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四诊

合集下载

中医四诊合参

中医四诊合参

中医四诊合参中医四诊是中医学的基础,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这四个方法进行全面的病情诊断和辨证论治。

四诊合参是指将这四个方法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从而准确判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下面将分别介绍中医四诊合参的具体内容。

望诊:望诊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眼底等来判断疾病的情况。

在望诊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眼神、舌苔的颜色和形态等,以获取有关身体状况的线索。

另外,眼底的观察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诊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语气等来判断病情。

在闻诊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倾听患者的呼吸音、咳嗽声,及时判断是否存在哮鸣音、湿罗音等异常。

此外,闻诊还包括对患者的语气、声音的观察,通过患者的表达来了解其心情和精神状态。

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详细了解其病情、病史和病情变化等信息。

在问诊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有耐心地向患者询问病情,包括起病时间、症状的发展过程、疼痛的性质等。

同时,还需要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排便情况、睡眠质量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得出初步的诊断和判断。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腹部、肌肉等来判断病情。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脉搏的强弱、速度、节律等。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患者的腹部、肌肉等来判断其有无肿块、压痛等。

四诊合参:四诊相互独立,但也相互联系、相互印证。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将四诊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相互印证,以确定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苍白、舌苔发黄、脉象偏缓等,可以初步判断为气虚血瘀型疾病。

然后通过闻诊听到患者有气喘、咳嗽等症状,进一步确认气虚血瘀的证型。

再通过问诊得知患者常感疲乏、思虑过度等,最终确定为气虚血瘀型。

最后通过切诊触摸到患者的脉搏细弱无力,进一步印证了气虚血瘀的证型。

总结:中医四诊合参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这四个方法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从而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学》四诊

《中医学》四诊

意义
正气无 损伤
少神 神疲懒言 少神或啼 短气 面色少华 动作缓慢 少食 正气轻
哭无泪
肌肉松软 反应迟钝
度受损
失神 神衰语乱 晦暗
气微 面色无华 动作反应 不能 五脏精
喘促 形体羸瘦 失于常态 食
气衰败
假神 突然神清 突然浮光
语多
外露
两颧泛红 如妆
突然 食欲 亢进
精气衰 竭阴阳 离决
全身望诊——望色
全身望诊——望色
• 五色主病及临床意义: • 青色:主痛、寒、瘀血、惊风 • 赤色:主热 • 黄色:主湿、虚、黄疸 • 白色:主虚、寒、失血 • 黑色:肾虚、水饮、瘀血。
青紫 附:三色主病及临床意寒义、痛:、惊恐郁怒
绀: 紫黑、 紫黑或青黑 灰黑 黧黑
气机失常,血行阻滞, 病情加重 气不养血,血色不荣
第一节 望诊
四诊之首: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的 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扁鹊擅长望诊。
第一节 望诊
• 一、全身望诊:
• 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等 整体表现,从而对疾病的寒热虚实、 病情的轻重缓急和预后形成一个初步 的、总体的认识。
全身望诊——望神
舌淡苔白有齿印
舌诊
舌诊的内容——望舌色
(2)红、绛舌 舌象:舌色呈鲜红色(红舌), 或深红色(绛舌)。 主病:实热证——舌红绛苔黄 阴虚证——舌红绛少苔 或无苔
舌红苔黄 舌红无苔
舌诊
舌诊的内容——望舌色
(3)青、紫舌 舌象:舌色呈青色或紫色。
• (一)、望神
• 神: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神志、意识和思维 活动。
• 广义之神是指高度概括的人体生命活动的 外在体现。

中医四诊的认识

中医四诊的认识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是中医学中最为基础的且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它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旨在通过记述患者外在表现,即望诊,倾听患者的声音和气味,即闻诊,以及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舌象,即问诊,还有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即触诊,以全面判断患者的病情。

四诊法可全面系统地反映患者的情况,它不仅使医生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了解患者身体和病情,而且可以通过多种信息相互比较,全面掌握患者身体的变化和对应治疗方法。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肌肤、粘膜、舌象、神情、动态等方面来判断病情,望诊分为面部、舌象以及全身望诊,其中面部望诊包括面色、神色、目色、唇色、鼻色、齿色、口唇干湿以及形体等;舌象望诊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状、颜色、舌苔情况、还有舌下脉络、颈部痣等来判断患者的情况;全身望诊包括三部分,即外观、姿势、和行走姿势等。

