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韵”和“活韵”

合集下载

撞韵、涟韵、死韵

撞韵、涟韵、死韵

完美的口感,是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充分展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挤韵
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撞韵”和“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意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观点。
比如“晚烟残”读起来确实拗口,我们可以说是“挤韵”造成的伤害。
九:戒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同一句诗中)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都是“死韵”句,那么必然会一伤就害了。
近体诗之押韵,尚有几种戒忌,宜需注意:
一: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二: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
从上面可以知道,写诗出现撞韵或挤韵,不要简单地说是允许或不允许的。要看作者有无高深的文字功底和驾驭能力,是否能把“死韵”做成“活韵”!
◆撞韵
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不宜如此。
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六: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音韵学音韵学=声韵学、音韵、声韵、等韵学、等韵、声母、零声母、声类、声纽、双声、七音、五音、牙音、舌音、齿音、喉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上音、舌头音、齿头音、正齿音、半舌音、半齿音、清浊、全清、全浊、次清、次浊、字母、三十六字母、韵母、韵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附声韵、不附声韵、等呼、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洪音、细音、韵头、韵腹、韵尾、介音、阴声、阳声、对转、旁转、四声、平声、仄声、平仄、阴调、阳调、直音、读为、读曰、读若、读如、拼音、反切、音和、类隔、重纽、内外转、内转、外转古音、今音、叶音(叶韵)、韵书、韵部、韵目、平水韵、十三辙、韵摄、等韵图、吴音。

“今音学”是以《切韵》(《广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可以包括北宋)的语音系统的;“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韵味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假借字等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如现存最早的等韵图《韵镜》、《七音略》)作为研究对象,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韵》系韵书的反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的。

后来音韵学家又用它来研究、分析、描写近代的语音系统。

到了清代,古音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

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语音学。

本声:是指保存在《广韵》中的上古音,从上古到《广韵》读音一样,古本有之。

变声:是指古无此纽,后经演变分化才有此纽。

阴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又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做“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做“阳声韵”。

古音[,m]、[,n]、[,?]三类。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这里的“阴声韵”、“阳声韵”的区别完全是从韵尾着眼的,跟声调的分阴、阳毫无关系。

入声——声调、韵母——是和鼻音韵尾〔阳声韵〕相配的,即?,k、n,t、m,p) 、北音学:是以研究《中原音韵》系统韵书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所反映的近代北方话的语音。

拗救、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拗救、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凉风起天末”,
“平平仄平仄”
王维的《观猎》的尾联出句
“回看射雕处”,
“平平仄平仄”
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
“庾信平生最萧瑟”,
“仄仄平平仄平仄”
都属于这种情况。
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这首例诗,撞韵的‘洗’字对诗造成了伤害,关键一点是这首诗相关的韵脚都做成了“死韵”。
死韵和活韵
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伤害。
近体诗之押韵,尚有几种戒忌,宜需注意:
一: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二: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
三: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
四: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
拗救、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拗句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
拗救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十三韵

