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教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 全8课时 )

八年级数学教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 全8课时 )

合吗?(2)重新利用这张长方形剪一个直角三角形,要使得全班同学剪下的都能够重合,你有什么办法?(3)剪下直角三角形,验证是否能够重合,并能得出什么结论?5.如图,△ABC 与△DEF 、△MNP 能完全重合吗?(1)直觉猜想哪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 (2)再用工具测量,验证猜想是否正确.6.按下列作法,用直尺和圆规作△ABC ,使∠A =∠α,AB =a ,AC =b .作法:1.作∠MAN =∠α.2.在射线AM 、AN 上分别作线段AB =a ,AC =b . 3.连接BC .△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图形:你作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作的三角形能完全重合吗? 三.交流展示通过上面几个活动你对三角形全等所需要的条件有什么看45︒31.5CB A60︒3DEF1.5P45︒31.5MN课时NO: 主备人:审核人用案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课题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会利用“ASA”进行有条理的简单的推理;2.通过多种手段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并能利用它们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的过程及应用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一.自主先学:(1)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条件?(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条件可以构成全等(3)请你们猜想,构成全等还有哪些条件组合?二.探究交流1.调皮的小明用纸板挡住了两个三角形的一部分,你能画出这两个三角形吗?每个人画出的三角形都一样吗?2.粗心的小明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了,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3.请你和小明一起画:用圆规和直尺画△ABC,使AB=a,∠A=∠α,∠B=∠β.(1)作AB=a.(2)在AB的同一侧分别作∠MAB=∠α,∠NBA=∠β,AM、BN相交于点C.(3)△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以上三个问题回答完毕了,你有什么发现?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三.交流展示1.说一说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你能找出它们并说出理由吗?2.如图,O是AB的中点,∠A=∠B,△AOC与△BOD全等吗?为什么(以填空方式回答)?四.拓展提高: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AB、AC上,且DE//AC,DF//AB.求证:BE=DF,DE=CF.五.小结与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哪些三个条件的组合是你还想去探索求证的?课外作业: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课时NO: 主备人:审核人用案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课题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AS”,会用“AAS”进行有条理的简单的推理;教学目标2.学会根据题目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定理进行全等的证明.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AS”,并能利用它们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学难点在解题时选择适当定理应用.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一. 自主先学:1.回忆上节课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解决下面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吗?已知:如图,∠A=∠D,∠ACB=∠DBC,求证:AB=DC.二.探究交流探索新知一已知:△ABC与△DEF中,∠A=∠D,∠B=∠E,BC=EF.求证:△ABC≌△DEF.基本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在△ABC与△A'B'C'中,∠B=∠B'(已知),∠C=∠C'(已知),AB=A'B'(已知),∴△ABC≌△A'B'C'(AAS).三.交流展示1.如图∠ACB=∠DFE,BC=EF,根据“ASA”,应补充一个直接条件__________根据“AAS”,那么补充的条件为______,才能使△ABC≌△DEF.2.如图,BE=CD,∠1=∠2,则AB=AC吗?为什么?3.如图∠ACB=∠DFE,BC=EF,根据“ASA”,应补充一个直接条件__________根据“AAS”,那么补充的条件为______,才能使△ABC≌△DEF.2.如图,BE=CD,∠1=∠2,则AB=AC吗?为什么?3.已知:如图,△ABC≌△A'B'C',AD和A'D'分别是△ABC和△A'B'C'中BC和B'C'边上的高.求证:AD=A'D'.四.拓展提高:4.已知:如图,△ABC ≌△A 'B 'C ',AD 和A 'D '分别是△ABC 和△A 'B 'C '中∠A 和∠A’的角平分线.求证:AD =A 'D '.五.小结与反思:布置作业课外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课时NO: 主备人: 审核人 用案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A 'B ' D 'C 'AB DC AB DC A 'B'D 'C '教学课题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5)教学目标1.会用“角边角”“角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2.渗透综合、分析等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演绎推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教学重点用“角边角”“角角边”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教学难点角边角”“角角边”定理的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一.自主先学:如图,已知AD平分∠BAC,要使△ABD≌△ACD,(1)根据“SAS”需添加条件________;(2)根据“ASA”需添加条件________;(3)根据“AAS”需添加条件________.二.探究交流1.如图,∠A=∠B,∠1=∠2,EA=EB,你能证明AC=BD吗?2.如图,点C、F在AD上,且AF=DC,∠B=∠E,∠A=∠D,你能证明AB=DE吗?三.交流展示例1: 已知: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EA∥FB,EC∥FD,EA=FB.求证:AB=CD.例2;已知:如图,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B =∠C.求证:DB=EC变式一已知:∠1=∠2,∠B=∠C,AB=AC.求证:AD=AE,∠D=∠E.变式二已知:∠1=∠2,∠B=∠C,AB=AC,D、A、E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D=AE,∠D=∠E.四.拓展提高:1.如图,AC⊥AB,BD⊥AB,CE⊥DE,CE=DE.求证:AC+BD=AB.2.如图,∠ABC=90°,AB=BC,D为AC上一点,分别过A、C作B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求证:EF+AE=CF.五.小结与反思:课外作业: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课时NO: 主备人:审核人用案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课题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教学目标1.掌握“边边边”定理.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尺规来完成“已知三边画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运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边边边”定理的应用和转化意识的形成及辅助线的添加.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一.自主先学:小明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装饰物,其中一块被打碎了,妈妈让小明到玻璃店配一块回来,小明该怎么办呢?二.探究交流实践探索一:已知三条线段a、b、c,以这三条线段为边画一个三角形,并把你画好的三角形剪下,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看剪下的三角形是否能完全重合.通过以上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实践探索二:教师出示三角形、四边形木架,让学生动手拉动木架的两边.教师提出问题:(1)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2)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三.交流展示1.下列图形中,哪两个三角形全等?2.如图,C 点是线段BF 的中点,AB =DF ,AC =DC .△ABC 和△DFC 全等吗?变式1若将上题中的△DFC 向左移动(如图),若AB =DF ,AC =DE ,BE =CF ,问:△ABC ≌△DFE 吗 ?变式2若继续将上题中的△DFC 向左移动(如图),若AB =DC ,AC =DB ,问:△ABC ≌ △DCB 吗 ?3.已知:如图, 在△ABC 中,AB =AC ,求证:∠B =∠C .四.拓展提高:1.已知:如图,AB =CD ,AD =CB ,求证:∠B =∠D .117667119942.如图,AC 、BD 相交于点O ,且AB =DC ,AC =DB .求证:∠A =∠D .五.小结与反思:布置作业课外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课时NO: 主备人: 审核人 用案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CDOAB教学课题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7)教学目标1.会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能证明作法的正确性,并在经历“观察——操作——证明”的活动过程中养成善于分析、乐于探究和理性思考的良好习惯;2.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能证明作法的正确性,体会与“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作法的联系,在比较中探究作法;3.能在不同的作图题中感悟相同的知识背景,在同一问题中探求不同的作法,从而进一步把握知识本质,逐步形成抽象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教学重点能在不同的作图题中感悟相同的知识背景,在同一问题中探求不同的作法,从而进一步把握知识本质,逐步形成抽象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教学难点几何图形信息转化为尺规操作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一. 自主先学: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1),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任取OC=OD,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C、D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M的射线OM就是∠AOB的平分线.请同学们说明这样画角平分线的道理.二.探究交流1.说请按序..说出木工师傅的“操作”过程.2.作与写用直尺和圆规在图(2)中按序..将木工师傅的“操作”过程作出来,并写出作法.3.证请证明你的作法是正确的.4.用用直尺和圆规完成以下作图:(1)在图(3)中把∠MON四等分.图(1)(2)在图(4)中作出平角∠AOB 的平分线.说明:过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就是作以这点为顶点的平角的角平分线.1.观察思考.在图(2)作图的基础上,作过C 、D 的直线l (如图(5)),观察图中射线OM 与直线l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问题变式.你能用圆规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吗?(如图(6),经过直线AB 外一点P 作AB 的垂线PQ ). 3.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新旧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决新问题的策略. 4.作图与证明.1 以点P 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使它与AB 交于C 、D .2 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大于12CD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Q .3 作直线PQ .∴直线PQ 就是经过直线AB 外一点P 的AB 的垂线(如图(7)). (2)证明略.5.归纳总结.图(2)O BA 图(4)NOM图(3)(图7)QDC BAPMDCBOA图(5)l图(6)BAP课时NO: 主备人:审核人用案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课题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8)教学目标 1.利用尺规作图,掌握已知斜边、直角边画直角三角形的画图方法; 2.经历操作、实验、观察、归纳,证明斜边、直角边(HL )定理;3.用HL 及其他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和计算,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斜边、直角边”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难点 斜边、直角边”定理的证明和应用.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 学 过 程个案补充一.自主先学: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 、 、___ .2.如图,在Rt △ABC 中,直角边是 、 , 斜边是___ 3.如何将一个等腰三角形变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如图,在Rt △ABC 、Rt △DEF 中,∠B =∠E =90°, (1)若∠A =∠D ,AB =DE 则△ABC ≌△DE ( ) (2)若∠A =∠D ,BC =EF ,则△ABC ≌△DEF ( ) (3)若AB =DE ,BC =EF ,则△ABC ≌△DEF ( ).上面的每一小题,都只添加了两个条件,就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你还能添加哪两个不同的条件使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二.探究交流探索活动一. (1)交流、操作.用直尺和圆规作Rt △ABC ,使∠C =90°,CB =a ,AB =c .(2)思考、交流.①△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吗?BADE C F。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学习过程】一、复习1.在前两节课的讨论中,我们知道: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给出三个条件时,有四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想一想,是哪四种呢?二、探索新知,合作探究(一)自学指导1.通过自学课本第24~28页的内容.思考: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成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为什么?(二)合作探究1.大家想一想: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有几种可能情况呢?那在每种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全等吗?我们逐一来研究.先看第一种情况下,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做一做(1)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如: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2.5 cm,3.5 cm.它们的夹角为4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出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2)大家利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来画满足以上条件的三角形,然后与同伴画的来比较一下.(3)由此得到结论:我们来改变上述条件中的角度和边长,大家分组讨论,是否能得到以上结论?(4)由此我们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5)[例1]如图,已知AB与CD相交于点O,OA=OB,OD=OC,△AOD与△BOC全等吗?说明理由.3.议一议(1)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角是一边的对角,如:两边长分别为2.5 cm和3.5 cm,其中2.5 cm的边所对的角为45°,画图形会得到什么情况?画一画,试一试.并与同桌比较.结论: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即:“边边角”或“SSA”不一定成立.4.[例2]已知:△ABC≌△A1B1C1,D,D1分别是BC,B1C1上的一点,且BD=B1D1.AD与A1D1相等吗?为什么?(三)小结(四)当堂训练1.图(1)中,AB=EF,AC=ED,∠A=∠E.图(2)中,AD=CB,∠DAC=∠BCA=90°,分别找出各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伴进行交流.3.如图,AD是△ABC的中线,在AD及其延长线上截取DE=DF,连接CE,BF,试说明:(1)△BDF≌△CDE;(2)BF与CE有何关系?为什么?4.如图,点E,F在AC上,AB∥CD,AB=CD,AE=CF,△ABF与△CD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5.(2019淄博)已知,在如图所示的“风筝”图案中,AB=AD,AC=AE,∠BAE=∠DAC.试说明:∠E=∠C.6.如图,AD=BC,AC=BD,DE与CE相等吗?为什么?7.(2019邵阳)如图,已知AD=A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AEB,你添加的条件是.(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1.如图,FE=BC,DE=AB,若∠B=∠E=40°,∠F=70°,则∠A等于( )第1题图(A)40° (B)50° (C)60° (D)70°2.(2020利津期中)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 全等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3.(2020济宁附中期中)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C=DF,BE=CF,要使△ABC≌△DEF,还需要的条件可以是.(只填写一个条件)第3题图4.(2020利津期中)如图,在△A B C与△A E F中,A B=A E,B C=E F,∠B= ∠E,AB交EF于点D.给出下列结论:①∠EAB=∠FAC;②AF=AC;③∠C=∠EFA;④AD=A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5.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试说明:BD=CE.6.如图,AC∥EG,BC∥EF,直线GE分别交BC,BA于P,D.且AC=GE,BC=FE.试说明:∠A=∠G.7.(2020利津期中)如图,AB∥CD,BC∥AD,AB=CD,AE=CF,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A)4 (B)3(C)2 (D)18.如图,给出下列四个条件,AB=DE,BC=EF,∠B=∠E,∠C=∠F,从中任选三个条件能使得△ABC ≌△DEF的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9.(2020利津期中)如图,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BE=AF,CE与BF 交于点P.(1)试说明:CE=BF;(2)求∠BPC的度数.【提高训练】10.(探究题)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接AD,AG.试说明:(1)AD=AG;(2)AD与AG的位置关系如何?。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5种)例题+练习(全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5种)例题+练习(全面)