总之,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表象的信息,来了解患者身体变化。

闻诊是中医较为特殊的诊断方法之一,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气味、体味等方面来判断病情,闻诊常用于诊断鼻喉、胸腹及皮肤疾病等,闻诊分两种,即闻气和闻声,其中闻气是指
通过嗅闻患者呼吸时所散发出来的气息来判断患者的情况;闻声是指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如夜间咳嗽、呼吸声等来判断病情的变化。

闻诊是比较难的一个诊断方法,它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及病史,来判断病情的发展及疾病的程度,问诊包括病史回溯、症状询问、舌象及脉诊等,。

中医的四诊详解

中医的四诊详解

得 神
少 神失 神假 神来自望色• 主要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 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可按此了 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病性的寒热, 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一般病色可分为:黄、白、赤、青、黑五 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望色
1. 白色:与肺和大肠有密切的关系,主虚证、寒证、 脱血。 2. 黄色:与脾脏有密切的关系,主虚证、湿证。 3. 红(赤)色:与心脏有密切的关系,主热症,一 般为阳热之症。 4. 青色: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主寒、痛、气滞、 惊风等。 5. 黑色:与肾、膀胱有密切的关系,主肾虚、虚证、 痛证、水饮和瘀血。
面色淡白
面色青黄
面色黑浊 面色赤聚 面色黄浊
望形态
1.体形结实,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表示体 格强壮,正气充盛;形体瘦弱,肌肉瘦削, 皮肤枯燥,表示衰弱,正气不足。 2.形体肥胖,气短无力,多为脾虚有痰湿。 3.形体消瘦,多为阴虚有火。 4.手足屈伸困难或肿胀,多为风寒湿痹。 5.抽搐、痉挛、多是肝风。 6.足膝软弱无力,行动不灵,多为痿证 7.一侧手足举动不遂,多为中风偏瘫。
中医四诊
李小小
四诊
• 四诊慨念: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 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方法。 • 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 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 关,因而通过探查人体外部征象,以探求 疾病的本质。 • 四诊合参:指诊查疾病时,必须将望闻问 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
第一节 望诊
• 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已的视觉,观察患者 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 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
• 主要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 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中医四诊察疾病基本方法

中医四诊察疾病基本方法

中医四诊察疾病基本方法
四诊是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四诊望、闻、问、切。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及全身、内脏的病变。

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

正如《丹溪心法》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

盖有诸内者形诸外”。

可以通过四诊等手段,诊察疾病显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为辩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闻丶问、切是调查了解疾病的四种方法。

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即所谓“四诊合参”,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的了解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指方法,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十分重视机体脏腑生理、病理的客观反映,并通过这些客观反映了解其内在的联系。

四诊

四诊
四诊
四诊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和搜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 法。
一、望诊
望诊是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排出物等进 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
(一)望神
1.望神的含义及意义: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外在 表现以判断整体病情的方法。望神的重点在于观察目光、神 情、气色、体态。
(三)望形态
1.望形体:主要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及体质类型。
(1)形体强弱:骨骼粗大,胸廓宽厚,皮肤润泽等,是形 体强壮的表现,此类人内脏坚实,气血旺盛,虽病亦预后良 好。
(2)形体胖瘦:人体胖瘦宜适中,过于肥胖过过于消瘦皆 非所宜。
2.望姿态:主要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及肢体的异常动作。 (四)望头与发
临床意义 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 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 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 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
虚脉 实脉
三部脉轻按重按均无力,泛指各种无力的 主虚证 脉象
三部脉轻按重按均有力,泛指各种有力的 主实证 脉象
细脉 滑脉 涩脉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脉细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3.食指络脉的形色变化与意义:正常小儿食指络脉浅红隐隐, 或略带紫色,见于掌指横纹处或略超出掌指横纹的部位,其 形态多为斜形、单支、粗细适中。望小儿食指络脉的要领和 意义可概括为“浮沉分表里,色泽变病性,淡滞定虚实,三关 测轻重”。
(三分泌的液体(分泌物)及排出的病理产物的总称。
(2)小便:小便清长而量多,多属虚寒;小便短赤,多为 热证。
6。问睡眠 失眠,兼见心悸健忘,面色无华,食少无力,多为思虑
过度,心脾两虚。
7.问经带:妇女还需询问经、带、胎、产等情况。

四诊知识点总结

四诊知识点总结

四诊知识点总结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面色、眼神、舌下脉象、舌质舌苔等,来判断病人体质的盛衰、气血的盛衰以及脏腑功能的状态。

