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学案

合集下载

2021年关于报任安书教案八篇

2021年关于报任安书教案八篇

2021年关于报任安书教案八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__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解题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解说:突出“信”及“信”的来由和内容,为课文内容指向。

)三、研习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

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第1段:再、务、流俗,表谦称和敬称的词语(牛马走、足下、辱等)第2段:戏弄、特、勉励第3段:各个典故含义,通其道第4段:近自托于无能之词、考、综第5段:上父母之丘墓、无乃……乎、不信(解说:__字词难度较大,好在课文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但其中仍有些词句需要解决,为学生理解__扫除障碍。

报任安书教案8篇

报任安书教案8篇

报任安书教案8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3.体会__融议论、记叙、抒情于一炉的写作手法。

4.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学习重点和难点:1.理解__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课前预习一、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坐观成败)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二、作者及作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至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腐刑。

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面地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余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情况,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它不仅是历史巨著,也是文学巨著,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散文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__选自 ,是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原名,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130篇,分为表,书,本纪,世家,列传。

报任安书教案五篇

报任安书教案五篇

报任安书教案五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__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积累文言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能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注释读懂本篇文言文。

2、小组讨论,评价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不幸对人生的意义。

2、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__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指导并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生查工具书疏通文意,自行领悟;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具:常规教具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是在遭受宫刑的情况下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那么当时他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是什么力量让他能忍受奇耻大辱活下来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他的《报任安书》来寻找答案。

【作者和《史记》介绍】(参见《鸿门宴》)【解题】报:答,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任安,司马迁的朋友,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

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

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

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报任安书教案(通用6篇)

报任安书教案(通用6篇)

•••••••••••••••••报任安书教案报任安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报任安书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报任安书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二、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三、教学难点:《报任安书》的阅读理解。

四、教学设想:本单元的教学是新教材的安排体例,将司马迁的作品编排在一起集中学习,并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初中、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沟连到了一起,连同《读本》共13篇作品。

将《报任安书》放到本单元的第一篇进行阅读,有利于了解司马迁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将初中、高一、高二学过的作品进行回顾,重在了解《史记》写人物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一篇知识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马迁《史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

其他三篇的传记文学重在诵读,并引导学生领悟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特点。

还可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最后让学生以司马迁的文学及精神的某一点,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报告会。

五、课时安排:12课时六、教学步骤:报任安书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司马迁写作本文的背景,学习他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教学步骤:一、孟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司马迁在李陵事件中受腐刑而坚持写完《史记》,他的这种精神在《报任安书》中充分进行了表述。

作者借给朋友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

感情复杂,悲痛、沉郁与慷慨激烈交织。

这里应明确:朋友任安之托实际上是让司马迁在武帝面前说情,当时司马迁隐忍苟活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史记》,因此在文中反复的说明这个意思。

报任安书教案汇编五篇

报任安书教案汇编五篇

报任安书教案汇编五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报任安书》教案设计2。

2、《报任安书》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的特点,思想上深刻的内涵。

多诵读多领悟。

3、《廉颇蔺相如列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故事,体会__结构和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

4、《屈原列传》重在引导学生与所学过的屈原的作品进行对照阅读,以领会屈原的精神及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还有屈原的遭遇与作者的相通之处。

5、《信陵君窃符救赵》重在引导学生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三、教学难点:《报任安书》的阅读理解。

四、教学设想:本单元的教学是新教材的安排体例,将司马迁的作品编排在一起集中学习,并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初中、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沟连到了一起,连同《读本》共13篇作品。

将《报任安书》放到本单元的第一篇进行阅读,有利于了解司马迁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将初中、高一、高二学过的作品进行回顾,重在了解《史记》写人物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一篇知识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马迁《史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

其他三篇的传记文学重在诵读,并引导学生领悟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特点。

还可引导学生在上查找一些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最后让学生以司马迁的文学及精神的某一点,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报告会。

五、课时安排:12课时六、教学步骤:报任安书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司马迁写作__的背景,学习他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报任安书教案(精选3篇)

