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绣——走出深闺
赣鄱文化的文章
赣鄱文化的文章赣鄱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融合了江西省赣州市和鄱阳湖地区的历史、民俗、艺术等元素,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赣鄱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对于地方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赣鄱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这种文化融合了江西省赣州市和鄱阳湖地区的地域特色,集中体现了这一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赣鄱文化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民间传统艺术,如赣剧、赣绣、赣南古建筑等,展现出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赣鄱文化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赣南花灯、鄱阳船歌等,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赣鄱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包容性。
在这种文化中,人们尊重传统,注重文化传承,同时也积极吸纳外来文化,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赣鄱地区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历史上曾有过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这种包容性的文化氛围一直延续至今。
今天,赣鄱地区的文化交流依然活跃,人们热衷于学习吸收外来文化,推动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赣鄱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推动。
近年来,赣鄱地区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地方居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赣鄱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更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赣鄱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地方人民的努力与付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传承着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地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赣鄱文化将会继续焕发出光彩,为地方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湘绣”的发展对湖南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了哪些影响?
”湘绣”的发展对湖南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了哪些影响?一、促进乡村经济发展1. 带动乡村就业湘绣作为湖南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独特的技艺和工艺。
随着湘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妇女有了就业机会。
她们可以在家门口进行湘绣刺绣,既照顾到家庭生活,又能实现自我价值。
这种就业方式不仅解决了乡村妇女的就业问题,还提升了家庭收入,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2. 推动农产品加工升级湖南素有“千湖之国”之称,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在湘绣的带动下,乡村地区开始注重农产品的加工升级,通过将湘绣元素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比如,将湘绣纹样运用在茶叶包装盒上,使得茶叶外观更加华丽精美,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促销效果明显。
二、传承湘绣文化,传播湖南文化1.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湘绣作为湖南传统手工艺之一,代表着湖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湘绣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还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了解湖南传统文化的机会。
通过湘绣的传承和发扬,湖南地区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保护了湖南的传统文化。
2. 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湘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随着湘绣的发展,湖南地区乡村也开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利用湘绣资源和相关文化元素,打造湘绣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并购买相关产品。
这为湖南地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三、促进乡村文化繁荣1. 提升乡村形象湘绣作为湖南地区的特色手工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湘绣的发展,湖南地区乡村形象得到了提升。
游客们往往因为湘绣而来到湖南的乡村,这不仅为乡村带来了人气,还推动了乡村文化的传播和繁荣。
2.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湘绣的发展也为乡村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传统的农事生活之外,乡村居民也开始关注湘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他们组织湘绣培训班,举办湘绣展览等活动,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湘绣的发展对湖南地区乡村振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互联网+”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赣发绣为例
2021-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族文艺“互联网+”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赣发绣为例白宇琼陈子涵(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031)摘要:赣发绣以针为笔,以发作墨,经耐岁月,千年不腐。
在工业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冲击下,赣发绣在保护与传承中也遇到了困境,“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让赣发绣有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文中透析赣发绣发展现状及瓶颈,找寻其影响因素,通过“互联网+”的概念来实现赣发绣传统与现代的嫁接转型。
从而实现赣发绣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传统行业;转型;保护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3-0138-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3.068一、前言赣发绣由赣绣(女红绣)演变而来,讲究精、细、雅、洁。
万千青丝为笔为墨,以针为工具将艺术绣于布帛上,发为血之余,用其绣制难度和艺术价值都高于刺绣,二十四道流程,六十二道工序,二十四套大针法,二十套小针法,绘绣主体更追求作者感受和寓意。
绘制作品通身剔透,正反两面皆精致美观。
2010年,赣发绣技艺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二、赣发绣的历史赣发绣萌芽于明代,传承至今近500年。
当初南昌宁王府娄妃用发线绣制字画,《江城旧事》还记载说,娄妃曾以秀发作笔,写下“屏翰”(《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价人维藩,大师维垣。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后以“屏翰”比喻国家重臣)二字,勉励当时的江西官员肩负起为国为民的重担。
由此,娄妃成为赣发绣第一代传承人。
娄妃死后,其贴身丫环杏花回到安义县石鼻乡,用所收集娄妃发丝绣制了一幅娄妃画像,赣发绣开始走向民间。
截止到今天已经传至第17代并已经拥有77项专利。
三、赣发绣的保护和传承现状由于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工业科技发展,快时代节奏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情逐渐消退。
机绣、线绣大量充斥市场替代手工艺制品,整个刺绣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厦门的工艺文化有哪些
厦门的工艺文化有哪些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工艺文化。