教学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5种)1 边角边(重点)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必须是两边及其夹角,不能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原因:如图:在∆ABC和∆ABD中,∠A=∠A,AB=AB,BC=BD,显然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例1 如图,AC=AD,∠CAB=∠DAB,求证:∆ACB≌∆ADB.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CB,AB=DC,AE=DF求证:BF=CE.例3.(1)如图①,根据“SAS”,如果BD=CE, = ,那么即可判定△BDC≌△CEB;(2) 如图②,已知BC=EC,∠BCE=ACD,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例4.如图,已知AD=AE,∠1=∠2,BD=CE,则有△ABD≌,理由是;△ABE≌,理由是.例5.如图,在△ABC和△DEF中,如果AB=DE,BC=EF,只要找出∠ =∠或∥,就可得到△ABC≌△DEF.例6.如图,已知AB∥DE,AB=DE,BF=CE,求证:△ABC≌△DEF.例7.如图,点B在线段AD上,BC∥DE,AB=ED,BC=DB.求证:∠A=∠E例8.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2.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例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你添加的条件是:.(不添加辅助线)例2.如图,已知AD平分∠BAC,且∠ABD=∠ACD,则由“AAS”可直接判定△≌△.例3.如图,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那么AE= cm.例4.如图,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例5.如图,已知EC=AC,∠BCE=∠DCA,∠A=∠E.求证:BC=DC.例6.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 (不与B,C重合),F,E分别是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CDF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1) 你添加的条件是:;(2) 证明:例7.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BC=DC,∠1=∠2=∠3,则DE的长等于 ( ) A.DC B.BCC.AB D.AE+AC【基础训练】1.如图,已知AB=DC,∠ABC=∠DCB,则有△ABC≌_______,理由是_______;且有∠ACB=_______,AC=_______.2.如图,已知AD=AE,∠1=∠2,BD=CE,则有△ABD≌_______,理由是_______;△ABF≌_______,理由是_______.3.如图,在△ABC和△BAD中,因为AB=BA,∠ABC=∠BAD,_______=_______,根据“SAS”可以得到△ABC≌△BAD.4.如图,要用“SAS”证△ABC≌△ADE,若AB=AD,AC=AE,则还需条件( ).A.∠B=∠D B∠C=∠EC.∠1=∠2 D.∠3=∠45.如图,OA=OB,OC=OD,∠O=50°,∠D=35°,则∠AEC等于( ).A.60°B.50°C.45°D.30°6.如图,如果AE=CF,AD∥BC,AD=CB,那么△ADF和ACB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AD与BC相交于点O,∠CAB=∠DBA,AC=BD.求证:(1)∠C=∠D;(2)△AOC≌△BOD.8.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DC于F,BD分别交CE、AE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9.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DBC=∠DCB.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的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AE.求证:AE∥BC.A BC DEF角角边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例1、如图,在△ABC 中,∠ABC =45°,H 是高AD 和高BE 的交点,试说明BH =AC .例2、如图,∠ACB=90°,AC=BC ,BE ⊥CE ,AD ⊥CE 于D ,AD=2.5cm ,DE=1.7cm . 求BE 的长.例3、如图, 在△ABC 中, AC ⊥BC, CE ⊥AB 于E, AF 平分∠CAB 交CE 于点F, 过F 作FD ∥BC 交AB 于点D. 求证:AC =AD.例4、如图, 在ABC中, ∠A=90°, BD平分B, DE⊥BC于E, 且BE=EC,(1)求∠ABC与∠C的度数;(2)求证:BC=2AB.边边边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CD.你能说明∠C=∠A吗? 试一试.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E为AC上的一动点(不与A重合),在E移动过程中.BE和DE是否相等? 若相等,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例3.如图,AB=CD ,AE=CF ,BO=DO ,EO=FO .求证:OC=OA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设 教 学 计 程 意 序 图
你能找到图中的三角形吗?
三角形稳定性在校园中应用
五、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探索发现 合作交流 归纳结论 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知识运用 巩固新知
再创情境 联系实际
反思小结 提炼规律
布置作业 提高升华
五、 教学过程分析
六、反思小结,提炼规律
反思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什么知识? 1.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把所学到的知识经常进行整 理小结,使他们头脑中存储着一个层次分 明的知识系统。
设计意图
分层次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又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巩固所学,分层要求。 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 发展”。

