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元件教案
高中物理《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教案
高中物理《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教案高中物理《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分析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点1. 电阻、电感、电容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相互关系。
2. 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的作用分析。
四、教学内容1. 交流电路中的电阻(1)基本概念:当交流电通过一个电阻时,会产生电阻损耗,即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电路中的总能量减少。
(2)计算方法: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的阻抗为R,单位为欧姆(Ω),计算公式为Z=R。
(3)作用分析:在交流电路中,电阻主要起到限流作用,防止电流过大而烧坏元件。
2. 交流电路中的电感(1)基本概念:当交流电通过一个线圈时,会产生磁场变化,从而产生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使得线圈中的总能量发生变化。
(2)计算方法:在交流电路中,线圈的感抗为XL,单位为欧姆(Ω),计算公式为Z=XLj,其中j为虚数单位。
(3)作用分析:在交流电路中,线圈主要起到储能作用,使得能量在自感和互感之间转化,并且可以滤除高频噪声。
3. 交流电路中的电容(1)基本概念:当交流电通过一个电容时,会产生极板之间的电场变化,从而使得电容中的总能量发生变化。
(2)计算方法:在交流电路中,电容的阻抗为XC,单位为欧姆(Ω),计算公式为Z=1/XCj。
(3)作用分析:在交流电路中,电容主要起到储能作用,并且可以滤除低频噪声。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交流电路中的各种元件的特性和作用。
3. 讨论法:通过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交流电路中各种元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第15章第1节 电阻和变阻器. 教案 005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电路符号。
2.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3. 了解电阻箱的构造、原理,掌握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认识滑动变阻器构造原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的教学过程,探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有效连接和调节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订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会研究物理问题,正确猜想,合理验证,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电阻箱的原理和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提问上节课的知识,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影响因素。
引出本节内容,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电阻值可以改变的电路元件------变阻器。
展示变阻器的应用图片。
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常见的变阻器[阅读课本]P94 “变阻器”。
[思考](1)什么是变阻器?它的原理是什么?(2)变阻器分为哪几种类型?探究点2滑动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请画出它的结构简图和电路元件符号。
(2)滑动变阻器怎样连入电路?它共有几种接法?有效的接法有几种?[实验探究]根据如图所示的连接,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每次进行实验时,应观察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部分,滑片左右滑动时,小灯泡的亮度、电流表的示数各怎样变化?(1)把A、D接线柱连入电路。
(2)把A、C接线柱连入电路。
(3)把B、C接线柱连入电路。
(4)把B、D接线柱连入电路。
(5)把C、D接线柱连入电路。
(6)把A、B接线柱连入电路。
[提示](1)概念:变阻器就是能够改变电阻的一种仪器。
电子零件元件认识教案
电子零件元件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电子零件元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各种元件的功能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掌握电子零件元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具备基本的电子元件的识别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元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电子零件元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各种元件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学生对电子元件的识别和理解,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子零件元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元件的用途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
(1)电子零件元件的概念和分类,介绍电子零件元件是指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各种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根据其功能和特点可以分为被动元件和主动元件。
(2)各种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分别介绍各种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如电阻的作用是阻碍电流的流动,电容的作用是储存电荷,二极管的作用是只允许电流单向通过等。
(3)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各种元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正确连接方式、防止静电、避免过载等。
3. 实验操作。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电阻值、充放电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子元件的理解和记忆。
4. 拓展应用。
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电子设备,找出其中使用了哪些电子零件元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加深对电子元件的认识。
5.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电子零件元件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子零件元件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介绍一些基础的知识,对于一些更深入的内容和实际应用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拓展学习。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
初中物理变阻器电阻教案
初中物理变阻器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 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学会使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变阻器的性质和特点;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电阻丝、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电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调节灯光的亮度,引出变阻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变阻器的性质(1)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的外观和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
(2)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在不同位置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3)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变阻器的使用方法(1)演示实验: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展示如何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滑动变阻器,体会其作用。
4. 应用变阻器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变阻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亮度的照明电路。
