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上生物《细菌》课件说课稿doc
4.2 细菌说课稿
细菌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繁殖方式,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
《细菌》一节是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基础上对细菌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是第一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第三节《真菌》的学习中,又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作对比,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逐步深入,层层推进,从细菌的发现导入,再通过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随后自然过渡到细胞形态结构的学习,再由细菌的结构特点推导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最后学习细菌的繁殖方式,这些知识点的呈现,环环相扣,一脉相承,体现了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及营养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对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理解,使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
难点: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说教法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结构,为学习细菌结构做了相关知识的铺垫。
由于细菌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又由于此时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他们喜欢切身感受和体验,喜欢主动探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易于形成师生互助,生生互动。
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直观,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细菌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出现的,在前一节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和菌落的形态以后,自然对单个细菌的形态结构产生了兴趣。
本节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前面学过的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学生已经形成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光合作用等重要概念。
课标课程内容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不同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作用的重要概念。
具体到本节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习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这为后面第五章学习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以下要求:1.课程内容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不同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作用的重要概念。
2.课程性质中要求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课程目标中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⑴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⑵能够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以及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和分类、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验。
⑵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本课教学重点是: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考虑到细菌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是重要概念,因此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生殖方式的特征。
依托学生对细菌的已有认识,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以激趣情境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引领,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组织有效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从细菌的发现史获得情感提升;呈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的形态;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和营养方式;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最后小结本课,检查目标达成情况,前后呼应。
细菌说课稿
说课题目:细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细菌》是冀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繁殖方式,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
《细菌》一节是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基础上对细菌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是第一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第三节《真菌》的学习中,又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作对比,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目标的依据:任何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必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唤起学生对品德、知识、能力、审美等内在教育的需求。
所以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a、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b、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c、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d、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2、过程与方法a、通过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b、观看细菌分裂图片和多媒体课件,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b、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三)重、难点的确定:重点:1、细菌的形态特点、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2、细菌的生殖方式难点: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八年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参与、积极互动”的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说课课件
❖ ❖
关键词: 细菌、健康
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 调动学生兴趣,为讲述下一节内容作铺垫。
微生物学之父
巴斯德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通过阅读、提问,培养学生思维概括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动手试验:
活动一:
科 学 记 录 表(一)
用自已喜欢的记录方式,将细菌的特点记在表中。
通过学生分组活动,自己做出记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 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课时安 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资料
教学设计流程
创设情 景
拓展延 伸
动手试 验
应用新 知
探究学 习
课堂小 结
情景创设:
(一)多媒体引入
《小胖被细菌绑架了》
阅读故事,思考问题
细菌的发现
探索微观世界的先驱 列文.虎克
1、发现细菌的科学家是谁?
2、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的科学家是谁?
三、生殖方式——裂殖
四、营养方式 一般为异养
腐生 寄生
教学评价
本节课结合学生查找资料,创设视频导入 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给了学生一个 思维的空间,又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究学习 的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又 创设几个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加深了学生的 学习印象。同时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也拓宽 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交流讨论,调动了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又创设了课堂自我评 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多媒体 教学辅助手段,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 学生主动参于、乐于探究的有力手段。
《细菌》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地位与作用《细菌》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真菌以及菌落的概念,对细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对细菌进行了详细的展开,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这为后面学习真菌奠定了知识的基础,也为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做铺垫,因此,本节课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分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置本课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二、说学情首先,初中二年级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但初步掌握了一些判断和识别的观察能力。
第二,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由抽象思维过渡,进行稍微复杂的分析但还不能分析一些抽象的概念语言表达也有欠缺,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一)进行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利用启发讲解、讨论等教法,通过故事、挂图、回答问题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
