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合集下载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明朝前期,明太祖和明成祖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明朝经济在前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此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好奇、好问的天性,喜欢直观有趣的史实。

但是他们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少,逻辑思维尚待发展。

因此,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难以透过复杂的历史现象找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观点结论。

因此,在课堂上要贴近他们的实际状况,创设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情境,以吸引他们的目光,引导他们去探索历史的奥秘。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道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史实。

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探讨其利弊,逐步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认识到朱元璋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一方面有利于皇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专制制度是明王朝政治腐败的根源,并最终导致明王朝的覆亡。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朱元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难点:八股取士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活动:猜猜他是谁?出身贫农,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为了活命被迫剃度为僧;因为闹饥荒,被迫云游化缘;为了改善生活,参加起义军造反;造反成功,当上了皇帝。

以小活动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和教学主题中。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理解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加深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明朝的建立和明成祖、明太祖的统治。

2.明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3.明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明朝的统治》。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资料:与明朝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课产生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以及明朝的政治制度。

通过课件和资料,让学生对明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明朝的政治制度特点,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

4.巩固(10分钟)讲解明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让学生了解明朝在各个领域的成就。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明朝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分析。

通过讲故事法、展示幻灯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并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明朝加强君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分析八股取士的危害,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人本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难点:明朝经济的发展三、教学方法:创境激情导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词中的朱皇帝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他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给当时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二)、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师:上述材料反映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

学生: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建立概况:时间、地点、人物、都城(1)时间: 1368年(2)都城: 应天(南京)(3)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3、明朝建立方式是什么?农民起义夺权方式,教师总结:元末农民起义以改朝换代方式而宣告结束,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朱元璋为了朱家天下的长治久安,开始总结了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即加强皇帝的权利。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行政机构改革: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在地方和中央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中央: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朱元璋先后分封诸子驻守各地,监视地方,巩固皇权。

地方:在地方上,明朝在各省设立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各1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1人,负责司法之事;而本省军事防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都指挥使肩上。

新课标七下 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

新课标七下 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2.过程和方法:(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分析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髙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还是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

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明朝疆域图、“锦衣卫”印、反映明朝厂卫制度的资料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以元末农民起义的背景故事,引出“明朝的建立”这一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了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3.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4.【提出问题】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片、故事作引导,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由于本课关于政治改革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将运用大量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化难为易,注重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要求学生从思想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老在政治上的表现。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

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明朝的政治改革和八股取士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明朝经济发展的教学及这一课的课堂练习的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述安徽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其中朱元璋就是杰出的代表,他是怎样从一名乞丐逐渐当上皇帝的?又是如何进行统治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出示幻灯片《凤阳花鼓》,介绍这种地方戏的基本情况,被誉为“东方芭蕾”,介绍朱元璋小时候和年轻时候的生活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

讲解几个故事实例来说明元朝统治的腐朽。

2.朱元璋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逐渐成为起义领袖,最终建立明朝推翻元朝。

幻灯片展示相关内容。

3.过渡:元末农民战争以改朝换代而告终,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朱元璋为了朱家的长治久安,开始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即加强皇帝的权力。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行政机构改革:讲述几个朱元璋的小故事,指出朱元璋属于手段残忍的人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皇权,树立君主的权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当堂检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D)
A.红巾军起义爆发
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
C.朱元璋建立明朝
D.明军占领元大都
2.明初统治者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
怎样的作用(A)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3.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
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
后果(A)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4.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
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

这种转变始于(B)
A.设置进士科
B.八股取士
C.开创殿试和武举
D.设置明经
认真完成老
师所给出的
题目。

加强学生
对知识的
理解,巩
固学习成
果。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6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6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明朝的科举制度、明朝的灭亡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元朝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明朝的历史知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纠正。

此外,学生对于明朝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等,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明成祖迁都北京、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2.难点:明长城的修筑原因和意义、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明朝的一些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你们知道明朝的一些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