(2)方案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利用变阻器的电路方案。
(3)实验验证: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5.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高中物理电阻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电阻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电阻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方式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电阻的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材、习题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引出学生对电阻问题的兴趣。
二、讲解电阻的概念和计算(15分钟)
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元件,单位为欧姆(Ω)。
2. 电阻的计算方法: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大小与电流强度和电压之比成正比,即R=U/I。
三、实例分析(15分钟)
1. 给出几个电路图,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阻大小。
2. 引导学生分析电路图,找出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并计算等效电阻。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
1.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共同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阻问题的解题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加练习,提高解
题能力。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练习;
2.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电阻问题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第3节 电阻(教案)
第3节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学习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动手进行实验.2.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教学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及铜丝各一段、酒精灯、日光灯钨丝、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变暗了.(以实验导入课题)师为什么电压一样,这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灯丝,有的灯丝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进行新课】知识点1 电阻及其单位1.电阻的定义提出问题:为什么铜导线与镍铬导线的用途不同呢?同是导体为什么它们导电的能力又有不同呢?(下面进行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教材P63页《演示》中图16.3-1所示实验,把镍铬合金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步骤:①先将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②将镍铬合金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接镍铬合金丝时灯泡暗.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板书:(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3Ω;1MΩ=106Ω.几种常见的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约1m长的铜导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通常可以略去不计.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4页《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你能猜测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吗?进行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设计实验:应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演示实验1: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探究电阻R与材料ρ的关系(可参考前面的演示实验);分析总结:前面的演示实验中,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是用不同材料制成的,虽然它们的长短、粗细相同,但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这说明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有关.演示实验2: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探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给电路接入两根镍铬合金丝,使它们的粗细相同、长度不同,重复前面的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系,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演示实验3:材料、长度一定,探究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仍然给电路接入两根镍铬合金丝,使它们的长度相同、粗细不同,重复前面的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有关系,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演示实验4: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探究电阻R与温度t的关系.给电路接入一个日光灯钨丝,如图所示,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偏转,再用酒精灯加热钨丝,观察比较电流表的偏转.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温度有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板书: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其本身的因素有关,不随其两端电压、通过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说明:(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个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确定时,它的电阻是一定的,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总是客观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它的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体现出来而已.也就是说导体电阻的大小并不随着它两端电压的高低、通过电流的强弱而变化.l (2)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用ρS来表示,其中R为电阻,l为导体的长度,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ρ为电阻率(由导体材料决定).(3)导体的电阻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部分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部分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小.但是初中阶段,如果不加说明,温度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不计.(4)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个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例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练习册中对应题目或本节配套课件中的例题,先让学生思考,后讲解.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66页《科学世界》,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并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导体与超导体的应用.(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导体叫做半导体.半导体的电阻比导体大,但比绝缘体小得多,常见物质:锗、硅、砷化镓等.通常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和三极管.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2)超导现象: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物质电阻变为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当外界温度低于该物质的临界温度时,该物质具有超导性.