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年制三下数学7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word教案 (2)
青岛版数学《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数学《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数学《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14~1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
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区别与联系2、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师:刚才图片中展示的大桥叫斜拉桥,大家看,这些大桥美不美?小明也认为这些大桥很美,他还设计了一幅斜拉桥的图纸呢,想不想看一看小明是怎样设计的?他先画两条横线表示桥面,再画两条竖线表示柱梁,然后用长短不同的线表示拉索。
其实,像这些长短不同的线都是我们学过的一些线段。
二、探索新知1、认识线段师:你能在纸上画出一条3厘米的线段吗?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为了便于观察,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3分米的线段。
师:谁来说说线段有哪些特点?2、认识射线师:我们不仅认识了线段,还画出了线段,你们敢不敢接受一个比较难的任务?好,听清老师的要求:把我们刚才画的线段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延长,注意一定要画直,老师不说停的时候不要停下来。
问:怎么停下来了?师:这样吧,纸上画不开,让我们看着大屏幕来想象一下,这条线已经超出了屏幕,让我们闭上眼睛继续想象。
问: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吗?问:还能看到他的尽头吗?还能确定他的长度吗?师:对,我们已经无法找到他的尽头,也没有办法确定它的长度,我们就说这条线无限长。
像这样的线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问:仔细观察,射线有什么特点?问:你们能在本子上画出一条完整的射线吗?为什么?我们用什么图示来表示射线呢?3、举例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看作是射线?4、认识直线师:刚才我们把线段一端延长得到射线,同学们想一想,要把线段两端都无限延长,会是什么样的?你能想象出这又是什么样的线吗?师:像这样我们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直线。
青岛版《平行与相交》教案
听爸爸讲隧道的原理平行与相交山东省寿光市羊口卧铺小学尹月田邮编262716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的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具三角尺、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怎样?架桥时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讨论、猜想、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进行总结)可以修隧道,观察课本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不同意见?(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简要总结)二、独立尝试,合作探究1、画一画:教师出示课件师: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甲乙两地,怎样从甲地到达乙地?有没有更近的路线?自己动手画一画,看能发现什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学生充足的要论的时间)2、让学生展开交流,使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师:通过观察思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独立思考后画出几条不同的线,通过观察、测量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3、学生通过操作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板书,同时出示课件)4、请帮忙:(投影课件)从A地到B地有五条道路,时间紧急,张先生要从B地赶往A地乘火车,问:此时张先生应该怎样走?(分小组讨论,组长把探讨的结果进行汇报,教师进行小结)5、小游戏:(投影出示课件)教师让四个同学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个同学之间要间隔一段距离),抢板凳,板凳与其中的一个同学正对着,根据他们站的位置,谁最有可能抢到板凳?(先让学生们猜一猜,教师统计一下结果,然后让四个学生去做,其它同学认真观察,看结果究竟如何)师:这样公平吗?为什么?(教师请同学们说明原因)再让四个同学按照开始时的情形站好,让两个同学分别测量四个同学所站的位置到板凳的长度,教师把学生测量的数据记在黑板上。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优秀教案2(1)
《平行与相交》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2.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探讨。
二、过程与方法1.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会判断平行与垂直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笔、白纸、小棒等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演示设疑: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教师两只手各拿一支铅笔,同时松手,两支铅笔落在讲桌后面,不让学生看到落地后的情形) 2.尝试探究:先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大家把不同的摆法放在展示板上。
(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3.展示分享:(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讨论: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得出结论:把小棒的位置稍微变动一下,就成了不同的图形,情况有很多种。
教师从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形并画下来,作为研究的对象。
新课学习分类比较,掌握特征。
(一)图形分类。
课件出示:1.尝试把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图形进行分类。
要求说出: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组小伙伴互相交流,请组长归纳小组的观点并汇报。
可能出现: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是交叉的,②和③是一类,它们没有交叉。
生:①②③是一类,因为线是斜的,④的两条线是横平竖直的,可以单独是一类。
(学生如有“交叉”这样的说法,引导表述为数学语言“相交”,并说明相交的一点是交点)。
2.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引导:生活中很多物体是线段,像刚才我们研究的小棒、铅笔,假如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成为了直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假如把这几幅图中的直线无限延长,又该怎样分类呢?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已经相交;③是一类,因为这两条线延长后肯定相交;②是一类,因为图形的两条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
四、我跟爸爸学设计信息窗一观看爸爸设计大桥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
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区别与联系2.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学预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开发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商业区、休闲度假区等也正在兴建中,同学们都想能为我们美好的家园献上一份力,已经设计出了自己心中的建筑,下面我们来互相欣赏一下。
展示学生作品。
二、汇报交流,探究新知1、同学们的作品是用什么完成的?得出线段。
师:通过自学预习,你除了认识了线段,你还知道了什么,请在小组内说一下,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师:请同学们分别画一条线段、射线和直线。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上来画!师:这个同学画的和你画的一样吗?(在黑板上画的同学射线上加了一个点,直线上加了两个点)。
注意直线上可画点可不画点。
师:你认为他这样画可以吗?引导学生说出,有点无点均可,因为直线本来就是无数个点组成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条线(师指直线上标有两个点的直线),你能够看到哪些线?请学生找出有线段、射线还有直线。
