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助思导航】 1.信息解密
3.名师说法: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是考查 重点,应熟记。分析等温线信息,指出等温线分布 特征,判断出该地的气候要素中,气温小于0 ℃这 一关键内容的地理含义。然后才能根据不同气候类 型的气温特征,辨别选项的正误。 (2)城市热岛效应,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市中 心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空气下沉。气 流上升处,容易降水或加快污染扩散。城郊之间气 温差异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考点2
1成过程,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 压。(如上图中①②处风向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2015·呼伦贝尔二模]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2001 年和2011年同时段的成都热岛效应温度场变化示意 图(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为℃)。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 ) A.甲图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人口最密 B.乙图中城郊之间最大温差为4 ℃ C.两图相比,二环内温度变幅最大 D.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增强
5.逆温的影响有( )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③抑制沙尘暴的发 生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逆温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获 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地理问题的能力。最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情况是地表温度 向高空递减,空气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流动,将污染物携带 至高空大气中,污染范围扩大。而出现逆温时,气温随着 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空气对流少,比较稳定,使得空气中 的污染物不易扩散;近地面气温低,大气稳定度高,容易 使空气中的水汽在近地面凝结成雾,同时也增强了大气逆 辐射,保温作用更强,能够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故选择 ②③④。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大气的受热过程(共13张PPT)
2.bc坡上与a点高度相同的 点的气温可能
A.15 ℃ B.20 ℃ C.25 ℃ D.24 ℃
迎风坡空气湿气温变化率小; 背风坡空气干气温变冷化热率不均大引起。大气运动
读右图,
C
3.回答:影响该地气温
的主导因素是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部分是可见光 区,因此说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大气(主要指CO2)只能吸收长波辐 射,故太阳辐射能穿透大气到达地面 而不是直接被大气吸收。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直接热源:地面长波辐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
大气散射 大气反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小部分损失到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吸
收少
太阳短
地面
波辐射
吸收
地面长 波辐射
大气强 烈吸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使大气增温。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保温作用: 相当于给地球盖了棉被保暖。
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又以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 热量还给地面。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选择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 收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
第二章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因。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水平运动。3.应用:等压面图和等 压线图的判读。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堂笔记汇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跟踪检测
上页
下页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堂笔记汇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跟踪检测
上页
下页
1.大气的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A 太阳辐射 。 (2)直接热源:B 地面辐射 。 2.受热过程 (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 地面增温 。 (2)大气受热:地面 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 大气增温 。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堂笔记汇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跟踪检测
上页
下页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 2.形成过程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堂笔记汇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跟踪检测
上页
下页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原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比较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堂笔记汇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跟踪检测
上页
下页
考点一 1 考题印证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考向一
考向二
试题
(2016· 天津河西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 方法规律
3 对点训练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堂笔记汇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B )
(2)在这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 ( D )
思维过程
方法技巧 等压线是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点在平面图上连接 起来形成的封闭曲线,其可以显示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 状况,如下图所示。具体有以下应用:
1.判断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如 A 处。 (2)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如 B 处。 (3)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 C 处。 (4)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 D 处。
方 垂直于等压线,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 与风向 向 指向低压区 大 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 (等压线疏则小, 密则大) 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 纬度升高而增大 相反 与下垫 面状况 有关
真题 3
(2009· 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 (A )
等压线,图中 N 地气压高于 P 地。读图判断 N 地风向为
反思· 归纳 等压面是气压相等的点的集合形成的等值面。在解 答该类问题时应按照“气温差异―→空气密度变化―→ 气压变化”的思路去分析。例如本题图示区域气温高, 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导致高空空气密度增大,从而比同 一水平面上的其他区域气压值高,从而确定等压面向高 处凸出。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 成的,三力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数应比瓶外温度计的读数略高。第 2 题,与温室效应相 对应的热力作用是大气逆辐射。
考查点二 大气运动及其影响 读下图,回答3~5题。
3. 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性离心力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第二章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板块一基础梳理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受热过程:地面受热: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大气受热: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的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作用;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大气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主要影响:影响大气的运动状态。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间的冷热不均;热力环流行成的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行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风的受力状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板块二考点研析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A、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B、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农作物免遭冻害;果园铺设鹅卵石不但能防止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C、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该地太阳能多寡: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盆地:气候湿润,阴雨天气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能缺乏;2、逆温现象:A、含义: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温度升高;B、原因: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C、影响:出现多雾天气;加剧大气污染;对航空造成影响。
3、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海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山谷风:白天古风,夜晚山风;影响:污染物扩散及形成降雨;城市热岛环流:郊区吹响城市;影响:污染物扩散。
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
中高周低
是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
等压线闭合,数值
低压中心
范围
中低周高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
高压脊
狭长区域
心天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
一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 狭长区域
中心一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2.风向的判定 (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判断气压高低,并按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 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特别提醒] (1)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 均导致的。其形成过程是:近地面冷热不均 导致 空气的 上升或下沉。 (2)水平方向的气流运动是由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造成 的,并且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纲下载—————————————————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情上线————————————————— 1.结合人们身边的自然现象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及特点。 2.结合实际问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对天气的
影响。 3.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风向、风力的判断。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源 太阳辐射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D.④大⑥小
解析:由图可知⑦①②为太阳辐射,⑤⑥为地面辐射,③ 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青藏 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③、⑤较小使得其气温比同纬度 的四川盆地低,同时由于①大,③小导致当地太阳辐射强、 气温日较差大而使得小麦产量高,质量好。 答案:(1)D (2)B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第2章第1课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空的风与
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的风斜 交于等压线
摩擦力
(2)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
