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教案

合集下载

乡村四月教案(12篇)

乡村四月教案(12篇)

乡村四月教案(12篇)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用具: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二、学生字,读古诗,找出两个多音字。

三、学习古诗1、复习学习古诗: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2、师范读(用二二三的形式读)3、自读,指名朗读,齐读。

4、四人小组合作,借助注释了解每句诗的意思。

5、汇报(1)品读景美品读美景。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3.引导:(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a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那是怎样的山原啊?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b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引言概述:古诗《乡村四月》是一首描写乡村春天景色的优美诗篇,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乡村四月》的教案,包括诗歌赏析、词汇理解、情感体验和创作拓展。

一、诗歌赏析:1.1 诗歌背景:介绍《乡村四月》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1.2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韵律、格律和句式运用。

1.3 诗歌意境:解读诗歌中所描绘的乡村春天景色,包括花开、鸟鸣、春雨等元素。

二、词汇理解:2.1 关键词解析:解读诗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词,如“春蚕”,“桑田”,“稻花香”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2 词语运用: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2.3 词语联想: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词语联想到相关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情感体验:3.1 感受自然: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3.2 体验乡村:通过诗歌中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让学生感受乡村的宁静、美丽和纯朴。

3.3 表达情感: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朗诵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乡村的情感和感悟。

四、创作拓展:4.1 创作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与乡村春天相关的诗歌、散文或小说。

4.2 古诗对比:与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倾向。

4.3 探索主题:引导学生探索其他与乡村生活相关的主题,如农耕文化、农民工问题等,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乡村四月》这首古诗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培养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敏感。

同时,通过情感体验和创作拓展,学生可以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表达和延伸,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引言概述:
《乡村四月》是一首古代诗歌作品,通过描绘乡村四月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对春天的向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针对《乡村四月》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1.1 《乡村四月》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1.2 作者简介及其作品特点
1.3 诗歌的主题与意境
二、诗歌分析与解读
2.1 诗歌的结构与韵律特点
2.2 诗歌的语言与修辞手法
2.3 诗歌的意象与主题表达
三、诗歌欣赏与朗读
3.1 诗歌的朗读技巧与表达方式
3.2 诗歌的情感传达与感染力
3.3 诗歌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四、诗歌创作与写作
4.1 以《乡村四月》为题材的创作活动
4.2 创作中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4.3 学生作品展示与分享
五、诗歌拓展与延伸
5.1 与《乡村四月》相似的古代诗歌作品
5.2 与《乡村四月》相关的文学作品
5.3 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启示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内容,学生们将能够全面了解《乡村四月》这首古代诗歌作品。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诗歌的背景、作者、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同时,通过朗读、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与其他古代诗歌作品的比较与联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0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0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理解诗意,想象画画,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

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

(板书:乡村四月)二、弄懂诗题。

1、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诗。

)2、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

(师书翁卷)三、知晓作者。

1、有谁了解翁卷?抽名学生介绍:(生:南宋诗人。

)2、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熙、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一生不曾做官,他特别喜欢田园生活,尤其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2、出示多音字。

1iǎo(一目了然、了解)了liào (同“瞭” 望)1e(吃了,买了,走了,算了)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4、生自由读(读三遍)5、指名读。

6、学生齐读。

五、知诗情,悟情意。

1、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我们就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先学头两句(生齐读这两句)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乡村四月篇1教学目标1、会写“蚕桑”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想象意境,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意思。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板书课题。

解释:四月3、检查一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1、背诵古诗2、解释::绿遍白满川子规才了3、说说:蚕、桑的记忆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

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

(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2、品读,感悟“绿遍山原白满川”。

(1)理解“山原”(出示图片)(2)品读“绿”。

(3)理解“白满川”。

(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4)抽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3、品读,感悟“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

人教版语文《乡村四月》教案

人教版语文《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乡村四月》,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描绘的乡村景象和农忙情景的关键词汇。

o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背景、作者及诗歌风格,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采用诵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o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想象和描述,将诗歌中的景象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态度。

o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乡村景象和农忙情景。

o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o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将诗歌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o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价值观融入日常行为中,培养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乡村风光图片、视频等)•古诗朗读音频•预习任务:学生预习古诗,尝试理解诗句意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o播放一段乡村风光的视频,展示乡村的宁静、美丽和淳朴。

o提问:你们对乡村有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2.揭示课题:o板书课题《乡村四月》,学生齐读。

o提问: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o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o指名学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

