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纪录片在俄播出 离开香港过程披露
斯诺登乘机离开香港
尽管美国政府要求香港当局引渡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但这位被控泄密的
前美国情报人员已经离开了香港。
据信他将经过俄国首都莫斯科和古巴首都哈瓦那前往委内瑞拉。
香港媒体报道说,星期天香港当地时间上午,斯诺登登上了一架前往莫斯科的商业飞机。
俄罗斯通讯社俄通社-塔斯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斯诺登将从哈瓦那飞往委内瑞拉。
俄国通讯社引述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消息人士的话说,斯诺登预订了该航空公司的
SU150航班的机票,将于下周一当地时间下午两点零五分从莫斯科起飞,飞往哈瓦那。
另外一个可能性是,斯诺登可以在俄国申请避难。
6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曾经表示,俄国将“考虑”斯诺登的避难申请。
但俄通社-塔斯社引述一位俄国外交人员的话说,斯诺登没有向俄罗斯提出这样的避难申请。
俄罗斯边境机构的发言人说,他们没有接到拘捕斯诺登的命令。
香港政府星期天发表声明说,斯诺登已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径,离开香港,前往第三国。
斯诺登自今年五月以来一直藏在中国的香港特区。
美国司法部周五提出了对斯诺登的控罪,指控他违反间谍法和盗窃政府财产。
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安全机密的勇敢行动
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安全机密的勇敢行动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安全机密的勇敢行动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人们对于网络监控和个人隐私的担忧与日俱增。
而在这个问题上,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的名字无疑是家喻户晓的。
他的勇敢行动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全球公民实施的大规模监控,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重视。
本文将围绕斯诺登的揭露行动,探讨他的背景、行动的影响以及对他的评价。
一、斯诺登的背景和行动1.1 背景介绍爱德华·斯诺登,于1983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他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国家安全局(NSA)担任过多个职位,深度参与了美国的网络监控体系。
然而,在2013年,斯诺登毅然决定将这些保密文件公之于众,以揭露美国政府大规模的网络监控行为。
1.2 揭露行动斯诺登的揭露行动始于他离开美国前往香港,并与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合作。
斯诺登向格林沃尔德透露了数个证明美国政府进行全球监控的秘密文件,这些文件被称为“斯诺登文件”。
随后,这些文件被媒体大量报道,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震动。
二、斯诺登行动的影响2.1 全球性的关注与辩论斯诺登的揭露行动引发了全球性的关注与辩论。
他的举动使得全球公众了解到政府监控网络活动的程度,导致了对个人隐私权的深刻反思。
各界人士就网络监控与反恐之间的平衡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对于权力滥用和公民权利的讨论成为舆论热点。
2.2 法律和政策改革斯诺登的揭露行动也影响了全球各国的法律和政策。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压力,许多国家开始审视自身的监控体制并加强隐私保护。
一些国家通过立法限制政府的监控权力,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此外,一些国际组织也开始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2.3 斯诺登的个人命运斯诺登的揭露行动也对他个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因泄密被美国政府起诉,成为国际刑事通缉犯。
斯诺登的行为被一些人称赞为勇敢和正义,他的支持者认为他是为了揭示真相而牺牲自己。
斯诺登事件俄罗斯成赢家外交技巧高超精致
斯诺登事件俄罗斯成赢家外交技巧高超精致2013-07-14斯诺登事件已进入“第三季”,滞留在俄罗斯首都的美国青年如何奔赴委内瑞拉成为主要悬疑。
迄今为止,俄罗斯方面对事件的处理展现了这个国家外交技巧的高超、精致和老道,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叹为观止。
人们看到,俄方在处置斯诺登事件的过程中巧妙掌握着三条线的平衡:一是尊重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二是遵循国内法和国际法,三是防止俄美关系严重受损。
以这些为前提,俄方找准了“法内施恩”的关键点,既顺应了国际上对斯诺登的同情,又考虑到斯诺登对美国体制的背叛性质,拒绝引渡,但也没有无条件地提供庇护,而是妙用莫斯科机场国际中转区作足文章。
俄方处理斯诺登事件的操作步骤也精密到几乎无可挑剔,没有给美方留下攻讦、报复的硬把柄。
总统普京几次在“第一时间”亲自出面公开释放关键信息,确认“自由人”斯诺登已在莫斯科机场中转区,申明“对此感到意外”的俄政府“不会把斯诺登交给美国”,声明“只有斯诺登停止损害美利益的行动,俄才能予其政治庇护”。
普京的喊话不仅平抑了美国国内舆论和国际传媒可能大不利于俄罗斯的恶意胡猜,更早早断掉了美方和斯诺登本人对俄罗斯所能起作用的不切实际幻想,有效地引导了他们的行为方向,及时减轻了俄罗斯自身的压力。
这一连串决策及相关具体操作完全符合普京一贯的干练、硬朗风格,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把从天而降的麻烦生生做成了一把可以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牌,把身上的包袱转化为谋取国家利益的机会。
俄罗斯已经成为斯诺登事件的赢家。
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及西方大规模监听行径的主要对象,俄政府在网络安全与自由问题上同样承受着美国及西方的政治压力,斯诺登事件给美国造成的道义、情治、军事被动同样可以为俄罗斯所利用。
俄方对事件不失原则但又灵活务实的处理在目前是提高了俄罗斯外交和普京政府领导力的声望,长远看又为俄美关系因此产生的摩擦留足了适可而止的空间,甚至反而有可能在适当时候某些条件下向俄美关系正能量转化。
斯诺登再曝惊天秘密美媒:中国人肯定很开心
斯诺登再曝惊天秘密美媒:中国人肯定很开心“他出来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昨晚向全世界插播了一则快讯:斯诺登终于走出莫斯科机场中转区,其律师证实,这名当下美国头号泄密者已获准在俄避难一年,并已离开蜗居一个多月的莫斯科机场,藏身在一安全之处。
此前一天,英国《卫报》刚用曝光“惊天绝密”的方式替斯诺登完成个人信誉上的“救赎”。
该报从斯诺登处获得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内部资料显示,通过一个名为XKeyscore的项目,NSA的“数码黑衣人”真的可以监控地球上几乎所有人的网络活动,不论平民百姓、联邦法官,还是美国总统。
