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解 表 药

合集下载

解表药第八章

解表药第八章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
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 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升 麻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功效主治
1.解表——外感表证。 ——外感表证。
力弱,一般表证少用,或作辅药。 2.透疹——麻疹不透。 ——麻疹不透。 如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 如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 3.清热解毒——多种热毒证。 ——多种热毒证。 本品善清解阳明热毒,故胃火炽盛成毒的牙龈 肿痛、口舌生疮、咽肿喉痛以及皮肤疮毒等尤为 多用。
①解表散寒力强,又能祛风胜湿,止痛,对于外 感风寒夹湿的表证尤为适宜; ②本品长于散太阳经之风寒而止痛,对于风寒感 ②本品长于散太阳经之风寒而止痛,对于风寒感 冒兼太阳头痛(后头痛)者较为适宜。
2.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湿痹。 2.祛风胜湿 止痛〕 祛风胜湿〔
本品其性上行,对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 本品其性上行,对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 痛者尤为多用。
毒,无论破溃与否皆宜。 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功效主治
1.解表散寒——本品既散在表之风寒,又除在里 ——本品既散在表之风寒,又除在里
之寒邪(能祛表里之寒),用于风寒感冒、阳虚 外感之证,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外感之证,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2.祛风止痛——本品善于祛风散寒,且止痛之力 ——本品善于祛风散寒,且止痛之力 颇强,可用于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寒痛证。 3.通鼻窍〔止痛〕——为治鼻渊之要药。 通鼻窍〔止痛〕 治鼻渊之要药。 用治鼻渊〔鼻窦炎〕 用治鼻渊〔鼻窦炎〕,鼻塞不通,浊涕不止, 前额疼痛。 常与白芷、苍耳子、辛夷等同用。

8、第八章_解表药.

8、第八章_解表药.
宣散透疹——用于麻疹外 出不畅。
祛风止痒——应用:①风 疹,②皮肤瘙痒等。
疗疮——疮疡初起。 炒炭止血——便血、崩漏、
产后血晕。
防风
解表祛风——特点:味甘 质润,为风药中润剂。应 用:风寒表证。
胜湿止痛——特点:配伍 引经药,无所不达,治一 身之痛。应用:一身之风 寒湿痹痛。
祛风止痉——特点:治风 通用药,外风能祛,内风 能息。应用:①风疹瘙痒, ②破伤风等。
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止汗, 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盗汗等; 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
柴胡
疏散退热——特点:解热 效优,肌表之热、半表半 里之热皆可清退。应用: ①感冒发热,②少阳病之 寒热往来,③疟疾发热。
疏肝解郁——肝郁证。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之
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 汗证,常相须为用。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 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 寒表虚有汗证。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 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 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 冲降逆,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和 奔豚病等,为麻黄所不备。
子宫下垂、脱肛等。 注意:炮制品,禁忌证。
葛根
解肌退热——特点:解肌 效优,长于缓解颈部肌肉 紧张。应用:①颈项强痛 (外感病、高血压病、颈 椎病所致者),②前额头 痛等。
生津止渴——内热消渴。 透疹——麻疹不畅。 升阳止泻——特点:止泻
痢虚实皆宜。
注意:炮制品。
柴胡、葛根与升麻功效主治异同
苍耳子
发表——风寒感冒。 通鼻窍——治鼻渊
要药。 散风湿——特点:
上通脑顶,下行足 膝,外达皮肤。 注意:有小毒。

中药学 8发散风热药

中药学 8发散风热药

升麻药材
升麻饮片
葛根
【药用来源】 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
野葛
葛根
葛花
【药用来源】 为葛的未开放的花蕾。
葛花
柴胡、升麻、葛根
三者:解表 —— 外感表证(风热、风寒) 升阳 —— 清阳不升
柴胡、升麻:升阳举陷——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升麻、葛根:透疹——麻疹不透
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解表退热 —— 少阳证 疏肝解郁 —— 肝郁气滞
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升阳举陷) 之力较柴胡为强
升举阳气 ——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清热解毒 —— 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达生津止渴、止泻之功 生津止渴 —— 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升阳止泻 —— 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淡豆豉
【药用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 的发酵加工品
单叶蔓荆 蔓荆
蔓荆子
柴胡
【药用来源】为伞形科本植物柴胡(北柴胡) 或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
柴胡
狭叶柴胡
柴胡
【药用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 或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
北柴胡
南柴胡
升麻
【药用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 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
兴安升麻
升麻
升麻
【药用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 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
桑叶、菊花
二者:疏散风热 ——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平抑肝阳 —— 肝阳上亢 ,头目眩晕 清肝明目 —— 目赤昏花
桑叶:疏散解表力较强 清肺润燥 ——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凉血止血 —— 血热妄行出血
菊花:长于平肝明目,息风止痉 清热解毒 —— 疮痈肿毒
蔓荆子