小。
(3)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
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2021/2/22
(4)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强,可以减少 地面能量的损失。
(5)晴朗的天空呈蓝色,霞、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明亮等——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021/2/22
10
(6)树阴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大气散射作用及其它物体 反射作用。
(7)冬季风速较大——因低纬度与高纬度相比,太阳高度大且白昼长 ,所以南北温差大,引起风速大。
相比( )
A.A处气温低,气压高
B.B处气温低,气压低
C.A处出现降水的概率较大 D.B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2021/2/22
29
解析:(1)根据图中气压的高低可知,A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 左上角,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该地会形成偏南风。(2)如 果实线为等压线,该图表示一低压中心的西部,A、B之间会形成锋 面,位于锋后的B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答案:(1)C (2)D
2021/2/22
30
(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下图为北半球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11
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 )
必修一第二单元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从容说本节主要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三部分内容。
应重点分析讲解三个内容:①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此处可补充大气组成部分的内容;大气受热过程环节过多,且都有一个专业名词(如大气吸收等,由此产生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过多的环节及环节的前后顺序与过多的名词造成学习困难,应利用图示帮助理解。
②热力环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第一内容,理解太阳辐射在纬度间分布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并归纳学习思路,热力环流形成的因果关系正确的顺序是: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③说明三个力与风的因果关系,讲解近地面风向的确定方法,因为地转偏向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它对大气运动方向的影响就成了难点,要强调在大气运动的方向上偏转。
还要在热力环流原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如城市热岛、海陆风的介绍,对于热力环流的存在和原理是非常有力的说明和证实。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的热量,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2.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热力环流模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热力环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教学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
【教学难点】大气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热力环流的原理、三力作用下的大气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热力环流实验器材。
【教学内容】引入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学生讨论)山上温度比地面低,这说明了什么?(设问)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大气的热量来源。
通过上一单元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能量之源。
太阳辐射又可分为三个能量区,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展示:太阳辐射波长分布图读图讨论:太阳辐射波长分布图的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培养读图技能)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的波长有什么特点?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那个区?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由实验可知,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地面和人体温度低,以红外线辐射能量。
补充资料:大气不同成分对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吸收的情况。
学生帖图活动:转承:太阳的辐射能量到大气层后,是怎样把能量传递给大气的?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基本是透明的。
可见光有没有被吸收?大部分红外线有没有被大气直接吸收?能量多不多?到达地面的可见光被地面吸收,地面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会不会被大气吸收?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还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向上一段高度内温度会怎么变化?大气吸收热量后也产生大气辐射,一部分射向外太空,另一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地面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小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就是太阳晒热了地面,地面烘热了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1)~(2)题。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O→P→M→N→O C.M→N→P→O→M B.P→O→M→N→P D.N→M→O→P→N
)
(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 N 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 的是 ( )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问题导思] 你能说出古诗中“高处不胜寒”蕴含的地理原理吗?
提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高处” 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因而温度较近地 面低。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 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典题示例] (2014· 山东高考· 节选)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 个等压面 P1 和 P2 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 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
A.东南风 C.东北风
B.西南风 D.西北风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5.读图,回答(1)~(2)题。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
)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的风向为东南风 C.c 的风向为西南风 ( B.b 为上升气流 D.d 为上升气流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 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地区多阴雨天气,日较差小,如上图中 A 地; 等压面上凸地区,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如上图 B 地。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 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 至出现交通事故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 大气污 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 染 害人体健康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 对航空 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 造成影 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 响 会有较大颠簸
2.(2015· 四川高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 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1)~ (2)题。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C.准噶尔盆地 B.黄海沿岸
(
)
D.柴达木盆地 ( )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1)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 >乙 >丁 >丙 C.密度:乙 >甲 >丁 >丙 (2)此时,图中 M 地吹 A.东北风 C.西北风 B.东南风 D.西南风 B.海拔:丙 >丁 >甲 >乙 D.气压:甲 >乙 >丙 >丁 ( )
)
解析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为 A.气旋 C.季风环流 B.热力环流 D.反气旋
(
)
(2)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 B.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 C.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D.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
地面增温 。(如图中 A) ___________
(2)大气受热: 地面 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使 大气增温 。(如图中 B) 3.大气的两种作用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 辐射具有 吸收 、 反射 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解析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 (2016· 贵阳高三检测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 (见下 图): 在密封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 一个碗内放入热 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 燃的香。据此完成(1)~(2)题。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返回导航页
解析
(
)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4.(2013· 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 (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返回导航页
解析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解析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等压面的判读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判读气压高低 (1)同一垂直方向上, 高度越高, 气压越低。 即 PA>PC、 PB>PD。 (2) 作一辅助线即可判定同一水平面 ( 同一高度 ) 上的 气压高低,如上图中 C 处比 D 处气压高;同理,A 处气 压低于 B 处。即 PC>PD、PB>PA。 (3)综上 PB>PA>PC>PD。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进入导航页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纲展示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等压线图的判读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
平行 与等压线_____
力)共同影响
斜交 与等压线____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以示意图来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判读气流流向 (1)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近地面 B 处空气流向 A 处。高空气流方向与近地面相反。 (2)A 处气压低,说明该地受热,空气膨胀,气流上升;而 B 处气压高,说明该地较冷,空气收缩,气流下沉。 (3)该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 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 为陆地。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2015· 广东高考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 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
(
)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以示意图来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的形成
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 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解析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3. (2015· 浙江高考)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 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 10 月下旬晴朗的夜晚 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 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