斯诺登此前这样说时,曾被美国议员斥责“撒谎”。
对中国人来说,新曝光的美国监控项目尤其值得关注,不仅是因为美国为该项目设立的数百个服务器中有些在中国,还因为这个打着反恐旗号的项目竟向美国特工提供中文搜索服务。
“中国人肯定很开心”,美国Venturebeat网站讽刺道,他们足以从中感受到美国视中国为威胁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
“斯诺登已离开谢列梅捷沃机场去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我希望你们可以理解这一信息。
由于他是这个星球上被追缉得最凶的人,他的藏身地不会对外公布,他未来的去处也将由他自己决定。
”1日,面对十余家媒体的话筒,斯诺登在俄代表律师库切列纳公布“重大消息”——美国眼下头号“通缉犯”已获得在俄罗斯避难一年的许可,并已结束在莫斯科机场中转区长达一个多月的“禁闭”。
“俄罗斯24”电视台第一时间直播库切列纳宣布斯诺登“重获自由”的画面,镜头中,他边宣布消息边向记者展示俄政府批准斯诺登临时避难文件的复印件。
库切列纳还透露,斯诺登独自一人搭出租车离开机场。
俄国际文传电讯社称,这是斯诺登6月23日到达莫斯科机场后首次跨越边界进入俄罗斯。
俄新社称,依据俄罗斯法律,获准避难的斯诺登可在俄境内自行选择居住地,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加里宁格勒,哪里都行。
但不论记者如何追问,库切列纳就是不松口,“即使他(斯诺登)告诉了我,我也不会告诉你们。
棱镜门计划5
事件起因
披露给媒体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 斯诺登将 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 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按照设定的计划, 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 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 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 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 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 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 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 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美国决策者意识到,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 国际事件上可以成为达到美国政治目的、 塑造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有效工具。2011年, 以‚脸谱网‛和‚推特‛为代表的新媒体, 贯穿埃及危机从酝酿、爆发、升级到转折 的全过程,成为事件发展的‚催化剂‛及 反对派力量的‚放大器‛。同样,类似的 事件也在突尼斯和伊朗等国都上演过。如 今,以谷歌为首的美国IT巨头一方面标榜网 络自由,反对其他国家的政府监管本国的 互联网;另一方面又与美国政府负责监听 的机构结盟,这无形之中就把自己献到祭 坛上去了。
在得到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后,斯诺登向 国安局主管请假,他称需要离开几周治疗 癫痫病。当他收拾行囊时,他告诉女友要 离开几个星期,但对离开的原因却含糊其 辞。5月20日,斯诺顿放弃年薪20万美元的 工作,抛下在夏威夷的同居女友和父母, 只身前往香港。
事件简介
中文名:棱镜门 外文名:Prism 正式名称:US-984XN 事发地:美国 爆料人:爱德华· 约瑟夫· 斯诺登 爆料人 英文名:Edward Joseph Snowde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斯诺登逃离美国之后,香港贫民区里的人庇护了他
斯诺登逃离美国之后,香港贫民区里的人庇护了他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本文转载*香港电 - 三年前的香港,当一名 42 岁的菲律宾女性打开公寓的门时,两名律师带着一名她从未见过的男子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他们向她解释说,这个人需要一个藏身之处,他们告诉她,这个人叫做爱德华·斯诺登。
“我第一次见他,也不知道他是谁,完全不了解情况,”菲律宾人凡妮莎·梅·邦德里安·罗德尔(Vanessa Mae Bondalian Rodel)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美国国家安全局前合同雇员斯诺登在 2013 年逃离美国后,至少有四名香港居民曾收留过他,罗德尔是其中之一。
直到现在他们才决定说出那一段经历,铺开了“窃听门”这一长篇巨制新的一章,而在斯诺登披露国家安全局窃听电话、监控数百万美国人和其他国家公民的邮件和上网活动之后,世界都为之一震。
当时政府和新闻媒体都尽其所能地寻找泄密的消息源,泄露的信息当时发表在《卫报》(Guardian)和《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上。
在一份在酒店房间内录制的采访中,斯诺登表示自己就是泄密者,并透露他身在香港。
之后他开始四处躲藏。
大约两周之后,他出现在了莫斯科。
谁也不知道在离开五星级酒店美丽华(Mira Hotel )的房间之后的关键几天里,斯诺登藏身何处,当时,美方要求斯诺登返回美国。
如今真相大白,他那时就藏身于罗德尔和其他几个人的家中。
这些在香港寻求政治庇护的人都会被安排在香港贫民区较为破旧而不太体面的公寓里。
他们都是罗伯特·提伯(Robert Tibbo )的委托人。
罗伯特是斯诺登在香港的律师之一,是他安排了斯诺登在香港的住所。
罗德尔说,斯诺登就睡在她的卧室。
她和她一岁的女儿搬到了仅有的另一间屋子里。
她并不知道他吃会些什么,所以她给斯诺登买了麦当劳的烟肉蛋麦满分和冰茶。
深度报道案例
案例一:《泄密者》背景《泄密者》是一部由美国导演劳拉·波茨执导的纪录片,于2016年上映。
该纪录片以爱德华·斯诺登为中心,揭示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大规模监控计划,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争议和关注。
过程第一幕:斯诺登的背景与决定纪录片首先介绍了爱德华·斯诺登的个人背景,他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NSA工作。
通过采访斯诺登本人以及与他有过接触的人,观众了解到斯诺登对于政府滥用权力、侵犯隐私的行为产生了质疑和不满。
逐渐,斯诺登决定将这些秘密信息公之于众。
第二幕:揭露NSA的监控计划影片展示了斯诺登如何获得并搜集到大量证据,揭示NSA大规模监控计划的细节。
他透露了PRISM项目、XKeyscore系统等各种技术手段和监控方式,这些手段可以追踪全球范围内的电话通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活动。
斯诺登认为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并将其定义为“宪法违反”。
第三幕:斯诺登的行动与后果纪录片详细描述了斯诺登如何将这些秘密文件带出NSA,并逃往香港,最终前往俄罗斯获得庇护。
斯诺登透露他选择揭露真相是因为他希望公众能够知道政府对于个人隐私的侵犯,并能够重新思考安全与自由的平衡。
