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40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7_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网络构建※※主线解读※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3.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第一关真题自测·找差距1.(2017·全国卷Ⅰ·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阿凡题1086024()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故A项正确;20世纪初的反清革命运动大多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宣传和发动,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差别,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则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十单元 思想解放的潮流教案 人民版
⎪思想解放的潮流第十单元⎪⎪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维新思想轻巧识记——近代各阶级向西方学习思维升华——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类别 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 区别 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 不仅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联系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二者的主张相同;二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二者都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②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启蒙,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爱国性质,而且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孙中山等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思想,动员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易误指正——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思维升华——新文化运动的“新”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新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与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新成果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史论术语——填后背诵]1.1850~1899年间中国的译著中,科技类是重点,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典 题 精 析 解析
材料“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说明此人
认同中学的地位;材料 “ 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 明中国实学”说明此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 答案
栏 目 链 接
典 题 精 析
【例2】 (2013年广东学业)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
A.《民报》的创办
B.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C.《青年杂志》的创办
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考 点 突 破 五四运动 (2)1919 年, ________ 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 3.影响。
栏 目 链 接
(1)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
义者。 (2)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栏 目 链 接
典 题 精 析
【例1】 (2013年广东学业 )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思 维 导 图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考 点 突 破
一、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产生)。
冯桂芬 、王韬、郑观应等。 (1)代表:________ (2)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知识;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要求。 2.康梁等人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 (1)代表人物。 新学伪经考 》 和《孔 子改制 ① 康有为 :撰写 《____________ 君主专制统治。 考》,借助经学外衣,否定________
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
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 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 由此可知,作者( )
栏 目 链 接
高中历史第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素材新人教必修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在一九一八年七月、十一月,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论文。
在这些文章中,李大钊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指出了这个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文章写道:“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它“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
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中国现代史》
1。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宏观概要通史概要:近代世界潮流:现代化。
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观念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抗争史和探索史)。
迈出探索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开始了新的探索。
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认识到在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重要的不是武器和西方的制度,而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
于是在反对尊孔复古的浪潮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
虽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胜利。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主干知识:一个方向:面向西方一个主题:救亡图存三个阶段:学技术(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六大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的抗战派学技术(一)背景、1、政治: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开始出现民族危机)2、观念: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3、直接原因:鸦片战战的惊醒(三千年的巨变)(二)代表及其主要思想1、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最早面向西方)1)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各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新文化运动教学素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新文化运动教学素材人民版必修3【练习】1.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2.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3.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A.王韬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独秀4.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材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5.“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6.鲁迅在《看镜有感》中说:“汉唐……魄力究竟雄大......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这表明鲁迅主张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李大钊鲁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doc
[把握·历史脉络]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两条知识主线: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
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1)背景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概况①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③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1)主要主张①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
②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③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2)代表人物①康有为a.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正确看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含义:应用本国先进的迷信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本国的侵略,使国度走上贫弱的路途。
(2)背景:它是在民族危机的严峻情势下提出的。
鸦片战争中,中国接连失利,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醒悟,末尾丢弃旧观念,注目世界,关心时局。
(3)影响:这一主张集中了新思想的精髓,有力地激起了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2.对〝中体西用〞的评价〝中体西用〞即以封建正统思想观念作为国度安身立命的基本,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气,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达发明了良好的舆沦环境。
但是〝中体西用〞是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清王朝腐朽、衰败的旧制度,违犯了〝只要消费关系与消费力开展水平相顺应,才干推进消费力的开展〞这一原理,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点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3.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与洋务派抵抗派以林那么徐等为代表,洋务派以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厕者既有联络又有区别。
(1)相反点:①二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都属于地主阶级;②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迷信技术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不同点: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首先是对内对立人民的对立妥协,其次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4.〝中体西用〞与维新变法思想的比拟5.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达的缘由(1)基本缘由是事先的中国曾经具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一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开展,中国工人阶级的生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化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达提供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2)从客观上说,中国是事先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尖利的国度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求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的思想来指点。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留意有扎实的基础,要留意温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1第一讲西学东渐一、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背景:①西方“洋枪洋炮”的威力和鸦片战争的失败;②一些士大夫倡导“经世致用”。
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派别:地主阶级抵抗派。
目的: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抵御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评价:缺乏具体实践;但是具有思想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背景: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②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含义:“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口号:“自强”、“求富”。
作用:举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派与顽固派同:目的(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异:手段(是否学习西方)三、早期维新思想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派别: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同洋务派分道扬镳,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
作用: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出现背景: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④救亡图存思想的兴起。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共同主张:① 变法图存;②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③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4、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A
5、鲁迅以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 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的本领,保存中国旧 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派别是
A.维新派
B.洋务派
B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
25
6、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 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同点: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 的社会方案,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没有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变 革;西方的启蒙思想家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建立资产阶级的理 性王国,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构想,他们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平等和 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7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依据材料指出甲、乙、丙、丁在对待西学的具体态
度上有何不同?
