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饮湖上初晴后雨》(叶静静)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体裁:诗题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名字:苏轼年代:宋代描述: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翻译: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译文:西湖水在灿烂阳光地照耀下微波粼粼,西湖周围的群山在雨幕的笼罩下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原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如果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适宜。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赏析三:艺术特色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赏析四:语言赏析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带拼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带拼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带拼音yǐn hú shàng chū qíng hòu yǔ樯情依旧旌旗受又寒qíng qū zǒng shì bèi fēng zhēng情趣总是被风征qīng yín wéi yí zuì qīng míng轻吟未已最轻明méi yú huáng liù hé sàn dōng fēng梅雨黄柳和三东风yán yì zhī shēng fēng jǐng烟隔之声风径hú liǔ yǐ jiǔ xiān zhī bái bīn yǎn yíng湖柳已酒仙之白缤纷盐盈quē shēng fēng yīng暠聖逢英guò rú iè xǔ huī qīn過如葉奚回秦wàn shū sǐ zài fēng jūn yī kūn望舒四宰风君依琨yǐn láng cái yùn荫浪彩雲ōu huáng yú shū瓯皇渔树shù fěi shí diào yīn gāng cíī数飞蚀凤影光词quē yī xī wēn闋一细雯解析:此首诗为宋代苏轼所作,题目为《饮湖上初晴后雨》。

全文描绘了一个湖上初晴后降雨的情景。

首句“樯情依旧旌旗受又寒”表达了人们对船的思念之情,即使旌旗已受寒风吹动,樯桅之上情感依然不减。

第二句“情趣总是被风征”通过“风征”一词,表达了人们在湖上游船时被风吹动的情趣。

第三句“轻吟未已最轻明”引出了轻吟之音,表现了人们在湖上吟诗唱曲的意境。

第四句“梅雨黄柳和三东风”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梅雨滋润了黄柳,三东风吹拂着湖上的生活富足之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这首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在晴天和下雨天时候的景色,从“晴方好”“雨亦奇”这六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评价之高,可以看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可想当时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诗的三、四句作者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并且将西湖的美和西施相比,让读者可以进一步领略到西湖的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诗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很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部编版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部编版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HELLO
渔门镇中心学校 汪雪佳
雷锋夕照
西湖十景
学习目标
一、会认“亦”“妆”两个生字。 二、背诵本首古诗 。 三、能用自己的话说明诗意,体会诗人表达 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诗歌的方法
解诗题 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情
解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我”在西湖上饮酒游览,起初阳光明 媚,后来下起了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奇:奇妙。
美山 色

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茫,别有一番奇妙的景色。

诗意: 水上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
山色迷茫,雨中景致也很奇妙。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 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
即 西
淡妆浓抹总相宜。
施 ,
欲:想要。 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秋 时
相宜:合适;符合。
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 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抒发了诗人对西 湖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晴方好
上 初 晴 后 雨
湖光山色
借景抒情
雨亦奇
比西子
淡妆浓抹
贴切比喻
总相宜

喜爱、 赞美
1、这么美的诗句,我要美美地读。 2、你能背诵这首诗吗?试着背背看。
代 越 国 有
诗意: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总是那么美丽多娇。

人教版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饮湖上初晴后雨》课文原文及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

以下是课文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的景色为题材,通过对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美丽与魅力。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述了晴天时西湖的景色。

"水光潋滟"形象地描绘出阳光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晴方好"则表达了诗人对晴天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转向了雨天的西湖。

"山色空蒙"描绘出雨雾笼罩下山色朦胧的景象,"雨亦奇"则表达了诗人对雨天西湖别样风情的惊奇和欣赏。

第三、四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将西湖比喻为古代美女西施,无论是淡雅的装扮还是艳丽的妆容,都能展现出各自的美态。

这里,诗人不仅赞美了西湖的自然美景,也寓言性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无论生活处于何种状态,都应该保持适宜的态度和方式,展现自我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以其生动的形象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也让人们对西湖的美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饮湖上初晴后⾬》对西湖景⾊的多样性进⾏全⾯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喻西湖之美。

其中第⼆⾸⼴为流传,尤其是其后⼆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饮湖上初晴后⾬》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饮湖上初晴后⾬》原⽂ 饮湖上初晴后⾬ [宋]苏轼 ⽔光潋滟晴⽅好, ⼭⾊空濛⾬亦奇。

欲把西湖⽐西⼦,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潋滟:⽔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

⽅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迷濛的样⼦。

濛,⼀作“蒙”。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分⾃然。

译⽂: 天晴⽓朗时的西湖,⽔光盈盈波光楚楚。

细⾬迷蒙中的西湖,⼭⾊空灵似有似⽆。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作绝代佳⼈西施。

那么⽆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倾倒折服。

【篇⼆】⼩学三年级语⽂《饮湖上初晴后⾬》教案 学习⽬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热爱祖国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在语⾔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然之美,感体会诗⼈热爱祖国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好河⼭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古诗是我国⽂学的⼀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的⽤处。

⼈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家展⽰⼀下?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齐读课题。

2、(课件出⽰整⾸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的吗?(西湖) 3、学⽣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师补充介绍西湖。

⼈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颗璀璨的明珠,⾃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墨客在这⾥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照”等等本⾝就是⼀⾸⾸优美的诗,⼀幅幅多彩的画! 下⾯,我们就乘坐⼩船和苏轼⼀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初读诗句。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潋滟”,波光闪动。