结果国际影响与争议《泄密者》纪录片上映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斯诺登是一位英雄,他勇敢地站出来揭示政府的不当行为;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叛徒,泄露了国家机密信息。
各国政府对此持不同态度,有些国家表示支持斯诺登并采取行动保护他的人权,而有些国家则将其视为威胁并对其表示谴责。
法律诉讼与政策变化斯诺登的行动引发了美国政府的强烈不满,他被指控犯有间谍罪和窃取国家机密罪。
美国政府试图引渡斯诺登回国受审,但未能成功。
在全球范围内,斯诺登的行动促使一些国家修改了监控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政策。
公众意识的觉醒与讨论《泄密者》纪录片通过揭示NSA的监控计划,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隐私权利和政府滥用权力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斯诺登首次接受电视采访 爆外星人早已控制美国政府
斯诺登首次接受电视采访爆外星人早已控制美国政府中国广播网2014.1.26.【导读】美国“棱镜”监视项目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日前接受了北德意志广播电视台一名记者的秘密采访,地点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这是斯诺登离开香港赴俄罗斯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央广网北京1月27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美国“棱镜”监视项目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日前接受了北德意志广播电视台一名记者的秘密采访,地点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这是斯诺登离开香港赴俄罗斯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采访过程长达30分钟。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该节目在德国一档电视脱口秀节目中播出。
斯诺登再次亮相媒体又透露了哪些惊人信息?央视驻德国记者朱达:首先他谈了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告密者,因为他曾经亲眼看到美国国家安全局当时的局长克拉伯在国会面前撒谎,斯诺登认为如果一个情报人员自己可以在工作和法律面前撒谎的时候,这个人就已经没有救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斯诺登就决定要做一个告秘者,他认为公众有权力知道美国情报部门的计划是什么?为什么美国政府要收集他们名字等相关的资料情况。
此外斯诺登在专访中也说到,虽然美国信誓旦旦说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是为了反恐,但正如他所知NSA从来没有成功阻止过一起恐怖事件,所以这个规模巨大,而且耗资巨大的情报网络肯定别有目的。
而这个目的就是进行经济情报的窃取。
他举了西门子公司作为例子说,即使这个公司做的和美国国家安全毫无关系,而仅仅和美国经济利益有关,NSA也会毫不迟疑的去进行监听。
最后斯诺登还强调,他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或者任何政府有过任何交易,他完全出于个人自愿,他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的间谍,他认为自己做了对公众有益处的事情。
不是反恐,而是为了经济利益搜集情报,斯诺登在本次访谈中还特别以西门子、奔驰公司为例说:只要有关信息与美国的利益相关,美情报部门就会收集。
斯诺登:毫无疑问,美国确实监控过商业公司,如果他们认为西门子公司的情报对国家利益有益,即使和美国安全无关,他们都会搜集这些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
斯诺登:真相要来了,政府杀了我也挡不住
斯诺登:真相要来了,政府杀了我也挡不住
布雷特·罗季乌拉脱(BRETT LOGIURATO)2013年6月17日11时30分
前国家安全局的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对他手中掌握多少有关国家安全机构监控计划机密的这个具体问题避而不谈,他周一暗示说,他认为联邦政府想监禁或谋杀他。
“有多少套你透露的文件是你做的,有多少不同的人得到了这些文件?如果你有任何意外,文件还会存在吗?”一个提问者在《卫报》网站上的实时聊天中这样问格林沃尔德,斯诺登已向他提供了一些文件。
这是他的回答:
“我眼下所能说的就是美国政府把我关起来或者杀掉我,也无法掩盖这一事实。
真相要来了,谁都挡不住。
”
许多国会议员认为斯诺登是一个“叛徒”或从事“叛国行为”。
在聊天中,斯诺登还表示,他逃到香港而不是冰岛——他的首选庇护目的地——是因为国家安全局雇员的旅行限制,。
“离开美国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风险,因为国家安全局员工必须提早30天呈报其国外行程并受到监控,”斯诺登写道。
“我极有可能会遭到中途拦截,所以我不得不在没有预订的情况下先到一个国家,而当地文化和法律体系允许我工作而不被立即拘留。
香港就是如此。
冰岛也可以,但在公众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之前,政府会更快感受到更大压力,那么我不能躲过当前美国政府的追捕。
”。
斯诺登事件原委
斯诺登事件原委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按照设定的计划,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这项代号为“棱镜”的高度机密的行动此前从未对外公开。
《华盛顿邮报》获得的文件显示,美国总统的日常简报内容部分来源于此项目,该工具被称作是获得此类信息的最全面方式。
一份文件指出,“国家安全局的报告越来越依赖‘棱镜’项目。
该项目是其原始材料的主要来源。
报道刊出后外界哗然。
保护公民隐私组织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不管多少国会议员或政府部门支持监视民众,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
这是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监控事件,其侵犯的人群之广、程度之深让人咋舌。
斯诺登在离开美国时,他已在国防承包商工作了不到三个月,职务是在夏威夷的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
他有着丰厚的年薪,与女友一起过着舒适的生活。
但他愿意牺牲这一切,因为对美国政府的秘密监控工程感到良心不安。
针对公开这些机密文件举动,斯诺登表示:“我知道我的举动会让我经受灾难,但如果联邦政府的秘密法令、不平等赦免以及不可抗拒执行力量等这些支配着我所深爱的世界时,这些被立即曝光出来,我会非常满足。
”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在向厄瓜多尔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十多个个国家寻求庇护。
后在俄罗斯获得同意政治避难。
斯诺登实名披露了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听监视项目。
美国利用黑客手段在互联网空间窃取他国信息,是海盗行为,这种做法与美国所倡导的“信息自由”理念背道而驰。
从国际法有关角度探讨斯诺登事件.