(二)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的直观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说课稿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说课稿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
我参评的课件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我们都知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通常情况下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尤其是细菌的生殖过程更是很难通过语言来描述,在本节课选择课件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比较容易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分析本节内容是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
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在制作课件时都着重体现了这些方面。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能力目标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四)教法与学法初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知识储备欠缺,生活体验不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兴趣低,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巴斯德实验、细菌生殖过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形象、直观。
二、教学过程(课件演示过程)本节通过让学生体验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周围细菌直接引入新授内容细菌的发现,在制作课件时对文字的出现用自定义动画作效果体现了课件的审美性。
初中生物《细菌》说课稿
初中生物《细菌》说课稿:老师聘请面试《教学设计》学问点|考点汇总一、说教材《细菌》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八班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其次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细菌的发觉史、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同学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对细菌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了解细菌也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为后续学习真菌也奠定了一定的学问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说学情对于细菌,初二班级的同学其实并不生疏,已经堆积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但是他们心理发育上还不是非常成熟,对枯燥的和浅显的描述更是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研究法、读书指导法等教学办法,同时结合了生物模型和板画举行直观教学。
想尽量通过同学的切身感触和体验来进展同学的思维能力,以此加深对于细菌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能说出细菌的养分方式、生殖方式;能够区别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分。
2.在对肉汤变质缘由的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所学学问说明生活现象的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发觉的过程和巴斯德试验,认同科学的进展与技术长进密切相关;认同细菌繁殖速度快,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确实定,我将本节重点内容设为细菌的结构特点和养分方式,同时这也是同学的难点所在。
五、说教法学法运用观看法、研究法、讲解并描述法。
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现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资料,给同学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同学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通过创设情境的办法举行导入。
首先借助多媒体依次呈现一枚图钉经过逐级放大的图片,并组织同学举行观看,激发同学的奇怪心之后,随即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如此极小的细菌除了小还具有什么其他形态特点?'"细菌的结构是什么?'以此顺当引出本节标题。
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学问变得越发生动,有利于顺当的绽开后续的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4.2细菌说课稿(共12张PPT)
说活动流程 说活动成果 说设计构思 说评价策略
说教材 说学生 说学习方法 说组织方式
四、说实现学生活动的组织方式 1.以有趣小视频,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新课 内容的推进。 2.PPT展示显微镜下头发、针尖上的细菌形态图,并以具体的 数字形象比喻细菌个体的大小,让学生直观感知细菌的大小以 及形态结构。 3.PPT展示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以表格归纳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三者的异同点,小组讨论总结得出细菌的 主要结构特征。 4.播放细菌生殖过程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菌繁殖速度之 快,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
说活动流程 说活动成果 说设计构思 说评价策略
说教材 说学生 说学习方法 说组织方式
七、 说设计构思
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包括细菌的形态、 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等。以日常生活中肉汤的变质现 象导入,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沿 着“肉汤腐败的原因——细菌的发现——肉汤的细菌从哪里 来——巴斯德的实验——为什么看不见肉汤里的细菌——细 菌的大小、形态——为什么常温下肉汤易变质,水却不会— —细菌的结构及营养方式——肉汤是怎样慢慢变质——细菌 的繁殖”的思路学习细菌的主要特征。(接后面)
说活动流程 说活动成果 说设计构思 说评价策略
说教材 说学生 说学习方法 说组织方式
六、说学生的活动成果
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文段“细菌的发现”,用自己 的话简单描述细菌的发现过程。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小 组合作交流讨论,完成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表格。 3.学生观察细菌繁殖的动画演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得出细菌繁殖的计算公式。
《细菌》说课
ST2016
ST2016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细菌》说课稿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细菌》说课稿一、说教材《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上认识了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对细菌进行微观上的探索。
而在第三节《真菌》的学习中,又必须用细菌的相关知识作对比,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学情由于细菌非常微小,肉眼难以看到,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人们对不熟悉的事物接受度往往也会较低,这就增加了本节课的学习难度。
不过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结构,并初步掌握了一些判断和识别的观察能力,这为学习细菌结构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由于学生对细菌缺乏感性认识,所以要采取更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提供细菌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这也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以上的教材及学情分析,着眼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自主阅读细菌的发现过程,合作讨论巴斯德证明细菌由来的实验,认同技术的进步和理性质疑能够促进科学的发展。
2.自主学习,描述细菌的形态特点(重点)。
3.小组合作讨论,通过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归纳总结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难点)。
4.自主学习,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重点),并确立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有益健康的观念。
四、说教法: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细菌的发现这部分教学主要采用提问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而细菌的由来则采取演示法和讨论法;细菌形态的教学主要采用提问和直观演示法,电镜下细菌图片的展示让细菌的各种形态更具体;对于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的学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和讲授法去突破。
对与细菌的生殖,采取直观演示和练习法,通过播放分裂生殖的视频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设计简单的计算对知识加以理解应用。
初中生物细菌说课稿
初中生物细菌说课稿导语:重庆教师考试网为考生提重庆教师资格证说课、试讲、结构化、答辩等面试知识点及各类说课稿、教学设计等。
今天我们关注--初中生物《细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
学生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后,进一步学习作为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细菌,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
首先通过介绍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
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
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在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的结构,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最后介绍细菌的生殖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二、说学情由于细菌个体微小,是肉眼看不到的,对细菌来源的实验设计更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所以该节内容对他们来说较为抽象。
初二学生对细菌并不陌生,同时具有细胞结构等相关知识的储备,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及设计实验的能力,能够顺利完成该节内容的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通过对肉汤变质原因的分析,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细菌繁殖速度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列为本节重点内容。