2、直线、射线、线段之间有区别吗?请学生测量刚才画的线段,引导学生得出射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无法量出它的长度。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练习,课后的自主练习第一题(生判断,并说明理由)4、寻找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
5、学习平行与相交老师下发的题纸,上面有六组任意的画两条直线。
给每人发一份,(在课件上展示—)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这六种不同的组合,试着把它们分为两类。
分完之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然后汇报你们小组一致认为的结果。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优秀教案2
四、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信息窗一:平行与相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5-59页【教材简析】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明确掌握线段、射线、直线三个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合、垂直、相交。
本信息窗的知识点有: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2、认识平行与相交;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4、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
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2.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平行。
5.并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6.让学生经历把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建立垂线和平行线的空间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提供素材1.出示情境图:你观察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分析图中的线段是怎样画出来的。
2.学生动手画一画。
学生没有“直线、线段、射线”的知识所以画出来的一般是直线,可能只是方向不同,一般不会明确标出两个端点。
3.说说画法。
引导学生说:先从一点起笔,画到另一个点停止。
你画的和老师画的有什么不一样?(没有明确标出两个端点,让学生把两个端点标明)4.认识线段。
像这样的线你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吗?(生猜说)教师总结:像这样的线数学上习惯叫它线段,这两个点叫端点。
5.学生再画一条线段,标明它的端点。
说说线段有什么特征(直、有两个端点)。
6.说说生活中的线段。
(一)、认识射线1.量一量你刚才画的线段有多长。
学生交流后问:谁画的线段最长?2.你能想办法把刚才的线段变长吗?学生可能的画法有:3.认识射线你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它有起点吗?有终点吗?延长后还能叫线段吗?你能把延长后的线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议论)总结: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下面是我根据《平行与相交》这一课题制定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在本节课中选择了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并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平行与相交的定义,并能够观察到生活中各种平行与相交的实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与相交的定义,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和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出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教室的桌子、书桌、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平行与相交关系。
2. 概念讲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区分它们。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了一些例题,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它们是平行还是相交。
4.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平行线和相交线,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5. 课堂互动: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平行与相交的实例。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示意图,并写出了它们的定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画出五组平行线和相交线,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请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并拍下照片,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在识别生活中的实例时还稍显不足。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更多地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教案2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渗透分类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提高学生欣赏平行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结合日常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2、能借助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大家都知道,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就在我们江苏省举行,为此江苏省修建了许多体育场馆,下面的照片就是在运动场馆拍摄的,大家都来猜一猜,这些都是比赛什么项目的场地或器材?2、展示场地或器材的四幅照片。
(跳高架、跑道、吊环、跳马)过渡: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的学习就从这儿开始。
二、观察操作,认识平行1、观察比较四幅照片,理解同一平面。
(1) 如果用数学的眼光去看这些器材,都是由直线组成的,你能用两条直线表示每一幅图中的物体吗?同学讨论交流所画的直线的位置。
让他们充分感知每幅图中的两条直线都在一个平面内。
举例说说每组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板书:同一平面内)(2)实物演示:出示长方体实物,找出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和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让学生分别观察这两种情况下的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吗?小结:今天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分类比较,认识平行。
师:老师已经把这几组直线画了下来,并且标上了序号。
(1)你能根据你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小组讨论)师提示:直线有哪些特征?现在我们将这两条直线延长后,你发现了什么?(2)让学生尝试延长平行的两条直线,观察是否相连接。
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五四制)
教案:《平行与相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3. 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
2.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与相交现象,如铁轨、斑马线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现象中的数学知识。
2. 新课导入1.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3.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直线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是相交线。
3. 活动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
2. 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一些直线,并标出平行线和相交线。
