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期末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论期末考点背诵打印版

语文教学论期末考点背诵打印版

义务教育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整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天地,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要联系现实生活,构建课内课外的联系、校内校外的沟通、学科之间的整合。

高中语文课程理念:(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义务教育的十个目标及其突出的思想(1)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点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2)侧重文化熏陶——要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富,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多样文化。

(3)侧重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要点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4)侧重思维、创造、思想方法——要点是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5)侧重探究性学习——要点是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6)至(9)的目标分别提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10)初步具备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维目标及其具体内容1、知识和能力目标2、过程和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的选择个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语文教学内容—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所呈现的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为了有效的传递、呈现语文课程内容的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非文字的材料言语——主要是指表达的过程,即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所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及其功能发挥方式(定篇、例文、样本、用件)语文课程内容要做的选择1、言语过程的基本规律(适应律、选择律、得体律、组织律、修饰律)、2、言语行为的实践活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策略和方法)、3、言语产品的经验内涵(内容和意义、体式和类型、结构单位、标准规格、个人风格)4、经典文粹和文化常识主要有关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及主要内容1、赫尔巴特—四个阶段教学法(1)明了,(2)联想,(3)系统,(4)行动。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判断题(10题10分) 选择题(10题10分) 名词解释(4题20分) 论述题(3题30分) 案例分析题(1题3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內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即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5.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7.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8.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9.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的倾听。

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10.语文课程改革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11根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优秀诗文背诵240篇(段)。

12.7-9年级学生45分钟应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课程內容上,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的作品应占60-70%14.语文课程评价包括。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15.7-9年级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16. 语文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程力求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二.学科定义: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丁实践性Z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

第二讲学科基本概念少理论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文”、“国语”两个名称, 统称“语文”。

二.课程定义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培养目标、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教疗环境的全部内容。

三.课程论定义课程论是依据对课程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三讲前代教材和教学经验今用一.与教材相关的几个概念■“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课程计划、标准、编制、实施、评价、改革等。

■“语文教材内容”: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的所有资料,包插教师文本(课程标准、教案、教科书、教学用书——教参和教辅资料)和学生文本(教科书、阅读书目、练习册、作文本等)。

■“语文教科书内容”:通称“课木”,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教学主要用书,包括语文教木和读木。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形态层而的概念,指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一切活动。

也即教师所教的语文和学生所学的语文。

二•语文教材编排理念1 .文选型(包括选注型):按时代或文体顺序编排文选的教科书。

2.理规型:以既成知识体系作为课程中心内容來编排的教科书。

前者主要是阅读教材,后者主要用于写作教材。

建国以后的主导性语文教科书,按照编排类型的不同有综合型和分科型Z分,但也笼罩在“范文制度”中。

三.封建社会的教材1.《三字经》(來自百度)《三字经》1248字,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

《三字经》与《门■家姓》、《「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心蒙读物。

《三字经》是屮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T-百年來,家喻户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语文的本质:A、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与书面语的全称。

B、语文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根本质。

C、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科目。

D、语文之语言是言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言是以言语为根本质的饱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

2.语文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C、语文是信息的载体。

D、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课程,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等。

期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国,其他则为其一般特征。

4.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论基础?(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

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教学就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教学将沦为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2)社会发展研究理论的进步 (3)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的发展。

5.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现实依据是什么?除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之外,还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2)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研究发展的成果还是从中国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角度看,语文课程都必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言课程的本质牲,也是语言教学的独特个性。

6.人文教育的特点:一、民族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倏等方面具胡鲜明的民族性,而且在神韵、气质、风骨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

二、时代性。

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物质。

语文教学论 复习重点

语文教学论  复习重点

一、填空。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的原则有优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谐型原则】3、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有【独白式对话式探究式】4、口语交际的特征有几个性【顺时性简约性交际性】5、欧美具有跨时代意义教学模式的提出最早始于17世纪杰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6、【亲近阅读】是语文教师获得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也是提高自身素养的最佳途径。

