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噬菌体
第4章 噬菌体 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6章 细菌的耐药性
4.研发新抗菌药物
根据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及其与抗菌药物结
构的关系,改造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耐酶特性或
易于透入菌体。
寻找和研制具有抗菌活性,尤其对耐药菌有 活性的新抗菌药物;同时针对耐药菌产生的钝化 酶,寻找有效的酶抑制剂。
5.破坏耐药基因
随着细菌基因组研究的进展,学者们发现 通过破坏耐药基因可使细菌恢复对抗菌药物的
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特殊结构的变异
42-43℃
炭疽杆菌
10-20天
失去形成芽胞能力, 毒性降低
变形杆菌(H) 1%石炭酸 迁徙生长
(O) 单个菌落
二、毒 力 的 变 异
细菌的毒力变异表现为毒力的减弱或增强 毒力减弱 毒力增强 卡介苗(BCG) 白喉棒状杆菌
三、耐 药 性 变 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可由敏感变成耐药
主讲:
杨志伟 教授
第四章
噬 菌 体
噬菌体(bacteriophage)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
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因其能使细菌裂 解,故称为噬菌体。
噬菌体的特点
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 察; 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分布广泛; 与细菌的变异密切相关; 噬菌体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寄居于易感宿主 菌体内,
感。固有耐药性细菌称为天然耐药性细菌,其耐药 基因来自亲代,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 的耐药性,存在于其染色体上,具有种属特异性。 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固有耐药性始终如一
并可预测。
(二)获得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1.获得耐药性概念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耐药性表型。 耐药性细菌的耐药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获得新基因。 在原先对药物敏感的细菌群体中出现了对抗菌药物 的耐药性,这是获得耐药性与固有耐药性的重要区别。
第四章 噬菌体
病毒种类很多,根据病毒寄生的对象来分,有植 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 噬菌体:是病毒中的一种,一般把寄生在细菌、 放线菌、支原体、真菌和螺旋体的病毒叫噬菌体 噬菌体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1995年发表的ICTV 的病毒分类与命名第六次报告中共报道了4000余 种,分别划归为49个病毒科. 据Bradley(1967)归纳,噬菌体共有六类形态。
噬菌体的应用:
1.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 2.用于鉴定未知菌,可到型。 3.用于临床治疗传染病 4.检验植物病原菌 5.测定辐射剂量
思考题
• 溶原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 段,即( )、A分子的缩合——通过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头部—— 尾丝及尾部的其它部件独立装配完成——头部与尾部 相结合——最后装上尾丝,至此,一个个成熟的形状、 大小相同的噬菌体装配完成。
⑤释放: 方式: 裂解:多以裂解细胞的 方式释放。 分泌:噬菌体穿出细胞, 细胞并不裂解。 通常情况下,一个噬菌体 通过上述五个过程能合成 100——300个噬菌体。烈 性噬菌体的这种生长繁殖 方式也称为一步生长,
(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1、组成: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2、基本形态:蝌蚪形、微球形和纤丝形。
3、蝌蚪形噬菌体的构造
以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例 头部:廿面体对称结构,由蛋白 质衣壳构成,内含一条DNA。 颈部:薄盘状,附颈须。 尾鞘:长95nm, 衣壳粒螺旋对称; 可伸缩。 尾髓:中空,DNA可由此进入细胞。 基板: 六角形盘状物,其上有刺 突、尾丝。 刺突: 有吸附功能。 尾丝: 有识别吸附功能。
大肠杆菌T4噬菌体构造
(二)、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根据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 溶菌性噬菌体:指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使宿主 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 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 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 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04
噬菌体的检测与防治
噬菌体的检测方法
噬菌斑法
在细菌培养物上加病毒液,培养后观察透明圈, 透明圈越大表示病毒活性越强。
血清学检测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噬菌体抗原,以确定其存在 和种类。
分子生物学方法
如PCR、基因测序等,通过对病毒基因序列的分 析,准确快速地检测噬菌体。
噬菌体的防治策略
加强卫生管理
分布
噬菌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土壤、动物肠道等,同时也在人类生产活 动中广泛存在,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
噬菌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致病性
某些噬菌体可导致人类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发热等症状;在医院环境中,噬菌体还 可导致医院感染。
