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测试数量关系规律总结[1]
行测数量关系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总结引言在行政能力测验(行测)中,数量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掌握数量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对于顺利完成行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数量关系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和例题,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行测。
基本概念1. 数字与数字关系在数量关系中,数字与数字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关系,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等。
了解这些数列的性质对于解题非常有帮助。
同时还需熟悉常见的数字规律,如数字之和、数字之差等等。
2. 图形与数字关系图形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也是数量关系考察的一大重点。
常见的图形与数字关系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等。
通过研究图形的边长、面积、周长等特征,可以得到有关数字的信息。
3. 符号与数字关系在数量关系中,符号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考虑的。
例如,加减乘除符号与数字的关系,大小关系符号与数字的关系等。
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些关系,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解题技巧1. 善于列式计算对于涉及多个变量的数量关系题目,可以通过列式计算的方法来解决。
将问题中提到的所有变量罗列出来,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并得到解题的思路。
2. 灵活运用代入法代入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题目的一种常见方法。
当问题中给出了一些具体数值时,可以尝试将这些数值代入问题中,验证是否符合题意。
通过代入法,可以快速进行解答,并排除一些错误答案。
3. 注意单位的转换在数量关系中,有时会涉及到不同的单位之间的转换。
例如,将米转换为千米、将时速转换为米每秒等等。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保持一致性,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示例题目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数量关系题目,供考生练习。
例题1:甲、乙、丙三人合作来完成一项工作,甲单独完成所需时间为6天,乙单独完成所需时间为8天,丙单独完成所需时间为12天。
如果三人一起合作完成该项工作,他们需要多少天?解答:甲、乙、丙三人一起合作的效率为:1/6 + 1/8 + 1/12 = 11/24。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题规律总结
【导语】在数学题中,我们经常会总结出一些规律。
它们可以帮助大家在考试中跟快速的解题,下面总结了十三个规律,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解答行测中的数量提。
一、当一列数中出现几个整数,而只有一两个分数而且是几分之一的时候,这列数往往是负幂次数列。
【例】1、4、3、1、1/5、1/36、( )A.1/92B.1/124C.1/262D.1/343二、当一列数几乎都是分数时,它基本就是分式数列,我们要注意观察分式数列的分子、分母是一直递增、递减或者不变,并以此为依据找到突破口,通过“约分”、“反约分”实现分子、分母的各自成规律。
【例】1/16 2/13 2/5 8/7 4 ( )A 19/3B 8C 39D 32三、当一列数比较长、数字大小比较接近、有时有两个括号时,往往是间隔数列或分组数列。
【例】33、32、34、31、35、30、36、29、( )A. 33B. 37C. 39 D . 41四、在数字推理中,当题干和选项都是个位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取尾数列。
取尾数列一般具有相加取尾、相乘取尾两种形式。
【例】6、7、3、0、3、3、6、9、5、( )A.4B.3C.2D.1五、当一列数都是几十、几百或者几千的“清一色”整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与数位有关的数列。
【例】448、516、639、347、178、( )A.163B.134C.785D.896六、幂次数列的本质特征是:底数和指数各自成规律,然后再加减修正系数。
对于幂次数列,考生要建立起足够的幂数敏感性,当数列中出现6?、12?、14?、21?、25?、34?、51?、312?,就优先考虑43、112(53)、122、63、44、73、83、55。
【例】0、9、26、65、124、( )A. 165B. 193C. 217D. 239七、在递推数列中,当数列选项没有明显特征时,考生要注意观察题干数字间的倍数关系,往往是一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数量关系题型总结
初等数学明题型,研计算一、约数,倍数问题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二、余数问题余同取余、和同取和、差同减差;公倍数做周期余同:X除以4余1、X除以5余1、X除以6余1,则X可表示为60n+1和同:X除以4余3、X除以5余2、X除以6余1,则X可表示为60n+7差同,X除以4余1、X除以5余2、X除以6余3,则X可表示为60n-3三、多位数问题两类(1)逐位选择型:ABC构成一个数,A不是5或9,B不是偶数,C不是奇数,有多少个数?需要考虑各位置,可以选择的范围,注意首位不为0.(2)先表示出多位数,然后再根据提议求解。
100a+10b+c四、平均数问题核心公式:a=(a1+a2)/2;各项和=平均数*个数等差数列中,算数平均数等于中位数。
五、周期问题A/T=N......a 第A项等同于第a项。
六、星期日期问题。
(1)平年闰年平年:不能被4整除,365天,2月28天闰年;世纪年被400整除;非世纪年被4整除,366天,2月29天(2)隔N天,指每隔N+1天星期日期判定:不隔年,先计算有多少天,除以7,把余数相加隔年,过一年+1,闰年再+1连续多个日期之和,一般是等差数列,通过计算平均数来定位中位数答题。