7、语文论基本上是由【教学论和语言学】连接而成的8、现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有【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社版】9、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有朗读法阅读法提要法【摘记法】10、作文批改的方式有【教师批改教师提示学生批改师生共同批改】11、古诗文的阅读教学分为【语言层面的教学文化层面的教学审美层面的教学】12、学校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资源使用包括【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校本资源】13、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有【基础性综合性全面性多元性实践性】14、作文命题有两种形式【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15、口语的最大特征是【直接性和整体性】二、单项选择。

1、阅读的四个层次【理解】2、【备教师】3、【独白式】4、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工具性、科学性、特色性【工具性】5、作文讲评的常见类型有典型讲评、对比讲评、分类讲评【以上都有】6、下面属于说课的特点的是【预见性】7、下列属于教师职业特有的专业道德是【为人师表】8、下列不属于四级阅读法的是【整体性】9、下列不是中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心理特点的是【思考特点】10、作文批改符号正确的是【保留】三、名词解释。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各种与语文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资源,比如教师学生语文教材、阅览室、多媒体的呢过,它是学生语文学习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2、语文课程测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数量化测定。

3、四级阅读法:这是美国教育学家史密斯设计的阅读教育模式,他将阅读水平分为四个层次: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4、语文多媒体教学:是指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既合理选用电化教学媒体,又继承和发扬常规教学媒体的有效成分,以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和反馈它们之间的调节优化教学媒体群,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语文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题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16、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 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1.四书:宋代以后以“四书”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整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整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1、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的极端混合型的,是集政治,历史,宗教,人伦等于一体的综合教育.2、1949年叶圣陶将”国语”和”国文”统称为”语文”.3、语文的本质:语文是以言语为根本质包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张志刚对语文的理解,一语多文凝结为文化)4、语文的特征:①符号性②工具性(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信息的载体,文化的载体)③人文性(民族性,时代性,发展性,多元性,相对性)(论语中有一句话:质胜文则也,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为人文?《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精神是一种基于人之为人的哲学反思之上的批判态度和批判精神,即一种自由精神,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

人文性的基本内涵一般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以及承载这些信息和理念的人文学科。

5、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教育的特点:民族性,时代性,复合性。

人文教育的内容: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一是借助语文本体的人文构成对学生进行“文化“的塑造,二是在文化塑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选择与创造能力。

两个方面的因素应该交互作用,和谐统一。

具体表现为:①接受和理解语文本体所承载的各种民族历史文化信息。

②体验和吸收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受。

③开掘汉语汉字本身的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民族独特的语文感受。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复习资料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特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使命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一、什么是语文(三)“语文”的含义•1。

语言说2.语言文字说3。

语言文章说4。

语言文学说5。

语言文化说•(四)“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二)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意义为对象,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四、语文课程的特征:•主体性.言语性。

思维性。

知识性。

•五语文课程的目的1.涵养言语能力2.发展思维结构3.传承优秀文化4.塑造美丽人生一、语文课程目标概念•课程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及启示从情感行为、言语过程和思维方法三个维度立体地建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基本的、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雷实《谈谈语文素养》)3.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论考试重点总汇

语文教学论考试重点总汇

1、教学范式教师群体对教学的共同认知、公认价值和常用技术的总和。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意识层面的东西,它通过具体的模式、方法、行为等得以体现。

我们把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界定为“授受范式”,把对话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称之为“对话范式”2、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课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它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3、语文知识是(1)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2)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3)它有语感和知识两种状态。

4、建构主义心理学是有关个体认知和知识学习的一种认识论心理学范畴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大脑创造的,不存在唯一的、真实的和客观的实在;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学习者都以不同方式想象外部世界。