•
美国与香港自1996年起订有移交逃犯协定。该协定作为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对香港特区与中央政府均具有法律效 力。中央与特区政府处理斯诺登事件,固然要考虑中美关系的政治因素,顾及国际舆论与国内民意,但从国际法角 度看,中央与特区政府受港美协定的约束,承担相应的国际法律义务,应在协定规范的限度内行事。根据协定,如 在一方境内发现另一方通缉在案的逃犯,该方有义务向对方移交人犯。因此,一旦美国政府对斯诺登提出刑事检控 并向香港发出移交请求,特区政府有义务执行协定,启动移交逃犯的法律程式。 不过,对于移交逃犯的义务,港美协定中亦有诸多例外规定。与本案最相关的,应当是协定第六条政治罪行不 引渡的条款。这一规定,是国际引渡实践中的惯常条款。但对政治罪行的含义,各国解读多有歧义,国际上并无统 一清晰的界定。香港的本地法例及多个引渡协议中,均有政治犯不引渡的内容,但对其含义及范围,本港法院尚无 权威判例加以釐清。在斯诺登案中,如斯诺登以政治犯不引渡作为抗辩,则香港法院须依普通法的原则与先例酌情 确定。在英国普通法中,所谓政治罪行,通常指犯罪行为涉及某种旨在争取政权的有组织的政治运动。但不包括恐 怖行为。斯诺登的行为是否构成政治犯罪,视乎美国对其提出的具体指控及相关的事实证据。结果如何,目前尚难 预料。不过,根据国际引渡中的特定性原则(协定第16条),美国不得先以普通刑事罪名(如盗窃)要求引渡,在 人犯到手后,改用其他罪名(如间谍)检控。而且,由于美国法律对间谍等罪名可判死刑,根据死刑不引渡的原则 (协定第四条),美方必须先行作出不判处或不执行死刑的承诺,特区政府方可移交人犯。 中央政府不是港美协定的当事方,中美之间也没有引渡条约,因此斯诺登的引渡,并不直接牵涉中央政府。早 前媒体中有种说法,根据港美协定,中央政府对于斯诺登的引渡,可以以中国国防、外交或重大公众利益与政策为 理由,否决美国的引渡请求。这一说法,实为对协定条款的误读。根据协定第三条,只有在逃犯是被请求方国民的 情况下,该方才可以上述理由拒绝引渡。本案中斯诺登并非中国的国民,不存在中央政府的否决权。
爱德华·斯诺登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爱德华·斯诺登到底还有多少秘密?没有人知道斯诺登心里究竟还有多少秘密。
对于外界来说,他本人的存在就是个巨大的未解之谜。
2014 年 5 月,《华尔街日报》著名记者爱德华·爱波斯坦来到香港,调查斯诺登在港期间的主要行动。
将近 1 年前,斯诺登从香港搭乘一架飞机秘密离开,后来所有人都知道他去了俄罗斯,并成功得到了为期一年的临时避难许可。
还有 9 天,也就是 2014 年 7 月 31 日,俄罗斯提供的临时避难许可即将到期,斯诺登的去留再度成为焦点。
在上周六举办的“地球黑客大会” (HOPE)上,斯诺登在莫斯科通过视频向数百名黑客发表讲话,呼吁黑客开发简单易用的反监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消除政府监控行为。
最近,斯诺登再度接受英国《卫报》的专访——这也是他最初选择曝光“棱镜门”的地方——谈起了过去 1 年在俄罗斯的生活以及更多有关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内幕。
在俄罗斯低调生活,不必为钱担心2013 年 10 月 31 日,Business Insider 刊登了一张斯诺登在莫斯科一艘游船上的照片,斯诺登承认在照片中看起来不是很开心。
但是他在俄罗斯的生活却并不如外界所想像的那样封闭。
“我不会在出门之前特意伪装一番,”斯诺登告诉《卫报》记者,“事实上我跟外界接触并不少,但是我不想成为一个名人,我不想走上大街所有人都注意到我,所以我不在媒体上露面。
”斯诺登否认了在俄罗斯机构中工作的传闻,目前大部分他的开销来自过去的积蓄,和这一年来获得的各种奖金,“至少现在还不用为钱担心。
”他说。
斯诺登承认,虽然没有感到受到监视,但有理由相信有很多眼睛在注视着他,也许不只来自俄罗斯。
处于这样一种身份中,小心谨慎十分必要,“你要留神,即使在监视之中,也不能泄露敏感信息”。
除了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学习俄语,斯诺登也开始阅读政治书籍,毕竟在大洋另一边,有关他是叛国者还是爱国者的争论一直存在。
揭露过程精心策划,但避难完全靠运气尽管我们最终所看到的“棱镜门”是一则爆炸性的新闻,但斯诺登透露这中间其实经过精心策划。
听斯诺登讲述在俄罗斯的生活
美国“棱镜门”事件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已经在俄罗斯避难将近半年,近日,斯诺登接受了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的面对面专访,这是他进入俄罗斯避难以来,首次接受这样的采访。
两天之中,他与记者的谈话长达14个多小时,讲述了“棱镜门”事件曝光的始末,并录了一段视频,解释了他“泄密”的原因,并祝大家圣诞快乐。
短片将于英国时间25日16点15分(北京时间26日0点15分)在英国电视台4频道播出。
斯诺登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公众已经得知了美国政府正在进行的广泛监控,他对此很满意,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
他同时称不想改变社会,只想给社会一个机会去决定是否要改变自身。
我接受采访是想把事情说清楚不知不觉,我已经来到俄罗斯有半年时间了,这也距“棱镜门”事件在《华盛顿邮报》和《卫报》第一次曝光有六个月时间了。
我答应过《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向他详尽地讲述事情的根源和我做出这个选择后的情况,而且,我也很想把事情向公众说清楚。
那天,我先给记者打电话约定了时间和见面地点。
差不多快到点时,我就出门了。
在一群游客和当地人中间,我感觉自己并不是那么的引人注目。
到了约定的地点附近,我老远就看到了那个记者,我们已经是老熟人了。
就在那时,他也看见了我。
于是我举起胳膊挥了挥,向他打了个招呼,然后转了下肩膀,给他指了指那条通向安全地点的路。
他很聪明,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然后,我就赶紧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了。
到了安全的地方,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最近我的状态非常好,为了让两天的谈话不会被打断,我准备了很多吃的,有汉堡、意大利面、冰淇淋和一些俄罗斯点心,这样可以随时充饥。