工程问题核心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题型分类:只给时间/效率制约型(比例关系)/条件综合型常用方法;赋值法:只给时间型,赋总值,求效率效率制约型,赋效率,求总量(时间)方程法:只给时间型一、赋值工作总量二、求效率三、找等量关系效率制约型:一、赋值效率二、求出总量或时间三、找数量关系综合条件型:直接列式或者使用方程解答。
行测公式口诀大全
行测公式口诀大全一、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1. 等差数列。
- 通项公式:a_n=a_1+(n - 1)d(a_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口诀:数列等差有规律,首项公差要牢记。
n项数值轻松觅,通项公式来帮你。
2. 等比数列。
- 通项公式:a_n=a_1q^n-1(a_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口诀:等比数列看公比,首项乘上它幂次。
n项数值由此知,通项公式莫忽视。
(二)数学运算。
1. 工程问题。
- 基本公式: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口诀:工程问题三要素,总量效率和时间。
已知两者求其一,公式变形来计算。
2. 行程问题。
- 基本公式:路程 = 速度×时间。
- 相遇问题公式:s=(v_1+v_2)t(s为路程,v_1、v_2为两者速度,t为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公式:s=(v_1-v_2)t(s为路程,v_1为快者速度,v_2为慢者速度,t 为追及时间)- 口诀:行程问题路速时,相遇追及有公式。
相向速度来求和,同向速度做差之。
3. 利润问题。
- 基本公式:利润 = 售价 -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 = 成本×(1 + 利润率)- 口诀:利润问题要记清,售价成本和利润。
利润率也很重要,公式之间会变形。
二、资料分析。
(一)增长相关。
1. 增长量。
- 公式:增长量=现期量 - 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1 + 增长率)- 口诀:增长量,有两种,现减基期最普通。
还有基期乘率除一加率,计算准确就成功。
2. 增长率。
- 公式:增长率=(现期量 - 基期量)/(基期量)×100%=(增长量)/(基期量)×100%- 口诀:增长率,分式求,现减基期除以基。
增长量与基期比,概念理解不费力。
(二)比重相关。
1. 比重。
- 公式: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口诀:比重部分比整体,公式简单要牢记。
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行测知识点总结
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行测知识点总结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一,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① 判断3/9的倍数的方法是“划” ② “A是B的2倍(一半)”则“A+B”是3的倍数③ 3/9的倍数加减乘3/9的倍数结果还是3/9的倍数④ “A+X”是3/9的倍数,则A的各个数字之和加X也是3/9的倍数⑤ 求几个数之和除以3/9余几,用“划”的方法⑥ 一个除以3余2的数加上一个除以3余1 的数和能被3整除一个除以3余2的数减去一个除以3余2 的数差能被3整除⑦ 三个连续自然数之和是3的倍数能被11整除的数,这个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是11的倍数二,倍数关系如果a:b=m:n(m,n互质)a是m的倍数如果ab=mn(m,n互质)b是n的倍数如果a=bmn(m,n互质)a 土b是m土n的倍数aXb是mxn的倍数注:①题目中出现“比例,分数,倍数”等形式优先考虑倍数关系②2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题干中出现质数优先考虑2的特殊性三,直接带入法1. 求某数最大或最小,一般猜选项中的第二大或第二小2. 求操作次数时,一般猜选项中的最大或最小选项罗列一般用直接代入四,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如果问题问的是总量,一般设工作总量为X 如果问题问的不是总量,一般设工作总量为某些数(速度,时间,效率,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工作总量=人数X时间(默认每个人的效率为1)总量一定,效率与时间成反比五,行程问题1. 等时间平均速度公式:V=V1+V2+V3+………Vnn 路程=速度X时间2. 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1V=1n(1v1+1v2+1v3+………1vn)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注:等时间平均速度大于等于等距离平均速度(当v1=v2=vn 时取等号)迎面相遇时间=相距路程速度和追击相遇时间=相距路程速度差V顺=V船+V水V船=V顺+V逆2 V逆=V船﹣V水V水=V顺﹣V逆2 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速度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的时间=(桥长+车长)÷速度六,容斥问题标志:出现“既……..又…………,两者,三者都………,或都不……….” 条件1+条件2+两者都不满足=总数+两者都满足当问题中求只满足某个条件个数时用画图加减(两集合,三集合皆可)条件1+条件2+条件3+三者都不满足=总数+只满足两者+2倍三者都满足条件1+条件2+条件3+三者都不满足=总数+满足两者﹣三者都满足(三个条件两两组合时用第二个公式)三集合七,年龄问题主要特点:时间变化年龄相应变化,但年龄差始终不变,倍数关系在变小。
行测(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量关系部分解题技巧
行测(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量关系部分解题技巧2019.5.291、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被为小鸡或者兔子,计算公式:整体差值÷个体差值=兔子数量(鸡的数量)例如:有大小两个瓶子,大瓶可以装水5kg ,小瓶可以装1kg ,现在有100kg 水共装了52瓶,问大瓶和小瓶相差多少个?解析:假设全部都是小瓶,整体差值就是100-52=48,个体差值就是5-1=4,根据公式得出48÷4=12,12就是大瓶的个数,小瓶就是52-12=40个。
2、牛吃草问题:草场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例如:某河段的沉积河沙可以供80人连续开采6个月或者60人连续开采10个月。