说课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目标 重难点分析
教学评价
教学评 教学评价 价
恰当创设 情境 尊重规律
精心设计问题 尊重知识
指导思考 实践 尊重学生
学生动起 来 知识动起 来 情感动起 来
体现尊重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1.恰当创设情境,尊重规律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 思想。数学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方法 的学习。教师摒弃了直接给出“SSS”条件的教学方法, 创设有趣的情境融合入教学,以学生的数学探索活动 为主线,采用了“引导―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以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中心,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注重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将教师的 “引”与学生的“探”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八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八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AC=DC
A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CB=∠DCE
C
E D
BC=EC △ACB≌△DCE(SAS) AB=DE
; / 澳门葡京官网 ;
是用于举办战申榜排位赛の临事城市,其实就是呐个排位赛场地.一旦在排位赛期间离开呐座城市,那就无法再进来了.哪怕你是晋级到决赛绝点の战申,只要离开,也一样不能再回来.大斗场内の修行者,陆续の离开.鞠言和纪沄国尪,也跟着人流出了大斗场.在押注大厅,鞠言用相应の 压保凭证在一片惊叹之中兑换到了九亿白耀翠玉.从押注大厅出来后,鞠言和纪沄国尪直接去了交易区域,径直来到了交易大厅.上次在交易大厅购买の红毛果和善琉膏,对鞠言の帮助极其巨大.能够说,若不是使用呐两种资源,让鞠言在对战之前提升了不少の战斗历,那鞠言是不可能击 败月灿尪国丁水云战申の,更不可能杀死对方.红毛果提升了鞠言の申魂体,让鞠言对微子世界控制更强,同事还让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领悟混元碎片空间の黑色区域也就是至高级の黑道则,正是由于对至高级黑道则有了些许の掌握,鞠言才能够施展出自身の乾坤千叠击.至于那善琉膏, 同样是对他帮助巨大.善琉膏,明显の增强了鞠言体内の微子世界历量,同事也让微子世界更为稳固和坚韧.鞠言明确了一点,在暗混元空间之中,还有不少资源是对他修行能提供巨大帮助の.暗混元空间与明混元空间の资源,特性是不同の.当然了,普通资源就没哪个用处了,也只有善琉 膏呐一级数の资源才有较为明显の效果.距离决赛阶段,鞠言还有足足半年の事间能够用来继续提升实历,呐半年事间,他自是要利用好.而珍贵の资源,也是必不可少の.现在鞠言身上有超过九亿の白耀翠玉,购买次一级の珍贵资源,那足够买到很多很多.对提升申魂体有效の红毛果,鞠 言打算再买个二百颗.先前那次买の二百颗红毛果,已是被鞠言全部使用了,而鞠言感觉用红毛果仍然能继续提升自身の申魂体.在交易大厅,鞠言和纪沄国尪,直接就购买了伍亿白耀翠玉の各种资源.其中有三亿白耀翠玉都是鞠言自身所用,而另外两亿白耀翠玉是纪沄国尪花の.不过, 纪沄国尪所购买の资源中,绝大部分并不是自身所用,而是准备用于充实国家の国库.两亿白耀翠玉の各种资源,足够让龙岩国の国库颇为充盈了.毕竟,龙岩国只是一个小国家,国家内善王级强者数量都没多少,对资源の消耗,相对の也就比较少.从交易大厅购买了大量资源后,鞠言和纪 沄国尪返回住处.当日稍晚一些事间,波塔尪国の申肜公爵过来,请鞠言和纪沄国尪赴宴.贺荣国尪,为鞠言战申和纪沄国尪准备了庆功宴.而鞠言拒绝了参加庆功宴,鞠言の意思是,庆功宴等到战申榜排位赛彻底结束后再说.申肜公爵劝说数次后都没能让鞠言改变主意,也就只能罢了.鞠 言战申不参加庆功宴,纪沄国尪也是跟着鞠言拒绝了.申肜公爵回到波塔尪国の居所,向贺荣国尪复命.“陛下,鞠言战申和纪沄国尪の意思是,等战申榜排位赛全部结束,再行庆功.”申肜公爵对贺荣国尪道.“哦?”贺荣国尪轻‘哦’了一声.他准备庆功宴,是为了感谢鞠言.鞠言三轮全 胜进入了战申榜排位赛の决赛,给波塔尪国带来了难以想象の好处.光是在几场对战中波塔尪国在押注大厅所赢取の白耀翠玉,都令贺荣呐位尪国の国尪心潮澎湃了.设宴庆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与鞠言战申和纪沄国尪拉近关系.“陛下,鞠言战申和纪沄国尪都很坚持.”申肜公 爵又说道.“嗯,俺知道了.俺们,尊叠鞠言战申和纪沄国尪の意思.”贺荣国尪点点头道.“对了申肜公爵,俺们波塔尪国,通过鞠言战申呐一盘口,得到了多少积分?押注大厅那边,具体の信息应该出来了吧?”贺荣国尪转而问道.“信息已经出来了,鞠言战申呐个盘口得到の积分超过二 拾八亿之巨.”申肜公爵道.积分与盘口压保额直接相关!“啧啧……”贺荣国尪听到呐个数字,忍不住咋了咋舌.“哈哈,下一届战申榜排位赛,俺们波塔尪国获得の压保盘口,至少能比呐次多一倍.”贺荣国尪振奋の语气说道.“是の陛下,按照过往の例子看,仅仅鞠言战申呐一个盘口 获得の押注积分,就足以让俺们波塔尪国在下一届战申榜排位赛中得到至少伍个压保盘口了.而接下来,还有决赛阶段.鞠言战申在决赛中,应该也能获得一些押注积分.”申肜公爵道.“嗯,等战申榜排位赛结束后,俺一定要好好感谢鞠言战申和纪沄国尪.”贺荣国尪叠叠の点了点头.与 此同事,玄秦尪国人员の居所,廉心国尪和尪国の众人员都在一个房间中,房间内气氛异常の安静.似乎,已是有一段事间没有人开口说话了.玄秦尪国在呐一届战申榜排位赛中,损失惨叠.获得の押注积分,也比预料中の少很多.别の不说,单单一个丁水云战申の盘口,就损失了大量の押 注积分.(本章完)第三零零思章王国招揽丁水云战申の呐个盘口,本应该是能够帮助玄秦尪国必得大量押注积分の,可惜……从大斗场回到居所之后,廉心国尪の心仍然没能平复下来.她の心情,此事是极其の复杂,后悔、愤怒、忧虑等等情绪皆有.“怎么都不说话了?”“应哗公爵,你 の主意不是一直都很多の吗?怎么也不说话了?”廉心国尪环视房间内の众人,声音冰冷.应哗公爵,身体都在发抖.淘汰阶段第二轮对战中,他代表玄秦尪国压保伍千万白耀翠玉,赔了.第三轮对战中,他代表玄秦尪国压保两亿白耀翠玉,又血本无归.他应哗公爵,还能找哪个借口.“陛下, 现在不是追究某个人责任の事候.损失の白耀翠玉,就目前の局势,已算不上最无法想象,善王の申魂体还能有呐样幅度の提升!”“不错,真是不错.申魂体增强之后,俺对微子世界の控制更加精妙了.”“还有对黑道则の掌控!俺の申魂体所增强の部分,与在明混元空间不同,在呐里 所增强の那部分申魂体,与暗混元空间更加契合.呐也让俺,对暗混元黑道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3.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3.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
如图,∠A=∠D,要使△ABC≌△DBC,还需要补充一个条件:
利用“角边角“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所以△BEC≌△CDA(AAS).
解:因为AD是△ABC的中线,所以BD=CD.
因为CF⊥AD,BE⊥AE,
所以∠CFD=∠BED=90°.
BED=CFD,

)
在△BDE和△CDF中,因为
BDE=CDF,
利用“角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又因为OE⊥AB,OF⊥CB,所以∠OEB=∠OFB.
在△BAC和△EAD中,因为
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AC∥DB,且AE=BF,那么△AEC≌△BFD的理由是(
所以CE=AD=5 cm,BE=CD,
所以△BDE≌△CDF(AAS).
利用“角边角“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 夹边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
或“ASA”).
几何语言:
在△ABC与△A'B'C'中,
∠=∠',
='',所以△ABC≌ △A'B'C' (
∠=∠',
ASA
).
1.〈厦门〉已知: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
∠D,AC=DF,且AC∥DF.
试说明:△ABC≌△DEF.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应用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进行简单地推理.
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AC∥DB,且AE=BF,那么△AEC≌△BFD的理由是(
)
∠ACB=∠F
B.
所以△BEC≌△CDA(AAS).
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说明什么条件,简言

初二数学1.3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第2、4、6、8教案

初二数学1.3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第2、4、6、8教案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初 二 数 学1.3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1巩固主备::陈秀珍 审校 郁胜军 日期:2013年9月3日教学目标:掌握利用“边角边”公理判定三角全等。

教学重点:边角边公理条件不具备的进行转换后,再利用边角边公理证明 教学难点:1.边角边公理条件不具备的进行转换后,再利用边角边公理证明2.边角边公理书写格式,对应元素顺序问题。

教学内容: 一、自主探究1. 边角边公理: 。

2. 边角边公理的几何表达形式:二、自主合作1. P15/课本例2已知:如图1-8AB 、CD 相交于点E ,且E 是AB 、CD 的中点。

求证:△AEC ≌△BE D2. 巩固练习:(1)你能证明P15/课本例2中AC ∥B D 吗?(2)P16、练习1三、自主展示1. P16/课本例3已知:如图1-9点 E 、F 在CD 上。

且CE=DF ,AE=BF ,AE ∥BF 求证:△AEC ≌△BF D巩固练习:(1)你能改变图1-9中△AEC 的位置得到图1-8?(2)根据例3的已知条件,你还能证出其它新的结论吗?(3)P16/课本练习2ED CBAC四、自主拓展1. 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求证:∠A =∠D .2. 如图所示,AB = AD ,∠1 = ∠2,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 ≌ △ADE ,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______.请你证明3.如图(13)△ABC ≌△EDC 。

求证:BE=AD 。

4. 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 求证:OA =OD .(SAS )五、自主评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P 30/4、 5 教学反思:E(图13)DCBA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初 二 数 学1.3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2巩固主备::陈秀珍 审校 郁胜军 日期:2013年9月5日教学目标:1. 掌握且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定理判定三角全等教学重点:不能直接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定理判定三角全等要先进行转换,再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定理判定三角全等。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栖霞市唐家泊中学衣龙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到相关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辨证思想。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二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硬纸板、直尺、圆规、自制三角形、四边形、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刚刚学习了全等三角形,那么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与他画的三角形全等?交流总结: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

