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我见.docx
传统文化之我见
传统文化之我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个中国都引以为豪。
今天我看了传统文化公益光盘,让有一定收获,也有一些深刻的领悟,传统文化的精华固然好,但如何传播好,发扬好传统文化就显得任重而道远。
三从四德,长幼有序,这种基本价值观无可厚非。
但教育子女一定要这么死板吗?是不是可以灵活些呢?民主,自由,平等,就一点不可取吗?孝道,仁义,长幼有序……..这些传统与民主,自由,平等就一定对立吗?我们的思维并没有真正打开。
谁说白色的对立色就是黑色?谁说正确的对立面一定是错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交融,凝结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要想有生命力,必须发展,必须创新。
马克思主义再好也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借鉴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
“传统文化公益活动”也因该灵活些,传统文化不是万能,但我们决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但绝对不是纯粹的人伦,天伦。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下,传统文化要学但要有所创新。
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是历史的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带来的。
不可逆转,因此,我们必须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找到历史的具体的,可行的适合时代发展主流的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的文化建设就显出了单薄,文革时的“人定胜天”完全曲解了传统文化《易经》中的含义,“定”是安定祥和的意思,而大跃进中却断章取义,认为人多力量大,将其与主观能动性联系在一起,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党员干部认识不到位,部分认为《弟子规》《论语》《孟子》这些经典著作脱离时代,竟有人认为弟子规是教育小孩做人的,是小孩学的。
《弟子规》其实是孔子及其弟子总结的做人,修身,齐家,治国,的规律。
我们必须提高认识。
大众传媒的发展要满足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群体的要求。
但人民喜闻乐见的却不一定是社会中最有价值的。
有的仅仅是一种消遣,放松,增加一种氛围。
有的却是耐人细细品味的,经典的,纯粹的,艺术的。
主流媒体的娱乐节目收视率很高,但戏曲,杂技,新闻,名著…….的收视率就显得低了。
传统文化之我见
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新传承形式,使之能够适应当代人们的需求 和生活方式。
2
教育与研究
通过教育和研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自信 心。
3
保护与推广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工作,包括修复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使之得到 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
京剧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戏曲表演形式享誉世界。
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墨韵而闻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结合了身体运动和思想修养的传统武术,被认为是一种身体和精神的调和与平 衡。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 弘扬民族精神和自豪感 •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 提升艺术与文化水平 •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 • 吸引国内外游客和促进旅游业发展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传统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1
文化品牌建的品牌形象,提 升企业竞争力。
2
传统文化产品创新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3
传统文化文化交流
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和骄傲,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本演示将 探讨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外国语学院 09级日语二班邹琴琴 0912030218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儒学的宗教性一、儒学的创立看宗教性中国古代的宗教具有巫术宗教的色彩,历来重视以巫术礼仪为基础的祭祀制度。
但古代的巫祝并没有发展为独立的祭司或教主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动荡,出现“礼乐崩坏”的混乱局面,掌握宗教祭祀知识的贵族和官员流落民间,出现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道、法、墨诸家或对宗教权威持否定和批判态度,或在具体内容上成为传统宗教的异端。
儒家关心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人伦的问题,强调政治与伦理的教化。
但是,儒家也继承了古代的宗教传统,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改造和发展。
儒学正是通过孔子、孟子的创立,董仲舒的完善,直至宋明理学的发展核升华,最终使自己成为“儒教”,即具有礼教性和宗教性二重结构的包括生命论、家族论与政治论、宇宙论在内的博大精制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由于符合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道统”。
二、儒学宗教性思想的体现儒学始于孔子,但儒学的思想并不全都是孔子一人创造的。
在儒学作为一种完整理论体系出现以前,有一个母体活先导——原儒。
关于“儒”的起源和含义,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儒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甲古文中已有“儒”字,整个字像以水冲洗沐浴濡身之形。
这是因为古代的儒者在从事祭祖事神,治理丧事,为人相礼等宗教活动时都需经常斋戒沐浴。
所以《礼记·儒行》称“儒有澡身而浴德”。
澡身即沐浴,浴德即斋戒。
沐浴、斋戒是用来表示对上帝、鬼神之诚敬。
许慎在《说文》中解释:“儒,柔也,术士。
”所谓术士,亦即古代宗教之教士。
这些人专门为他人祭祖事神,办理丧事,担任司仪等。
可见,在历史上“儒”本与“士”和“史”类似,与“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巫事上帝,交通神鬼;而儒事祖先,交通人鬼。
后来,儒逐渐从巫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宗教职业。
到西周、春秋时期,儒由主要从事宗教活动的教士发展成为既从事宗教活动,又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的儒士,这就为后来的儒学奠定了礼教性与宗教性之二重结构的基调。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一个民族历史积淀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的得以延续的根本,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涤荡积淀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的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最高水平,她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
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中国开始了她光辉的文化之旅。
然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
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