如果要保证河段河沙不被开采完,问最多可供多少人连续开采?解析:根据公式:(60-X )×10=(80-X )×6,解得X=30。
3、空瓶换水问题:M 空瓶换一瓶水,相当于M-1个空瓶可以喝到一瓶水。
例如:12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水,现在有101个空瓶,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水?解析:101÷(12-1)=9.....2,最多喝到9瓶。
4、剪绳子问题:一根绳子对折n 次,再剪M 刀,则绳子剪成12+⨯M n 段5、日期问题:①平年365天,闰年366天(闰年2月有29天),能被4整除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不能被32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
②平年有52周零1天,闰年有52周零2天。
③最小公倍数:两个循环的周期为两者的最小公倍数。
如,小花每4天值班一次,小王每6天值班一次,那么两个是每12天共同值班一次。
④每5天和每隔5天(实际为每6天)的区别。
例如:小明、小红、小桃三人定期到棋馆学围棋,小明每隔3天去一次,小红每隔4天去一次,小桃每隔5天去一次。
2019年5月23日恰好在棋馆相遇,则下次相遇的时间为()解析:算出来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为60,则下次相遇就是在60天之后。
即为2019年7月22日。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多多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一、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一个目标:保3争4两种思维:单数字发散,多数字联系三步流程:看特征,做差,递推四种方式:分数线,约分与通分,反约分,根号五大题型:多级,多重,分数,幂次,递推六种趋势:差,商,和,方,积,倍七种数列:常数,等差,等比,质数,周期,对称,简单递推八大特征:倍数关系,长数列,两个括号,少数分数,幂次数,带分数与小数,多位数,-n、0型二、详解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1、一个目标数字推理的目标:保3争4。
也就是说,针对5道数字推理题,保证做对3个,争取做对4道,放弃1道。
如果某些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题是10道,则可相应把目标调整为保8争6。
有目的的放弃,将时间投入到其他模块相对容易的题目中,可以保证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两种思维众所周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核心问题就是速度。
在保证四则运算速度(尤其是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如果具备快速的两种思维能力(单数字发散和多数字联系),那么面对那些幂次数列和递推数列时,就很容易迅速的找到突破口,轻松解题。
例1:126因子发散:其因子有2、3、6、7、9,相邻数发散:126周围的特殊数(平方数、立方数)有125=53、128=27、121=112例2:1,4,9共性联系:都是正整数、一位数、平方数递推联系:1×5+4=9、45×+1=9、(1-4)×(-3)=9、…3、三步流程解数字推理题时,面对一陌生的数列,一般是先确定数列类型,也就是找出这个数列中数字的规律,再根据规律计算出未知项。
而最难的也就是第一步:确定数列类型。
一旦数列类型确定,后续的计算过程基本没有难度。
数字推理解题流程图如下: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个流程图以后,可以解决90%的数字推理题,完成我们的目标“保3争4”没有任何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解题的流程图,将以上三步详细分解如下:4、四种方式分数数列的特征基本上非常明显:数列中大部分都是分数。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众多考生需要攻克的难关,而其中的数量关系部分更是让许多人感到头疼。
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学运算和数学思维的运用能力,涵盖了众多知识点和题型。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梳理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通过分析给定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推测出下一个数字。
1、等差数列这是最基础的规律之一。
相邻两项的差值相等,例如:1,3,5,7,9,差值均为 2。
2、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
比如:2,4,8,16,32,比值均为 2。
3、多次方数列数字是某个数的平方、立方或多次方。
例如:1,4,9,16,25 分别是 1、2、3、4、5 的平方。
4、组合数列数列由两个或多个简单数列组合而成,需要分别分析不同部分的规律。
5、递推数列通过前面若干项的运算得到下一项,如前两项相加等于第三项等。
二、数学运算数学运算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
1、行程问题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相遇问题: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常考的有合作完工问题,根据各自工作效率和合作方式来计算完成工作的时间。
3、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是有顺序的,组合是无顺序的。
例如从 5 个人中选 3 个人排成一排,这是排列;从 5 个人中选 3 个人组成一组,这是组合。
5、概率问题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古典概率:概率=有利事件数÷总事件数。
6、容斥原理用于解决集合之间的重叠问题。
两集合容斥:总数= A + B 既 A 又 B +既非 A 又非 B 。
三、解题方法1、方程法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行政能力测试之数量关系
行政能力测试之数量关系一、数量关系的解题方法1.心算胜于笔算。
2.先易后难。
3.运用速算方法。
二、数量关系的实例 (一)数字推理规律举例 1.容易的规律(1)自然数数列:4,5,6,7,() A.8 B.6 C.10 D.11(2)奇数数列: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不能被2整除之数。