反过来,两个三角形如果要全等,需要六个条件其中的那些条件呢? 一个条件行吗?两个条件、三个条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索的问题:板书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二、探究发现,学习新知:(一)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注意:一个条件,指什么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1.只给定一条边时:(学生操作,白板展示)2、只给定一个角时:(学生操作,白板展示)(二)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1、三种情况:一边一角、两边、两角2、具体情况:①一边一角:三角形一条边为15cm,一内角为30°.②两边: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15cm、16cm.③两角: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60°.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结果作补充交流.3.总结讨论结果:(学生操作,白板展示)结论: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三)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它们全等吗?小组归纳: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角一边.1、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比如一个大直角三角尺与一个小直角三角尺。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6) 2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6) 2
2.如图,C点是线段BF的中点,AB=DF,AC=DC.△ABC和△DFC全等吗?
变式1
若将上题中的△DFC向左移动(如图),若AB=DF,AC=DE,BE=CF,问:△ABC≌△DFE吗?
变式2
若继续将上题中的△DFC向左移动(如图),若AB=DC,AC=DB,问:△ABC≌
△DCB吗?
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求证:∠B=∠C.
学生思考并回答,可以根据前面所学过的“SAS”“ASA”“AAS”判定来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老师提出“能否利用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让学生思考并引出课题.
通过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为探究新知识做好准备.
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明确探究的方向.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运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
“边边边”定理的应用和转化意识的形成及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一、问题情境
小明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装饰物,其中一块被打碎了,妈妈让小明到玻璃店配一块回来,小明该怎么办呢?
四、尝试练习
1.已知:如图,AB=CD,AD=CB,求证:∠B=∠D.
2.如图,AC、BD相交于点O,且AB=DC,AC=DB.求证:∠A=∠D.
学生独立分析并完成,教师点评.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
通过练习,学生的板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培养独立分析的能力,会运用“SSS”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思路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思路

思 路 1: 已 知 角 的 另 一 邻 边 对 应 相 等 , 找 利 用 “ A.” 探 索 . s s 例 5 如 图 5, 点 A 、 E、 F、 C在 同 一 条 直 线 上 。 AD=
CB . A = C . E =C A 则

分 析 : 知 厶 =厶 D 欲 朋 , 应 探 索 △ D 哪 △ D朋 . 为 此 J
AC D. ∞ AC的 中 点 , AF C 又 由 A舾 = 即 = F, △C DF, 以 D 所 ( 顶 角 ) 则 △AE 对 ,
现将探 索 三角形 全等 的思 路归 纳如 下 :

已 知 两 通 对 应 相 等
思 路 1: 已 知 两 边 的 夹 角 对 应 相 等 , 用 找 利
2_ Z.
全 等 的 条 件 已 有 AD= B, A= C, 又 由 C
AE = F, 知 AE + C EF= F+ E, 即 AF= E, C , C 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D虺
△ 隰 从 而 得 到 结 论 .
思 路 2: 已 知 边 的 另 一 邻 角 对 应 相 等 , 找 利 用 ‘ S A” 探 索 . 例 6 如 图 6 Ac与 肋 .
到结论.
三 已 知 一 边 A 某 一 邻 角 对 应 相 等
“ 月 三 . 风筝 ” 三 放 .下 图 2 小 是 明 制 作 的 g, .他 根 据 DE= l 筝 E DF。 = 删 删 , 用 度 量 , 知 道 不 就
DEH= DF H.请 你 照 妖 学 的知 识给 予解 释.
“ AS” 索 S 探 例 1 ( o 5 ̄ 湖 北 省 2o 宜 昌 市 实 验 区 )已 知 : 图 如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要点全析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要点全析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要点全析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共六个基本元素,全等三角形的六个元素都分别对应相等.反过来,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边对应相等并且三组角也对应相等.那么它们必定可以重合,根据定义,它们一定全等.但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真的需要六个条件吗?探索发现:两个三角形满足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内角相等)或两个条件都不能确定它们是否全等,而满足三个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SSS ”或“边边边”(1)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书写格式:如图13-2-1.在△ABC 和△A ′B ′C ′中,①⎪⎩⎪⎨⎧'''''',=,=,=C B BC C A AC B A AB ② ∴ △ABC ≌△A ′B ′C ′(SSS ).③(3)书写格式的步骤分三步:第一步: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如上边的①,在△ABC 和△A ′B ′C ′中. 第二步:按条件中的边角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如上边的②. 第三步;写出结论,如上边的③,△ABC ≌△A ′B ′C ′(SSS ).【说明】①第一步中,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和”不能写成“≌”,也不能取消.②第二步中,大括号内的三个条件的书写是有顺序的,必须与判定条件一致,并且注意边、角字母的对应.一般前一个三角形的边、角写在等号的左边,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边、角写在右边.③写结论时,注意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并在后面的括号内注明判定条件的简写,如“SSS ”或“边边边”.例如:如图13-2-2.已知AB =AC ,D 为BC 中点.试说明∠B =∠C 是否成立,为什么?解:∠B =∠C 成立.∵ D 为BC 中点,∴ BD =CD .在△ABD 和△ACD 中,⎪⎩⎪⎨⎧(公共边),=(已证),=(已知),=AD AD CD BD AC AB∴ △ABD ≌△ACD (SSS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说明】①在本例中使用了证明的格式.②在本例中的最后两步中有两个“∴”符号,前一个“∴”,是由前面大括号内的三个条件得出的.后一个“∴”,是将前一个“∴”当成了“∵”,然后推出后一个“∴”,这里省略了一步:∵△ABD ≌△ACD .因此,今后在书写中要注意.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边角边”或“SAS ”(1)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2)表达格式为在△ABC 和△DEF 中(图13-2-3)⎪⎩⎪⎨⎧∠∠,=,=,=EF BC DEF ABC DE AB∴ △ABC ≌△DEF (SAS ).例如:如图13-2-4中,AD 、BC 相交于点O .OA =OD ,OB =OC ,那么AB =DC 是否成立.解:∵ AD 、BC 相交于点O ,∴ ∠AOB =∠DOC (对顶角相等).在△AOB 和△DOC 中,⎪⎩⎪⎨⎧∠∠(已知)=(已证),=(已知),=OC OB DOC AOB OD OA∴ △AOB ≌△DOC (SAS ).∴ AB =DC【说明】本题中,书写三条件时,应该按边、角、边的顺序,将两边的夹角放在中间,用括号括起来;或者写成一行,也按边、角、边的顺序,将两边的夹角放在中间,再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4.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边角”或“ASA ”(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2)表达格式:如图13-2-5,在△ABC 和△DEF 中,⎪⎩⎪⎨⎧∠∠∠∠,=,=,=DEF B DE AB D A ∴ △ABC ≌△DEF (AAS ).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四:“角角边”或“AAS ”(1)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2)表达格式,如图13-2-5,在△ABC 和△DEF 中,⎪⎩⎪⎨⎧∠∠∠∠,=,=,=EF BC D A DEF B ∴ △ABC ≌△DEF (AAS ).例如:如图13-2-6中,AB ∥CD ,AE ∥DF ,AB =CD .求证:AE =DF .证明:∵ AB ∥CD ,∴ ∠ABC =∠DCB .∵ AE ∥DF ,∴ ∠AEB =∠DFC .在△ABE 和△DCF 中,⎪⎩⎪⎨⎧∠∠∠∠,=,=(已证),=DF AE DFC AEB DCF ABC∴ △ABE ≌△DCF (AAS ).∴ AE =DF .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或“HL ”(1)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表达格式:如图13-2-7,在△ABC 中,AD ⊥BC 于D ,AB =AC 在Rt △ABD 和Rt △ACD 中,⎩⎨⎧,=,=AD AD AC AB∴ Rt △ABD ≌Rt △ACD (HL )(3)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它也可以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如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可用“SAS ”,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可用“ASA ”或“AAS ”.它的特殊条件就是“斜边、直角边”.7.“角角角”与“边边角”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上面已说过的有:三边的SSS ,两边一角的SAS 和一边两角的ASA ,AAS ,那么“AAA ”和“SSA ”能否成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呢?(1)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13-2-8,DE ∥BC ,则∠ADE =∠B ,∠AED =∠C ,∠A =∠A ,△ADE 与△ABC 有三角对应相等,但它们没有重合,所以不全等.(2)如图13-2-9,在△ABC 与△ABD 中,AB =AB ,AC =AD ,∠B =∠B ,但△ABC 与△ABD 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8.证明的意义和步骤(1)证明的意义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简单地说,证明就是推理过程.(2)证明的步骤证明一个命题为正确的时候,其步骤如下:①弄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画出图形.②根据条件,结合图形,写出已知.③根据结论,结合图形、写出求证.④写出证明过程.证明一个命题不正确的时候,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例如:若a 2=b 2,则a =b .这是一个错误命题,证明如下.证明:∵ (-5)2=52=25,而-5≠5.∴ 若a 2=b 2,则a =b ,是一个错误命题.9.证明题目时常用的三种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常要遇到条件不足或结论不易寻找等问题,如何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1)综合法就是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入手,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定理、性质、公理等,逐步推出要判断的结论,有时也叫“由因导果法”.例如:如图13-2-10,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分别交AC 、AB 于点E 、F .求证:BF =DE .分析:从已知条件到推出结论,其探索过程如下⇒⎪⎭⎪⎬⎫∠∠⇒⇒∠∠⇒C BDF AC DF CD BD BC D CDE B AB DE =∥=的中心是=∥△BFD ≌△DEC (ASA ) ⇒BF =DE (目标).以上这种由因导果的方法就是综合法.(2)分析法就是从要判断的结论出发,根据已学的定义、定理、公理、性质等,倒过来寻找能使结论成立的条件,这样一步步地递求,一直追溯到结论成立的条件与已知条件相吻合为止,有时也叫“执果索因法”.如上题,用分析法的探索过程如下:BF =DE ⇒△BFD ≌△DEC ⇒⎪⎩⎪⎨⎧⇒⇒∠∠⇒⇒⇒⇒∠∠已知∥=已知中点是=已知∥=AC DF C BDF BC D CD BD AB DE CDE B(3)分析—综合法在实际的思考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这两种方法,先从结论出发,想一想需要什么条件,层层逆推,当思维遇到障碍时,再从条件出发,顺推几步,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从而两边凑,直至沟通“已知”和“结论”的两个方面. 即:已知 中间条件 结论 综合法 分析法例如:如图13-2-11,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上任一点,连接EB 、EC ,求证:EB =EC .分析:本题比较复杂,可用上述的三个方法均可,现在以分析一综合法为例,说明分析过程.先用综合:由因导果.⇒⎪⎭⎪⎬⎫⇒CD BD D AD AD AC AB =为中心==△ABD ≌△ACD ⇒⎩⎨⎧∠∠∠∠.=,=CDA BDA CAD BAD再用分析:执果索因.EB =EC ⇒△ABE ≌△ACE ⇒⎪⎩⎪⎨⎧⇒∠∠⇒已知==已知=AE AE CAEBAE AC AB ⇒△ABD ≌△ACD . 证明:∵ D 是BC 的中心,∴ BD =CD . 在△ABD 和△ACD 中⎪⎩⎪⎨⎧(公共边),=(已证),=(已知),=AD AD CD BD AC AB∴ △ABD ≌△ACD (SSS ).∴ ∠BAD =∠CAD .在△ABE 和△ACE 中⎪⎩⎪⎨⎧∠∠(公共边)=(已证),=(已知),=AE AE CAE BAE AC AB∴ △ABE ≌△ACE (SAS ).∴ BE =C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说明】①本题证明过程中,后一次三角形全等,也可选△BDE ≌△CDE ,方法同上.②本题两次用到全等三角形,在分析中应找准三角形,理清思路.10.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的选择选择哪种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根据具体已知条件而定,见下表:已知条件寻找条件判定方法—边一角对应相等一边SAS一角SAS或AAS两角对应相等一边ASA或AAS两边对应相等一角SAS 一边SSS11.如何选择三角形判定全等在学过本节内容之后,经常会遇到判定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的问题,而要判断它们相等,就要考虑选择三角形全等.如何选择三角形呢?可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可以从判断的结论(线段或角)出发,寻找这些结论在哪两个可能的全等三角形中,就试着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以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判定它们全等.(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判定它们全等.(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可考虑添加辅助线的办法,构造三角形全等.例如:如图13-2-12,已知AB=AC,BD=CD,试判断∠B与∠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要判断∠B与∠C的关系,先看∠B与∠C是否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而此题没有两个全等三角形,只有一个四边形,目前由已知条件四边形ABDC,要创造三角形,可以连接AD或BC,那么连接谁更合适呢?若连接AD,则∠B、∠C分在左、右两个三角形中,若全等,则∠B=∠C,事实上,∠B=∠C,若连接BC,则∠B、∠C分在上、下两个三角形中,根据目前所学知识还不能确定∠B=∠C因此,连接AD较为合适.解:∠B=∠C连接AD,在△ABD和△ACD中,AB=AC,BD=CD,AD=AD(公共边),∴△ABD≌△ACD(SSS).∴∠B=∠C12.探索三角形全等时常作的辅助线在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解题时,有时题目所给条件不足或不明显,还需从题目本身或图形中挖掘它的隐含条件,还有的需加上一些辅助线,为解题铺路搭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些辅助线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连接图形中的已知点,构造全等形.例如:如图13-2-13,已知AC 、BD 相交于O 点,且AB =CD ,AC =BD ,判断∠A 与∠D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A =∠D .连接BC ,在△ABC 与△DCB 中,AB =DC ,AC =DB ,BC =CB ,则△ABC ≌△DCB (SSS ).因此∠A =∠D .(2)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如:如图13-2-14,已知在梯形ABCD 中,AB =DC ,∠A =∠D ,试判断∠ABC 与∠DCB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ABC =∠DCB .取AD 的中点N ,取月C 的中点M .连接MN 、BN 、CN ,则AN =DN ,BM =CM ,在△ABN 和△DCN 中,⇒⎪⎭⎪⎬⎫∠∠DC AB D A DN AN ===△ABN ≌△DCN ,则∠ABN =∠DCN ,NB =N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相等). 在△BMN 和△CMN 中,⇒⎪⎭⎪⎬⎫MN MN CM BM CN BN ===△BMN ≌△CMN , 则∠MBN =∠MCN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ABN +∠MBN =∠DCN +∠MCN .即∠ABC =∠DCB .【说明】在本题中,辅助线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为解题创造了条件.(3)有角平分线时,常在角两边截相等的线段,创造全等三角形.如图13-2-15,OC平分∠AOB,在OC上任取一点P,在OA、OB上截取OM=ON,连接PM、PN,那么,PM=PN.事实上,在△MOP和△NOP中,OM=ON,∠MOP=∠NOP,OP=OP,则△MOP≌△NOP(SSS).因此有PM=PN.(4)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延长加倍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如图13-2-16,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若延长AD至E,使AD=DE,连接B E,在△ACD和△EBD中,BD=CD,∠1=∠2,AD=ED,则△ACD≌△EBD,因此BE=AC13.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全等三角形在日常生活、科技生产中有很多的用途,在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先明确实际问题与哪些知识有关,确定用哪些知识来解决.(2)根据实际问题画出图形.(3)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结论.(4)分析已知,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5)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探索过程).例如:如图13-2-17,要测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E、C、A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你能用数学原理说明吗?分析:这是一个实际应用题,应先把其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解:已知:AB⊥BF,DE⊥BF,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C=DC.判断AB与DE是否相等?在△ABC和△DEC中,由于AB⊥BF,DE⊥BF,则∠ABC=∠EDC=90°,又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ACB=∠ECD(对顶角).又BC=CD,则ABC≌△EDC(ASA),因此AB=DE.。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检测练习作业和答案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检测练习作业和答案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检测练习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1