报任安书教案(精选3篇)

报任安书教案(精选3篇)报任安书教案篇一学习要求: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一。

背景介绍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

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

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

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

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

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

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今天我们读着这部不朽的巨著,遥想司马迁当年写作时的艰辛与坚毅,怎能不对他的崇高精神无比敬佩呢!本篇不仅对我们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并且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古人早就把它视为天下奇文,可与《离骚》媲美。

此文之奇,首先表现为气势的磅礴。

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薄而出,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其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

此文之奇,更在于他的纵横开阖、起伏迭岩。

作者是坦率的,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又是极其复杂的,他无意矫饰,但三言两语又无法说清,所以他就一一地如实道来。

报任安书教案合集6篇(最新)

报任安书教案合集6篇(最新)

报任安书教案合集6篇【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特别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3、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点】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读懂文章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

【学习过程】一、关于司马迁的对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思考:从这两幅对联中,我们读出了有关司马迁的哪些信息?二、司马迁的有关资料1、家世和家庭。

司马迁的先代“世典周史”,其父司马谈在任太史令时就曾想到利用做官的便利条件,修著一部记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但未能如愿。

临终时,他把这一理想和愿望留给了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做太史,不要忘记他所欲论著的心愿,并认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自立,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父亲的话对司马迁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司马迁流着泪向父亲承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2、遭遇李陵之祸,接受宫刑。

这对司马迁影响极大,经历此事,他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性和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了很痛苦、很深切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也影响了他对《史记》一书的创作。

司马迁之所以在为名节自杀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选择后者,全是因为《史记》未成。

他发愤著书,以十分刚毅的精神完成《史记》的写作,并通过《史记》一书来鞭挞黑暗,表彰正义,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思想感情。

读《史记》不能不了解司马迁,了解司马迁,不能不读《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

在这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述说了因李陵事件而蒙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和愤懑,披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专断不公,委婉地述说了他受刑后忍辱苟活的苦衷。

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学案《报任安书》学案1姓名成绩原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n ǎng)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太史公:。

再拜:,表示恭敬。

足下:。

曩:。

务:。

原文: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若:。

望:。

相师:。

师,效法。

原文:请略陈固陋。

阙(quē)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幸:。

过:。

原文: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固:。

所戏弄:。

所畜:。

原文: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假令:。

亡:。

原文: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特:副词,。

卒:。

素:。

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固:。

或:不定代词,。

于:。

用:介词,。

之,代词,。

翻译:原文: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qū)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chuí)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诎体:指身体被捆绑。

诎,同“”。

关木索:戴上枷索。

关,同“贯”,。

原文: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势,。

鲜,。

原文: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yu án)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qiāng)地,视徒隶则正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交手足:手脚被捆绑。

交,交叉,这里可译为“”。

于:介词,。

圜墙:。

圜,通“圆”。

枪:“枪”同“抢”,。

原文: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qiǎng)颜耳,曷足贵乎!及以至是:。

强颜:厚颜,。

耳:语气助词,而已、罢了。

曷:即“”,表示疑问。

原文:且西伯,伯也,拘于羑(yǒu)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jī),大将也,衣赭(zhě)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4篇

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4篇

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4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__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语文教案-《报任安书》教案。

2、理解__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__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__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__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__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全文共分6段。

第1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

“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情”的婉转说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

第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可分为二层。

第1层,从“仆之先”至“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

第2层,从“人固有一死”至“殆为此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承上(死得有没有价值)启下(辱与不辱的区别)。

然后列举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说明自己受到了极辱。

接着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的,再举王侯将相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用来反复说明“士节”不可以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节的话,在受刑之前就应该自杀。

第3段,从“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至“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

司马迁进一步申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缺少“臧获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

2021年实用的报任安书教案4篇

2021年实用的报任安书教案4篇

2021年实用的报任安书教案4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导语(同“方案一”)二、解题(同“方案一”)三、学习揣摩课文节选文字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同“方案一”)2?具体研习,突破重难点。