本课内容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明太祖改革、明成祖巩固政权、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唐朝的历史知识,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历史事件的联系、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明朝的对外关系,明太祖、明成祖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历史。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3.的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明太祖改革、明成祖巩固政权、明朝的对外关系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了解明朝的统治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评价。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A.西域B.西洋C.东洋D.南美洲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板块一 明朝的建立
识读图片:
小组展示:
(1)图中历史人物是谁?图中人物领导的只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众多力量中的一支,他采取了什么策略,使他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力量中脱颖而出,成就了他的帝业?
(2)在我国历史上,像图中人物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小组讨论:
(3)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没有图中人物的陵墓?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草根”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群众的、基础的、乡村地区的。这一词语适合描述下列哪一位皇帝(D)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D)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1)材料一图一中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
(2)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一图二反映出这一时期使皇权高度膨胀的是哪一措施?
(3)材料二中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之所以被明太祖知道,与哪个部门的工作有关?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什么相似机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张三是生活在明朝的一位书生,他的梦想是将来考中状元,那么他必须在平时要努力学习(C)
A.唐诗宋词B.汉赋元曲C.四书五经D.琴棋书画
4.明朝时期经济发展,引进的原产美洲的新品种包括(D)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材料二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第一篇内容标准1.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知道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内容,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问题教学法。

【课时】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道有九年荒。

”——凤阳花鼓戏唱段这位被凤阳花鼓广为传唱的朱皇帝,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人公,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

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巩固统治,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学生答: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师引导:在众多农民起义队伍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朱元璋。

生阅读课本66页相关史事。

2.明朝的建立学生归纳明朝建立的史实。

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生阅读课本67页《明朝疆域图(1433年)》,了解明朝疆域辽阔。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政治方面:全面改革官制【合作探究】出示材料“胡惟庸案”问题: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朱元璋改革行政机构的措施有哪些?改革行政机构后有什么作用?1.生阅读课本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学习目标】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说明:特务机构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4、特点:(1)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2)大权独揽实现后,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灭亡的历史。

本课内容涵盖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五代十国、宋元历史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明朝复杂历史现象方面仍存在困难,如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2.难点: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的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版图、明朝皇帝肖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宋元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突出重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时期的社会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元朝的兴衰,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明朝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明朝的统治,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认识明朝时期的社会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明朝皇权加强的表现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明朝的统治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明朝相关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明朝时期的国家疆域。

同时,简要介绍明朝的建立,引发学生对明朝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明朝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关键信息。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统治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皇权加强的表现和影响。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的统治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七年级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皇权的加强是明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古代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周杰伦《青花瓷》导入本课同学们,这首歌你们听过吧?对,周杰伦的《青花瓷》。

中国瓷器称霸天下,明代青花瓷是当时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今天我们就以青花瓷为契机,来走进明朝,感受一下明朝的气息。

二、学习新课PPT展示想要感受大明的气息,我们得先知道明朝是如何建立的(一)明朝的建立学生读教材P66,回答两个问题1、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明朝是由谁建立的,建立的时间是何时?都城定在哪里?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对,大家找的很对,咱们在书上相应的位置标出来。

元末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声势浩大,其中以朱元璋的实力最为强大,虽然出身贫苦,但他凭借自己的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一举灭了元朝。

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形势严峻。

朱元璋为了朱家统治的长治久安,开始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

自打秦朝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创立以来,就存在两对矛盾:一是丞相和皇帝之间的权力之争;二是地方和中央的权力之争。

不管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巩固统治的原则都是强中央弱地方,强君权弱相权。

朱元璋是如何面这个问题的?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伏首贴耳的听从皇帝的指令呢?咱们阅读P67---69分中央、地方、司法、思想小组完成我们大明的巩固。

(二)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七年级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封建制度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认识经济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视频导引增加知识的趣味性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2读书指导合作探究分组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