3.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
4. 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分析学生易错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行与相交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平行与相交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讲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时,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在活动探究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平行与相交》一、平行线的定义二、相交线的定义三、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四、判断方法五、练习题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活动探究”环节。
青岛版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完整教案
第四单元备课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为平行和相交,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抽象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
并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
能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学绘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画垂线;理解“同一平面”。
课时安排 4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平行教学内容课本信息窗1、48--51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的概念,建立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等作图工具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与相交1. 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大家手里都有两根小棒,如果我们把这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那么,请你摆一摆,看看这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请同桌两人合作摆一摆,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
学生同桌合作,边摆边画。
教师把学生所画的位置关系画到黑板上。
预设如下几种情况:[设计意图: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让学生用小棒代替两条直线,摆一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使抽象的认识具体化了。
第七单元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的理解线段和直线的定义。
2.能够辨别线段和直线。
3.能够正确的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
4.能够正确的辨别平行线和相交线。
5.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等形象的方式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线段和直线的区别和共同点。
2.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及其区别。
3.熟练运用线段、直线、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区别及其运用。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具体过程1. 线段和直线的定义•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家具,问会学生了解什么是线段和直线?•引导学生定义线段和直线的概念,并与学生探讨线段与直线的区别和共同点。
2. 平行线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让学生探讨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并举例子。
3. 相交线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了解相交线的概念。
•让学生探讨相交线的特点和性质,并举例子。
4. 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区别,讲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区别及其运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平行线的运用。
5. 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实际场景或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讲述一种实际场景或案例,讨论并总结经验。
五、教学方式1.案例解析法。
利用生活场景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和运用。
2.课堂互动法。
在教学中适时询问学生的看法,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
3.团队合作法。
课堂上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协作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并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2.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青岛版小学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下册)》66~67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能用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
2.在知识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小棒。
学具:点子纸、黑色水彩笔、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谐美丽济宁,每个人都付出了努力,交通部门也不例外。
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警叔叔设置了很多安全设施,请看!笔直的斑马线、整齐的停车位、醒目的红绿灯。
(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师:其实在这些交通设施当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发现每幅图片中都有许多线。
师:真会观察。
预设:每幅图上都有两条线。
师:眼睛真亮,一下子说到点子上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把生活中具体的线抽象到纸上画下来,为后面的分类感知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分类——感悟特征师:其实每组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也就是说它们是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板书同一平面)老师把每组线画下来,表上序号,你能将这些直线分类吗?不着急回答,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完成探究单。
活动要求:想一想:怎么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填一填: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预设:(师巡视交流)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这个小组的习惯真好,交流完坐的很端正。
(生分一分,师协助)预设:(4)(5)一类,(1)(2)(3)(6)为一类。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平行与相交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内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提示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垂直和平行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要为进一步学好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重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垂线画法的全过程。