B.2

C.3

D.4

第1题第2题第4题第5题
2.如图,△ABC中,AB=AC,BE=EC,直接使用“SSS”可判定()
A.△ABD≌△ACD B.△ABE≌△EDC C.△ABE≌△ACE D.△BED≌△CED 3.在△ABC与△DEF中,下列六个条件中:①AB=DE;②BC=EF;③AC=DF;④∠A=∠D;
⑤∠B=∠E;⑥∠C=∠F,不能判断△ABC与△DEF全等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④⑥①D.②③⑥
4.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了防止变形,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钉上两根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则△________≌△________,其根据是________(填简写),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6.如图,AC=AD,BC=BD.求证:∠C=∠D.
7.如图,点A、D、C、B在同一条直线上,AD=BC,AE=BF,CE=DF.求证:AE∥FB.
8.如图,AD=BC,AC=BD.(1)求证:△ADB≌△BCA.(2) OA与。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HL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HL

D
C
∴∠C与∠D都是直角.
在 Rt△ABC 和Rt△BAD 中,
A
B
AB=BA,
这是应用“HL”判
AC=BD .
定方法的书写格式.
∴ Rt△ABC≌Rt△BAD (HL). ∴ B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利用全等证明两 条线段相等,这 是常见的思路.
例2 已知:如图,点P在∠AOB的内部,PC⊥OA,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SAS ASA AAS SSS
用“HL”判定三角形全等
在一个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知:如果两条边确定,那么 第三条也随之确定.由此可以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新的判定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勾股定理 可知: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其第三条也一定相 等. 因此,斜边和第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FA=∠DEC=90 °.
∵AE=CF, ∴AE+EF=CF+EF.
即AF=CE.
在Rt△ABF和Rt△CDE中,

AB=CD,
A
E
B
F
C
AF=CE.
∴ Rt△ABF≌Rt△CDE(HL).
D
∴BF=DE.
内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 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直角三 角形全 等的证 明(HL)
前提 条件
PD⊥OB,垂足分别为C,D,PC=PD. 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A C
证 明 : 如图 作 射 线 OP , ∵PC⊥OA ,
PD⊥OB,∴∠PCO=∠PDO=90°.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作者:向进来源:《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2年第07期摘要: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通过引导在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之上自然地过渡到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上来. 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6个要素,这几个要素又应该怎么来选择,从而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提供“探索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关键词:三角形,全等,SSS教学背景1. 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要素和性质、全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应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前提,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及后面将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的(“ASA”、“AAS”、“SAS”)判别方法作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核心内容,其内容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本节教学共分三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和三角形的稳定性.而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能使学生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不难,难点在于教师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方法,并给学生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运用方法,形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材的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教材从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力图使学生不仅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3)教材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中,特别是提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而初一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系统的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2.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基础不够好,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之前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了解了图形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基本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画三角形的能力,具备探索的热情和愿望,为学生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做好了准备.教学设计1. 学习方式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能够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笔者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2. 学习任务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证明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3. 学生的认知起点?摇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4. 教学目标(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6. 教学过程7.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得以发展.不足之处是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不易把握,基础知识训练相对较少.8.案例点评这节课以引导学生研究、探索、发现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本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这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准备,然后学生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体现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课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将教材中的引入例作为教材处理,精选随堂练习和课后习题中的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作为课堂练习,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体现出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3)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想象空间,鼓励每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活动和实践中来.教学中将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学习方式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5种)例题+练习(全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5种)例题+练习(全面)

