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孙权劝学》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说课稿(10篇)
《孙权劝学》说课稿(10篇)《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依据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预备、说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开放说课。
第一、说教材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历史进展做出巨大奉献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
《孙权劝学》讲的孙权劝东吴大将吕蒙读书的故事。
本文语言简洁精练,寥寥数语种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心理,人物共性鲜亮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一种虚心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教育价值。
其次、说教学设想在这一节课上,我想坚持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留意根底,品尝探究,适当运用”,让读贯穿课堂,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原来面目。
第三、说教学预备为了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搜集《三国演义》的人物图片,名闻轶事,课堂上呈现。
第四、说教学目标学问与力气目标1、积存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把握并运用本文中的成语。
2、在理解文意的根底上,熟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
3、品尝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并能进展制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故事情节,品尝人物共性。
2、探究沟通。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到达学问的互补与提高,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虚心好学,追求进步,重视阅读的精神。
第五、说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播放《三国演义》的片首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群雄纷争的三国时代,生疏叱咤风云的乱世英才,区分与本课有关的三国人物,导入本课。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个人自由读,培育学生看解释读书的习惯。
2、分角色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品尝人物对话语气。
3、教师示范读,让学生听清字音,听清节奏,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体验。
三、合作沟通,呈现自我首先小组分工,各司其职。
《孙权劝学》说课稿[精选5篇]
《孙权劝学》说课稿[精选5篇]第一篇:《孙权劝学》说课稿《孙权劝学》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说课稿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孙权劝学》,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几个环节来加以说明,恳请各位同志多多指教。
一、说教材《孙权劝学》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事迹。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孙权劝学》安排在这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学习历史人物的同时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该课放在名人单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人物的体会必不可少;对文言文的教学还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所以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能力目标:揣摩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根据上述目标,我把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确立为教学重点;把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确立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我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齐读、诵读、自读、对话朗读等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15《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
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
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司马光砸缸救友”故事谈起,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课文的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情况。
(1)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三、诵读,疏通文字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组内互检诵读。
3.小组竞赛。
4.结合注释和参考书自主翻译课文,勾划出疑难。
5.学习小组内交流翻译情况,解决疑难问题,可进一步提出疑问。
6.小组间展示翻译,共同探究问题。
7.进行小组间翻译抢答比赛。
四、概括课文内容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五、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孙权善劝:语重心长言辞恳切(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必要性——严格要求,殷切希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方法、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读书的好处。
2.吕蒙找出吕蒙态度的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知错就改,虚心好学,豪爽的武将风度。
15.《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孙权劝学》。
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说教材:《孙权劝学》一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
在延续前面四课展现名人风采的同时,又产生一些新的变化。
就内容而言,本文情节简单,语言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绝佳教材。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
同时,由于本文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因此,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上的自信心,也是教材设置这一课的主要目的。
【说教学目标】针对前面提到的教材设置目的,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简单了解《资治通鉴》及其作者司马光,了解故事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生平及相互关系;2、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课文,了解故事大意;3、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习惯;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并学以致用;5、思考吕蒙前后变化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以上五个目标,我觉得第二和第三个目标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就是掌握字、词、句,掌握阅读方法,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最主要目的,至于第四个关于写法的学习,我觉得在课文详略安排这一环节的学习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同学呢,无法理解课文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些同学可能理解,但不一定能够将这种妙处说出来。
设置这一目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这样写的妙处,并能将这种写作思想渗透到自己今后的写作中去。
【说教法学法】这一课里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诵读法;文言文只有多读才能深入理解文意,如果连文章都读不熟,很难想像学生会懂得文章的意思。
第二,点拨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学生能回答上来,但不一定能意识到的问题,通过逐步的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第三,讨论法,关于这一方法的作用我想就不用多说了。
孙权劝学说课稿最新3篇
孙权劝学说课稿最新3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讲授、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2、介绍司马光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三、解读1、《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
(配乐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2、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
(演示)四、整体感知1、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2、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
五、课文研析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课型:自读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4、指名学生读5、学生齐读(四)二读,读懂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但当涉猎:只,只是。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通过共同探究及讲解,疏通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层次多变、灵活巧妙的多层朗读、朗读语气探讨、动画故事、自述故事、模拟采访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实现学生对文本的透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明确“开卷有益”的道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教学重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人物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并努力读书。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准备,学生完成课前预习。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组布置预习任务,准备上课时交流展示。
第一组:作家、作品介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收集勤学有成的例子。
第二组:找出重要的词语句子解释,口述全文大意。
第三四五组揣摩人物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神态,解读文本内涵。
第六组:模拟记者招待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劝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三国演义》吗?(喜欢)那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点击画面播放)一曲高歌,唱不尽三国英雄。