接着,我们的谈话就正式开始了。
我已经完成使命问到现在我的想法,就个人成就感而言,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我已经赢了。
只要记者得以发挥作用,我一直尝试做的每一件事就产生了效力。
请记住,我不想改变社会,我只想给社会一个机会去决定是否要改变自身。
而且,所有我想要的,只是公众在自己如何被统治上能有发言权。
从国际法角度探讨斯诺登案件
言论自由与情报监控的界限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国际法保护的基本人权之一,但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可以对言论自 由进行限制。在斯诺登案件中,言论自由与情报监控的界限是模糊的,需要探 讨如何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保障言论自由。
合法性原则
国家对情报监控的限制必须符合国际法的规定,包括人权法和刑法的规定。在 斯诺登案件中,美国政府的情报监控行为是否合法,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 一。
评、建议、调查等,以应对侵犯人权行为。
国际刑事法院在跨国案件中的管辖权
国际刑事法院具有管辖跨国案件的权力
根据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该法院对犯有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等严重罪行的个人具有管辖权 ,不论这些个人所属的国家是否加入了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基于国家合作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基于各国的合作,需要各国将案件提交给国际刑事法院审理。
涉及美国政府大规模 的监听计划
揭示了美国政府对国 内外个人的监视行为
包括“棱镜”等秘密 项目
斯诺登的逃亡过程
2013年6月,斯诺登向媒体披露 了机密文件
随后在香港逗留期间,向多国记 者提供了机密文件
2013年8月,斯诺登获得俄罗斯 临时庇护,目前定居在俄罗斯境
内
02
国际法在斯诺登案件中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组织在保护人权方面的责任
国际组织具有监督和促进人权保护的职责
01
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国际人权标准和准则,监督各国对人权的尊
重和保护情况。
国际组织提供人权保护的机制
02
国际组织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提供技术援助、开展宣传活
动等,来促进各国的人权保护工作。
国际组织在应对侵犯人权行为中的作用
03
斯诺登斯诺登离港前已将数千份机密文件交给媒体
斯诺登斯诺登离港前已将数千份机密文件交给媒体
斯诺登早在香港时已把机密文件交给记|健康监控腕带.宝通动感科技网摘自:俄罗斯之声
●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已将数千份机密文件交给媒体,他无法决定何时将文件公之于众。
《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在接受美国MSNBC电视台采访时发表了这一讲话。
美国情报机构前雇员斯诺登在媒体揭露了美国情报机关监控门事件。
他从美国逃往香港,美政府认为其做法是叛国行为,他于6月23日飞抵莫斯科。
如今斯诺登继续滞留在谢列梅季耶沃机场过境区,他因美国护照被废无法飞往其他国家。
周二获悉,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已收到斯诺登临时避难申请,俄方正在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
格林沃尔德指出,斯诺登早在香港时已把机密文件交给记者,如今他们决定以何顺序发布这些文件。
格林沃尔德是斯诺登的“联络人”,他居住在巴西,据他说,他没有受到官方政府的任何压力。
他在接受采访时重申,斯诺登逃离美国的主要动机是保障自己的安全。
|手机软件开发外包.宝通动感科技网摘自:俄罗斯之声。
斯诺登半个多月来首次公开露面(图)
斯诺登半个多月来首次公开露面(图)据外媒报道,美国“棱镜”监控计划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于莫斯科时间7月12日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与多家人权机构代表人士举行会谈。
自6月23日至今,斯诺登已半个多月没有公开露面了。
7月12日,斯诺登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露面,身形瘦削原标题:斯诺登与人权组织代表机场会谈现场照曝光(图)中新网7月12日电据外媒报道,美国“棱镜”监控计划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于莫斯科时间7月12日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与多家人权机构代表人士举行会谈。
自6月23日至今,斯诺登已半个多月没有公开露面了。
一名人权律师阿维拉(Renata Avila)说,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人权专员、“人权观察”组织等将与斯诺登会面,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人权专员有权限“协助”斯诺登的行程。
据知,斯诺登稍早时向联合国在莫斯科的人权事务专员(难民署)及“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组织等国际上的人权组织等发出邀请,希望与相关人权活动人士以及知名律师会谈。
根据这份邀请的内容,斯诺登希望每个人权组织最多派出三名代表,邀请写道:“我将非常感谢你们的合作和支持”。
俄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机场消息人士的话说,斯诺登打算借此机会表达对美国当局对他的系列“迫害”的态度,他认为,美当局的行为导致了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国际航班乘客面临危险。