十三韵

十三韵一、麻花韵[a ia ua]二、波歌韵[o uo e er]//附:儿韵[ er ]三、街斜韵[e ie üe]四、衣支韵[i -i]//衣期韵//支思韵[-i]五、姑居韵[u ü]//姑苏韵//居趋韵[ü]六、开怀韵[ai uai]七、飞灰韵[ei uei]八、高标韵[ao iao]九、谋求韵[ou iou]十、寒天韵[an uan ian üan]//寒山韵[an uan]//先天韵[ian üan]十一、人文韵[en in un ün]十二、江阳韵[ang iang uang]十三、青东韵[ong iong ong iong]//庚青韵[eng ing ueng]//东钟韵[ong iong]一、麻花韵[a ia ua](1)平声:啊扒巴疤笆粑*杈差瓜呱哈花哗加茄枷痂笳袈嘉佳家夸妈趴葩杉沙莎鲨纱砂裟他她它凹哇洼娃蛙娲虾呀鸦哑桠楂喳渣茶查搽蛤华骅划麻拿蟆杷爬琶娃霞遐瑕暇牙芽蚜崖涯衙八捌擦嚓插搭褡发夹铗嘎刮括鸹垃拉抹掐杀煞刷塌踏挖瞎鸭压押扎匝拔达鞑察沓答瘩乏伐阀筏罚嘎滑猾夹荚颊拉匣侠峡狭辖杂砸札扎轧闸铡二、波歌韵[o uo e er] (附:儿韵[ er ] )(1)平声:波播菠搓磋哆锅过涡坡莎唆颇娑涡窝蜗阿哥歌戈呵科柯苛颗罗萝逻锣螺摹模馍磨蘑魔挪娜婆驮驼舵鸵蛾娥俄峨鹅哦讹和禾何河荷钵剥戳摄掇郭豁扑泊泼拨说缩托脱拙捉桌作鸽割搁喝磕伯驳帛泊柏勃铂舶脖博渤搏箔魄膊薄夺度佛国活茁卓浊酌着凿啄琢缴勺昨阁葛蛤颌合涸盒貉壳儿韵[er]:平声:儿而三、街斜韵[e ie üe](1)平声:车奢遮爹阶皆街些靴耶蛇斜邪谐携爷茄伽瘪憋鳖跌疙节结接秸捏瞥切缺帖楔歇削薛噎曰约别德得迭谍喋牒叠碟革格隔阂核劫杰洁桔捷截决诀抉角珏觉绝倔掘爵壳咳舌叶协胁挟穴学则责择咋泽折哲蛰辙四、衣支韵[i -i](一)衣期韵(1)平声:衣低堤几讥玑肌鸡姬基期犄畸箕眯批坯披砒沏妻栖凄期梯蹊欺西希兮稀熙牺犀曦伊铱医依漪厘狸离梨犁鹂漓璃黎弥迷眯谜糜靡尼泥倪霓皮啤琵脾齐祈其奇歧脐畦崎骑棋提啼题蹄仪夷宜贻沂胰姨蛇移遗颐彝逼滴圾积击缉激劈霹七柒戚缉漆剔踢夕吸汐昔析矽息悉惜晰锡熄膝壹揖鼻狄迪的敌涤笛嫡翟及吉汲级极即亟革急疾棘集辑瘠藉籍给脊习席袭媳檄支思韵[-i](1)平声:痴差疵趾尸师诗虱狮施司丝私思斯撕嘶之知支氏芝吱枝肢脂蜘仔吱孜咨姿兹资淄弛驰迟持匙词辞慈磁雌时吃失虱湿只汁织拾十石实识食蚀执直侄值职植殖掷五、姑居韵[u ü](一)姑苏韵(1)平声:乌初粗都夫肤孵估姑咕孤菇辜箍乎呼糊枯铺书抒枢姝殊梳舒输疏蔬苏酥乌邬污呜巫诬恶朱诛珠株诸猪蛛租除厨锄滁橱躇扶俘浮符涪芙狐弧胡和壶葫瑚蝴湖卢芦庐泸炉颅模奴莆菩脯蒲如茹儒图荼徒途涂屠无毋芜吾吴捂梧出督忽哭窟仆扑朴叔淑凸突秃屋毒独读渎椟犊牍弗佛拂氟伏服福辐璞孰赎塾熟俗竹术逐烛足卒族居趋韵[ü]:(1)平声:车且拘居驹俱疽据琚裾区岖驱祛蛆躯趋吁须虚嘘墟胥婿需迂淤誉驴渠徐于予余盂鱼禺竽俞娱渔隅逾渝愉瑜榆虞愚舆屈掬鞠局伺桔菊曲六、开怀韵[ai uai](1)平声:开哎哀埃唉猜钗差揣呆该赅乖揩腮鳃筛衰摔苔台胎歪灾哉栽斋挨皑癌才财材裁柴豺还孩骸徊怀淮槐来莱埋排徘牌台邰苔抬拍摘拆百宅翟七、飞灰韵[ei uei](1)平声:微杯卑背悲碑衰崔催摧吹炊堆飞妃非啡扉归圭龟规闺硅傀鲑灰挥恢晖辉亏岿窥胚尿虽推危委威巍追锥椎垂椎锤肥回徊蛔奎隗葵魁累雷擂镭玫枚眉梅媒煤霉糜陪培赔裴绥隋随遂谁颓韦为违围桅唯惟维八、高标韵[ao iao](1)平声:凹熬包苞胞褒标彪膘操抄钞超剿刀叨刁雕叼碉凋高皋羔膏篙糕交浇娇骄椒焦蕉教礁捞撩猫抛泡剽漂飘悄锹敲骚捎烧梢稍叨涛涤掏滔挑肖消宵萧硝销潇霄夭幺妖要腰邀遭糟招昭着朝豪敖熬翱雹曹槽巢朝嘲潮号毫嚎劳牢捞聊辽疗撩僚潦毛矛茅髦苗描咆炮袍跑乔侨桥翘憔瞧娆饶挠韶逃桃陶萄淘条调淆尧侥姚窑谣瑶遥约剥削九、谋求韵[ou iou](1)平声:抽丢都兜勾沟构钩纠鸠究赳阄揪抠溜搂妞区讴沤欧殴鸥丘邱秋收艘偷修休羞优忧悠幽舟州诌周洲邹俦畴筹踌惆绸稠仇愁侯喉猴流留榴骝刘浏瘤琉硫遛娄楼牟眸谋缪牛囚仇求虬泅酋逑球裘柔揉头投尤犹由邮油游粥妯十、寒天韵[an uan ian üan](一)寒山韵[an uan](1)平声:安氨庵谙鞍扳班颁斑般搬参骖餐搀川穿丹担单耽郸端帆番藩干甘杆肝柑竿尴关观纶官冠矜棺酣憨欢刊看勘龛堪宽番潘攀三叁山杉删衫姗珊栅扇煽拴栓酸坍贪摊滩湍弯湾豌占沾毡粘瞻专砖钻寒残蚕惭馋谗禅缠蝉传船椽凡矾烦蕃樊繁汗邯含函晗涵韩还环桓兰岚拦栏婪阑蓝谰澜褴篮峦孪蛮谩馒瞒男南难楠胖般盘磐然燃坛昙谈弹潭痰团咱丸完玩顽(二)先天韵[ian üan](1)平声:先边砭编鞭参癫滇颠巅尖奸歼坚间肩艰监兼渐溅缄煎捐涓娟鹃拈蔫扁偏篇千仟扦迁钎牵铅谦签天添仙纤掀锨鲜轩宣喧咽殷焉阉奄淹燕鸳冤渊奁连怜帘莲涟联廉镰眠绵棉年便骈前虔钱钳乾潜黔权全诠泉拳痊田佃恬甜填闲贤弦咸涎衔舷嫌玄悬旋延蜒严言妍岩炎沿铅研檐筵盐颜元圆员垣袁原圆援缘猿源辕十一、人文韵[en in un ün](1)平声:奔宾彬斌滨濒参琛嗔春椿村吨墩敦蹲恩分芬吩纷氛根跟昏荤婚巾斤今金津衿筋禁襟军均龟君钧坤昆抡拎闷喷拼钦侵亲衾森申伸身呻参绅莘娠深孙吞温瘟心芯辛忻欣锌新薪馨勋熏因阴荫音姻殷晕贞针侦珍帧真砧斟甄臻谆尊遵樽臣尘辰沉陈忱晨谌纯唇淳醇存蹲坟汾焚痕浑混魂邻林临淋琳粼霖鳞仑伦论抡沦纶轮门们民您盆贫频嫔颦芹秦琴勤禽裙群人壬仁任神屯豚文纹闻蚊旬寻巡询循吟垠淫寅云匀荟耘十二、江阳韵[ang iang uang](1)平声:肮邦帮仓苍沧舱昌倡猖创疮窗当方坊芳冈岗扛刚杠肛纲钢缸光夯荒慌江将姜浆僵疆康慷糠匡筐乓枪羌枪腔锵嚷丧桑伤汤商墒双霜螳汤汪望乡相香厢湘箱央殃秧赃脏张章彰妆庄桩装昂藏长场肠尝常偿裳床防坊妨肪房行吭杭航皇黄凰惶煌蝗磺簧扛狂郎狼琅榔廊良凉梁量粮芒忙氓茫娘庞旁膀磅螃强蔷墙瓤唐堂棠塘搪糖膛螳亡王详降翔扬阳羊杨佯疡洋十三、青东韵[eng ing ueng ong iong](一)庚青韵[eng ing ueng](1)平声:庚井崩绷冰兵屏称灯登蹬丁盯钉丰风封枫疯峰烽锋蜂更庚耕亨哼精茎惊京经睛泾荆旌晶粳鲸坑吭铿拎抨砰烹乒青轻氢倾卿扔升生声牲甥厅汀听翁嗡兴星猩惺腥醒应英婴樱缨鹰曾增憎正争征怔挣狰睁蒸层曾成丞呈诚承乘盛程惩澄橙冯逢缝恒横棱伶灵玲令瓴铃凌陵聆菱羚棱零龄氓萌蒙盟名鸣明铭冥铭螟能宁拧狞柠凝朋澎彭棚蓬硼鹏篷平冯评坪苹凭屏瓶萍情晴擎仍绳疼腾誊藤廷亭庭停刑行形邢型迎荧盈萤莹营萦楹蝇赢瀛(二)东钟韵[ong iong](1)平声:东冲充匆从囱葱聪冬工弓公功攻供宫恭躬龚轰哄烘空松通凶兄匈汹胸佣痈拥庸雍臃中忠终钟盅衷宗综棕踪鬃虫重崇从丛弘红宏虹洪鸿龙笼聋笼隆窿农浓脓穷荣琼戎茸荣绒容蓉溶融同彤侗桐铜童瞳雄熊秦腔十三韵辙从声乐角度,根据汉字音节的韵母归纳为十三韵,称为十三韵辙。