第八章 解表药

第八章  解表药

第八章解表药一.A型选择题1,解表药主归()A:肺.肾经B:肺.肝经C肺.膀胱经D:肺.脾经E:肺.大肠经2,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的药物是()A:桂枝B:麻黄C:香薷D:紫苏E:荆芥3,下列病证中,麻黄不能使用的病症是()A:风寒感冒B:咳嗽气喘C:风水水肿D:风寒痹症E:胸痹心痛4,麻黄治疗风寒表实证,常与其相须为用的药是()A:荆芥B:防风C:细辛D:桂枝E:香薷5,发散风热药的最主要作用是()A:宣肺气B:利咽喉C:清头目D:透麻疹E:散风热6,薄荷的性味是()A:苦,寒B:辛,凉C:苦,温D:咸,凉E:甘,寒7,既疏散风热,又疏散解郁的药物是()A:牛蒡子B:蔓荆子C:桑叶D:蝉蜕E:薄荷8,外散风热,内解热毒的药物是()A:薄荷B:牛蒡子C:蝉蜕D:桑叶E:柴胡二.B型选择题A,宜先煎B:不宜久煎C:宜包煎D:宜另煎E:宜烊化冲服1,荆芥入汤剂()2,紫苏入汤剂()A:温经通阳B:行气宽中C:温肺止咳D:通窍止咳E:利水消肿3,麻黄.香薷都能()4,白芷.细辛都能()三.D型选择题1,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以使用的药物是()A麻黄B:荆芥C:防风D:细辛E:白芷2,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账痛,常选用的两味药是()A:薄荷B:蝉蜕C:葛根D:升麻E:柴胡四.X型选择题1,桂枝治疗胸阳不振,心脉淤阻,胸痹心痛,常与其同用的药是()A:麻黄B:紫苏C:陈皮D:枳实E:?白2,桂枝可用治()A:风寒感冒B:寒凝血滞诸痛证C:痰饮.蓄水证D:心悸.奔豚E:中焦寒虚.脘腹冷痛3,升麻的功效是()A:清热平肝B:清热解毒C:发表透疹D:升举阳气E:疏肝解郁4,功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的药物有()A:薄荷B:蝉蜕C:桑叶D:菊花E:柴胡五.填空题1,麻黄主归()经,除发汗解表外,又能(),利水消肿。

2,荆芥与防风.羌活同用,治();与银花.连翘同用,治()3,藁本功能祛风散寒.(),尤宜于风寒感冒.()头痛4,辛凉解表药性味多(),以()为主要作用。

解 表 药

解 表 药

第八章解表药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A.柴胡B.辛夷C.升麻D.生姜E.白芷答案:D答案分析:生姜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故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其它四味解表药都没有止呕功效。

2.羌活的性味是:A.辛、甘,温B.辛、苦,温C.辛、涩,温D.辛、咸,温E.辛、酸,温答案:B答案分析:本试题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了中药的性味是如何确定的。

羌活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辛散发表,味苦除湿,温能散寒,功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故答案应选择B。

3.桂枝治疗风寒表虚证,宜配伍:A.麻黄B.白术C.附子D.白芍E.细辛答案:D答案分析: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故答案应选择D。

6.治疗外感风寒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者,宜首选:A.防风B.香薷C.细辛D.紫苏E.白芷答案:D答案分析:解表药中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的药物只有紫苏一味。

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者,紫苏尤为适宜,临床常配伍香附、陈皮等药。

故答案应选择D。

7.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咳嗽气喘者,宜首选:A.麻黄B.杏仁C.石膏D.甘草E.桔梗答案:A答案分析:麻黄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