2.理解诗句意思:o学生尝试解释诗句意思,教师相机引导,纠正错误。

o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整体感知:o引导学生归纳古诗的主要内容,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o提问: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三、再读古诗,深入理解1.精读诗句:o学生逐句朗读古诗,思考每句诗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景象。

o提问:每句诗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重点诗句品析:o“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引言概述:
《乡村四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它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乡村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本篇教案将围绕该古诗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1.1 介绍《乡村四月》的创作背景
1.2 介绍古诗《乡村四月》的作者白居易
1.3 分析作者对乡村四月景色的感受与表达方式
二、诗歌意境与主题
2.1 揭示《乡村四月》所表达的主题
2.2 分析诗歌中所描绘的乡村景色
2.3 探讨诗歌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
三、诗歌的韵律与修辞手法
3.1 解读《乡村四月》的韵律格律
3.2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与拟人手法
3.3 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对意境的营造作用
四、诗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
4.1 解读《乡村四月》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4.2 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
4.3 分析诗歌中所传递的美好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五、诗歌的现代意义与启示
5.1 分析《乡村四月》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2 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当代生活的启示
5.3 总结《乡村四月》对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作用
结语:
通过对《乡村四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学生将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诗歌中所传递的美好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将对学生的成长和人生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乡村四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力量,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玩耍的写照!“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

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

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回忆古诗的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作者简介:教参28页。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三月,春天将结束,四月,夏天刚来到,称初夏)引导学生看23页四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诗人用一首什么样的诗来描绘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的呢?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苗,满眼皆是绿色。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引言概述:古诗《乡村四月》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月乡村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感。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首古诗,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乡村四月》教案的设计。

正文内容:一、诗歌背景介绍1.1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杨万里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1.2 诗歌背景:分析《乡村四月》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二、诗歌内容解读2.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体裁、韵律和结构特点。

2.2 描写乡村景色:详细解读诗中描绘的春天乡村景色,如绿树成荫、花开如海等。

2.3 表达情感: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如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等。

三、诗歌语言特点3.1 用词精准: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精确的词语来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

3.2 比喻手法:解析诗中使用的比喻手法,如将春天比作画笔、花朵比作明珠等。

3.3 对仗押韵: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押韵手法,如平仄对仗、押韵的节奏感等。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4.1 情感渗透:通过欣赏诗歌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表达的情感。

4.2 语言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4.3 朗读与演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演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4 创作与仿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进行创作或仿写类似的乡村诗歌。

4.5 评析与欣赏:引导学生对不同版本的《乡村四月》进行评析和欣赏,培养审美能力。

五、教学目标与评价5.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

5.2 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乡村四月》教案的设计应该从诗歌背景介绍、诗歌内容解读、诗歌语言特点、教学方法与步骤以及教学目标与评价等五个大点出发。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的美妙之处。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乡村四月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乡村四月的背景和意义,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乡村四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掌握乡村四月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乡村四月的热爱和关注;-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乡村四月的背景和意义:- 乡村四月的起源和发展;- 乡村四月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乡村四月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2. 乡村四月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加工;- 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传承;- 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乡村四月主题展览- 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乡村四月主题展板;- 展示乡村四月的历史背景、意义和相关知识。

2. 活动二:乡村实地考察- 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村进行实地考察;- 观察和记录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状况。

3. 活动三:农产品加工体验- 邀请农民或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农产品加工示范;- 学生亲自参与农产品的加工过程。

4. 活动四:乡村文化传承展演- 学生自行编排和表演与乡村文化有关的节目;- 展示乡村文化的魅力和传统。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 学生乡村四月主题展板的设计和制作;- 学生实地考察的观察记录;- 学生农产品加工的参与情况;- 学生乡村文化传承展演的表演效果。

2. 反思与改进:- 分析学生的评价结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准备1. 乡村四月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 农产品加工的工具和材料;3. 乡村文化传承的音乐和道具。

