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洁1213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魏洁1214

合集下载

习题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习题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单项选择题1.在祖国大陆地区,每当星期一的早晨,各中小学校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

把五星红旗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2. 2022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61周年周年 C. 59周年周年3.下列属于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是()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4.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华民国宪法》C. 《共同纲领》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勇夺51枚金牌,在北京奏响的国歌是()A.《国民革命军歌》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D.《黄河颂》6. 下列地区,属于和平方式解放的是()A. 南京、徐州B. 北平、西藏C. 广州、成都D.海南岛、重庆7.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 解放军占领南京B. 北平和平解放C. 西藏的和平解放D. 香港回归祖国8. 外交是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途径。

新中国第一位外交部长是()A. 刘少奇B. 邓小平C. 陈毅D. 周恩来9. 我国的国庆纪念日是()A. 8月1日B. 10月1日C. 7月1日D. 5月4日10.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B. 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完全统一C. 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D.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二、非选择题11.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

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并结合所学有关知识,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它们源于哪两个重大事件?12.识读右下图图片,正确回答问题:(1)该图记录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图中正在进行庄严宣告的是谁?(2)在这一重大的事件中,当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乐队奏响的歌曲叫什么? (3)该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有关知识正确回答问题:“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这是哪个建筑物上的碑文?这个建筑物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2)“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代表哪个重要的阶段?(3)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斗争”主要有哪些?三、拓展探究题14.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国大陆地区各中小学校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

课件11: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11: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比旧中国最多
1965年在校生
时增长
1965年 学校数
比旧中国最多 时增长
高等 学校
67.4万人
1947年的3.3倍
434所
1947年的1.1倍
中等 学校
1432万人
1946年的6.9倍
80993所
1949年的14.1 倍
小学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168100所 1949年的4.9倍
1.背景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上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
序,恢复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科学和教育 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 —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入学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 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合作探究:理解科教兴国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 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 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 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1952年)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肓学习(50年代)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 方针,应该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两种教育制度: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同时,建立起半 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全日制学习半 工半读。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1
【阅卷手札】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第(2)题方法和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思想,主要表现在方法判断分析不准确,评价没有
失分警示 运用辩证唯物史观进行全面评价。 (2)第(3)题一是没有结合近代民主革命进程谈 认识,二是脱离材料,回答不全面。
(1)梳理古今中外思想发展的历程,将中外思想潮
14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3)注意看待历史问题的几种错误倾向:①否认人民群众在
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 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②任意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没
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的进程;③完全肯定或
者完全否定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犯了全面论或以偏概 全的错误等。
7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 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
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
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
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6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1

• 2.(2015·新课标全国文综Ⅱ,4分)到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 D 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 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 体制的需要 •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 战略的需要 • [解析] 本题将新中国的教育与国家发展 战略联系起来进行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重要发展历程 • 1.1940-1965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 步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相继建 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国务院也成立了科学 规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开始走上由国家统一领导的大规模发展的 道路。在中国科技发展起步时期,中国部 分领域和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 已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 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阶段 新中 国 成立 初期 全面 建设 社会 主义 时期 方针政策 成就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 把半殖民地半封 经验为基础,吸收 建教育改造成新 旧教育有用经验, 中国的人民教育 借助苏联经验 形成比较完整的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 国民教育体系, 展的教育方针 培养了大批有用 人才
• 线索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的 奠基→“文化大革命”破坏教育→“科教 兴国”、教育复兴。 •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为 国家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化大革命 ”使中国的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文 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 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 教育的持续发展。
• 3.(2014·北京文综,4分)1977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 A 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 大改革”是( )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 现 •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结束以 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改革措施,

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 隆平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严 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 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决意开始 带来了福音。 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我国计算机的研制 (1)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 ②1983年成功 研制出“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上亿次), 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后问世。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 的文化,世界领先
近代 落后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 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备受欺凌
新中国 振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 制定了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从此,中 国人民开始了科技振兴、“两弹一星”
(1)概念: “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袁隆平简介 2、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培育 2004 196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年发现天然杂交水稻,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 袁隆平(1930.9— ):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 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 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 3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 父”、“当代神农”、“米神” 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不仅大大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 等。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 性饥饿问题。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1960年, 誉。 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专题概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历史,是一部急速变革,艰难创业和曲折发展的历史。

