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一语文 同步测试 1.1《采桑子·重阳》(旧人教版))
专题16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分层练(必修上册)(原卷版)
专题16 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致虚庵:书斋名。
②籯yíng:竹笼。
③明月:这里指珍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藏书万卷”“遗金满籯”分别指诗礼传后世与积金遗子孙,这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B.胡逸老为人仁爱,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仁爱必能致祥,他的后代必得佳子弟。
C.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之妙能常得于心目之前,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
D.诗人借胡逸老书斋,批判了世道恶劣污浊表明自己希望回归田园的隐逸情怀。
2.清代潘德舆称赞此诗颈联为“奇语”,请赏析该联的精妙之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河雨夜送客白居易云黑雨翛翛,江昏水暗流。
有风催解缆,无月伴登楼。
酒罢无多兴,帆开不少留。
唯看一点火,遥认是行舟。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点明了地点、时间、事件,总领着全诗内容,使读者见诗题而知诗意。
B.朋友因为饮酒未尽兴,登船后毫不迟疑就开帆离去,只留下诗人怅然遥望。
C.颔联无一字伤别,却由一“催”字突出欲留不得之状,透露了现实的无情。
D.首联紧扣诗题中“雨夜”,所写之景昏黑,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情感基调。
2.尾联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请概括。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
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
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doc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2)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
(3分)(3)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4分)(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小题)(6分)(1)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李白《送友人》)(3) ,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4)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黄怒波——山顶的诗意任秋阳黄怒波再次向珠峰进发。
这一次,他想将冰岛购地的种种波折与烦恼统统“忘掉”,“我都跟山神磕头告别了,又忍不住要回去了”。
源于诗歌的冰岛故事黄怒波在冰岛投资一波三折,而源头,竟然是诗歌。
在北大读书的时候,黄有一个同屋同学,冰岛人,“冰岛羊多,毛衣特别大、漂亮,他妈妈知道有我,也给我寄了一件毛衣,印象极深刻”。
多年后,黄的这位冰岛同学,妻子成为冰岛执政党主席以及外交部长。
金融危机期间,冰岛几近破产,黄和他的同学说:“那么多年,我忘不了这个毛衣……我现在有钱了,捐你一百万美金,建一个中冰诗歌基金,搞亚洲和北欧的诗歌对话。
”结果,黄再去冰岛的时候,总统出来接见,“把诗歌谈完以后,总统亲自跟我谈应该来这儿投资投旅游……把我忽悠的。
他们喝黑狮酒,这个酒给我灌多了我就答应了”。
2011年8月,黄和冰岛有关部门签了一个购地协议,以880万美元购买了冰岛6位农民的300平方公里土地,约占冰岛0.3%的国土面积。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桑子·重阳》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阳”是题目,它是现代诗歌,也是新诗,因为它产生于“五四”以后。
B.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
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词人。
D.下阕中描写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词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下阕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课同步练习
第1课一、选择题1.下列文字中加点词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重阳佳节,志愿者们来到养老院看望老英雄。
听他们忆A往昔..峥嵘岁月,叹今日B苍.桑.巨变,年轻人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C风华正茂.......的年纪,展示出D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努力。
A.往昔B.苍桑C.风华正茂D.意气风发2.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
B.“看”字,总领七句。
远望、近看,仰望、俯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作者善于思考的特点。
D.这首词上阕描绘了湘江寒秋景色,下阕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C.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5.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像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6.下列对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争流:争相行驶。
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沉浮:盛衰。
高一语文采桑子1
高一语文采桑子1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1一、积累与运用1.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22分,每格2分)(1)怅寥廓,______________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_____________ 。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_____________ 。
(徐志摩《再别康桥》)(5)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6)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_____________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7)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 。
(《论语》)(8)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论语》)2.根据你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填空,每个空格不超过5个字。
(6分)《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1),《雨巷》抒发了戴望舒对丁香姑娘的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抒发了徐志摩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艾青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3.规律的发现总是从梳理探究中得来,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汉字,然后根据字义和字形的关系,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分)拗拥驽痘绑抢扬痱织抓择腿扶脸肺纺缚拍缝结绷病驾答: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
(3分)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
高一语文必修一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导读:本文高一语文必修一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篇一】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望仆不相师(怨恨)幸勿为过(过错)B.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C.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D.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解析:A项中的“过”是“责备”的意思。
答案:A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放失旧闻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解析:A项“摩”通“磨”;B项“底”通“抵”;C项“失”通“佚”。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解析:A、B两项皆为介词短语后置;C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和主谓倒装;D项为判断句。
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且西伯,伯也伯:一方诸侯之长。
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倾:倾斜于。
C.被箠楚受辱箠楚:用杖打,作楚囚。
D.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法纪。
解析:B项应为“超过”;C项应为“杖刑,楚是荆条”;D项应为“纲纪”。
答案:A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恨私心有所不尽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解析:A项,“下流”,古指地位低贱,今指品质行为低劣;B项,“私心”,古指自己心中,今指只为自己打算;C项,“郁结”,古今皆为抑郁,不舒畅;D项,“鄙陋”,古指平平庸庸,今指见识浅薄。
答案:C6.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A.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B.奉厚而无劳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D.吾尝终日而思矣解析:A项表并列;B项表转折;C项表顺承;D项和例句均表修饰。
高中语文高一课件高一语文课件采桑子配套练习
语言训练
1、为什么说战地黄花“分外”香? 2、为什么说“不似春光”?又为什么说
“胜似春光”? 3、“万里霜”应怎样理解?
