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
文言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51篇(一)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全部退去。
③童隶:书童仆役。
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__________(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二)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参考答案:1.(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
2分)(九)河南实验区(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
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惩.山北之塞B.聚室而谋.曰惩.前毖后不谋.而合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河曲智叟亡.以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亡.羊补牢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3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9.B(商量。
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丢失)10.首先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如果只是单独解词,则不给分。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广问其故.故:既饮而疾.疾:沉疴顿愈.愈:2、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3、乐广再次招待,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D.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 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文言文翻译基础过关训练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7
25、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苏洵《六国论》) 答案:子孙对待土地却不很爱惜,把它送给别人。(省略句) 2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苏洵《六国论》) 答案: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状 语后置) 2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 于亡。(苏洵《六国论》) 答案: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 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已而走向灭亡。(被动句)
31、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驾着整齐的车马,驰骋在高高的大道上,到崇山峻 岭中去观赏风景。(状语后置)
32、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注意“襟”和“带” 的用法) 3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 飞驰。(注意“雾”和“星”的用法) 3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 心志?(反问句)
文言文翻译基础过关训练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
穿丝织品了。(状语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用孝悌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状语后置)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上背着、头上顶着东西在 路上(干活)。(状语后置)
3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答案:(我们)任凭小船漂流,越过那宽阔的江面。(定 语后置)
36、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答案: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思念着我心爱的人儿啊, 她却在天的那一方。(主谓倒装)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短文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4]咋:咬。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滥竽充数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⑤。
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
③南郭处士:南郭先生。
④说:通“悦”,喜欢、高兴。
⑤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等: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廪食,官府供给的粮食,待遇。
以数百人,按(那)几百人(的标准)。
⑥湣(mǐn)王:齐国国君,宣王死后继王位。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1)齐宣王使.人吹竽:(2)好.一一听之: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2分)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3.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呢?(2分)(二)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①牖(yǒu):窗户。
②施(yì):延伸,同“拖”。
③还(xuán):掉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施尾于.堂于:(2)弃而还走.走: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三)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四)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1.买鸭捉兔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
再掷之,又投于地。
至三四。
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
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阅读训练1、解释:①猎②掷③击④谓2、翻译:①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②看我这脚手,可能搦得他兔否?3、《买鸭捉兔》的故事告诉我们:2.良狗捕鼠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
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阅读训练1、解释:①乃②则③之2、翻译:①是良狗也。
②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3、这则短文给人的启示是:3.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
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
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阅读训练1解释:①未尝②逸③不测2、翻译:①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②狼子野心,不信诬哉!3、上文最后一句是反问句,请用现代汉语改成陈述句:4、这人故事的寓意是:4.泽人网雁具区之泽,白雁聚焉。
夜必择栖,恐人弋己也,设雁奴环巡之。
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
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
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
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
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阅读训练1、解释:①栖②弋③环④沉⑤未几⑥遗2、翻译:①白雁聚焉。
②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雁给己,共啄之。
3、群雁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是:5.惊弓之鸟异日者,更赢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1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练习】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这说明既不能被穿透的盾与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其人XXX”的原因是他夸大了矛和盾的功力,使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如果我是楚国商人,我会比较自己的矛和盾与其他同类产品,展示它们的优点和质量,让顾客看到它们的价值,从而促进销售。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和做事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饲养了一只狗,名叫“的尾”,每次都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狗咬死了蛇,但XXX却晕倒在地,一无所知。
狗彷徨地嗥叫着,来回在路上奔跑。
家人感到奇怪,跟着狗走。
XXX窒息而死,被人们带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醒来的时候,狗始终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十分珍爱,视为亲人。
1.解释加点的字。
1)XXX喜欢打猎(弋:射)(2)狗咬死了蛇(咋:咬)(3)两天后才苏醒过来(乃:才)(4)XXX窒息而死(闷绝:窒息)2.他的家人感到奇怪,就跟着狗走。
3.狗表现出了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主人,即使主人已经死亡,它也始终不离不弃,表现出了对主人的深厚感情。
XXX而学,夜以继日,这是形容人刻苦研究,勤奋不懈的样子。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事。
XXX的学生XXX曾经夜以继日地研究,甚至点燃了蜡烛。
XXX听说后,称赞他“X XX学”,并将他推荐给齐国的国君。
XXX后来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改写:形容人在研究上非常刻苦,不断地用夜晚来增加研究时间。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个故事。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③故欲杀之④天下无冤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
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
”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
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训练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②遽()③是()④求()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高考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常考题型,面对复杂的文言文阅读,我们该如何去学习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②辄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1、萧颖士傲物自悔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
恃才傲物,无与比。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
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郭琇面劾权臣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
瑞卿名琇。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
郭刚直性成,尝于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
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
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