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

“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

但在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共同指导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与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2.说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实,通过比较认识中国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ppt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ppt7

邓小平说:中国如果没有搞两弹 一星的话,中国今天就不能算有影响 力的大国。
“神舟五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工作舱模型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出舱
袁隆平 袁隆平是中国国家杂交水 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被 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仔田间观察水稻新品种生长情况
2.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批“走资派”
3.全国大中小学校招生基本停止 4.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高考制度被废除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 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 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程标准的内容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第21课
一.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人民教育的奠基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1949年底 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发展多种教育形式
教材结构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科技事业的发展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艺和学术事业的发展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的内容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 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专题二十二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专题二十二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专题二十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下列成就不属于此时期的是( )A.大亚湾核电站兴建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青藏铁路的通车D.“神六”飞船升空2.标志着我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科技成就是(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B.“东方红一I”号人造卫星升空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 5部影片,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

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4.1950年8月,提出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个教育方针不能够体现( )A.重视全面发展B.重视德育C.教育要面向世界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成为继美、俄之后国际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而“神舟”六号的升空,则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载人飞行。

这既是我国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佐证,也为世界航天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不断提高②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各科研部门的通力合作④科学家的努力奋斗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有人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高科技成就进行比较后说,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积极发展高科技,是为了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积极推进高科技与经济的结合;③国家战略决策的制定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

热点集训25现代中国的科技

热点集训25现代中国的科技

热点集训2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1.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材料信息分辨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从材料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开设l的必修课以恩格斯的著作为教科书,以及文化部举办的科l学知识展览会,目的都是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主义理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所以A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故B项错;其他两项不是其主要目的。

【技巧点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根据材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问题。

新中国刚刚成立,虽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起来,但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形成,所以,要在整个社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们的头脑。

无论是在高校开设必修课还是举办展览会,都体现了这一目的。

2.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文化政策。

【解题思路】 l950年,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

B的说法不正确,该政策不存在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l995年,“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排除c、D两项。

故选A。

3.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现代经济和教育,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l950年至l957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得到确立,新中国的卫生和教育事业也日益完善,所以材料直接反映了A、B两项,但决定性原因应是D;c项不符合题意,此时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时期,而不是完善时期。

4.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学领域出现繁荣的原因。

【解题思路】由所学知识可知,“二为”方向提出是在1980年;“鲁迅文学奖”设立于l986年,③④与材料不符,可排除。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出现繁荣,涌现了《红岩》《创业史》《雷锋之歌》等优秀文学作品,主要是因为讴歌革命和建设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题和l956年“双百”方制的推动。

魏洁1213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魏洁1214

魏洁1213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魏洁1214

考点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 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说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趋 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概况(阶段)
建立人民教育
1949 1956
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 哪两个高峰期?简析产生这两个高峰期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探讨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针“ 双 提出 百 ” 贯彻 方
活力初现
1956年 文革时期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1978年后
知识整理 ①新中国的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文艺工作者以澎湃 的激情,讴歌人民共和国和祖国的革命和建设)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③目的: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成就
※ 题组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例1】(2008年海南高考,25) 从1952年秋开始,我 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业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 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l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 要目的在于 (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上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D
三 “双百方针”的经验与教训: 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最基本的)
“双百”方针地位:是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 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 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长久 性的指导意义。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PPT教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PPT教学课件

