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城濮之战》选读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左传·晋楚城濮之战》译文:僖公二十七年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围困宋国。
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
先轸(zhen,音诊)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
”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在卫国娶妻,假如攻打曹、魏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二十八年春季,晋文公准备攻打曹国,向卫借路。
卫国不答应。
回来,从南河渡过黄河,进攻曹国,攻打卫国。
正月初九日,占取了五鹿。
晋文公和齐昭公在敛盂结盟。
卫成公请求参加盟约,晋国人不答应。
卫成公想结好楚国,国内的人民不愿意。
因而赶走了他们的国君,来讨好晋国。
卫成公离开国都住在襄牛。
公子买在卫国驻守,楚国人救援卫国,未能得胜。
鲁僖公害怕晋国,杀了公子买来讨好晋国。
骗楚国人说:“他驻守没有到期就想走,所以杀了他。
”晋文公发兵包围曹国,攻城,战死的人很多。
曹军把晋军的尸体陈列在城上,晋文公很担心。
听了士兵们的主意,声称“在曹国人的墓地宿营”。
军队转移。
曹国人很害怕,把他们得到的晋军尸体装进棺材运出来。
晋军由于曹军恐惧而攻城。
三月初八日,进入曹国,责备曹国不任用僖负羁,做官坐车的反倒有三百人,并且说当年观看自己洗澡,现在罪有应得。
下令不许进入僖负羁的家里,同时赦免他的族人,这是为了报答恩惠。
魏犨、颠颉发怒说:“不为有功劳苦劳的人着想,还报答个什么恩惠?”放火烧了僖负羁的家。
魏犨胸部受伤,晋文公想杀死他,但又爱惜他的才能,叫人去慰问,同时观察病情。
如果伤势很重,就准备杀了他。
魏犨捆紧胸膛出见使者,说:“由于国君的威灵,难道我敢图安逸吗!”说着就向上跳了很多次,又向前跳了很多次。
晋文公于是就饶恕了他,而杀死颠颉通报全军,立舟之侨作为车右。
《史记秦始皇本纪》译文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中报告情况非常危急。
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不去救他便断绝了交往,请楚国解围,他们又不答应。
我们想作战,齐国和秦国又不同意。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①,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③,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④:“郤觳可⑤。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⑥。
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
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毅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⑦,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⑧,多死,曹人尸诸城上。
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
城濮之战
楚令尹子木论“楚材晋用”时说:
“昔令尹子元之难,或谐王孙启于成王,
王弗是,王孙启奔晋,晋人用之。及城濮之役,
晋将遁焉。王孙启与于军事,谓先轸曰:“是 师也,唯子玉欲之,与王心违,故东宫与西广 室来。诸侯之从者叛者半矣,若敖氏离矣,楚 师必败,何故去之?”先转从之,大败楚师, 则王孙启之为也。 《国语· 楚语上》
《左传· 城濮之战》
(春秋)左丘明 著
(晋)杜预 集解
(唐)孔颖达 正义
战前历史背景 晋文公返国图霸:
《国语· 晋语四》:
“公属百官,赋职甘功。弃贡薄敛,施
舍分寡功劳,事孝老,
礼宾客,支故旧……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楚国如日中天 僖公二七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 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蔿, 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 子文饮之酒。蔿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 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 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 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 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 入矣。茍入而贺,何后之有?”