治疗与预防
烈性噬菌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激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同时,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 械等的监管,可有效预防噬菌体感染。
为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可以包含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为医学生的研究提 供参考和借鉴,例如在研究新型病毒或者细菌时,可以通过课件学习相关的知识 和技术手段,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通过课件的学习,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治疗手段,例如在 面对新型病毒或细菌时,可以通过课件学习相关的防控和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 服务临床实践。
THANKS
生物技术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方法,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筛选 抗体药物等。
02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与感染机制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
吸附
噬菌体识别并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 。
侵入
通过酶解或融合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
增殖
在宿主细胞内进行核酸复制、蛋白 质合成及组装。
[水产渔业]微生物第4_5章
五 噬菌体基因组
毒性噬菌体 溶菌周期 温和噬菌体 溶原周期 溶原性细菌 前噬菌体
分布广:有菌就有噬菌体。 宿主特异性:流行病调查;分型。 参与细菌变异:转导,溶原性转换。
第二节 细菌基因表达的调控
操纵子 相关基因串联排列在染色体特定部位,上游 有启动子和操纵基因序列,-转录单位。 操纵子上游有调节基因调节操纵子活动。 串联排列的相关基因受上游区的调控,同时 转录,同时翻译,产生功能相关蛋白质。 抑制基因转录 促进基因转录
1. 名词解释: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 噬菌体、 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 2. 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有什么区别 ?
1. 名词解释:转化、 接合 、转导 、溶原性转换、 转座因子、整合子。 2. 重要的质粒有那些? 3. 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哪几种?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质粒(plasmid):
复制能力 转移能力
整合能力
相容性
丢失或消除 功能:F质粒-转移;Vi质粒-毒力
R质粒-耐药;Col质粒-细菌素
三 转座因子
细菌基因组中能移动的一段DNA序列。
发生在同或不同染色体及质粒。转座酶。
插入序列IS 小,750~1550 bp。 最简单的转座因子,两端有反向重复序列作 为重组酶的识别位点,中心编码转座酶。
噬菌体形态结构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
噬菌体分为两种类型: 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 生大量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细菌。 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 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复制增 值,不引起细菌裂解。 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同步复制,随菌 细胞分裂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耐药或毒素基因
AP(氨苄青霉素) Kan(卡那霉素) Tet(四环素)
第四章基因克隆的载体、噬菌体载体
溶源周期的主要特征
λ噬菌体的特征: 1、噬菌体的DNA分子注入细菌细胞 2、经过短暂的转录之后,需要合成一种整合酶,于是
转录活性便被一种阻遏物所关闭 3、噬菌体的DNA分子插入到细菌染色体基因组DNA上,
变成原噬菌体 4、细菌继续生长、增值,噬菌体的基因作为细菌染色
体的一部分进行复制。
烈性噬菌体溶菌生长的基本过程:
1、吸附 吸附到位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特殊接受器上 2、注入 噬菌体DNA穿过细胞壁注入寄主细胞 3、转变 被感染的细胞成为制造噬菌体颗粒的场所 4、合成 大量合成噬菌体特有的核酸和蛋白质 5、组装 包装了DNA头部和尾部组装成噬菌体的颗粒 6、释放 合成的子代噬菌体颗粒从寄主细胞内释放出来
替换式载体
野生型噬菌体染色体的中段对于噬菌体的感染和复制是非必要的, 外源DNA可以取代这一片段,例如Charon 4A、 λEMBL 3/4、 Charon40等载体,这些载体是用Lac 5(乳糖操纵子的大部分系列, 包括完整的Lac Z)替换入噬菌体的中间区段,同时将Lac5作为选择 标记,使用时用EcoRI水解,去掉中间的片段,再与欲克隆片段在体
2.2λ噬菌体载体
溶菌阶段
(复制和释放)
λ phage
48.5 kb in length Linear or circular genomecos ends(cohesive-end site )
5‘-CGGGGCGGCGACCTCG-3’ 3’-GCCCCGCCGCTGGAGC-5’
外进行重组、包装。而后,感染E.coli使之在E.coli内繁殖,并裂解 E.coli,形成空斑。
spi-选择 λ噬菌体的red和gam基因产物可抑制噬菌体在宿主细菌 中正常生长,red-和gam-突变型λ噬菌体则可正常生长。当置换型载 体的可置换片段中放上red和gam基因后,外源DNA片段取代了置换 片段,则同时除去了red、gam基因,就可在宿主菌中生长,否则就 不能正常生长。
医学微生物学 第四章噬菌体
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蛋白质变性;核酸断裂。 有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在同一 温度下,后者比前者的效力大。 *湿热中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
干热灭菌 干热的杀菌作用是通过脱水、干燥
和大分子变性。