(同“方案一”)四、提供原文被删节的文字,理解疏通1第1段删节内容:阙然久不报的简要原因。

(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忙于侍奉皇上。

)2第2段(课文1、2段之间删节内容):奈何以刀锯之余荐天下豪俊。

3第3、4段(课文1、2段之间删节内容):自己因李陵案获罪的经过。

4第5段(即课文第2段后半部分删节内容):所以隐忍苟活,是私心有所不尽,文采不表于后世。

五、布置作业思考:把课文(节选)和原文对照阅读,看看两文在内容、形式、抒情等方面有何差异。

第二课时一、明确任务,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1比较课文(节选)和原文在内容上的差异。

2比较因内容的差异而带来的文意、抒情、结构上的差异。

二、交流发言,成果共享三、教师归纳、点评1内容的异同:删去的内容几乎全是作者感到无限的冤屈和悲愤之语,课文也有一些相似内容。

2表达上的影响:原文较之删节后的课文更具以下特点。

(1)内蕴深厚,文气伟壮:蓄积已久的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内心的强烈感受,汹涌流出,不可遏抑,是愤怒的抗争,是灵魂的呐喊。

(2)纵横开阖,笔法雄健:古今人己,正反横竖,任意挥洒,把自己的难言之痛抒写得淋漓尽致。

(3)行文迂曲,注意铺垫:“于欲尽力处控勒,于宜伸处故作停留。

”(林纡《春觉斋论文》),有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

四、课堂小结(同“方案一”)五、布置作业(同“方案一”)报任安书教案篇2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学习过程:一. “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重大的人生命题。

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为难。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

《报任安书》优秀教案多篇

《报任安书》优秀教案多篇

《报任安书》优秀教案多篇《报任安书》教案1课前透视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1、生字卡片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初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

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四篇(精选模板)

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四篇(精选模板)

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四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特别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3、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点】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读懂__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

【学习过程】一、关于司马迁的对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思考:从这两幅对联中,我们读出了有关司马迁的哪些信息?二、司马迁的有关资料1、家世和家庭。

司马迁的先代“世典周史”,其父司马谈在任太史令时就曾想到利用做官的'便利条件,修著一部记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但未能如愿。

临终时,他把这一理想和愿望留给了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做太史,不要忘记他所欲论著的心愿,并认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自立,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父亲的话对司马迁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司马迁流着泪向父亲承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2、遭遇李陵之祸,接受宫刑。

这对司马迁影响极大,经历此事,他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性和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了很痛苦、很深切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也影响了他对《史记》一书的创作。

司马迁之所以在为名节自杀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选择后者,全是因为《史记》未成。

他发愤著书,以十分刚毅的精神完成《史记》的写作,并通过《史记》一书来鞭挞黑暗,表彰正义,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思想感情。

读《史记》不能不了解司马迁,了解司马迁,不能不读《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

在这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述说了因李陵事件而蒙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和愤懑,披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专断不公,委婉地述说了他受刑后忍辱苟活的苦衷。

关于报任安书教案汇编5篇

关于报任安书教案汇编5篇

关于报任安书教案汇编5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2、《报任安书》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的特点,思想上深刻的内涵。

多诵读多领悟。

3、《廉颇蔺相如列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故事,体会__结构和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

4、《屈原列传》重在引导学生与所学过的屈原的作品进行对照阅读,以领会屈原的精神及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还有屈原的遭遇与作者的相通之处。

5、《信陵君窃符救赵》重在引导学生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三、教学难点:《报任安书》的阅读理解。

四、教学设想:本单元的教学是新教材的安排体例,将司马迁的作品编排在一起集中学习,并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初中、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沟连到了一起,连同《读本》共13篇作品。

将《报任安书》放到本单元的第一篇进行阅读,有利于了解司马迁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将初中、高一、高二学过的作品进行回顾,重在了解《史记》写人物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一篇知识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马迁《史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