第八章 解表药

第八章 解表药

紫苏 生姜
《名医别录》
30
唇形科植物 紫苏的干燥 叶(或带嫩枝) 生用。
以叶大、色紫、不碎、香气浓, 无枝梗、无杂质者为佳。
姜科植物姜 的新鲜根茎。 生用。 质嫩 者为佳
以块大、 丰满、质嫩 者为佳。
紫苏 生姜
共性: 1.辛温,入肺脾二经。 2. 功用: (1)发表散寒:发汗力较弱(不及麻、
桂),用于预防或治疗风寒感冒轻证。 (2)解鱼蟹毒:用于食鱼蟹中毒。
35
个性:
紫 苏:
(1)行气宽中(消胀),和胃止呕:
用治脾胃气滞证:脘腹胀闷,纳食不佳者均可 运用,如藿香正气散;
(2)理气安胎:用治气滞胎动不安(苏梗), 配砂仁、陈皮等。 (3)苏叶:长于发散风寒;
苏梗:偏宽胸利膈、顺气安胎。
2.虚汗及疮疡日久、淋病、失血者等津血不足者慎用。
3.用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温暖季节容易出汗,用量宜小。(春夏气候温暖,肌 腠松弛,易出汗)
• 寒冷季节,不易出汗,用量可稍大。(冬秋气候寒冷, 肌腠致密,不易出汗)
• 不宜过量,应中病即止。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
9
4.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逸散而
4.散寒通滞,用治: 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宜先煎,去浮沫) 生用发汗力较强;蜜炙麻黄长于平喘。 捣绒:老年人、儿童
20
【使用注意】 1. 本品发汗力强,自汗盗汗者忌用。 2. 虚喘不宜。 3. 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
用,并可使血压上升,失眠及高血压 患者慎用。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 证当忌用。
42
荆芥
防风
《神农本草经》

中药第08章--解表药

中药第08章--解表药

生姜汁:辛温,辛效力较强, 生姜汁: 辛温, 辛效力较强, 其 温中止呕作 较生姜为胜, 长于止呕开痰, 用 较生姜为胜 , 长于止呕开痰 , 多用治呕 咳嗽痰多等症, 也可用于昏厥之急救; 吐 , 咳嗽痰多等症 , 也可用于昏厥之急救 ; 生姜皮:味辛性偏凉,功专和中利水, 生姜皮: 味辛性偏凉, 功专和中利水 , 长于 走表, 有利水消肿之功效, 走表 , 有利水消肿之功效 , 以治皮肤水肿 为专长; 为专长; 辛散之性大减, 和中温中见长, 煨 姜:辛散之性大减,以和中温中见长,适 用治胃寒呕吐及腹痛泄泻等症。 用治胃寒呕吐及腹痛泄泻等症。
概念: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能( 一 、 概念 : 凡以发散表邪, 解除表证为主要功能 ( 效) 的药物,称解表药。 的药物,称解表药。 立法依据: 内经· 素问》 其在表者, 二 、 立法依据 : 《 内经 · 素问 》“ 其在表者 , 汗而发 因其轻而扬之” 之”;“因其轻而扬之”。 分类: 辛温解表------风寒表证。 ------风寒表证 三、分类: 1. 辛温解表------风寒表证。 发散风寒) (发散风寒) 辛凉解表------风热表证。 ------风热表证 2. 辛凉解表------风热表证。 发散风寒) (发散风寒) 四、功 能:发汗解表 适应证:表证。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 五、适应证:表证。(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 侵入时所产生的证侯。 侵入时所产生的证侯。)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 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症。 浮。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症。
4、散阴疽,消症结。 散阴疽,
用于阴疽,痰核(包括一些肿大的淋巴结) 用于阴疽,痰核(包括一些肿大的淋巴结), 从阳和汤得启发。 从阳和汤得启发。 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茸胶、 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茸胶、炮姜 肉桂、甘草)------《外科全生集》 碳、肉桂、甘草)------《外科全生集》。 还可温散寒邪治疗痹证(寒痹) 还可温散寒邪治疗痹证(寒痹)。 漫肿平塌, 皮色不变, 不热少痛, 疽 : 漫肿平塌 , 皮色不变 , 不热少痛 , 未成脓 难消、已成脓难溃,脓水清稀,破后难敛。 难消、已成脓难溃,脓水清稀,破后难敛。

8解表药课品

8解表药课品

2.温通经脉—寒凝血滞│中焦虚寒—脘腹冷痛—白芍、

饴糖(小建中汤)
│血寒瘀阻—经闭腹痛—当归、

吴茱萸
└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善行上
肢)—附子
┌脾阳不运—痰饮内停—茯苓、白术
│膀胱气化不行—小便不利、水肿—茯苓、
3.助阳化气│
泽泻(五苓散)
│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心动悸、脉结

代—炙甘草(炙甘草汤)
第八章 解表药
一.含义: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二.性能与适应证