这些工艺文化既是厦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厦门漆线雕,这是一门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
漆线雕以精细的线条和华丽的装饰为特点,其制作过程极为复杂。
工匠们需先将柔软的漆线盘绕在胎膜上,勾勒出各种图案和形象,然后再敷上金箔或彩漆,使之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
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到吉祥如意的花鸟鱼虫,漆线雕的题材丰富多样,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厦门珠绣,同样令人赞叹不已。
珠绣起源于唐朝,在厦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它以珍珠、玻璃珠、宝石珠等为材料,通过巧妙的针法将珠子绣在织物上,形成精美的图案。
珠绣的作品常常用于装饰衣物、鞋面、钱包等,其色彩鲜艳、光泽夺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且,珠绣工艺不仅注重图案的美观,更讲究针法的细腻和均匀,需要绣工具备极高的耐心和技巧。
厦门的影雕技艺也是一绝。
影雕是在磨光的石材表面,用特制的合金钢针,依照图像的轮廓和明暗关系,进行打点凿刻,从而形成逼真的影像效果。
一幅优秀的影雕作品,不仅要求工匠对画面有精准的把握,还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和耐力,因为整个制作过程全凭手工完成,稍有差错便会前功尽弃。
影雕作品常被用于装饰墙壁、桌面等,成为家居和公共场所的一道亮丽风景。
厦门的木雕工艺历史悠久。
厦门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工匠们善于利用木材的天然纹理和形态,巧妙地进行构思和创作。
无论是人物雕像、动物造型还是山水景观,都能在木雕作品中展现得栩栩如生。
在雕刻过程中,工匠们运用各种刀具和技巧,精雕细琢,使作品的细节之处尽显精致。
厦门的剪纸艺术同样别具一格。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厦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剪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
从传统的吉祥图案到现代的创意设计,厦门剪纸不断创新发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融入了时代的特色。
赣文化调研报告
赣文化调研报告《赣文化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赣文化是指江西赣南、赣北及鄱阳湖地区所形成的特有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该地区因地处江淮平原与南岭山区的过渡带,地势复杂,气候湿润,造就了赣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赣文化的核心内涵,探讨赣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二、调研内容1. 赣文化的历史渊源调研组对赣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发现赣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赣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中原文化、南方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2. 赣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在对赣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进行调查后,调研组发现,赣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主要包括「龙舟文化」、「潮汕文化」、「庐陵文化」等。
这些符号反映了赣文化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
3. 赣文化的当代价值调研组认为,赣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为民族团结、民族自治、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调研结论通过对赣文化的调研,我们深刻理解到赣文化的历史渊源、代表性符号及当代价值。
赣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加强对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建议1. 加大对赣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力度,提升赣文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2. 弘扬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促进赣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3. 把赣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积极向世界展示赣文化的魅力与魄力。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在各界的关注与努力之下,赣文化一定能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赣发绣传承保护及其发展研究
赣发绣传承保护及其发展研究赣发绣作为一种具有古老传统赣鄱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手工绣法、工艺流程、文化内涵都值得传承。
本文在探寻南昌市东湖区赣发绣历史文化,研究赣发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赣发绣传承与保护问题进行了探究。
标签:赣发绣;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传统文化的实物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发扬价值。
赣发绣作为赣鄱地域特色的民间手工刺绣艺术,从赣绣的基础上衍生而来,以发丝为线,将民众对未来的期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绣入一幅幅作品中。
作为江西财大一名学生,我们查阅许多关于刺绣、发绣的文章,专访了赣发绣第十七代传人,对赣发绣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探索赣发绣的发展现状,深入研究赣发绣传承发展中的困境,引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唤起人们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责任感,让有关部门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紧迫性。
同时,给其他刺绣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范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机制;为现代美学提供新的可能性,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美。
赣发绣植根于浓厚的民间文化土壤,扬弃了传统赣绣的材质和技法,其生物本源性的艺术表达,具有极其丰富的研究价值。
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对民俗文化进行探究发扬,可以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吸引投资,有利于地方旅游业资源的开发。
开发赣发绣文化旅游,打造赣发绣文化产品,有利于推动江西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探索赣发绣的刺绣技艺,可以为其他种类刺绣的技术发展创新提供思路,赣发绣的素材纹样对研究赣鄱地域的历史有积极意义,这些传统文化方面的设计素材又可以推动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此外,现代学生由于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对传统美学的接触较少,研究赣发绣可以为现代的美术艺术教育注入传统的灵魂,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艺术之美,可以营造更好的美学氛围,拓宽现代设计的道路。
二.赣发绣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如今,赣发绣的艺术传承人缺乏,发展赣发绣艺术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少。
赣鄱文化观后感
赣鄱文化观后感悟
哎哟喂,说起赣鄱文化,那可真是让人心里头暖洋洋,又带着点儿小激动呢!一踏进那片充满故事的土地,就像是翻开了一本泛黄的老相册,每一页都透着浓浓的乡情和岁月的沉香。
赣鄱啊赣鄱,你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片区域,更是无数人心中的一抹乡愁。
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两旁的青砖黛瓦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过往,那些斑驳的痕迹,就像是时间的皱纹,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巨变。
让人忍不住想,要是这些墙会说话,那得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故事往外冒啊!
最让我着迷的,还是那赣江水悠悠。