其他三篇的传记文学重在诵读,并引导学生领悟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特点。

还可引导学生在上查找一些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最后让学生以司马迁的文学及精神的某一点,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报告会。

五、课时安排:12课时六、教学步骤:报任安书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司马迁写作__的背景,学习他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报任安书教案集锦9篇

报任安书教案集锦9篇

报任安书教案集锦9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 学习__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2 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 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1 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 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解题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附:李陵事件: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在天汉二年(前99年)随李广利(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出师击匈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李陵投降了匈奴。

【最新】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4篇

【最新】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4篇

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4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__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点拨。

2讨论指导。

媒体设计1课文录音。

2投影:用于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的展示。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__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解题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教案7篇

报任安书教案7篇

报任安书教案报任安书教案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任安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报任安书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点拨。

2讨论指导。

媒体设计1课文录音。

2投影:用于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的展示。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文章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解题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报任安书教案(优秀3篇)

报任安书教案(优秀3篇)

报任安书教案(优秀3篇)报任安书教案篇一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文章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解题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 “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解说:突出“信”及“信”的来由和内容,为课文内容指向。

)三、研习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

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第1段:再、务、流俗,表谦称和敬称的词语(牛马走、足下、辱等)第2段:戏弄、特、勉励第3段:各个典故含义,通其道第4段:近自托于无能之词、考、综第5段:上父母之丘墓、无乃……乎、不信(解说:文章字词难度较大,好在课文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但其中仍有些词句需要解决,为学生理解文章扫除障碍。

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4篇

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4篇

2021年报任安书教案4篇报任安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__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__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__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__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__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四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总第周第课时一、指导学生自学“单元教学指导”和《司马迁与〈史记〉》,在此基础上诵读课文。

要求:1、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疏通文意。

2、大声诵读,注意断句和字音。

3、大体弄清__的主要意思。

4、对照课后联系,进一步渗透课文深层内涵。

二、布置作业反复诵读课文三、教后记:第二课时总第周第课时一、背景介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__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学习第一段1、教师范读第一段2、字音头抢(qiāng)地伏法受诛(zhū)暴(pù)肌肤鞭棰(chuí)圜(yuán)墙占卜(bǔ)槛(jiàn)阱缧(léi)绁囹圄(Yǔ)3、主要词句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4、思路分析: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渔父》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理解重点文言句式。

2.把握文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理解其意义及用法。

3.背诵并能默写重点语段,翻译重点句子。

4.积累写作素材,开拓思维空间。

复习重点:1.重点语段的默写。

2.写作素材的积累。

复习难点:重点文言实虚词、句子翻译。

复习过程一、基础知识复习检测(一)解释加点字词1. 若望.仆不相师. 2.幸勿为过.3.特.以为智穷罪极4.人固.有一死5.用.之所趋.异也6.婴.金铁受辱7.积威约之渐.也8.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9.恨.私心有所不尽 10.不可胜.记11.左丘失明,厥.有《国语》12.退论.书策以舒.其愤13.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14.思垂.空文以自见1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16.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17. 以通.其狂惑 18. 请略陈固陋..19.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20. 太上不辱.先21. 定计于鲜.也 22.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3. 是以见.放 24. 自令放为.25. 举.世皆浊我独清 26. 安.能以身之察察..27. 颜色..者必弹冠..枯槁 28. 新沐..憔悴,形容28.见狱吏则头枪.地 30. 虽.万被.戮(二)一词多义1.乃(1)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6)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7)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2.以(1)以.污辱先人(2)以.通其狂惑(3)思垂空文以.自见(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5)是以.见放(6)安能以.身之察察(三)翻译下列句子1.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2.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4.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四)课文填空1. ,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5.屈原曰:“,,是以见放。