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
」探袖出视,乃一弹章。
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按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
」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
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短文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4]咋: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训练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山行∕六七里B可以∕一战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其一∕犬坐∕于前2、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表示正确..的.一项是()A.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C 行拂∕乱所欲∕为D余闻之∕也久4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A.恐∕托付不效B.深追先帝∕遗诏C臣∕不胜受恩感激D进尽∕忠言5 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五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6.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A.余∕幼时∕即嗜学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C.余因∕得遍∕观群书D.俯身∕倾耳∕以请8.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固以怪之矣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 蒙辞以军中多务9. 选出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是()A.楚王问其故.尉醉,广故.数言欲亡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亮躬耕于陇亩,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D.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0. 选出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是()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B.其西南诸.峰诸.郡县苦秦吏者C.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D.故.自号曰醉翁也楚王问其故.1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阡陌交通..D.落英缤纷....魏晋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无论1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策之.不以其道鸿鹄之.志D.楚王问其故.温故.知新13.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与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14.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已持臣守圉之器。
“圉”通“御”,抵挡。
B.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C.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挡。
D.略无阙处阙:通“缺”,缺点15.下面各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小惠.未徧大王加惠.,以大易小D.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16、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腰白玉之环腰:腰间D.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1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一男附书.至B、度.已失期关山度.若飞C、会.天大雨,道不通会.宾客大宴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又何间.焉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春冬之时”中的“之”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辍耕之.垄上D、策之.不以其道19、句中加点的“之”与“而两儿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0、与“徐喷以烟”中的“以”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属予作文以.记之21、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B、或.王命急宣C、或.以为死D、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22、下面与“而智术浅短”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B、何苦而.不平C、人不知而.不愠D、日出而.林霏开23、下面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B、战于.长勺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24、下边“其”字的用法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必先苦其.心志B、其.许寡人C、既出,得其.船D、其.妻献疑25、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孰也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2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2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与“屠自后断其股”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真不知马也B、吾视其.辙乱C、其.真无马邪D、其.一犬坐于前28、下面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B、濯清涟而.不妖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登轼而.望之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苟全性命于.乱世贤于.材人远矣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足肤皲裂而.不知面山而.居D、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则凡是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先帝不以.臣卑鄙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人不知而.不愠C、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受任于败军之.际31、选出下列句子译文正确的一项()A、牺牲玉帛(失去宝玉和丝织品)B、望其旗靡(看见他们的军旗破烂不堪)C、小惠未徧(小恩小惠不能遍及老百姓)D、夫战,勇气也(大丈夫打仗,是靠勇气的)32、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体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33、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组........分别是()A、录毕,走.送之走.马观花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千秋.万代C、兵.革非不坚利也兵.不厌诈D、我孰.与徐公美孰.是孰非34、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义正辞.严35、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路不拾遗.B、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日薄.西山C、潭中鱼可百许.头以身相许.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名:名气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C、谈笑有鸿儒..劳形:身体劳累..鸿儒:博学的人D、无案牍之劳形37、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惊讶,..:整齐的样子B、鸡犬相闻.:听到C、咸.来问讯:都D、皆叹惋3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弗之怠.懈怠(松懈、怠慢)B.走.送之(跑)C.未尝稍降辞色.(脸色)D.俟.其欣悦(等待)3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A.又何间.焉挑拨离间.B.遂逐其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忘其旗靡.所向披靡.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40.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本布衣..卑鄙:道德低下..布衣:平民 B.先帝不以臣卑鄙C.遂许先帝以驱驰..不毛:不长草的地方..驱驰:奔走效劳 D.深入不毛41.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称:称呼山岳潜.形潜:隐没B.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或者薄.暮冥冥薄:迫近C.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把.酒临风把:持、执D.策.之不以其道策:鞭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4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广故数.言欲亡扶苏以数.谏故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以怪之矣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D、宫妇左右无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4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遂与外人间.隔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停数日,辞去.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能指.其一端皆指.目陈胜人有百指.B、兵革非不坚利.也地利.不如人和也父利.其然也C、屋舍俨然.颓然.乎其间者环堵萧然.D、其.妻献疑曰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如土石何4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吴广素.爱人(平时)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B、广故数言欲亡.(死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随从)C、夺而.杀尉(表承接)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D、尉果笞.广(用竹板打)已而..夕阳在山(不久)46、下面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吾日.三省吾身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C、渔人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D、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47、下面“之”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以五百里之地存者B、能以径寸之木C、不知太守之乐其乐D、独以跛之故48、下面“之”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而城居者未知之也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时人莫之许也C、居庙堂之高D、以伤先帝之明49、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晶晶然如镜之新开C、长跪而谢之久之,目似瞑D、当余之从师也余闻之也久50、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复前行,欲穷其.林C.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①自康乐以.来②扶苏以.数谏故附加题: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
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