1,3,5,7,() A.11B.9C.13 D.15(3)偶数数列,即各个数都是偶数(双数),能被2整除之数。
2,4,6,8,() A.12B.10C.11 D.13(4)等差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
1,4,7,10,()A.11 B.13C.16 D.12(5)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
2,4,8,16,()A.21B.28C.32D.36(6)加法数列:1,0,1,1,2,(),5 A.4 B.3C.5 D.7(7)减法数列:5,3,2,1,(),0 A.1B.-1C.-2D.-3(8)乘法数列:1,2,2,4,8,() A.12B.15C.30D.32(9)除法数列:8,4,2,2,1,() A.3B.4 C.5 D.2(10)平方数列:数列中的各数为一个数列的平方。
1,4,9,16,() A.23B.24C.25D.26(11)立方数列:数列中的各数为一个数列的立方。
1,8,27,64,() A.100 B.115C.120D.125(12)质数系列:只能被本身和1整除的整数,也叫素数。
2,3,5,7,() A.8 B.9C.10D.11(13)题中出现的大数数列:3,7,47,2207,()A.4414B.6621C.8828D.4870847(14)纯数字数列:9,98,987,9876,()A.9875B.98765C.98764D.98763(15)分数数列:1/9,1/11,1/13,1/15,()A.1/12B.1/14C.1/17D.1/16(16)隔项自然数列:6,9, 7,10,8,11,()A.12,9B.9,12C.12,12D.13,14(17)分数立方数列:1,1/8,1/27,1/64,()A.1/123B.1/124C.1/125D.1/1262.较难的规律(1)二级等差数列:2,3,5,8,() A.8B.9C.15 D.12(2)等差数列变式:3,4,6,9, (), 18A.11 B.13C.12D.18(3)二级等比数列:1,3,18,216, ()A.1023B.1892C.243D.5184(4)等比数列的变式:3,5,9,17, () A.23 B.33C.43D.25(5)暗的平方数列:2,3,10,15,26,35,()A.40 B.50 C.55D.60(6)暗的立方数列:3, 10, 29, 66, ()(7)质数的变式:20, 22, 25, 30, 37, ()A.40 B.42C.48D.50(8)双重数列:分为单数项与双数项(或奇数项与偶数项)。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知识框架之数量关系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知识框架之-数量关系目录1 行测数学运算知识框架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一共分为五大模块,其中一块是数量关系。
数学运算是数量关系中的一种。
数学运算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数学运算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能力,内容包括了小学奥数,初高中代数、几何,甚至大学的统计学等众多方面的知识,是历年考试中的难点和热点。
数学运算一共分为十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已经公务员考试资料网解构与提炼,希望同学们可以轻松搞定数学运算问题。
1.1数的性质一般只有五个方面,考生只需牢牢掌握这五个方面,便可轻松搞定这类问题。
从近几年的行测考试来看,这部分试题难度基本保持在中等程度,考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整除问题和数字问题。
同时,数的性质是构成数学运算的基础,尤其是数字的基本性质更是构成“秒杀”的基本理论,复习时需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备注:该篇只是简要介绍了“数的性质”模块的知识框架。
而对于其框架下各知识点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下属知识点中进行精讲。
1.1.1在公务员考试中,数的整除性质被广泛应用在运算里,同时在行程、工程等问题中,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整除性质。
整除问题一般只考两个方面,考生只需牢牢掌握这两个方面,便可轻松搞定这类问题。
1、题型简介数的整除性质被广泛应用在数学运算里。
一般情况下题目会给出某个N位数能被M个数整除的已知条件,求解这个N 位数。
2、核心知识如果a、b、c为整数,b≠0,且a÷,称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数a除以数b(b≠0),商是整数或者有限小数而没有余数,称a能被b除尽(或者说b能除尽a)。
整除是除尽的一种。
(1)整除的性质A、如果数a和数b能同时被数c整除,那么a±b也能被数c整除。
如:36,54能同时被9整除,则它们的和90、差一八也能被9整除。
B、如果数a能同时被数b和数c整除,那么数a能被数b与数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如:63能同时被3、7整除,则63也能被3和7的最小公倍数21整除。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一、数字推理。
1. 基础数列。
- 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值相等,例如:1,3,5,7,9,…,公差为2。
- 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例如:2,4,8,16,32,…,公比为2。
- 质数数列:由质数组成的数列,如2,3,5,7,11,13,…- 合数数列:由合数组成的数列,如4,6,8,9,10,12,…- 周期数列:数列中的数字按照一定的周期重复出现,例如:1,2,1,2,1,2,…- 简单递推数列。
- 递推和数列:如1,2,3,5,8,13,…,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和。
- 递推差数列:如5,3,2,1,1,0,…,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差。
- 递推积数列:如1,2,2,4,8,32,…,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积。
- 递推商数列:如100,50,2,25,1/12.5,…,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商。
2. 多级数列。
- 做差多级数列。
- 对于数列不具有明显规律时,可先尝试做差。