语言训练答案
1、这里的意思是说胜利是经过艰苦的军事斗 争才取得的,所以感觉倍加珍惜。凡是经过斗 争得来的东西总使人感到更加可爱可贵。
2、“不似春光”是实写,因为时至重阳,已 是秋天,当然风光与春天不同;“胜似春光” 是虚写,因为面对来之不易的胜利,诗人倍感 兴奋,所以,秋景因胜利而看上去比春光还美。
3、霜乃秋色的代名词,并非霜雪之“霜”, 类似的例子还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鉴赏训练
1、请分析“人生易老天难老”中蕴含的哲理。 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促,岁月无情”的
人生感触,提醒人们要珍惜光阴,努力工作, 只争朝夕。 2、同样是以重阳为题材,本诗与王维的《九 月九日忆同东兄弟》在格调上有何不同? 本诗充满了战斗胜利的壮志豪情,而王维的只 是普通的思乡之情。 3、从岑参的诗中可以看出重阳节的哪些习俗? 登高、赏菊、饮酒等。
表达训练
阅读文森的《九日》,写一点鉴赏性的文字。
九日
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何处望京华。
表达训练答案
离家三年,今天突然在重阳这天看到了 家乡的菊花,欣喜之情难以抑制。天边 的云和树、沙滩上的雁都聚拢到了一起, 唯独自己还不知何时是归乡之期,思乡 之情溢于言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重阳》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重阳》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重阳①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②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③如梦中。
[注]①本诗写于文天祥被元军关押期间。
②黄花:菊花。
③龙山:暗指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问题】这首诗中和标题相照应的词语是,颔联主要运用了表现手法。
【答案】黄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和写作方法的能力。
《重阳》全诗内容:意思是我远离故土,孤身被囚禁在这里,头发蓬乱不堪,窗外梧桐叶落仿似故乡秋色。
祈望自己能像大雁般自由的在天地间翱翔,等到黄昏日落就归巢。
落叶本就无心定流水,无主的菊花就连那让万物凋敝的西风都无可奈何。
昨日隐痛恍如梦中,那心中的遗憾与悔恨该有多少呢?
①空,依据“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句意可知,句中的“黄花”是指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
所以,“黄花”与标题相照应。
②空,依据“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句意可知,写出自己渴望像大雁一样,在天地间自由翱翔,等到黄昏日落就归巢,从而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所以,本句采用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高中 11采桑子 重阳同步测试试题(共9页)
采桑子重阳(chóng yáng)⊙习题解答以下有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采桑子重阳?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阳〞是题目。
B、词最早产生于魏晋,在唐代获得进一步的开展,到宋代开展到巅峰。
C、词最早又称为“曲子词〞,是配合燕乐而演唱的一种歌词,此外,词又被称为“诗余〞、“长短句〞、“乐府〞等。
D、?沁园春 ?是现代诗歌,也是新诗,因为它产生于“五四〞以后。
答案:C解析:A项“采桑子〞是词牌名,“重阳〞是题目;B词最早产生于当代初年。
D?沁园春 ?是现代诗歌,但不是新诗,因为新诗在形式上是新的,而?沁园春 ?仍然是宋词的形式。
填空〔1〕整个中国诗歌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而古代诗歌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古体诗有以下一些(yīxiē)形式: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而近体诗主要有两种形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律诗又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绝句又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
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即: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 _________ 要对偶。
答案〔1〕四言诗、楚辞体、乐府、府、歌行体;律诗、绝句〔2〕五律七律五绝七绝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对下面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秋夕杜牧银烛灯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qiān niú zhī nǚ)星。
A、这首诗表现了一位失意宫女生活的悠闲舒适和心情的孤独凄凉。
B、第一句写秋夜微弱的烛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幽冷的色彩,“冷〞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
C、古诗常用秋扇比喻弃妇。
这里“轻罗小扇〞也象征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D、这首诗采用景物衬托的手法,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宫女的心情。
《采桑子重阳》阅读及答案
《采桑子重阳》阅读及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桑子重阳》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阅读训练】:1.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
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根据“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意境,从《沁园春·长沙》中找出能表现此句意境的句子。
3.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4.这首词哪个字写出了秋天的景色特征?这个字使你联想到了《沁园春长沙》中怎样的景象?5.诗中说“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颂扬秋天呢?【参考答案】:1.A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不矛盾。
“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比较单调这一特点而言的。
