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境创造与人格境界——有感于宗白华的意境理论
“境界”与“艺境”——论王国维与宗白华的意境说
134“境界”与“艺境”——论王国维与宗白华的意境说文/鲁怡然摘要:王国维、宗白华的意境说分别以“境界”、“艺境”为核心,二者都根植于古代意境理论中,结合时代新声对传统意境进行现代化阐释。
王国维有意引进西方美学资源来重新命名、评估中国古代美学,而宗白华始终以中式传统的感悟式思维为主导,并融合西方理性思维方式促进传统感悟式思维向现代转化。
二人不同的学说背景经历使得二人在各自的理论阐释中出现明显的差异性,但终究殊途而同归,他们都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条件下推陈出新,在“融汇中西”的基础上成为新的学术传统的重建者。
关键词:境界;艺境;王国维;宗白华;意境王国维的意境说以“境界”为核心,第一次将西方哲学美学术语用于中国古典山水诗学,开启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诉求与人生诉求相和谐的致思路径;宗白华的意境说将“艺境”纳入美学范畴,采取中西比较互释的方式,深入挖掘传统意境理论的生命意识,使“意境”具有了现代性审美的特征。
二者的意境说在结合时代新声对传统意境进行现代化阐释,结合人生意义、生命内涵探究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的同时,既显露出共性,又呈现出迥异的思维方式与理论特色。
一、对传统美学范畴的承接与转化王国维是古代意境理论的最后一个集大成者,又是现代意境研究的最早的开启山门的人。
稍晚于王国维的宗白华的意境理论研究,沿着王国维开启的现代意境之路,不断地进行深化和发展。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中独标“境界”说,但“境界”一词非王国维首创。
“境界”一词,出自佛家用语,原义是指地域、边界等。
据杨国荣研究“随着历史的演进,以境界表示精神世界,逐渐不再限于佛教之域。
”[1]中国古典诗论中较多运用“意境”,然而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境界”则成为出现频率更高的范畴。
有学者统计,其中“境界”出现32次,意境仅出现2处。
当王国维不再仅仅满足于用“意境”来品评诗词,新衍出“境界”,“境界”范畴实际上拥有了审视诗词艺术和作者精神气象的双重视野;“艺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
论意境创造与人格境界
论意境创造与人格境界作者:刘靖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3期摘要:“意境理论”在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意境理论”是在对前人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对自己以“人格”为核心范畴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化与发展。
本文旨在结合对“意境理论”简要分析意境创造与主体人格境界之间关系。
关键词:意境;意境创造;人格境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独创的一个概念。
“意境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中,意境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宗白华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就是“意境说”。
由此,宗白华把意境研究当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他尽毕生心血,以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和学贯中西的学术修养,对意境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现代演绎,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的深邃幽美被他揭示得淋漓尽致。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博大精深,全面揭示其理论精髓非本文所能,笔者仅结合自己对意境理论的理解,谈谈意境创造与主体人格境界之间的联系。
宗白华最为基本的美学观点是:“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
“人格”是其美学理论的核心范畴,他所有的美学思考都是围绕“人格”问题展开的。
在《中国意识意境之诞生》(修订稿)一文中,宗白华把意境纳入到整个人类精神生活的格局中,他认为人生有五种境界: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而“艺术境界”则是介乎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之间的一种境界,它既求真,又充满着无穷的神秘,它主于美。
宗白华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1] 意思就是说,意境是人的最深心灵与具体的宇宙人生相与融合而生成的一种境界。
意境的生成离不开创作主体对具体宇宙人生的体会和感悟。
在点明艺术境界的基本特征后,宗白华总结说:“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宗白华美学意境论
文焕 ( 成宁学院 中文 系 湖北成 宁 470 ) 300
’在 《 间词话 》 里他 又 说 :能 写真 景 物 、真 感情 者 ,谓 之有 人 摘 要 :宗 白华 美学 思想根 源 于 中国重 体验 、重感 性 的 审 美传 境 界 ,否 则谓之 无境 界 。 统,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 范畴 ;他在 继承 中国传统意境论的 王 国维 强调 意境 是 由真 景物 与 真 感情 两者 合 成 ,提 出意 与境 基础上 ,引进 西方 美学理论对 意境论 加 以整 合和发展 ;创 构 出全 面 的浑 融是 意 境 的表现 ,其 意境 论完 善 了意 境 的涵 义 ;但他 囿于 诗 的 、独 特 的 意境 论 体 系。 歌 和戏 剧 的 艺术 门类 ,使其 未 形成 全 面 的 、系 统 的理 论 ,其 意 境 关键 词:美学;意境 ;至动而有韵律 ;哲学意蕴
时也 很少 有 人从 中 国大量 的文论 、诗论 、 乐论 、 画论 中整 理 归纳 宙 人 生为 具体 对 象 ,赏 玩它 的 色相 、 节奏 、和 谐 ,借 以窥见 自我 出关 于意境 理论 合理 、科 学 的阐述 。 的最深 的心灵 的反 映 ,化 实 景 而为 虚 境 。创形 象 以 为象 征 。使人 直 至 清代 才 有王 国维 在 其 《 间词 话 》等 著 作 中对 艺术 意境 类 最 高 的心灵 具 体化 、肉身 化 ,这 就 是艺 术境 界 。 艺术境 界主 于 人
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宗白华美学思想核心简论