宋襄公争霸: 盂之盟(睢县)(传二一· 三)秋,诸侯会宋 公于盂。……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冬,会于薄以 释之。 泓之战: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 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 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 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 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 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传二六· 六)宋以其善于晋侯也,叛楚即晋。 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帅师伐宋,
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
城濮之战
晋楚城濮 之战
鲁僖公二十七年秋,楚成王准备包围 宋国,命令子文在睽演习作战(宋国原来 归附楚国,看到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国势强 盛,就背楚从晋,楚国于是出兵攻打宋 国)。子文一早上就完事,没有杀一个人。 (“朝”即“旦”,指太阳出来的时候。 太阳出来的时候叫旦、早、朝、晨;太阳 落山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 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隅yú中”,太 阳西斜叫“昃zè”。
晋惠公依靠秦国的力量登上王位,却不领情,引 起秦穆公不满。晋惠公的儿子晋怀公也得罪了秦 穆公,在国内又不得人心。于是,秦穆公扶持重 耳登上王位,即晋文公。晋文公流亡的时候很不 容易。有时候上顿不接下顿,有一次差点饿死, 幸亏臣下介之推从腿上割肉熬汤给晋文公喝,才 活过一条命;有时饱受屈辱,如曹共公要求看晋 文公的肋骨。晋文公回国即位后顺利地清除了怀 公及惠公、怀公的党羽。
百姓做买卖不求暴利,交易分明,没有贪鄙。 晋文公说:“行了吗?”狐偃说:“百姓还 不知道礼仪,还没有产生他们的恭敬。”晋 文公由此举行盛大演习来让百姓知道礼仪, 建立执秩来规定官员的职责。等到老百姓听 到事情能够明辨是非,然后才使用他们。赶 走谷地的楚国驻军,解除宋国的被包围,凭 借一次战争而称霸诸侯,以上都是晋文公以 德教民的成果。
子玉怂恿 斗椒请 求出战 , 斗椒 说: “不敢说一定能立功,但希望以此堵住奸 邪小人的臭嘴。”(间,乘机。执,服。 此处谗慝之人指蒍贾等反对者)楚王听后 怒气冲冲,只拨给子玉少量军队,仅仅是 西广军、东宫军和子玉家族的六百亲兵跟 从。
子玉派遣宛春到晋军传达自己的求 和方案,宛春说:“我国请求贵国恢复 卫侯的君位,同时把土地退还给曹国, 那样的话,我国将解除对宋国的包围。” 狐偃说:“子玉真放肆啊!给君王的只 是解除对宋国的包围一项,而君王付出 的却是恢复卫君与重建曹国两项,大好 战果可不能白白失去了。”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选读
• 《史记· 管蔡世家第五》: • 共公十六年,初,晋公子重耳其亡过曹,曹 君无礼,欲观其骈胁。厘[xī]负羁谏,不听,私 善于重耳。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 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 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 蚤自贰焉。‛乃馈盘飧寘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 《史记· 晋世家第九》: •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三月丙午, 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厘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 者三百人也。‛
2014-10-17
•
晉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 犯曰:‚民未知義,未安其居。‛於是乎 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將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於 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資者,不求豐焉 ,明徵其辭。公曰:‚可矣乎?‛子犯曰 :‚民未知禮,未生其共。”於是乎大蒐 以示之禮,作執秩以正其官。民聽不惑, 而後用之。出穀戍,釋宋圍,一戰而霸, 文之教也。
2014-10-17
思考题
• 用《左传》中的原始资料说明城濮之战 中晋胜楚败的原因。 • 结合《左传· 晋楚城濮之战》谈谈你对 《左传》战争记载特色的理解。
2014-10-17
第五讲 左传· 晋楚城濮之战 郑伯克段于鄢