“人权观察”组织驻莫斯科的代表娜塔莉亚·洛克申娜公布斯诺登发送的邮件信息说,斯诺登将就他所面临的情况、接下来的计划与人权组织代表和律师进行讨论。
据称,斯诺登在写给人权组织的邮件中指出,美国当局致力于逮捕他,是对想要脱离迫害者基本权利的一种威胁。
谢列梅捷沃机场有关负责人已对媒体证实,机场方面会为斯诺登的这次会面提供接入平台。
斯诺登于6月初通过媒体披露了美国情报部门大规模搜集通信和电子通讯用户个人信息的“棱镜”项目,并于6月23日作为中转旅客从香港抵达莫斯科,滞留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至今。
斯诺登的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斯诺登的故事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出生于1983年6月21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职员,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判技术员。
20xx年6月,斯诺登在香港把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棱镜计划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遭到了美国和英国的通缉。
20xx年6月23日,斯诺登离开香港;20xx年8月1日,斯诺登前往莫斯科境内;20xx年8月7日,斯诺登获得俄罗斯三年的居留许可证。
20xx年9月24日,斯诺登被授予“另类诺贝尔奖”。
20xx年10月10日,斯诺登揭露NSA重点监控中国,在北京设“定点袭击前哨站”。
20xx 年4月,与著名法国电子音乐制作人让-米歇尔·雅尔联手打造一首名叫《出口》“棱镜门”事件20xx年,斯诺登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
斯诺登曝光的文档显示,这一监控项目代号为PRISM,为止尚未对公众披露。
通过该项目,美政府直接从包括微软、谷歌、雅虎、Facebook、PalTalk、AOL、Skype、YouTube以及苹果在内的这9个公司服务器收集信息。
爱德华·斯诺登公开材料后藏身在香港一家酒店内。
由于担心被窥探,他用枕头堵着酒店房间的门缝以防止被窃听。
他还把一个大红色的罩子罩在他的头和笔记本电脑上,然后再输入自己的密码,以防止任何隐藏的摄像头检测到它们。
他表示有些焦虑不安,甚至酒店的火灾报警响了,他都躲在房间不敢出去,怕这是抓他的人制造的陷阱。
20xx年6月10日,来自酒店方面的消息说,斯诺登十号中午已退房离开,下落不明。
20xx年6月10日,英国《卫报》报道应斯诺登的要求公开了他的身份。
之后,斯诺登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侵入中国通信行业。
美国“棱镜”项目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当天并没有登上飞往哈瓦那的航班,仍逗留在谢列梅杰沃机场过境区。
就在斯诺登离港的前一天,他再曝猛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入侵中国移动公司以获取手机的短信信息,并持续攻击清华大学的主干网络以及电讯公司Pacnet香港总部的计算机,该公司拥有区内最庞大的海底光纤电缆网络。
斯诺登为什么要泄密
斯诺登为什么要泄密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出生于1983年6月21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职员,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判技术员。
那么,斯诺登为什么要泄密?斯诺登泄密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棱镜”计划并没有获得人民的许可就进行个人隐私的侵犯,这不是美国人民眼中的自由。
斯诺登希望这件事情被人们知道,并且希望有所改变,而不是一如既往的任由政府进行这样的控制。
一句话,斯诺登是为了自由。
他的家人都还在美国,逃亡的只有他一个人。
斯诺登感情生活斯诺登婚事失望2013年6月10日,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在泄密前有个稳定的女友,两人原本打算结婚,不过突然的泄密事件导致他们的婚事几乎无望。
面对变故,他的女友林赛·米尔斯非常痛苦,10日借助博客公开了自己当前伤心欲绝的心境,“我的世界突然敞开,又突然关闭。
我像是迷失在海上,身边没有指南针。
我流着泪水,一边打着字,一边回想一路陪我走过的人,那些和我一起欢笑、一起牵手的人,那个我最深爱的人,以及那些我来不及说再见的人。
”通过米尔斯的博客来看,这两人彼此深爱对方,米尔斯在博客中用“谜一样的男人”来形容斯诺登。
林赛·米尔斯,之前是一名芭蕾舞演员。
斯诺登和米尔斯曾前往香港度假,不少亲友还以为他们会在那里结婚。
通过米尔斯的博客来看,这两人彼此深爱对方,在过去的4年里,这对情侣一起游览过世界很多地方。
在此次前往香港前,斯诺登只是对米尔斯说要离开数周。
所以面对男友的意外举动,米尔斯感觉很像是“一下子被抛弃了”。
另外,斯诺登的父亲和继母也受到影响。
这对夫妻面对各路媒体已经不堪重负。
联邦调查局特工也造访了他们的住所。
NSA局长亚历山大本周在国会作证时指出,斯诺登所公布的信息大都是在他培训期间从“网络分析员”手册中所学的皮毛知识,而更多的曝光信息都是从NSA员工网的内部论坛中看到的公开信息,完全不像斯诺登自己所描述的那样充满神秘的“谍影色彩”。
斯诺登为啥愿意回国受审
斯诺登为啥愿意回国受审斯诺登为啥愿意回国受审闫桥斯诺登自2013年6月份公开披露了美国情报机构在世界各国开展的监控活动之后就被美国政府以间谍罪通缉,日前斯诺登表示只要美国承诺进行公正审判他将愿意返回美国。
斯诺登当年是向《华盛顿邮报》和《卫报》转交了一系列有关美英情报部门网络监控计划的秘密文件的,至此美国“棱镜门”监听计划由此曝光,尤其对盟国领导人也不放过进行手机监听,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形象。
“棱镜门”曝光之后,斯诺登离开了美国,经香港中转飞至莫斯科,并在莫斯科机场中转区滞留了一段时间。