例如数列:5,7,10,14,19,…,相邻两项做差得到2,3,4,5,…,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做商多级数列。
- 当数列各项之间有明显的倍数关系时,可尝试做商。
如数列:2,4,12,48,240,…,相邻两项做商得到2,3,4,5,…,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做和多级数列。
- 有些数列做和后会呈现出规律。
例如数列:1,2,3,4,7,11,…,相邻两项做和得到3,5,7,11,18,…,得到的新数列可能是质数数列或者其他有规律的数列。
- 做积多级数列。
- 数列中相邻项之间有乘积关系时适用。
比如数列:1,2,2,4,8,32,…,相邻两项做积得到2,4,8,32,256,…,做积后得到的数列可能有自身规律。
3. 幂次数列。
- 基础幂次数列。
- 要牢记常见的幂次数:1^2 = 1,2^2=4,3^2 = 9,4^2=16,5^2 = 25,6^2=36,7^2 = 49,8^2=64,9^2 = 81,10^2 = 100;1^3=1,2^3 = 8,3^3=27,4^3 = 64,5^3=125,6^3 = 216,7^3=343,8^3 = 512,9^3 = 729,10^3=1000等。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口诀:“差同减差,和同加和,余同取余,最小公倍加”这是同余问题的口诀。
①同余问题。
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n+1)②差同减差。
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这个数是?因为4-1=5-2=6-3=3,所以取-3, 表示为60n-3。
③和同加和。
“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因为4+3=5+2=6+1=7,所以取+7,表示为60n+7。
最小公倍加:所选取的数加上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任意整数倍(即上面1、2、3中的60n)都满足条件,称为:“最小公倍加”,也称为:“公倍数作周期”。
3.奇偶特性。
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解析:偶×偶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
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
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
如2003!的尾数为0;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
1+2+3+……+N=2005003,则N是();A.2002 B.2001C.2008D.2009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A.246 B.258 C.264 D.272解析:考察尾数。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十大知识要点
数量关系十大知识要点一、行程问题1.核心公式:S二V x T,路程二速度x时间2.平均速度二总路程一总时间3.若物体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I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2V1+V2运动,则全程平均速度为一^4•若物体前一半路程以VI运动,后一半路程以V2运动,则全程平均速度为2V1V2V1+V25.相遇时间二相遇路程一速度和6.追及时间二追及路程一速度差7.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所走的路程的(2n-l)倍8.环形相遇问题:环形相遇问题中每次相遇所走的路程之和是一圈。
如果最初从同一点出发,那么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所走的总路程等于第一次相遇时他所走路程的n倍9.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二(顺水速度+逆水速度)一2;水速二(顺水速度-逆水速度)一210•火车过桥问题:火车速度X时间二车长+桥长完全在桥上时间二(桥长-车长)一火车速度二、几何问题札占扌absir<-yj:<ir9-l-EcMn上正方廉-1□-S-a5[C"2(i*£■!L翠行OHA需AZ7S"BH©知irF・+=(f番方体GI S=^(»*bc44c}V-a&cIE方体0V-a15»4IT P1ff]讯糧捧&5Jnf*2zrfti廿・Sh*r+(S列戛戟[£%?A(S炖卫独為1.极限理论平面图形:周长一定,趋近于圆,面积越大面积一定,趋近于圆,周长越小立体图形:表面积一定,越趋近于球,体积越大体积一定,越趋近于球,表面积越小2.三角形常见考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较小的角对应的边也较小3.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4.几何图形的缩放:对于常见的几何图形,若将其边长变为原来的n倍,则其周长变为原来的n倍,面积变为原来的汩倍,体积变为原来的用倍三、十字交叉Aa+Bb={A+B)x匚整理变形后可得" (a>c>b)A c-i用图示可简单表示为其中c为平均值十字交叉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1.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2.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3.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四、利润问题进价:商品进货的价格定价:商家根据进价定出的商品出售价格售价:商品实际的出售价格利润:售价与进价的差利润率:利润与进价的百分比折扣:售价与定价之比五、方阵问题1.方阵每层总人数=每边人数*4-42.方阵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实心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为奇数时,从内到外每层人数依次是1,8,16,24……3.在方阵中,若去掉一行一列,去掉的人数=原来每行人数*2-1若去掉两行两列,去掉的人数=原来每行人数*4-2*24.实心方阵总人数二最外层每边人数N的平方5.空心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最内层每边人数-2)的平方或者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为最外层总人数,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六、浓度问题溶液=溶质+溶剂浓度二溶质三溶液高浓度溶液A 与低浓度溶液B 混合,得到溶液C,那么C 的浓度介于 A 和B 之间。