2014-10-17
晋楚城濮之战
• 《左传》非常擅长写战争。春 秋时期,列国纷争,战乱频频,《左 传》也就特别重视对战争的记述。《 左传》对战争的记载,并不限于对战 争过程的描述,而是力图深入地揭示 战争酝酿的过程,各种矛盾形成和激 化,或胜或负的经验、教训,使读者 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2014-10-17
•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 ‚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 觀其裸。浴,薄而觀之。‛ • 《史记· 管蔡世家》: • ‚共公十六年,初,晉公子重耳 其亡過曹,曹君無禮,欲觀其駢脅。 ‛
城濮之战简介可编辑全文
战争影响
● 楚国
● 之前,楚国的势力差不多已经蹂躏了整个中原,黄河下游的大国,如齐如宋都被楚所侵略,鲁、 卫、郑、陈、蔡等国都已投降了楚人。一面狄兵也曾攻入王畿,逼得周天子蒙尘。……城濮一战, 楚军败绩,南夷的势力即退出了中原,北狄的势力也渐渐衰微下去,于是华夏国家和文化的生命 才能维持。
战争经过
● 子玉率军急进,依托丘陵险阻扎营,两军对峙于城濮。晋文公退避三舍,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 予的礼遇,也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子玉上钩了。
● 楚子玉派大将斗勃向晋文公请战说:“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子玉名)与寓目 焉。”晋栾枝答词却相当谦恭:“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 敢当君乎?既不获命,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相见。”
● 外交策略
● 在外交上,晋文公长于争取与国。他打着“报施救患”的旗号伐楚,一方面赢得周王室和诸侯国的好感和信任,另一方面 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和领地范围,达到“取威定霸”的目的。接着,巧施“喜赂怒顽”之计,利用楚国与齐、秦之间的利 害矛盾,争取齐、秦的联盟,以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后又“私许复曹卫”,使曹、卫“告绝于楚”,以瓦解楚军的联盟; 开战时,又采取克制态度,对楚履行若言,先“退三舍”,后发制人,使自己处于理直地位,获得政治上的主动。反之, 楚国为夷国,处于被周王室和中原诸侯排斥的地位,尽管宋、曹、卫等小国在其强权下屈服,但一遇晋国与之相争,便迅 速向晋国靠拢,楚国也因此陷入众叛亲离的被动局面。
《左传 晋楚城濮之战》选文中的注文体例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选文中的注文体例《左传晋楚城濮之战》选文的注文体例一、引言《左传晋楚城濮之战》选文是《左传》中关于晋楚战争的一段精彩片段,描述了晋国在楚国城濮战役中的表现。
本文将通过注文的方式对选文进行逐行解读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文中的内容。
二、正文1.第一段:楚子强大“晋之蛮夷”之说。
在开篇的第一段,注文首先指出了楚国对晋国的鄙视态度,并称其为“晋之蛮夷”。
这一说法反映了楚国对晋国的不屑和轻视,同时也凸显了楚国的势力和实力。
2.注明“楚使成侯奉币遂召”。
3.注明商鞅“语而后去矣。
”在本段中,注文提及了楚国的使者成侯前来晋国,并带来了象征着友好的迎接的礼物。
随后,商鞅表态称愿意先行撤退,以示善意。
这两点的注文都显示了楚国的主动和友好态度。
4.注明“於是文子曰”5.注明“邺从亩內矣。
”文子在这里发表了一段演讲,为晋国士兵打气鼓劲。
在文子的讲话中,注文表示了文子的慷慨激昂和对胜利的渴望。
随后,注文提到了晋国军队居住的地方已经在城濮的亩地内。
6.注明“其属从曰”7.注明“子贡侍。
”这里注文描述了晋国士兵的态度,包括严肃和战斗意志坚定等。
同时,注文提到了子贡在文子身旁侍立,这显示了文子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威望。
8.注明“文子曰不可”。
9.注明“文子退。
”这两句注文表达了文子对进军楚国的决心和坚持。
在经过一番争论后,文子坚持自己的主张,并最终选择退下。
10.注明“文子见弗胜东野。
”这句注文表明了文子对失去胜利的懊悔和自责。
文子认为失败是自己的责任,所以选择离开战场。
11.注明“子贡曰若无楚故。
”子贡在这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如果不是楚国的出现,晋国定能胜利。
说明子贡对晋国的实力有信心。
12.注明“楚故在不信也。
”13.注明“故伪作境。
”这两句注文表明了楚国的谎报和虚张声势。
楚国掩盖了自己的实力并宣称自己在无人之境,其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故意进攻,以便将其消灭。
14.注明“楚子军罢。
”这句注文揭示了楚国军队的真实情况,即他们是疲惫不堪的,无法再战。
城濮之战文言文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楚子重、子玉帅师伐宋,围宋都,宋告急于晋。