望诊主要包括面色、表情、眼睛、声音、舌象等方面的观察。

1. 面色:面色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外在表现,通过观察面色可以判断气血盛衰,阴阳盛衰,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面色红润、光泽者,气血旺盛;面色苍白、无光泽,气血不足;面色发黄,为黄疸等。

2. 眼睛:观察眼睛的光泽、神情、眼球等,可以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气血状况、肝气郁结等情况。

3. 舌象:舌象是望诊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舌质、舌苔等,可以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的状态,病邪的属性、病邪的所在等。

舌质红绛、苔薄白者,为气血失和;苔腻厚者,为湿热内蕴;舌质淡白、苔薄白者,为气虚血弱。

4. 声音: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可以了解其气味状况、肺气虚实、肾阴不足等情况。

望诊的重点是观察病人的外貌、气色、舌脉和眼神,通过这些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病理变化,为后续的问诊、闻诊、切诊奠定基础。

二、闻诊闻诊是指通过听诊病人的声音、呼吸、咳嗽等声音和气味,来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的状态以及病变的特点。

闻诊主要包括听诊和嗅诊两方面。

1. 听诊: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呼吸、咳嗽声、腹音、心音等,通过这些声音可以判断病人的肺气、肾气、心脏功能等情况。

如病人咳声低沉,为寒咳;咳声高亢,为热咳;呼吸急促,为肺气虚等。

2. 嗅诊:主要是通过病人体香或排泄物的气味来判断其脏腑功能的状态,病变的属性等。

如病人有臭气、腐败味,为病邪重浊;体香清幽,为气血调畅。

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和气味,可以对病人的病情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问诊、望诊、切诊提供参考。

三、问诊问诊是通过与病人交谈、询问,了解其发病原因、病情变化、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来判断病因、辨证施治的一种诊断方法。

问诊主要包括病史询问、病情观察、症状分析等。

1. 病史询问:主要是了解病人的发病原因、发病经过,病史的长短,治疗经过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初步了解病因、病情的变化。

中医四诊 标准

中医四诊 标准

中医四诊标准
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部分。

1. 望诊:望诊是中医四诊的第一步,也是最为直观和重要的步骤。

望诊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苔、排出物等方面来判断病情。

例如,如果一个患者面色发黄、枯槁无光,那么中医大夫可能会判断这个患者脾虚失运,气血不足。

2. 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是指诊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呕吐、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则是指通过嗅觉来观察患者身体散发的气味,例如是否有口臭、体臭等。

3. 问诊:问诊是中医大夫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来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既往病史等信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大夫会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时间、程度等,以及是否有家族病史、饮食偏好等。

4. 切诊:切诊是中医四诊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独特和神奇的一步。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通过切脉,中医大夫可以判断出患者的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等情况,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中医四诊的标准步骤,通过这四个步骤的观察和分析,中医大夫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从而制定出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问睡眠
1 2
睡眠情况
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包括入睡难易、睡眠时间 、睡眠质量等。
失眠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失眠症状,如入睡困难、易醒多 梦等。
3
伴随症状
了解患者失眠时伴随的症状,如心悸、烦躁、胸 闷等。
问二便
排便情况
询问患者的排便情况,包括大便次数、性状、颜色等。
排尿情况
了解患者的排尿情况,包括小便次数、量、颜色等。
质。
汗气
闻患者汗出的气味,有助于了 解病情轻重和病邪性质。
痰涕之气
嗅患者痰涕的气味,可判断病 证的寒热虚实。
二便之气
通过嗅患者大小便的气味,了 解脏腑功能状况和病邪性质。
04
问诊
问寒热
寒热的性质
询问患者是否感觉怕冷或发热, 观察寒热的轻重程度,如恶寒重
发热轻、发热重恶寒轻等。
寒热的时间
了解寒热症状出现的时间,如恶寒 发热同时出现、先恶寒后发热等。
寒热的部位
询问患者寒热症状出现的部位,如 全身性寒热、局部性寒热等。
问汗
汗出的性质
了解患者出汗的情况,如自汗、 盗汗、战汗、黄汗等。
汗出的时间
询问患者出汗的时间,如夜间盗 汗、白天自汗等。
汗出的部位
了解患者出汗的部位,如头汗、 半身汗、手足心汗等。
问疼痛
疼痛的性质
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如胀痛、刺痛、冷痛、热 痛等。
辨证施护方法
包括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生活起居护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根据患者病情 及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护理。
案例分析:四诊在辨证施护中应用
案例一
患者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经四诊合参诊断为脾胃虚弱证。护理措施包括调整 饮食,以易消化、健脾胃食物为主,同时配合针灸治疗调理脾胃功能。

