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名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复习题2011
一、名词解释
1、“以德配天”意思是说周初的统治者的权力是“天”授予的,这是“天命”。

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强调道德对维护统治、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认识到道德教育、道德感化得重要作用。

2、“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最善的事物莫过于水。

无水,则不能产生芸芸丛生的生命世界;无水,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

水生育万物,滋润群生而与物无争,不求后报。

它柔弱温顺,总是处于为人们所鄙弃的最低下的地方。

所以,水最相似于道。

像水那样与物无争,所以不会出现过失和差错。

3、“中庸之道”“中”是指人的思想、行为或情感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合乎道德原则。

过和不及都不符合人们的行为准则的“至善”原则。

一个人若能谨守中庸之德就是一个至德之人。

二、评析名言(指出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家,说明其含义,并做简要评析)
1、“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性善论”而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
2、“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老子意思是讲道德修养深厚的人,遇难不惊,遇惊无险,就好像是有如天助一般的通达无碍。

之所以有人道德深厚,是因为尊道修行得来的,有修行的人一身正气就好像和刚出生的婴儿一般的没有任何的杂质。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4、“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董仲舒: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

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
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

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7、“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刑:惩罚。

过:过错,罪过。

匹夫:平民百姓。

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百姓。

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

也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四、论述题
1、论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的异同。

荀子主性恶,孟子主性善,孟子和荀子二人所以能成为早期儒家大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思想和方法论上的一致。

荀孟所以不同,是因为二人在儒学的理想与实践上有着不同的侧重。

表面上看性善、性恶正相反对,实际上却更加反映了荀孟二人极为一致的儒家本色。

孟子和荀子都认为性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不是决定一切的,所以所谓性善性恶,先天后天,原也就无所谓善恶,性善性恶只是二人逻辑论证的不同前提而已。

先天没有的,后天也可以具备。

所以先天有没有并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看后天能不能拥有。

所以说,性善论与性恶论是同样归结为儒家“仁政”理想和“求”与“学”的实践原则,在此一点上二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1、孟子的学说主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差太远,孟子被认为是过于理想化了。

而荀子时社会现实更趋恶化,更不容提出过高的理想。

2、孟子讲仁义,为了强调仁义,从性善出发要求人在后天行事中保持其本心。

荀子讲礼义,荀子生当战国末年,已是人人争于利欲,不宜倡言心性之善,只能主张礼仪规范。

3、治国思想的发展,由“仁”向“义”而后为“礼”,直至向法家的“法”过渡的流变。

在这个过程中,性善论与“义”相联系,性恶论与“礼”相联系,核心是“仁”。

“义”与“礼”仍然是仁,之所以有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不同,则是原于历史环境的变化。


2、试比较儒家仁爱说与墨家兼爱说。

、“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原则,这是墨家伦理观的核心,墨家以“兼爱”和“交利”为标准衡量人们的行为。

“兼相爱”就是把人家的国看成自己的国,把人家的家看成自己的家,把人家的身体看成自己的身体,这样就会消除战争和祸害。

孔子的“爱人”包括所有人在内,但是强调“亲亲”,对亲人故旧的爱,要胜过和超过对一般人的爱,即更爱自己亲近的人,爱有差等,由远及近。

3、试论孔子的理想人格及其价值。

在理想人格问题上,孔子提出了“君子”、“仁者”、和“圣人”等多层次的范畴。

孔子讲君子,强调把“君子”当作有高尚品德的人,道德的典范,作为人们应该效法的理想人格。

“君子”总是能够以仁的道德原则来要求自己,
4、试论庄子“物我同一”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天人合一” 庄子不仅崇尚自然,敬畏天地,而且主张人们师法自然。

庄子把“天人合一”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人的极重要的道德规范,认为有了这一境界,遵循这一规范就会产生一种渗透于自然万物的关切情怀和生命体验,从而自觉地与自然同体同德,与自然万物相亲相爱,而不会将自己与自然对立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