晋侯召仲尼曰:“吾欲与楚战,子为之辞。
”仲尼对曰:“臣闻之,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楚人方强,未可轻也。
且宋,吾之与国也,不可不救。
”晋侯曰:“然则如之何?”仲尼对曰:“吾闻之,善为国者,不以私害公。
吾将帅吾之师,往救宋,必败楚师。
”晋侯从之。
乃使解扬如宋,告宋人曰:“晋师已至,吾将帅吾之师,往救宋,必败楚师。
”楚人闻之,惧,遂去宋。
晋师遂追之,及楚师于城濮。
晋军帅先轸曰:“楚师远来,人马疲惫,击之可也。
”晋侯从之。
遂战,楚师败绩。
子玉收余兵,宵遁。
晋师遂逐之,遂至楚境。
楚人闻之,大惧,遂请和。
晋侯曰:“楚人已败,不可不追。
”遂追之,遂及楚师于冥泽。
楚师败绩,子玉遂自杀。
晋师遂入楚境,遂至郑国。
郑伯闻之,大惧,遂请和。
晋侯曰:“郑人已附楚,不可不伐。
”遂伐郑国。
郑伯闻之,大惧,遂请和。
晋侯曰:“郑人虽附楚,吾已败楚师,不可不取其城。
”遂取郑国。
楚人闻之,大惧,遂请和。
晋侯曰:“楚人已败,吾已取郑国,不可不报。
”遂报楚,楚人惧,遂请和。
晋侯曰:“楚人已败,吾已报楚,不可不守。
”遂守楚境,楚人惧,遂请和。
《城濮之战》文言文翻译: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楚国的子重和子玉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围困了宋国的国都。
宋国向晋国求救。
晋侯召见孔子说:“我想和楚国作战,请您为我制定策略。
”孔子回答说:“我听说,擅长作战的人并不总是表现出赫赫战功。
楚国正处于强大之时,不可轻举妄动。
而且宋国是我们的盟友,我们不可不救。
”晋侯问:“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孔子回答:“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会因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利益。
我将率领我的军队去救援宋国,必定能打败楚军。
”晋侯采纳了孔子的建议。
于是派遣解扬前往宋国,告诉宋国人:“晋军已经到达,我将率领我的军队去救援宋国,必定能打败楚军。
”楚人听闻此言,感到恐惧,于是撤军离开宋国。
晋军随后追击,在城濮追上楚军。
晋军将领先轸说:“楚军远道而来,人马疲惫,可以攻击。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①,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③,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④:“郤觳可⑤。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⑥。
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
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毅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⑦,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⑧,多死,曹人尸诸城上。
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晋楚城濮之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晋楚城濮之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僖公二十七年)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
赵衰曰:“郤穀可。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穀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
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
且曰:“献状。
”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
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负羁氏。
魏犨伤于胸。
公欲杀之,而爱其材。
使问,且视之。
病,将杀之。
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
”距跃三百,曲踊三百。
乃舍之。
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
(节选自《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B.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C.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D.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
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