┌温
1.性味—辛│

└凉
2.归经—肺、膀胱经
3.作用—发散表邪(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
解)。另外:宣肺止咳平喘、透疹、利水、止痛等。 《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4.适应证—外感表证(恶寒或恶风,发热,头痛,身 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降,温能散寒,在上在外能开腠理、透毛窍,发汗力强, 以散在表风寒之邪。入肺能宣畅肺气,且苦降而平喘,入 肺通过宣畅肺气使津液下输膀胱而利尿消肿,其发汗、宣 肺、利水三个作用均与肺经有关,故李时珍云:“麻黄乃 肺经专药,肺病多用之。”
麻黄配伍桂枝主解风寒,可增强发汗解表作用;配伍
细辛、干姜则温肺化饮,配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伍白术 则利水渗湿;配伍附子则温经散寒;配伍石膏则宣泄肺热 。熟悉其特性,掌握其配伍,则运用自如。
四.使用注意
1.煎药时间不宜太长。 2.表虚自汗、阴虚发热、失血及热病后期慎用或忌用。 3.久患疮痈、淋证慎用或忌用。 4.用量
┌春夏—轻 ①季节│
└秋冬—重 ┌南方—轻 ②地域│
└北方—重 ┌伤阳
5.无过汗│ └伤阴

第八章解表药

第八章解表药
或防风、细辛(川芎茶调散) 牙痛 偏寒:细辛、全蝎等(一捻金散 ) 偏热:石膏、荆芥穗等(风热散 ) ③宣通鼻窍—鼻渊 苍耳子、辛夷(苍耳子散) ④燥湿止带—带下证 寒湿带下:鹿角霜、白术等 湿热带下:车前子、黄柏等
⑤消肿排脓—疮痈肿痛
疮疡初起:银花、当归等(仙方活命饮) 脓成难溃:人参、黄芪等(托里消毒散 )
概述
1、性能:辛凉、发汗力缓 2、应用:风热表证 3、其他功能: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
掌握: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柴胡、葛根 熟悉:蝉蜕 、蔓荆子、升麻、 了解:淡豆豉 参考:浮萍、木贼、谷精草
★薄荷
唇形科 地上部分
★薄荷 辛,凉。肺、肝经。
①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银翘散 ②清利头目—风热头痛:川芎、石膏(上清散) 目赤多泪:桑叶、菊花 咽喉肿痛:桔梗、甘草(六味汤) ③透疹止痒—麻疹:蝉蜕、牛蒡子(竹叶柳蒡汤) 风疹:荆芥、防风 ④疏肝解郁—肝郁气滞:柴胡、白芍(逍遥散)
▲蔓荆子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经。 薄荷、菊花
菊花、蝉蜕
①疏散风热—风热头痛
②清利头目—目赤肿痛
5-10克
★柴胡
伞形科 根 生用、醋炙
▲升麻
毛茛科 根茎 生用、蜜炙
★柴胡
▲升麻
辛、苦,微寒。肝、胆、肺经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经
①解表退热—风热表证 退热力强,少阳证,
兼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②升举阳气—中气下陷 清热解毒力强, 兼能透疹—麻疹、咽痛
9-15克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活络、解酒宜生用, 升阳止泻宜煨用。
●淡豆豉
豆科 生用ຫໍສະໝຸດ ◆浮萍浮萍科 全草
◆木贼
木贼科 地上部分
◆谷精草

《中药学》解表药习题

《中药学》解表药习题

第八章‎解表药‎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A.柴‎胡‎‎B.‎辛夷‎‎‎C.升麻‎D.生姜‎‎‎E.白‎芷答案‎:D答案‎分析:生姜‎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故‎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其它四味‎解表药都没‎有止呕功效‎。

2.羌‎活的性味是‎:A.辛‎、甘,温‎‎B.辛、苦‎,温‎ C‎.辛、涩,‎温D.辛‎、咸,温‎‎E.辛、酸‎,温答‎案:B答‎案分析:本‎试题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了中药的‎性味是如何‎确定的。

羌‎活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辛散发表‎,味苦除湿‎,温能散寒‎,功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故答案应‎选择B。

‎3.桂枝治‎疗风寒表虚‎证,宜配伍‎:A.麻‎黄‎‎B.白术‎‎‎C.附子‎D.白芍‎‎‎E.细辛‎答案:D‎答案分析‎: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故答案‎应选择D。