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虎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曾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二、读“劝学”篇: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一)简介作家作品:学生介绍,PPT配合强化三个要点: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二)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1、PPT显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多层朗读:听读课文、自读课文、点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七嘴八舌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的意思。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孙权劝学》安排在这里,无非是想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学习历史人物的同时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根据新课标和七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熟记有关《资治通鉴》的常识。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领会文章对人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断句和停顿,熟练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3、教学处理。
这是一篇浅易的小短文,我打算用1课时完成教学。
在教学中尽量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此,我先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预习,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准备。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选择。
这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讲述的是一个小故事,学生学起来较感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将选择“自学辅导法,朗读法”相结合的教法去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文。
“自学辅导法”,就是根据对教材学习的需要,教师主动地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地学习,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以适当点拨,指导;“朗读法”就是根据学习的需要,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朗读。
通过多次的读以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符合文言文教学以读为主的要求。
且这篇课文教育意义浓厚,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背诵,领会课文内涵。
2、学法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以后,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很关键。
根据本课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我将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学习方法:“看题设疑,带疑读书;读中提问,合作交流;选精问题,师生讨论。
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课《孙权劝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精
《孙权劝学》(一) 说教材。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二) 说教学设想。
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续写、演课本剧等,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
(三) 说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
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
(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四) 说教学方法精心制作PPT课件,让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说教学过程。
见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
15孙权劝学基本思路: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成语的运用三、教法和学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五、预习导学:(1)作家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
(2)加拼音。
卿()岂()涉猎()孰()遂()(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孰若.孤()自以为..大有所益()但当涉猎..()当涂..掌事()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士.别三日()及.鲁肃过寻阳()见.事之晚()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六、学习导入:说出跟读书有关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整体感知:1.朗读《孙权劝学》。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2. 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师生讨论解决。
3、布局谋篇、全文可分为四层,第一层是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是_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是_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层是_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当堂达标:1、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2、下面两个成语皆出自本文,请指出出它们的具体含义,⑴吴下阿蒙:⑵刮目相待:九、翻译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十、作业安排:.本文与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说课稿6篇
《孙权劝学》说课稿6篇《孙权劝学》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作为新闻记者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现代文教学共同承担起这一重任,只不过侧重点可有所不同。
《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
其清晰的叙事思路,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富有特色。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本单元对古文的要求是“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背诵,要当堂准确无误地背下来。
”我想这一点可能是写法上有误,本单元并没有古诗词,只有这篇古文,但能让学生当堂背诵,也应该是教学本课的一个要求。
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的知识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
2、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能力目标:1、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分析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由于本文篇幅很短,层次清晰,书下注释较具体,学生已学过一些文言作品,因此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懂文意。
但部分词语并无解释,如“吴下阿蒙”今天的意思,“但当涉猎”的“当”等,但今后学生经常会见到。
因此我把掌握常用文言词语作为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另外在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与背诵课文也应该多花功夫。
我把人物语气与个性的分析作为教学的难点,学生分析清楚了,文章结构在脑海中有印象了,背诵这一重点也应该能顺利完成。
二、教学方法的采用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可采用认读感知、研读探究,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5《孙权劝学》教案(1)新人教版
课 题 备课人 知 识 与 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孙权劝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利用课文注释和教师提示读懂课文,《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2.朗读课文,揣摩语言,领会人物形象。 3.积累词汇。 4.教育学生努力读书。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程序 一、课文导入
学生活动
了解作者
二、简介作者 作品
了解《资治通鉴》
三、学生齐读 课文
齐读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翻译句子
四、背诵课文 五、说话训练
1
四、背诵课文 五、说话训练 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 计
教学 反思
孙权劝学 1.《资冶通鉴》 2.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一.本节课体现了语文课堂上缺少的朗读。朗读一直贯穿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中,开展了以教师范读,教师点名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读带讲的效果很好。 而且能读出了人物的语气语调。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读和评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让人 能够直观感受。板书比较简洁,有条理。 三.揣摩人物语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中得到了体现。 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能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方仲永和吕蒙进行对比, 使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反思,今后该怎么学,效果较好。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 积累、感悟和运用。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 教具 学具 Ppt 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 来理解课文。 教师活动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 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 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 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 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 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 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 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 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耳:知道。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 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就晚了啊!何:怎么,为何
《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孙权劝学》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教法。
1、说教材2、说教法3、说学法4、说教学过程5、说教学理念。
首先,说说教材。
《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和气质。
单元重点是熟悉常用的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是一篇让学生增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好文章。
本文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要注重学习,善于提高的故事。
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精品之作。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方面: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弄清文意,熟读课文,当堂背诵。
3、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2、熟读成诵,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故事内涵,汲取有益启示,培养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字词的训练和朗读的培养,这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我确定教学重点为:熟读成诵,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理解故事内涵。