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全文内容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参考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城濮之战的原文是出自于《左传—城濮之战》,描写了城濮之战交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内容详尽、手法简练,非常客观地记录了这一场战争。
首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楚国实力不断膨胀,与陈、蔡、郑、许等国进行会合,自称为王,但是晋、宋等国不赞同楚国的做法,拒绝与众国进行会合。
于是,楚国召集其他国家准备对宋国进行讨伐。
其次,写了事情的经过,宋国被众多楚军和其他诸侯国的兵队所围攻,宋国选择向晋国请求帮助。
晋国认为这是一个称霸中原的好机会,于是答应援救宋国。
在援救的过程中,晋国先是通过攻打楚国的附庸国来诱导楚国来进行相救,但是这个办法行不通。
晋国又想出了一个让楚国与同盟国秦、齐产生矛盾的计策,顺势让秦、齐与晋国进行结盟来增强晋国的实力。
这个计策非常奏效,楚国不得已将军队撤出了宋国的都城。
但其中楚国的主将子玉非常不服气,请求楚成王答应他出兵消灭晋军,楚成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子玉先与晋国进行谈判,但是晋国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还把楚国的使者进行关押,导致子玉愤怒之极。
子玉追晋军到达城濮之地,派人前去向晋国发起挑战。
晋文公接受了子玉的请求,在城濮进行了一场声势宏大的战役。
晋军针对楚军的弱点进行进攻,导致楚国失去了左右兵力,最终楚军选择了撤兵逃跑。
最后,介绍了事情的结果,结果就是以晋军的胜利而宣告战争的结束。
晋文公还被周襄王命为侯伯,实现了称霸中原的目标。
揭秘城濮之战谁赢了楚国为了争夺中原的霸主地位,以本来屈服于楚国的宋国投靠了晋国为理由,亲自率领军队对宋国进行讨伐,晋国出手营救了宋国。
之后,楚、晋在城濮进行了会战,晋国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楚国攻打宋国,把宋国的国都包围了起来。
宋成公命人来向晋国求救,胫骨的大夫都认为这是一个称霸中原的好机会。
但是晋文公考虑到楚国的兵力比晋国强,而且宋国也不靠近晋国,大老远地去援兵非常困难。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
[作品讲析]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至“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 不可。”
舍之则绝。
舍:舍弃。后世为与本义区别,写作
“捨”,简化后又写作舍。
若之何:习惯句式,意为“对……怎么 办”。
使宋舍我而赂齐、秦。
赂 :财物,引为赠送财物。 爱 :舍不得。注意其古今义差别
爱 古义: 喜欢 吝啬-捨不得
第十一段 周 王 朝 与 诸 侯 盟约
通过盟约赢得事实上的霸主 地位
第三部分段意
本段叙述城濮之战后晋国取得了霸 主地位。强调“能以德攻”
第四部分为最后一个自然段。
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末之服也。
琼弁玉缨 :用玉装饰的帽子和帽带。 琼:美玉。
弁:皮帽。古男子穿礼服时所戴之冠,
古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又分皮弁、 爵弁,皮弁用于田猎战伐,爵弁用于祭祀。 《左伟集解》以为用鹿皮做的帽子。
缨:冠下垂的穗子。 未之服也:宾语前置句,“之”前置宾
语。未服之也。
示意图
梦河神谓己曰。
河神:黄河之神。
第四部分段意
本段叙述楚令尹子玉之死,并 交待楚国对晋国已难以构成威胁。
[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城濮之战的前前后后的记述, 述说了晋文公称霸诸侯的史实。文中强调 晋文公“能以德攻”,表现了《左传》作 者对“霸道”主张的修正,即以“霸道” 征服天下,也要以德为本,反映了作者以 儒家视角审视历史,总结历史经验的政治 功利倾向。
服:服饰。
大辂之服:冕之服。
戎辂之服:为韦弁服。
彤弓一、彤矢百、弓矢千。
彤:红色。 矢:箭。
:黑色。
一卣。
卣:盛酒器。
王庭:
指周襄王在践土的行宫。
第三部分内容分析
《城濮之战》战争描写
《晋楚城濮之战》战争描写晋楚城濮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32年,是春秋时期晋楚两个大诸侯国争霸的第一次重要战役,战争以晋国的胜利而告终,从此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晋楚城濮之战》并没有对战争场面进行过于详细的描写,文章重点描写的是战争双方在战前的准备、力量对比等,这些都体现了《左传》擅长描写战争的特点。
文章首先交代了战争的起因——楚国围攻宋国,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国求救。
宋国曾经在与楚国争霸过程中大败,臣服于楚国,但是晋国逐渐强大以后,宋国转而与晋国结为盟国,楚国因此联合陈、蔡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战争序幕由此拉开。
