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的六种目的取向
朱子读书六法
朱子读书六法朱子读书六法是中国古代儒学大师朱熹提出的读书方法。
朱子是南宋时期儒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读书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经典文献。
第一法是“格物致知”。
朱子认为,通过观察物象,可以获得世界的真实和本质。
他提倡人们要学会去观察和思考,通过感官的触觉、视觉、听觉等方式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
第二法是“致知明志”。
朱子强调,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行动方向。
他认为,人们应该将知识用于实践,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使读书的意义得到体现。
第三法是“诚意正心”。
朱子提倡人们阅读时要具备真诚的态度和正确的心态。
他认为,诚意是获取真知的前提,只有心存真诚和善意,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经典文献中的内涵。
同时,要有正确的心态,超越个人的兴趣和偏见,以客观的态度去读书,才能获得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法是“明辨是非”。
朱子强调人们在阅读时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他提倡人们要学会分析和辨别不同观点的优劣,明辨真伪,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
只有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真正从读书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第五法是“笃志修身”。
朱子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
他提倡人们要有追求卓越的志向,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质。
通过读书,可以培养出自律、谦虚、勤奋和坚定的品格,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六法是“尽心尽力”。
朱子认为,读书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要全力以赴。
他提倡人们要以最大的热情和精力去读书,尽心尽力地去理解和领悟经典文献。
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才能真正领略到读书的乐趣和意义。
朱子读书六法是一套综合性的读书方法,为后世读书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文献的阅读,也可以应用到现代读书的过程中。
通过遵循这些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书中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修养水平,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朱熹读书六法
朱熹读书六法1、循序渐进在《朱子读书法》中朱熹说:“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循序渐进,是朱熹反复强调且始终坚持的治学之方。
朱熹认为:“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所以”。
⑴小学只能教学生识一些字,做一些具体的事,从识字做事当中获得简单的基本的知识。
到了大学,就要领悟道理。
就是大学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四书》,也严格规定阅读次序:先《大学》,次《论语》、《孟子》,最后《中庸》。
文章,按一定顺序,一篇一篇地读;书,也按一定的顺序,就其内容上说,必然有其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
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也是认知应当而且必然要遵循的。
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
"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
"这是在告之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我们从中可分析出朱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
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
⑵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
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
他注解《论语》“譬如为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小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
”。
⑶是说学习的进步或退步,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自觉性、持之以恒的精神。
其三,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在读书上,就是读通了一本书后再去读另一本书;体现在读一本书上,就是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来读。
总而言之,“未明于前,勿求于后”。
朱熹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主要是强调学习要有踏实的作风,追求扎扎实实的效果。
2、熟读精思朱熹强调读书必须反复阅读,在读书的遍数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一点不能偷工减料。
门生吴伯英初见朱熹问如何读书。
朱熹的回答再简单不过:“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凡人读书,须虚心入里玩味道理,不可只说得皮肤上,例如——食物滋味尽在里面,若只舔噬其外,而不得其味,无益也”这里,朱熹告诫门生吴伯英:书,要熟读;不可浅尝辄止。
谈读书的六种目的
谈读书的六种目的点击关注“静雅思听”可以收听更多优质内容哦文章简介人生有限,书海无涯。
读书其实是一种以时间为代价的精神消费。
有效率的阅读首先必须是有选择的。
有人曾约请丁学良为大学生们开列一份推荐书目。
在开书单之前,丁学良觉得有必要先帮大学生们理清读书的目的。
他以自身经验为基础,将读书目的概括成六种:为寻求知识,为学习技能,为满足好奇心,出于情感需要,寻求生命意义,学习如何成长。
对于所有爱读书、想读书的人,我们都建议您一定好好听听这个文章,它会让你从此以后更明确自己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读书中的什么,你会受益一生。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12:39 丁学良谈读书的六种目的来自静雅思听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全文丁学良谈读书的六种目的某某编辑好几次非常诚恳地请我写写如何读书。
我到现在都没写,不是因为我对这个邀请不大接受,完全不是这样。