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在对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课件出示情境图,提问:你有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为什么要修隧道?怎样修隧道最近?这里面有什么数学知识?(二)组织活动活动一:到对面红旗处1、看一看:三名学生沿不同白灰线路走到红旗处。
2、量一量:量一量三条不同白灰线路的长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4、想一想: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什么?5、找一找: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6、辩一辩:看教材,说说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活动二:到对面的直跑道1、看一看:三名学生从自己的位置沿不同白灰线路到对边的直跑道。
2、量一量:量一量三条不同白灰线路的长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4、想一想: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什么?5、找一找: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6、辩一辩:看教材,想想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活动三:测量双杠的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1、量一量:测量出双杠的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
新青岛数学三下平行与相交《平行与相交》教案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平行线是在学生认识直线以后学习的直线与直线间的一种位置关系,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的重要基础。
教材从斑马线、停车位和路灯等现实场景中抽象出平面上不重合的两条直线,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学生认识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位置关系,并依据两条直线不相交,建立起直线互相平行的概念;在建立平行的概念后,组织学生画平行线,进一步体验平行的特点,探究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平行线。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长方体盒子和两根可抽拉的小棒。
学具:白纸、一张方格纸、彩笔、三角板和直尺。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繁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特别多。
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修建了许多交通设施。
一起来看看。
(课件呈现情境图。
)可以说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每个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
师:其实在这些交通设施当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课件演示每幅图片中两条线),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每幅图片中交通设施都用两条线段来表示。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画下来无限地延伸,它们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下面就来研究一下交通中的线。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二:认识平行与相交。
1.画图感知,丰富表象。
师:把你想到的情况用彩笔画在这张纸上。
(生独立思考并画图,师巡视并搜集作品。
)师:老师选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贴作品。
)认真观察,和你画的有什么不同。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_教案2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学内容】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垂直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的现象。
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初步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能借助工具画出任意一条直线的垂线。
知道垂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借助工具画出任意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平行的知识,这一节我们继续来学习另外一些交通标志吧。
出示信息窗2,让学生说出每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二、合作探究,引入概念。
这几组直线有什么特点(可以用量角器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且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三、动手实践,深化概念。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直尺、三角尺、圆规、点子图等。
)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
四、解决问题,升华概念。
你能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吗?先自主画,然后交流。
五、操作练习,巩固概念。
(一)课本中的自主练习3、4题。
(二)判断下面说法对不对?并说明理由。
1.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2.长方形的两条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
()4.两条直线相交,交点叫垂足。
()5.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一折,任意折出两条相交的折痕。
这两条折痕互相垂直吗?六、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word教案 (2)
信息窗2 平行与相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63页【教材简析】本课时是在教学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垂线、平行线之后,进行的“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距离”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
教材创设现实情境,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
教材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测量、思考、交流的过程,在直观体验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2.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对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青岛铁路局和湖北铁路局决定在青岛和神农架之间修建一条旅游专列铁路(课件:中国地图,连线青岛—神农架)。
从地图上来看,在这两地之间有山、有水,这就给修建铁路带来了麻烦,如果我们同学是设计师,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呢?学生讨论、猜想、分析,观察地图,发表自己的意见:遇到水时:(1)绕路(2)架桥(3)海底隧道等;遇到山时:(1)绕路(2)火车爬山(3)修建隧道等。
2.谈话:老师很佩服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咱同学有没有什么意见呢?学生再讨论、猜想、分析,得出:(1)绕路需要多费时间、费能源。
(2)火车爬山也不太现实。
(3)直接通过隧道或者架桥的方法好像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两点之间的距离(1)给学生一个简易的大山地图,在山的两侧分别标出两个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画几条这两点的连线,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操作大山两侧(即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多画几条,然后通过直尺、线等工具测量一下所画的所有线段的长度,标记出来。