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四、学习过程、逐一分析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①出示:胡惟庸案问:惟庸②怎样从中央和地方改革机构?2设立锦衣卫①师过渡出示《锦衣卫出行图》问②联系现实你认为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视频播放①历史回眸志事件雏形-----------正式形成--------发展---------僵化--------②辩论③今昔对比考试有何区别从考试目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等方面。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标要求】1. 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 知道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内容,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个虚拟的历史人物朱文在明朝的经历,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一系列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理解八股取士是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学情分析】近年来,关于这段历史的影视剧较多;历史读物如《明朝那些事儿》也畅销全国,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一些认识和了解。

但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他们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趣味性。

【设计理念】正确处理学生、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整合教材,将课堂真正交还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课堂丰富多彩,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引导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感悟,实现教学相长。

【重点和难点】1、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以及影响。

2、难点:科举考试的变化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朱八八的故事”。

朱八八家族的名字:朱八八也叫朱重八,他的爷爷叫朱初一,他的父亲叫朱五四。

学生哄堂大笑,兴趣极高。

师接着讲述:大家一定很好奇,朱八八家是搞数学的;其实不是这样,在元朝,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名字的,只能以自己父母年龄相加或出生日期命名。

朱八八从出生到十七岁的命运都是悲惨的,尤其是17岁那一年,父母双亡,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认识明朝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等。
教学重点、难点:
1、朱元璋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2、科举考试的变化和危害
教学方法:创镜激情导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目的:加强思想的控制
②考试范围:仅限“四书”“五经”;
③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题格式
“八股文”。
提问:什么是“八股文”?指导学生先看书P68-69、合作探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影响、危害
教师讲《范进中举》的故事……
四、经济的发展
一、明朝的建立
给学生2分钟时间自学课本P66回答问题:明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
以上问题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
教师简介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第二目导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如何治理天下的呢?肯定是挠断了许多头发…………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地方,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
2、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3、建立特务机构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
2.答题格式
“八股文”。
3、影响、危害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明朝的统治(幻灯片展示摄像头的图片)同学们,这个是什么?(摄像头)在哪里能够看到它?它是用来做什么的?(监控)。

比如说我们的学校领导,想要了解我们的校园情况,坐在一台电脑前面看监控录像就能够做到。

(出示朱元璋的图片)远在明朝的朱元璋他有这种监控设备么?显然没有,那他是有千里眼还是有顺风耳么?也不是,那他是怎么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呢?”(幻灯片展示)学习完本课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关于朱元璋,同学们了解多少呢?(生回答)(出示幻灯片展示朱元璋做乞丐—和尚—红巾军首领—皇帝的四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朱元璋出身于元末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牛放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了和尚,在当和尚的期间,寺庙也被烧了,他被逼无奈之下去投了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因为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当了首领,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最后建立了明朝。

他从人生的最低点走到了至高点,他的人生就是一部励志的传奇。

我们接下来学习明朝的建立。

出示学习目标:1、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增强君权的措施;2、了解科举制度的发展,准确评价科举制度;3、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指导先学:1、明朝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2、朱元璋为何要强化皇权?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皇权的?(地方?中央?)3、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置了什么机构?4、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是什么?有固定的格式吗?这种形式的考试有什么弊端?5、明朝引进的农产品有哪些?丝织中心和制瓷中心分别在哪里?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哪些?交流展示:一、明朝的建立1、明朝建立的背景:(材料出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我们说一个朝代必须掌握三要素,是什么?时间,建立者,都城(幻灯片出示)时间:建立者:都城:师生一起解决过渡: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经历了很多的辛酸苦辣,血雨腥风,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朱元璋将要如何守住他来之不易的江山呢?他将会面临什么烦恼呢?老师手里有三个纸条,分别写着朱元璋面临的三个烦恼,请三位学生上来抽签,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三位学生上讲台抽签)师:朱元璋面临的第一个烦恼是什么?生读:1、朱元璋的烦恼:各个省的钱粮、兵甲、军国重事,都是各省长官掌管,权利太大,万一造反怎么办?师:你将怎么为他分忧呢?(多媒体展示)二、明太祖增强皇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在面对省的长官权利过大这个问题,朱元璋就是想分权,分给谁?(布政司、都司、按察司)。