中华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不断的积累丰富。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占据着主导地位。
虽然百家争鸣更能突显文化的繁荣,但是不可否认儒学确实在几千的时间里影响着华夏儿女,即使在当今的现代中国我们还恪守着许许多多传统儒学美德,她从古代就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虽然这样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但是她也使中华儿女从骨子里具有许多优良美德,以至当今无数海外友人热衷于学习我们的儒学,每年的“祭孔”大典更是学习宣传儒学的高潮,前不久的电影<<孔子>>不仅让世人加深了对孔子了解,更让世人重新认识了儒学。
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忠”“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她影响着中华儿女的传统价值观。
于是,中国人自古就“百善孝为先”“舍生取义”等古训。
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不涌现着令人仰望崇敬的人物及事迹。
他们都是中华精神的代表,他们践行着中华的传统美德,用他们的精神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与发达。
确实,没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没有骨子里的传统美德,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怎会有他们舍生取义等壮举的出现呢?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走过了几千年,我们渐渐壮大,渐渐富强,成为一个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优秀民族。
我们的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我们的精神是最纯粹的精神,我们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展现着我们的传统美德。
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导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我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珍惜和继承的宝贵财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解。
一、尊师重道的传统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价值观之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的教诲,虚心学习,并将这种传统的尊师重道精神传承下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造福社会。
二、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诚、孝道等美德,提倡和谐共处和家庭和睦。
这些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也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
三、诗词文学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文学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流传千年,代代相传。
唐诗宋词的优美之处在于它们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和情感。
诗词文学的文化底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和灵感的源泉,同时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
四、传统节日的文化独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比如春节,它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团聚和幸福。
清明节则在提醒我们要缅怀先人,珍惜生命。
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习俗和传统音乐舞蹈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传承至今,仍然保持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五、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京剧、昆曲、书法、绘画等,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京剧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演技吸引着观众。
昆曲则以其婉转动听的音乐和精妙的表演艺术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瑰宝。
书法和绘画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笔墨风韵和寓意丰富的艺术语言征服了无数人的心灵。
结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不仅彰显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我们民族自豪感的来源。
传统文化之我见
传统文化之我见——孔子思想10级汉语言文学2班倪慧100101090 我们知道,孔子是万世师表。
我们也知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自儒家思想被创立并发展以来,影响着历朝历代的君主的治国方略以及贤臣的仕途及思想。
总之,儒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思想影响重大,孔子思想更是儒家思想的源头所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孔子思想的真谛。
首先,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孔子“礼”的思想,在我们今天也可以给予全新的阐释。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待人客气要有礼节,这是中华民族的待客之道。
不论是对外国友人,还是对本民族兄弟;不论是对血肉亲戚,还是对朋友知己;不冷是对熟悉人,还是陌生人。
我们都要发扬“礼”的精神。
正所谓礼多人不怪。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
子日:‘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我认为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在现在的中国我们也应该寄寓全新的定义,让其优化我们的民族性格。
面对社会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国民已经在部分程度上忘却了“礼”为何物。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而我们现在的人是怎样的呢?视、听、言、动我们有没有礼呢?我觉得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
高中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之我见
高中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之我见高中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之我见「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拥有无穷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美如山河,拥有高尚的精神品质。
悠悠漫漫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风骨犹存,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而又熠熠生辉,深深念念中华悠久历史古迹,风韵犹存,博大精深,而又清新自然。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气质,还可以开阔我们的人生境界,启悟生命的智慧。
学习诵读名家经典,领悟传统道德的魅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是仁爱精神的象征,“色思温,貌思恭,居处恭,执事敬”那是礼法的遵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和的终极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是内圣外王的思想,“上善若水”那是道的境界。