(完整版)中医四诊

(完整版)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诊法是中医诊查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四诊所搜集的病情资料是疾病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一、望诊望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舌、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望二阴和望排出物等.1。

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神的得失有无,以分析病情及判断病情及判断预后等的诊察方法。

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这是望神的主要内容。

望神主要观察以下几种情况:(1)得神(2)少神(3)失神(4)假神(5)神智错乱2。

望色望色是通过观察面部与肌肤的颜色和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望色以望面部气色为主,兼顾肌肤、口唇、爪甲等。

忘面色包括常色与病色.常色包括主色、客色。

(1)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

(2)客色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

病色即是疾病状态下面部色泽的异常变化。

观察病色关键在于辨别五色善恶及五色主病。

(1)五色善恶: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血未衰,预后良好;凡五色枯槁晦暗者为恶色,提示病情加重,脏腑精气衰败,气血阴阳亏虚,胃气已衰,多预后不佳。

察五色善恶时,不论何色,皆以病色明润含蓄还是晦暗暴露为区分要点。

(2)五色主病: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见于面部,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及病邪的性质。

3。

望形态形指形体,态指姿态.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之形体胖瘦强弱及动静姿态,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形态包括:形体和姿态。

(1)望形体:指观察人形体之胖瘦强弱及体质形态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形体时应注意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与体质的差别。

(2)望姿态:通过观察病人的动静状态及肢体动作和体位,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姿态时主要观察病人的行、坐、卧、立时的动作与体态,并应结合其他诊法进行辩证。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表现:
目光:两目灵活,明亮有神。 面
色:荣润含蓄
表情:丰富自然。
意识:
神识清楚。 体态:动作自如,
反映灵敏。 言语:清晰
呼吸:平稳。

肉:不削。
得神例图→
少神(神气不足)
表现:精神萎靡,健忘困倦,懒言声 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多由气血虚弱,心脾两虚,肺 肾不足。
从得神→少神→失神,常提示 疾病由轻到重,脏腑精气日见衰减。
②裂纹: 干而有裂纹—热盛伤阴,阴虚液涸 ③点刺——火热炽盛


裂纹舌例图

(热盛伤津型)
2、颜色 淡白舌(色浅淡):主虚证、寒证 舌淡舌体萎缩—气血大亏 红舌(舌色红):主热证 舌红少苔或局部无苔—阴虚火旺 绛舌(舌色深红):主热盛 外感热病见舌绛—热入营血 内伤杂病见绛舌—阴虚火旺
• 黄腻—湿热
• 白腻—寒湿
• ④花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
• —气阴不足。
• ⑤无苔—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厚苔
薄苔
润苔
滑苔
燥苔
糙苔
腻苔 腐苔
2、苔色 ①白苔:主表证、寒证。 苔薄白—风寒表证 苔白滑—寒湿、痰饮 ②黄苔:主热证(色越深,热越重) 苔薄微黄—外感风热 苔黄厚干燥—热盛伤津 ③灰黑苔(浅黑为灰,较灰色深为黑): 主里热证、里寒证 黑而滑润,舌淡—阳气虚衰,水饮内停 苔黑而干,舌鲜红—热盛阴伤
假神例图→
神乱(神志错乱失常)
烦躁:烦乃胸中烦闷不安,躁 乃手足扰动不宁。烦与躁常并称, 但有虚实寒热的不同。实火、虚火、 痰火扰心及虚阳扰动(虚寒证)均
可导致。
恍惚:神思不定,迷乱无主之 证。意识模糊不清 ;精神不能集中, 无法思考。因七情内伤,心气不足,