“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
又加红军打了胜仗,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4.“霜”字写出了丰富多彩的秋景。
使人想到《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
5.从景物特点上看,劲厉猛烈的秋风、霜红烂漫的.秋色、铿锵有力的秋声更能锤炼人的意志,更能催人进取。
采桑子重阳阅读题答案
采桑子重阳阅读题答案《采桑子·重阳》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并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采桑子重阳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采桑子重阳》阅读原文采桑子·重阳①毛泽东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②黄花③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①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因“九”是阳数,两阳相重,故名。
②战地:指战场。
③黄花:指野菊花。
《礼·脍》:“鞠有黄华。
”鞠,古“菊”字。
黄华,即黄花。
后人称菊花为黄花。
《采桑子重阳》阅读题目(1)词的上阕由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起笔,然后点明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并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所见之景→________、所嗅之气→________,表现了一种战斗者的________心情。
(2)词的下阕先写秋风劲吹的秋天不似春风和煦的春天,然后一转,指出却“胜似春光”,原因是“寥廓江天万里霜”,对打破旧世界的战场上的秋风进行了赞美,而实际上是赞美________。
(结合当时背景及上阕“战地”回答)(3)“寥廓”一词在课文《沁园春·长沙》中是指________,在此处应解释为_________。
(4)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易老”“难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采桑子重阳》阅读答案(1)重阳,战地,战地黄花,香,喜悦(2)蓬勃发展的工农革命战争(3)宇宙的广阔,高大广远(4)B。
《采桑子·重阳》课堂同步练习
《采桑子·重阳》课堂同步练习阅读《采桑子·重阳》后做题。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写作背景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土地改革开工作,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在精神振奋之余,毛泽东写下了这首小令。
1、概括全词内容。
联系写作背景,说说全词的主旨是什么?2、说说“战地黄花分外香”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手法是什么?3、“一年一度秋风劲,寥廓江天万里霜”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劲”字传神,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析全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练习答案1、答:全诗描写了战地黄花有色有香,秋风威猛,辽阔的大地一片洁白,江澄水碧、水天相连、一望无际的壮丽景象。
表现诗人战胜敌人恢复职务后的喜悦、豪迈,表达诗人与敌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2、答:表达诗人取得土地革命战争胜利、恢复职务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其豪迈旷达的情怀、乐观向上的精神,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战地黄花分处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手法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在取得土地革命等胜利后,在作者恢复职务之时,那种心情是何等的喜悦,但作者并没有直说,而是借“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美好环境来传达,也就是说,环境的美好是因为我们高兴了,我们喜悦了,环境也显得格处的美丽。
这种抒情的方式叫借景抒情,这种抒情的方式也叫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它与“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以及“融情于景”是同义的,没有明显的、严格的区别。
这里我们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来表达,是为了让大家尽早认识这些赏析方面的专用术语。
3、(1)答:“天朗气清,秋风强劲有力,秋风威猛地驱除着一切陈腐的东西,辽阔的大地一片洁白,江澄水碧,一望无际。
最新版高一语文题库 2011年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1
(1)最是一年春好处,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不畏浮云遮望眼,
(5)明月楼高休独倚,。
(6)作为90后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像范仲淹那样具有“,”的远大抱负。
(7)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
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1)绝胜烟柳满皇都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
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完成1~2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解说,选出错误的一项()A.“人生易老天难老”,是说人生有尽,宇宙无穷。
“岁岁重阳”就是天难老的证明。
B.“今又重阳”,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即1929年的重阳,“黄花”即菊花。
C.“不似春光”,是说秋风与春光之别,是客观现实;“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D.“寥廓”,指天地广阔;江天,江水与天空相接;“万里霜”,指一片茫茫霜雪。
2.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赏析,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为什么说“战地黄花分外香?”因为战地洒遍了烈士的鲜血,因而看到在炮火连天中挺立开放、绽黄吐芳的菊花,觉得格外美丽。
B.秋风比春光更美,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
C.“江天”句预示着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坚定的信心。