接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解道家,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感悟佛教,利己利人功德圆满。
古圣先贤以己之思明我之智哉,明心见性,睿智笃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洞察体悟人生,开阔心胸。
也许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但是人心却在逐渐的泯灭,高贵的道德修养又有几人能拥有。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
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悟方能感知,感知方能做到。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学习感悟与行动。
人的处世之法其实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也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更深藏其中。
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风雨无阻,彩虹依旧。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是历史的见证和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以下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承传家族血脉、培养子女为社会做贡献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孝道和忍让。
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们对我们进行行为规范和道德引导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修身养性。
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以德治国。
儒家思想强调了孝道、仁爱、忠诚等美德,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中国古代的士人们注重修身养性,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和心灵的升华。
他们注重读书学习、修炼品德和礼仪,以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文化素养。
这种修养的传统仍然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和谐与平衡。
中国人崇尚阴阳五行的观念,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中国哲学中,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
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确切的体现,可以看到生活中许多节日和仪式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种和谐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社会各个层面的关系上,推崇着和睦相处、互助互爱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了勤劳勇敢的精神。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劳动和奋斗的传统故事,如《岳飞传》、《孟子》等,都展现了中国人民追求进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中国文化中崇尚勤劳和勇敢,认为劳动可以改变命运,勇敢可以克服困难。
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精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高度肯定和推崇。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道德经济和公平正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诚信、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一)小宥
众所周知,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鬼节。
在这个节日里,生者写符包,烧纸钱,放鞭炮,以缅怀先人。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中国人都开始遗忘这个节日。
就拿写符包来说吧,当下的年轻人,有几个会写呢?大多数人家都是由老一辈的人来写。
说句不吉利的话,当老一辈的离我们而去,那我们该拿它怎么办,不过了?不可能。
这就需要我们青年人来传承,如果你真的有心,不要一小时,就能学会怎么写。
关键在于你肯不肯花这一小时的时间去学。
据我了解,没有几个人愿意。
而这,就意味着我们又要失去一个节日,不,是一类文化。
老祖宗历经千辛,留给我们一笔灿烂的文化遗产,而我们,非但没好好继承,还将其遗忘在田野,这是一件多么辛酸的事。
由于青年人的不重视,我国有多少文化遗产正在遗失。
前几年朝鲜跟我们争端午节的所有权,去年日本跟我们争钓鱼岛等等,从这一系列的事端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国家对本土文化的重视,而这都是从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漠视中体现出的。
华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灿烂的文化遗产令其它国家歆羡不已。
然而,华夏文明也是世界上文化遗产遗失最严重的国家。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不得不敲响警钟,认真地将本土文化继承下去,这是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最好礼物。
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故国,亦是华夏人的尊严。
我们都不希望子孙因为我们的漠视,而去争文化遗产权,这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耻辱。
传统文化之我见
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赋、古曲、戏剧、茶、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既然是传统文化,就必须体现传统两个字,所谓传统就是指中华民族一向所贯成的处世智慧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其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教导人的生活和思想。
当然,传统文化不仅仅这些,它的内涵和深度是其他任何一种文明所无法比拟的。
简单的说,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这其中小到为人处世,大到治国安邦。
作为中华子弟,生于中华大地,我们的祖先将中华文化的血脉注入我们的身体深处,中华文化已经注定是我们灵魂内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喜欢、学习外族优秀文化,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华子弟的身份,热爱、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部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因为喜欢外族文化,而忘记自己是中华子弟的身份,厌恶中华文化,就是不道德的,不但为我们中华民族所不齿,也是为世界上其他民族所蔑视的。
一个人,必须热爱本民族文化,以本民族优秀文化为荣,是世界上所有民族都公认的基本人格准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
当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一样,中华文化中也有占大多数的精华与占少数的糟粕。
但是,不能因为存在少数的糟粕就全盘否定。
现在,中华文化在当代一部分中国人中失落,是不争的事实。
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担负起传承、发扬其优秀部分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和智慧。