第七单元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行线,能够画出平行线2.知道什么是相交线,能够画出相交线3.能够识别交通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4.能够发现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理解难点:线的绘制和应用教学内容1.什么是平行线2.如何判断平行线3.如何画出平行线4.什么是相交线5.如何判断相交线6.如何画出相交线7.交通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8.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应用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出示图片,介绍交通中的线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第二步:学习1.老师介绍平行线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火车轨道)相结合讲解2.老师讲解如何判断平行线,例如两条线段距离相等等3.老师示范如何画出平行线,学生们模仿练习4.老师介绍相交线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十字路口)相结合讲解5.老师讲解如何判断相交线,例如两条直线相交,相交角度为90度等6.老师示范如何画出相交线,学生们模仿练习第三步:巩固1.老师出示交通场景图片,让学生识别其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2.学生们分组进行交通场景图片创作,创作完成后互相展示、识别和介绍第四步:拓展1.老师以交通规则为例,介绍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应用场景2.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应用,分享给全班第五步:总结1.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老师和学生一起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3.学生自评、互评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目标,采用观察法、提问法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实物板书2.交通场景图片3.尺子、铅笔、橡皮等绘图工具教学扩展1.学生们可以进行交通标志的设计和绘制,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知识2.学生们可以利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设计并制作自己喜欢的拼图游戏和飞行棋游戏。
青岛版小学数学《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师:看来只要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互相垂直的。
师:刚才的辩论真是精彩极了,相信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会永远记住大家的。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参与辩论的这些同学,是他们精彩的辩论,让我们对互相垂直的认识更加清晰、印象更加深刻。
[评析:虽然经过前面的探索,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互相垂直”,但面对这样的变式练习,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就暴露无遗了。
围绕着互相垂直与“直角的多少”、“线的长短”有无关系,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教师及时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问题在学生中间生成,又由他们“唇枪舌剑”来化解,他们思维的碰撞,面对面的辩论,胜过任何精彩的讲解]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你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有几种情况吗?生:两种情况,平行与相交。
(板书课题:平行与相交)四、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师: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平行或垂直的现象。
你能找出一些例子来吗?(学生在现场找出平行与相交的现象)师:同学们很会观察,有这样的两条线,你看,黑板的这条边,和讲桌的这条边线相交吗?生:不相交。
师:互相平行吗?生:不平行。
师:这是怎么回事啊?生1:因为一条长一条短。
生2:因为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
生3:哦,我明白了,一条线在黑板上,一条线在电脑桌上,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
师:说得好,两条直线只有在同一平面内,它们的位置才会有平行与相交这两种可能。
[指着板书]五、欣赏画面谈感受。
刚才同学们在身边找出了一些平行线或垂线,其实这些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来欣赏一段影片。
在播放的过程中,如果看到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你可以指一指,也可以大声说出来。
(媒体播放生活中各种平行或垂直的现象:如人行横道、部分国家的国旗、跑道等)师: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生1:平行与垂直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就能发现它的奥秘。
六、做个小小设计师。
师:你能不能利用一些平行或相交的线来设计一幅作品啊?[学生做图][作品展评]结束语:短短几分钟,大家能把作品完成的这么好,可见同学们不仅数学学得好,而且美术功底也相当不错,但是,你想过没有,你画的平行线是不是真的不相交啊?怎样画才能保证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呢?咱们下节分解。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单元分析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单元分析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单元分析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能用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和已知直线的垂线。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到点到直线的距离。
3、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已知直线是垂线和平行线,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本单元是在初步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认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垂线和平行线;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了三个信息窗的内容。
教材以“交通中的线”为线索,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常用的交通设施中的线,借助问题“图中的几组线有得志样的位置关系?”通过感知生活中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现象,体会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
借助“你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吗?”这个问题,教学平行线的画法。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生活中觉的交通标志,借助问题“这几组直线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条直线的互相垂直的现象,学习垂线。
借助“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教学如何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第三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交通中觉的隧道,通过问题“为什么要修隧道呢?”学习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素材的选取科学、有趣。
教材以一个小学生观看身为工程师的爸爸设计大桥和隧道图纸的事件为素材,巧妙地将具体的食物抽象为集合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22-04-23T06:15:36.71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3期作者:章秀云[导读]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七课的内容章秀云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龙门街道办事处郭刘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七课的内容,主要是借助交通中的线来学习平行和相交的原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和相交的线的性质;2.能够熟练使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次《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此前学生学习的大多是有关线的基本内容,比如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分等。
而对于平行线和相交线并没有进行过十分专业的教学。