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 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 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在同 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能 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 验活动。应有健全安全保卫制度 。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 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 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具有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 人类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 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 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 措施。
第三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
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一)高危器械物品
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所有这些物品都应该灭菌。。
(二)中危器械物品
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的器械。采用消毒即可。
(三)低危器械物品
只接触未损伤皮肤但不进入无菌组织和不接触黏膜的物品。 一般用后清洗、消毒即可。
(四)快速周转的医疗器械
1.焚烧法: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 菌方法。 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 2.烧灼法:直接用火焰灭菌。 适用于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3.干烤法:将物品置干烤箱内,加热至160~170℃ ,2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4.红外线: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灭菌。1~10m波长的热 效应最强。适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噬菌体感染的防治
加强监测
加强对环境中噬菌体污染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 取有效措施。
免疫预防
通过免疫接种预防噬菌体感染,例如针对某些病 原性噬菌体开发疫苗。
抗生素治疗
对于严重的噬菌体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 疗。
03
噬菌体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 作用
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作用
噬菌体对细菌的益处
噬菌体可以作为细菌的“天敌”,控制细菌的数量和生长, 减少疾病的发生。
分类
噬菌体根据形态和结构主要分为蝌蚪形噬菌体、微球形噬菌 体和丝形噬菌体等。
结构和生命活动
结构
噬菌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其中核酸为遗传物质,蛋白质为外壳,具有保 护和吸附作用。
生命周期
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会经历吸附、注入、合成、组装和释放等阶段,其 中吸附是关键步骤。
发现和历史
发现
噬菌体最早于1915年由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特沃特发现,并由F·W·赫尔希和 M·W·蔡斯等人进行了证实和研究。
噬菌体可以感染和破坏寄生生物细胞,减轻寄生生物对机体的损伤。
噬菌体对寄生生物的促进生长作用
噬菌体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促进寄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04
噬菌体对环境的影响
噬菌体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存活
分布广泛
噬菌体在各种生境中广泛分布,包括污水处理厂、食品加工 厂、农场、自然水域等。
存活条件
噬菌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受到温度、pH值、紫外线、化学消毒 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噬菌体对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影响细菌种群
噬菌体可以感染多种细菌,影响细菌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
促进生态平衡
适当数量的噬菌体可以控制细菌数量,避免细菌过度繁殖,有利于维护生态 平衡。
徐蕾《微生物学》第4、5章噬菌体、遗传变异qians
(3) 医学上重要的质粒
◆ F质粒(fertility plasmid)或致育性质粒 ——控制细菌性菌毛的产生,与细菌变异有关;
♂. 带有F质粒的为雄性菌,能编码产生性菌毛; ♀. 无F质粒的为雌性菌,无性菌毛。 ◆ 耐药性质粒(resistance plasmid)
——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
◆ 毒力质粒(Vi质粒,virulence plasmid ) ——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
ST质粒:编码耐热肠毒素 K质粒:决定细菌的粘附定植
3. 噬菌体
棒
状
白喉杆菌
杆
菌
噬
菌
体
4、转座元件
1)概念: 一类能够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噬菌体之间自行移
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 的DNA 序列。
思考题
1.解释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 原性噬菌体),前噬菌体
2.溶原性细菌经历哪两个生活周期? 3.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有哪几个阶段?