本文从历史传承、核心价值观、现代社会意义、传播与发展、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忠诚、诚信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在个人层面,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魅力,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好这份宝贵遗产。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传承、核心价值观、现代社会意义、传播与发展、保护与传承、启示、思考、总结1. 引言1.1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凝聚着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和创造力。
作为中国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自豪感。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道德理念,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尊重,同时也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宝贵的启示和指引。
在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相信,只有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深刻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继承中华文明的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自古至今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华夏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是一个历经沧桑,不断吸收外来文化,逐渐形成独特风格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文化传统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共同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传统文化之我见
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
我对于每一方面的认识都是皮毛,说的不是太精妙,只是浅浅的谈一下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几点看法,与老师共勉。
首先,就是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
在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就谈谈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我认为,第一:文化继承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呢?因为他们对于我们有作用有价值。
什么价值呢?有引起回忆、引起思考的价值,对于我国的时代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国人的文化涵养增强有较大的作用等等。
但是,这有存在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文化会有这样的作用呢?我们常说的“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是否还适用?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当我们“去其糟粕”的时候总是站在当代人的位置上思考的,试想每一个时代文化需求又怎么会完全一样的呢,如果我们每一个时代都去掉一点,那最后留给我们后代的还剩下什么呢?我们如果让他们只能拿着照片或者书籍资料来回忆我们曾经辉煌的传统文化,那是多么的可悲。
不久前,就有一个报道说“用尿液煮鸡蛋列入文遗产”。
这个例子说明什么,说明曾经被人们忘却的习惯也会有一定的价值。
所以,我们要学会善待我们身边的物件。
当我们身边的老建筑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文化遗产中的数量也逐渐的增加。
当我们身边的传统文艺逐渐缺少继承人的时候,文化遗产中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当我们身边的老习惯慢慢被遗忘的时候,文化遗产中的内容逐年增加。
为什么我们都是在快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为什么在他们快要消失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珍贵?因此,为了让我们国家的文化更加的丰富,我们要学会善待我们身边的一切。
其次,是传统文化的传播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并以此来提升国际影响力、把之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复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值得人们深思.文化恶搞、崇尚外国节日以及还有一些学者为了出名和参看率肆意的而已批评古之贤人等等这类的问题,给传统文化的发展设置了较大的障碍。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1304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产生于漫长古代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和文明的象征,也曾是滋育和产生我们民族精神的母体和沃土。
继承思想文化遗产,决不能搞“成王败寇”那一套。
——前言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后,我有以下几个问题不解,去图书馆查询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资料以后,得到了以下答案,请老师斧正。
1. 何谓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华文明历史进程演进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文化。
春秋战国之后,名、墨、纵横等诸家的社会存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没有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最后陆续退出历史的舞台。
汉代以后,儒、道、武、阴阳、农、科、文学都有所发展,墨家的社会地位被佛教所代替。
历经千百年,逐渐形成了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如何?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近年学术界认为有一万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全世界四个古老文明的摇篮里孕育产生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尚存的文化体系,是唯一生生不息地延续下来没有出现过断层额古典文化。
从世界文明史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与西欧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文化并列,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世界四大文化系统之一。
3.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夏商周之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萌生期;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确立期;唐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盛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和转型期。
——《中国传统文化》季羡林顾问4.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的特有地理环境——疆域辽阔,外部封闭性和相对隔绝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传统农耕经济,重农抑商;中国传统文化依赖的政治结构——宗法制,君主专制。
5.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崇尚道德的伦理观;家族本位的宗法观;求实务本的农业观;推尊入世的处事观;融情于景的文学观;强调统一的政治观;多元统一的民族观。
2019年传统文化范文.doc