5、语文课程理念一般是指人们对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方面融为一体;四个具体“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①以终身学习为发展的坚实基础②以自我反思为发展的重要方式③以校本教研为发展的主要依托,包括:把学校当做是语文教学研究基地;把语文教师看做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主体;要把师生共同发展看做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2、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①从读与写的关系来看,读是基础,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学习如何观察、选材、遣词造句,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但我们不能说读是为了写,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目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还有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等多方面内容;反过来,写也能促进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语文教学论》2010年期末复习语文教学论属于什么范畴?其学科性质、基本特点及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属于课程论研究范畴,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的学科基本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研究对象:语言教学现象和规律什么是语文教学现象?语文教学现象表现为哪几个方面或层面?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表现三个层面:环境性的、活动性的、关系性的。

语文教学论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要教和学、教和学什么、怎样教和学、什么人来教语文教学论的学科沿革和名称变易?什么是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规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内容:教学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之间的本质关系,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教师、学生、语文内容、环境、方法、组织形式、语文教学目的与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本质联系语文学科的独立设科和语文名称的变易?单独设科: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王寅学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名称变易P32语文教材百年发展概况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教材及主要教学方法主要内容: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教材:“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教学方法:1、识字教学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儿童的兴趣2、阅读教学A、熟读,精思,博览B、评点发3、写作教学A、注重基本功训练B、多读多写多改C、作文从模仿入手D、先放后手古代语文教材及教学方法对后世的影响10、近代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内容及主要方法特点:语文教育宗旨的转变文道关系的变化语文教授法研究的兴起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11、现代语文教育主要内容及方法内容:1、国统区语文教育,以读写为主要内容“三民主义”2、根据地语文教育,注重文学作品及普及文的教学3、沦陷区的奴化教育方法:重视语文训练,注重读写结合,倡导启发式教学12、简析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看来,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总有一条明显的思维主线,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1、语文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讲,指教师在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教材以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

对现成教材的使用,也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包括处理、加工、改编、增删、更换。

2、语文课程是指构成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动态体系。

2、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有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教育,在先秦时期曾实行过“分科”制,即包括书、数、礼、乐、射御等六大科目在内的所谓“六艺”。

其中“书”大体相当于现代的语文学科。

4、语文学科名称的来历: 叶圣陶,“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时。

此前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只是乃统而一之。

彼时同人之意,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5、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

所谓“人文”,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形态、社会观念、社会习俗和社会体制、法律法规、文化现象等。

6、第二层级是高中三个学年的语文课程目标,包括“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五个方面的目标。

7、就横向结构而言,则从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出发,形成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

8、语文课程达成的前提a,树立新的教学观b,树立新的学习观c,树立新的评价观。

9、语文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1,就与课程的关系而言,语文教师应由课程目标的消极实施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2、就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语文教师应由课程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

3、就与学生的关系而言,语文教师应由课程成绩的仲裁者而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激励者。

4、就与科研关系而言,语文教师应由狭隘的“教书匠“而成为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研究者。

10、认定语文课程内容的前提:一,建立广义的知识观。

二、区别“语言”和“言语”。

11、区别“语言”和“言语”:所谓言语,有两方面的含义。

语文学科教育论 复习要点 精简版

语文学科教育论 复习要点 精简版

语文学科教学论一、名词解释A卷1. 语文知识目标(P15)语文课程需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语文知识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语文知识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语文方法知识和文化常识。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汉语拼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

语文方法知识主要包括工具书使用知识、阅读写作知识、计算机使用知识等。

2. 分科型教材P30-31分科型教材按照语文知识不同内容和训练体系分编而成。

现行教材中的分科型教材为适应中学基础训练需要,不再专设文学课和语言课,侧重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分设《阅读》和《写作》。

两本课本各成体系而又相互联系配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语文学科教学。

3. 发现学习P 94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以获取知识,自己得出结论以解决新问题,从而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

根据发现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内容或教与学行为方式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体验发现型、指导发现型和研究发现型三类。