站在江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心里头那个美呀,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江水不紧不慢地流淌,就像是一位智慧的老者,静静地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兴衰更替。
偶尔有几艘小船悠悠划过,渔夫的歌声随风飘来,那叫一个悠扬,感觉整个人都跟着轻盈了起来。
还有那景德镇的瓷器,哎呀,简直是艺术品中的瑰宝!每一件都晶莹剔透,细腻温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光是物质上的重量,更是文化传承的重量。
想着这些瓷器从古时候一路走来,漂洋过海,成了多少国家的宫廷珍宝,心里头就充满了自豪。
说到吃,赣菜那也是一绝!辣得过瘾,香得醉人。
每次尝到那熟悉的味道,就仿佛回到了儿时的饭桌旁,奶奶的手艺,妈妈的笑脸,一切都那么亲切,那么温馨。
吃的不只是菜,更是一份情怀,一份对家的深深眷恋。
总之啊,赣鄱文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亲切、温暖又不失风趣。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展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让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每次提到它,心里头总是暖洋洋的,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心底,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湘绣的发展现状及未来传承思路
湘绣的发展现状及未来传承思路【摘要】湘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技艺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当今社会,湘绣面临着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产业挑战重重、传承困境难以破解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湘绣文化,探讨传承方法和制定创新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湘绣的发展方向应注重结合现代时尚元素,重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推动湘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湘绣才能焕发新的生机,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关键词】湘绣、发展现状、传承困境、创新发展、未来发展方向、文化传承、挑战、可持续发展、艺术特点、历史意义1. 引言1.1 湘绣的历史意义湘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更体现在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中。
自古以来,湘绣就一直是中国优秀的刺绣艺术代表之一,拥有着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技艺特色。
湘绣源于湖南省,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湘绣的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历史长河中,湘绣传承了中国古代的绣艺传统和审美观念,凝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智慧和力量,在细腻的刺绣线条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美好向往的生活情感。
湘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湘绣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1.2 湘绣的艺术特点一、精湛的刺绣工艺。
湘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细的刺绣工艺而闻名于世。
刺绣师们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掌握了各种刺绣技巧,能够将丝线绣成细密的花纹和图案,栩栩如生,色彩鲜明。
三、独特的风格特色。
湘绣在刺绣风格上秉承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色。
湘绣的线条流畅、线迹清晰,刺绣的花纹富有层次感,整体呈现出优雅华丽、精致细腻的艺术风格。
赣绣调研报告
赣绣调研报告赣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刺绣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
为了更好地了解赣绣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我们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赣绣的历史和特点赣绣起源于明代,是江西赣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
赣绣采用丝线、金银线等材料进行刺绣,注重细腻和精致的表达。
赣绣的特点是造型逼真、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常用来绣制衣物、壁画等。
二、赣绣的发展状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赣绣曾经面临着衰落的局面。
但是,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赣绣技艺的传承,赣绣迎来了复苏。
现在的赣绣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青睐,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赣绣的市场需求赣绣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文化消费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并愿意购买赣绣作品作为装饰或收藏。
另一方面,是旅游产业的发展,赣绣作为江西的代表性文化产品,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购买。
四、赣绣的竞争对手赣绣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其他地区的刺绣产品,如苏绣、湘绣等。
这些地区的刺绣也具有相当高的技艺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刺绣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五、赣绣的发展策略为了推动赣绣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对赣绣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加赣绣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其次,加强赣绣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培养更多的赣绣师傅和设计师,创造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赣绣艺术品。
最后,与旅游产业和文创产业结合,设计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赣绣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
六、结语通过对赣绣的调研,我们得到了一些关于赣绣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的信息。
赣绣是一门宝贵的传统手工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加大对赣绣的支持力度,推动赣绣的繁荣和发展。
江西探索非遗扶贫新路子
江西探索非遗扶贫新路子作者:***来源:《江西画报》2020年第04期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了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一年多以来,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积极响应,全国共设立非遗工坊2310个,带动46.38万人参与就业,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在实现的进程中,江西非遗扶贫将传统工艺与工坊无缝对接,明确以25个贫困县为重点支持地区,辐射引领全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带动贫困劳动力提高就业技能,实现增收。
深入惠民显本色,非遗扶贫新亮点修水县利用宁红茶、修水贡砚、双井绿、罗盘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来,分别建立了非遗扶贫合作社和非遗扶贫工坊,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12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3000-6000元,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
俞旦华是宁红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在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下,俞旦华积极参与到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建设中来。