但学生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设计有一定困难,因此是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资料,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导入:通过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学习,提问:哪里有细菌呢?细菌十分微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看见。
那么细菌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它们的形态和结构是怎样的呢?细菌又是如何做到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的呢?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细菌》生物说课稿
《细菌》生物说课稿《细菌》这一课题是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的第二节。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处理、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
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细菌的突破,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学生实际。
(1)知识目标①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②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3)德育目标①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重难点分析由于细菌的个体很小,用肉眼难以观察;细菌靠分裂生殖,快速反之以及芽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由此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1)重点:①细菌形态和结构的特点;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2)难点:①巴斯德实验的理解;②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而且学生对细菌的发展史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有差距的同学,不失时机地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细菌》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细菌》说课稿1一、说教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中,教材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例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
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
三、重难点:能说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体验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1、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思考如果没有它自然界将会是什么状况?由学生分析回答。
2、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板书)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3、由学生课后培养的腐烂的水果和长毛发霉的面包,具体分析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分解面包、梨等物质的。
最终的产物是什么,意义何在?4、从学生身上或学生身边所发生的细菌和真菌使人或动植物致病的例子说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指导学生积极预防。
(板书)使动植物和人患病5、通过一些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共生的现象和概念及共生对动植物、人和环境的好处。
6、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材料“以菌治虫”,并结合共生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板书)与动植物共生7、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三个实验方案,选出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可行的道理。
《细菌》说课稿2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
《细菌》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一、说教材及学生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之后,再进一步的详细地了解微观的生物的种种奥秘。
教材旨在让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功绩、显微镜下细菌的微观结构以及生殖作以了解和认知,为后面学习细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2、学生学情分析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的内容,这为接下来学习细菌的结构做了相关的知识上的铺垫。
但由于细菌形态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图片、教具等,提高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并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2)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推理能力(2)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养学生的数理计算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通过对细菌快速繁殖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并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2)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四、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直观教学法、目标导向法本节课我通过图片、教具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使学生有较深感性认识;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新知。
2、学法:自学法、观察法、讨论法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掌握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细菌》生物说课稿
《细菌》生物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细菌是自然界中没有细胞核的一类特殊生物,同时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本节中学生可以认识到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等,从而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到细菌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并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的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3、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学生分析本校学生生源较差,文化基础薄弱,差异校大,而本节内容中的“细菌”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依靠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因此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只能利用挂图来完成。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读图是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多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部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四、课前准备:1、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用小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我小时候过春节时,奶奶总是叫我母亲把吃剩的饭菜重新煮一遍,然后不要把锅盖打开。
她说这样可以使剩下的饭菜不容易变质。
请同学们讨论经下问题材:(1)吃剩的饭菜为什么容易变质?(2)我奶奶这样做为什么又不容易使饭菜变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细菌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中,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阅读教材。
3、利用自制挂图讲述细菌发现的历史。
列文•虎克→斯巴兰扎民→巴斯德(荷兰)(意大利)(法国)总结:通过以上几个细菌发现的历史故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细菌 说课
《细菌》说课一、认真分析,理清思路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细菌》位于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这与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又需要利用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加以引导,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要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编者按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以及细菌的生殖方式三个部分进行编写,并配以一系列的插图帮助学生更为形象地理解知识点。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绝大多数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会“闻菌色变”,认为细菌总是与感冒、痢疾等疾病联系在一起,因此片面地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敌人而并不了解细菌也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活跃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逐步引导他们认识细菌,从而让他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及大自然的关系。
二、依据课标,确定目标1、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2)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
(3)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大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认识细菌对人类的利弊,培养学生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和分析事物。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让学生树立用实践去检验真理的科学观点。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并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2)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
人教版生物八上《细菌》说课课件新人教版 (2)
正羽重叠,增大与 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 扇动形成气流。
正羽
1.体表: 被覆羽毛———飞行、保温 前肢: 变成翼———扇动空气而飞
飞行 器官!
