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推动金融业发展

合集下载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营经济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在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环境不公平等。

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路和举措,以期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其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探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思路和举措,包括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支持等,以期促进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规模不断壮大,民营企业数量众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然而,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缺乏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较高,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银监发2006 87号2006年12月6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鼓励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规范金融创新活动,促进银行业金融创新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国银行分行开展金融创新,参照本指引执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等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

第四条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风险管理是金融创新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确保具有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所必需的人员、资金、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各种资源。

第七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以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金融创新作为良好监管的重要标准,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的监管原则,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本指引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银监会将积极创造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制度和法律环境,及时修订不适应金融创新的有关规定,在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和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对监管规章和政策定期跟踪评估,及时更新,不断提高监管有效性。

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科技活动周(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ek;Technological activity week),是中国政府于2001年批准设立的大规模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说明:其中1—15题为十二五科普规划方面试题;16—50题为有关创新政策和创新知识方面试题;51—70题为加计扣除有关政策方面试题)1、《河北省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是由哪个部门制定和发布的?(B)A、省政府B、省科技厅C、省科协D、省科普联席会2、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科技馆和科技博物馆(C)个。

A、50B、30C、21D、243、“十一五”以来,河北省每年参加科技活动周的人数超过(A)人次。

A、400万B、100万C、800万D、300万4、据2010年6月份开展的第二届河北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达(B)。

A、3.27%B、3.3%C、2.2% 5.0%5、到2015年,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C)A、3.5%B、4.5%C、5.5%D、6.5%6、《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提出“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大城市至少拥有(C)科技类博物馆”A、 3座B、 2座C、 1座D、4座7、“河北省科普展教资源共发原创与共享科普专项”于(C)正式列入河北省科学技术与发展计划项目。

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28、到“十二五”末,我省向社会开放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及科技型企业达到(A)。

A、200家B、100家C、300家D、150家9、2010年全国省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为(B)。

A 0.39元 B、1.84元 C、0.64元 D、1.64元10、到“十二五”末,全省注册科普志愿者达到(A)人。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4 加 快 人才 与分 配机 制创 新
商业 银行要加 强以人事制度创新 为基础 的分 配制度创 新 , 增 强对人才 的吸引力 ,避免人才流失 。一是创新人 力资源开发 机制 。要将人 才作为具有主动性和增值型 特征 的人力资本来 运 用 ,学 习借鉴 国际先 进金融机构在吸引 、培养 、使 用人才方 面 的制度与做法 ,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深化人事制度 改革 ,进一 步拓宽选人视野 和用人渠道 ,彻底打破 国家行 政机关式 的管 理 体制和用人制度 ,建立 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 出 、充分施展 才 能的选人用人机 制 ,变“伯乐相马”为“赛场 选马”。 同时要 从社会各界 吸纳一批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银行 经营管理 ,既 能 开发设计新金融 产品又懂 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 才 ,形成金融创 新 的人 才优 势。 二是创新收入分配机 制。 要建立 以衡量贡献大小 为核 心 的绩 效 考评 体 系以及与 绩效 考核 相配 套 的薪 酬激 励 机 制 ,综合运用各 种激励 方式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增强每位 员 工 工作的主动性 、积 极性 和创 造性 ,在实现企业价 值最大化 的 同时 ,实现员工 个人 价值的最大化。此外要把短期 激励 与 中长 期 激励 相结合 ,综合 运用年薪制 、持有股权和股票 期权 等多种 薪酬方 式 ,形成有利 于最 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 目标 的 激励分 配体 系。
2 推进体 制 与组织 制度创 新
商业银行要 以实施股份制改革为 契机 , 尽快按照 现代企 业制度的要求 , 进行公 司制 改革 , 实现银行 产权 主体的多元 化 ,真正建立 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 的经营管理 机制 。公司治理 结构上 ,要建立健 全董事会制度 。把董事会建设成 为现代商业 银行所需要的及时 、高效 、权威 的决策 中心 ,并辅 以对 小股东 特别保护措施 ,力 求董事会与小股东利益保护相辅相成 。通过 改善董事会内部结 构 ,使外部董事与执行董事相 配合 。在此基 础上 ,完善独立董事选聘机制 。采取大股东 回避制度 和差额选 举方 法 ,把那 些有企业 管理经验 、有投资决策专 长和有把握市 场能力的专业人 才纳入 选聘 范围 ,保证其 “独立性 ”。要充分 发挥监事会作用 ,通过 调整与改进 内部运作机 制 。整合业务流 程和管理程序 ,增 强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的能力 ,形成 全行统 集 中的风险管理体 系。要规范股东大会决议程序 ,保证商 业银行平稳发展。同时要科学界定党委会与 “三会 ”之间的职 责权限 ,探索 建立起分 工负责 、相互制衡 和协调发 挥作用的机 制。 内部 组织体 制上 , 要对 以往总 行一 省分行一市分 行一县 (城区 )支行—分理处—储 蓄所 的运营体 系进行改革 ,优化机 构设 置与网点 布局 ,削减管理层次 ,减少代理链条 ,实现向业 务单元制 的平稳过渡 。要积极 提倡跨行业 、跨地 区经 营。逐步 打破 目前按行政 区域化 分经营范围的地域 限制 ,增强商业 银行 竞争发展能力。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1月13日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精神,根据《科技部关于支持四川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函》(国科函创〔2017〕24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人才队伍,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二)总体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等相关领域改革,形成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