2019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51人,俞旦华为他们培训宁红茶鲜叶采摘技能,优先验收支付工资,人均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宁红村精准扶贫对象陈锦华和罗金花夫妇,山口镇精准扶贫对象何德军从2015年起作为公司正式职工,前者年均收入超过7万元,后者年均收入超过4万元,在自己村上采茶获得了稳定收入,宁红茶扶贫就业工坊为他们的生活保障和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精雕、打磨、封蜡……在修水贡砚扶贫就业工坊,传承人王令正在指导贫困户制作贡砚。
修水贡砚扶贫就业工坊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3人,以师带徒的形式为他们进行带工资培训,并提供吃住保障,3人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贫困户戴祥中家中有4口人,他的妻子意外致残,两个小孩上学的费用都靠他一人支撑。
从前在外务工,戴祥中每年收入有2万元,2019年他回到修水老家,加入贡砚扶贫工坊学习砚台切坯技艺,现在每年收入增长到5万元。
传承红色基因_赓续红色血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概况
文/应姿 编辑/熊厚盛 图/画报图库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概况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星火相传江西是一块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留下了璀璨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是赣鄱人民乡情之所系、乡愁之所依。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红色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大力倡导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寻访活动,为此我省制定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寻访工作方案》,据寻访结果显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近200项。
此后,各地高度重视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并积极推动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 刘照志/摄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小学生在于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谢东琳/摄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的定义、特点及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红色文化相关的项目,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时间上,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传承谱系上,至少在传承三代及三代以上;地域范围上,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瑞金苏区革命根据地、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萍乡安源、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秋收起义策源地铜鼓为中心。
从文化内涵看,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又是革命文化的当代呈现,且始终贯穿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
81江西画报文化江西|WENHUAJIANGXI中央红色医院旧址(朱坊村)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丰富、类型广泛、价值突出苏区时期,我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赣鄱大地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红军故事、苏区歌谣、苏区舞蹈、苏区戏剧、苏区体育、游艺与杂技、红军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了永新贺子珍故事、方志敏故事、红军峡江东渡赣江故事、上寨红军医院故事等红色故事,安源、永新、修水等地的红色歌谣,以及《工人舞》《农民舞》《团结舞》《马刀舞》《红缨枪舞》《大放马》等苏区舞蹈。
夏布绣的传承与发展
非遗传承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文 傅爱香夏布绣的传承与发展一、江西夏布绣的保护现状江西夏布绣是我国28种绣种之一,它是指在刺绣过程中以江西夏布作为绣底的一种刺绣工艺。
夏布就是指麻布,因麻布本身具有透气性高、吸汗等特点,又被称之为夏布。
而江西省又以产麻闻名,2008年,夏布织造技艺就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夏布绣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随近代江西工艺美术的苏醒,夏布绣逐步走向兴盛,使得人们愿意渐渐了解夏布绣的传承内涵,这是江西夏布绣融合时代精神的表现。
今天的江西夏布绣的珍贵之处在于一针一线都是生命的呈现,通过百年来的传承发展,夏布绣题材的转变和创新,赋予了江西夏布绣新的生命力,其细腻的刺绣手法与质地粗犷的夏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感受。
随着时代的变化,江西夏布绣的刺绣针法的创新,与麻布面料的处理,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使得江西夏布绣在呈现效果上,逐渐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二、江西夏布绣的传承路径(一)树立创新精神,拓展宣传渠道在对江西夏布绣进行保护时,首先应注重对江西夏布绣的传承。
江西夏布绣在传承过程中,应树立创新精神,虽然传统的江西夏布绣常以古画为创作题材,具有典雅古朴的美感,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大绣种都结合时代特色,对自身进行了创新。
让夏布绣更应该不断地去创新自身的艺术价值,在创作中紧密结合时代的气息,考虑到传统工艺与现代人思想的结合,让夏布绣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
夏布绣的创作技法建议依然采用古法制作,但是要融入大量的现代元素,这样既能保证传承经典,还能有所创新。
在题材上延续古法,并融入现代故事,将现代元素很好地融入古典的中国花鸟画及山水画,同时还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要通过网络、自媒体、传统媒体等对夏布绣进行宣传,让全国更多的人们都知道江西夏布绣,进而推动江西夏布绣的活态传承。
(二)培养传承人才,加大保护力度任何艺术的传承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培养全新的人才,才能保证艺术传承的经久不息。
江西赣绣的研究与传承——以豫章绣为例
摘要江西刺绣又称赣绣,作为赣绣中的一个分支,豫章绣是赣绣中唯一一个从宫廷中流传出来的刺绣,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笔者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查阅赣绣史书资料,实地调查与走访赣绣名家,多层面、多角度对豫章绣进行梳理、研究:首先从江西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赣绣的发展史进行追溯,介绍了以赣绣为基础的几个艺术性刺绣;其次对豫章绣的发展历程以及艺术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
最后从“三位一体”的传承模式上提出了豫章绣的传承措施和路径,即以传承人为主,结合动态传承和静态传承,以政府和学校为主体,进行传承。
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传承模式,即传承人传承,静态传承和动态传承。
通过对传承人的技艺的培养,政府扶持和非遗进校园这三方面分析豫章绣的传承模式,在推广模式上可以借鉴Lesage绣坊和企业的合作模式,在营销推广上可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传统的发展传承模式,开辟新的营销方式,结合江西的地方“三色”文化,提高豫章绣非遗衍生品的附加值,从而提升群众对豫章绣的认知度。