行政能力测试数量关系规律总结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提出来的。
典型牛吃草问题的条件是假设草的生长速度固定不变,不同头数的牛吃光同一片草地所需的天数各不相同,求若干头牛吃这片草地可以吃多少天。
由于吃的天数不同,草又是天天在生长的,所以草的存量随 吃的天数不断地变化。
行测——数量关系题规律总结
【导语】在数学题中,我们经常会总结出一些规律。
它们可以帮助大家在考试中跟快速的解题,下面总结了十三个规律,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解答行测中的数量提。
一、当一列数中出现几个整数,而只有一两个分数而且是几分之一的时候,这列数往往是负幂次数列。
【例】1、4、3、1、1/5、1/36、( )A.1/92B.1/124C.1/262D.1/343二、当一列数几乎都是分数时,它基本就是分式数列,我们要注意观察分式数列的分子、分母是一直递增、递减或者不变,并以此为依据找到突破口,通过“约分”、“反约分”实现分子、分母的各自成规律。
【例】1/16 2/13 2/5 8/7 4 ( )A 19/3B 8C 39D 32三、当一列数比较长、数字大小比较接近、有时有两个括号时,往往是间隔数列或分组数列。
【例】33、32、34、31、35、30、36、29、( )A. 33B. 37C. 39 D . 41四、在数字推理中,当题干和选项都是个位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取尾数列。
取尾数列一般具有相加取尾、相乘取尾两种形式。
【例】6、7、3、0、3、3、6、9、5、( )A.4B.3C.2D.1五、当一列数都是几十、几百或者几千的“清一色”整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与数位有关的数列。
【例】448、516、639、347、178、( )A.163B.134C.785D.896六、幂次数列的本质特征是:底数和指数各自成规律,然后再加减修正系数。
对于幂次数列,考生要建立起足够的幂数敏感性,当数列中出现6?、12?、14?、21?、25?、34?、51?、312?,就优先考虑43、112(53)、122、63、44、73、83、55。
【例】0、9、26、65、124、( )A. 165B. 193C. 217D. 239七、在递推数列中,当数列选项没有明显特征时,考生要注意观察题干数字间的倍数关系,往往是一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数量关系数学公式汇总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数量关系数学公式汇总代入与排除法一、倍数特性法(1)2、4、8整除及余数判定基本法则:1.一个数能被2(或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一位数能被2(或5)整除;2.一个数能被4(或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3.一个数能被8(或1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4.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5.一个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6.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3、9整除及余数判定基本法则:1.一个数能被3整除,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3整除;2.一个数能被3整除,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3整除;3.一个数被3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3除得的余数;4.一个数被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9除得的余数。
(3)7整除判定基本法则:1.一个数是7的倍数,当且仅当其末一位的两倍,与剩下的数之差为7的倍数;2.一个数是7的倍数,当且仅当其末三位数,与剩下的数之差为7的倍数。
(4)11整除判定基本法则:1.一个数是11的倍数,当且仅当其奇数位之和与偶数位之和做的差为11的倍数;2.一个数是11的倍数,当且仅当其末三位,与剩下的数之差为11的倍数。
(5)13整除判定基本法则:一个数是13的倍数,当且仅当其末三位,与剩下的数之差为13的倍数。
二、比例倍数若a:b=m:n,则说明a占m份,是m的倍数;b占n份,是n的倍数;a+b占m+n份,是m +n的倍数;a-b占m-n份,是m-n的倍数。
三、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实际上是一种简化方程的形式,凡是符合下图左边方程形式的,都可以用右边的“十字交叉”的形式来简化:Aa+Bb=(A+B)A/B=r-b/a-r→A:ar-br→A/B=r-b/a-rB:ba-r四、极端思维法当试题中出现了“至多”、“至少”、“最多”、“最少”、“最大”、“最小”、“最快”、“最慢”、“最高”、“最低”等字样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极端思维法”,即分析题意,构造出满足题意要求的最极端的情形。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数学运算基础知识
①一个数能被2(或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一位数能被2(或5)整除。
②一个数能被4(或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
③一个数能被8(或1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
④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
④一个数被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9除得的余数。
7.标准质因数分解
①如果质数b是a的因数,则称b是a的质因数。
②将一个数写成它的质因数的乘积的形式,称为质因数分解。
③将这些质因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称为标准(质因数)分解。
8.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及互质
①能同时整除一组数中的每一个数的数,称为这组数的公因数
②通分:将分数的分母化为相同;