接着描写了先轸为晋文公献计,要宋人去贿赂齐、秦两国,晋国则将曹、卫之地分给宋人,以此迫使齐、秦两国参战。
然后有描写了楚成王对晋国的认识,他认为“允当则归”、“知难而退”、“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因此对于与晋国交战犹豫不决,而楚将子玉坚持请战,楚王大怒,只给了他少部分军队。
接下来便叙述了晋楚两国之间如何较量,如何优劣转化,最终弱晋战胜了强楚。
文章还描写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内部关系。
在双方力量对比上,楚国方面有西广、东宫与子玉的同族亲兵六百人奉命跟随子玉作战,又有陈、蔡盟国的军队,可谓实力强大;而晋国方面,只有兵车七百乘。
相比之下,双方力量悬殊,晋国明显处于劣势。
在内部关系上,楚成王与子玉意见不统一,楚成王认为晋国的强大是天之所置,对于和晋国作战犹豫不决,而子玉却坚持请战;晋国方面,晋文公欣然接受了先轸的计策,让宋人去贿赂齐、秦两国,将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逼迫齐、秦量过参战,战争开始后君臣依然通力合作,最终将楚军打败。
此外,文章还描写了双方对待战争的态度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
楚成王本人对待战争犹豫不决,楚将子玉骄横轻敌,贸然决战,晋国方面则镇定自若,充分准备,用一系列的计策来沉着应对。
晋国的一系列计策的成功运用对晋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先轸建议晋文公,要宋人去贿赂齐秦两国,分曹卫之地给宋国,以达到齐秦参战的目的。
【名师讲题】《左传 城濮之战》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城濮之战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①次于城濮。
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公疑焉。
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曰:“吉。
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晋车七百乘,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
”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
陈、蔡奔,楚右师溃。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
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
楚师败绩。
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②于晋。
晋栾枝入盟郑伯。
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有删改) 【注】①晋侯:晋文公重耳。
宋公:宋成公,襄公之子。
国归父、崔夭:均为齐国大夫。
秦小子慭:秦穆公之子。
②子人九:郑国大夫,姓子人,名九。
行成:休战讲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B.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C.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D.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辰”是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方法,“戊”为天干第五位,“辰”为地支第五位,文中就是用其来纪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文公为报流亡时楚成王对他的接待之恩,
实践“退避三舍”的诺言,将晋军撤到城濮。 楚军追至,两军相峙。晋军先击败以陈、蔡 军队组成的右军,又伪装败逃,诱楚军追击 而败之。子玉急收军溃逃,中途自杀。晋获 大胜。楚战败后,北进受阻,中原各国则纷 纷离楚归晋,于是晋文公继齐桓公成为霸主。
时间:前632年
3、施舍,布施。 “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执]
[解析]:甲骨文像人的双手被拷住的样子。
1、本义是捉拿,拘捕。泛指握、持。
2、由握持引申为持有某主张。由握住不放
引申为坚持。 3、由握持引申为掌握、控制。由此引申为 执行,实行。 4、由握持又引申为可以做证明的凭据。
[说]
译文
楚成王进入申城并住下来,让申叔离开谷地,让子
玉离开宋国,说:“不要去追逐晋国军队!晋文公 在外边,十九年了,而结果得到了晋国。险阻艰难, 都尝过了;民情真假,都了解了。上天给与他年寿, 同时除去了他的祸害,上天所设置的,难道能废除 吗?《军志》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 退’。又说:‘有德的人不能阻挡’。三条记载, 适用于晋国。”子玉派遣伯棼向楚成王请战,说: “不能说一定有功劳,愿意以此塞住奸邪小人的嘴 巴。”楚成王发怒,减少给他的军队,只有西广、 东宫和若敖的一百八十辆战车跟随着他。