坚持全面创新,着力重点突破。

聚焦最紧迫、有影响、可实现的重大领域,找准全面创新改革突破口,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区域协同、开放合作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重大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把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立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内外统一、目标统一、手段一致、重心协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内外统一:新发展理念既要关注发展内在动力,也要关注外在环境。

既要发挥内部创新动力,也要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趋势。

(二)目标统一:新发展理念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统一,微观和宏观的发展目标要相互协调配合。

(三)手段一致:新发展理念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手段要与发展目标相一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手段要取决于目标所要求的内涵。

(四)重心协调:新发展理念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统筹各方面工作,形成合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要优化供给结构、增强供给体系质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和路径新发展理念中提出了优化供给结构、增强供给体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提出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原则和路径。

(一)创新供给方式:加强创新能力,推动改革创新务实、高效和协同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优化供给结构: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高水平消费品的需求。

(三)加强供给体系建设: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市场体系,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加高效、灵活和可持续。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oc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oc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背景材料1、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欧中国特色自主创西。

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导未来的方针。

(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真正的核心技术、关建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动。

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7.10•【文号】建科[2006]172号•【施行日期】2006.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建科[2006]172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部属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建设事业整体科技水平,我部组织制定了《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加强协调,统筹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工作,促进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六年七月十日建设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是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切实组织实施好《科技规划纲要》,对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为在建设领域落实《科技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科技规划纲要》精神,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制定这一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迅速提升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有力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时政热点专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教版(精)

时政热点专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教版(精)

三、理论分析
(一)经济常识分析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 整经 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提高我 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2、提高自主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力的要求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 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 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3、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 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促进产业与技术,经济与科 技紧密结合. (2)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 (3) 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 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 (4) 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 创新的激励机制. (5) 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家 科技交流与合作. (6)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7)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提高劳动者的 素质,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人才 基础.
(一)经济常识分析
4.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具体部署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体现。
5.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 量。科技创新的主体理所当然是企业。 6.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 型转变,必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必 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7.我国发展对外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 自主创新,以免受制于人。 8.创新要靠人才,要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职业 技能。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09•【字号】苏府[2006]74号•【施行日期】2006.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府〔2006〕74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认真实施《苏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苏州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努力建设国际新兴科技城市和创新型城市,根据国家和江苏省有关规定,结合苏州实际,制定以下政策意见。

一、加大科技投入(一)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全社会研究和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10年达到2.5%,使科技投入水平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适应。

(二)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各级政府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

2006年市本级财政安排1亿元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以后逐年增长,重点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机构及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成果和重要发明专利的转化、科技合作、风险投资引导、软件产业发展、国家和省自主创新项目配套、重大科技奖励等。

(三)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加强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改革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

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设立政府科技计划和应用型科技项目的绩效目标,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四)鼓励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捐赠非关联、非营利性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开发经费,按规定在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1.29•【文号】国发〔2016〕67号•【施行日期】2016.11.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11月2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一)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正文:----------------------------------------------------------------------------------------------------------------------------------------------------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结合本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本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制定实施《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深入实施“科技奥运”行动计划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大量聚集,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创新环境日益完善,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

当前,北京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是北京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掌握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和产业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动力。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必须立足于国家创新战略,进一步深化对首都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首都工作职责和神圣使命,充分发挥首都优势,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实现重点突破,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实现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

科学技术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关于印发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关于印发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中国⼈民银⾏、中国银监会等关于印发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实施⽅案的通知⽂号:国科发财[2010]720号颁布⽇期:2010-12-16执⾏⽇期:2010-12-16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国⼈民银⾏上海总部、各分⾏、营业管理部、省会(⾸府)城市中⼼⽀⾏、副省级城市中⼼⽀⾏,各省、⾃治区、直辖市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为全⾯贯彻党的⼗七⼤和⼗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促进科技和⾦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式转变,科技部、中国⼈民银⾏、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决定联合开展“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

现将《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实施⽅案》(见附件)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案,积极申报试点,并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实施⽅案科学技术部中国⼈民银⾏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零⼀零年⼗⼆⽉⼗六⽇附件: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实施⽅案为全⾯贯彻党的⼗七⼤和⼗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融配套政策,促进科技和⾦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主创新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式转变,全⾯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部会同中国⼈民银⾏、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开展“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作,试点实施⽅案如下。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组织开展“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要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和⾦融创新的客观规律,创新体制机制,突破瓶颈障碍,选择国家⾼新区、国家⾃主创新⽰范区、国家技术创新⼯程试点省(市)、创新型试点城市等科技⾦融资源密集的地区先⾏先试。