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宗白华美学思想核心简论【摘要】本文针对宗白华美学思想核心展开探讨,首先介绍了文章背景,指出对于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的研究意义,然后阐述了研究方法。
在分别概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阐述了意境的创构和人格生命的自觉,探讨了意境与人格生命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启示。
结论部分强调了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综合总结了全文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认识到意境与人格生命的密切关联,从而启发我们在美学领域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美学思想、宗白华、意境、人格生命、创构、自觉、关系、启示、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总结1. 引言1.1 文章背景介绍宗白华是20世纪中国美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美学思想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艺术与文化。
对于宗白华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还可以为当代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关于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这一重要主题。
通过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意境与人格生命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启发我们对艺术与生命的更深层次理解。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唤起人们对意境的感知,如何引导人们重拾内在的人格生命,已成为当代美学思想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对于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深入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审美视角和生活态度。
1.2 研究意义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对于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真谛,探索人类心灵世界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意境的产生和建构,以及人格生命的自觉与意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方式,进而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也与个体的精神成长息息相关,对于促进人格的完善和提升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宗白华的“意境”说
宗白华的“意境”说作者:殷瑜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7期《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中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充满诗情画意,给人美的启发,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
宗先生在这里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态度,把意境、意境的美带给我们,带给我们“散步”式的美的人生,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一、“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的意境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里提到“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而立言”。
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物交流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境界”,他说“故能写真境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但这种意境又是“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的(恽南田语)。
朱立元先生主编的《美学》中提到:“意境就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的对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里创造出新的意韵和境界。
意境不是现实中所存在的具体的事物,而是以引起人们感动的对象为依据而又超越对象,从而达到主体心灵与对象形态的水乳交融而形成的。
如诗人作诗,诗中所涉及的客观对象必定是先摄取在诗人的灵魂中,经过诗人的感性熔铸、酝酿,而构成他灵魂的一部分,然后再携带其血肉表达出来。
中国古人的这种意境观,在中国传统的诗画中表现尤为明显。
正是这一意境观,使中国的古典诗画充满灵动的气息、生命的节奏。
这种共同的意境是中国的诗意与画境的氤氲流动。
中国画多以山水为描绘对象,以写意的手法将画家自身的妙悟联想与大自然的山川美景、疏林倩影结合起来,使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出现了一个充满生命灵动气息的意境。
中国画中有“留白”,这种“白”并非真正的“空”和“无”,它正是“灵想所独辟”的,不是任何具体的现实的事物,但恰是画中生命最生机勃勃之处。
宗白华的艺境理论
宗白华的艺境理论宗白华的艺境理论——读《美学散步》[摘要] 宗白华先生没有自成体系的美学思想,然而有自己独到的美学体验“终生情笃于艺境的追求”,这种追求我将从《美学散步》中感知,从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园林建筑等各门艺术的境界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宗白华的艺术实践和艺术人生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 宗白华《美学散步》艺境生命意识审美体验聂振斌说:“在宗白华的文艺批评与审美分析中,意境是一个中心范畴;意境理论构成了他的美学思想的主干。