4. 形成性评价P272布鲁姆认为,所谓“形成性评价”实际是“不带有任何要评成绩的联想”的一种动态评价。

它是为减少终结性评价带来的消极感情而设计的一种测验。

它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减少学习中的失误,增强学习信心。

其一般表现形式为课堂测验、单元测验、阶段性测验、校外组织的“摸底考试”等。

5. 语文考试信度P276“信度”也叫可靠度,指测试的结果是否没有误差,是否可靠的问题。

在视为大体等同条件下,倘若测量多次都可以得出大体同一的测值,则这样的测试是有信度的。

B卷1. 美育目标P20-21语文美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分感受美,特别是汉字和汉语的美,以及情境的美。

二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力,通过传授审美知识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各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三是培养美的创造力,反映在语文课堂中特别指向汉字和汉语、思想情感、文化内涵,以及最高境界的自我。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填空题重点是教材的第二章,中国古代的语文教材:“三百千”;“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又名《昭明文选》此外还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枋得编的《文章轨范》、《古文观止》、《古文词类纂》、《唐诗三百首》等。

名家对教材教法的论述:叶圣陶对教材教法的两句名言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王荣生的一句名言是: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语文独立设科始于1904年,语文单独社科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是“国文”叶圣陶对“语文”的论述,“语”:“口头为语”;“文”:“书面为文”中国古代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学记》,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学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创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人是:钱梦龙。

倡导“六步式”自学式教学法的是魏书生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是朗读法、默读法、摘记法、摘要法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识字与写字教学法;复习教材第六章阅读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作文批改的方式: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师生共同批改。

作文讲评的方式(教材P256)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内容和方法: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教材P310)二、名词解释1 .课程(教材第一章第5面)2语文的性质: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是第一位的;人文性是它的显著特点,决不可忽视;语文课程的根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教学论重点

语文课程教学论重点

《语文课程教学论》重点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从夏到清)语文教材:1、识字类:“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2、韵语知识类:《昔时贤文》《名物蒙求》等;3、经史类:“五经”、“四书”;4、文选读本: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昭明文选》。

其后影响较大的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机得编的《文章轨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影响最大、流传最久),姚鼐编的《古文类辞篡》、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等。

二、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1898年至1949年)1、语文单独设科:1898年要求废科举,1905年完全废科举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产生新的学制“壬寅学制”,但没有实行,语文课程从经学课程中分立出来,专设一课程;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曾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癸卯学制”,标志着“语文”正式成为一独立学科。

——“读经讲经”、“中国文字”(初等小学)、“中国文学”(高等小学和中学)2、国文——语文单独设科后第一个正式名称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这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第一个正式名称。

三、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1949年开始到20世纪末)1、语文课程文件(了解)所指指国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中学语文学科有关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文件名称有“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

2、特级教师于漪: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教书育人;钱梦龙:三主教学思想(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宁鸿彬:发展创造性思维魏书生:语文教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语文知识树,学生自学)四、语文教师素养论1、构成。

人格素养——发动机专业素养——油教学素养——其他设备有良好性能+开车技术科研素养——锦上添花(1)人格素养a尊重自我、尊重事业。

爱教育、爱语文、爱语文教育(不贬低自我和语文)b独立人格——语文教师的主体性。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考试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程论一、语文课程的性质是“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目标的组成: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显性知识)、过程和方法(隐性知识和策略知识):让学生自己亲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语文中获得对人生意义的正确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把握什么是真正的美。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

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不再设置“读经”课程,而设置“国文”课程,这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学校课程。

2001年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我国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1.广泛多样性2.间接性3.差异性4.多质性(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1.对语文课程来说,有助于语文课程的实施和改革。

2.对语文教师来说,有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3.对学生来说,有助于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1.开放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个性化原则4.经济性原则语文教材是最核心的语文课程资源。

教师、教材、学生共同构成教学的三大要素。

世界各国语文教材的认定和采用制度有5种类型:国定制、审定制、认定制、选定制和自由制。

第二篇小学语文学习论一、怎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学生这一主体性具有如下特点:其一,自主性。