关键词:刺绣;赣绣;豫章绣;传承AbstractJiangxi embroidery is also called Jiangxi embroidery.As a branch of Jiangxi embroidery,Yuzhang embroidery is the only embroidery of Jiangxi embroidery that has been handed down from the imperial court.It i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of Jiangxi province.The author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research,combined with access to Jiangxi embroidery history data,field survey and visit Jiangxi embroidered masters,multi-level and multi-angle carding and chapter embroidery,research:first of all from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e environ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to trace the history of Jiangxi embroidered, introduced on the basis of Jiangxi embroidery several art embroidery;Secondly,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Yuzhang embroidery are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Finally,it puts forward the inheritance measures and paths of Yuzhang embroidery from the"trinity"inheritance mode,that is,the inheritance is mainly carried out by the inheritors,combining dynamic inheritance with static inheritance,and the government and schools as the main body.Through inheritance person skill training,government support and intangible into campus Yuzhang to embroider the three aspects:the inheritance pattern,can draw lessons from Lesage embroidery workshop on the marketing model and enterprise mode of cooperation,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n marketing,break the traditional mod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open up new marketing methods, combination of Jiangxi local"three color"culture,enhancing the added value of the intangible derivatives of Yuzhang embroider,so as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of Yuzhang embroidery.Key words:Embroidery;Jiangxi Embroidered;Yuzhang Embroidery;Inheritance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目录 (Ⅲ)1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现状 (2)1.3研究目的与意义 (2)1.4研究方法及路线 (3)1.4.1实地调查法 (3)1.4.2文献研究法 (3)1.4.3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3)1.4.4综合概括与具体分析相结合 (3)1.5本章小结 (3)2江西赣绣的发展历史 (4)2.1赣绣的起源 (4)2.1.1江西的地理环境 (4)2.1.2江西的民间刺绣 (4)2.2赣绣的绣种 (7)2.2.1豫章绣 (8)2.2.2新余夏布绣 (9)2.2.3南昌宣纸刺绣 (10)2.2.4赣派国画写意绣 (11)2.2.5永丰畲族刺绣 (12)2.2.6赣发绣 (12)2.3本章小结 (13)3豫章绣的艺术特征 (14)3.1豫章绣艺术价值 (14)3.1.1豫章绣与政治文化 (14)3.1.2豫章绣与风俗文化 (14)3.2表现内容 (15)3.2.1题材 (15)3.2.2纹样 (17)3.2.3色彩 (18)3.3豫章绣绣制材料与工具 (21)3.3.1绣线 (21)3.3.2绣绷 (22)3.3.3绣底 (23)3.3.3绣架 (23)3.3.5绣剪 (24)3.3.6绣针 (24)3.4豫章绣技法特征 (25)3.4.1平针 (26)3.4.2抢针 (26)3.4.3套针 (26)3.4.4飘针 (27)4豫章绣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9)4.1豫章绣的发展现状 (29)4.1.1豫章绣传承人工作室的开设 (29)4.2豫章绣存在的问题 (33)4.2.1群众对豫章绣的的认知度不高 (33)4.2.2行业从业人员问题 (33)4.2.3刺绣市场竞争问题 (33)4.2.3刺绣产品问题 (34)5豫章绣的传承和发展 (36)5.1豫章绣的传承模式 (36)5.2保护传承人刺绣技艺 (36)5.2.1开展“传承人传承+行业协会交流”模式 (36)5.2.2加强传承人与企业的合作 (38)5.3静态传承下政府的大力支持 (38)5.4动态传承下对技艺的保护,促进产品创新 (40)5.4.1非遗进校园 (40)5.4.2与江西地方“三色”文化相结合 (42)5.4.3互联网下的网络营销 (42)5.5本章小结 (43)总结 (44)参考文献 (45)图录 (46)表录 (48)致谢 (49)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50)江西赣绣的研究与传承—以豫章绣为例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在人类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刺绣是由最早的纹身图案演变成对服饰的装饰艺术,是从最早的三皇五帝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或典礼时穿着刺有“十二章纹”的华服,演变成平民百姓衣裳上的通俗易懂的刺绣图案,刺绣史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赣绣的市场机会与挑战
2
挑战
挑战
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的融合
虽然赣绣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 蕴,但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市 场相结合是一大挑战。需要探索 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赣绣 产品设计和制作方式,同时保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设 计、制作方法和图案等都具有独 特性。然而,知识产权保护在非 遗领域仍然是一个挑战。需要加 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确保赣绣 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需求增加,赣绣产品可以结合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进 行定制。这种定制化的服务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独特性产品的追求,提高产品的附 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国际市场拓展
赣绣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随着中国文化的 国际影响力增强,赣绣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参加国际展览、文化交流 活动等方式,可以拓展赣绣的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国际消费者
赣绣的市场 机会与挑战
-
市场机会
目录
挑战
1
市场机会
市场机会
文化传承与市场结合
赣绣,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消费者对传统文 化和手工艺品的兴趣增加,赣绣的市场机会也日益凸显。将赣绣与现代设计、市场推广相 结合,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文化、艺术和审美的需求
个性化与定制化市场
人才培养与传承
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逐渐减少, 赣绣的人才培养和传承成为一大 挑战。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和传承 工作,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培 养更多的年轻一代传承人,确保
赣绣的传承和发展
XXX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赣绣发展现状
赣绣发展现状
赣绣是江西省赣州市的传统刺绣工艺,起源于汉代,发展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赣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目前,赣绣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传统的手工刺绣技艺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因此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困境。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和艺术化的产品,这给赣绣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赣绣行业开始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脑绣花机等,提高了制作效率;另一方面,注重设计创新,将赣绣与现代艺术、时尚元素相结合,打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同时,赣绣行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加各类展览和交流活动,提高了赣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政府也给予赣绣行业一定的支持和政策优惠。