2022秋同步经魏典晋南学北案朝-物的理科技八与年文级化上册 课堂本
(2)发展成就:①曹魏时期:锺繇和胡昭,都擅长行、草、隶书。锺繇独创 楷书 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西晋时,设置书博士,规定用 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②东晋时期: 王羲之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 阶段,他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 作《 兰亭集序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③北魏时期:流传下来的
2022秋同步经魏典晋南学北案朝-物的理科技八与年文级化上册 课堂本
4.(侧重史料实证)辽阳汉魏壁画墓群是东汉魏晋时期的重要文化遗迹。壁
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内容有宴饮图、出行图、庖厨图、宅第图、仓廪
图、杂技乐舞图等。通过这些壁画,我们可以了解到东汉魏晋时期的( B)
A.儒学教育
B.社会生活
C.文学成就
B.《齐民要术》
C.《兰亭集序》
D.《女史箴图》
2022秋同步经魏典晋南学北案朝-物的理科技八与年文级化上册 课堂本
4.“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擅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
神,富有个性。”上述材料叙述的是( B)
A.王羲之
B.顾恺之
C.祖冲之
D.贾思勰
5.(跨学科•艺术)名胜古迹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下列反映了
2022秋同步经魏典晋南学北案朝-物的理科技八与年文级化上册 课堂本
(对号入座)
有一位北方人, 他热衷于农作 物,写成了 《齐民要术》 一书,你知道 他是谁吗?生 活在哪个朝代?
有一位数学家, 最早提出了具有 “极限”思维圆 周率正确计算方 法,被科学家称 “割圆术”你知 道他是谁吗?生 活在哪个时代?
2022秋同步经魏典晋南学案朝-物的理科技八与年文级化上册 课堂本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PPT课件 7 人教课标版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PPT课件 7 人教课标版

人民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情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 人民教育的奠基 二. 乱中的教育:受到极大破坏 三. 教育的复兴
1. 邓小平全面拨乱反正,恢复高考 2. 提出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3. 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9年义务教育 4. 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工程
解析与探究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 =75%(劳动增长)。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二. 曲折的年代 三. 文艺的春天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 背景
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 提出和含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我看这应该成为 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 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 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 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化与文学艺术高考真题精选[全国卷真题调研]1.[2015·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高校、清华高校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很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须要 B.支配经济体制的须要C.文化教化改革的须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须要答案 D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开展国家经济建设。

在教化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阅历,故D项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2年时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支配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化改革问题,C项错误。

[地方卷真题借鉴]2.[2024·浙江高考]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

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行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

”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起先于( ) A.20世纪40年头 B.20世纪50年头C.20世纪60年头 D.20世纪70年头答案 B解析1949年新中国建立,振兴科技的艰难历程才起先,除地质学、生物学和气象学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解除A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1967年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我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这已经不是“起先”了,解除C项;1958年中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记中国起先迈入原子能时代,即20世纪50年头中国起先跨入原子能时代,B项正确,解除D项。

3.[2015·四川高考]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指责该文“违反中心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支配“后事”:“我已经有思想打算了,我打算要坐牢。

Xplus引领影音阅读时代

Xplus引领影音阅读时代

Xplus引领影音阅读时代
魏洁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化》
【年(卷),期】2005(000)020
【摘要】从简单的黑白印刷.到装潢精美的印刷.再到高科技含量的“网络印刷”.印刷技术的更新换代使杂志的外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杂志的经营模式也在悄然改变。

网络衍生出的另一种全新媒体——数码杂志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杂志的一个历史性的变革。

【总页数】1页(P83)
【作者】魏洁
【作者单位】《中国信息化》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805
【相关文献】
1.浅阅读时代教师专业阅读的深度引领--评魏智渊《教师阅读地图》 [J], 王卫波
2.AMD第六代APU引领高清影音本时代 [J],
3.声色阅读 Xplus [J],
4.Xplus——带给你阅读中的声色效果 [J], 小兰
5.引领影音PC新时代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教育与文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对其作用及经验教训进行分析、评价;二要注意将中国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艺发展的历史与同时期政治、经济密切联系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三要注意将教材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认识科技、教育,与文艺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技术红一号”发射成功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判断正误(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知识点拨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双百方针”的经验与教训: 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最基本的)
“双百”方针地位:是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 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 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长久 性的指导意义。
【例5】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沦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白‘家争鸣”的方针 答案:B
疑难突破
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1)中国在汉唐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封建大帝国, 与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2)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 的落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 中国人才的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两方发达国家。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 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 很多,但两国政府首先投入大量的财力发展教育培养人 才,为两国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 同的经济就已跃居世界前列。
1956-1966
1966-1976
文化凋零
1976-至今
“二为”方向
蓬勃发展 恢复高考 三个面向 科教兴国 教育立法