具有这种形状 的物体在流体中 运动时所受到的 阻力最小,所以 汽车、火车、飞 机机身、潜水艇 等外形常做成流 线型。
2.体型: 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龙骨突
趾间有蹼,善于 游泳;湿地生活。
讨论:
1、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有什么联系?鸟足的特 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相适应; 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2、这些鸟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
代表动物---家鸽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绒羽
鸟骨骼占体 重的5%—6 %,人的骨 骼占体重18 %
胸
长
长
骨
骨
骨
3.骨骼: 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具有发达的龙骨突。
鸟的胸 肌占体 重的1/5, 人的胸 肌占体 重1/120。
胸肌
4.胸肌: 发达,扇动双翼利于飞行
双翼举起,气囊扩张
吸气
一部分 空气
气管
肺
双翼下垂,气囊收缩
呼气
气管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一章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六节 鸟
一平浪中学 杨祖荣
1 比较不同的鸟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 2 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3 了解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多种多样的鸟
大山雀
野鸭
啄 木 鸟 金雕
丹顶鹤
鸟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世界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企鹅、鸡、鸭等少数鸟 不能飞行外, 大多数都能飞行!
人教版生物八上《细菌》说课课件新人教版 (1)
2、在蚂蚁爬过 的桥上涂上有 气味的物质, 观察蚂蚁的行 为表现。
盘里有清水 C岛上有食物
B岛上有饥饿的蚂蚁
A岛上什么都没有
桥1 桥2
得出结论: 蚂蚁是靠气味交流信息的 。
1、依靠气味;也依靠触角;
2、依靠群体的力量可以搬运较大的食物。
社会行为概念: 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营群体生活行为。
无疑可以相互取暖,这种集群对御寒有好处。
有些动物,它们的本领不足以使自己与其他动物有一对
一的抗争能力,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单只的狼见到野
猪恐怕连逃都来有及,哪里还会有什么非分之想,但群狼似
乎什么都不怕,这就是集群捕食的好处。
排成 “人”“ 一”队形 飞行的大
雁体力 消耗比
单独飞行
时减少
约27% 。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 B.狗沿途撒尿
C.蜜蜂的“8”字摆尾舞 D.萤火虫发光
3.动物的社会行为不包括( B )
A.白蚁的群体生活 B.两性识别
C.狒狒的等级制度 C.蜜蜂成员间的分工合作
4.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D )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蜜蜂 ④狒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幼 年
• 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狒 狒
• 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雌
狒 狒
• 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
表示顺从的姿态,对
雄 狒
他的攻击不敢反击。
狒
“首领” 的义务:
•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 行为,并且与其他雄狒
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白蚁群体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显的 分工;有等级制度。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牧羊人只需管 理好“领头羊”了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课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生物科学班的韦秋萍,很高兴有这个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我们都知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通常情况下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尤其是细菌的生殖过程更是很难通过语言来描述,在本节课选择运用多媒体课件形式教案就比较容易完成教案目标,突破重、难点。
下面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解读。
一、说教材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
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案。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
因此,教案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
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案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在制作课件时都着重体现了这些方面。
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
生体会细菌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三)最后是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
1.记住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说说出细菌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注意卫生的重要性。
2.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三)教案重点、难点
重点:记住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难点:通过现象总结细菌的繁殖和生活特点,计算细菌数目
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实现本节课的教案目标。
二、说学生
在教案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来组织我们的教案策略,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教案手段,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首先,初中二年级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但初步掌握了一些判断和识别的观察能力。
因此,我将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以及霉菌实物,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
第二,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由抽象思维过渡,进行稍微复杂的分析但还不能分析一些抽象的概念语言表达也有欠缺,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案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的的教法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策略和手段、设计思路、(教案)资源和准备、教案(扼要)流程图、教案过程(具体)设计以及板书设计等。