中医基础理论之四诊

中医基础理论之四诊

( 1 )胖大舌:舌淡白而胖—脾肾阳虚、痰湿内盛。 胖大舌舌体边缘常见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多属 脾虚湿盛;舌体胖大而深红——心脾热盛。 ( 2 )瘦薄舌:多为阴血不足,舌体不充之象。若瘦 薄色淡——气血两虚;瘦薄色红绛而干燥者——阴虚 火旺,津液耗伤。 ( 3 )老嫩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不论 苔色如何——实证。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 嫩,——虚证。
脉 诊
脉 诊
3. 正常脉象 正常脉基本脉象是:三部有脉,不浮不 沉,一息四至,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 常脉随年龄、性别、体重、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有
相应的生理性变化。如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秋季脉 稍浮,冬季脉稍沉;小儿脉象较数,老年人脉多弱;瘦人 脉多浮,胖人脉多沉;妇女脉象较男子濡软而略数;妇女 妊娠多见滑脉。当喝酒、运动、劳动以及情绪波动时,也 能引起脉象的变化,但其变化是暂时的,亦属正常脉象。
(二)望舌苔
1.望苔色:
主要观察苔色和苔质的异常变化, 可以判断病邪的浅深,疾病的轻重等变化。
(1)白苔:主表证、寒证。
(2)黄苔:主里证、热证。 (3)灰苔:主里热证、寒湿证。 (4)黑苔:主热极、主寒盛。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 段。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
2.望苔质:
(病情较轻;厚苔— —病邪传里,病情较重,或内有饮食痰饮积滞。由 薄增厚——病进;由厚变薄——病退;舌苔由无渐 有——胃气恢复;舌苔突然消失——胃气已伤。
按诊包括按肌肤、手足、脘腹、腧穴等。
★ 重点内容:
脉 诊
1.部位
掌后桡动脉浅表部位。寸口诊法。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桡骨 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 (肘端)为尺。 寸、关、尺三部分候的脏腑是: 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 右寸候肺,右关候脾,右尺候肾(命门)

中医上的四诊及图示

中医上的四诊及图示

三、望 排 泄 物
1. 痰、涎、涕、唾 2. 呕吐物 3. 大便 4. 小便
四、望 小 儿 指 纹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诊断意义同成人寸口脉 部位: 风、气、命三关 观察方法:右手拇指蘸水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
数次,用力需适中,显露络脉 正常指纹:红黄隐隐限于风关之内 异常指纹:浮沉分表里 红紫定寒热
嗅气味
5.经带气味 湿热:白带色黄臭秽 虚寒:带下清稀腥臊
6.病室气味
脏腑衰败:病室有腐臭或尸臭味 水中晚期:尿臊味 血证:血腥臭气 消渴重证:烂苹果味
第三节 问诊
[本节重点]
1.掌握问诊的内容,问现在症状的内容 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现
在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问诊的意义
1. 声 音 实证和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 虚证和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
静默懒言 小儿惊风:惊呼阵阵发,尖利高亢 小儿腹痛:阵哭拒食,辗转不安 小儿夜啼:惊恐、虫积、饥饱不调
一、 听 声 音
2. 语 言
谵语:热扰心神 郑声:心齐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独语:心气不足、痰气郁结、清窍阻蔽 狂语: 痰火扰心 言謇:中风
[本节重点]
1.掌握谵语、音哑失音、咳嗽、喘、 哮、呃逆、嗳气、喷嚏等变化及其 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 低、强弱等变化的临床意义;口气、 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 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问诊概念
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 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

闻(嗅)气味
一、 听 声 音
三关测轻重 淡滞判虚实
五 、舌 诊
重点内容 1.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的表现,舌
质、舌苔变化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舌的结构、舌诊原理。 3.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

中医的四诊

中医的四诊

中医的四诊“望(神)、闻(声)、问(证)、切(脉)”,其实就是诊病的四个层次,大而言之(由医入道),就是我们看清一切问题(生活中的“病”和身体的病)的四种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对照(合参)。

所以说,难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但这四诊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即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辨的是整个人的情况(整体观),而不是只看到某一个症状。

“望而知之谓之神“,望“神”是最难的,“神”也是事物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很多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就是失神了,而很多事物,最明显的就是大师级的杰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神”韵;很多人也说成是望色,但不精确,但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更多指的就是一种感觉,是一个人整体的“状态”,比如人一高兴地时候“神”采飞扬,一不开心的时候就愁“眉”苦“脸”。

一个家庭、公司或单位的核心状态就是“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闻“声”即辨“气”,“声”(音)是气的载体,即通过辨声来感受气息细微的强弱、长短、浮沉、外放或内敛等节奏变化,也就是去感受“神”的状态;生活中也有类似表述,气象、气势、运气、生气、豪气冲天等等,虽然也是比较精细的感受,但还是需要通过事物的细微变化来感受事物的本体状态,所以比望“神”就差了一点,但二者都是在感受“神”(道的层面)。

通过一个家庭、公司或单位的细微变化感受这个核心状态——“神”“问而知之谓之工”,“工”就是指工匠、匠人或者专业技术人员,就是询问病人出现的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异“常”),通过心中的“常”来判断疾病的原因,中医也叫“问诊”,类似于现在的网诊;这时,就不是感受“神”了,而是通过心中的“常”(尺度、规矩等标准)来对异常情况进行判断分析,已经落入“理”的层面;不过,还没有偏离“道”。