格律诗禁忌

格律诗禁忌
义异,同一个字,含义不同,又有虚实之分。在作诗押韵时, 尽量避开不同意义却字相同的情况。如:一东韵之“风”字,不能 用作“风(同讽 fěng 旧读去声 fèng)刺”意义的“风”字押。如 果用了会有出韵、失粘等问题。 六、格律诗的四忌 律诗的四忌,有四个“不”,即:一曰不工,二曰不贯,三曰不自然, 四曰不典雅。 (一)不工 不工,是要求律诗重视对偶。比如常见的五、七律中间两联一般是 要求对偶的。倘若对偶句子字词配搭不合理,就叫不工。如李白的 《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如果变成“山随平野 尽,江浪大荒流”,“山随”是主谓词组,一名一动,而“江浪”都 是名词,就不工啦。 (二)不贯
10 / 24
加两字不行,七绝减两字不可,这样才符合要求。 (二)可多可少 诗中如果一意分成四句表述,或者四句仍然归于一个意思,说多了 少了都可以。这样的就不算是好的绝句。 (三)可彼可此 就是说特点没说出,诗句放哪里都行。咏梅的句子可以拿来咏菊; 咏山水的诗,可以咏风月。共性是挺强,好像放哪都行,但缺乏个 性,这样的绝句不是好诗。 (四)可上可下 是指在写绝句时是起承转合中,要求起句的“开始”的特点与合句 的“结束”的特点一定要突出,虽然这种绝句格式“起句”与“合 句”的平仄一样,但因句子章法具有特点不同而不能互相换位。因 为七绝仄起押韵的句子,与第四句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诗句 分不出层次,这两句位置可以互换,就是犯了'可上可下"的忌 讳。 八、格律诗的四声八病 四声和八病是两个永明声律说的主要内容,除了具体内容之外,二者 的本质也有所差异,此差异影响了二者价值意义上的深浅程度。 八病说是诗歌界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这套理论来源与实践,是对
1 / 24
下联上句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③失 替:要求一句内 2、4、6 字平仄交替。没有交替,就是失替。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 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 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 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七忌直白:格律是要偏于雅致文言,太过直白,就不是格律诗了。 二、七个尽量避免 一避免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本句句 式中除外。不过也有许多好的格律诗诗也有重字,尽可能避免。 二避免挤韵:也称犯韵、冒韵,是指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 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三避免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 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四避免重韵:一首诗中,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这个是几个避免中的 较为重要的,切记。 五避免七律的三同头(含三平头、三仄头): 六避免七律的三仄尾