[次]
[解析]:会意兼形声,《说文》:“次,不前不精 也”。“不前”,即逗留不进,“不精”就质量说,
次不是最好的。 1、按顺序叙事,居于前次之后的称次。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2、次序,顺序,编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第二,次等的,质量较差的,引申为随从。 “筍者上,牙者次。” (陆羽《茶经》) 4、量词,表示动作的次数。 5、中间。 “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 6、行列,队列。 “失次犯令,死。” 7、临时驻扎。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微]
[解析]:《说文》:“微,隐行也。”按“微”原 指帝王或官吏暗中察访。这种察访不穿礼服,不带 侍从,规模和排场均小。“隐行”,隐蔽行走。
1、隐蔽,藏匿。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2、隐约,不显露。 3、细小,轻微。 稍微,略微。 5、深奥,微妙。 “其文约,其辞微。”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汉书》) 6、低微,卑贱。“曹操比于袁沼,则名微而众寡” 7、暗暗地,悄悄地。“微察公子” 8、不是,没有。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文章串讲】
第三段:“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曹、卫
告绝于楚。”
[与](與)
[解析]:说文:“與,党与也”,指合力而与,相
与为朋,结为同盟者,应是引申义。 按金文“與”字,四周是四只手,中间上为一 “与”,下为一“口”,表示“给予”,这是该字 本义。
一、(yu)
1、给予,授予。《鸿门宴》:“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识点】
1 、“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 2 、编年体史书的特点与价值。
3 、春秋战国的外交辞令。
4 、《春秋》笔法与微言大义。
5 、宾语前置等语法现象。
6 、词语。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
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 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战略决战。在这场 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 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 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 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取威定霸 ",雄踞中原。
【文章串讲】
第四段:“子玉怒,从晋师„„楚众欲止,子玉不 可。”
[老]
[解析]:象形《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1、年老的,衰老。 2、告老,致仕。 3、衰竭,疲惫。 4、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 5、陈旧的。 6、老练,富有经验。 “老于世故。” 7、对公卿大夫的总称。
2、结交,亲附。 《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3、赞许,许可,引申为同意。 5、连词,相当“和、及、同、并、跟”。 6、介词,相当“和、跟”。 “竖子不足与谋。” 7、通“举”,选拔,全都。《礼记》“选贤与能。”
二、(yu)
参加,干预,参预。 《左传· 殽之战》:“蹇叔之子与师。”
公元前634年,鲁国因和曹、卫两国结盟,
几度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助。 而泓水之战后被迫屈服于楚的宋国,这时看 到晋文公即位后晋国实力日增,也就转而依 附晋国。楚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 位,便出兵攻打齐、宋,并想借此来扼制晋 国势力的东进和南下。而晋国也不甘心长期 局促于黄河以北一带,于是便利用这一机会, 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
[志]
[解析]:篆文从心、之声,之兼表义。之,往也, 表示心意所向。后之讹为士,从心、士声。《说 文》:“志,意也”。 1、本义是心意所向,意念,又指志向。
2、用作动词。表立志,有志于。 3、意向即目标,引申为准的(dì )。
4、志,又有记的意思
(1)记住。 (2)记录、记载。作名词,引申指记号、标记。 (3)作名词。又引申为记载的文字。
[辨析]:與、舆、 與:一指党与、同盟者。一指给予。 舆:本谓车箱,因即指车。又转义为轿子。