”[1]然而“宗先生的艺术境界理论,是审美理想的具象化,也是他阐发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贡献之一的意境结构的最出色的审美哲学。
”[2]从而我们看出宗白华对艺境理论的贡献,虽然宗白华没有系统的意境理论,但是我们可以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中窥探出宗白华的艺境思想,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写了关于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园林建筑等各门艺术的境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将进一步分析宗白华对艺术境界的理解,很少有人单独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中系统的分析宗白华的各门艺术境界的内涵。
从《美学散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以语言为媒介描绘对时空境象的审美感受,诗境的创造要善于选取能寄情寓意并具有审美价值的物象。
而绘画的构图与造境分不开,诗画互渗,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念是中国美学的优秀传统,同时诗画也表现了虚实的空间意识。
园林艺术以三维空问的形式把诗、画意境综合体现出来,在对审美空间的营造中把精神品格提到首位。
在“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3]161这就是诗歌、绘画、书法、建筑、音乐的融合也就是境界所要展现的一个与理想人生相契合的审美空间使这个空问境象成为意的境的物质载体。
所以宗白华的艺境美学涵盖了,文化问题、艺术问题、人生问题。
三者密切联系,创造出新的人格和新的文化,确立实现艺术的人生,艺术的人生观(自由)。
严东学:论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读宗白华《艺境》笔记
论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读宗白华《艺境》笔记内容提要: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也一样浸透着中国人以体悟为本的哲学智慧,呈现出天人合一、灵肉不二的大化之境。
这形而上的道同时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用品和衣食住行当中,成为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圆融无碍的生命表征。
正如宗白华所说:“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
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本文试图从古人对道的认识、理解基础上,探索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的关系。
庄子说:“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可以说道的存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但道为何物?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分明说道是无法言说,甚至无从言说之事。
先秦诸子所讲之道,无不秉承《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而来;同时又从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上做了一番发挥,最终成为他们各自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如此,但这并不妨碍先秦诸子对道的根本或者本体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那就是《易经》所说的一阴一阳。
对一阴一阳的认识阐述是他们天道观或者宇宙观的核心;而宇宙观和本体论则是任何哲学思想的两大基石。
没有自成体系的宇宙观和本体论,就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
因此,哲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宇宙观和本体论。
至于逻辑和知识论是西方哲学的传统。
在中国哲学家那里,无需借助逻辑和知识系统的建立就完全可以直接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既可以从宇宙往下说,亦可从人生往上说,通过对宇宙人生的直觉体悟,建立一个自足的生命哲学体系。
直上是宇宙的,直下是人生的。
以此,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也一样浸透着中国人以体悟为本的哲学智慧,呈现出天人合一、灵肉不二的大化之境。
这形而上得道同时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用品和衣食住行当中,成为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圆融无碍的体现。
正如宗白华所说:“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
以生命价值点化中国艺术境界:宗白华与“艺境”
以生命价值点化中国艺术境界:宗白华与“艺境”【摘要】宗白华作为中国艺术界的重要人物,通过他对艺境的探索和定义,为中国艺术境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宗白华的生平经历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随后探讨了他对艺境的价值观与哲学思考,以及他在艺术成就和思想创新方面的贡献。
进一步分析了宗白华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并强调了他与“艺境”的重要性及对中国艺术境界的深远影响。
最后展望了宗白华的艺术思想对未来的启示。
宗白华的思想和成就不仅影响了当代艺术界,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对生命与艺术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
【关键词】宗白华, 艺境, 中国艺术境界, 生命价值, 传统文化, 哲学思考, 思想创新, 当代艺术, 影响, 重要性, 深远影响, 启示。
1. 引言1.1 宗白华对中国艺术境界的贡献在中国艺术史上,宗白华被誉为一位重要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艺术境界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宗白华以他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格,为中国艺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