随后俄罗斯向斯诺登提供了为期一年的临时庇护,条件是他停止反对美国的行为,2014年8月1日斯诺登获得俄罗斯为期三年的定居证。
斯诺登得到俄罗斯的庇护是在情理之中,因为斯诺登只能得到“反美”国家的保护。
斯诺登曾经向21个国家申请了政治避难,但多数欧洲国家首先予以了拒绝,一些诸如厄瓜多尔等表示愿意接纳斯诺登主张抵制美国的不少拉丁美洲国家真正要想接纳斯诺登又存在很多困难,所以俄罗斯成为了最终庇护地。
实际上许多支持斯诺登的国家与政府也是借斯诺登事件为自己进行反美宣传,但从务实角度考虑,这些国家不想在反美主张上走的太远,以避免与美国全面对抗。
这种局面造成这些国家在对待斯诺登问题上有“矛盾心理”,即口头支持斯诺登,但在给予政治避难的实质动作上犹豫不决。
而在大国方面,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正处在上升阶段,故不可能收留斯诺登,俄罗斯倒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顶得住美国压力的国家,但普京处理这件事也是格外慎重的,至今也没有接见过斯诺登,为的就是“避嫌”,因为大家都知道普京也是特工出身,不接见斯诺登实际上也是对斯诺登最大的保护。
应该说斯诺登在俄的生活也算是安逸舒适的,据报道他一直以化名居住在莫斯科,早就开始在一家俄罗斯网络公司就职,因此在生活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精神压力始终无法释怀。
由于美国政府从未放弃对他的引渡与追捕,因此他一定也是整日生活在惊恐之中。
《斯诺登》电影解说文案
《斯诺登》电影解说文案这家伙不简单凭着自己的力量就让美国天翻地覆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追捧甚至普京亲自授权保护他他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要处死他那他到底是谁呢当这个人在2006年第一次进入中情局训练中心时就显示了惊人的天赋教员让学生在一天内创建一个网络软件来监控其他国家他只花了40分钟就完成了任务其他学生每天都在收集关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情报他跑到隔壁办公室学习汉克·福勒斯特穷极一生所研究的课程因为这个人美国解决了古巴危机沙漠风暴就连苏联也解体了开发一个监控系统就行了它能卖出几百亿美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初步了解到棱镜他的名字是斯诺登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从小就对数字非常敏感虽然他只有初中毕业但他在互联网上的造诣无人能及在中情局的训练课上从榜首毕业以为自己会被派往伊拉克但是主任告诉他那里20年以内都会是人间炼狱对美国完全没有用处中情局的重点是俄罗斯伊朗叙利亚和其他国家所以斯诺登2007年被派往日内瓦负责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给他外交身份做掩护在这里斯诺登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黑了人力部门的网站但因为没有得到领导批准他被惩罚到垃圾部门工作在这里斯诺登每天的任务就是销毁各种中情局资料但此次旅程让他结识了更牛的黑客索尔在对方的演示下斯诺登首次见到了中情局的秘密搜索引擎棱镜计划这个软件当时就颠覆了他的认知但苦于没有得到国安局授权他只能稍微的看几眼并不能上手操作但是只在网上监视全球还不行合格的特工还要学会打入敌人内部就在此时查尔斯安排斯诺登接近一个瑞士银行家想办法从对方口中套出本拉登有没有在他的银行洗黑钱可斯塔登接近对方后还没说上两句话就被发现......看样子做间谍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他向查尔斯虚心请教对方告诉他在这个世上不管哪个国家哪种民族你只要投其所好顺水推舟就行比如美女或者黄金斯诺登瞬间明白了他把女友喊来故意接近对方顺势拿下了一个又老又色的银行家然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但对方是个对美国毫无威胁的银行家他和政府没有丝毫关系连家人也不经常联系为了调查清楚他的底细斯诺登开始从他的嫂子入手在监视系统中小手一点那边立刻传来了对方实时性的影像加声音那怕你的笔记本电脑坏了只要有网插着电中情局的视神经系统就能看到你如果想知道一个人的秘密那就搜他的朋友圈看他的微博系统还会自动分类把亲人一项一项的列出来谁谁喜欢谁谁和谁开撕了谁说谁坏话了或者谁搞婚外情了这上边都清清楚楚的写着朋友圈发的越多归类总结的越详细只要运营商的服务器是美国产的或者在美国境内的通通跑不掉通过调查马文的银行里有数十亿俄罗斯的存款但是没有基地组织的查尔斯根本不信这个邪他亲自接近马文在酒吧里把这个老头灌得酩酊大醉出了门还教育斯诺登如果明早你在监狱把他救了出来你猜老头会怎么谢你斯诺登根本不明白什么意思查尔斯指着汽车说给交警打电话就说看见一个老头醉驾那一秒的斯诺登瞬间呆住了他开始怀疑这个航脏的世界并且对电子产品极度恐慌使用电脑都要用创可贴把摄像头贴住最终斯诺登实在受不了这种以偷窥别人隐私为生的工作离开中情......你知道美国是如何监视日本的吗又是如何轻制日本的吗2009年斯诺登以戴尔顾问的身份进入东京随后又作为博思艾伦公司的雇员再次进入国安局工作斯诺登在这里每天早上都会搭建定时备份系统就算是被敌方先一步摧毁国安局等重要部门这套系统也会做到任何数据都不会丢失此时的整个日本都在美国的密切监视下为了彻底掌控日本美国还控制了他们的通信系统把自己的软件植入到日本的电站大坝医院学校等设施中如果有一天日本敢造反那就直接断电灭了他不仅仅是日本就连墨西哥德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很多国家都被植入了该系统在这里他们不光监视国家还必须监视那些领导人商业巨头甚至贸易协定外交电报比如美国如何在G8峰会上创造优势谈判地位再比如帮助一些第三世界领导人上位从而控制住该国全球的恐怖主义都是美国发起的是美国自导自演的产物一旦有国家或者个人对美国形成威胁那就直接干掉从而把控世界经济和社会控制美国在监听整个世界不管你是谁都做好被扒光的准备美国甚至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国安局的三个领导因为投诉国安局滥用私权很多年第二天就被抄了家打进了暗无天日的监狱另外一个因为想从内部改变现状发现没有任何作用就想找个出版社曝光国安局结果被戴上间谋的帽子美国给自己监视全球的行为也做了非常好的诠释那就是为什么二战结束了这么久都没有三战那是因为美