动词化为扛、抬。形容词指众人的。
译文
子玉派宛春到晋军中报告说:“请恢复卫侯的君 位,同时把土地交还曹国,我也取消对宋国的包 围。”子犯说:“子玉无理啊!给君王的,只是解 除对宋国的包围一项,而要求君王给出的,却是复 卫封曾两项。这次打仗的机会不可失掉了。”先轸 说:“君王答应他,使别人安定叫做礼,楚国一句 话而安定三国,我们一句话而使他们灭亡,我们就 无礼,拿什么来作战呢?不答应楚国的请求,这是 抛弃宋国;救援了又抛弃他,将对诸侯说什么?楚 国有三项恩惠,我们有三项仇怨。怨仇已经多了, 准备拿什么作战?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 来离间他们,逮了宛春来激怒楚国,等打起仗再 说。”晋文公很高兴。于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同 时私下里允诺恢复曹、卫。曹、卫就与楚国断交。
[解析]:《说文》 “说,释也。”指解释。 1、解释词义扩大之后,泛指陈述、谈论。 2、动词转为名词,指言论,主张。“邪说暴行” 3、由陈述又引申出劝告、责备(后起义)。
《红楼梦》第九十回:“你便狠狠地说他一顿。” 4、由陈述又引申为说合,从中促成。 5、“说”在先秦常用来指劝说使听从自己的意见。 读shui,如游说。 6、“说”又假借为“悦”,表喜悦,喜爱。读yue。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语也”。 1、本义,告诉,说给别人听。 引申为通知,宣布,宣告。 2、特用于祭祀时对神、祖先的报告。 3、由祭祖,祭神,祈求保佑,由此引申为 因某件事而请求援助。
[舍]
[解析]:象形,《说文》:“市居曰舍”,从( ) 像屋也。( )象筑也。“市居”指宾客停留之所。
一、(She) 1、客馆,客舍,旅馆。 “舍相如广成传舍。” 2、居室,房舍,住所。 “茅舍无烟。”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左传·城濮之战
●主讲教师:崔荣华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春秋争霸的历史背景、晋楚城濮之
战的基本内容。 2 、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和语法知 识。 3 、分析城濮之战晋胜楚败的原因和《左传》 描写战争的特点。 4 、要求学生阅读《左传》中与城濮之战相 关联的原文。并预习课文,标出疑难之处。
地点:城濮(今山东濮县) 导火线:围宋与释宋 参战双方: 晋国 、齐国、秦国和楚国 、陈、蔡等 晋军由三部分组成: 上军居右,以狐偃为将、狐毛为佐 中军居中,以先轸为将、郤溱为佐 下军居左,以栾枝为将、胥臣为佐 楚军由左、中、右三军组成: 左军为申、息军,以子西为将 右军为陈、蔡军,以子上为将 中军为楚军主力,由子玉坐镇
[从]
1、本义,二人相随而行。 2、由随行引申为追逐。 3、又引申为顺从,听从。 4、由随行引申为参与,从事。 5、作名词,指随从的人,又指堂房兄弟,又 引申为从属的。 6、虚化为介词,相当于“自”,“由”。 7、作副词用时,表示从来,向来。 8、通“纵”(zong),合纵连横。
译文
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中报告情况非常危急。
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不去救 他便断绝了交往,请楚国解围,他们又不答 应。我们想作战,齐国和秦国又不同意。怎 么办?”先轸说:“让宋国丢开我国而去给 齐国、秦国赠送财礼,假借他们两国去请求 楚国。我们逮住曹国国君,把曹国、卫国的 田地分给宋国。楚国喜欢曹国、卫国,必定 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齐国和秦国喜欢 宋国财礼而对楚国固执生气,能不打仗吗?” 晋文公很高兴,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国和卫 国的田地分给了宋国人。
【文章串讲】
第二段:楚子入居于申,„„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入]
[解析]:古文入字像一尖头的东西。《说文》:“入,内也”
清段玉裁注:“自外而中也。” 注意:古人说“入”,不说 “进”。
1、由进入引申为参与,加入。 2、又特指收入。《礼记》“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3、引申为采纳。《左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 也。” 4、又引申交纳。 “边食可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 县矣。” 5、又指合乎。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
战争经过:
公元前638年,楚败宋军于泓水(今河南柘
城北)后中原鲁、宋、郑、陈、蔡、许、曹、 卫等国皆与楚结盟,受楚控制。 当时,北方 的晋国在文公治理下国力强盛,晋文公平定 王室之乱后,亦欲进入中原争霸。宋畏晋而 叛楚亲晋,楚成王遂于公元前633年率军围 宋。次年,晋文公亦派军攻击楚之盟国曹、 卫以相救。楚成王命楚军主将子玉退兵,子 玉不听,释宋围而率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