教学难点为: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由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
”为此,我采用的主要教法为: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篇1一、谋篇立意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告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进步的故事。
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全文抓住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怎样进步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怎样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告。
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进步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终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二、以对话表现人物的写法课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行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擅长劝告,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怀、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美,可见鲁肃十分诧异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的改变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目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说明吕蒙的进步的确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美的奇妙接应,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看法,表现自己的才略长避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仔细相劝,鲁肃、吕蒙两人的话则有调侃意味,二者的情调不同。
三、侧面烘托及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文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孙权劝学》人教版说课稿
《孙权劝学》人教版说课稿《孙权劝学》说课稿一、说教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选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导大臣吕蒙学习的故事,展现了孙权的开明思想和吕蒙的勤奋好学,同时也反映了古代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文化传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其意义,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分析孙权劝学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吕蒙学习态度转变的原因和启示。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境模拟:模拟孙权劝学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心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吕蒙,你会如何回应孙权的劝学?”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课文学习-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 解释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 分析孙权劝学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3. 深入讨论- 小组讨论孙权劝学的原因和方法。
- 分析吕蒙学习态度转变的过程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探讨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 情境模拟- 分配学生角色,模拟孙权与吕蒙的对话。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
5. 总结反馈- 总结学生在讨论和模拟中的表现。
-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背景:三国时期- 主要人物:孙权、吕蒙- 劝学过程:孙权的开导、吕蒙的转变- 深层含义:重视教育、崇尚知识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孙权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说课一、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学生升入初中半年来,已经初步具有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并积累“但、见、过、涉猎”等一些常用文言词语以及“邪、耳、乎”等语气词,“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2.体会孙权、吕蒙、鲁肃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心理。
3.能够字斟句酌精读文言文,把握人物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对话的口吻、心理、语气、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爱才、善劝、善于学习等优秀品质。
二、本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预设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中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从人物身上吸取个人成长的养料,获得启示。
难点:揣摩文中人物对话,感受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三、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本文短小精悍,情趣、理趣盎然,人物形象鲜明,既适合于朗读,又适合于品味。
学生在已经积累的文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按照“朗读—译读—演读—悟读”的方式,使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教师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引导学生结合《三国志》《资治通鉴》进行拓展阅读,开阔视野,开启思维,加深学生对孙权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本课学法的指导本单元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精读,所谓精读,就是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关键词句反复揣摩、细细品味。
本文难点在于揣摩文中人物对话,感悟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人物对话字斟句酌地去品味,让学生养成通过细读文章语言,感悟人物品质的习惯。
五、本课的教学设想本课预设为2课时。
课前学生查阅《三国演义》《三国志》。
第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质疑。
通过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小组共同讨论解决。
第二课时通过品读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
朗读、演读,拓展阅读,以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字斟句酌,体会精炼语言的魅力。
(新)初二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孙权劝学》。
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
《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说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我认为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
“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
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
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
“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自主学习简单的文言文,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
“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运用,如分角色表演等,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
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
应为本文是自读课文,因此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吉安八中邹国球一、说教材(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是培养学生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本。
“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孙权劝学》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任务,又是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章。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初中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古今汉语在翻译上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文本思想内涵的能力。
鉴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审美意境,以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设想理论依据: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根据这一要求,并结合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1、把握文意、掌握字词、了解常识、积累成语、复述内容。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虚心接受意见,热爱读书学习。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词句,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用一课时对本课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说学法理论依据: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与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学习方法:1、诵读法;2、圈点、勾画及批注法;3、自主合作学习法(参照注解、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词汇,在此基础上以文本为平台,开展对话,进行小组合作学习);4、引申、发散思维法(通过质疑讨论,消化理解课文,领略文本的人文内涵)。
三、说教法1、诵读感知法;(老师范读、学生诵读、整体感知、把握文意)2、质疑讨论法;(设置问题,合作讨论、品味语言、把握形象)3、引申拓展法。
(联系前后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展示有关读书名言和历史上的劝学故事来实现)理论依据:语文教学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并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用到质疑、讨论法,再辅以幻灯片等多媒体演示,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
(一) 说教材。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二) 说教学设想。
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续写、演课本剧等,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
(三) 说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
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
(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四) 说教学方法
精心制作PPT课件,让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说教学过程。
见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