写诗填词必备用韵技巧解析

写诗填词必备用韵技巧解析

写诗填词必备用韵技巧解析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语句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附近。

因为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体系呈现了一些改变,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体系,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状况。

一是依照古声韵体系来押韵,二是依照现代汉语的声韵体系来押韵。

在诗词创造实践中,运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量,就现在的实际状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从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能够了,如果写古体诗,还能够邻韵通押。

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

遵从现代声韵体系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能够,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要十四个韵部,现已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略,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求留意的。

今日,我想就押韵进程中最简略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方法谈一点个人的观点。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略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也叫出韵。

就是用一个其他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正本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答应的。

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正本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答应从宽。

这种状况叫“孤雁出群”。

也有人在律诗的最终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

我个人以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必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依据的。

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束处。

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分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

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

至于中心的一些语句呈现落韵则是肯定不答应凑韵俗称“挂韵脚”。

就是为了押韵,牵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

这是不可的。

重韵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能够的。

古代汉语练习六答案——全解

古代汉语练习六答案——全解

一“叶音‎说”为什么‎是错误的?‎‎‎‎“‎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

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

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

‎‎‎‎二‎熟记先秦‎古韵三十部‎和“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韵‎目。

‎‎‎‎1. ‎先秦古韵三‎十部是:‎‎‎‎‎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第一类‎‎之部‎职部‎蒸部‎‎‎‎第二类‎‎幽部‎觉部‎冬部‎‎‎‎第三类‎‎宵部‎药部‎‎‎‎第四类‎侯‎部屋‎部‎东部‎‎‎‎第五类‎鱼‎部铎‎部‎阳部‎‎‎‎第六类‎支‎部锡‎部‎耕部‎‎‎‎第七类‎歌‎部月‎部‎元部‎‎‎‎第八类‎脂‎部质‎部‎真部‎‎‎‎第九类‎微‎部物‎部‎文部‎‎‎‎第十类‎‎缉‎部‎侵部‎‎‎‎第十一类‎‎叶‎部‎谈部‎‎‎‎2. ‎“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的韵‎目是:‎‎‎‎上平声‎入声‎下平‎声入声‎‎‎‎一‎东一‎屋‎一先‎九屑‎‎‎‎二冬‎二沃‎二萧‎‎‎‎三江‎三觉‎三‎肴‎‎‎‎四支‎‎四豪‎‎‎‎五微‎‎五歌‎‎‎‎六‎鱼‎‎六麻‎‎‎‎七虞‎‎七阳‎十药‎‎‎‎八齐‎‎八‎庚十‎一陌‎‎‎‎九佳‎‎九青‎十二锡‎‎‎‎十‎灰‎‎十蒸‎‎‎‎十一真‎四质‎十一尤‎‎‎‎十‎二文五‎物‎十二侵‎十四缉‎‎‎‎十三元‎六月‎十三‎覃十五‎合‎‎‎‎十四寒‎七曷‎十四盐‎十六叶‎‎‎‎十五‎删八黠‎十‎五咸十‎七洽‎‎‎‎三写出‎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种格式‎的平仄。

‎‎‎‎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古代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美

古代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美

古代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美1.古代诗词的韵律:古代诗词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主要包括平水韵、词林正韵等。

这些韵律使得诗词具有音乐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2.押韵:古代诗词中的押韵是指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或者每两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音相同或相近。

押韵使得诗词更加和谐,富有音韵美。

3.韵母:古代诗词中的韵母有单元音韵母和复元音韵母两种。

单元音韵母如“ā、ō、ī、ū”等,复元音韵母如“ai、ei、ui、ao、ou、iu”等。

4.声母:古代诗词中的声母有浊音和清音两种。

浊音如“b、d、g、zh、z、j”等,清音如“p、t、k、c、ch、q”等。

5.声调:古代诗词中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

不同的声调使得诗词具有不同的音韵美。

6.意象: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是指通过诗人对自然景物、社会现象、人物形象等进行具体描绘,以表达诗人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意象是古代诗词意境美的基础。

7.意境:意境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手法,将意象组合成一个具有情感色彩和艺术美感的整体。