通过促进赣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加强产业链条建设,推动赣绣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总的来说,赣绣作为一项传统的手工艺,正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相信赣绣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将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赣绣的捻针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赣绣的捻针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赣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技艺之一,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捻针法而闻名于世。
捻针法是赣绣中最重要的刺绣技法之一,也是其独特之处所在。
本文将对赣绣的捻针法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在赣绣的捻针法中,刺绣工匠通过精准的操作,利用绣针的旋转和捻转,将绣线穿过织物,形成精美的刺绣图案。
这种捻针法所带来的效果独特而细腻,刺绣出的图案线条流畅,立体感强,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赣绣的捻针法在技巧和特点上也有独具匠心之处。
技巧上,刺绣工匠需要灵巧的手法和精准的力度,将绣针穿过织物时的角度和深度都需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才能刺绣出精确的图案。
特点上,赣绣的捻针法注重绣线的往返和交错,通过针脚的变化构建出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刺绣图案更加生动逼真。
本文将详细介绍赣绣的捻针法的历史背景、技巧和特点,探讨它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艺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赣绣捻针法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增强对赣绣这一传统工艺的了解,还能够拓宽我们对刺绣艺术的认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赣绣这一瑰宝。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对赣绣的捻针法做一个概述,介绍赣绣的历史背景和本文的目的,并简要说明文章的结构安排。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赣绣的历史背景,包括起源和发展历程等内容,以便读者对赣绣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赣绣的捻针法,包括该技法的起源、特点和操作步骤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读者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基本技巧。
然后,我们将重点探讨赣绣的捻针法的技巧和特点,包括在不同绣品上的应用、不同捻针技法的优缺点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赣绣的捻针法。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赣绣的捻针法的传承和发展,分析赣绣的捻针法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并展望其艺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以期为赣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安排,我们希望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赣绣的捻针法,使读者对赣绣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进一步推动赣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赣发绣工艺在服饰中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Vol.42/No.24/Westleather 赣发绣工艺在服饰中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曾兰建(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江西南昌330100)摘要:江西赣发绣有着源远流长的刺绣文化历史,其赣发绣工艺历史久远,艺术风格独特,其工艺制品已经形成了产业链,然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现在南昌的赣发绣企业的赣绣制品,品种单一,虽具有部分产品外观专利,但鲜有高端的工艺制品%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对产品的期望值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赣发绣制品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审美和功能的需求,如何将其独特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传承与发展下去是逞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赣发绣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艺,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赣绣,提出将赣发绣工艺通过“精品化”和“专业化”的应用在服饰中作为试验性研究,探讨在在赣绣存在的造价成本高、缺少青年群体等相同现状的情况下,在较难应用传播的现实困境中寻找传承与发展的创新路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赣绣得以传承与发展%关键词:赣发绣;服饰;创新设计与应用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0)24-0021-02赣发绣作为赣绣的一种,与四大名绣及其它类型的绣种有很大的差别,赣发绣不仅具有色彩表现的彩发绣,更有侧重于表现水墨画焦、浓、重、淡、清的五个层次的墨色表现,显得更为单纯与大气%江西赣发绣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这与江西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环境有关,江西赣绣文化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大量的民间工艺制品,但是由于赣发绣不及四大名绣知名,加上传播方式及途径的局限,导致国内外学者对江西赣绣相关的研究很少,江西本土对赣绣的研究也仅停留在制作工艺、网络推广等上,没有取得相应的学术研究成果%近年来,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赣发绣产品也跟随着传统文化理念,返璞归真、怀旧理念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选择范围,由此可见,赣发绣工艺产业也将随之而发展壮大%当然,在传统赣发绣行业发展的同时,就要求其产业在各方面有所创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中,使赣发绣在工艺上得以创新,在文化上得以传承%加之近年来“中国风”、“中国元素”、“中国设计”在国际服饰界中大放异彩,许多国际品牌在时装周的发布会上,出现了很多以中国刺绣元素进行装饰的服饰,这为赣发绣产品的创新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本文通过将赣发绣应用在服饰设计中作为实验性的探索,探讨在赣绣存在的造价成本高、缺少青年群体等相同现状的情况下,在较难应用传播的现实困境中寻找传承与发展的创新路径%将其应用到服饰设计中需要基于传统设计思想的和现代设计美学的融合原则,运用赣发绣的材质和面料要统一%赣发绣图案布局要合理,配色要遵循配色规律的方法来配色,促进赣发绣在服饰上的应用%1赣发绣艺术特色1.1"墨色层次为表现四大名绣的刺绣题材多以工笔画为主,各自拥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如苏绣则以动物图案为题材,也是绣得十分逼真的%赣发绣却独树一帜的将人们熟悉的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名画引入赣发绣之中,不仅通过赣发绣制品展现出了水墨画的焦、浓、重、淡、清的墨色层次,还提升了其收藏价值%这源于赣鄱大地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环境的熏陶,江西是我国明末清初中国画一代宗师朱韋的故里,其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这里的人们好舞文弄墨,这为刺绣题材的创新性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聪慧的宁王府娄妃通过以绣针在织物上刺绣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出了水墨的丰富层次,这我赣发绣绣品的艺术文化提升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操作路径%后由赣发绣代表性第十七代传承人陶永红,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制出了色彩染发技术,极大的增加了发绣的表现力,将赣发绣侧重于焦、浓、重、淡、清的墨色表现拓展为具有色彩表现的彩发绣,将赣发绣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新高度%1.2具有收藏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历史上,约500多年的明朝,赣发绣就成为了宁王府生活必需品%绣娘必须掌握水墨技法通过多种针法进行灵活的绣制才能很好的表现水墨画当中丰富的水墨层次,绣的非常的逼真,若不仔细端详是很难辨别是笔墨画的还是针线绣的,真的是不得不令人叹服%虽然不及四大明绣精美,但这种表现焦、浓、重、淡、清的墨色却显得十分大气,在生活中,发丝一直作为父精母血而得到人们的尊重%发丝如生命!