‎4.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是‎:A.麻‎黄、荆芥‎‎B.香薷、‎紫苏‎ C‎.生姜、桂‎枝D.麻‎黄、香薷‎‎E.防风、‎白芷答‎案:D答‎案分析:解‎表药中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共‎有麻黄、香‎薷、浮萍三‎味药,其他‎解表药没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故答‎案应选择D‎。

8 解表药

8  解表药

• 杨家人一听这话,面有难色,心中之话:杨 介,你小子不会是糊弄我们家吧,这喉咙中 已经浓肿溃烂疼痛难忍,怎么能火上浇油, 再食这辛辣的生姜呢?当时这位通判大人杨 立之还算沉得住气,没有怀疑杨介的话,对 家人说:“吉老医术通神,言必不妄,试啖 我”。家人听杨立之发话了,才按照杨介的 吩咐取过一斤生姜,洗净,家人虽动刀切片 仍不踏实,切一片,杨立之拿来送入口中咀 嚼,开始时,只觉得生姜味道甘香,愈嚼愈 觉得舒服,好吃。


为樟科乔木植物肉桂的嫩枝。
桂 枝
【科属】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生用。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平降冲逆。
【药性特点】
本品辛温发散,甘温助阳,既有透达营卫,发汗
解表之功,又能温经通脉,温通心阳,治疗风寒痹症
及胸痹证。
【应用】
⒈ 发汗解肌:用于风寒表证和风寒湿痹。
4. 温散寒邪:用于风寒痹症,阴疽,痰核。
【用量用法】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 多炙用。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肺肾虚喘患者均 当慎用。 《本草正义》: “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部,宣泄气机。虽曰解表, 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肺气郁窒,治节 无权,即当借其轻扬,以宣痹着。”
第八章 解表药
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称发表药。
四、解表药为什么能解表? 入肺(主皮毛) 解表药味辛主散入 膀胱(太阳经主表) 偏行肌表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服药,促使病人发汗 或微发汗,而达到解除表证的目的。 ⑴发散风寒药(又称辛温解表药):用于风寒表证。 ⑵与发散风热药(又称辛凉解表药):用于风热表证。

第八章 解 表 药

第八章  解  表  药
*情义无价是桂枝。张仲景《伤寒论》 一药有一药之功 桂枝下咽,阳盛立毙
【麻黄与桂枝鉴别用药】
【相同点】二者均辛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 汗解表,可治外感风寒证,且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善于宣肺气开腠 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 一要药,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又能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常用于咳喘及风水水肿;桂枝又归心 经,辛甘温熙,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发汗 力不如麻黄,治外感风寒表实或表虚均可使用, 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又善治寒凝血滞诸痛 证及痰饮、蓄水及心悸诸证。
麻 黄 Mahuang
【性能】 辛、微苦,温。归肺、膀 胱经。 【功效应用】 发汗解表→风寒感冒(表实证) 宣肺平喘→咳嗽气喘 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用法用量】 煎服,2~9g。发汗 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 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 者均当慎用。
第八章 解 表 药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 称作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功效】本类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 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 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即《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此 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 止痛、消疮等。 【适应证】主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 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 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 等兼有表证者。
【配伍】使用解表药时应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的不 同,分别选用长于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由于冬季多 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故 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适当地配伍祛暑、化湿、 润燥药。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 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 伍,以扶正祛邪。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 热药物外,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使用注意】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 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 阳”、“伤阴”的弊端。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故表 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 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同时,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 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 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 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且解 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 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第八章 解表药

第八章 解表药
A.麻黄 B.紫苏 C.桂枝
D.荆芥 E.防风
19. 解表又能祛风湿的药物是:
A.桑叶 B.羌活 C.薄荷
D.葛根 E.麻黄
20. 白芷常用于何种头痛:
A.少阳头痛 B.太阳头痛 C.厥阴头痛
54. 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咳嗽气喘者,宜首选:
A.麻黄 B.杏仁 C.石膏
D.甘草 E.桔梗
答案: D D D A
9. 解表药中兼能疏肝的药物是:
A.薄荷 B.牛蒡子 C.蝉蜕
D.葛根 E.升麻
10. 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药物是:
A.防风 B.桂枝 C.羌Fra bibliotek D.藁本 E.白芷
45. 柴胡治疗少阳证,寒热往来,宜配伍: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苦参 E.龙胆草
46. 具有透疹作用的药组是:
A.荆芥、连翘、升麻 B.桑叶、薄荷、菊花 C.紫草、牛蒡子、防风
36. 下列除何药外,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明目:
A.淡豆豉 B.桑叶 C.木贼
D.蝉蜕 E.菊花
37. 下列除何药外,均具有利咽功效:
A.诃子 B.牛蒡子 C.桔梗
D.山豆根 E.鱼腥草
D.少阴头痛 E.太阳头痛
15. 兼有止血作用的解表药是:
A.桂枝 B.紫苏 C.羌活
D.麻黄 E.荆芥
16. 患者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而见恶寒发热、脉反沉迟,宜以麻黄、细辛配伍何药:
28. 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药物是:
A.麻黄 B.防风 C.细辛
D.紫苏 E.生姜
29. 功能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药物是:
A.麻黄 B.防风 C.羌活