如铝在 1.39K (-271.76℃)以下电阻就变成了零.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的好处是:①在电厂发电、输送电能、储存电能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②制造电子元件时不必考虑散热问题,可以大大缩小元件尺寸,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超导现象的具体应用有:制造超导电机、超导电缆,利用超导体可制造磁悬浮列车、发电机、电动机等.目前,超导体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实际的原因是还没有发现常温下的超导材料.【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概念,知道了导体中都有一种阻碍电流的性质,我们把它叫做电阻;其单位是以物理学家欧姆的名字命名的,其它的单位还有千欧和兆欧,我们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单位换算.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前三个都是导体内部本身的因素所决定的,只有最后一个温度取决于外界的条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这节课主要讲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另外这节的实验也有很多物理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渗透其中,若实验器材充分,可以把该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2.关于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的论断学生不好理解,有的还怀疑,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待到得出欧姆定律后,再解释就会透彻了.3.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如果能结合实际的物品展示给学生就更好了,它在许多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接触一下高科技的东西对他们兴趣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初中物理电阻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掌握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 熟悉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能够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
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3.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
4.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电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电阻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并了解常用的电阻单位及其换算。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掌握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各个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4)滑动变阻器: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对电阻的概念、单位、决定因素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 通过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3. 通过对实验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阻丝、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
2. 教学课件:电阻的相关知识、实验操作步骤等。
电阻 优秀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入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教学难点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具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半导体收音机一台、电位器、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问这是什么东西?[生]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生]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师]现在请同学们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是用铜做的.是用铝做的.[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生]好像没有.[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同学们大胆地猜想.[生]是不是因为铁容易生锈,所以不用铁.[生]是因为用铁做导线没有铜好.[生]…[师]大家想不想用实验找找原因呢?二、进行新课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师]我们可以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想想做做]请同学按图连接电路.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生]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灯泡亮.将电流表串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生]接铁丝时的电流比接铜丝时的电流小.[师]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resistance).[师]比较实验现象——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师]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生]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师]请同学们看书P13“几种长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明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生]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生]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所以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有学生会注意到镍铬合金的电阻值最大,它有什么用?此问题可留在变阻器中再来说明)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3,知道下述内容.[板书]电阻的符号:R电阻的单位:欧姆(O hm)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 1 MΩ=106Ω[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出示书图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师]请同学们阅读小数据栏中“常见的电阻”,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生]实验用的导线电阻很小,它们是用容易导电的铜来做的.[生]实验用小灯泡的电阻是每根导线电阻的500倍.导线的电阻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考虑呢?[生]人双手间电阻在手干燥时很大,潮湿时会变小,甚至比照明灯泡工作用的电阻还小.相同电压下,电阻小的电流大,电阻大的电流小.所以电器工作时,用湿手去触摸用电器开关会很不安全.[师]积极肯定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并对他们能根据学到知识联系生活中实际的做法及同学的安全意识进行表扬.[师]人的双手间干燥和潮湿时的电阻不同.谁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在干燥和潮湿时的导电能力不同?[生]木柴.木柴干燥时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而湿木柴就是导体,就比较容易导电.[生]这说明干木柴电阻大、湿木柴的电阻小.绝缘体的电阻大,导体的电阻较小.[师]肯定同学的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电阻的知识明白绝缘体的本质.绝缘体之所以能起到绝缘的作用,就是由于其电阻很大的缘故.[师]在电工材料中,除了同学们已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半导体.[投影]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或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通过介绍这方面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前面实验中,铁丝和铜丝电阻不同,接入电路中,使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同.由此,同学们考虑电阻的作用是什么呢?[生]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师]不同材料的铜丝、铁丝接入电路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那么同一种材料的一根导线能否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想想做做]用刀将铅笔剖开,仔细取出铅笔芯,注意不要折断.