皮下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成 熟后突破表皮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 侵染,造成锈病流行。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症状
苗枯:种子带菌引起苗枯,使芽鞘和根鞘变成黄 褐色、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叶色发黄,重者幼 苗出土不久即死亡。 基腐:麦的茎基部变褐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 穗腐:几个小穗或整穗受害,小穗被害初期在 基部变成水渍状,后逐渐褪色失绿呈褐色病斑 • 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及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 层(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籽粒发病以后逐渐皱缩干瘪,后期在病部出现 紫黑色粗糙的颗粒(子囊壳)。
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小麦锈赤霉病ppt课件

小麦锈赤霉病ppt课件

何可佳
植物病理学
16
三、侵染循环
小麦杆锈病侵染循环
东北、西北、内蒙春麦
长江流域 华北冬麦
西北、西南晚熟春麦 及自生苗越夏
随气流逐渐 北移
何可佳
广东、福建、云南南部 越冬
植物病理学 17
四、发生流行条件
1、品种抗病性
• 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十分明显,一类为垂 直抗性,表现为过敏性坏死反应,因小种而异可 达到免疫和高抗,另一类为一般抗性,表现为发 病数量少,流行速度慢(慢锈)和流行延迟(迟 锈),与品种组织结构与生理生化特性关。
3
一、症状特点-条锈
条 锈 成 行
何可佳
植物病理学
4
一、症状特点-叶锈
叶锈乱
何可佳
植物病理学
5
一、症状特点-杆锈
杆 锈 是 个 大 红 斑
何可佳
植物病理学
6
二、病原
• 三种锈病都由双胞锈属(Puccinia)的不同种 引起。

小麦条锈(P. striiformis) 叶锈(P.recondita f.sp. tritici) 杆锈(P. gramins f.sp. Frifici)
何可佳
植物病理学
20
四、发生流行条件
2、菌源
年份
1955
我国条锈菌小种变化情况 小种 丧失抗病品种
条中1号 碧马1号、西北54、农大183等
1960 条中8、10号 玉皮、甘肃96、西北612等 1964 条中12、13号 南大2419、阿勃、北京8号等
3、杆锈病
• 其夏孢子在闽、粤东南沿海和云南南部越冬,其 越冬温度在10℃以上,越冬夏孢子随气流逐渐向 北推移,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达东北、西北、 内蒙古春麦区,在西北、西南等高寒地区晚熟春 小麦和自生麦苗上越夏为主,另外在山东胶东、 江苏淮北自生苗上也可越夏。 • 我省杆锈菌菌源可能来自广东、云南等地。

赤霉病麦中毒汇报ppt课件

赤霉病麦中毒汇报ppt课件

急性中毒症状
恶心、呕吐
赤霉病麦中毒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等消 化道症状。
腹痛、腹泻
中毒后,患者腹部可出现阵发性绞痛,并伴有 腹泻。
头晕、头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中毒表现
1 2
3
消化不良
长期食用赤霉病麦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不振 、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神经系统损害
建立小麦制品的追溯体系,实现来源 可查、去向可追,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措施。
加强监管力度
加大对小麦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的监管力度,确保小麦制品的质量安 全。
05
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
急性中毒治疗措施
立即停止摄入
一旦发现赤霉病麦中毒, 应立即停止摄入含有毒素 的食物,防止毒素继续吸 收。
洗胃和导泻
心理治疗
对于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可给予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 郁等不良情绪。
效果评价及预后观察
治疗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实验 室检查结果等综合评估治疗效果

预后观察
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了 解病情的变化和转归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 者对赤霉病麦中毒的认识和防范
加强社会支持和资源整合
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为受影响的家庭提供必要 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赤霉病麦中毒事件对社 会造成的影响。
THANKS
意识,减少再次中毒的风险。
06
社会影响与心理干预
社会舆论引导及宣传教育
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及时向公众发布赤霉病麦中毒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病例 数量、病情严重程度、防控措施等,以避免不实传言和恐 慌情绪的传播。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Wheat Scab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

在我国该病过去主要发生于小麦穗期湿润多雨的长江流域和沿海麦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向北方麦区蔓延。

1985年小麦赤霉病在河南省大流行,发病面积达150多公顷,减产8.85亿kg。

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而且降低小麦品质,使蛋白质和面筋含量减少,出粉率降低,加工性能受到明显影响。

同时感病麦粒内含有多种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等,可引起人、畜中毒,发生呕吐、腹痛、头昏等现象。