其二,创造性其三,自由性。

其四、独特性。

2.学生成为语文学习主体所需的自身条件(1)改变思想观念,树立主体意识(2)明确学习动机,善于自我激励(3)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学习(4)成就学习能力,自主支配学习3.学生成为语文学习主体对教师的要求(1)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营造氛围,创设民主的教学机制(3)激励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改革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尝试成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二、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1.实践性2.真实性3.持续性指语言习得者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经常性的大量的读写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论的要点整合

语文教学论的要点整合

语文教学论的要点整合一、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也有概括为学习者在学校教师指导下获得的全部经验。

当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就是研究上述教学,并总结规律指导实践的学问,《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关系:课程主要研究为什么教,教什么。

教学主要研究教学是什么,怎么样教学,前者侧重内容,后者侧重方法;教学实施前独立,后相互融合。

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说教法、说过程(说媒体运用)注意事项(起始、时间、语言语速、教育思想、重点)三、教学素养职业品格:1、热爱母语熟悉优秀的汉语文学作品、流利的汉语表达能力、热心传播和建设汉语文化2、实践精神用语文育人,更要以语文修身教学技能:1、备课(钻研和处理教材、设计教学)2、上课(课堂组织、课堂应变、课后教学能力)3、评课(课后反思、参与课改)4、说课专业素养:1、终身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史等)2、打磨语言,提升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3、积淀学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科研素养:1、语文教学研究的意义及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促进研究,研究提高教学2、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教材、教法、教学理论四、学科发展历史古代:1、远古至西周时期:序庠学六艺2、春秋至战国时期:官学衰败私学兴起、出现成套且较完善的教科书“六经”、出现内容相对完备的教学论著作《学记》3、教材: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选学教材:文选教材:《文选》诗选教材:《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语选教材:《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经学教材:小学—四书—孝经—六经—子书—史书作文教材:属对吟诗教材:人车万育《声律启蒙》,李渔《笠翁对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外在)工具性(语文学科):(1)交际工具:听说读写;(2)语文知识的习得,语修逻文,字篇句篇;(3)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内在)人文性:(1)文学作品:语言、意象、意境(由自然和社会构成的环境);(2)民族文化:心理、审美。

2. 语文课程的功能(1)知识传递功能:文字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社会知识;(2)能力培养功能:读、写、口语交际能力(显性)、综合性活动能力(隐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态度教育功能、价值观教育功能;(4)文化教育功能:文化知识教育、文化熏陶;(5)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6)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7)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3. 语文课程的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总目标):汉字汉语、思维、语感、阅读力;(2)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①丰富的人文内涵,关注“人”;②很强的实践性;③重视积累与整体把握;(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发现学习,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方式,探究是目的;(4)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目标。

第二学段(3—4年级):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目标。

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目标。

5.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1. 五方面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1 必修课程目标分为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项目标;2 选修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选修如何与必修配合使用/学时安排(1)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而选修课则更多地体现选择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照顾到学生的兴趣与要求,但两种课程是相辅相成共为一体的。

选修课要顾及基础性,例如学习唐诗宋词或戏剧散文都要顾及语言文字的学习,当然必修课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发展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要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

(2)在安排落实选修课时还应考虑现实状况。

例如,选修的内容同高考的关系,从本质上说开设选修课同提高学生素质适应高考并不矛盾,但实际操作时又有难度,有些矛盾会凸现出来。

因此选课不能随意不能太宽泛。

有些问题需要有预见性,例如本校能胜任选修课的教师太少,怎么办?学生选某门课的人太少怎么办?(3)关于如何上好选修课,也要考虑它与必修课的异同。

既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这里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更多。

要克服“不敢选”,怕“落下必要知识点”的思想,又要克服面对众系列不知如何选的困难。

这里的备课、交流、讨论必不可少。

必修课体现“基础性”,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也就是在“基础性、均衡性”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必修课要有必修课的上法,选修课要有选修课的上法,也就是说必修课的教法与选修课的教法不同。