(⼀)指导思想。

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企业⾃主创新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撑引领经济发展⽅式转变的⽬标,创新财政科技投⼊⽅式,探索科技资源与⾦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主创新,提⾼财政资⾦使⽤效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型中⼩企业成长。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0.25•【字号】大政发〔2017〕52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大政发〔2017〕52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大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2017年10月25日大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特制定本政策措施。

第二条支持科技创新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坚持问题导向。

围绕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突出问题,针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新特征、新需求,精准制定政策措施,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

(二)坚持重点突破。

紧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创新政策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坚持更高标准。

对标上海经验做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可操作、可考核、可督察的政策措施,保持大连政策措施比较优势。

第二章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第三条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未来型与先导型产业发展,用于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科技研发计划、科技创新基金,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知识产权能力提升。

第四条对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按照年度实际研发费用支出给予最高30%补助,项目执行期内补助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第五条对研发投入在2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按照年度实际研发费用支出给予最高30%补助,项目执行期内补助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第六条对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按照年度国拨经费实际到位额度给予最高20%补助,项目执行期内补助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关于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意见

关于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意见

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增强我县科技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明确目标,大力加强科技创新。

(一)总体要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清醒地认识到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创新环境,努力提升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力度。

要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产业化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五年的努力,使长阳达到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标准。

(二)主要目标。

到****年,基本形成县域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体系框架,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科技贡献率达到50%,对农业和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5%;县级科技三项经费占县财政决算支出的1%,科普经费达到10万元,高新企业研发经费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培植科技骨干企业10家,培育省以上知名品牌2—3个;培育良种繁育基地10个,选育新品种2个,引进名特优品种20个;建设市级技术中心5个,建设科技信息服务站30个;实用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培养学科带头人、科技型企业家、行业优秀科技人才、高素质科技管理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中介人才,总人数达到2万人。

二、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三)突破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加快发展以我县特色药材木瓜、栀果等为原料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建造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创新型企业,力争在生物医药工程技术、新医药设计与筛选技术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2021年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答案题库

2021年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答案题库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是非题:1.产业构造指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种国家或地区产业构成,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方式。

对的答案是:(A)A 是B 否2.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解决好五个关系全局重大关系实质是:对国内外市场构造、多层次产业构造、产业布局空间构造、多层次技术构造、投资与消费构造这五个重要经济构造调节和优化。

对的答案是:(A)A 是B 否3.在实行“双转移”战略中,推动产业转移重要抓手是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大规模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

对的答案是:(A)A 是B 否4.总部经济不是当代服务业。

对的答案是:(B)A 是B 否5.“当代流通大商圈”是当代产业体系建设重要内容。

对的答案是:(A)A 是B 否6.党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指出,要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对的答案是:(A)A 是B 否7.加快产业构造调节升级要以发展与和谐为主线。

对的答案是:(A)A 是B 否8.广东对稳定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采用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等办法。

对的答案是:(A)A 是B 否9.广东转变发展方式核心环节是加快产业构造调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对的答案是:(A)A 是B 否10.建设当代产业体系有助于实现“三个转变”,突破对老式发展途径依赖。

对的答案是:(A)A 是B 否多选题:(下列每题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

请在答案前点击选取。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为不通过。

)1. 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当代产业体系决定》重要内容是()。

(对的答案是:ACD)A 拟定了广东建设当代产业体系指引思想、发展目的B 拟定了广东建设当代产业体系核心内容C 拟定了广东建设当代产业体系基本原则D 对广东当代产业体系主体框架、八大载体构建进行了布置2. 广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备()机遇和条件。

(对的答案是:ACD)A 中央对自主创新高度注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宏观环境B 广东对自主创新高度注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微观环境C 市场倒逼机制促使公司更加注重自主创新D 广东人文精神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厚实文化积淀3. 粤港澳金融合伙内容重要有()。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徐委发[2006]43号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徐委发[2006]43号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正文:----------------------------------------------------------------------------------------------------------------------------------------------------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徐委发〔2006〕43号2006年9月26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部署,切实增强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现作如下决定。

一、突出科教优先,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关键时期,面临由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阶段。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有利于切实将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有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集约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机制,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构筑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和成果转化的平台,增强企业创新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把徐州建设成为特色优势明显、区域辐射显著、体制机制健全、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7.07.07•【字号】鄂教科[2007]8号•【施行日期】2007.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教科[2007]8号)各高等学校:为贯彻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决定》,进一步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在建设创新型湖北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1.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是解决经济建设中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与引领力量。

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将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高校科技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

2.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手段。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创新能力,是推动高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

3.要从战略高度进一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高校要面向国家战略目标,结合湖北需求,力争在重大原始创新研究上有所突破,获取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亮点;在优势领域和优势学科,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在高技术应用研究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特色;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的优势,在开发应用领域,同相关行业的企业紧密合作,力争攻克一批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形成影响。

二、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4.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面向国家科技发展目标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湖北高校集群优势,大力开展科技合作,加强创新平台、人才和团队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原始创新,鼓励学科交叉,培育特色,重点突破,不断增强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科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