教学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5种)1 边角边(重点)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必须是两边及其夹角,不能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原因:如图:在∆ABC和∆ABD中,∠A=∠A,AB=AB,BC=BD,显然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例1 如图,AC=AD,∠CAB=∠DAB,求证:∆ACB≌∆ADB.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CB,AB=DC,AE=DF求证:BF=CE.例3.(1)如图①,根据“SAS”,如果BD=CE, = ,那么即可判定△BDC≌△CEB;(2) 如图②,已知BC=EC,∠BCE=ACD,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例4.如图,已知AD=AE,∠1=∠2,BD=CE,则有△ABD≌,理由是;△ABE≌,理由是.例5.如图,在△ABC和△DEF中,如果AB=DE,BC=EF,只要找出∠ =∠或∥,就可得到△ABC≌△DEF.例6.如图,已知AB∥DE,AB=DE,BF=CE,求证:△ABC≌△DEF.例7.如图,点B在线段AD上,BC∥DE,AB=ED,BC=DB.求证:∠A=∠E例8.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2.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例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你添加的条件是:.(不添加辅助线)例2.如图,已知AD平分∠BAC,且∠ABD=∠ACD,则由“AAS”可直接判定△≌△.例3.如图,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那么AE= cm.例4.如图,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例5.如图,已知EC=AC,∠BCE=∠DCA,∠A=∠E.求证:BC=DC.例6.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 (不与B,C重合),F,E分别是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CDF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1) 你添加的条件是:;(2) 证明:例7.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BC=DC,∠1=∠2=∠3,则DE的长等于 ( ) A.DC B.BCC.AB D.AE+AC【基础训练】1.如图,已知AB=DC,∠ABC=∠DCB,则有△ABC≌_______,理由是_______;且有∠ACB=_______,AC=_______.2.如图,已知AD=AE,∠1=∠2,BD=CE,则有△ABD≌_______,理由是_______;△ABF≌_______,理由是_______.3.如图,在△ABC和△BAD中,因为AB=BA,∠ABC=∠BAD,_______=_______,根据“SAS”可以得到△ABC≌△BAD.4.如图,要用“SAS”证△ABC≌△ADE,若AB=AD,AC=AE,则还需条件( ).A.∠B=∠D B∠C=∠EC.∠1=∠2 D.∠3=∠45.如图,OA=OB,OC=OD,∠O=50°,∠D=35°,则∠AEC等于( ).A.60°B.50°C.45°D.30°6.如图,如果AE=CF,AD∥BC,AD=CB,那么△ADF和ACB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AD与BC相交于点O,∠CAB=∠DBA,AC=BD.求证:(1)∠C=∠D;(2)△AOC≌△BOD.8.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DC于F,BD分别交CE、AE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9.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DBC=∠DCB.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的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AE.求证:AE∥BC.A BC DEF角角边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例1、如图,在△ABC 中,∠ABC =45°,H 是高AD 和高BE 的交点,试说明BH =AC .例2、如图,∠ACB=90°,AC=BC ,BE ⊥CE ,AD ⊥CE 于D ,AD=2.5cm ,DE=1.7cm . 求BE 的长.例3、如图, 在△ABC 中, AC ⊥BC, CE ⊥AB 于E, AF 平分∠CAB 交CE 于点F, 过F 作FD ∥BC 交AB 于点D. 求证:AC =AD.例4、如图, 在ABC中, ∠A=90°, BD平分B, DE⊥BC于E, 且BE=EC,(1)求∠ABC与∠C的度数;(2)求证:BC=2AB.边边边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CD.你能说明∠C=∠A吗? 试一试.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E为AC上的一动点(不与A重合),在E移动过程中.BE和DE是否相等? 若相等,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例3.如图,AB=CD ,AE=CF ,BO=DO ,EO=FO .求证:OC=OA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分层练习)解析版

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分层练习)解析版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分层练习1.图中是全等的三角形是()A.甲和乙B.乙和丁C.甲和丙D.甲和丁【答案】B【分析】比较三条边的长度一致的就是全等三角形.【详解】解:比较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发现乙和丁的长度完全一样,即为全等三角形,故选:B.2.将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这个三角形木架具有稳定性.解释这个现象的数学原理是()A.SSS B.SAS C.ASA D.AAS【答案】A【分析】根据三根木条即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确定唯一三角形即可得.【详解】解:三根木条即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即为利用SSS确定三角形,故选:A.3.如图,AC=FD,BC=ED,要利用“SSS”来判定△ABC和△FED全等时,下面的4个条件中:①AE=FB;②AB=FE;③AE=BE;④BF=BE,可利用的是()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③D.①或④【答案】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SSS判定条件解答即可.【详解】解:∵AE=FB,∴AE+BE=FB+BE,∴AB=FE,在△ABC和△FED中,AC=FDBC=ED,AB=FE∴△ABC≌△FED(SSS),∵AE=BE和BF=BE推不出AB=FE,∴可利用的是①或②,故选:A.4.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①△ABD≌△ACD;②∠B=∠C;③AD平分∠BAC;④AD⊥B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分析】由D为BC中点可得BD=CD,利用SSS即可证明△ABD≌△AC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详解】∵D为BC的中点,∴BD=CD,又∵AB=AC,AD为公共边∴△ABD≌△ACD(SSS),故①正确,∴∠B=∠C,∠BAD=∠CAD,∠ADB=∠ADC,∵∠ADB+∠ADC=180°,∴∠ADB=∠ADC=90°,即AD⊥BC,故②③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④共4个,故选D.【答案】3【分析】根据已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得出全等三角形即可.【详解】解:全等三角形共有3对,△ACE≅△ADE,△ACB≅△ADB,△ECB≅△EDB,理由:在△ECB和△EDB中EB=EBEC=ED,BC=BD∴△ECB≅△EDB(SSS),在△ACE和△ADE中AC=ADAE=AE,EC=ED∴△ACE≅△ADE(SSS),在△ACB和△ADB中AB=ABAC=AD,BC=BD∴△ACB≅△ADB(SSS).故答案为:3.8.如图,点E、F在BD上,且AB=CD,BF=DE,AE=CF,试说明:点O是AC的中点.请你在横线上补充其推理过程或理由.解:因为BF=DE,所以BF―EF=DE―EF,因为AB=CD,AE=CF,所以_______________(理由:SSS)所以∠B=∠D(理由:_________________)因为∠AOB=∠COD(理由:_________________)所以△ABO≌△CDO所以__________________(理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所以点O是AC中点.【答案】△ABE≌△CD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顶角相等,AO=CO【分析】由“SSS”可证△ABE≌△CDF,可得∠B=∠D,由“AAS”可证△ABO≌△CDO,可得AO=CO,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BF=DE,所以BF―EF=DE―EF,因为AB=CD,AE=CF,所以△ABE≌△CDF(理由:SSS),所以∠B=∠D(理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因为∠AOB=∠COD(理由:对顶角相等),所以△ABO≌△CDO,所以AO=CO(理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所以点O是AC中点,故答案为:△ABE≌△CD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顶角相等,AO=CO.9.如图,AB=AD,BC=CD,AC、BD相交于E,由这些条件可以得到若干结论,请你写出其中3个正确结论(不要添加字母和辅助线,并对其中一个给出证明)结论1:结论2:结论3:证明:【答案】结论1:△ABC≌△ADC结论2:∠BCA=∠DCA结论3:AC平分∠BAD证明结论3,见详解【分析】结合题意,得出三个结论;利用“SSS”证明△ABC≌△AD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AC平分∠BAD.【详解】结论1:△ABC≌△ADC结论2:∠BCA=∠DCA结论3:AC平分∠BAD证明结论3:在△ABC和△ADC中,AB=ADAC=ACCB=CD,∴△ABC≌△ADC(SSS),∴∠BAC=∠DAC,即AC平分∠BAD.10.如图,AD=CB,E,F是AC上两动点,且有DE=BF(1)若E,F运动如图①所示的位置,且有AF=CE,求证:△ADE≌△CBF;(2)若E,F运动如图②所示的位置,仍有AF=CE,那么△ADE≌△CBF还成立吗?为什么?(3)若E,F不重合,AD和CB平行吗?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成立,证明详见解析;(3)AD与CB不一定平行,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AF=CE可得AF+EF=CE+EF,即AE=CF,利用SSS即可证明△ADE≌△CBF;(2)根据AF=CE可得AF-EF=CE-EF,即AE=CF,利用SSS即可证明△ADE≌△CBF;(3)根据已知两个条件,不能判定△ADE≌△CBF,不能确定∠A=∠C,即可得AD和CB不一定平行.【详解】(1)∵AF=CE,∴AF+EF=CE+EF,即AE=CF,在△ADE和△CBF中AD=CB DE=BF AE=CF,∴△ADE≌△CBF.(2)成立.理由如下:∵AF=CE,∴AF-EF=CE-EF,即AE=CF,在△ADE和△CBF中AD=CB DE=BF AE=CF,∴△ADE≌△CBF.(3)AD与CB不一定平行,理由如下:∵只给了两组对应相等的边,∴不能判定△ADE≌△CBF,∴不能判定∠A与∠C的大小关系,∴AD与CB不一定平行.11.中国现役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20的机翼如图,为适应空气动力的要求,两个翼角∠A,∠B必须相等. 制造中,工作人员只需用刻度尺测量PA=PB,CA=CB就能满足要求,说明理由.【分析】连接PC,证明△APC≌△BPC(SSS)即可证明∠A=∠B;【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PC,∵PA=PB,PC=PC,AC=BC,∴△APC≌△BPC(SSS),∴∠A=∠B;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B⊥AB于点B,CD⊥AD于点D,点E,F分别在AB,AD上,AE AF=,CE=CF.若AE=8,CD=6,求四边形AECF的面积.【答案】)8【分析】连接AC ,证明△ACE ≌△ACF ,则S △ACE =S △ACF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S △ACF 与S △ACE ,根据S 四边形AECF =S △ACF +S △ACE 求解即可;【详解】解:连接AC ,如图,在△ACE 和△ACF 中AE =AF CE =CF AC =AC∴△ACE ≌△ACF (SSS ).∴S △ACE =S △ACF ,∠FAC =∠EAC .∵CB ⊥AB ,CD ⊥AD ,∴CD =CB =6.∴S △ACF =S △ACE =12AE ·CB =12×8×6=24.∴S 四边形AECF =S △ACF +S △ACE =24+24=48.(1)【旧题重现】《学习与评价》19P 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①,AD 、A ′D ′分别是△ABC 和△A ′B ′C ′的BC 、B C ¢¢边上的中线,AD A D ¢¢=,AB =A ′B ′,BC =B ′C ′.求证:△ABC≌△A ′B ′C ′.证明的途径可以用下面的框图表示,请填写其中的空格..(2)【深入研究】如图②,AD 、A ′D ′分别是△ABC 和△A ′B ′C ′的BC 、B C ¢¢边上的中线,AD A D ¢¢=,AB =A ′B ′,AC =A ′C ′.判断△ABC 与△A ′B ′C ′是否仍然全等.(3)【类比思考】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填写相应的序号)①两角和第三个角的角平分线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一边和这条边上的中线以及高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斜边和斜边上的高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底边和一腰上的中线分别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答案】(1)①BD =12BC ;②B ′D ′=12B ′C ′;③AD =A ′D ′;④∠B =∠B ′(2)全等,见解析(3)①②③⑤【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出答案;(2)延长AD 至E ,使DE =AD ,连接BE ,延长A ′D ′至E ′,使D ′E ′=A ′D ′,连接B ′E ′.证明△ADC≌△EDB(SAS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 =EB ,∠DAC =∠E ,同理A ′C ′=E ′B ′,∠D ′A ′C ′=∠E ′.证明△ABE≌△A ′B ′E ′(SSS ).得出∠BAE =∠B ′A ′E ′,∠E =∠E ′.则可证明△ABC≌△A ′B ′C ′(SAS );(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AD 是△ABC 的中线,∴BD =12BC ,∵A ′D ′分别是△A ′B ′C ′的中线,∴B ′D ′=12B ′C ′,∵BC =B ′C ′,∴BD =B ′D ′,在△ABD 和△A ′B ′D ′中,BD =B ′D ′AD =A ′D ′AB =A ′B ′,∴△ABD≌△A ′B ′D ′(SSS ),∴∠B =∠B ′,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B =∠B ′BC =B ′C ′,∴△ABC≌△A ′B ′C ′(SAS ).故答案为:①BD =12BC ;②B ′D ′=12B ′C ′;③AD =A ′D ′;④∠B =∠B ′;(2)解:△ABC 与△A ′B ′C ′仍然全等,理由如下:延长AD 至E ,使DE =AD ,连接BE ,延长A ′D ′至E ′,使D ′E ′=A ′D ′,连接B ′E ′.∵AD 和A ′D ′分别是△ABC 和△A ′B ′C ′的BC 和B ′C ′边上的中线,∴BD =CD ,B ′D ′=C ′D ′.在△ADC 和△EDB 中,AD =DE ∠ADC =∠BDE BD =CD,∴△ADC≌△EDB(SAS ).∴AC=EB,∠DAC=∠E,同理A′C′=E′B′,∠D′A′C′=∠E′.∵AC=A′C′,∴EB=E′B′.∵AD=A′D′,AD=DE,A′D′=D′E′,∴AE=A′E′.∵AB=A′B′,∴△ABE≌△A′B′E′(SSS).∴∠BAE=∠B′A′E′,∠E=∠E′.∴∠DAC=∠D′A′C′.∴∠BAC=∠B′A′C′,又AB=A′B′,AC=A′C′,∴△ABC≌△A′B′C′(SAS),(3)①两角和第三个角的角平分线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符合题意;②一边和这条边上的中线以及高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符合题意;③斜边和斜边上的高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正确,符合题意;④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如图,在△ABC与△AB C′中,AB=AB,AC=A C′,高AD相同,但是△ABC与△AB C′不全等.故④不符合题意;⑤底边和一腰上的中线分别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②③⑤.(初步探索)(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F=BE+FD,探究图中∠BAE、∠FAD、∠EAF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明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 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__________;(灵活运用)(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F=BE+F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答案】(1)∠BAE+∠FAD=∠EAF,证明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分析】(1)如图1,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ABE≌△ADG,得到∠BAE=∠DAG,AE=AG,再证明△AEF≌△AGF,得到∠EAF=∠GAF =∠DAG+∠DAF =∠BAE+∠DAF 即可;(2)同(1)证明即可.【详解】(1)解:∠BAE+∠FAD=∠EAF.理由如下:如图1,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B=∠ADC=90°,∴∠ADG=∠B=90°,∵DG=BE,AB=AD,∴△ABE≌△ADG(SAS),∴∠BAE=∠DAG,AE=AG,∵EF=BE+FD,DG=BE,∴EF=DG+FD=GF,又∵AE=AG,AF=AF,∴△AEF≌△AGF(SSS),∴∠EAF=∠GAF =∠DAG+∠DAF =∠BAE+∠DAF.故答案为:∠BAE+∠FAD=∠EAF;(2)解:如图2,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B+∠ADF=180°,∠ADG+∠ADF=180°,∴∠B=∠ADG,又∵AB=AD,∴△ABE≌△ADG(SAS),∴∠BAE=∠DAG,AE=AG,∵EF=BE+FD=DG+FD=GF,AF=AF,∴△AEF≌△AGF(SSS),∴∠EAF=∠GAF =∠DAG+∠DAF =∠BAE+∠DAF.。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思路归纳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思路归纳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思路归纳“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三角形的重点,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在具体应用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时,要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仔细观察图形,弄清已具备了那些条件,从中找出已知条件和所要说明的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