另:Phage的形态和结构 溶菌过程
第五 章 细 菌 的 遗 传 和 变异
一. 细菌的变异现象
遗传性变异
(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
(表型变异)
R质粒接合作用产生耐药性的特点
有RTF,耐药性传播迅速 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种间传播,使耐药性广泛传播
3. 转导(transduction)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
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 状。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噬菌体可以用于治疗耐药性细菌感 染,通过噬菌体对细菌的裂解作用 ,破坏细菌的生存能力。
此外,噬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 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应用
噬菌体可以作为生物农药,通过与病原菌结 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此外,噬菌体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具有潜在的 应用价值,例如用于净化污水和降解有机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蛋白质外壳决定噬 菌体的特异性,可 以识别、结合并侵 入宿主细胞。
尾部
由尾鞘、尾管和尾板组成。
尾鞘和尾管共同形成噬菌体的尾部,尾板则帮助噬菌体吸附和侵入宿主细胞。
尾部与头部之间通过颈部相连。
噬菌体的基因组
噬菌体的基因组通常由DNA或 RNA组成,其大小和复杂性因
噬菌体种类而异。
噬菌体的基因组编码了其生命 周期和复制策略所需的所有基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 噬菌体概述 • 噬菌体的结构与组成 • 噬菌体的复制周期 • 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 噬菌体的应用与前景 • 相关词汇解释
01
噬菌体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只能感染细 菌和其它微生物。
结构简单,由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 组成。
装配与释放
装配
噬菌体使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装配其蛋白质外壳和基因组。
释放
一旦噬菌体组装完毕,它就会裂解宿主细胞并释放出新的噬 菌体颗粒。
04
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 作用
噬菌体对宿主的影响
01
02
03
裂解性感染
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增殖,最终导致宿主细胞 裂解死亡。
溶原性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第04章 噬菌体
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 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 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 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
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内的增殖 过程〔复制周期或溶菌周期〕包括 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 放等四个阶段。
第4章 噬菌体
噬菌体的概念及特点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 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
质〕和核酸组成; ★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
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噬菌体分布极广。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噬菌体有三 种
温和噬菌体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而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
溶原性转换:
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 状发生改变。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 毒素的机理
思考题
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
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 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参见第23章第3节病毒的复制。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
• 噬斑:在固体培养基上,将适量噬菌 体和宿主菌液混合接种培养后,培养 基外表可出现透亮的溶菌空斑,每个 空斑系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 宿主菌后形成的。
• 噬斑形成单位:不同噬菌体噬斑的形 态与大小不尽相同。通过噬斑计数, 可测知一定体积内的噬菌体数量。
• 结构: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 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 • 核酸类型:为DNA或RNA,大多数DNA噬菌体
的DNA为线状双链;
第4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
毒性噬菌体复制周期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成 澄清 固体培养基中,出现噬斑(plaque) 一定体积内的噬斑形成单位数目(pfu)
温和噬菌体
前噬菌体(prophage)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 溶原性(lysogeny) 溶原状态 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溶原性转换
概述
微生物病毒 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 分布广泛,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
化学组成
蛋白质与核酸
抗原性 抵抗力
噬菌体
噬菌体的种类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 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prophage: 整合在细菌基 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溶原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四章 噬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第四章噬菌体1.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____________。
a.破伤风梭菌b.白喉棒状杆菌c.霍乱弧菌d.产气荚膜梭菌e.大肠埃希菌2.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征____________。
a.个体微小b.具备细胞结构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d.专性细胞内寄生e.以复制方式繁殖3.前噬菌体是指____________。
a.已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4.关于噬菌体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____________。