用铅笔芯代替前面实验中铁丝(铜丝)或照图连接电路.[师]铅笔芯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生]铅笔芯接入电路,电灯能发光,所以铅笔芯是导体.[师]如果想要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谁有办法,请来操作一下.[生]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铅笔芯上滑动.[师]滑动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生]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表现很好.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电源没动,是同一个电源,灯的亮、暗又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灯泡的亮暗,说明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不同,灯亮时电流大,灯暗时电流小.[生]相同电压下,电流大、电阻小;电流小、电阻大.[生]铅笔芯越长,电阻越大;铅笔芯越短,电阻越小.[师]如果我们换用铁丝做实验会怎样呢?(重复上述实验)[生]铁丝越长,电阻越大;铁丝越短,电阻越小.[师]铁丝和铅笔芯都是导体,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呢?[生]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生]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在前面观察P13“几种金属导线的电阻”时,哪种金属电阻最大呢?[生]镍铬合金.长1 m,横截面积是1 mm2的镍铬合金的电阻是Ω.[师]如果老师需要电阻在0~10 Ω范围内变化,使用电阻最大的镍铬合金丝,需要多长?[生]需100 m.[师]也就是说,老师要想将接入电路的电阻从0变化到10 Ω,就必须进行一次百米跑,这样做可行吗?[生]不行![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呢?[生]将100 m长的镍铬线绕成像弹簧那样的圈,就能减小长度.[师](教师可预先将变阻器拆开,取出绕着线圈的瓷管)请同学们看,是不是这样绕就可以呢?(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后,教师继续引导)怎样使用它呢?[生]需要使用哪部分,就在哪个地方抽出一个头.[生]就像刚才实验中在铅笔芯上滑动一样,用一个头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师](教师将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及滑片再装上)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呢?(同学们肯定)利用滑片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所以把它叫做:(同学们一起说)“滑动变阻器”.[师]同学们面前的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面前的滑动变阻器并阅读教材P16第一自然段,弄清以下问题.看看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板书]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示意图:(如右图)。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第14.1节——电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 电阻的符号及单位:让学生掌握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4. 电阻的测量: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及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符号及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箱、伏安法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
2. 电阻的概念及符号单位(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让学生掌握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2)让学生了解在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用控制变量法。
4. 电阻的测量教师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的阻值。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符号及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电阻知识的地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电阻的基本知识,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案4电阻
《电工基础》学案4第三节电阻【学习要求】1.了解电阻的概念;2.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3.认识电阻元件,掌握电阻定律,会识读和测量电阻元件。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电阻元件,掌握电阻定律,会初步识读和测量电阻元件;难点:电阻的概念,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学时安排】两学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带着以下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1.搜集电阻的相关资料,准备小组交流;(提示:电阻的种类、用途、温度特性,测量,电阻的色标法等)2.电阻的概念和特性;二、课堂学习任务任务一:认识电阻R1.分发电阻元件,认识电阻2.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性质结合金属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总结:电阻的定义:;电阻的性质:;3.电阻率ρ的单位,性质和物理意义电阻率ρ的单位:;性质:;物理意义:。
二:学习电阻定律1.内容和公式:2.应用举例例题1:一根实验用的铜导线,它的截面积为1.5mm2,长度为0.5m,200C 时,它的电阻为多少?例题2:相同材料制成的两个均匀导体,长度之比为3:5,截面之比为4:1,则其电阻之比为()。
A. 12:5B. 3 :20C. 7 :6D. 20 :33.课堂小练习:任务三:学习色环电阻的识读和测量初步1.色环颜色及代表含义2. 初步识读色环电阻3.初识万用表,会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任务四: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电阻有哪些影响?举例说明2.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的表达式及含义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要点点击:五、作业布置。
电阻说课稿
电阻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特性;- 掌握测量电阻的方法;- 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能够计算电阻的等效串并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际电路、进行实验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研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电阻的概念和特性;- 测量电阻的方法;- 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计算电阻的等效串并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电阻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向学生介绍电路中的电阻。
同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电阻是什么?电阻起到什么作用?2. 理论讲解- 电阻的概念和特性:向学生进行电阻的定义,介绍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 测量电阻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电阻值,包括选择适当的量程、连接电路等步骤。
- 电阻的等效串联和并联:通过具体的电路实例,向学生解释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解释串联和并联对电路总电阻的影响。
3. 实验示范通过简单的电阻实验,向学生展示测量电阻和计算电阻等效串并联的过程。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4.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和讨论。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电路的等效电阻,并解释电路中各个电阻的作用和影响。
5.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小组报告和讨论,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生对电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手段1. 板书:通过板书,梳理电阻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电路实例和测量电阻的实验步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3. 实验器材: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包括电源、电阻、导线、万用表等,让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电阻》教案(精选12篇)