严重感染此病的小麦不能食用。

症状赤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

苗期形成苗枯,成株期形成茎基腐烂和穗枯,以穗枯危害最重。

常是1~2个小穗被害,有时很多小穗或整穗受害。

被害小穗最初在基部变水渍状,后渐失绿褪色而呈褐色病斑,然后颖壳的合缝处生出一层明显的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

一个小穗发病后,不但可以向上、下蔓延,危害相邻的小穗,并可伸入穗轴内部,使穗轴变褐坏死,使上部没有发病的小穗因得不到水分而变黄枯死。

后期病部出现紫黑色粗糙颗粒(子囊壳)。

籽粒发病后皱缩干瘪,变为苍白色或紫红色,有时籽粒表面有粉红色霉层。

种子带菌引起苗枯症状,使根鞘及芽鞘呈黄褐色水浸状腐烂,地上部叶色发黄,重者幼苗未出土即死亡。

茎基腐则主要发生于茎的基部,使其变褐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

病原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 (Schw.)Petch., 属于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赤霉属;无性态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此外,黄色镰刀菌F . culmorum 和燕麦镰刀菌 F .auenaceum 等多种镰刀菌也可以引起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大型分生孢子多为镰刀形,稍弯曲,顶端钝,基部有明显足胞。

一般有3~5个隔膜,大小25~61μm×3~5μm,单个孢子无色,聚集成堆时呈粉红色。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 4、秆腐 初期剑叶的叶鞘基部变成棕褐色,接着扩展到节部,以后上面长出 一层红霉。
• 发病条件 • (1)麦子在开花灌浆阶段,碰上病菌大量发生,同时天气闷热,连续阴雨、潮
湿多雾。
• (2)地势低、开沟排水不良的田块,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氮肥施 用过多或过迟。
• (3)播种期过迟,抽穗成熟期晚,最易感病的开花灌浆期碰上病害流行季节。
效果。对越冬的黍缢蚜,通过冬季和早春的拍麦、镇压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 (2)结合积肥,清除田边、河边、沟边杂草。 • 2、药剂防治 每666.7平方米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均匀喷雾防
治。
2020/10/13
10
麦蜘蛛
• 识别与发生 • 成虫略呈椭圆形,深红褐色,背上有一红斑,有足4对。由卵孵出的幼虫,有
展。
2020/10/13
5
• 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 • (1)选用抗病早熟丰产品种 • (2)加强田间管理 • 2、药剂防治 • 发现病害有扩展流行趋势,开始用药防治,每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每666.7平方米喷药液75~100千克。 • 常用药剂有:每666.7平方米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
• (3)合理密植;
• 2、药剂防治 每666.7平方米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稀释1000倍液, 或20%粉锈宁乳剂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或12.5%烯唑 醇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喷雾,连喷2~3次;也可结合锈病或赤霉病的防治进 行兼治。
2020/10/13
4
小麦锈病
• 识别和发生
• 病菌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越夏和越冬。开春后,越冬病菌直接侵害小麦, 或者靠气流从远方传来病菌。