17
甲、乙、丙、丁对待西学的态度
甲反对学习西学; 乙主张学习西方器物,不学制度。 丙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 丁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18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 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 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 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 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3)从1915年至1919年: 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
20
2、思想解放的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的第一步——洋务运动;
(2)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 法的发展;
【精】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40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
【精】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40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 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
2015年
2016年
(2)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3)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 《劳动音》
重大意义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提倡⑱______,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⑲__________,提出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⑳________________,主张推到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鲁迅写出 __________ ________等小说,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4)后期内容:1917年以后, ________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积极作用:
性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1)动摇了 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2)使人们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 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主要阵地
⑫________
活动基地
⑬________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主要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考重点复习讲义:第二十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十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1 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他组织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志。
因而他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O2.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即: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抵抗外来侵略),这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个口号。
3.作用:启发国人关注世界,寻找强国之道:为后来的洋务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考点2 了解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统治危机严重。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3.含义:学习采用西方先进科技巩固清朝封建统治。
4.评价:(1)积极:推动了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创办了近代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2)不足:只学西方科技而不改变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考点3 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1.严复:(1)著作:翻译《天演论》(2)思想:①宣扬进化论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呼唤国人变法图强、挽救危亡。
②批判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主权在民。
2.康有为:(1)著作:《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2)思想特点:托古改制(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儒学权威制造变法的理论依据);用进化论鼓吹君主立宪。
3.梁启超:(1)著作:《变法通议》。
(2)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考点4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促进了爱国救亡和民族觉醒。
2.主张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戊戌变法。
3.促进思想启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5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1)根本原因: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 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2.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
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2)代表 人物
代表作
主张(特点)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结论: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了国家平等
(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平等对外交往(近代外交)的意识。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导与练70------71页; 高考联线题角度3、联考题4 注意区分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师夷的目的 根本目的 直接目的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 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五、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
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严复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3)实践:戊戌变法。
(4)影响:爱国性:
页)
。
进步性
启蒙性 (导与练83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40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第40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1.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点题训练1】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巧学识记新文化运动考点可以通过三个“五”加以识记1.五条背景: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现实需要。
2.五条内容: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社会主义。
3.五个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再加上一个局限性方面。
考点二马克思主义传入【点题训练2】“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
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应出自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表达了时人学习苏俄改造的迫切愿望C.其作者最早将社会主义理论引入D.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要点一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涵、性质及其影响1.内涵: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性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3.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也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行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典例训练1】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
这反映了( )A.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B.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C.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D.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要点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孔子和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原因(1)态度:①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原因:①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典例训练2】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梁启超说:“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控制范围中也。
”这些都可以看出孔子及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孔子及孔教尊贵地位发生动摇是在( )A.宋明理学出现后B.洋务运动中C.新文化运动中D.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开办之后【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第40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通向成功的试金石【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第40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吕思勉《通史》史料体现了西学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深入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
(1)史料中作者认为近代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轩然大波”对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第40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学以致用的训练营【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第40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1.1923年10月9日,胡适在致高一涵等的信中说:“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
”文中省略的杂志宣传的核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2.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材料表明陈独秀( )A.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B.对东西方文化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C.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D.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3.1917年,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说:“文学改良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天的闹了一闹;……先生说‘本是个顽固党’。
我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更要大大的用些加波力克酸,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
”这一论述反映了( )A.提倡建立国民新文学B.知识分子还必须自身改造C.主张文学要言之有物D.西方文化要取代传统文化4.陈独秀说:“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
”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
”此论述旨在阐明( )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5.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译载了《玩偶之家》,这部剧作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考点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阅读《近代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社会的进步B.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C.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民主革命的转折D.“以俄为师”一直是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7.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新文学,促进了白话文的推广。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于“思想革命”的。
——《鲁迅全集》第4卷材料二在新文学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文言文学和白话文学)、社会的等级观念(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是根深蒂固的。
文学中文言文学为尊,白话文学是平民文学,是次等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由此划分的社会等级——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
即使如梁启超这等提倡白话文学的维新人士,也坚守着“物各有群,人各有等”。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斗士们深刻地批判了文言文的封建贵族化本质,主张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共同的“国语的文学”。
“五四新文学”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的社会平民的手中”。
——张烨《文言与白话的千年之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鲁迅对白话文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运用白话文体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文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近代白话文运动呈现怎样的特征?从文体革新与思想解放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近代白话文运动发展的认识。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第40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时空定位穿梭时空的定位单元概述透析历史的大讲堂【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第40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十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第40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程讲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干知识梳理】①辛亥革命②民族资本主义③民主④启蒙思想⑤1915⑥民主⑦科学⑧陈独秀⑨李大钊⑩胡适⑪鲁迅⑫《新青年》⑬北京大学⑭民主⑮科学⑯《敬告青年》⑰新道德⑱新文学⑲《文学改良刍议》⑳《文学革命论》21《狂人日记》《孔乙己》李大钊封建思想马克思○主义肯定27否定《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点题训练】1.C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内容。
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2.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所说的话出自《布尔什维的胜利》一文,故A项错误;材料可体现出该文的作者学习苏俄改造的迫切愿望,故B项正确;C项对该话作者的评论不符合题干中提出对这段话理解的要求,故C项错误;题干中不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主流思想,故D项错误。
【典例训练】1.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内容。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文化,过于偏颇,整理国故反映了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故A选项正确;整理国故属于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不是继续批判,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知识阶层的反思,不是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故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故D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