《电阻》教案(精选12篇)《电阻》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分组试验,使同学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
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试验的力量。
培育同学良好的试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同学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2)欧姆定律为人们供应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本节课将通过分组试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板书)三、试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板书)1.试验原理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试验电路。
问:(1)采纳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2.设计试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便利地转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同学争论的基础上,老师给出完整的试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同学分组试验的留意事项:(1)为便于试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试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试验,调整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看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试验。
(4)其它留意事项同平常一样。
出示试验数据记录表。
同学分组进行试验。
老师巡察指导检查。
试验完毕,整理仪器。
请几个试验组的同学汇报试验数据,老师将试验数据填入表中。
争论:(1)观看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试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白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三)巩固学问1.有的同学依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里?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完成试验报告。
初中科学教案——测量电路元件的电阻
初中科学教案——测量电路元件的电阻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元件的电阻值;3、掌握电路中电阻的串、并联关系,能够准确计算电路的总阻值。
二、教学内容1、电阻及计量单位;2、万用表的使用;3、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
三、教学步骤1、电阻及计量单位(1)教师引导学生从电路中的电阻入手,了解电阻的概念及计量单位;(2)通过课堂演示、试验、图示等方式让学生对电阻有更深刻的认识。
2、万用表的使用(1)教师介绍万用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2)通过现场操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3)教师向学生强调测量电阻时要保证电路处于断电状态。
3、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1)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串、并联电路的不同之处和影响;(2)引导学生掌握电路中电阻的串、并联关系,能够准确计算电路的总阻值。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
2、难点:如何让学生了解电阻、串、并联电路及测量方法等相对较抽象的知识,化繁为简,易学易懂。
五、教学方法1、板书教学法:结合图示,让学生了解电阻、万用表及电路中电阻等知识;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操作测量电阻,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差异和计算方法;3、讲解教学法:教师简洁明了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小于课堂让学生认识电路中的电阻,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作用等基本问题。
2、知识讲解教师简要讲解电阻的概念及计量单位,并通过图示让学生了解电阻的特点和应用等方面。
3、实验教学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差异及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4、练习训练教师布置电路中电阻的计算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
5、复习、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强调学生要不断巩固此部分的知识。
七、教学评估1、考察能力:学生能否准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元件的电阻值,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2、考察方式:课堂小测、作业及实验操作中的表现。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教案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安装和检测电子元器件。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电阻教学内容:电阻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阻值检测方法。
2. 第二节:电容教学内容:电容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容值检测方法。
3. 第三节:电感教学内容:电感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感值检测方法。
4. 第四节:二极管教学内容:二极管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正向和反向电阻检测方法。
5. 第五节:三极管教学内容:三极管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放大作用及检测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子元器件的实际操作和检测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子元器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电子元器件实物,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准备检测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3. 准备实验器材,如电路板、导线、焊锡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电子元器件的符号和简单电路图。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节: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教学内容:场效应晶体管的种类(N沟道、P沟道)、结构、主要特性、导通和截止条件及检测方法。
7. 第七节:晶闸管教学内容:晶闸管的种类(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结构、主要特性、触发和关闭条件及检测方法。
8. 第八节:光电器件教学内容:光电器件的种类(光敏电阻、光敏三极管)、结构、主要特性及应用。
9. 第九节:Integrated Circuits(集成电路)教学内容:集成电路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和应用,以及如何阅读集成电路的封装和引脚识别。
高中物理教案电路的基本元件
高中物理教案电路的基本元件教学目标:1.掌握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定义和作用。
2.了解电路中的基本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并联和混联。
3.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基本元件的连接方式和作用。
教学重点:1.电路中的基本元件。
2.电路中的基本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1.各种基本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作用机理。
2.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元件连接方式。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实验设备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介绍电路的基本元件,并请学生回忆曾见到过哪些元件。
2.教师提问:电路中有哪些基本元件?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二、概念解释(15分钟)1.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电源、导线、开关、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图片,并解释其定义和作用。