2019年传统文化范文篇一: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中国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和文化。
在我眼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它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
中国的传统文化涉及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等方方面面,涵盖价值观,审美观,思想观,以及衣食住行等都包含其中,这种民族性的文化已经成为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给予了我们现代文明的全部。
我们古人提出的各个思想,引导者人们一步步的走向文明,迈向有秩序的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思想水平到达了一个高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有道家、儒家、法家等等,而最著名、对后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儒家了。
儒家推崇孝道,推崇尊老爱幼,这些思想在当时的社会都十分前卫,而现如今这些思想也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全部,譬如治国,学习,与人相处,这些都对当今社会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但是也并非儒家一家独大,道家法家的思想也颇有参考价值。
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财富,我们应当珍惜。
然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只有这些,思想文化仅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除了这些思想,我们还有生活方面的习俗。
比如我们吃饭用的是筷子而不是刀叉,我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譬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之所在。
我们的民族文化,曾让我们站在世界的最高峰,让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在危难的时刻,更有我们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支撑着我们,面对外族的侵略,我们曾失败过,但是我们从未失去过信心,失去过信念。
如今,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挺过来了,但是,在我们向另一个辉煌迈进的时候,那些传统文化呢?当今社会,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物质生活,欲望、拜金、权利等都充斥的人们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蚀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篇一:我眼中的传统文化】首先也要说明一句,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是道德方面的文化。
我对许多人进行了调查,一提到传统文化,很多人会想到学生被八股文,女人的小脚,男主外,女主内的风俗。
多数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好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传统文化经过了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已经似乎变得摇摇欲坠,多数人对他进行了批判。
其实呢,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已根深蒂固,我们虽然有太多不认可,其实却在潜意识中不自觉的履行。
著名社会学家李萍经过3年时间的调查,总结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五个内容1、慈孝2、仁爱3、诚信4、宽容5、爱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中国民族历来认为孝敬老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
说实话,比起西方的老人,中国的老人是比较好的,能感受到儿孙满堂,甚至四世同堂的热闹。
而西方社会呢,老人老了之后就进敬老院了,因为他们的法律规定父母有养育子女的义务,但却没有规定子女也有养育父母的义务,所以,这一点,即使是西方人都觉得应该想中国人学习。
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福利和保险制度的建立很可能会取代子女养育父母的责任。
那么慈孝在人们的眼中或许也会有淡化的可能。
再说说宽容吧,中国有句古话叫“得饶人处且饶人”,宽容,仁爱也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我的理解中国人大体是比较宽容的。
这一点连自认为是儒家文化的韩国和日本都不能理解。
他们的性格偏硬,当别人犯了错误时,韩国人和日本人很少有原谅别人的心态,所以西方人对韩国和日本人评价是“比较小气”再说诚信就有些纳闷了,中国人诚信吗?在外国人的眼中,中国人是不诚信的。
像留学生学历文凭造假,前不久不是被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给开除了吗?其实中国人的诚信是相对的,就是对自己熟悉的朋友家人是比较诚信的,对于外人呢,那更多是彼此不信任。
我想,还有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因为这个运动,是同胞互相批斗,谁有又诚信呢?说道爱国,那不用说了。
前段时间的家乐福运动足以说明。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篇范文精选).doc
传统文化2023心得体会(8篇范文精选)传统文化2023心得体会篇1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这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联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齐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
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礼貌礼仪不仅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
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一样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重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能够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
传统文化心得800字(8篇下载).doc
传统文化心得800字(8篇下载)传统文化心得800字篇1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
纵观当今世界,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国已经有三个离我们远去,埃及人不会讲埃及语,印度人不懂得印度文明,巴比伦就连一个统一的国家都没有了,而中华文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也似乎岌岌可危.同学们,传统文化的继承需要我们献出一份力。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道家、墨家、法家与儒家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异常灿烂、无比光辉的。
拿青铜器来说,拿陶瓷来说,拿丝绸来说,都居世界的前列。
拿创造发明来说,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更是其他民族所赶不上的。
再来说说我们苏州,苏州园林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它综合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给人一种古典的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苏州的传统小吃也十分有名,海棠糕、梅花糕、豆腐干等等,这些传统小吃使人垂涎三尺,也是其他民族无与伦比的。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千万不能让它在岁月的车轮中慢慢地消亡。