七、教学环境营造1. 打造乡村风格的教室布置;2. 创设乡村场景,营造浓厚的乡村氛围;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达到会背诵。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品味和体会,感悟诗歌所表达的美。

教学过程一、文字激趣导入,生字学习。

1、书写“”,同学们看到这个符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它特别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学生自后发挥)2、书写“”,再来看这个符号,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个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发明字的时候,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轮廓,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像刚才我们看到的“木”和“川”。

3、汉字神奇的地方不仅如此,再来看老师在木字上添加,书写出“桑”,看到这个字,想起了上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书写“天”和“虫”,看这两个字能组合成什么字——蚕,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组成小小的“蚕”字呢?(大胆联想,结合蚕的神奇。

)4、继续添加书写“木——村”,看到这个“村”你想到了哪些词?(尽可能的组词,培养组词能力)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乡村的诗人,他生于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爱的诗歌创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

他用他的诗歌描绘着建乡那别致的水乡景色。

每当人们提到他,就马上就会想到这首诗。

出示古诗(教师范读)二、趣味练读。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教案:《乡村四月》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四月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文本分析和解读。

2.乡村四月的情节和人物描写。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乡村四月中的情感表达。

2.分析乡村四月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学准备:1.《乡村四月》的文本。

2.学生姓名表和讨论问题的提纲。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乡村四月》的基本情节。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阅读和分析(30分钟)1.分组阅读《乡村四月》的文本,并给每组分配不同的章节。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主要人物是谁?情节如何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冲突和转折点?3.分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第三步:人物分析(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乡村四月》中的人物形象。

2.给学生几个关于主要人物的问题,比如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的感情变化是如何描述的?有什么重要的对话或事件帮助我们了解他们?3.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或个人思考后,分别回答问题。

第四步:情感表达(20分钟)1.与学生分享乡村四月中的一些情感表达,比如爱情、友情、亲情等。

3.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感对作品的整体主题和意义有何影响。

第五步:总结和展望(10分钟)1.结合学生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总结整个课程的要点和重要观点。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感想,比如他们对作品的喜爱和不喜欢之处,以及对未来故事发展的预测。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乡村四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分析文本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也有了更多的讨论和思考空间,培养了文学鉴赏和审美情趣。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更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文学作品的内涵。

小学六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范文《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

(板书:乡村四月)师:齐读。

再读,读准字音。

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宋朝人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课件2)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播放课文朗读)师: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

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

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来读读)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是了。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
引言概述:
古诗《乡村四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是著名诗人林徽因。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四月的美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教学中,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1.1 《乡村四月》的创作背景
1.2 作者林徽因的生平事迹
1.3 林徽因的文学风格与代表作品
二、诗歌内容解读
2.1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2 描述乡村四月的景象
2.3 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情感转折
三、诗歌语言特点分析
3.1 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
3.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3 诗歌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目标与方法
4.1 教学目标的设定
4.2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4.3 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实施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
5.1 学生的学习反应和表现
5.2 教学效果评估和改进
5.3 诗歌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通过对《乡村四月》教案的详细分析与讨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诗歌教学,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这篇教案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引言概述:乡村四月教案是一份针对乡村地区教育发展的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乡村四月教案的内容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1.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课程设置:根据乡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多个学科。

2.2 教材选择: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相符的教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3 教学方法:结合乡村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预度。

三、教学手段3.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乡村学生提供更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预实践活动,如农田观察、科学实验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索知识,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3.3 社区资源利用:充分利用乡村社区的资源,邀请专业人士或者社区居民参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四、教师角色4.1 引导者: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及时赋予指导和匡助。

4.2 激发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鼓励他们积极参预课堂活动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3 评估者:教师应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匡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

五、评估与反馈5.1 多元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5.2 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赋予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案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案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农忙的气氛。

3、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农忙的气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想象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中,每天看到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但是在乡村,有着与城市截然不同的风光。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代诗人翁卷笔下的乡村四月,去感受那里的美景和生活。

2、初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朗读,正音。

重点指导“蚕”“桑”的读音。

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和诗句: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子规:杜鹃鸟。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4、想象画面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教师相机引导。