恰恰相反,我是对这个邀请太重视了,太看重了。
英文来讲,value it too much了,给予太高的价值了。
因此,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写。
编辑提出的问题呢,没几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你读过的书中间,你认为哪些书非常好,值得向大学生们做推荐。
仅仅这个问题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来回答,就是说在给出书名之前,就要花出很多很多时间来回答。
为什么呢?根据我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也根据我观察的身边人读书的情况,我至少可以这么说,在今天,在现时代,读书的人,可能有非常不同的目的。
有些书,好还是不好,值得读还是不值得读,怎么读,该不该推荐,不仅仅取决于这个推荐者本人,更切近的、更相关的是他的读书的目的,而这个读书的目的,我刚才讲,是多重的,不是单一的。
就我本人来说吧,可以诚恳地告诉读者,我这么多年来,在中国读书,在国外读书,读中文的,读英文的,大概能分成这么几种目的取向:1寻求知识第一种,学习一种知识。
当然,这个知识本身,从我本人的专业,无论是我做学生时选取的专业,还是毕业以后做教授、做研究工作相关的专业,从这个专业的眼光看,是非常重要的。
丁学良《读书的六种目的取向》
丁学良《读书的六种目的取向》
1、为寻求知识而读书:专业知识
2、为寻求技能而读书:如计算机、烹饪、开车、统计学之类
3、为满足饥渴的好奇心而读书:天文、考古、会使你的知识面不是停留在你专业的固定领域里。
它有时给你比知识更高层次上的、对眼界和想象力的刺激拓展,给你打开你的专业里边看不见的哪些可能性。
4、出于情感需要和驱使而读书《西游记》《水浒》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5、为了寻求人生的意义,最高的终极意义上的价值目标去读书
6、为了寻找榜样、个人典范而读书
人物传记类
摘自丁学良《我读天下无字书》。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目的
人做事情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而读书也不例外。
而为什么读书?每个人的目的都不一样。
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为获得知识而读书。
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
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二、为了提高个人修养而读书。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知识渊博的人在谈话,他的语言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无不传达着高尚的修养。
三、为了开阔视野而读书。
人的活动范围有限,只能了解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而打开一本书,时间、空间就不再限制于他,即便足不出户,也可以遍览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
四、为了明白事理而读书。
韩愈曾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成功之士的人生感悟或处事方式,我们在为人生困惑时就有了参照物,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和深刻认识事物的道理。
同学们,只有博览群书,我们才能知识渊博,只有与书相伴,我们才能陶冶身心,成为明理之人。
让我们热爱读书吧,让我们一起翱翔在智慧的天空吧。
我的说话完毕,谢谢。
《谈读书》概括主要内容
《谈读书》概括主要内容
培根的《谈读书》主要内容如下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谈读书的主要内容。
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2024《谈读书》说课稿范文
2024《谈读书》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的课程内容是《谈读书》。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内容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谈读书》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它讲述了作者通过读书的经历,逐渐领悟到读书的真正意义。
这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读书,提高阅读能力,并培养对文学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我确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解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包括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导向学习法等。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课件、黑板、笔等。
2. 教学素材:教材中的《谈读书》文章、相关背景知识等。
3. 教学PPT:用于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和引导学生思考。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讲述与读书相关的故事或引用名人名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文本篇章结构和分析细节: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特点。
然后,我会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3.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通过提问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从而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4. 情感教育与读书体验:通过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或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热爱,并引导学生思考读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5. 总结回顾与发展延伸: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谈读书》中心思想
《谈读书》中心思想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推断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舞人们多读书。
本文观点丰富,见解独到,但综合全文在倡导读收和从书中获得智慧,并加以运用。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从谈读书的目的看,读书只以怡情、傅彩,足以长才。
“读书补天生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用书之智慧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面观察事情。