意境美是古代诗词的最高境界。

8.意境的营造:古代诗人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来营造诗词的意境。

这些手法使得诗词具有更深的内涵和美感。

9.意境的类型:古代诗词的意境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雄浑、冲淡、典雅、清新、凄美、豪放、婉约等。

10.意境美的作用:意境美使古代诗词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美是通过韵律、押韵、声母、声调、意象、意境等要素共同构成的。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使得古代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列举出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韵律和节奏。

解题方法:回顾课本和教材中关于古代诗词韵律和节奏的内容,列举出常见的韵律和节奏,如平水韵、词林正韵等。

答案: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韵律和节奏有平水韵、词林正韵等。

2.习题:请解释古代诗词中的押韵是指什么。

诗词写作随便谈之一关于韵的一百个概念

诗词写作随便谈之一关于韵的一百个概念

诗词写作随便谈之一关于韵的一百个概念关于“韵”的几个问题——诗词创作随便谈之一史文山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基本是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

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律”,一个字在韵脚处才叫“诗韵”,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韵”。

出韵的作品,吟诵起来缺乏和谐声音,不好听,也不便记忆。

人们在写古典格律诗词的时候,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不懂字音的平仄,不按平仄格律去写,有的人按照方言写诗词,这样押韵很可能出现错误,一首古典诗词,它能错律但绝不能错韵,否则就完全谈不上古典而属于现代自由诗歌了。

另一部分人喜欢按格律写诗词,参照的韵部多为《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词林正韵》或者是《声律启蒙》里的规定,这样写基本上不会出错的,全国统一,与国外喜欢写旧体诗词的韵也一致。

当然旧韵中有的字音已经生变化,实际作诗选韵字时尽可能采用发音和现在一致的字。

第三种是用新韵。

尽管已有不少人采用以普通话发音的新声韵,但是新声韵有多家,很不统一,而且新声韵用韵过于宽放,读起来不如旧韵细腻好听。

过去作诗的人是要吟诵的,听听声音是否和谐。

现在许多人作诗词只是用笔或电脑打字,作出以后完事,并不去吟哦朗诵,听不出顺不顺耳。

只成为一种文字字面的东西了。

一、与韵有关的一百个概念。

1、韵:yùn诗词格律最基本要素之一,韵字在古书中的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玉篇》:声音和曰韵。

《文心雕龙》: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

2、韵头:声韵学名词。

汉语字音中,除去声母、声调后所剩的部分的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韵头是介于主要元音与声母之间的高元音。

3、韵腹:声韵学名词。

我请问诗词格律中,如何区分死韵和活韵?不胜感激?

我请问诗词格律中,如何区分死韵和活韵?不胜感激?

我请问诗词格律中,如何区分死韵和活韵?不胜感激?弄清楚什么是死韵,什么是活韵自然就回答了题中问题。

该问题很值得讨论,因为明白死韵和活韵对避免诗词创作中出现的音韵方面的“病”很有裨益。

一、死韵及活韵的定义诗中押韵的句子叫韵句,韵句的最后一个字叫韵字。

1、死韵如果韵句中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例如: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仔细读该诗就会发现,每一韵句的重心都落在最后一个字上了,故该诗韵句均为死韵。

2、活韵如果韵句中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例如:唐.韩愈《七绝.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很显然,第二句(韵句)的句读重心不在韵字“无”上,而是在其前面的“近”上。

第四句(韵句)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满”上,故该诗的2、4韵句为活韵。

二、活韵的功用活韵的功用在于,当诗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撞韵”、“三阴平”、“连韵”和“挤韵”等有损诗文音韵的伤害时,运用活韵可以将其对诗文音韵的伤害给于消除或减低到最小。

下面分别叙述之。

1、活韵能消除撞韵的伤害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对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涩口。

解决办法是采用活韵。

例如,唐.韩愈《七绝·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平)草色遥看近却无。

(平)最是一年春好处,(仄)绝胜烟柳满皇都。

(平)在这首诗中,不用韵的白脚“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第二句的“近却无”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而结句的重心落在第五个字“满”字上,从而这两句诗的韵就成了活韵。

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相反,死韵不能消除撞韵的伤害。

例如: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写诗填词必备:用韵十戒(1)

写诗填词必备:用韵十戒(1)

写诗填词必备:用韵十戒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

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

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

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也叫出韵。

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

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

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

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

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

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

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

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凑韵俗称“挂韵脚”。

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

这是不行的。

重韵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古代音韵学著作

古代音韵学著作

古代音韵学著作
古代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和发音规律的学科,有许多经典著作记载了古代音韵学的理论和方法。

以下是几部重要的古代音韵学著作:
《切韵》是古代音韵学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由北宋时期的刘宋撰写。

它是中国古代音韵学最早且最全面的成果之一,系统地总结了上古至南宋时期的音韵现象,并制定了一套分类韵书的规则。

《韵部》由切韵的编纂者刘宋所著。

该书按字音的韵部构形,详细阐述了每个韵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对于理解古代汉语音韵体系有着重要的贡献。

《中华韵部》是唐代柳宗元撰写的一部重要音韵学著作。

该书以二十四韵为基础,详细地解析了每个韵的变化规律和发音特点,同时还涉及了汉字的结构和字形。

《方言》由唐代沈括所著,是一部记述各地方言的著作,涉及了音韵、字义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对于研究古代汉语的方言地理分布和变化规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上著作只是古代音韵学领域的一部分,这些经典著作在研究古代汉语音韵系统和发音规律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比较学的角度浅析中国音乐史中的“死”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的“活”