教师出示一些乡村四月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中的美景和农忙的气氛。

5、体会情感思考:诗人翁卷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诗人赞美了乡村四月的美景,也赞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6、背诵古诗学生自由背诵。

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引言概述:《乡村四月》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通过对乡村四月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乡村四月》的教案,包括文本分析、阅读指导、思考题和拓展活动。

一、文本分析1.1 文章主题:《乡村四月》以乡村四月的景象为主题,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1.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引子、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子以“乡村四月,人间最美时”为开篇,引起读者的兴趣。

主体部分通过对乡村四月的细致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结尾部分以“我爱乡村四月”作为总结,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四月的深深喜爱之情。

1.3 文章语言特点:《乡村四月》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运用大量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乡村四月的美丽。

二、阅读指导2.1 阅读目标:通过阅读《乡村四月》,使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描写,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2 阅读方法:建议学生在阅读前先观察插图,了解文章的主题。

然后带着问题阅读,例如“乡村四月有哪些景色?”“作者为什么会说‘乡村四月,人间最美时’?”最后,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2.3 阅读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或小组的阅读评价。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三、思考题3.1 描述乡村四月的景色对你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3.2 你认为为什么作者将乡村四月称为“人间最美时”?3.3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或感受,可以与文章进行对比和联系吗?四、拓展活动4.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乡村四月的实地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4.2 绘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对乡村四月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展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3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乡村四月》的朗诵比赛,通过朗诵的方式,展示对乡村四月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详细阐述,《乡村四月》的教案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的散文作品。

乡村四月教案12篇

乡村四月教案12篇

乡村四月教案乡村四月教案12篇乡村四月教案1设计说明:本课以《乡下人家》为载体,以乡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体现“美术、人文”融于一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引领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善于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激发创美热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乡下人家》文本的`细谈、赏析。

结合自己生活的环境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家乡。

再通过作品展评。

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以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

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难点:感知文体,学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让学生通过学习“乡下人家”,观察家乡,了解家乡。

2、绘画工具材料。

3、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2、田园小诗:(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二、探究学习最美乡下人家。

1、生:交流:你认为小诗怎么样?有什么感受?谈一谈。

2、说说自己的家乡,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家乡的变化。

田园风格的家园(自然环境的优美,花草树木、鸡鸭、小动物、房屋、生活方式,返璞归真、健康环保等)3、揭题:美丽的家园。

三、分小组创作描绘美丽的氛围,创作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1、创作指导:①工具、材料;②创作方式;构图、添加;③方式(蜡笔画、水粉画、剪贴等)2、学生创作、教师巡导。

(小组合作)四、作品展评生:介绍画中的新园。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乡村学生在四月这个美好的季节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造力,丰富知识面,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四月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现象,了解乡村四月的田园景色;掌握乡村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乡村居民的生活习俗和传统节日。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与大自然相处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的情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四月的特点a. 气温变化:解释四月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气温变化;b. 天气现象:介绍四月的雨水、春雷、春雾等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并描绘出四月的天气;c. 田园景色:观察和描述乡村四月的田园景色,鼓励学生用艺术形式表达对田园景色的感受。

2. 植物的生长a. 植物的生命周期:简要介绍植物的生命周期,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b. 种植体验:组织学生参与植物的种植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c. 植物画册:学生绘制植物画册,记录和展示自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感受。

3. 乡村生活和传统节日a. 乡村生活: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和乡村居民的生活习俗,包括穿着、饮食、住房等方面;b. 乡村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农耕、刺绣、灯谜等传统乡村活动,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c. 传统节日:介绍清明节、谷雨节等乡村传统节日的来历与庆祝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交流探究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2.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植物种植、植物画册制作以及乡村活动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 观察记录法: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乡村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4.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乡村景色、乡村活动的场景,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一、教案概述乡村四月教案是针对乡村地区四月份教学内容的教案编写。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套详细的教学计划,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掌握乡村四月的相关知识,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农事活动、气候变化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乡村四月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种植:介绍乡村四月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包括其生长周期、栽培技术和收获时间等。