为此,我需要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并提升他们对平行与相交方法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首先通过课堂导入来帮助学生明确本次课堂的教学主题,采取问题教学法围绕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构建课堂教学内容;2.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平行和相交的转换过程;3. 利用小组合作来巩固《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一课的学习成果;4.利用思维导图来总结《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一课的知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小学生认识到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以及两者之间的转换过程。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堂内容《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平行或者相交的概念?谁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相交或平行的知识呢?学生活动:老师,通过我的学习积累和回忆,我知道生活中的斑马线是平行的,还有很多事物也是相交的。
教师活动:我们要从生活中的交通入手来找到一些和平行相交有关的例子,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接下来大家就和我一起来学习《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这一课的内容吧。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第二课时青岛版(五四)
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画一画、辨一辨等活动,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2、我能运用多种方法画垂线。
重点: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画垂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1)我们知道,根据度数的大小,
角可以分为:、、、和。
(2)直角是度。
2、我会预习。
(1)观察课本第52页情境图,我发现图中的几组直线有共同的特点:。
(2)我先把图中的线画下来,再用三角板量一量夹角。
①②③
我发现:。
(3)阅读课本第70页我知道:
两条直线相交成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4)仔细观察,我发现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现象有。
二、合作探究
1、我们能试着用多种方法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
我们发现,可以用等来画互相垂直的线。
2、利用三角板,可以画出任意一条直线的垂线。
看,我可以过A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
()
小结:用三角板画垂线的方法
是。
三、班级展示
1、组长做好分工,将探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
四、达标检测
1、下面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我能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3、在方格纸上画出一组平行线和一组垂线。
①②③④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窗2 平行与相交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63页
【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在教学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垂线、平行线之后,进行的“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距离”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
教材创设现实情境,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
教材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测量、思考、交流的过程,在直观体验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2.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对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青岛铁路局和湖北铁路局决定在青岛和神农架之间修建一条旅游专列铁路(课件:中国地图,连线青岛—神农架)。
从地图上来看,在这两地之间有山、有水,这就给修建铁路带来了麻烦,如果我们同学是设计师,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呢?
学生讨论、猜想、分析,观察地图,发表自己的意见:遇到水时:(1)绕路(2)架桥(3)海底隧道等;遇到山时:(1)绕路(2)火车爬山(3)修建隧道等。
2.谈话:老师很佩服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咱同学有没有什么意见呢?
学生再讨论、猜想、分析,得出:(1)绕路需要多费时间、费能源。
(2)火车爬山也不太现实。
(3)直接通过隧道或者架桥的方法好像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两点之间的距离
(1)给学生一个简易的大山地图,在山的两侧分别标出两个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画几条这两点的连线,看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操作大山两侧(即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多画几条,然后通过直尺、线等工具测量一下所画的所有线段的长度,标记出来。
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操作的感受和发现。
(2)谈话: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能够谈出连接两个点的线段是所有画的连线中最短的一条。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4)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青岛—神农架的地图中,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架桥、修隧道。
(5)尝试练习。
(课件:练习题)第61页第2题
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自主解决。
③全班交流。
谈话:你能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之间的距离”的例子吗?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并画出两点间的线段。
2.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1)谈话:同学们在刚才连接两点中,都得到了两点之间的线段是最短的,从而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架桥、修隧道。
农民伯伯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也想让大家帮忙解决一个引水灌溉的问题。
(课件:出示第61页上方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图,将A点换成水库,最下面的一条直线换成田地)
(2)谈话:哪位同学能说出这幅情景图的意思?
(3)谈话:都是线段,到底应该选择哪一条水渠来引水灌溉呢?
学生讨论、分析决定按照实际情况应采用最短的一条,这样省时、省力、省资源,于是决定采用测量的方法去比较所有线段的长短,然后为农民伯伯选择一条合适的。
(4)谈话:通过测量、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但是都发现了垂直的那条线断最短,所以决定为农民伯伯选择那条垂直的线段。
(5)谈话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我们都发现了那条垂直的线段最短。
它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生通过情景图认识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
(6)谈话:你能自己画一条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提示学生标上垂足)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课件:练习题)第62页第3题
(1)自主解决。
(2)全班交流。
2.(课件:练习题)第62页第3题
(1)自主解决。
(2)全班交流。
3.(课件:练习题)第62页第5题
(1)自主解决。
(2)全班交流。
4.(课件:练习题)第63页第7题
(1)自主解决。
(2)全班交流。
5.谈话:说说生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应用学生举例说明。
6.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