”这些都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强调读书与实际的结合。
从论述读书的作用看,作者谈到,“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这些论述人性格和才智方面阐述了读书的巨大作用,旨在鼓励读书。
本文尽管论述到读书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读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全文的内在逻辑。
1 / 1。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读书和旅行一样,都是在别人的世界里,寻找自己。
读书有六种目的取向:第一种目的取向,是出于学习某种知识。
这个知识本身,很多同自己的专业挂着钩,如果不读,在这个专业领域里就可能被认为在知识上有很多基本的、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空白点。
第二种目的取向,在一个更具体的工具的水平上来讲的,就是为了获得一种技能而读书。
许多人喜欢旅游,假如你要去云南或者新疆,事前人们会翻翻介绍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地方特产、饮食等等方面的书第三种目的取向,纯粹是为了知识上的好奇。
第四个目的取向,是出于一种感情的、情绪的驱动而读。
像我们这样不是写小说诗歌、不是做艺术的人,有时候去读小说、诗歌,读文学创作的这种那种形式的产品,主要是为了一种感情的需要。
第五个目的取向,为了寻求意义,类似于“活着是为什么?”“我这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上所要追求的超出我个人生命、个人存在的那个至高无上的价值目标是什么?”第六种目的取向,是为了寻求终极意义,随着一个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深沉,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经验已经很多了,有些东西他无法以自己有限的经验来解释,他要找一种更高的,超验的,一种彼世的、天上的、神性的根源去解释。
有几个目的,或者说有些列举的并不是目的。
1、获取知识,甚至能学到作者带来的智慧。
2、获取作者的经验,或者该书带给你的经验,3、休闲,愉悦,放松。
4、增进思考,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5、培养情商。
这个社会太浮躁以至于很多人早就丧失阅读的习惯。
而这就是人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冷漠的一个原因吧。
就像是很久没有吃饭的人,他的身体就不会健康。
如果很久没有阅读,人的灵魂也会出问题。
读到一本好书,有时就像是一个知心的朋友,直击内心最隐秘的部分。
读书的目的与目标
读书的目的与目标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和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个人自学的过程中,阅读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每个人对于读书的目的和目标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读书的目的与目标,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读者实现他们的阅读目标。
一、读书的目的1. 获取知识: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丰富我们的智力储备。
无论是科学知识、历史知识还是文学作品,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加对世界的理解。
2. 培养兴趣:阅读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
不同类型的书籍能够引发我们对某一领域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并深入探索相关知识。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找到人生中的乐趣并获得持久的满足感。
3. 提升技能: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技能类书籍也能帮助我们提升实用技能。
无论是学习一门外语、开发软件编程,还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相关书籍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新的技能,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4. 增进心灵成长:一些心灵成长类书籍能够引导我们思考人生意义、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类书籍通过深刻的思想和生活经验,激发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二、读书的目标1. 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对某一本书籍进行全面、透彻的阅读。
它要求我们专注于一本书籍,进行细致的阅读分析,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见解。
深度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书中的深层含义,并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 广度阅读:广度阅读是指涉猎各种不同类型和领域的书籍。
广泛阅读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了解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差异,培养跨学科的思维。
通过广度阅读,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3. 专注阅读:专注阅读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人们面临许多分心的因素,如社交媒体、电子设备等。
专注阅读要求我们远离干扰,保持心流状态,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4. 目标导向:设置读书目标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动力和持久性。
《谈读书》的主要观点
《谈读书》的主要观点
《谈读书》是文学家和诗人王国维的名著,其主要观点包括:
一、书是人类追求知识和自我提升的关键。
王国维指出,书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获取到各种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实现智慧,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利用书籍,及时更新和学习新知识。
二、书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抒发情感的媒介。
王国维认为,读书不仅能帮助我们探索外部的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世界,因此,读书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三、书可以唤起人们对真理、美好、完美的渴望,激发他们对社会秩序的追求。