他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通过他的作品,宗白华对中国艺术境界进行了独特的点化,引领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
他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美学价值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使其作品充满了内涵和情感。
宗白华的艺术创作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更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为中国艺术界带来了新的启示和突破。
在宗白华的引领下,中国艺术境界得到了更深远的拓展和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1.2 艺境的定义在宗白华看来,艺境是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是艺术与生命的交融与碰撞。
艺境在他的艺术实践中扮演着指引者的角色,引领他不断探索与创新,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与表现力。
宗白华将艺境视为一种精神的家园,是他追求艺术完美与超越的源泉与归宿。
对于宗白华而言,艺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是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灵魂所在。
浅析宗白华意境理论
浅析宗白华意境理论作者:郑红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2期摘要:宗白华的意境理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意境的新的解读。
是在赋予了意境新的含义,深层解读境界层深的创构,将意境的创造与人格涵养相联系,总结意境结构的特点道、舞、空白的基础上展开的,以此奠定了意境美学现代体系的理论根基。
关键词:意境;人格涵养;创构;道、舞、空白中图分类号:J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41-01在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体系中,给予了“意境”理论以极大的评价,认为它是“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学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
认为在作为历史转折点上的当代中国,对于文化在原有理解的基础之上,也应有新的解读与评价,而在这一对文化的重新评价过程当中,关于意境理论的研寻具有使民族文化自省的关键作用。
基于这一点,宗白华在其深厚的古代文学功底与中西哲学基础上,结合诗词、绘画的具体作品,重新解读了“意境”这一中国古典意境,同时也认为要重新解读改造“意境”的涵义,必须先认识“意境”,对之前的意境内涵有充分的理解。
之后又将意境的创造与人格涵养相联系,分析了意境的不同层次与特点。
一、艺术意境的界定与内涵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开篇宗白华写到“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将意境与世界、生命联系在一起,即是赋予了意境新的内涵,将意境与宇宙、人生观及生命哲学联系在了一起。
艺术是反映世界与人生的,艺术家用心灵来感受世界,描写人生也就有了意境,世界、生命的无穷尽也注定了艺术境界的无穷尽。
什么是意境?在宗老看来:“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比较王国维宗白华的意境理论
就是说除去其它的境界之外, “艺术境界” 依然是主观的生命 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物交融互渗而生成的一种境界。 那么这 种境界是如何生成的呢?宗白华认为, 它与整个民族的宇宙 观和人生观相连, 他的境界理论深入到中国哲学、 文化的最深 层, 探出中国艺术境界产生形成的根本缘由, 即与民族文化大 背景下的生命情调是分不开的。虽然, 宗白华在艺术境界上 的论述没有摆脱 “情” “景” 与 的二元格局, 但又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说明: 景中全是情, “ 情具相而为景, 因而, 可以涌现一个 独特的宇宙, 崭新的意象。 这也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 ” 方艺术的写实执著地追求意境的根源所在。这一点上, 虽然 王国维也提到 “意余于境” “境多于意” 和 等理论, 但没有像宗 白华那样作详细深入的阐述。 王国维在研究境界构成时, 提出了 “造境、 写境” 说。他 说: 有造境, “ 有写境, 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 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 必合乎自然, 所写之境, 必合于 理想故也。 这里可以看出 ” “造境” 就是虚构之境, 写境” “ 就是 写实之境, 不管是 “造境” “写境” 还是 都以自然人生为基础, 符 合自然常理。 “艺术家以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到, 并用富有表 现力的文学语言描绘出来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自然人生 画面。 表达的是人格性情和精神。 ” 但这种 “造境” “写境” 或 不 是简单地、 机械地描画自然, 而是艺术家与外物在性情与精神 上的沟通, 通过提炼加工创造的新形象。这一点与唐代张燥 所说的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之说一脉相承。如果说 “师造 化” 是创造意境的前提条件, 那么, 造境与写境都是 “得心源” 的结果。 王国维说: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 “ 以其能观也。 ” 这也正如 《观堂集林・此若轩记》 所论: 物我无间, “ 而道艺为 一, 与天冥合而不知其所以然。 宗白华在 ” “意境” 的创构问题 上, 直接提到了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而且很有创意地把 , “意 境” 构成分为三个层次。 “禅境的表现” 他在 一节里谈到, 中国 的艺术家不满足纯客观的机械式的、 单一的模写, “因为艺 是 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 而是一个境界层 深的创构。 从直观感相的模写, 活跃生命的传达, 到最高灵境 的启示, 可以有三个层次。这里宗白华借助于蔡小石 ” 《拜石山 房词》 序里的话进行了阐释, “始境, 即 情胜也; 又境, 气胜也; 终境, 格胜也” “始境” 。 (情) 是心灵对物象的直接反映; “又 境” (气) “生气运出” 是 的生命;终境” “ (格) 是映射着人格的高 尚格调。这三者可以概括地把它们看作 “写实” 、 “传神” 妙 、 “