通过一个家庭、公司或单位的异“常”变化去“分析”这个核心状态——“神”。

“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巧就是取巧,已经落入“物化”(形)的层面,也最为世人所尊崇,因为前三个都比较形而上,这个比较形而下,能够用手感受到,也符合大众“眼见为实”的思维,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中医四诊八纲

中医四诊八纲

(3)舌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①舌象的变化能够反映疾病的轻重和进退:如舌质淡红,舌苔白、薄、润均 为病情较轻;舌质红绛、青紫、舌苔黄厚,灰黑,或光滑无苔,均为病情较 严重;淡白舌多属于慢性疾病,病情变化慢,病程较长,如贫血,蛋白质缺 乏或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红绛舌多见于发热,脱水,水液平衡失调等, 如烧伤患者,创面越大,伤热越重,则舌质变红越快越明显, 如并发败血症 则舌质多红绛干枯,肝硬化病人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为 红绛光剥,常表示肝功能恶化;急性阑尾炎多见腻苔,在治疗过程中厚腻苔 转为薄白苔,多是病情好转,但如疼痛减轻而腻苔不退,则表示病情未减, 甚至可能增剧。
六、望 舌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看图) 二、舌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染苔) 三、舌诊的内容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
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
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
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若面色苍白而虚浮多气虚;面色 苍白而枯槁多为血虚。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证,瘀血证。常为久病、重病、阳气 虚
三、望形态 望形态 外形与五脏相应,一般地说,五脏强壮,外形也强壮;

神奇的中医四诊

神奇的中医四诊

神奇的中医四诊神奇的中医四诊一、望诊望诊是中医四诊中的一项重要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舌苔等外在表现,以及眼底、脉搏等内在表现,来辨别患者的病情。

1·1 面色观察患者的面色可以反映其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将面色分为红色、苍白、黄色、青色、黑色等,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存在病理变化。

1·2 皮肤观察皮肤观察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弹性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例如,苍白的皮肤可能表示气血不足,发红的皮肤可能表示局部炎症。

1·3 舌苔观察舌苔是中医望诊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湿燥程度等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例如,舌苔黄腻可能表示热邪内盛,舌苔白腻可能表示寒邪内侵。

1·4 眼底观察眼底观察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眼底血管、视网膜等,来判断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器官功能。

例如,眼底出现出血点可能表示高血压,眼底血管瘤可能表示肝病。

1·5 脉搏观察脉搏观察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阴阳虚实、气血运行等状况。

中医将脉搏分为浮、沉、弦、数、滑等多种类型,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二、闻诊闻诊是中医四诊中的一项重要方法,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和呼吸,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2·1 声音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声音的音调、音质、哭笑声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声音低沉可能表示气血不足,声音尖细可能表示肺热。

2·2 呼吸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声音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例如,呼吸急促可能表示气虚,呼吸困难可能表示肺热。

三、问诊问诊是中医四诊中的一项重要方法,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病情和病史,来判断患者的病因和病情。

3·1 病情询问询问患者的病情是了解其主诉和症状的重要途径。

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可以初步判断其病因和所属病证。

3·2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的病史可以了解其过去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的发展和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医学
58人民卫生出版

科皆尤再辩六头一 ,可必兼,胸身问 天见问服九腹四寒 花。经药问,问热 麻再期参旧七便二 疹添,机病聋,问 全片迟变十八五汗 占语速。问渴问, 验告闭妇因倶饮三 。儿崩女,当食问
医学

十 问 歌
59人民卫生出版 社
一、问寒热
• 寒—恶寒和畏寒。 恶寒:自觉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
医学
41人民卫生出版 社
五、望舌 齿印:主脾虚湿盛
• 舌质淡嫩,边有齿痕, 多为脾虚;
• 舌体胖大,舌质淡白, 苔白湿润而有齿痕,常 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
医学
42人民卫生出版 社
五、望舌
2.舌苔
• 苔色:白、黄、灰、黑 • 苔质:厚薄、腐腻、润燥
医学
43人民卫生出版

五、望舌
(1)苔质 厚苔:主里证, 外邪入 里
仍 觉寒冷者。
畏寒:久病体弱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
暖,可以缓解者。
• 热—实热和虚热。
实热:机体受外邪侵袭,体温升高者。
虚热:患者阴阳、气血不足引起发热,
兼见其他虚医证学 症。
60人民卫生出版 社
一、问寒热
• 恶寒发热 • 但寒不热
表证(表寒 表热) 里寒证(实寒 虚寒)
• 但热不寒
里热证(实热 虚热)
三、问疼经头痛—痛连项背。
• 阳明经头痛—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
• 少阳经头痛—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
• 太阴经头痛—头痛而重,腹满自汗。
• 少阴经头痛—头痛连及脑齿。
• 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牵引头角。
医学
64人民卫生出版