①进行本节课的教案策略是教案过程中教师将利用启发、讲解、讨论等教法,通过故事、
挂图、录像、回答问题等教案手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
②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案手段是
(一)教法:
1、直观教案法:通过实物的直观教案手段,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案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
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辩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二)学法:
1.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讨论法:在教案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石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动手制作细菌的模型,使学生对细菌的额形态结构有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和印象。
③设计思路是,前半节课,我讲引导学生1.从生活走进细菌
首先通过用日本731部队在我国进行细菌研究,大搞细菌战等材料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走进本节课的教案,通过观看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视频(图片),让学生深切的认识到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后半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2从细菌走向生活
通过了解细菌的产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的形态,繁殖和营养的主要特征。
并最终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认识到细菌在人体环境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卫生,不乱吃抗生素,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
④本节课(资源准备)我将准备多媒体课件,含有菌落的培养皿,视频,细菌形态挂图,细菌繁殖挂图,小纸片等物品进行教案,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笔、橡皮泥。
⑤本节课教案流程主要按以下设计进行,首先我使用(故事、视频)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同时,以游戏、计算的形式,
通过讲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和营养方式来掌握教案难点。
最后,我让同学们了解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以及细菌对人体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自己的认识观,并能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看法。
⑥教案过程的设计
(一)引入课题
1.视频片段引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利用》(见附1)
2.故事引入: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治者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
他们利用健康活人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等实验,先后在东北的长春,华北的北京,华中的南京,华南的广州和南洋的新加坡等地设了大型细菌战基地和工厂。
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细菌战网络。
从1939年至1945年,至少有三千人被当作实验材料惨遭杀害,日本战败投降前夕,为了掩盖其残暴罪行,731部队溃逃时,对这一国家最高核心机密的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销毁和破坏。
【提问】:
1.看完视频(故事)后你对细菌有什么认识啊?
(二)自主学习
带着老师的问题仔细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并回答。
【提问】:
1.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啊?是谁发现了他们?
(列文虎克、巴斯德)
2.巴斯德是怎么样从实验中总结出细菌是本来就存在的?
(鹅颈烧瓶实验)
(三)展示教案
1.出示各种细菌的实物,图片,视频;
【提问】:
1.仔细观察细菌的形态,样子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东西?
可以将细菌分为哪几类?
(火腿肠、鸡蛋、螺丝钉;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2.观察细菌的菌落有什么特点?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
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
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
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
)
(三)学生动手游戏
按照教材上给出的细菌结构图,分小组用橡皮泥在白纸上摆捏细菌细胞造型,或用毛线,纸片摆出细菌的形态,并回答老师问题。
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通过层层问题的思考、分析、掌握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四)总结与作业
我从细菌的发现过程、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营养方式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同时我要求同学们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本节课的作业。
(五)板书设计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如图。
四、说设计的反思。
整个教案过程我希望学生一直是探究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主持人,
引导学生进入教案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因此我采用多种教法与学法,丰
富这节课的趣味性。
同时收集一手的科学前沿,让同学不仅了解课本的
基本知道,还能知道最新的生物进展,拓展视野。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件的全部内容。
我深知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点的提炼与体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案目标、突破重、难点,用最简洁的文字与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本节的内容,把课件制作与书本相结合,充分运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案手段来提高教案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我在制作课件时所遵循的原则。
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