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拓展
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拓展【摘要】宗白华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他对意境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拓展和探讨。
在他看来,意境是文学作品中独特的情感氛围和精神境界,是作品所能引发的读者的感受和联想。
他强调意境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认为意境是主题的内在表现和延伸。
在他的审美观中,意境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写景描写、人物塑造等手法来传达。
他还强调了意境的传达手法,认为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是关键。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不仅在古代文论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意境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独特贡献在于将意境视为文学作品的灵魂,强调了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力量。
在当代,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有着深远的价值和影响。
【关键词】宗白华、意境理论、定义、内涵、主题、关系、表现形式、传达手法、美学意义、独特贡献、影响、当代价值1. 引言1.1 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拓展在对宗白华意境理论的拓展方面,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对意境的定义和内涵。
宗白华认为,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与思想的综合体现,是作者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情感氛围和心境。
意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
在宗白华看来,意境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核心。
与此宗白华对意境与主题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意境是主题的表现形式,是主题的内在表达,二者密不可分。
在他的作品中,意境往往是通过主题的表现来体现的,从而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宗白华还探讨了意境的表现形式和传达手法。
他通过对文字的精心构思和运用,将意境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2. 正文2.1 宗白华对意境的定义和内涵宗白华认为,意境是文学作品中独特的情感氛围和精神气息,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形象所营造出的一种特殊氛围。
意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更是作品的灵魂所在,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深层内涵和情感质地。
意境是文学艺术的核心和灵魂,是作品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气质。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建构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建构白华(GeorgeF.Paul)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学者、作家和艺术家,他的智慧和观察力在文化学界极具影响力。
他的著作主题涵盖文化学、艺术批评、建筑学等多个领域。
更身份深远的是,他提出和构建了“宗白华意境理论”,这个理论贯穿了欧洲艺术史,为欧洲艺术发展划出了新的方向。
白华意境理论总体来说,是指以意境为基本组成元素,并以此作为准则来指导艺术创作和解读的一种理论。
意境即意外的情境,指的是作品中所暗示或表达的深层的意义,是指作品的深度象征性。
由此,白华认为,艺术家应该把这种深层的意境作为一种秉承,而以此作为创作的准则,使艺术从一种表象的模式转变为一种内在的模式。
白华的意境理论在艺术史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艺术家们创作的所有作品都是一种深刻的表达,作品中包含了一定的意境,艺术家也应该通过对作品的深刻分析,从中体会到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可以是一种概念,也可以是一种形象,这意味着作品的愿景是挖掘和表达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倾向和主题。
白华的意境理论也被称为“境界艺术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作品具有普遍性;任何一个看过作品的人都会受到其影响,甚至会突然有感觉被感染了这种艺术情怀。
另外,白华也认为,艺术本身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视觉语言”,而是一种深刻的表达,它不仅可以表达感受,也可以表达思想。
白华的意境理论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使人们对艺术的观念有了更新的理解,也使艺术的创作有了新的思路。
他的理论给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而使学者们能够从作品中找到更多关于它的普遍性和意义的见解。
此外,白华的意境理论也赋予艺术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能量,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和多样性。