三、问疼痛
四肢痛(多见于痹证): • 游走痛—风胜(行痹); • 剧痛喜暖—寒胜(痛痹); • 重着而痛—湿胜(着痹,湿痹); • 红肿热痛—热胜(热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赤:主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颧红赤(虚热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3)黄:主脾虚、湿
• 萎黄:脾胃气虚 • 黄肿: 脾虚湿盛
阳黄:湿热证 阴黄:寒湿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4)白色:主虚、寒 • 面色淡白无华: 气血虚
• 面色晃白: 属阳虚
• 面色苍白: 亡
阳、脱血夺气或
意义: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
(4)假神
概念:是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精
神“好转”的虚假征象。 表现: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清、 语言清亮、 颧红如妆、突然能食。
意义:脏腑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 越。是阴阳离决的危候。
一、全身望诊
望 神 的 四 种 情 况
有 神
失 神
少 神
假 神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 头过大(脑积水)、头过小(小脑儿、囟门早闭)——先天不 足。 • 解颅(囟门迟闭)——肾气亏虚 • 口眼歪斜——面瘫 (二)望五官 • 眼、耳、鼻、口唇、齿龈、咽喉 (三)望颈项躯体 • 瘿瘤——肝气郁结,气结痰凝 • 羸疬——痰凝或血瘀 • 项强——经气不利或热极生风 • 鸡胸——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 腹部深陷——久病虚弱,新病津脱 • 腹部青筋暴露——肝郁血瘀
舌体浮胖娇嫩者为嫩舌。 老舌 嫩 舌
主病:老舌主实证 嫩舌主虚证
舌诊
(四)望舌质
3、舌形
(2)胖大、肿胀
舌象:舌体大而厚,甚则肿胀而不能回缩。 主病:舌体胖大色淡——水湿痰饮 舌体红肿疼痛——心脾积热
胖 大 舌
肿 胀 舌
(四)望舌质
3、舌形
舌诊
(3)瘦薄舌
舌象:舌体瘦小而薄。 主病:舌淡白瘦小——气血两虚 舌红绛瘦小——阴虚火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1)青:主寒、痛、瘀血、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 • 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者 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可见于真 心痛病人。 • 面色青黄(苍黄)者,可见肝郁脾虚, 肝脉瘀阻。 •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见青色,为小儿
惊风。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返回目录
第三节 问诊
十问歌
• • • • •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问经带产,迟促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问寒热
• 寒—恶寒和畏寒。 恶寒:自觉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
仍 觉寒冷者。 畏寒:久病体弱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 暖,可以缓解者。
• 热—实热和虚热。
实热:机体受外邪侵袭,体温升高者。 虚热:患者阴阳、气血不足引起发热, 兼见其他虚证症。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问寒热
• • • • 恶寒发热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 寒热往来 表证(表寒 表热) 里寒证(实寒 虚寒) 里热证(实热 虚热) 半表半里证
(1)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舌象:舌色较淡红舌浅,白色多
而红色少。
主病:阳虚证——淡白胖嫩湿润
气血不足——淡白瘦薄
舌淡苔白有齿印
舌诊
(四)望舌质 2、舌色 (2)红舌(主热证)、绛舌(主 邪热炽盛、阴虚火旺) 舌象:舌色呈鲜红色(红舌), 或深红色(绛舌)。 主病:实热证——舌红绛苔黄
舌红苔黄