七版中药学主治功效表.

七版中药学主治功效表.

七版中药学主治功效表第八章解表药(发表药)
第九章清热药
第十章泻下药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一节:化痰药
第二十一章安神药
第二十二章平肝熄风药
第二十三章(芳香)开窍药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
第二十五章收涩药
十四经引经药
1 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白芷。

2 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

3 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4 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朮、葛根、白芍。

5 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

6 手太阳小肠经:藁本、黄柏。

7 足太阳膀胱经:羌活。

8 足少阴肾经:独活、知母、细辛。

9 手厥阴心包经:柴胡、牡丹皮。

10 手少阳三焦经:连翘、柴胡。

上:地骨皮。

中:青皮。

下:附子。

11 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

12 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常配桂枝 、发汗解表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感风寒表实证, 2、宣肺平喘 各种喘证(寒喘配杏仁;热 各种喘证( 、宣肺平喘----各种喘证 寒喘配杏仁; 石膏;寒痰喘配细辛、半夏、干姜) 喘配 石膏;寒痰喘配细辛、半夏、干姜) 3、利水消肿 善治风水、腰以上水肿 善治风水、 、利水消肿---善治风水 4、温通辛散 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风寒痹证、 、温通辛散----风寒痹证 阴疽、 用法:宜先煎去沫。解表生用, 用法 : 宜先煎去沫 。 解表生用 , 平喘生用或 炙用。 炙用。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喘证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 均不宜用。 均不宜用。
38
牛蒡子
---外散内清, 长于解毒利咽消肿, --- 外散内清, 长于解毒利咽消肿 , 滑 外散内清 利通便 ---咽喉肿痛 疮痈肿毒, 丹毒、痄腮, 咽喉肿痛、 --- 咽喉肿痛 、 疮痈肿毒 , 丹毒 、 痄腮 , 兼便秘者尤宜。 兼便秘者尤宜。 使用注意:因其滑利通便, 使用注意:因其滑利通便,故气虚 便溏者不宜。 便溏者不宜。
34
第二节: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药性---大多辛凉, 药性---大多辛凉, ---大多辛凉 作用--- 散风热为主要。 ---散风热为主要 作用 --- 散风热为主要 。 发汗解表作用较 缓和。 缓和。 适用证--- 外感风热表证、 ---外感风热表证 适用证 --- 外感风热表证 、 风热所致的目 赤多泪、 咽喉肿痛、 咳嗽和麻疹不透等。 赤多泪 、 咽喉肿痛 、 咳嗽和麻疹不透等 。 ----常配伍清热解毒药 常配伍清热解毒药。 ----常配伍清热解毒药。
39
薄荷
长于清利头目--- 风热上攻的头痛目赤。 ---风热上攻的头痛目赤 1. 长于清利头目 --- 风热上攻的头痛目赤 。 疏肝解郁---肝气郁滞的胸闷、 ---肝气郁滞的胸闷 2. 疏肝解郁 --- 肝气郁滞的胸闷 、胁肋胀 此时薄荷用量宜轻。 痛,此时薄荷用量宜轻。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体虚多汗不宜。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体虚多汗不宜。
15