现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思路归纳如下:一、已知两边对应相等时的思路思路1:找已知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利用“SAS ”探索.例1.已知:如图1,AB =AC ,AE =AD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 与∠C 相等吗?为什么?分析:欲知∠B=∠C ,应探索△CAD ≌△BAE. 由于已有AB=AC ,AE =AD ,找一找是否对应边的夹角∠CAD =∠BAE ?它们是公共角. 所以△CAD ≌△BAE ,故∠B 与∠C 相等.思路2:找第三边对应相等,利用SSS 探索.例2.“三月三,放风筝”.图2是小明制作的风筝. 他根据DE = DF , EH = FH ,不用度量,就知道∠DEH =∠DFH.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给予证明. 分析:欲知∠DEH =∠DFH ,应探索△DEH ≌△DFH ,为此连结DH. 由于已有DE = DF , EH = FH ,找一找是否第三边DH = DH ?由于它们是公共边,故成立.二、已知有两角对应相等时的思路思路一、找出夹边相等,用(ASA )例3.如图3,在△ABC 中,MN ⊥AC ,垂足为N ,,且MN 平分∠AMC ,△ABM 的周长为9cm,AN=2cm,求△ABC 的周长。

解析:只要求出CM 和AC 的长即得△ABC 的周长,而△AMN ≌△CMN 可实现这一目的。

因为MN 平分∠AMC ,所以∠AMN=∠CMN ,D E F H 图2E D C B A 图1图3因为MN ⊥AC ,所以∠AMNA=∠CMNC=900,这样有两角对应相等,再找出它的夹边对应相等(MN 为公共边)即可。