“空蒙”,烟雨迷茫。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①晴方好,山色空濛②雨亦③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liàn yàn)]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②[空濛(méng)]形容雾气迷漫。

③[亦(yì)]也。

④[西子]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一文库()/小学三年级〔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第1页共3页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潋滟”,波光闪动。

“空蒙”,烟雨迷茫。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23。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以及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是诗人苏轼病后初愈,应朋友的邀约,在西湖上饮酒赏景,见到那动人的西湖初晴后雨的景色,忍不住作了这首诗,此诗也成为关于西湖诗的著名佳作。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潋滟”,波光闪动。

“空蒙”,烟雨迷茫。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和解释三年级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和解释三年级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和解释三年级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⑵,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尽如人意君不能,一杯当属于水仙王。

其二水光潋滟晴方不好,山色空�饔暌嗥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者:其一天色深邃就回去谒见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荡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步向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全然领略到。

例如必须体会人间天堂的`奇妙美丽,还是应当暴疾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品酒。

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亮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雪时,远处的山弥漫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深邃的景色也就是非常可爱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较好地烘托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赏析其二:这就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存有两首,这就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最宜”两句,诗人用一个美妙而又直白的比喻,写下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拎西施去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存有一个“西”字,同样具备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就是她们都具备天然美的姿质,不必利用外物,不必靠人为的润色,随时都能够展现出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淡施粉黛还是浓Zambales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奇妙极其,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获得后世的普遍认为,从此,“西子湖”就变成了西湖的别名。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件

山色空蒙

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zhuānɡ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春秋时期 越国的美女,是 中国古代四大美 女之一。
苏轼关于西湖的其他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拓展延伸
人教版小学语文西湖
苏堤春晓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诗1 诗2 新诗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 弟苏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liàn yàn
水光潋滟 晴方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欢迎来参考!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饮湖上:在湖中饮酒。

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正。

山色空濛: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然后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然后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然后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饮湖上初晴后雨带拼音版

饮湖上初晴后雨带拼音版

饮湖上初晴后雨带拼音版饮湖上初晴后雨带拼音版西湖是天然美景,西施是绝代佳人,天生丽质是共同的特色,比喻贴切自然。

西湖也由此而得到美名,叫“西子湖”,其中赞赏西湖的`诗有很多,苏轼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名篇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音版以及白话翻译,供同学们学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音版shuǐ ɡuānɡ liàn yàn qínɡ fānɡ hǎo ,shān sè kōnɡ ménɡ yǔ yì qí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yù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dàn zhuānɡ nónɡ mò zǒnɡ xiānɡ yí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及文本解读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及文本解读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及文本解读张颖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背景解读苏轼,字自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的诗、词、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诗现存约两千七百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诗一首写景诗,作于公元1073年,当时,苏轼因为在朝不得意到杭州任通判,呆了三年多,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他将杭州称作“第二故乡”,苏轼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首诗原作为组诗,共有两首,这是第二首,这一首广为流传,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成为“西湖绝唱”。

文本解读1.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饮为饮酒;湖上,即在湖上,诗人和朋友在西湖之上泛舟饮酒;初晴后雨表明天气的变化,泛舟饮酒起初还是晴朗的天气,后来突然下起雨来。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不管是晴天的西湖,还是雨中的西湖,在苏轼眼中都是美丽无比,于是他诗兴大发,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美妙诗篇。

2. 诗句①诗韵既是古诗,又是韵文,苏轼善于用韵,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体会到韵的妙用。

本诗节奏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二四句入韵,韵脚为“i”。

②词句A“潋滟”形容波光荡漾的样子;“空蒙”形容烟雨迷蒙的样子。

除了词意上的美感之外,这两个词在古代汉语当中都是属于连绵词当中的叠韵词,两个词的韵是一样的,这种叠韵词不可以拆开来理解。

往往用在诗歌里面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声音上面的美感。

B“方好”意为正好,刚好,说明晴天下的西湖之景给诗人的感受是舒适的,心旷神怡;“亦奇”,亦为也,奇乃奇妙,即使天气变了,由晴变雨,但诗人并未因此心情低落,而是发现了另一番奇妙的景致。

C“淡妆浓抹”用四字点明色彩之美,气质之美,神韵之美,并使人联想到西湖的晴雨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liàn yàn
Kōng méng
潋滟
空蒙
xiānɡ yí
dàn zhuānɡ nónɡ mò
淡妆浓抹
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 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 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 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相宜:合适。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质疑 西湖美景甚多, 为何诗人独写 山色,独写水 光?
写作特点 1﹑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晴对 雨等,诗中还有那些大家找找说出来。 2﹑比喻奇特:一般比喻多以物比人, 而苏轼以人比物,以绝代佳人西施比 天下胜景西湖,将西湖美景升华到纯 净的境界,既新鲜,又贴切,值得我 们细细体会。
课堂总结 本诗通过作者对西湖晴 天和雨天不同景色的描写, 以及以西施比西湖,形象 地表现了西湖的美,表达 了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 的作者是(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 的感情。我还知道 他的诗:《 》、 《 》。
背诵并默写古诗。 完成相对应的新概 念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课题解析: 饮字的解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 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