国使用了非常有效的手段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繁荣更安定美国决策者意识到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件上可以成为达到美国政治目的塑造美国全球霸主的有效工具当代的新媒体已经贯穿了一个危机事件的酝酿爆发升级到转折的全过程当然只用网络监视全球已经无法满足美国的胃口了因此他们开展了第二个网络项目以色列情报特别行动局的无人机监视系统斯诺登在网络上的造诣非常受领导赏识他被安排接手这项工作2012年斯诺登被派往瓦胡岛的国安局在这里亲眼目睹了美国如何用无人机袋击那些普通民众只需要监听对方的手机卡一旦从这张芯片里传来任何威胁美国的话那就让他灰飞烟灭丧心病狂的美国在这个项目的基础上又加装了很多嗅探便件只要是无线的东西都可以定位到对方身份斯诺登在这里工作一年多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妻子的邮箱通信记录手机电脑甚至住房都被监视了斯诺登害怕了而监视他们的人还是自己的导师由于不满美国政府不受制的网络监控还有备受良心遣责斯诺登产生了离开的想法但是如何才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逃离呢你知道斯诺登当年是如何从国安局带走机密文件的吗没错一个魔方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魔方当他带着魔方来到安检门口时他把魔方随意地丢给了保安若无其事地过了安检门当斯诺登带着美国所有见不得人的秘密离开国安局时他脸上洋溢出的笑容是他这十年来最开心的这戏剧化的一幕也开始了网红斯谐登的传奇之路从2013年6年升始美国监视全球的丑闻陆陆续续开始在各种媒体报道但是美国总统坚决捍卫他的国家的安全项目他们坚持认为为了全球安全可讽刺的是就在美国总统发表讲话的前几天中情局仍在摧毁叙利亚的电力系统看斯诺登让美国变得腥风血雨最开心的人那就是汉克福瑞斯特因为当年他就是被中情局硬塞进去当导师就这样被监视了一辈子他想做的一切现在都被斯诺登完成了你可能打不过美国但是你要有一颗时刻警惕它的心在公布了美国的黑幕后斯诺登人生之路也开始了潮起潮落颠沛流离起初他试图躲避中情局的暗杀先躲在香港无国籍难民的家里在这里呆了十天之后斯诺登去了莫斯科在俄罗斯有了永久居留权这基本上就是电影的结尾了在导演奥利弗斯通拍摄了这部电影之后在圣地亚哥动漫展上宣传这一作品时斯诺登还特意用Google Hangouts视频连接了现场他还开玩笑说美国政府可能在看直播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部电影的真实性但是看过纪录片斯诺登档案的人都很清楚影片基本还原了斯诺登的十年传奇人生因为斯诺登华盛顿邮报和卫报共同获得2014年普利策新闻奖最重的公共服务奖因为斯诺登美国表示将改革其监控项目因为斯诺登让全世界清醒地认识到霸权国家的真实面目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黑客因为不喜欢自己国家的无耻行径已经成为21世纪最大的新闻主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诺登纪录片在俄播出离开香港过程披露
纪录片称,“因为美国政府的介入,斯诺登离开香港的过程困难重重”。
斯诺登也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机场”。
原标题:斯诺登纪录片正式在俄播出相关人披露其逃亡细节
中新社莫斯科4月14日电14日一部讲述美国“棱镜”项目曝光者斯诺登从香港前往莫斯科的纪录片正式在《今日俄罗斯》新闻纪录片频道(RTD)播出。
在该片中,一些给斯诺登提供过帮助的关键人物披露了斯诺登逃亡过程及其细节。
2013年5月,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网络和电话的“棱镜”项目。
事发后,斯诺登藏身于中国香港,不久即前往俄罗斯,并获得在俄居留许可。
当天播出的纪录片名为《F航站楼》,意指斯诺登曾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F航站楼内停留过。
该部纪录片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了从斯诺登抵达香港开始,一直到在谢列梅捷沃机场F航站楼取得避难许可为止的这一段经历。
在当天公布的纪录片里,斯诺登称,其在抵达香港后一直处于恐惧状态,担心自己的行踪泄露。
他曾向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求助并迅速获得了帮助。
纪录片显示,斯诺德在与外人见面时非常谨慎。
他在与英国《卫报》记者会面时曾与对方约定好,碰头暗号为斯诺登手里的魔方。
纪录片称,“因为美国政府的介入,斯诺登离开香港的过程困难重重”。
斯诺登也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机场”。
纪录片表明,在斯诺德登上前往莫斯科航班后,美国政府作废了他的护照,斯诺德只能呆在莫斯科机场F航站楼的转机区内。
期间,他曾向20多个国家提出避难申请,尽管有南美国家接受了其申请,但最终斯诺登还是留在了俄罗斯。
在这部长约1小时的纪录片中,除斯诺登本人外,美国前国家安全局局长迈克尔·海登、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帮助过斯诺登的维基解密的法律顾问萨拉·哈里森、《卫报》记者格林沃尔德以及斯诺登的父亲都接受了采访。
据报道,该部纪录片导演是一位名叫约翰·盖茨的德国记者,他曾报道过美国中情局的秘密行动和德国情报部门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用。
盖茨在接受《今日俄罗斯》记者采访时表示,拍摄这部影片的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够更多地了解这一重大新闻事件,“更加真实地还原事件本身”。
盖茨称,拍摄这部记录片时困难重重。
“摄制组联系了很多人,但仅有少数人愿意面对镜头”。
“因为美国政府在背后盯住一切”。
“之前与斯诺登进行联系只能通过其信任的中间人来完成”。
由于纪录片当事人斯诺登仍在俄境内,故该片一播出就受到了普遍关注。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统计显示,该纪录片在网上播出后几个小时内,即获得近万的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