在△AMN 和△CMN 中AMN CMN MN MN MNA MNC ∠=∠⎧⎪=⎨⎪∠=∠⎩,所以△AMN ≌△CMN (ASA )所以AC=NC ,AM=CM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N=2cm,所以AC=2AN=4 cm ,而△ABM 的周长为9cm,所以△ABC 的周长为9+4=13 cm 。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章节测试习题(6)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章节测试习题(6)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DBC=∠ACB,添加一个______条件,不能判定△BCD≌△CBA.【答案】AB=DC【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根据定理填空即可.【解答】解:已知∠DBC=∠ACB,BC=CB,∴添加AB=DC,根据SSA不能判定△BCD≌△CBA.故答案是:AB=DC.2.【答题】如图,点B在AE上,∠CAB=∠DAB,要使△ABC≌△ABD,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答案不唯一,写一个即可)【答案】∠CBE=∠DBE【分析】△ABC和△ABD已经满足一条边相等(公共边AB)和一对对应角相等(∠CAB=∠DAB),只要再添加一边(SAS)或一角(ASA、AAS)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判定方法,可填AC=AD(SAS);或∠CBA=∠DBA(ASA);或∠C=∠D(AAS);∠CBE=∠DBE(ASA).3.【答题】如图,已知AD=BC,根据"SAS",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可证明△ABC≌△BAD.【答案】∠DAB=∠CBA【分析】要使△ABC≌△BAD,已知AD=BC,AB=AB,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还缺少边或角对应相等的条件,结合判定方法及图形进行选择即可.【解答】解:需添加的条件是∠DAB=∠CBA;证明:∵AD=BC,∠DAB=∠CBA,AB=BA,∴△ABC≌△BAD.(SAS)故填∠DAB=∠CBA.4.【答题】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C,补充一个条件______后,可用"AAS"判断△ABE≌△ACD.【答案】BE=CD【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解答】解:条件为:BE=CD,理由是:∵在△ABE和△ACD中∴△ABE≌△ACD(AAS),故答案为:BE=CD.5.【答题】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DEF.要使△ABC≌△DEF,则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A=∠D(或BC=EF或∠ACB=∠F)【分析】若添加条件∠A=∠D,可利用ASA定理证明△ABC≌△DEF.若添加条件BC =EF,则利用SAS定理证明△ABC≌△DEF.若添加条件∠ACB=∠F,则利用AAS定理证明△ABC≌△DEF.【解答】解:可添加条件∠A=∠D,理由:∵在△ABC和△DEF中,,∴△ABC≌△DEF(ASA);可添加条件BC=EF,理由:∵在△ABC和△DEF中,,∴△ABC≌△DEF(SAS);可添加条件∠ACB=∠F,理由:∵在△ABC和△DEF中,,∴△ABC≌△DEF(AAS);故答案为:∠A=∠D(或BC=EF或∠ACB=∠F).6.【答题】如图,∠B=∠DEF,AB=DE,若要以"ASA"证明△ABC≌△DEF,则还缺条件______.【答案】∠A=∠D【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结合ASA得出即可.【解答】解:当添加∠A=∠D时,可证明△ABC≌△DEF;理由:在△ABC和△DEF中,∴△ABC≌△DEF(ASA).故答案为:∠A=∠D.7.【答题】如图,∠1=∠2,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得到△ABE≌△ACE,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要求:不添加其他辅助线,写出一个条件即可)【答案】∠B=∠C(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题意,易得∠AEB=∠AEC,又AE公共,∴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容易寻找添加条件【解答】解:∵∠1=∠2,∴∠AEB=∠AEC,又∵AE=AE,∴当∠B=∠C时,△ABE≌△ACE(AAS);或当BE=CE时,△ABE≌△ACE(SAS);或当∠BAE=∠CAE时,△ABE≌△ACE(ASA).故答案为:∠B=∠C(答案不唯一).8.【答题】如图:已知∠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BAD,你的添加条件是______(填一个即可).【答案】AD=BC【分析】由于已知条件有两个,分别是∠1=∠2,AB=BA,那么再增加一个条件AD=BC,利用SAS可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解答】证明:所填条件为:AD=BC,∵AB=BA,∠1=∠2,AD=BC,∴△ABC≌△BAD.故填AD=BC.9.【答题】如图,已知∠1=∠2,要说明△ABC≌△BAD,(1)若以"SAS"为依据,则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2)若以"AAS"为依据,则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3)若以"ASA"为依据,则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答案】AC=BD∠C=∠D∠ABC=∠BAD【分析】本题要判定△ABC≌△BAD,已知∠1=∠2,AB是公共边,具备了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故添加AC=BD、∠C=∠D、∠ABC=∠BAD,可分别根据SAS、AAS、ASA判定全等.【解答】解:(1)若以"SAS"为依据,则需添加一个条件是AC=BD;(2)若以"AAS"为依据,则需添加一个条件是∠C=∠D;(3)若以"ASA"为依据,则需添加一个条件是∠ABC=∠BAD.故答案为:(1)AC=BD;(2)∠C=∠D;(3)∠ABC=∠BAD.10.【答题】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已知FB=CE,AC∥DF,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使得△ABC≌△DEF.【答案】∠A=∠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填空.【解答】解:添加∠A=∠D.理由如下:∵FB=CE,∴BC=EF.又∵AC∥DF,∴∠ACB=∠DFE.∴在△ABC与△DEF中,,∴△ABC≌△DEF(AAS).故答案是:∠A=∠D.11.【答题】如图,AB=AD,∠1=∠2,如果增加一个条件______,那么△ABC≌△ADE.【答案】AC=AE【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添加的条件为:AC=AE,∵∠1=∠2,∴∠1+∠DAC=∠2+∠DAC,即∠BAC=∠DAE,在△ABC与△ADE中,∴△ABC≌△ADE,故答案为:AC=AE12.【答题】如图,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若使△AOP≌△BOP,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只写一个即可,不添加辅助线).【答案】∠APO=∠BPO【分析】首先添加∠APO=∠BPO,利用ASA判断得出△AOP≌△BOP.【解答】解:∠APO=∠BPO等.理由:∵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AOP=∠BOP,在△AOP和△BOP中,∴△AOP≌△BOP(ASA),故答案为:∠APO=∠BPO等.13.【答题】如图所示,AB=DB,∠ABD=∠CBE,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使△ABC≌△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答案】∠BDE=∠BAC或BE=BC或∠ACB=∠DEB.(写出一个即可)【分析】根据∠ABD=∠CBE可以证明得到∠ABC=∠DBE,然后根据利用的证明方法,"角边角""边角边""角角边"分别写出第三个条件即可.【解答】解:∵∠ABD=∠CBE,∴∠ABD+∠ABE=∠CBE+∠ABE,即∠ABC=∠DBE,∵AB=DB,∴①用"角边角",需添加∠BDE=∠BAC,②用"边角边",需添加BE=BC,③用"角角边",需添加∠ACB=∠DEB.14.【答题】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C∥D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______.(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答案】AC=DF【分析】求出BC=EF,∠ACB=∠DFE,根据SAS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解答】解:AC=DF,理由是:∵BF=CE,∴BF+FC=CE+FC,∴BC=EF,∵AC∥DF,∴∠ACB=∠DFE,在△ABC和△DEF中∴△ABC≌△DEF(SAS),故答案为:AC=DF.15.【答题】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且AB=CD,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使得△ABO≌△CDO.【答案】∠A=∠C.(答案不唯一)【分析】首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AOB=∠COD;然后根据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要使得△ABO≌△CDO,则只需∠A=∠C即可.【解答】解:∵∠AOB、∠COD是对顶角,∴∠AOB=∠COD,又∵AB=CD,∴要使得△ABO≌△CDO,则只需添加条件:∠A=∠C.(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A=∠C.(答案不唯一)16.【答题】如图所示,已知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C=EF,AD=FB,要使△ABC≌△FDE,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只需填一个即可)【答案】∠A=∠F或AC∥EF或BC=DE(答案不唯一).【分析】要判定△ABC≌△FDE,已知AC=FE,AD=BF,则AB=CF,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故添加∠A=∠F,利用SAS可证全等.(也可添加其它条件).【解答】解:增加一个条件:∠A=∠F,显然能看出,在△ABC和△FDE中,利用SAS可证三角形全等(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A=∠F或AC∥EF或BC=DE(答案不唯一).17.【答题】如图,已知线段AB、CD相交于点O,且∠A=∠B,只需补充一个条件______,则有△AOC≌△BOD.【答案】AC=BD【分析】补充条件:AC=BD,可利用AAS定理判定△AOC≌△BOD.【解答】解:补充条件:AC=BD,∵在△AOC和△DOB中,∴△AOC≌△BOD(AAS).故答案为:AC=BD.18.【答题】如图,∠1=∠2,由AAS判定△ABD≌△ACD,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答案】∠B=∠C【分析】本题要判定△ABD≌△ACD,已知∠1=∠2,AD是公共边,具备了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注意"AAS"的条件: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只能选∠B=∠C.【解答】解:由图可知,只能是∠B=∠C,才能组成"AAS".故填∠B=∠C.19.【答题】如图,AC⊥BC,AD⊥BD,垂足分别是C、D,若要用"HL"得到Rt△ABC≌Rt△BAD,则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写一种即可)【答案】AC=BD【分析】根据"HL"添加AC=BD或BC=AD均可.【解答】解:可添加AC=BD,∵AC⊥BC,AD⊥BD,∴∠C=∠D=90°,在Rt△ABC和Rt△BAD中,∵,∴Rt△ABC≌Rt△BAD(HL),故答案为:AC=BD.20.【答题】如图,△ABC和△ABD中,∠C=∠D=90°,要证明△ABC≌△ABD,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只需填一个即可)【答案】AD=AC【分析】根据∠C=∠D=90°利用HL定理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解答】解:添加的条件是AC=AD,理由是:∵∠C=∠D=90°,∴在Rt△ACB和Rt△ADB中,∴Rt△ACB≌Rt△ADB(HL).故答案为:AD=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课型:新授课主备:何胜利审核:备课时间:2014.9.12上课时间:2014.9.16
班级姓名:
目标导航
1.会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能证明作法的正确性,并在经历“观察——操作——证明”的活动过程中养成善于分析、乐于探究和理性思考的良好习惯;
2.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能证明作法的正确性,体会与“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作法的联系,在比较中探究作法;
3.能在不同的作图题中感悟相同的知识背景,在同一问题中探求不同的作法,从而进一步把握知识本质,逐步形成抽象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问题导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1),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任取OC=OD,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C、D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M的射线OM就是∠AOB的平分线.
请同学们说明这样画角平分线的道理.
图(1)
二、自主探索,形成结论
实践探索一:
1.作与写 用直尺和圆规在图(2)中按序将
木工师傅的“操作”过程作出来,并写出作法.
2.在图(3)中把∠MON 四等分.
3.在图(4)中作出平角∠AOB 的平分线.
实践探索二:
1.观察思考.在图(2)作图的基础上,作过C 、D 的直线l (如图(5)),观察图中射线OM 与直线l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问题变式.
你能用圆规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吗?(如图(6),经过直线AB 外一
图(2)
N
O M
图(3)
图(4)
M
D
C B
O
A
图(5)
l 图(6)
B
A
P
点P 作AB 的垂线PQ ). 三、知识应用
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a 、b (如图(8)). 2.已知∠AOB(如图(10)), 求作:(1)∠AOB 的平分线OC .
(2)作射线OD⊥OC(两种作法). (3)在OC 上取一点P ,作出点P 到∠AOB 两边的垂线段,并比较 这两条垂线段的大小关系(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过程). (4).查询资料:能利用直尺和圆规将一个角三等分吗? 四、巩固提高
如图(9),已知A 、B 是l 上的两点,P 是l 外的一点. (1)按照下面画法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①以A 为圆心,AP 为半径画弧;
②以B 为圆心,BP 为半径画弧;
③设两弧交于点Q (Q 与P 分别在l 的两旁);
④连结PQ .
(2)求证:PQ ⊥l . 课后作业:伴你学第21-22页
b
a 图(8)
图(9)
l
P
图(10)
A
O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