从比较学的角度浅析中国音乐史中的“死”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的“活”
从 比较学的角度浅析 中国音乐史 中的 ‘ ‘ 死” 和 中国少数 民族音乐 中的“ 活’ ’
■陈彦兵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摘要 : 我 国是世 界 上 音 乐 文 化 发展 最 早 的 国家 之 一 。 我 们 的 祖 先 在 祖 国的 国土 上 繁 衍 生 息 大 约 将 近 2 0 0万年 了 , 在 这 漫 长 的历 史 河流 中 . 音 乐 同其 它 门类 一 样 齐头 并进 的 向前 发 展 着 。在 中 国 , 音 乐 的发 展 既 悠 久 又 丰 富 , 这 和我 国 的地 域 特 色 以及 众 多 的 民族 是 分 不 开 的 民族 的 众 多致 使 音 乐的 丰 富 . 音 乐 的 丰 富 致使 分 类 的 细 致 。 音 乐分 类 的 细 腻 致 使 它们 之 间 的 差异 的存 在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那 么怎 么能 够 清 晰 的 知道 各 个分 类 之 间的 差 异 呢 ?从 不 同的 方 面 分析 就 会 有 不 同的 答 案 。 差异 和 不 同都 是 从 比 较 中得 来 的 . 我 们 将会 从 比较 的 角度 来分 析 中 国音 乐 史 中 的” 死” 和 中 国 少数 民族 音 乐 中的 “ 活” 。 关键词 : 音 乐 史 少数 民族 比较 分析 差异 音 乐
它们 的阶 级 关 系 有联 系 整个发展史中 .
不 同 时 期 有 不 同 民族 的 融 合 以及 不 同 的
牢固。如 : 魏晋南 北朝时期 的阮籍的《 酒 狂》 的演 奏 , 同一 个 谱 子 , 不 同人 来 演 奏 就
会 有 不 同 的理 解 . 版本就会 不一 . 但 是 都
口传 心 授 为主 . 教 授 方 法 比较 自如 . 不 同场 合 就 可 以 即兴 演

古代声韵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声韵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声韵知识点总结大全声韵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对汉字的发音和韵脚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整理。

声韵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五个声调为基础,以韵母韵脚为要素,对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进行研究。

在古代,声韵学被广泛运用于韵文和韵文的创作中,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古代声韵知识点的总结:一、声调古代汉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其中平声又分为阳平和阴平。

声调的特点是在音高的变化上有明显的规律,平声音调低,上声音调升,去声音调降,入声音调先升后降。

1. 阳平:又称为平声,其声调平稳,音高不变,没有升降变化。

2. 阴平:又称为仄声,其声调平稳,音高也不变,但与阳平相比,音调稍低。

在现代汉语中,阴平已经基本消失,只在古韵诗、歌词等古体诗歌中使用。

3. 上声:声调升高,音高从低到高,有升调的意味。

4. 去声:声调降低,音高从高到低,有降调的意味。

5. 入声:声调先升后降,即先有升调后有降调。

入声与其他声调的最大区别在于入声的韵母通常以鼻音结尾。

二、韵母韵母是构成韵的音节核心部分,通常由元音和介音组成。

古代的韵母分为单韵和复韵两种,单韵即一个音节的韵母,复韵即由两个音节的韵母组成。

在古代声韵学中,元音和介音的组合形成了丰富的韵母系统,它们既可以单独成韵,也可以组合成复韵。

1. 单韵:如“a”、“o”、“e”等2. 复韵:如“ai”、“an”、“ou”等古代韵母的组合形式非常多样化,每一种韵母都有其独特的音韵特点,这为古代文学中的韵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韵律基础。

三、韵脚韵脚是古代诗歌中的重要音韵单位,它由声韵并列组成,是古代诗歌音韵结构的基本单位。

韵脚的种类多样,其主要分为双音韵脚和三音韵脚两种。

在古代诗歌中,韵脚的运用非常讲究,它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美感,丰富诗歌的韵律表现力,提高诗歌的艺术价值。

1. 双音韵脚:由两个音节组成的韵脚。

格律诗创作中的几种用韵的区别

格律诗创作中的几种用韵的区别

格律诗创作中的几种用韵的区别所谓“挤韵”是指诗文中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干扰了韵美效果。

格律诗,一般来讲可以错律但不允许错韵,诗中的韵脚如大楼的基石。

基石不稳固,楼易倾覆。

用韵如下棋调子,如战场遣兵。

没有规则用韵,就不叫格律诗了,不如叫顺口溜或打油诗更好。

声律之声有好几种戒;韵律之韵也有十几种忌。

譬如忌出韵。

(也称落韵)。

如诗押了“一东”之韵,又去押“三江”之韵或“八庚”之字韵,这就是出韵。

又如忌复韵。

忌同义字作韵,如六麻韵“花、华、葩、…”,七阳韵“芳、香、…”,在一诗中双押就是复韵。

也忌连续用同音字作韵,即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而无间隔。

有间隔的使用是允许的。

初学者特别要注意,“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不罗嗦了,现在讲讲什么叫撞韵和挤韵。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七绝·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