总之,白华的意境理论对于理解和探讨艺术的整体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它既能令艺术史得以更新发展,也使艺术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白华的意境理论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深入挖掘它的更多层面,进一步完善和推动艺术理论的发展。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主要内容与价值-文艺美学论文-文学论文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主要内容与价值-文艺美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作为一代美学大师, 宗白华在吸收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对于哲学、社会、人类、宇宙的深入思考, 对意境这一古典美学范畴进行了独特的界定和解释, 赋予意境以更加深广的内涵。
宗白华的意境论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层次的创构性、视角的开放性和思辨的深刻性等重要特点, 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宗白华; 意境论; 审美内涵; 美学价值;一、从意境概念的缘起和发展探析宗白华意境理论的独特地位(一) 意境概念的渊源和发展脉络探析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重要审美范畴。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明确提出了意境的概念, 后来, 又有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说等[1], 意境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起来。
在近代, 王国维的意境说影响极大, 《人间词话》提到: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
[2]之后, 朱光潜先生利用西方现代理论对意境进行研究, 为美学思想的发展和意境理论的阐释做出了独特贡献。
分析意境概念的缘起和发展脉络可知, 意境作为重要的美学范畴, 从古代到近代都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面对过去众多优秀的研究成果, 如何取长补短, 对其加以吸收利用, 并结合当今社会和时代的特点, 赋予意境美学以更加崭新的内涵, 是宗白华先生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二) 从意境理论的渊源和发展看宗白华意境理论的独特地位宗白华在《美学与意境》中是这样定义意境的: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 代山川而立言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3]3 在继承前人关于意境情景交融说的基础上, 宗白华将意境同人的生命强调和宇宙观等联系起来, 他将艺术的意境称为灵境, 灵境创构的主体, 是有着灵动生命力和意识主体的人, 面对的是生机盎然的辽阔世界。
前人的意境理论主要集中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尤其是诗学领域。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建构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建构宗白华(1924-2020)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文艺批评家、文学理论家和翻译家,他的意境理论是其最著名的理论创新之一。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以强烈的“艺术层次”意识为特点,认为艺术文本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即对文本真正赋予的生命力与心灵意义。
它被宗白华称为“技术-意境”二元结构,它既“被动”地包含着文本的信息,又“主动”地赋予着艺术的意义,将其作为一种整体,使之最大程度地获得意义。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文学的研究,因此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肯定。
它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宗白华看来,艺术文本的内涵是不可分割的,它由内在的技术机构与外在的意境共同组成。
在这种意义上,艺术文本与一般文本明显有区别,文本的技术性与意境性被构建为一个完整的机构,它既将技术机构合理组织起来,也将文本的意义展现出来。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在理论层面给中国文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它把文学文本和艺术文本统一到一个整体中,使文本与作品具有一种关联性和可比性,加深了理论界对于诗歌艺术文本的理解。
在实践层面,宗白华意境理论也有更深远的影响,它把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中国古典文学文体的研究重新定义了,使这些文体得以重新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意境,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形式。
同时,在新的流派的文体中,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新的文体具有更丰富多彩的意境,拓展了文学文体的表现形式。
最后,宗白华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对中国文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意境理论为中国文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使文学走向新的高度,为实现文学的多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由于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中国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使得文学格调更加深入,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出大量的情感和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读者和观众,更多的收获和赞誉。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建构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建构宗白华(1942-),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在中国心理学发展史上,不仅创立了咨询心理学二级专业,而且特别突出地提出了“意境理论”,它一举两得,使传统心理学研究从“客观性”转向把主观性融入到心理学研究之中,把心理活动归入到主体性经验中。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是从宗教哲学中取得灵感,以“美”为灵魂,将聆听、感受、体验等宗教哲学概念与心理学结合,融进心理学的研究,把心理活动归入到主体性的经验中,改变了传统心理学以客观性为主的研究方法,从而将心理研究归入宗教哲学概念。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既有宗教哲学概念,也有心理学概念。