小麦病虫害图谱PPT课件

小麦病虫害图谱PPT课件
小麦蚜虫是麦田中的一种麦蚜,属于昆虫 类,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集中在小麦 背面、叶鞘及心叶处为害。我国为害小麦的蚜 虫有多种,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 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以成虫和 若虫刺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麦苗被害 后,叶片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后期麦 株受害后,叶片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 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
④、交孢叶枯 叶上病斑小型、卵圆形、梭
形、不规则形,初期淡黄色,后变黄褐色。 气候潮湿时病斑上生浓厚黑色霉层,即病原 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愈合后, 叶片枯死。
4.赤霉病
病菌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禾谷镰刀菌,有性态属 子囊菌亚门赤霉属玉蜀黍赤霉菌,为真菌性病害。 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 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 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 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 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 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田间发病状
2.小麦锈病
有三种类型,俗语说:“条锈成行,叶锈乱, 秆锈成个大红斑。”
虫瘿比健粒短而粗,近球形,最初油绿色,后期变为 黄褐色至黑褐色,顶部有小钩,外形与小麦腥黑穗病粒 相似,切开虫瘿,内含白色丝状物的线虫,如加水一滴, 片刻即有线虫游出,成虫肉眼可以看见,虫体线形,两 端尖,头部较钝圆。
健苗和病苗
小麦虫害—1.小麦吸浆虫
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籽实和或 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水浸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发生在叶片边缘的多为半圆形。 病斑中央黄白色,常有不明显的轮纹和粉色霉层,即病菌 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气候潮湿或早上露水末干时病斑边缘 常生出白色呈辐射状菌丝层。后期病叶枯死。在穗上引起 小穗轴变褐色腐烂,形成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ppt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ppt
穗部均匀喷雾。
✓ 一般年份施药1次即可,病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至少防治2次,间隔5~7d。
江苏提出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 病害中等及以下流行年份,把握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用药;病害 偏重以上流行年份,高感品种防治适期提早至破口齐穗期。施药后 6h内遇雨应及时补治。 推广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等单剂及其复配剂。病 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在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频率高的地区,应 限制使用多菌灵。
药剂防治 ✓ 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 通常首次最佳施药时间为扬花初期,即扬花率10%左右。
可选用药剂:
✓ 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0mL/hm2 ✓ 5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0~1875g/hm2 ✓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0~3750g/hm2 ✓ 40%多菌灵悬浮剂1500g/hm2 ✓ 对水750kg/hm2常量喷雾或对水150~225kg/hm2低容量喷雾,要对准小麦
颖片内侧壁侵入。
再侵染:穗腐发生后,病部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可引起再侵染。 ✓ 由于病菌的侵染多集中于扬花期,因此在生育期较一致时分生孢
子的再侵染作用不大; ✓ 但在熟期早迟相差较大时,早发病麦穗上的分生孢子便可侵染迟
成熟的小麦。 传播:风雨传播
侵染循环
发生条件 品种 ✓不同品种发病程度存在着明显差异,通常,穗形细长、小穗排列稀 疏、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期短、残留花药少、耐湿性强的品种较抗 病。 ✓小麦扬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次之,乳熟期病菌侵染明显降低。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 一、发生概况 ➢ 二、症状识别 ➢ 三、发生规律 ➢ 四、防治方法
一、发生概况
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真菌病害,不仅造成减产,而且染病麦粒中含 有多种毒素,人、畜误食后可引起中毒。 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麦区、淮河以南麦区及东北三江平原发生危害 普遍,黄淮灌区有些年份危害也重。 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大流行,且重发区域北扩、秆腐和穗腐 并重、严重减产与毒素超标并存。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演示PPT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演示PPT
•8
▪ 菌源数量:越冬菌源量和孢子释放时间与田间病害发 生程度的关系十分密切。地面菌源有一定的中心效 应,菌源量大病害加重,因此有充足菌源的重茬地块和 距离菌源近的麦田发病严重。进行空中孢子捕捉结 果表明,空中孢子出现早于地面发病10-20d。一般孢 子出现期在小麦抽穗期以前,为穗期侵染提供了菌源 条件。一般在病害大流行年份,空中孢子出现早,数量 也相对多。另外,影响苗期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种子带 菌量。种子带菌量大,或种子不进行消毒处理,病苗和 烂种率高。土壤带菌量则与茎基腐发生轻重有一定 关系。在我国北方麦区,菌源量较多,一般不是流行的 限制因素。
•9
▪ 品种抗病性和生育时期:据各地鉴定,小麦品种间对 赤霉病抗病性存在有一定差异,但尚未发现免疫和高 抗品种,特别是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栽品种对 赤霉病抗性均较差。我国育种工作者在抗小麦赤霉 病育种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曾选育出苏麦3号、扬麦4 号、华麦6号、宁7840、万年2号等抗病品种。从机 制来看,抗病品种主要是抗扩展能力较强,发病后往 往局限在受侵染小穗及其周围,扩展较慢,严重度较 低;而感病品种则扩展较快,发病后常造成多个小穗 或全穗枯死。
•12
▪ 2.加强农业防治,消灭或减少菌源数量 播种时要精 选种子,减少种子带菌率。播种量不宜过大,以免造 成植株群体过于密集和通风透光不良;要控制氮肥施 用量,实行按需合理施肥,氮肥作追肥时也不能太晚; 小麦扬花期应少灌水,更不能大水漫灌,多雨地区要 注意排水降湿。采取必要措施消灭或减少初侵染菌 源,小麦扬花前要尽可能处理完麦秸、玉米秸等植株 残体;上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翻耕灭茬,促使植株残 体腐烂,减少田间菌源数量。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收割, 尽快脱粒晒干,减少霉垛和霉堆造成的损失。
▪ 从生育期来看,小麦整个穗期均可受害,但以开花期 感病率最高,开花以前和落花以后则不易感染,说明 病菌的侵入时期受到寄主生育期的严格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