③有理化:通过将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为O的数(算式)的方法,将分母中的无理数(式)化成有理数(式)的方法,称为分数(式)的分母有理化。
4.整除基本知识点
①往下研究整除、倍数、因数(约数)、余数及其相关特性时,仅限于在整数范围内讨论(某些性质需要在正整数范围内讨论),不再重复说明;
②如果存在整数c,使整数a、b满足a=bc,则称b能整除a,a能被b整除。此时也称a为b的倍数,b为a的因数(也称b是a的约数);
③1是任何整数的因数,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
④在正整数中,除了1之外,只有l和它本身两个(正)因数的数称为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正)因数的数称为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基本运算律
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
2024必备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全总结
2024必备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全总结数量关系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之一,需要考生对数字、比例、图表等进行分析和计算。
以下是2024年必备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的详细总结。
一、基础技巧:1.记忆数字:在数量关系题中,需熟悉常用的数字、比例关系、容量单位等,减少计算过程中的出错概率。
2.快速计算:掌握常见的计算技巧,如快速乘除法、平方根的近似值等,以提高解题速度。
3.数据转换: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将不同的数据形式互相转换,以便进行比较和计算。
4.精确度估算:在计算过程中,对数据的精确度有一定的估计,以便预估计算结果的大小。
二、问题解决技巧:1.比较大小:对于给定的数量关系,通过比较大小来确定答案。
可将各个选项转换成相同的单位,进行大小的比较。
2.算术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若知道其中一个数据的平均值和总数,可通过计算得出其他数据的和,并据此计算其他数据。
3.比例关系:根据给定的比例,计算未知数量的值。
可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角度和边长的比值。
4.百分比:将百分数转换成小数,并通过乘法或除法计算出具体数值。
5.单位换算:根据不同的单位进行换算,例如时间、长度、面积、体积等。
三、逻辑推理技巧:1.逆向思维:根据问题的答案,倒推出可能的条件和前提。
通过排除已知条件和选项之间的矛盾关系,来确定正确选项。
2.解方程:用未知数代表问题中的数据,将问题转换成方程组,再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出结果。
3.统计分析:对给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到问题中的规律和特点,以便解决问题。
4.图表分析:根据图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和比较来解决问题。
注意理解图表中的数据和单位,不要误解题意。
四、实际应用技巧:1.代入法:将给定的数值代入到问题中进行计算,以便得到正确的结果。
2.对称关系:利用对称图形和对称线的关系,计算未知数据的值。
3.最大最小值:通过求解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确定答案的范围。
4.统一单位:将不同单位的数据换算成相同单位,以便进行比较和计算。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作者:————————————————————————————————日期:行测常用数学公式一、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二、几何边端问题(1)方阵问题: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三、植树问题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提出来的。
典型牛吃草问题的条件是假设草的生长速度固定不变,不同头数的牛吃光同一片草地所需的天数各不相同,求若干头牛吃这片草地可以吃多少天。
由于吃的天数不同,草又是天天在生长的,所以草的存量随 吃的天数不断地变化。
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1)草的生长速度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天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2)原有草量=牛头数(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奥数抽屉原理的公式把N+1个物品放进N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2个以上的物品~抽屉原理的一种更一般的表述为:时钟问题根据钟表的构造我们知道,一个圆周被分为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代表1小时;同时每一个大格又分为5个小格,即一个圆周被分为6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代表1分钟。
这样对应到角度问题上即为一个大格对应36 0°/12=30 °;一个小格对应360°/60=6°。
现在我们把12点方向作为角的始边,把两指针在某一时刻时针所指方向作为角的终边,则m时n分这个时刻时针所成的角为30(m+n/60)度,分针所成的角为6n度,而这两个角度的差即为两指针的夹角。
若用α表示此时两指针夹的度数,则α=30(m+n/60)-6n。
考虑到两针的相对位置有前有后,为保证所求的角恒为正且不失解,我们给出下面的关系式:α=|30(m+n/60)-6n|=|30m-11n/2|。
这就是计算某一时刻两指针所夹角的公式,例如:求5时40分两指针所夹的角。
把m =5,n =4代入上式,得α=|150-220|=70(度)利用这个公式还可计算何时两指针重合问题和两指针成任意角问题。
因为两指针重合时,他们所夹的角为0,即公式中的α为0,再把时数代入就可求出n。
例如:求3时多少分两指针重合。
解:把α=0,m=3代入公式得:0=|30*3-11n/2|,解得n=180/11,即3时180/11分两指针重合。
又如:求1点多少分两指针成直角。
解:把α=90°,m=1代入公式得:90=|30*1-11n/2|解得n=240/11。
(另一解为n=600/11)上述公式也可写为|30m+0.5n-6n|。