所以赣发绣一直是人们传承生命的钟爱之物%世人爱水墨画的很多,也不乏大量的收藏人士,但只要是行家都清楚宣纸所画的水墨画,会因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化干枯,而赣发绣由于其以发丝为线,其色泽饱满,极难褪色,避免了以宣纸为载体的水墨画因年久导致的遗憾,因此赣绣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万面%虽然赣发绣不如蜀绣湘绣等闻名遐迩,但也是一种独特的刺绣品种,它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独特的DNA记忆,用发丝制成的刺绣作品可擦洗、可用水浸泡、防霉防潮、结实抗湿,带有天然的色彩和生命传承的意义%具有独特的文化性特性及工艺的创新性,是非常具有艺术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赣发绣制作工艺赣发绣,是一种通过针、发丝在织物上进行刺绣的,具有独特水墨层次表现力的刺绣艺术%约500多年的明朝,那时绣娘还只是使用人的头发刺绣绣品,所以绣品多为墨色%后来在陶永红的彩色染发技术的创新之下,将头发进行了色彩漂染,丰富了发丝的颜色,为赣发绣的色彩搭创造了新的技术条件,由于发丝是具有光泽的一种材质,师傅们绣制的作品不再单一的墨色,丰富了绣品的色彩表现%赣发绣工艺和大多数绣种工艺相同,通过上绣绷、底稿绘制、刺绣、绣品装裱等工序即完成了整个工序%值得一说的是,赣发绣具有独特的丝线材质一一发丝,由于头发长短不一,对于较短的秀发,则需要进行拼接工艺的处理,而根据绣品的色彩表现需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赣绣的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一一以赣发绣为例》(课题编号:YS18207)%作者简介:曾兰建(1984—),女,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艺术设计学士,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214妙CLOTHICG AND DESIGN 邀>询峽年|fl義与设计!则需行漂染,工极其复杂%就本来说,就大概有百种,想一幅理想,师傅们通常需要采用套、种结合应用处理%凭腕部发力,用力须均匀%3赣发绣工艺在服饰中的创新设计与应用3.1应用原则(1)化原则今,伴随社会发展的大多数物质最终总会走向消亡,只有具有精神特化能恒古长流,并会、经具有一定和推动作用%可通过某些!服饰的结合,厌工艺进行文化进行,随着社会不承并加新,有利于设计元涵的表达,也可服饰设计好的诠释化内涵,成为行艺术,融人们生中%通过融合,一方服饰品质,另一方加文化附加值%新,丰服饰设计的语境,将具有中国特服饰及工艺及文化传播于%制作过人工成本较大,制作时间长,但某种角度来一个优点,正因,工服饰具有不可复制性,服饰的生产中不可大批量生产,他械化生服饰拟的%这种特服饰是一个大的优势,大大增加价值%注工合级服饰的定制设计当中使用%类似用,在国外定服饰当中也不,Chanel,歩质量及设计,想必事事都极为讲究,服饰用刺绣工艺,对刺细节是极为考究的,所有手工刺分定法刺绣工艺坊Lee/c负责%由可见,手工用于服饰中是可服饰文化价一种有效方式%(2)化融合原则中国服饰究意境之美%方注重服饰的外在形制之美,东西方服饰在不同文化和美学观念形不同的服饰形制%球一体化,服饰已人们的需,于服饰中用,应将元素、工艺技代流行元素及西方服饰形制进行相互融合,在服饰结构上凸显人体曲美,料选,可中料方面料进行合理配%(3)个化设计原则随着人们对自识,个化定制越来越者爱,不再局限于大众服饰带来的时尚感,购置能体现个人风格的服饰,因新场环境中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模式,贴于个体特需求,具有个性化定制%将工艺融入服饰设计之中,服饰设计的款加多样,设计师可定制服饰中加入需具有某种精神内涵的刺绣图案,使服饰具有立体感的同时个性化%3.2应用方法在本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服饰中的应用进行分的探究,以为工艺及文化的传承新方向,通过服饰款图案配用,将工艺服饰行为合理结合%(1)材质与服饰面料统一通过调查研究,刺制材质与现代服饰材料的相互融合使用已成为新中格服饰的主要趋势,无论设计师设计服饰的款何,离不料这个载体%工艺想服饰中美融合,刺傅就材质配,还需所选料多特性,只有两者料相匹配,工艺服饰融合过中%(2)彩搭配规根据服饰面料用选取,来图案进行色彩、色系、调的选择%利用邻、类似、行彩调和,让彩配伍更科学%,新中格服饰已离不技艺色彩、图案、材质的研究与探索,只有不动技艺与服饰及其他生活中融合,拓承%(3)图案格相一本着设计以人为本新性、多原则,结合水墨画及彩特点可将服饰从水墨画风格及具有色彩的新中式服饰方向创新应用%注,保制品图案与服饰风格一,服饰的结构、款、色彩和面料等为两者和一%(4)图案布局合理图案主中在服饰的领围、衣袖置%我们通过将图案行调并加合理布局,服饰他行了一定刺绣图案的装饰,技艺与新中格服饰亦体和一%(5)服饰款结构新新中格服饰款和结构融入方化,服饰的外在廊,二维裁剪加入西方的立体裁剪设计凸人体曲,细节用中元来形中化互融合%3.3应用分析题组通过将用于服饰、背包、耳饰、团扇行应用性再设计探索,分作再设计进行分析%写水画中花元素并加以转化,可花结构和外形轮廓着手,然后将花结构,并行简化构图形,而外形轮廓似形%最后再设计好的外形和结构行重组,形新图案%服饰图案制作工艺,们采工刺绣图案和贴钻相结合的方式,形图案水墨画,通过贴钻着重表和不规则外形,用贴钻的方法作墨菊的花蕊和结构线,通过钻的排列自然形成不规则的自由、流畅的外形,增加水墨写意花元外晕,表服饰图案装饰同时又凸显出别典%本通过艺术分,定特艺术价及工制及服饰用分析,由于价成本高、缺青年群体的特难应用,基于设计思想的河中化融合原则,运用材质与服饰面料统一、彩配规律、图案格相统一、图案布局合理等方服饰中新设计用进行分析,在服饰应用中,通过工艺、图案再设计后的新图案他服饰工艺相结合或多种工艺进行综合运用等,左理想,促工艺在服饰中新设计用,使为行艺术,化认,让质文化遗产好承%参考文献:[1]冉微握•苗族传统刺绣在现代成衣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文艺,2017.11.[2],宋•东台发绣在个性化服饰定制中的应用[J].,2014.[3]艺佳.的传承发展及衍生品设计研究[J]•江南,2017.06.22。
江西非遗:传统工艺的现代生息
江西非遗:传统工艺的现代生息江西,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古老省份,也是非遗文化的宝地。
在这片土地上,传统工艺以其卓越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一直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
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江西非遗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陶瓷,作为江西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
江西出产的景德镇瓷器更是享誉世界。
不仅包含着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还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今,景德镇陶瓷工艺师们将他们的创新精神与传统艺术相结合,推陈出新,使传统工艺焕发出时代的活力。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现代元素,将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创造出一系列具有现代风格的瓷器作品,赢得了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纸扎艺术也是江西非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纸张为主要材料,通过精细的剪裁和折叠,艺人们将纸变得生动有趣,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纸雕和纸扎作品。
这些作品既传承了古老的制作方法和技艺,又散发出现代创意的光芒。
人们常可以在各种展览会上欣赏到这些精美的纸扎作品,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丝织工艺是江西非遗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蕴藏着丰富的丝织资源,织造技艺源远流长。
不论是传统的丝绸制作,还是如今流行的刺绣和织锦,都展现了江西民族工艺的独特风采。
江西的丝织工艺不仅有传统的手工技艺,更融入了现代生产工艺,使得丝织产品更加精美、耐用。
这些丝织工艺的发展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贡献,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机遇。
江西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江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非遗传承人加强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
各类非遗展览、文化节和培训班也为传承人们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非遗传承保护的事业中来,推动非遗文化朝着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
传统工艺的现代生息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但也是重要而有意义的事业。
传承与创新是推动江西非遗蓬勃发展的核心要素。