薛霁
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 赵明华


★ 四诊概念: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 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 ★ 诊法的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 的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 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通联内外,因而通过审 察外部征象 ,探求疾病的本质。
★ 四诊合参:指诊察疾病时,必须将望、闻、问、 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问汗
• 表证辨汗 无汗为外感风寒;有汗为外感风热或表虚证。 • 里证辨汗
自汗——汗出不已,动则加重,多为气虚, 阳虚所 致。
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多为阴虚内热所致。
• 局部辨汗
半身汗出——痰湿或风湿阻滞,或中风。 手足心汗出——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问疼痛
薄 苔 厚 苔
(五)望舌质
2、苔质
舌诊
(2)润燥
舌象:舌苔干湿适中为润;
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者为滑苔;
舌苔干燥无津者为燥苔。 主病:润苔见于正常人。 滑苔主阳虚、津液内停; 燥苔主津液大伤(热盛、吐泻等)。燥苔
舌诊
(五)望舌质
2、苔质 (3)腐腻 舌象:苔质粒大疏松,揩之可去者为腐苔;
苔质细腻致密,揩之不去者为腻苔。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问饮食口味
1.食欲和食量 2.口渴和饮水 3.口味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问睡眠
失眠 实证:邪气内扰,气机失 调,痰热食滞 虚证:阳虚阴盛、气血不足
嗜睡
虚证:心血不足,阴虚火旺 实证:痰湿内盛,困扰心神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六、问二便
⒈ 问小便 • 小便色黄而短小者——热证。 • 尿白而清长——寒证。
主病:湿浊、痰饮、食积。
腐 苔 腻 苔
舌诊
(五)望舌苔 2、苔质 (4)剥落苔 舌象: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 主病:舌淡苔剥——胃气亏虚
舌红绛苔剥——胃阴枯竭
第三节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 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 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 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 疾病的方法。
阴寒内盛。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5)黑色:主肾虚、水饮、 瘀血
• 面色淡暗: 肾阳虚
• 面黑干焦: 肾阴虚
• 眼眶周围色黑: 肾虚水饮或 寒湿带下。 •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多为 瘀血久停所致。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三)望形体
1.肥胖—痰湿体质 干瘦—多火体质 2.浮肿 水肿证 臌胀证 3.瘦瘪 恶病质 疳积证
主病:里证、热证。
(浅黄热轻、 深黄热重、 焦黄热极)
(五)望舌苔 1、苔色 (3)灰黑苔
舌诊
舌象:舌苔颜色呈浅黑(灰)色或黑色。 主病:舌淡胖嫩苔灰黑——里寒证 舌红绛苔焦黑——里热证
(五)望舌质
2、苔质 苔质的变化有:厚薄、润燥、腻腐、剥落。 (1)厚薄
舌诊
舌象:透过舌苔可隐隐见到舌质者称为薄苔; 透过舌苔不能见到舌质者为厚苔。 主病:薄苔主表证;厚苔主里证(痰饮水湿等)。
返回目录
目 录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第一节 望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 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 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一)望神 •广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局部望诊
(四)望皮肤
1. 色泽形态 红 —— 丹毒 黄 —— 黄疸 白斑 —— 白驳风 肌肤甲错 —— 血瘀 2.斑:斑形如锦,或红或紫,平摊于皮肤,抚之 不碍手消失后不脱 皮。 3.疹:色红,形如米粟,稍高于皮肤,摸之有碍 手感,消失后脱皮。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望排出物
舌 淡 白 瘦 薄
舌 绛 瘦 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舌诊
(四)望舌质
3、舌形 (4)点刺舌 舌象:蕈状乳头肿胀高突, 甚则形如芒刺。 主病:实热证。 舌红点刺
舌诊
(四)望舌质 3、舌形 (5)裂纹舌
舌象:舌面上出现各种裂纹或裂沟,深
浅不一。
主病:舌红苔黄干有裂纹——热盛伤阴
舌有裂纹而苔少——阴虚液枯
舌红干有裂纹
舌诊
概念: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精神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
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是正气不足表现。见于虚证或轻病。
(3)失神
概念: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表现: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面色晦暗无华,
目暗睛迷,瞳仁呆滞,肌肉消瘦,呼吸
微弱,动作迟钝,强迫体位。或见循衣 摸床、撮空理线。
返回目录
四、望小儿指纹
1、浮沉分表里 浮显易见 —— 表证 沉隐模糊 —— 里证 鲜红 —— 外感表证 紫红 —— 里热 2、红紫辨寒热 色青 —— 痛、惊
紫黑 —— 血络闭郁
四、望小儿指纹
3、淡滞定虚实 色淡 —— 虚证 色滞 —— 实证
风关 —— 病情轻浅
4、三关测轻重 气关 —— 病位较深 命关 —— 病情深重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二)望色
⒈ 常色
• 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 不变的色泽。
• 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 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 不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 暂性改变,非疾病所致。 正常面色: 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⒉ 病色
• 病色包括五色(青、黄、赤、白、黑) 善恶与变化。 • 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表示病情较轻, 预后较好; • 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表示病情较重, 预后欠佳。
1.望痰涎涕唾 2.望呕吐物 3.望大便 4.望小便
清稀、腥味 寒证、虚证
黄稠、恶臭
实证、热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望小儿指纹
• 正常指纹: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