宗教哲学概念展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是自然美的理解和内在的体验,第二是宗教思想的理解和意境的体验,第三是伦理道德的理解和人生观的体验。
心理学概念展现在表达层面,即人的行为、思维、情绪和情感等过程,以及宗教经验的影响。
在宗白华的意境理论框架下,宗教经验的意义从传统的仪式、礼仪、敬畏等级别转变为个体“自然美”的体验。
宗白华把宗教经验“自然美”的体验提升到一种更深刻的“宗教思想”层次。
宗白华把宗教经验的“宗教思想”提升到伦理道德层次,增强了个体对道德行为的认知。
此外,宗白华还将宗教经验与心理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完整的宗教和心理学系统,这就是宗白华的意境理论。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使心理学从客观性的角度转向主观性的角度,把心理活动归入到主体性的经验当中,使心理学研究增添新的活力,并为心理学研究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而且也为深入探索宗教和心理学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把宗教思想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强调对宗教经历的个人体验,使普通人在宗教体验中得到智慧和力量,改变传统的宗教观念,从而使心理学的研究走上正确的路径。
作为中国心理学发展史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为中国心理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个人获得精神满足与自我实现奠定了基础。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及启示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及启示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及启示在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中,意境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早在40年代初,宗白华就满怀豪情地说:“现代的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新的局面必将展开……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结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
”而他毕生的美学研究,均实践着这一宏愿。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博大精深,全面揭示其理论精髓非本文所能。
下面仅结合当前意境理论研究的实际,就自己感兴趣的几个问题谈谈学习宗白华意境论的体会。
一任何美学理论都有自己的哲学根基。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更不能例外。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尤其重视揭示这一点,他说:“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织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
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
”又说:“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一切艺术境界都根基于此。
”本来,意境根源于民族的基本哲学观念,根源于中国古人根本的宇宙生命意识,也是中国古人所深刻感悟的。
中国古人言意境,常有“宇宙在手”、天地境界之说,便是如此。
许多美学家,如司空图、王夫之等言意境,所重的也是意境创造的那种宇宙生命意蕴和气象。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古典意境说这一精髓,在近现代许多研究意境理论的人那里被忽视。
许多人热衷于以西方哲学美学理论为据来阐释意境,却忽视意境理论自身的哲学的根源和传统。
比如,解放前,朱光潜先生以克罗齐的直觉说为据,把“意境”说成是“用'直觉’见出来的”,是直觉到的情趣与意象的契合统一;解放后,则长期流行这样的看法,即视意境为典型的一种,把意境看作是主客观高度统一的典型形象,等等,就是如此。
所以,宗白华这一揭示是有特殊意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意 境 创 造 与 人 格 境 界
— —
有感 于宗 白华 的意境理论
刘 靖
( 山东师 范大学 , 山东 济南
摘 要: “ 意境理论” 在 宗白华 的美学思 想体 系中占有 重要 地位 , 他 的“ 意境理论 ” 是在 对前人理 论继承 的基础 上 , 对 自己 以“ 人格 ” 为核 心 范畴 的 美学思想进行 了深化 与发展 。本 文 旨 在 结合对“ 意境理论 ” 简要 分析 意境创造 与主体人格 境界 之 间
关 系。 关键 词 : 意境 ; 意境 创 造 ; 人 格 境 界
学独创 的一 个概念 。“ 意境说 ” 在 中 国古典美 学体 系中占有 重要地位 。在宗 白华的美学 思想 中, 意 境理论 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宗 白华认 为 , 中国文化 史上最 中 心最有世 界贡献 的一 方面 , 就是 “ 意境 说 ” 。由此 , 宗 白华把 意 境研究当作为一 种 “ 民族 文化 的 自省 工作 ” , 他尽 毕生 心血 , 以 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和学 贯 中西 的学 术修养 , 对 意境理论 进行 了深入 的现代演绎 , 中国传统艺术 意境 的深邃 幽美 被他揭 示得 淋漓尽致 。宗 白华的意境理论 博大精深 , 全面揭示 其理论 精髓非本文所能 , 笔者仅结 合 自己对意境理论的理解 , 谈谈意境 创造与主体人格境界之间的联 系。 宗白华最为基本 的美学 观点 是 : “ 艺术是 创作 主体人 格 的 外化 ” 。“ 人格 ” 是其美学 理论 的核心范 畴 , 他所有 的美学 思考 都是 围绕“ 人格” 问题展开的。在《 中国意识意境之诞生》 ( 修订 稿) 一文 中, 宗 白华把意境纳入 到整个人类精 神生活 的格 局中 , 他认为人生有五种境界 : 功利境界 ; 伦理境界 ; 政治境 界; 学术境 界; 宗教境界 。功利境 界主于利 , 伦 理境界 主于爱 , 政治境 界主 于权 , 学术境界 主于真 , 宗 教境界 主 于神。