因此,我们要熟悉教材,把握方向,探索选修课的教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6. 语文课程目标的特性(1)目标的基础性: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基础走向提高;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现在通向未来;(2)目标的综合性: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的和谐一致;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训练的协调一致;(3)目标的全面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4)目标的多元性:语文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导致目标的多元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倡导导致思维的多元化;(5)目标的实践性7. 教学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化)(1. 依据:课标、师生水平、生活实践;(2. 要求:①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②学科性质与特点;(3. 表述:行为主体——学生(让/使/教育学生…X);行为动词通常指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目标表述:a、结果性目标:eg、熟读成诵、了解作家生平、生字词。

(常用:了解、掌握、运用、概括、比较、再现、回忆)b、体验性目标:eg、揣摩、品味、体验、感悟、领悟。

(常用:感受、领略、体验、树立、养成、欣赏、尊行为条件: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联系实际完整的教学目标具备四大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动作、条件、程度eg、每个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主体与条件可省略,所以四个要素中最基本的是动词与程度。

注意问题:目标的可行性、句式的选择(单句为主)、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重点一定属于教学目标)7.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课标里例举了20余种课程资源:(语文学习材料)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其他图书等;(语文学习媒体)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语文学习形式)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语文学习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语文学习设施)布告栏、报廊、各种广告标牌等。

(另,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等)分类-根据来源,可分为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根据功能,可分为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根据呈现方式,可分为文本性语文课程资源、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媒体性语文课程资源和活动性语文课程资源;-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语文课程资源和隐性语文课程资源(显性如教材、图书、网络、语文活动等,隐性如语文学习风气、师生关系、家庭环境等)8. 校本资源:主要指学校的历史文化、学校的环境设施以及学校开展的各种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活动。

(学校的历史与文化是学校的精神财富,它是一笔丰厚的语文课程资源;学校的环境与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报廊、文化广场等也是语文课程资源;学校开展的活动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等同样是语文课程资源。

)9. 语文课程的测试与评价:测试的目的在于甄别、选拔;评价的目的在于诊断、发展。

10.语文课程测试的类型(1.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学年测试(按教学过程的阶段划(2.诊断性测试、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既依据教学过程的阶段,也依据测试的目的和功能)诊断性测试(也叫摸底性测试),一般用于教学之初,测试学生是否具有某种知识或技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或问题,以为制定教学计划时的依据。

(时刻,诊断优劣)形成性测试(时段,单元测试、月考,发现教与学的问题);终结性测试(中高考期末考,选拔)(3.标准参照测试和常模参照测试(依据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标准)(4.学业测试和水平测试(从测试目的的角度进行划分)10. 语文课程测试的基本方式(1. 口试和笔试;(2.开卷和闭卷;(3.自测和他测;(4.一般测试和标准化测试标准化测试是指测试的编制、记分、分数的解释等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规定进行,使所有被试者的测试条件一致。

这种测试方式在我国一度盛行,但因过量采用,曾导致不良结果。

11. 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和作用(1)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鞭策作用、改进作用;(2)对教师教学的作用:反思研究作用、改进提高作用;(3)对整个语文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全面提高课程质量、完善语文教学系统、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增值。

12. 语文教材的概念宏观:对语言文字修养有影响的一切(非)书面的语言材料中观:根据课标编写,供师生使用的语文材料微观:专指语文教科书(课本)13. 语文教材的功能:德智启迪、语文积累、语文历练、知识扩展14. 语文教材选文标准:文志兼美15. 语文教材构成要素: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16. 语文教材的类型(1. 依教育观区分的教材:学科中心教材、生活中心教材(2. 按地位区分的教材:必修教材、选修教材(3. 依性质区分的教材:识字教材、语言教材、文学教材、文化教材、写作与说话教材、文言教材、语文知识教材(4. 依构成手段区分的教材:语言教材、非语言教材(5. 依使用地区范围区分的教材: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由学校依据需要和可能编写的教材,锡山高级中学)17. 乡土教材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方面:自然概况,包括地理、气候特点、当地的生态环境;历史发展,包括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经济概况,包括当地经济资源、发展的前景;社会风气,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

18.2004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这三套教材分别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由江苏省语文教材研究所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由语文出版社编写,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