a.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b.可用噬菌体作载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c.细菌带有噬菌体后发生的性状改变,均称为溶源性转换d.噬菌体溶解细菌后,可形成噬班e.噬菌体基因可与细菌DNA发生整合5.下列哪种微生物不能使人或动物致病____________。
a.L-formb.螺旋体c.bacteriophaged.立克次体e.支原体6.毒性噬菌体的溶菌周期不包括____________。
a.吸附和穿入宿主菌b.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上c.进行噬菌体的生物合成d.装配成完整成熟的病毒体e.合成溶菌酶,裂解噬菌体7.噬菌体的复制周期不包括____________。
a.吸附和穿入b.生物合成c.组装、成熟d.释放e.细菌溶解8.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____________。
A.prophageB.virulent phageC.lysogenic bacteriumD.lysogenyE.temperate phage9.关于噬菌体的形态结构,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b.由头部和尾部组成c.头部多呈六边形,立体对称d.尾部内含核酸,外包蛋白质外壳参考答案:1.A 2.B 3.A 4.C 5.C 6.B 7.E 8.A 9.D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微生物学第04章 噬菌体 (1)资料
噬斑
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
概念: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 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 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 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 基因组中。称为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 (lysogenic phage)。
毒素的机理
思考题
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 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 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 具有以下特征:①能正常分裂,并将前噬
菌体传给子代;②前噬菌体可编码阻遏蛋白 抑制后进入毒性噬菌体生物合成;③整合的 前噬菌体给细菌带来新的性状;④前噬菌体 可偶尔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的诱 导下,脱离宿主染色体进入溶菌周期,导致 细菌裂解。
溶原性
温和噬菌体具有的这种产生成熟子 代 噬菌体颗粒和裂解宿主菌的潜在能 力。 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状态:①游 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 菌细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 酸;③前噬菌体。
尾部结构
噬菌体的分类
根据噬菌体的核酸组成
DNA噬菌体
RNA噬菌体 根据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溶原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第二节
概念:
毒性噬菌体
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 生 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发现Twort
第一节
1.形态与结构
噬菌体的形、微球形 和细杆形。大多 数噬菌体呈蝌蚪 形。
噬
菌
体
的
形
态
四章噬菌体
IR:反向重复序列;β-Lac:β内酰胺酶 TnpA:编码转位酶; TnpR:抑制基因
(3)整合子integron
• 整合子是一种运动性的DNA分子,具有独特结构可捕获和整合外 源性基因,使之转变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它通过转座子或接合 性质粒,使多重耐药基因在细菌中进行水平传播。整合子存在于许多 细菌中,定位于染色体和质粒或转座子上,是细菌固有的一种遗传单 位,并通过捕获外源性基因来增强细菌生存的适应性。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本章学习要点:
1.细菌基因组及其主要组成和主要特殊结构。 2.细菌基因突变机制,类型。 3.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 细菌的基因组
的 主 要 组 细 成 菌 基 因 组 特 殊 结 构 1. 2. 3. 染色体(Chromosomes) 质粒(Plasmids) 噬菌体(Phage)
细菌的变异
表型变异或非遗传性变异 ( Phenotypic variation) 遗传性变异(Genotypic variation) 变异的机制包括: 突变(Mutation) 基因转移与重组(Gene transfer and recombination)
第一节 细菌的基因突变
第三章 噬菌体
本章要点
• 噬菌体的类型及生物学特性 • 噬菌体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 噬菌体的应用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 毒。
T4 bacteriophages infecting E.coli.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增殖,产生子代 噬菌体, 并最终裂解细菌。 溶菌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 微生物的病毒。 分布广,有细菌的场所就有相应的噬菌 体存在。
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能在活的微生
物细胞内复制。
一、形态与结构 二、化学组成
DNA
头部
核酸 或
RNA
尾髓和尾鞘 尾丝
尾部
蛋白质
尾板、尾刺
三、抗原性 具有抗原性;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四、抵抗力 耐低温;较一般细菌强; 五、增殖 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以复制方式增殖。
溶原性噬菌体
前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
溶 相 互 作 用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许多
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噬菌体溶菌过程:
吸附:
噬菌体与细菌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 结合的过程。 穿入:噬菌体核酸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生物合成:噬菌体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
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 成熟与释放:将合成的核酸和蛋白质按一定程序 装配成完整的成熟噬菌体, 最终细胞破裂,噬菌体释放出来。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感染细菌后,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 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 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解。 前噬菌体(prophage):
整合在宿主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的基因组。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 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