王国维认为,书中的内容能够激发人们的理想,让他们追求真理、美好和完美,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读书的目的意义方法
读书的目的意义方法
摘要:
一、引言:阐述读书的重要性
二、读书的目的:提升自我、丰富内心、拓宽视野
三、读书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做好笔记与总结
四、读书的实践与应用:学以致用、提升生活品质
五、结论:强调读书的价值与意义
正文: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读书始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它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使我们不断成长、成熟。
那么,读书究竟有何目的意义,我们又应该如何高效地阅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读书的目的。
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自我、丰富内心、拓宽视野。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同时,读书还能让我们在不断思考与反省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
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读书方法。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至关重要。
每个人的兴趣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只有挑选到适合自己的读物,才能真正从中受益。
此外,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
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如上下班途中、午休时间等。
最后,做好笔记与总结,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读书的实践与应用是衡量阅读效果的重要标准。
我们应当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这样,读书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之,读书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精神活动。
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提升个人素养,还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智慧。
读书目的和
读书目的和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行为,是一种有益的活动,也是每个人乐此不疲的爱好,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把它当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进行着不间断的努力,他们把它当作是提升自身知识水平、改变自身思维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的一种活动,努力的树立自己的目的,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加了不起的平台,让自己走向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那么,你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读书首先要获得知识。
通过不断阅读,扩大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更好地确立自己的观点,从而清除自己对社会和世界的观念,更全面地了解和审视社会。
其次,读书可以拓展个人的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达到塑造与提升个性的目的。
学习是一种无止境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的一种方法,只有不断地不停地接受新的知识,才能完善自己的思维、修正自己的审美情趣,更能了解到不同文化、不同学科、不同思想之间的联系和网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世界,使自己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知。
最后,读书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间接改变自己的整个人生轨迹。
读书能够让自己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立场,淡化自己的自我,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断的重复、积累,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细腻有效,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也能帮助自己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变得更加稳健,更加清晰地看待世界,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读书确实可以开阔人们的胸怀,让自己在不断地学习中收获到更多。
古人云:“一切技能都是从读书开始的。
”想要永远避免懒散,就要把读书作为自己一种乐趣,利用好每一个空余的时间,把手中的书大致地看完,从中了解到全世界的人们有多么精彩。
至此,每一个人读书的目的是不同的,每一本书给了彼此不同的智慧,那么读书的目的就是探索知识,找准自己位置,从而去追求知识的提升。
只有在阅读中不断地思考,努力去学习,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能力,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书的六种目的取向
读书的六种目的取向丁学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第一种,为寻求知识而读书;第二种,为寻求技能而读书;第三种,为满足好奇心而读书;第四种,是出于情感的需要、情感的驱使而去读书;第五种,为了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最高的、终极意义上的价值目标而去读书;第六种,是关于人该怎么样奋斗,该怎么样向上而读书。
某某编辑好几次非常诚恳地请我写写如何读书。
我到现在都没写,不是因为我对这个邀请不大接受,完全不是这样。
恰恰相反,我是对这个邀请太重视了,太看重了。
英文来讲,value it too much了,给予太高的价值了。
因此,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写。
编辑提出的问题呢,没几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你读过的书中间,你认为哪些书非常好,值得向大学生们做推荐。
仅仅这个问题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来回答,就是说在给出书名之前,就要花出很多很多时间来回答。