2. 农事活动:介绍乡村四月的农事活动,如田地的耕种、播种、施肥、除草、灌溉等,让学生了解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农田的管理。

3. 气候变化:探讨乡村四月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雨量、日照时间等的变化,以及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地考察农田,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事活动,加深对农村生活的理解。

2.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乡村四月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乡村四月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资源,详细介绍乡村四月的农作物种植、农事活动和气候变化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概念和认知。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农民的农事活动,了解实际情况,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乡村四月的重要性和农村生活的特点,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和辩论。

5.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总结乡村四月的特点和农村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对农村的关注和热爱,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乡村四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

2.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难点:理解诗意。

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乡村的图片,教学幻灯片;
学生准备:自己描述乡村样貌,画出乡村。

[课时准备]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玩耍的写照!”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

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

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三月,春天将结束,四月,夏天刚来到,称初夏)
[设计意图]回忆古诗的学法。

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对古诗教学而言,“披文入情”必须创设情境,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

本教学环节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巧妙串联,
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

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 关于作者: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

作品以精致优美的七言绝句见长。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布衣终身,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

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

更多的还是近体诗。

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2.引导学生看23页四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诗人用一首什么样的诗来描绘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的呢?师范读古诗。

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认读生字。

3.解释全诗:
第一句: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苗,满眼皆是绿色。

(看图,全是绿的吗?河流,稻田里的水泛着白光,(白满川)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哇,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吗?真的是满目是绿啊!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波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


第二句:看第二幅图(雨如烟)作者还看到了什么?这雨如烟,是怎样的雨?(蒙蒙细雨)除了像烟,还像什么?(像纱、像一层薄薄的雾)同学们,你们看,把这山原笼罩的,不是烟,不是雾,是那春雨啊,飞烟卷雾弄清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的就是这春雨啊!雨是如烟的,应该读得轻些。

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杜鹃的叫声)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如画的美景勾勒出来了。

让我们用美的声音把这种美读出来吧!
第三句:乡村四月的农民都在忙着种植庄家,田间农事繁忙,闲人少之又少。

第四句:在这诗一般的画卷里,农民又在干什么呢?请你再赶快读读看。

(采桑养蚕,插秧种田)“了”是什么意思?是忙完了采桑才去种田吗?是仅仅就做这两件事吗?是哪些词告诉你们的?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

(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他们虽然忙碌,心却是快乐的。

读出快乐。

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刚才我们说前两句诗写得很美,现在我觉得学完三四句,这首诗更美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诗一般的画卷和人们劳动的欢乐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得乡村的四月变得更美了。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
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

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设计意图]音乐的熏染,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古今表达的对照,再次使学生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读出诗境美、诗情美。

熟读成诵,落实默写,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归根汉字,体味深意。

1.识记生字。

看看已经记住了哪些字,还没有记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注意“插”的笔顺。

2.请一名学生读诗,想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其他同学闭眼倾听,在倾听中想象你看到的景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这样的景象中,你有什么感受?(德育渗透: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快乐的)让我们再一次在朗读中体会乡村的美丽,感受劳动的快乐。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4.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写人以闲少做反衬,突出农民的辛劳与繁忙)
5.给你感受最深是哪句诗?能用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在朗读一、二句时要突出山原葱绿、杜鹃啼叫、细雨霏霏的江南美景。

三、四句则要表现出农民插田桑蚕的忙绿、快乐的场面。

朗读古诗要注意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根据学生自我对诗的感受,自由发挥。

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头脑得到实际性的解放。

四、结合书本,布置作业。

1.用工具书查找诗中不懂的字、词的意思;写生字“规、插、蚕、桑”并至少组两个词。

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2.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设计意图]个性化作业,此环节强调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反思
这一板块是讲关于“劳动”这一主题的,从浅显到深入。

乡村四月是古时候人们对于劳动的解释。

对于劳动,有体力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都需要现今学生好好学习劳动精神。

本课对这个精神阐释的非常浅显易懂,老师应结合本课主题,将德语渗透其中。

方式可以随课堂变化而变化。

本课的生字需要注意,生字不多,但也不好写,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

这一课是古诗,仍然面临着学生不喜欢学习、背诵的难题,老师要利用手里的一切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