因此,我们要关注传统,,继承民族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如何来继承、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呢?也许,你会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已经过时了。
但只要我们宣传、宏扬民族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
然后,根据时代的要求,构建新时代的民族道德标准,便可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
据说,今年有许多刺绣大师要绣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五福娃,他们巧妙地利用苏绣来宣传奥运,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的将刺绣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前一阶段,苏州评弹“走”进了许多中学的校园,这使我们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更加了解了苏州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千万不能让它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之中。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同学们,让我们用一颗赤诚的心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为民族的传统注入新的芬芳。
传统文化心得感受(6篇范文精选).doc
传统文化心得感受(6篇范文精选)传统文化心得感受篇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
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通过对《道德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
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
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
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是从“谨信”做起。
《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
我以前就是工作无计划,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且效率不高。
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规划,工作时不再手忙脚乱了。
三是讲诚信。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
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对职工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处罚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激励,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心得感受篇2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精神支撑,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不忘本来
吸取外来
展望未来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1.封建迷信文化 2.商品意识差 3.很强的奴性观念
王奕雯
12研1班
3.传统文化对当下的意义 (对个人、 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可以说它是包罗 万象!易经里讲到阴阳乾坤,有这样两句话“天 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德载物”。(解释)我们古老文明的祖先在那个 年代就悟出了这样了不起的人生哲理。为什么说 它是了不起的人生哲学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它可以
真谛是仁礼一体。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 统治。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 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 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
道家文化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 能力的解放, 另一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 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 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 “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 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 ”、“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 真” 等等。 道家主张“齐物”“逍遥”,对万物的态 度是“无所恃”。
传统文化之我见
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道、佛)——思想文化
2.当今现状——传统文化的逐渐丢失
3.传统文化对当下的意义 4.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文化)
儒家文化 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 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社会的道
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的 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 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是为人民 服务,国家服务于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 不只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主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基本 人权、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 总结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人民的幸福。 而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先秦时期儒家的思想相符,我们 会看到儒家提倡的是“公天下”的世界观,提倡的是“仁义 礼智信”原则,即用诚信(信)、用智慧(智)、遵守社会 行为规范(礼)、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义),达到人与人之 间的仁爱(仁)。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有了仁爱的人际关 系,人就会有幸福感。
佛教文化
人间性 生活性 利状——传统文化的逐渐丢失
我们天天看到的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许 多过分崇洋的思想流派,主要表现为欧美思想的入 侵,日韩文化的侵入,
8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 观,伦理,道德,都有待正确的引导。“超女”中 暴露出来的对中性性别的取向值得我们深思,难道 女人真的要变的不像个女人?所以人类社会的价值 观在变,如果有正确的思想引导我们,我想今天的 新生一代也不至于那么的迷茫。看不见前面的路。
和谐社会
儒家“身心合一”、“人我合一”、“天人合一 ”的思想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把天、地、人看 成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 系上,强调和谐有序,倡导建立起以“仁”为核心、 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的德性思想体系, 从而达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有序 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