因为时针1小时转过30度,1分钟转过0.5度,分针1分钟转过6度.时钟问题是研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关系的问题。
钟面的一周分为60格。
当分针走60格时,时针正好走5格,所以时针的速度是分针的5÷60=1/12,分针每走60÷(1-5/60)=65+5/11(分),于时针重合一次,时钟问题变化多端,也存在着不少学问。
这里列出一个基本的公式:在初始时刻需追赶的格数÷(1-1/12)=追及时间(分钟),其中,1-1/12为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的格数。
1.排列及计算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p(n,m)表示.p(n,m)=n(n-1)(n-2)……(n-m+1)= n!/(n-m)!(规定0!=1).2.组合及计算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n,m) 表示.c(n,m)=p(n,m)/m!=n!/((n-m)!*m!);c(n,m)=c(n,n-m);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n!/(n1!*n2!*...*nk!).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排列(Pnm(n为下标,m为上标))Pnm=n×(n-1)....(n-m+1);Pnm=n!/(n-m)!(注:!是阶乘符号);Pnn(两个n 分别为上标和下标) =n!;0!=1;Pn1(n为下标1为上标)=n组合(Cnm(n为下标,m为上标))Cnm=Pnm/Pmm ;Cnm=n!/m!(n-m)!;C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 =1 ;Cn1(n为下标1为上标)=n;Cnm=Cnn-m2.数学运算数学运算题主要考查解决四则运算等基本数字问题的能力。
数学运算的试题一般比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多限于小学数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实际问题(数字应用题)------------- 数学模型实际问题的解----------还原说明-----数学模型的解1.数学计算的题量将继续保持在15道题左右2000年—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计算的题量为10道题,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一题型的题量增加为15道题,从试卷结构分析来看,2006、2007年这一题型的题量将继续保持在15道题左右。
2.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考查专项知识3.容斥原理重点考查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4.时钟问题将成为新考点5.极为复杂的讨论题将成为考试的最难点时钟问题.时钟问题....时针的速度是分针速度的1/12,所以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走11/12格。
例1:现在是3点,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分析]....3点时分针与时针相差15格,要使分针与时针重合,即要分针比时针多走15格,才能追上时针。
而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走11/12格,所以....15/(11/12)=16又4/11(分) .例7:在10点与11点之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在什么时刻垂直?[分析].....(1)、第一种情况:10点时分针与时针相差10格,要使分针与时针垂直,分针要比时针相差15格才行,所以分针要多走5格后才能与时针垂直。
.....5/(11/12)=5又5/11(分).....(2)、第二种情况:第二次垂直,分针要比时针多走50-15=35格,所以.....35/(11/12)=38又2/11(分) .例8:在9点与10点之间的什么时刻,分针与时针在一条直线上?[分析].....分针与时针成180度角时,分针与时针相差30格,而9点时分针与时针相差15格,所以要分针多走15格。
.....15/(11/12)=16又4/11(分)集合与容斥原理集合是一种基本数学语言、一种基本数学工具。
[19世纪末,德国数学家康托 ]有限集元素的个数(容斥原理)解题公式: (1) card(A∪B)=card(A)+card(B)-card(A∩B); (2) card(A∪B∪C)=card(A)+card(B)+card(C) -card(A∩B)-card(A∩C)-card(B∩C)+card(A∩B∩C)如下图所示:例题:开运动会时,高一某班共有28名同学参加比赛,有15人参加游泳比赛,有8人参加田径比赛,有14人参加球类比赛,同时参加游泳比赛和田径比赛的有3人,同时参加游泳比赛和球类比赛的有3人,没有人同时参加三项比赛,问同时参加田径比赛和球类比赛的有多少人?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的有多少人?设A={参加游泳比赛的同学},B={参加田径比赛的同学},C={参加球类比赛的同学} 则card(A)=15,card(B)=8,card(C)=14,card(A∪B∪C)=28且card(A∩B)=3,card(A∩C)=3,card(A∩B∩C)=0由公式②得28=15+8+14-3-3-card(B∩C)+0即card(B∩C)=3所以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共有3人,而只参加游泳比赛的人有15-3-3=9(人) 数学计算的题型分析1.四则运算、平方、开方基本计算题型2.大小判断3.典型问题(1)比例问题(2)盈亏问题(3)工程问题(4)行程问题(5)栽树问题(6)方阵问题(7)“动物同笼”思维模型(8)年龄问题(9)利润问题(10)面积问题(11)爬绳计算又称跳井问题(12)台阶问题(13)余数计算(14)日月计算(15)溶液问题(16)和差倍问题(17)排列组合问题(18)计算预资问题(19)归一问题(20)抽屉原理(21)其他问题数字计算的解题方法1.加强训练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2.掌握一些数学计算的解题方法及技巧3.认真审题把握题意4.寻找捷径多用简便方法5.利用排除法提高做题wwwwww数字计算的规律方法概括1.基本计算方法(1)尾数估算法(2)尾数确定法(3)凑整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即根据交换律、结合律把可以凑成10、20、30、50、100。
的数放在一起运算,从而提高运算速度。
基本的凑整算式:25*8=20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