只有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科技相结合,使之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才能使非遗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更为绚丽的生机。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赣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赣市府字[2009]273号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赣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正文:----------------------------------------------------------------------------------------------------------------------------------------------------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赣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赣市府字〔2009〕27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赣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2项)已经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最直接的见证者,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活力的重要因素,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和共同事业。
我市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抢救工作,认真按照国家、省和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件遗产保护工作的文件精神,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推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实现赣州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九年九月二日赣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2项)一、民间音乐(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Ⅱ-1 杨村过山溜龙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 Ⅱ-2 竹洞畲族山歌崇义县文化馆3 Ⅱ-3 民歌小调《十二月跌苦》定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 Ⅱ-4 吉村年歌大余县文化馆5 Ⅱ-5 会昌山歌会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6 Ⅱ-6 会昌踩鼓会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7 Ⅱ-7 全堂吹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二、民间舞蹈(共计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Ⅲ-1告圣崇义县文化馆9 Ⅲ-2九狮拜象上犹县文化馆10Ⅲ-3南安罗汉舞大余县文化馆三、传统戏剧(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Ⅳ-1 九龙山采茶戏安远县文化馆12Ⅳ-2 提线木偶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曲艺(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3 Ⅴ-1 南康古文南康市文化馆五、民间美术(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4VII--1 章贡区客家竹雕章贡区文化馆六、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5 Ⅷ-1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龙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6 Ⅷ-2龙南凤眼珍珠制作技艺龙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7 Ⅷ-3客家酸酒鸭制作技艺定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8 Ⅷ-4儿童花帽制作技艺定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9 Ⅷ-5客家酸菜制作技艺定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 Ⅷ-6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定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1 Ⅷ-7南安板鸭制作技艺大余县文化馆22 Ⅷ-8崇义黄姜豆腐制作技艺崇义县文化馆23 Ⅷ-9崇义南酸枣糕制作技艺崇义县文化馆24 Ⅷ-10 崇义米酒酿制技艺崇义县文化馆25 Ⅷ-11 全南客家熏鸡制作技艺全南县文化馆26 Ⅷ-12 蓝巾帕制作技艺全南县文化馆27 Ⅷ-13 兴国鱼丝制作技艺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8 Ⅷ-14 龙灯制作技艺崇义县文化馆29 Ⅷ-15 田村花灯制作技艺赣县文化馆30 Ⅷ-16 天车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南康市文化馆31 Ⅷ-17 微雕--核舟制作技艺大余县文化馆32 Ⅷ-18 瑞金传统鱼圆制作技艺瑞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七、传统医药(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3 Ⅸ-1 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于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八、民俗(共计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4X-1信丰大阿子孙龙信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5X-2客家婚嫁习俗---哭嫁定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6X-3龙南杨村龙舟赛龙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7X-4石上割鸡担灯宁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8X-5鲤鱼灯南康市文化馆39X-6欣山镇上刀山安远县文化馆40X-7中寨香火龙全南县文化馆41X-8章贡区客家菜章贡区文化馆42X-9石城肉丸传统加工技艺及其筵宴习俗——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绣最近,赣绣传人顾玉纯在传统赣绣独特 工艺基础上潜心钻研,独创发展的水墨画刺绣, 已申请国家专利,并在同行业中引起一片赞誉。 中国刺绣艺术源远流长。四大名绣中的苏绣、湘 绣、粤绣、蜀绣,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工艺 名扬海内外。赣绣与其他绣种一样,最早起源于
民间的“女红绣”。最初的“女红绣”是指古代 女子在闺房里,用彩色线在布料上绣制各种图案 的一种手工活。从民间收藏的实物上看,大体上 分居家装饰类和婚嫁服饰类。居家实用型大多为 床帐、桌椅枕套等;婚嫁服饰类如男女婚嫁服饰、 儿童服饰、成人服饰及随身佩戴物等。随着江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从直观上欣赏这些绣 品,若不提示,一般人都会认为是一幅水墨画了。 那种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那种大气磅礴的直抒 胸臆,都被深藏不露的细腻针法表现得恰到好 处,使人不会丝毫感到这是工艺品,看来看去都 分明是大家艺术了。赣女在刺绣
1cp0f4c9a 易博亚洲
罢了,我甚至也懒得思考了。我不想吃药。他们想给我用植物用励志视频来唤醒
一带蚕桑业的发展、染织业的出现,细亮、色彩 丰富的蚕丝线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棉线类,江南一 带的“女红绣”又逐步演变为刺绣艺术,工艺及 图案都更为精美。但由于近代江西的管理者缺少 江苏、湖南、四川及广州等省的地方官员们那样 强烈的商业意识,所以当苏、湘、粤、蜀四大绣
种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之际,赣绣依然是自生 自灭的民间手工艺品,散落在全省各地。其他绣 种在构图上源于各地文化、历史、人文的地域差 异,都发展出了各自的艺术代表作品。如苏绣以 猫和牡丹为代表作;湘绣以虎为代表作;蜀绣以 狮、猴为代表作;粤绣以金鱼、孔雀为代表作。
罢了,我甚至也懒得思考了。我不想吃药。他们想给我用植物用励志视频来唤醒
工艺中,多以精湛的多变针法和直横斜针法来展 示越来越精美的绣面。赣绣是以长短针、套针平 绣为主要工艺特色,如果说四大名绣精美有余, 匠气则太重,那么,赣绣却显得更为单纯和大气。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掘出赣绣独具一格的特 色?从而让赣绣走出江西,走向世界,成了赣绣
传人顾玉纯的心病。他和他的赣女绣庄,近年来 作了多方面的探索。江西的文化渊源深厚,即是 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发源地,又是中国大写意水墨 代表人物八大山人的生活故里。因此,以赣绣来 表现水墨画艺术的魅力,最终成了顾玉纯的目标 和追求。可以说,以赣绣的优势来表现水墨画的
罢了,我甚至也懒得思考了。我不想吃药。他们想给我用植物用励志视频来唤醒
境界,已在顾玉纯的努力下获得成功,八大山人 的水墨书画已成为赣绣的代表作品。水墨画刺绣 除了对绣制工艺要求极高以外,更需要绣娘具有 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将名家名 作的精神体现出来,而且,与四大名绣不同,一 幅作品不会被批量刺绣,因此,赣绣将具有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