2.指导学生做记录,并进行讨论。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教师组织实验演示,展示各个基本元件的实际应用。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解释。
四、连接方式(20分钟)1.介绍电路中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和混联。
2.示意图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连接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五、小组合作(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3.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总结归纳(10分钟)1.学生回答的问题,并在黑板上进行总结。
2.教师进行点评和澄清。
七、作业布置(5分钟)1.指定任务:让学生整理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连接方式,并写一个简短的总结。
2.提醒学生及时完成作业。
思考拓展:1.电路中的基本元件有哪些其他的应用?2.为什么在电路中要使用不同的连接方式?3.电路中的元件连接方式可以灵活变化吗?为什么?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概念解释、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连接方式。
同时,提供了思考拓展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工技术教案基尔霍夫定律电阻元件等效变换
电工技术教案基尔霍夫定律电阻元件等效变换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方法;3.了解电阻元件的等效变换方法;4.能够应用等效变换方法解决电路问题。
二、教学内容:1.基尔霍夫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方法;3.电阻元件的等效变换方法;4.等效变换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家中的电灯串联装置,引出电路中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2.知识讲解:a.基尔霍夫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基尔霍夫定律是描述电流和电压关系的重要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为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b.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应用方法:-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称为电流守恒定律,指出在电路中,流入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可以写出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的方程。
c.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也称为电压环路定律,指出在电路中,闭合回路中各个电流元素的电压之和等于零;-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可以写出电压环路的代数和等于零的方程。
d.电阻元件的等效变换方法:-电阻元件的等效变换是指将电路中的电阻元件通过其中一种方法替换为等效的电阻元件的过程;-等效变换的目的是简化复杂的电路,并保持电路在一些重要方面的特性不变。
e.等效变换方法的应用:-对于串联电路,等效电阻等于串联电阻的和;-对于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等于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元件的等效变换方法解决电路问题。
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4.实验操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和等效变换方法的正确性。
5.练习与总结: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巩固,然后进行总结回顾。
元件安装方法教案中班
元件安装方法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元件的基本类型和特性;2. 学习使用正确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元件的安装;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二、教学准备1. 元件: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常用元件;2. 工具:钳子、焊台、万用表等;3. 实验台和安全设备。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元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解释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步骤二:元件的观察和认识1. 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元件,并指导他们辨认出其特点和区别;2. 分组讨论并总结各种元件的电路符号和基本特性。
步骤三:元件的安装前准备1. 介绍元件安装的注意事项:保持工作区整洁、保持工具清洁、正确使用工具等;2. 学习使用万用表测试元件的基本参数:电阻值、电容值等。
步骤四:安装电阻1. 介绍并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钳子夹住电阻;2. 介绍焊接工具和焊接方法;3.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电阻的安装。
步骤五:安装电容1. 介绍并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钳子夹住电容;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电容的安装。
步骤六:安装二极管1. 介绍二极管的极性和安装方法;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二极管的安装。
步骤七:安装其他元件1. 介绍其他常见元件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2.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安装其他元件。
步骤八:实验操作与评价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安装一套电路;2. 让学生使用万用表测试电路的基本参数是否正常;3.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
四、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提醒学生注意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外实践和探索。
五、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反思,并记录下一次教学时需要改进或调整的地方。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阻(教案)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阻》教案
如左图所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电流成线性关系,这种电阻称为线性电阻。
如右图所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电流不具备线性关系,这种电阻称为非线性电阻。
a、线性电阻
常见的线性电阻有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线绕电阻器
b、电阻参数标注:①直接标注在电阻上;②色环标注。
色环表示的意义如表
所示。
颜色有效数字乘数允许偏差(%)工作电压/银色10 -2± 10
金色10 -1± 5
黑色010 -04
棕色110 1± 1 6.3
红色210 2± 210
橙色310 316
黄色410 425
绿色510 5± 0.532
蓝色610 6± 0.2540
紫色710 7± 0.150
灰色810 863
白色910 9+ 50,- 20
无色± 20
4环电阻色标示例
4环电阻一般是碳膜电阻,用3个色环表示电阻,用一个色环表示误差。
5环电阻色标色标示例
5环电阻一般是金属膜电阻,用4个色环表示电阻,用一个色环表示误差。
2.非线性电阻
1.线性电阻元件电流、电压特性直线的斜率能反映电阻值的大小。
2.工程应用中常用电阻元件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元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阻的分类、单位、符号、作用。
2.根据色环,能识读电阻的阻值;
3.尝试用万用表检测色环电阻的阻值与好坏;
过程与方法:
1.自学教材,了解电阻的分类、单位、符号与作用;
2.听讲解,了解颜色与数字的关系,学习识读色环电阻的方法;
3.合作使用万用表,检测色环电阻的阻值、判断好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色环电阻的识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用万用表检测,知道判断电阻好坏的方法,提高质量意识;
3. 损坏的电阻不能随意丢弃,要按国家规定交给专业回收单位,增强学生环保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1. 四环电阻的识读;
2.电阻的检测;
【教学难点】四环电阻的识读和检测
【教具】电路板若干、色环电阻若干、万用表、光敏电阻、热敏电阻
【教学过程】
举例:某四环电阻颜色依次为红-红-棕-金,表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