为什么呢?根据我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也根据我观察的身边人读书的情况,我至少可以这么说,在今天,在现时代,读书的人,可能有非常不同的目的。
有些书,好还是不好,值得读还是不值得读,怎么读,该不该推荐,不仅仅取决于这个推荐者本人,更切近的、更相关的是他的读书的目的,而这个读书的目的,我刚才讲,是多重的,不是单一的。
多重的目的,在我本人身上吧,我就可以诚恳地告诉读者,就是我读书,从懂事开始以后,这么多年来,在中国读书,在国外读书,读中文的,读英文的,所谓的读书,大概能分成这么几种目的的取向:专业的阅读实用的阅读第一种,出于学习一种知识。
这个知识本身,当然,它同我本人的专业——无论是我做学生时选取的专业,还是毕业以后做教授、做研究工作相关的专业——在这个专业的眼光看来那些非常重要的知识。
在这个为了寻取知识的目的之下,我能给你一系列的书名。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本人以前在国内学的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到海外学习的专业又不同,那么,至少到现在为止,在这三个不一样的大的专业领域里边,有些知识性的东西我必须读,如果不读,我在这个专业领域里边,就可能被人认为是在知识上有很多基本的、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空白点。
读书的目的与建议
读书的目的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获取知识:阅读书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2. 提高思维能力: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3. 培养兴趣爱好:阅读书籍可以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
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我们可以发现新的兴趣爱好,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
4. 提高情商: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情商。
通过阅读有关人际交往、情感管理等方面的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为了更好地读书,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明确阅读目的:在读书之前,先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例如是为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还是娱乐消遣等。
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2. 选好书: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是读书的关键。
可以通过阅读书评、了解作者背景等方式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3. 保持专注:在读书时,保持专注和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或分心。
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4. 做笔记和总结:在读书时,可以适当地做笔记和总结,记录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5. 与他人交流:与他人交流是读书的重要环节。
可以与朋友、家人或书友等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受,也可以参加有关书籍的讨论和交流活动。
谈读书的主要内容
谈读书的主要内容
1.首先阐述读书的三种功用,即:怡情、傅彩和长才。
2.文章谈如何读书。
3.阐述书犹镜子,可以映照出多种人生样态。
4.说书如良药,可以疗治各种心智缺陷。
《谈读书》主要内容:
首先说的是读书的三种功用,即:怡情、傅彩和长才。
“怡情”使人即使独处幽居也可不失生活的情趣,“傅彩”使人善于言辨或烘托气氛,“长才”则使人圆观周览,于待人、接物、进业,更加精熟完满。
其次,文章谈如何读书。
书有好坏优劣,开卷未必有益,因此颇需区别对待: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多数只需大体浏览,少数则须认真阅读、仔细消化。
再次,是说书犹镜子,可以映照出多种人生样态,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有明智者读书,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将立身处世、做人之道与书本中传递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修饰剪裁,去留取舍,全在一心,所谓“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第四,是说书如良药,可以疗治各种心智缺陷。
不同书籍,各有专能,史使人明智,诗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深刻,逻辑使人善辨,所以,读书也应因人而异,正如治病理当对症下药一般。
《谈读书》作者的观点
《谈读书》作者的观点一、在当时作者已经认识到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所以要努力学习,不至于落伍退后。
这跟我们今天的认识一样,说明进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朱先生提出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把它当作一种兴趣与嗜好,不然要被恶习惯引诱。
而且他还认为养成读书的习惯要早,因为人都越老越麻木。
二、作者认为在学校中的读书不能算作尽读书之能事。
理由有二:一是学校功课范围狭窄,不一定与学生的个性相近,而且课本内容是规定的,不一定合学生的胃口;二是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
所以朱先生认为培养读书的兴趣,应从读课外书入手,而且好的课外书籍能引起对功课的兴趣。
这些内容对我们当前的中学教育教学也不乏参考的价值。
三、作者认为要选择有价值的书来读,书是读不尽的,读尽也无用。
但他认为专家不能推荐所谓的必读的书,而只能告诉大家不必读的书——谈书的书(比如书评),因为不能以一个人的标准做一切人的标准。
四、作者认为初中的学生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书,因为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
这给人的感觉是朱先生知道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为他本人学习过心理学。
当然实际是否真的非要如此可以再商榷,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确是我们平时必须时时注意的事。
五、有关读书方法,作者提了两条,一是好书要读两遍,第一遍要快速了解书的大旨和特色,第二遍则以批判的态度细读;二是读书时要记笔记。
朱先生认为记笔记可以帮助思考,他在八十年代的“自传”中提到在留学期间不得不靠写作来争稿费吃饭,在其中发现边阅读边写作比较容易消化,容易深入。
我的感觉也如此,对于我一时看不懂的内容我往往会作摘抄,这样的确做到了手、眼、脑并用,有助于理解。
读书的目标是什么暂时想到6个
读书要提高那些方面?我感觉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一、了解人性
人的性格、思想。
各种人的特点。
这也是语文根本目的。
文学就是人学。