• 紫苏 散寒之力较缓和, 1、散寒之力较缓和,为外感风寒灵药 长于行气宽中醒脾, 2、长于行气宽中醒脾,为行气止呕之良 药---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脾胃气滞 3、兼理气安胎,解鱼蟹毒。 兼理气安胎,解鱼蟹毒。 • 生姜 1、发汗之力较弱 长于温中止呕, 呕吐家之圣药” 2、长于温中止呕,“呕吐家之圣药”-胃寒呕吐, -胃寒呕吐,脾胃虚寒证 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肺寒咳嗽 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本草汇言》 与芎、 芷上行,治头目之风; 《 本草汇言 》 : “ 与芎 、 芷上行 , 治头目之风 ; 与羌、 独下行, 治腰膝之风; 与当归治血风; 与羌 、 独下行 , 治腰膝之风 ; 与当归治血风 ; 与白术治脾风; 与苏麻治寒风; 与芩、 与白术治脾风 ; 与苏麻治寒风 ; 与芩 、 连治 热风; 与乳、 桂治痛风, 及大人中风、 热风 ; 与乳 、 桂治痛风 , 及大人中风 、 小儿 惊风,防风尽能去之。 惊风,防风尽能去之。 22
33
1. 2.
3. 4. 5.
• 细辛: 细辛: 入肺肾,达表除在表之风寒,入里走肾, 入肺肾,达表除在表之风寒,入里走肾, 除在里之寒,尤其治阳虚外感。 除在里之寒,尤其治阳虚外感。 长于止痛, 治痹痛、 头面诸风头痛: 长于止痛 , 治痹痛 、 头面诸风头痛 : 偏正 头痛、鼻渊头痛、三叉N 头痛、鼻渊头痛、三叉N痛、尤善治冷风 牙痛。 牙痛。 温肺化饮--- 肺寒痰饮之喘咳、 ---肺寒痰饮之喘咳 温肺化饮 --- 肺寒痰饮之喘咳 、 痰白清稀 量多者。 量多者。 用量:研末吞服不可过半钱匕, 用量:研末吞服不可过半钱匕,煎汤可过 钱。 使用注意:反藜芦。 使用注意:反藜芦。
28
苍耳子
29
辛夷
30
细辛
31
细辛--苍耳子--辛夷 --苍耳子--辛夷 苍耳子--
共性: 共性:辛燥温通 ——发散风寒,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 发散风寒 ——均善治风寒头痛和鼻渊头痛 均善治风寒头痛和鼻渊头痛。 ——均善治风寒头痛和鼻渊头痛。
32
• 苍耳子 本品多硬刺, 刺多祛风” 本品多硬刺 , 而 “ 刺多祛风 ” , 故有 祛风除湿作用,治风湿痹痛。 祛风除湿作用,治风湿痹痛。 • 辛夷 为治鼻渊头痛的要药, 故凡鼻渊, 1. 为治鼻渊头痛的要药 , 故凡鼻渊 , 偏寒偏热皆可用。 偏寒偏热皆可用。
5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一节:
---辛温, ---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辛温 ---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 ---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 ---适应于外感风寒表证、风寒喘咳、 ---适应于外感风寒表证、风寒喘咳、 适应于外感风寒表证 疮痈兼表、风湿痹证、 疮痈兼表、风湿痹证、水肿兼表者 。
6
麻黄
7
桂枝
11
香薷
12
生姜
13
紫苏
14
--生姜--香薷 生姜-- 紫苏--生姜--香薷 共性: 共性: ——和中 解表散寒, 和中、 ——和中、解表散寒,和胃止呕 ——胃肠型风寒表证 呕吐—— 胃肠型风寒表证, ——寒热头痛 ——胃肠型风寒表证,呕吐——寒热头痛 与腹痛、胃痛、呕吐、泄泻同时出现者。 与腹痛、胃痛、呕吐、泄泻同时出现者。 ——常相须合用。 ——常相须合用。 常相须合用
16
香薷:
1. 发汗力较强,芳香醒脾,化湿和中, 发汗力较强,芳香醒脾,化湿和中, 夏月之麻黄” 为 “ 夏月之麻黄 ” 。 常用治夏季 感冒、阴暑(暑湿) 感冒、阴暑(暑湿)。 辛温通散,发越阳气, 2. 辛温通散,发越阳气,善宣肺利水 消肿---治水肿、脚气。 ---治水肿 消肿---治水肿、脚气。 因发汗作用较强, 3. 因发汗作用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 忌用。
21
• 防风: 甘缓不峻,质地柔润,胜湿(止 止痉、 止痛, 风药中之润剂” 泻 ) 、 止痉 、 止痛 , 为 “ 风药中之润剂 ” 长于祛在表、 在经络、 在关节之风。 长于祛在表 、 在经络 、 在关节之风 。 常 用治风痹、 破伤风、 用治风痹 、 破伤风 、 肠风下血和脾虚湿 肝郁乘脾之痛泻。 胜、肝郁乘脾之痛泻。