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

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什么叫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比如:《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振波浪清自解:2山,挤韵了,也称犯韵、冒韵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振波浪清自解:7岸,撞韵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

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音韵学术语声类详解

音韵学术语声类详解

音韵学术语声类详解音韵学这玩意儿,乍一听好像跟我们平常的生活没啥关系,可其实它跟我们说话的方式、唱歌的音调甚至跟你身边小伙伴儿的方言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想想看,咱们每次开口说话的时候,嘴巴里那些音,怎么发的,发出来的声音又是什么样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就是音韵学的范畴。

说到“声类”,它就是研究这些声音的种类、特点、如何分类的学问,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复杂?但你放心,咱们就从头慢慢聊,慢慢捋,保准你听了不头大。

要说音韵学的声类嘛,首先得搞清楚声音是怎么来的。

你嘴巴一张,气从肺里涌出来,经过喉咙、口腔,最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声音。

其实这些声音,简而言之,可以分为三大类:声母、韵母、声调。

别看这些名字听起来像是学术术语,咱们其实都不陌生。

比如,咱们常说的“bā”,“mā”,“gē”,对吧?“b”,“m”,“g”就是声母;“ā”,“mā”,“gē”是韵母;而“bā”跟“mā”又因为音高的不同有不同的声调。

你可别小看这声母韵母声调啊,咱们平常说话,都是靠它们组成的。

就像是你要做个美味的菜肴,调料可少不了啊。

有了声母,音节就有了开头的味道;韵母呢,就是那个音节的主角,给人一种圆润感;而声调呢,则是让整个句子有了情感波动,像是给语言加了一点儿调皮的糖。

想象一下,如果你说“妈妈”不加调子,那这话就太平淡了,怎么可能像个妈妈呢?有了声调一加,立马带上了情感,听起来既亲切又温暖。

说到声类的具体划分,还得看看这些声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

就拿普通话来说,发音时嘴巴的形状、气流的走向、发音器官的运动,决定了不同的声母和韵母。

有些音是嘴巴闭起来发的,比如“b”,“p”,“m”,“f”,这些叫爆破音;有些则是嘴巴不完全闭合的,比如“l”,“r”,“n”,“ng”,这些是鼻音。

哎,这些差别可大了。

想象一下,你从“p”到“b”,就像是从打拳变成了跳舞,完全不同的感觉。

有的韵母又是平的,比如“ā”这种音,咱们用嘴唇自然地张开发出来;还有的韵母呢,是需要嘴巴拉得更长的,比如“yī”,“fēi”,听上去是不是就比那个平平的音调要响亮一点儿?这就是音韵学的妙处。

拗救、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拗救、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如,“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平平平仄平”(七律则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式的孤平拗救”。
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生动活泼,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但总有些不适的感觉。这里‘洗’字撞韵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伤处。‘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被压住了。读到那里,总会觉得别了一口气。
是不是诗中就不允许撞韵呢?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除了格律、押韵的要求之外,诗并没有别的任何限制。
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出句自救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但七律这个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三拗五救”)式。

诗词的押韵规则之欧阳理创编

诗词的押韵规则之欧阳理创编

诗词的押韵规则第一章诗词的四大要素一.押韵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的.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但是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二.四声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二者关系如下: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讨论平仄的问题.三.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四.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韵书有诗韵和词韵之分.词韵比诗韵宽松.诗韵共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词韵则将诗韵合并成19部.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诗韵如下:上平声15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15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上声29韵: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音语).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音闪).十六铣.十七筱(音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音现).去声30韵:一送.二宋.三绛.四寘(音制).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音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音个).二十二祃(音骂).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入声17韵: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十六枼(音叶).十七洽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他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至于东冬这两个韵(以及其它相似的韵)读音上有什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初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但是在古体诗和词里.可以把近似的韵(称为邻韵)合并使用.例如词韵:第一部平声:一东二冬通用.仄声: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第二部平声:三江七阳通用.仄声: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第三部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仄声: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第四部平声:六鱼七虞通用.仄声:上声六语七麌.去声六御七遇通用第五部平声:九佳(半)十灰(半)通用.仄声:上声九蟹十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通用第六部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仄声: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通用第七部平声: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仄声: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第八部平声:二萧三肴四豪通用.仄声: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通用第九部平声:五歌[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通用第十部平声:九佳(半)六麻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第十一部平声:八庚九青十蒸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通用第十二部平声:十一尤[独用].仄声: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通用第十三部平声:十二侵[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通用第十四部平声: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第十五部入声:一屋二沃通用第十六部入声:三觉十药通用第十七部入声: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第十八部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枼通用第十九部入声:十五合十七洽通用二.普通话韵表(新韵)现在写诗词.不必按照古音写.用普通话即可!关于普通话押韵表.各家大同小异.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新韵部韵母及韵母组合对应的古词韵----------------------------------------一.佳麻a iaua第十部麻.佳半.部分入声二.开来aiuai第五部佳半.灰半三.先寒an ianuanüan 第七部寒.删.先.元半.十四部覃.盐.咸四.江阳angianguang第二部江阳五.逍遥aoiao第八部萧肴豪六.国歌e o uo第九部歌.部分入声七.灰微eiui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八.森林en in un ün 第六部真.文.元半.十三部侵九.冬青eng ingongiong第一部东冬.十一部庚青蒸十.希奇(儿) i(er并入) 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十一.诗词i(整体认读) 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十二.别叠ie (y)e 部分入声.佳麻二韵部分字十三.忧愁ouiu十二部尤十四.读书u 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十五.须臾ü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十六.绝学üe 部分入声诗律(律诗和绝句)一.古体和近体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它有以下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2.押平声韵.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二.五言和七言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三.律诗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声字不再标注.五.[粘"和[对"律诗和绝句讲究[粘"和[对".[粘"指出句(单数句)和前一个对句(双数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对"指对句(双数句)和出句(单数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知道了这个规律.记律诗和绝句的格式就很容易了!不论长律有多长.都要符合粘对规则!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例如:[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句失粘.4.5句失粘.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况非常罕见.至于失对.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六.拗句和拗救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如果拗了.就要[救"!一般来说.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