语文很大任务也是识人。
二、传统文化+当代文化
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这个民族引以为豪的东西。
当代文化,当代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道德修养
做道德上完美的人。
四、发展情感体验
提高情感体验能力,对真善美等情感的体验。
五、了解国家,热爱祖国,了解当代社会
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政治,了解国家当前主要任务和挑战,发展爱国主义。
对当代社会有了解。
六、发展思维:提高思想认识深度,深刻看待事物,精准把握阅读主题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精确把握住所读材料的主题(阅读智商)。
了解哲学等。
促进个体的成熟,从年轻懵懂,到成熟深邃。
暂时我想到6个方面的提升。
假如读书达不到以上六个目标,或只偏重其中某个目标,就是无效或低效。
后面要瞄着考高考考察目标,带着孩子去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读书的六种目的取向--丁学良
我之读书从懂事开始,这么多年来,在中国读书,在国外读书,读中文的、读英文的,所有的读书,大概能分成这么六种目的取向:
第一种目的取向,是出于学习某种知识。
这个知识本身,当然同我自己的专业挂着钩——无论是我做学生时选取的专业,还是毕业以后教书做研究相关的专业,在专业的眼光看来那些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本人以前在国内学的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到海外学习的专业又不同,那么至少到现在为止,在这三个不一样的专业领域里边,有些知识性的东西我必须读,如果不读,我在这个专业领域里就可能被认为在知识上有很多基本的、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空白点,这是不行的。
这就是第一类的目的取向,为了寻求知识而读书,为此必须要读那些非常重要的书。
与这个密切相关的还有第二类,这是在一个更具体的工具的水平上来讲的,就是为了获得一种技能而读书。
技能和知识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假使你是一个做社会调查、市场研究的,统计方面的技能你得要学。
为了学习这些技能,你得读一些书。
随着现在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这种目的性的读书越来越多。
许多人喜欢旅游,假如你要去云南或者新疆,事前你会翻翻介绍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地方特产、饮食等等方面的书;去过以后,你也许就不会再读这方面的书了,因为你不打算成为这些地方研究的专家学者。
在我看来,技能方面的书要读,但不需要读得太多,不需要读得太系统,不需要读得太深。
当下暂时不太熟悉的先读一读,学到那种技能以后,其他跟它相关的就用不着管了。
所以第二种读书是一种纯粹工具性目的的读书。
第三种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知识上的好奇。
当然每个人的好奇心程度不一样,我呢,从小就好奇,到现在还很好奇。
小时候好奇,特别不容易找到给脑子“吃”的食物,那时候书很少,只要弄到一本书,只要里面有一点点有意思的东西,就会抓住机会看。
长大了,书店里有更多的书卖了,翻译过来的书更多了。
自己的好奇心虽然也在增长,但是你能够纯粹为了好奇而读书的时间的比例,却越来越小,因为有其他越来越多的事情压着你去完成。
刚才所讲的,为了前两种目的而读的书的量,随着年纪的增大在增大,特别是第一种。
不论怎么忙、工作生活压力多大,但纯粹为了好奇心而不是为着专业或者技能而读书,这种情况虽然不是非常普遍,但还是存在的。
比如说我直到现在,对于所有最重大的、最前沿的天文学、宇宙学方面的东西,依然保留着浓烈的兴趣。
为了这些兴趣,我就找书刊经常读读。
纯粹为了好奇心而读书非常重要,它会使你的知识面不是停留在你专业的固定领域里;更重要的是,它有时能给你比知识更高层次上的、对眼界和想象力的刺激拓展,给你打开在你的专业里边看不见的那些可能性:那些令人惊奇的大门和窗户,那些无穷的远景。
一个人不管多忙,不管你的专业压力有多大,工作有多么繁重,也应该保持好奇心。
只有有了好奇心,你才会东边看看、西边看看,扫描扫描跟你的专业、跟你所做的工作不相关的一切,但不相关的东西有时候会忽然给你某种刺激,在你脑海里边闪过很细的一道光,而这道光呢,对你的启迪意义会是非常革命性的,刷新了你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或者你自己以为明白但其实被误导了的问题,你获得的是一个新的视角。
这种纯粹为好奇心而读书是我讲的第三个目的取向。
读书的第四个目的取向,是出于一种感情的、情绪的驱动而读。
像我们这样不是写小说诗歌、不是做艺术的人,有时候去读小说、诗歌,读文学创作的这种那种形式的产品,主要是为了一种感情的需要。
必须承认,像这种为情绪而去读书的情况,在年纪越小的时候越是强烈,可能读得也是越多。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回忆自己少小上学的时候,你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叮嘱你准备考试、准备课堂作业,但你自己的心不在那上面,手里拿了一本《水浒》、《西游记》,书包里偷偷地藏着一本武侠小说、一本《基度山恩仇记》,怎么都放不下来,以至于屁股上挨了竹板子还要躲起来偷偷地看。
这就是一种为了感情或意绪方面的需要而读书,挡不住的。
这是我讲的读书的第四个目的。
第五个目的取向的读书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为了寻求意义。
举个例子,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那段时间,很多西方知识分子和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书籍中间找到了他的终极意义,在里边找到了他所寻求的“活着是为什么?”“我这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上所要追求的超出我个人生命、个人存在的那个至高无上的价值目标是什么?”很多人找到的是革命经典,而在革命经典中还有些人找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
已经讲了五个目的取向,在我看来还有第六种读书的目的取向,它跟第五种有些关联,那就是: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要找到榜样、个人的典范,从那里得到启发教益,就是自己该怎么奋斗,该怎么向上,该怎么使自己成长的步子迈得正确、坚定,一步步地向前向上,这是人生教益式的目的,跟第五种有关,但不是完全一样。
第六种是寻求终极意义,随着一个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深沉,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经验已经很多了,有些东西他无法以自己有限的经验来解释——在这个世界上他只生活了60年、70年、80年,他觉得还不够,他要找一种更高的、超验的,一种彼世的、天上的、神性的根源去解释。
而第六种呢,人生的路怎么走,怎么设计,怎么奋斗,倒是年纪越轻的越是有这样的目的、这样的需要。
因为他的过去很短,而他的未来很长,他未来的每一步,对他来讲,都像爬梯子一样,脚往哪儿迈,不能踏空,不能踏错。
如果把为了人生成长的目的而读书,跟寻求终极意义读书相比较,后一种读书寻求的是超验的、彼世的,前一种读书则是此生此世的、滚滚红尘的(这里好像有点贬义了,其实没这个意思),关于在这个世界上怎样塑造你的生活,怎么造就你的性格、锤炼你的意志,面对挑战、困难时怎么办等等。
(《我读天下无字书》,丁学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