• 第八章 解 表 药(4)
概述: 概述 •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 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 特点:大多味辛,归肺经 特点:大多味辛,归肺经。
2
适应证: 适应证 表证: 脉浮、苔薄等。 1.表证:寒、热、脉浮、苔薄等。 表邪犯肺之喘咳。 2.表邪犯肺之喘咳。 疮痈有表者。 生气通天论》 3. 疮痈有表者 。 《 生气通天论 》 : 营卫不从, 逆于肉理乃为痈肿。 “ 营卫不从 , 逆于肉理乃为痈肿 。 ” 疹发不畅。章虚谷: 疹宜透发。 4.疹发不畅。章虚谷:“疹宜透发。” 水肿兼表或腰以上水肿者。 5.水肿兼表或腰以上水肿者。《金匮 要略》 腰以上肿当发其汗。 要略》:“腰以上肿当发其汗。”
4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发汗以“ 遍身微似有汗” 为度, 1 、 发汗以 “ 遍身微似有汗 ” 为度 , 以免损耗阳气和津液。 以免损耗阳气和津液。 发汗力强的解表药, 2 、 发汗力强的解表药 , 忌用于汗 家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 家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 , 慎用于 疮家、淋家、亡血家。 疮家、淋家、亡血家。
35
薄荷
36
牛蒡子
37
薄荷--蝉蜕--牛蒡子 薄荷--蝉蜕--牛蒡子 --蝉蜕-- 共性: 共性: ——疏散风热 清热利咽, 透疹( 疏散风热, —— 疏散风热 , 清热利咽 , 透疹 ( 宣肺 以利咽喉) 以利咽喉) 1、外感风热表证,风温、温病初起 外感风热表证,风温、 2、风热上攻的头痛目赤 3、风热郁肺的咽喉肿痛 麻疹初期,疹发不畅。 4、麻疹初期,疹发不畅。
20
荆芥: 荆芥:
• 1、消疮---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消疮---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 2、炒炭苦涩止血---各种出血证。 炒炭苦涩止血---各种出血证。 ---各种出血证 • 故 《 本草纲目 》 云 : “ 风病 、 血病 、 本草纲目》 风病、 血病、 疮病为要药。 疮病为要药。”
8
麻黄-- --桂枝 麻黄--桂枝
共性: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感风寒表实证 共性 : 发汗解表 —— 外感风寒表实证 (无 ——二者相须合用 汗) ——二者相须合用
麻黄:辛温发汗之峻品 麻黄 辛温发汗之峻品
• 药性:辛温、微苦;入肺膀胱经 药性:辛温、微苦; • 特点:辛散温通,上开肺气,下输膀 特点:辛散温通,上开肺气, 胱,为辛温发汗之峻品,宣肺平喘利 水之要药,尤适宜于风寒束肺, 水之要药,尤适宜于风寒束肺,肺气 不宣之喘证。 不宣之喘证。
27
• 白芷 • 辛香温通,辛香温燥, 辛香温通,辛香温燥,
善治头面诸痛,尤其阳明头痛; 1.善治头面诸痛,尤其阳明头痛; 善通鼻窍,治鼻渊头痛; 2. 善通鼻窍,治鼻渊头痛; 善燥湿止带, 治白带和黄带; 3. 善燥湿止带, 治白带和黄带; 通行气血,消肿排脓, 4. 通行气血,消肿排脓,无论疮痈初起 还是脓已成皆可用。 还是脓已成皆可用。 5.香燥伤阴助热, 5.香燥伤阴助热,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香燥伤阴助热
羌活
23
白芷
24
藁本
25
羌活--白芷--藁本 羌活--白芷--藁本 --
共性 ——皆辛温 , 祛风散寒解表, 胜湿止 —— 皆辛温, 祛风散寒解表 , 皆辛温 痛 ——适于风寒 适于风寒、 —— 适于风寒 、 风寒挟湿之表证和风 寒湿痹。 寒湿痹。
26
羌活 • 辛温气雄,发表散寒,胜湿止痛力强。 辛温气雄,发表散寒,胜湿止痛力强。 善治太阳头痛,后项头痛, 善治太阳头痛,后项头痛,腰以上风 湿痹痛。 湿痹痛。 藁本 • 辛温升浮力强,善治巅顶头痛(归膀 辛温升浮力强,善治巅顶头痛( 胱、肝经)。但血虚、肝阳上亢,火 肝经) 但血虚、肝阳上亢, 热内成头痛忌服。 热内成头痛忌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