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点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 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说明:“‘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化体 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育事业成就”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 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 (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 教育)。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 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 )+66.6%(科学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教育的增加占生产率 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26.8%左右。
答案:B
【例4】(2009浙江文综高考,20)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 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 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 的是 (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 邦”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 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帖有“实施 ‘科技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A
成就
※ 题组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例1】(2008年海南高考,25) 从1952年秋开始,我 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业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 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l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 要目的在于 (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上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D
新中 国建 立初 期
文革 时期
奠 基 挫 折
新 时 期
复 兴
①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②提出优先发展教育, 科教兴国战略;③提出“三个面向”方针;④ 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⑤90年 代实施“211工程”;⑥社会力量办学,启动 “希望工程”;⑦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3、从现实形势来看 (1)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 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其中,教 育具有基础性地位。 (2)在国内: ①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 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②劳动力素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成 为制约我围经济发展和困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主要因素。 特别提示: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 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类人才,这对于促进经济 发展和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深远意义。历 史证明,偏离这个方向对整个民族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例2】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 该证,可能得益于 ( )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答案:D
【例3】(2008广东单科,1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 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 育方针是 (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 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 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遭破坏
1966 1976
蓬勃发展
1978
新挑战
21世纪
人民教 育思想
”左 “的思 想
进一步确立 教育优先, 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 教育优先
(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阶段 特征 概况
措施:①建立人民教育事业;②毛泽东提出德智 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③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 面向国家建设④建立两种教育制度。 成效:①形成较完整教育体系;②培养大批高 素质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 表现:①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②废止高 考制度③招收“工农兵学员” 影响: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破坏教育事业导 致人才缺乏;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专题体系 文化事业 1949-1956 教育事业 确立社会主义教育 性质:为人民大众服务 探索与发展 “双百”方针 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 两种教育、劳动制度 “教育革命” “上山下乡”运动 招生:群众推荐 科学技术 自力更生方针 中科院、国科委 原子反应堆 原子弹 氢弹、东方红一 号卫星 人工合成结晶牛 胰岛素 籼型杂交水稻 理论: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成就:核能、空 间、运载火箭、 信息、生物工程
存在问题:
法规贯彻不力,法规体系不完备; 义务资金短缺; 地区发展不平衡;
学生(女生)辍学率较高;
师资队伍质量不高,不稳定。
四、 新时期中国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的原因 和对策是什么?
(1)原因 ①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 烈,中国只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 际竞争的挑战。这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 大批人才。 ②至20世纪末,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 设对人才的需要。 (2)对策: ①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②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③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考点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 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说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趋 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概况(阶段)
建立人民教育
1949 1956
表现
①红卫兵的破“四旧”,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和文物遭受毁坏 ②江青等破除“文化黑线专政”的鼓噪下,大批文化界人士遭受迫 害 影响: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
文 化 事 业 的 繁 荣
背景
①历史转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②明确方向: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 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 国家设立文化艺术奖项,促进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 ①“鲁迅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文艺创作而设 ②“茅盾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长篇小说而设 ③“五个一工程”奖,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
①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 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
社会主 义现代 化建设 新时期 (蓬勃 发展)
措施
①拨乱反正: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建立起中小学参评高级 职称等制度,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 ②制定方针: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面向现代化”(三个面向)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强调坚持 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④加快教育立法:1980年以来,颁布《义务教育法》、《教 师法》、《教育法》等,初步建立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①实现“双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 壮年文盲 ②职教、普教并举,成教发展 ③初步形成多层次、学科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材料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
下图为毛泽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题词 材料二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 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 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 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 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 学派的自由讨论……。要防止和克服单 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倾向。 ——节选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 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 双 百 ” 方 针 的 提 出 “ 十 年 动 乱 ” 与 文 化 凋 零
背景
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含义:艺术领域上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上实行百家争鸣 意义
①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②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繁荣、百花争艳的盛况
文革导火线: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二、教育事业曲折历程的经验教训(启示)
经验教训(启示):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4、从基本国情出发; 5、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 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