醉迹满青衫、百字令格式

醉迹满青衫、百字令格式


平仄
平仄平
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

百字令中平仄可有可无,当然有了平仄完美,同时平仄也是非常的难写,所以说可有可无.每行的最后一个一定要押韵.对没错就是押韵,而且不能重韵!难点关于韵脚不可取之地:
(1)重韵:百字令中每行最后一个字重复使用.(2)倒韵:把一个常规的双声词颠倒顺序以求押韵,如江河变为河江.
(3)连韵: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4)复韵:同义又同韵的字,如"芳"、"香"同属阳韵,"忧"、"愁"同属尤韵。

这类字在同一首百字令中作韵脚,叫做复韵。

(5)死韵:如果整句令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6)凑韵:在押韵的字眼上随便拈一个押韵的字凑数,其意思与全诗毫不相干。

(7)出韵:由于读字发音不正确,或受方言影响,又不熟悉诗韵,作诗往往会出韵。

p令属于诗,所以百字令的押韵手法和诗词一样百字令特色:句式工整尾字押韵朗朗上口正反皆可读百字令的正反都可以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死韵”和“活韵”之说(转)
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

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

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挤韵:
什么叫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比如:
《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

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

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

但作者在白脚用“岸”字,因为“岸”字是浅意开口音字,也把挤韵之伤消于无形。

所以这首诗也让人感觉不到撞韵、挤韵的伤害。

全诗读来顺口流畅,成为一首千古名诗!
从上面可以知道,写诗出现撞韵或挤韵,不要简单地说是允许或不允许的。

要看作者有无高深的文字功底和驾驭能力,是否能把“死韵”做成“活韵”!
◆撞韵
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不宜如此。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
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生动活泼,基本面还是不错的。

但总有些不适的感觉。

这里‘洗’字撞韵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伤处。

‘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被压住了。

读到那里,总会觉得别了一口气。

是不是诗中就不允许撞韵呢?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除了格律、押韵的要求之外,诗并没有别的任何限制。

这首例诗,撞韵的‘洗’字对诗造成了伤害,关键一点是这首诗相关的韵脚都做成了“死韵”。

◆死韵和活韵
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伤害。

◆示例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在哪里?关键在第二句的“近却无”。

这一句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这样这句诗就成了“活韵”。

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完美的口感,是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充分展现。

◆挤韵
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撞韵”和“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意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观点。

比如“晚烟残”读起来确实拗口,我们可以说是“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是“晚烟寒”劫很爽口,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表现呢?
这是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永远无法破解的。

这里的关键点是:‘残’是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个收口音字,这样句意在脑海中还没充分展开时,音就结束了。

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得以同步发展,那么“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也正因为这样的关系,‘残’收韵的诗句很容易成为“死韵”,而“寒”收韵的诗句又很容易成为“活韵”。

这为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

◆示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在这首诗中“江南岸”是典型的挤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挤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最后的‘岸’是个浅意开口音字,从而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同样,这里‘岸’字还撞韵了。

但作者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了“活韵”,同样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三阴平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示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
在这首诗中‘间’、‘山’、‘关’组成了三阴平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三阴平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第二句的‘万仞山’把这句诗做成了“活韵”。

一活全活,流畅而完美的音韵,历千年而不衰。

其实这首诗也是“挤韵”的经典大作,大家不妨再仔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的。

◆连韵
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

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

所以七绝中想找出如何破解“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

我们找了一首用了同音字的七绝,来说明破解之法。

◆示例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七绝·从军行
这首诗中尽管不是“连韵”,但‘昏’、‘浑’仍属于同音字。

但作者第一句用“日色昏”做成了“活韵”。

从而避免了同音字入韵对诗的伤害。

我们也可来看一首“连韵”的七律。

◆示例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

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

从而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
是“死韵”。

如果你的作品都是“死韵”句,那么必然会一伤就害了。

近体诗之押韵,尚有几种戒忌,宜需注意:
一: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二: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

三: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

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

四: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

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

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

五:戒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

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

‘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

‘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

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七:戒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戒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

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

九:戒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同一句诗中)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