而“ 艺术境 界” 则 是 介乎学术境 界和宗教境界之间的一种境界 , 它既求真 , 又充 满着 无穷的神秘 , 它主于美 。宗 白华说 : “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 , 赏玩它的色相 、 秩序 、 节奏 、 和谐 , 借以窥见 自我 的最深 心灵 的反 映; 化实景而为虚境 , 创形象 以为象征 , 使人 类最高 的心灵具体 化、 肉身化 , 这就是艺术境界 。 ” …意思 就是说 , 意境是人 的最深 心灵与具体 的宇宙人生相与融合而生成的一种境界 。意境 的生 成离不 开创作主体对具体 宇宙人生 的体会和感悟 。在点 明艺术 境界的基本特征后 , 宗 白华 总结 说 : “ 所以一切美 的光是来 自心 灵的源泉 : 没有心灵 的映射 , 是无所 谓美的 。 ” 意思就是说 , 艺术 是人格 的外化 , 美 的源泉在 于人 的精神 生命。在做好 了理论准 备 以后 , 宗白华 这样来 界定 “ 意境” : “ 艺术 家 以心灵 映射 万象 , 代 山川立言 , 他所表现 的是 主观的生命情 调与客观 的 自然景象 交融互渗 , 成就一个鸢飞鱼跃 , 活泼玲珑 , 渊然而 深的灵境 ; 这灵 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 以为艺术 的‘ 意境 ’ 。 ” l 1 在宗 白华看来 , 意境是 主观 生命 情调 与客观 自然景 象的交 融互渗 , 这就决定了意境创造与人格境界的关系 , 意境创造品格 的高低取决于创作 主体人格境界 的高低。正是基 于这种认识 , 宗 白华特别强调 艺术 家的人格 涵养。例 如 , 在诗人 的品格 素养 方面 , 宗 白华特别强调要 培养 一种“ 诗人 人格” 。他在 给郭沫若 的信 中明确指出 : 希望你 “ 多与 自然和哲理接近 , 养 成完满高 尚 的‘ 诗人人格 … 。宗 白华先生所说的“ 诗人人格 ” 包 含着 人格的 涵养 、 优美的情绪 、 高 尚 的思 想和精 深 的学识 等 内容。话虽 不 长, 却一语 中的。“ 五四” 时期 , 郭沫若 的确以一种 诗人人格 叱 咤在诗坛上 , 因而能红 红火火 ,狂飙突进 ,为我 国的新诗发 展 做出了突出 的贡献。而后期 的郭 沫若 ,其 “ 诗人人 格” 逐步 退 化, 结果其诗作也发生 了质变 。 我们应该认识到 , 意境 的创造是一种 带有天才性 特质 的活 动, 是一种特殊 的精神 劳动现象 。一个人 的艺 术创造 能力在很 参 考 文 献 : 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 自身 固有的素质 , 后 天 的学 习虽 然可 以 [ 1 ]宗 白华. 宗 白华 全 集: 第 二卷 [ C ] . 合 肥: 安徽 教 育 出版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这种 能力 , 但却很难 将一个缺 乏艺术 社, 1 9 9 4 . 细胞 的人培养 成一名 出色 的艺术 家。我们必 须承认 人 的差异
性, 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个人 都能成为艺术 家的,因此我们必 须善于发现人才 , 避免人才 培养 上的主观性 和盲 目性 。由此联 想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我国全 民文艺运动中的教训 。创作 主体的生活体验与艺术 创造联系密切 , 创作主体必须 与社会生 活和 自然生活保持紧密 的联系 , 提高 自己对于外界生活 的感悟 能力 , 而这种感悟恰恰是激发作家和艺术家进入创造过程 的重 要的艺术心理机制。宗 白华认 为 , 对生活 的体 验不仅强 调社会 生活本身 , 同时也更强调体验者本人 的 自我感悟 , 即对社会生活 所形成的体验者本人的那些主观化 的思绪。他还强调 自然社会 与艺术创造的关系 , 认为创作主体也应 当在 自然社会 中生 活, 从 大 自然 中获得教益和启迪。因此 , 创作主体应该 与大 自然 亲近, 从 自然界的无 限禅机 中形成对 生活的感悟 , 获得艺术创造 的灵 感 。创作主体 的艺术冲动是意境创造 过程 中必不可 少的元素 。 宗 白华说 : “ 艺术家的心 中有一种黑暗的、 不可思议的艺术 冲动 , 将这些艺术冲动凭借物质表现 出来 , 就成 了一个优美完备 的合 理想的艺术品。 ” 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 , 艺术 冲动在宗 白华先 生的心 目中是一个蕴含在作家艺术家心 中难 以名状 的东西 ,它 是一种独特 的感悟 , 是一种突发的激情 ,也是 一种不可抑制 的 创造力 , 它是作家艺术家面对社会生活和 自然现象而在 主观上 意识到的有价值的东西。作家和艺术家把这些表现 出来 , 这就 是艺术创造 的过程。创作主体的艺术 冲动的确是一种 十分难能 可贵而又很重要的艺术创造情愫 , 甚至可以说 , 没有创作主体 的 艺术 冲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 。由此我们深切地体会 到创作 主体人格境界 的高低对艺术 意境创造的影 响。 宗 白华认为 , 主体 的人格境界在 艺术意境 的创造 中是具有 决定作用 的。在他看来 , 意境绝不是一个单层 的平 面的 自然 的 再现 , 而是一个境界层深 的创构 , 是一个 可以涵括为不 同精神境 界层级 的艺术创造。从直观感相 的摹写 、 活跃生命 的传达 , 到最 高灵境 的启示 ,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其最 高层 次是最高灵 境的 启示 , 也就是“ 禅境” 。意境 的创 造要极力 追求 “ 禅境 ” 层次 , 因 为“ 禅是动 中的极 静 , 也是静 中的极 动 , 寂 而常照 , 照而常寂 , 动 静不二 , 直探生命 的本原” , 只有达到“ 禅境 ” 才能很好地体悟 和启示宇宙人生 的真相 。宗 白华 之所以如此重视 意境 的研究 , 把意境研究当作为一种 “ 民族 文化 的 自省工作 ” 。是 因为创 作 主体的人格境界 的高低直接影 响着艺术意境 的营造 , 艺术 意境 的精神内蕴直接取决于创作主体的人格境界 。他希望通 过对中 国艺术意境 的研究 , 深入体悟中国人 的传统文化心理 , 以找寻可 以继承的有利于 当代人们人格境界提升的精神元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 以看出 , 所谓 的艺术境界及 意境 , 都 不是 客 观的存 在 , 而是创作主体 的最深 心灵与具体 的宇 宙人生相与 融 合而生成的, 是创作主体最 真心灵的创造 。艺术境 界及意境 的 创造与创作 主体的生命和人格境界 是紧密相连 的, 它与客观 现 实世界相联 系而 同时又高于客观现 实 , 是对客观现 实境 界 的提 炼与升华 。所以创作 主体人格境界 的高低与意境创造 品格 的高 低是密不可分的。创作主体的人格境界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艺术 意境的营造 , 艺术意境的精神 内蕴直 接取决于创作 主体 的人格 境 界。因此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大众都需要尽量提升 自己的 人格境界 。只有具有 了足够 的人格境界 , 艺术 家才可 以在艺术 的境界 中体悟和启示宇宙人 生真相 , 艺术 的接受者才可 以进入 艺术作 品的境界来接受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