举个例子,假如布政司要造反,他缺什么?缺钱粮和军队。

反之,都司要想造反,他也收到其他两个司的牵制。

所以啊,行省的三个长官就能够互相监督,三权分立。

温故:行省什么时候建立的?师:朱元璋面临的第二个烦恼又是什么?生读: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

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还经常与朕发生口角,真是气死了!(学生朗读)(多媒体展示)师:你怎么看呢?2、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分散兵权。

师:你想的跟朱元璋的一模一样。

胡惟庸的相权威胁了皇权,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除掉了威胁他统治的势力,接着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统一对皇上负责。

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国家的民政、财政、军事、刑罚、工事。

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此外,朱元璋还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拓展:1、丞相制度谁建立的?谁废除的?2、比较一下秦朝、唐朝、明朝的中央官制。

师:因为六部统一向皇帝负责,朱皇帝的烦恼又来了,他将面临什么烦恼呢?(生读第三个烦恼)(多媒体出示)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每天批阅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忙死朕了!那你想到什么办法来协助朱元璋?(四辅官)四辅官设置辅佐皇帝,但是很不成功,后来明成祖设置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文件,处理政务。

很感谢同学们为朱元璋排忧解难,你们很成功!就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的手里,不过他还是觉得没安全感,非得要臣民活在他的眼皮底下,于是就有朱元璋的摄像头。

是什么呢?(锦衣卫)(分角色朗读),感受下当时朱元璋的摄像头的威力。

宋濂请客(幻灯片)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

(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

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

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

(将图拿给宋濂)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2、设锦衣卫①职能:对臣民监视、侦查。

②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师: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由此可见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朱元璋的锦衣卫造成了全国的恐慌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幻灯片)3、特务机构的存有有哪些危害?(生答)师过渡:朱元璋又在想,这样天天盯着臣民,表面上固然服我,不过心里不一定这么想。

还不如想个法子让他们从心里服从我。

于是朱元璋有想出新的招数——八股取士三、科举制的发展-----八股取士1、科举制度发展的过程2、如何改革?(同学们自学回答下列问题)命题特点:答题观点:文体特点:3、出示材料材料一: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材料二、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爱因斯坦讨论:1、八股取士的危害。

教育上?选官上?释疑拓展:多媒体出示:比较同时期的东西方结论:中国落后与世界讨论:比一比:唐朝的科举制度内容等方面与明朝的八股取士有什么不同?三、明朝的经济:明朝建立后所采取的这个系列措施让明朝的统治更加巩固,形成了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明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较快发展,农业方面,引进了新品种,如:玉米、甘薯、土豆、花生、等,还有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问:知道为什么要引进这些农作物?因为它们的生长条件低,产量高,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结构。

手工业方面:制瓷技术提升棉纺织业发展,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甚至出现了一些帮著名的商帮,所谓商帮,就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

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课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建立、明朝建立后如何增强皇权、以及了解了明朝的经济情况。

下面做一个小调查: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官员、读书人,甚至是皇帝,你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幻灯片)生各抒己见师:看来还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幸福指数高,希望同学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

检测巩固: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景德镇B、越州C、杭州D、邢州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①玉米②甘薯③马铃薯④花生⑤向日葵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6.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

这个措施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C.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7.“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下列关于“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的叙述准确的是( )①两者都有利于统治者增强思想控制②两者都防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③两者反映出秦朝和明朝对儒家思想实行了彻底否定④两者都反映出统治者为了增强统治而钳制人们的思想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8.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防碍社会社会进步的转变。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B.强调以家世背景作为选官的标准C.唐朝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D.明朝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9.某人是大明子民,请你从以下相关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A.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B.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D.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C.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右图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清)顾炎武《日知录》请回答:(1)材料一图片中人物为明太祖,他为增强君权,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2)材料二是顾炎武对哪一制度的抨击?结合材料二,指出这个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11、阅读下列材料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2、材料二反映的制度确立于何时?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