”6.渔父莞尔而笑,乃歌曰:“,;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二、链接高考1.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05年江苏卷 06年四川卷)三、拓展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气..非常之人称焉..勤勤恳恳 B.唯倜傥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遇遭此祸..多谤议 D.仆以口语2.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C.仆.非敢如此也D.虽虽下愚..,知其不可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且勇者不必死.节A.倡优..畜之 B.太上不辱.先C.衣.赭衣D.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4.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④下流多谤议⑤安在其不辱也?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⑦重为乡党所笑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5.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二)片段阅读阅读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完成后面的问题。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恒克.己而复礼①,惧志行之.无闻。

谅才韪②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

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

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天道微哉,吁嗟③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好生恶死,才④之鄙也;好贵夷.贱,哲⑤之乱也。

炤炤⑥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朝闻夕死,孰云其否⑦!逆顺还周⑧,乍没乍起。

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注:①复礼:合于礼的要求。

②谅:信。

才韪:才质美好。

韪(wěi,伟):善。

③吁(xū)嗟(juē):感叹词。

④才:品质。

⑤哲:哲人,明智的人。

⑥炤(zhāo)炤:同“昭昭”,明白。

⑦否(pǐ):运气坏。

⑧还周:循环。

还,通“环”。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恒克.己而复礼克:约束。

B.信美恶之难分信:相信。

C.好贵夷.贱,哲之乱也夷:轻视。

D.没世无闻.,古人惟耻闻:闻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惧志行之.无闻②非有剖符丹书之.功B.①人理显然.,相倾夺兮②素所自树立使然.也C.①徒有能而.不陈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D.①炤炤洞达,胸中豁也.②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悲”的内容的一组是①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②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③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④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⑤人理显然,相倾夺兮⑥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A.①③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朝闻夕死,孰云其否!四.拓展阅读关于“尊严”的作文素材1.伯夷、叔齐于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最后两人都饿死。

2.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

3.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4.唐朝诗人李白有傲骨,“天子呼来不上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戏万乘若僚友,视侪列如草芥”。

他高扬人格,宣称“君不能狸膏金踞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做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后因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掷去纱帽不为官”,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

6.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频频向反动当局和一切恶势力挥去他的“投枪”。

他那不为权势为国为民坚持真理的傲骨简直是金石铸成的。

7.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 嗟来之食”--美国的救济粮。

8.梅兰芳:蓄须明志,不为日寇演戏。

《报任安书》《渔父》复习学案答案拓展训练(一)1. B(A.意气,古义指情谊和语气;今义指意志和气概。

B.倜傥,古今义同,指洒脱,不拘束。

C.下流,古时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指卑鄙龌龊。

D.口语,古指说了几句话;现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2. B(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下愚,谦词,愚昧无知。

)3.D均为动词的为动用法(A、倡优: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B、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辱) C、名词活用为动词)4.B.(①、定语后置②③④⑦⑧、被动句⑤、宾语前置⑥、固定句式)5. D(二)1.B信:确实。

2.C(A①助词,取消主谓独立性,无实义②结构助词,的B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C连词,表转折,却D①句末语气词,表判断②句末语气词,表疑问)3.A(②写自己加强修养④写自己胸怀爱国之志⑥写自己内心的渴望)4.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作羞耻。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他运气不好呢?附参考译文:我悲叹士人的生不逢时,自愧顾盼身影孤独无依。

我时常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法,唯恐志向与行为默默无闻。

我自信才质很高而世情不正,就算到了死都永远辛勤。

虽然有形相却不能彰显,空有才能却不能展示。

为什么困厄与通达容易使人迷惑?美与恶确实很难辨清。

时光悠长而没有穷尽,我将只能屈而不能伸。

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天道精微啊,又那么疏阔;人间事理显而易见,只有互相倾轧和争夺。

贪生怕死,是品质的卑贱;爱贵轻贫,是智虑的混乱。

明白透澈,是胸中豁达开朗;胡涂迷乱,是内心生了毒害。

我的心意,明智的人已经能够猜想到;我的言论,明智的人已经能够接纳。

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作羞耻。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他运气不好呢?逆与顺循环往复,忽而没落忽而兴起。

没有人事先就造下洪福,也没有人起始就遇到大祸;委身于自然,最终还是归为一体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