作者将秋天写得这样阔大,表明了诗人胸怀的博大无私。
D.作者在本词中写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鲜明爽朗;对自然人生的看法,豪迈乐观。
整首词气度恢宏,毫无肃杀之气。
参考答案:1.D(“霜”借指秋天)2.C(应是乐观)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完成下列问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在唐诗中指骚扰内地的敌首。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节令特征。
通过对严寒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B.“笛中闻折柳”一句通过笛声,表达了戍边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怀念。
古人送别常折柳相赠,以表示留念之情。
C.“晓战随金鼓”是说清晨战士们随着战鼓冲锋陷阵。
D.“宵眠抱玉鞍”是说战士们即使是晚上睡眠,也紧抱着马鞍,随时准备出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解答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重阳》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阳”是题目。
B、词最早产生于魏晋,在唐代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到宋代发展到巅峰。
C、词最早又称为“曲子词”,是配合燕乐而演唱的一种歌词,此外,词又被称为“诗余”、
“长短句”、“乐府”等。
D、《沁园春长沙》是现代诗歌,也是新诗,因为它产生于“五四”以后。
答案:C
解析:
A项“采桑子”是词牌名,“重阳”是题目;B词最早产生于当代初年。
D《沁园春长沙》是现代诗歌,
但不是新诗,因为新诗在形式上是新的,而《沁园春长沙》仍然是宋词的形式。
填空
(1)整个中国诗歌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而古代诗歌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古体诗有以
下一些形式: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而近体诗主要有两种形式
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律诗又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绝句又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
律诗一般分为四联,
即: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 _________ 要对偶。
答案
(1)四言诗、楚辞体、乐府、新乐府、歌行体;律诗、绝句
(2)五律七律五绝七绝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
对下面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秋夕
杜牧
银烛灯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A、这首诗表现了一位失意宫女生活的悠闲舒适和心情的孤独凄凉。
B、第一句写秋夜微弱的烛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幽冷的色调,“冷”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
C、古诗常用秋扇比喻弃妇。
这里“轻罗小扇”也象征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D、这首诗采用景物烘托的手法,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宫女的心情。
答:A。
解析:A项说法矛盾:这首诗既表现失意的宫女,心情孤独凄凉,那么她的生活就不会“悠闲舒适”。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答:D。
解析:A项“15日前去”有歧义。
B项把“一忌”“二忌”“三忌”拿掉。
C项把“详细的规定”和
“深刻的说明”的位置对调一下。
⊙收获平台
《采桑子·重阳》中有这样的句子:“战地黄花分外香。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说,那是因为在战地硝烟的反衬之下,黄花显得格外芳香;有人说,那是因为词人南征北战,久违了花香,所以格外珍惜花香;还有人说那是因为毛泽东在战争环境下具有常人所没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你赞同哪种意见,或是有你独特的理解?大胆地谈出自己的想法吧!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雕像(节选)
徐刚
挂在树上的黄叶
高大的梧桐,有几片黄叶挂在树上。
刚刚过去的一阵秋风,没有能把它们卷走,而现在,田野上是平静的。
它们平静地挂在树枝上。
我经常被这样的黄叶所吸引,伫足而立,翘首而望。
一棵树和几片这样的叶子,仿佛就是一座大理石的浮雕,可以取出好几种名字──成熟者的像,秋的恋情等等。
在它们身上,色彩与线条都是最简单的,却又是最和谐的。
飘在空中的黄叶
飘动着,时高时低。
旋转着,八方寻求。
想要嵌进天宇的一角,像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那样永垂不朽吗?
呀!你这可敬可爱的小黄叶。
立体的。
透视的。
古典的。
现代的。
抽象的。
具体的。
这一切,你都兼而有之。
你在茫茫天宇中的飘游,也是为了启发人们的想象──关于诗与音乐,关于绘画和雕塑,关于春天到秋天的距离……
自然,还有关于形象的生气感、动作感。
从时间概念而言,这是一片已经不再发绿而没有生命的黄叶。
但,它的迟迟不肯落地,它的流浪者的姿态,也许正是为着这一种提醒:成熟并不是死亡,消失是暂时的,创造是永久的……
落在地上的黄叶
黄叶在天上飘荡的时候,大地呼唤着:归去来兮,胡不归?
终于,黄叶落地了,像晒太阳的老人一样娴静地、笑眯眯地看着这世界。
它是在看着我们还看不见的春天。
它是在看着我们还看不见的新芽。
在大雪把一切覆盖之后,黄叶,在温柔的雪被下,便开始了一个长长的,万木峥嵘的梦……
(选自《秋天的雕像》,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作者对黄叶的描写是形神兼备的。
《挂在树上的黄叶》中描述黄叶的形态是怎样的?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赞美黄叶什么样的气质精神?
答:
2、读了《飘在空中的黄叶》,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
3、“黄叶落地了,像晒太阳的老人一样娴静地、笑眯眯地看着这世界。
”这一句如果改作客观的陈述:“黄叶落地了,无声无息地落在地上。
”好么?为什么?
答:
4、全文结尾的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句话中是否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
⊙轻松一刻
谈谈“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
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