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_优秀课件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三 三读古诗,理解大意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
6.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 象来感 染,教 育学生 热爱生 活,热 爱劳动 ,热爱 动物, 热爱人 民,培 养学生 的爱心 ,高尚 的情操 和良好 的品德 。在教 学中, 培养学 生掌握 一定的 知识和 技能技 巧,并 有理解 和表现 歌曲的 能力。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三 三读古诗,理解大意
注解:
草长:青草在发芽生长。 二月天:农历的二月,初春时节。 拂堤杨柳:杨柳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抚摸着堤岸。 醉:沉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间因为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一种纸做的像老鹰的风筝。这里指风筝。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二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二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咏柳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
活动一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村居 dǐng [清] 高 鼎
yī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古诗二首的意思
古诗二首的意思
古诗二首的意思:
1、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意思: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2)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2、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古诗意思: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注释:
《敕勒歌》: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苍,青。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显露。
古诗二首一年级
古诗二首一年级
第一首:《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娃娃划着一条小船,偷偷地采了莲蓬回来。
(小孩子毕竟还是小孩子)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水面的浮萍上仍留着一道小船划过的痕迹。
第二首:《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地流动着,好像是舍不得细细的水流;绿树的树荫倒映在水面上,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嫩绿的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小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1 古诗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黄云:黄沙漫天而使云变成了黄色。 曛:日落时的余光,指夕阳西沉时 的昏黄景色。 莫愁:不要发愁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深意切的 人 君:这里指董大
千里黄沙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呼啸, 北雁南飞,大雪纷飞
为探 什究 么思 是考 黄: 云在 呢这 ?里
渭城早上的春 雨湿润了道路上的 尘埃,旅店两旁的 柳树,被雨水冲洗 得焕然一新。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 、 时间 和 环境
。
者这 客 看两 舍 到句 青 的诗 青 景描 柳 物写 色 。了 新 作。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
尘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
更尽:再饮完。 西:向西行走。
阳关:古代通向西域的要道。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你再 喝完这一杯酒吧,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 之后,就再也见不 到我这样的老朋友 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诗中从哪体现出来了? 表达了作者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海 内 存天 知涯 己若 ,比 邻 。
课课清:
一、按要求回答问 1.作者在诗中都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重点) 3.这两首诗的相同于不同之处是? 二、背默《渭城曲》和《别董大》。
古 诗 二 首
[王维简介]
(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 世称“王右丞” ,和孟浩然并称“王孟”。 作品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 《 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 》 《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渭城曲
15、古诗二首
远景
近景
由远及近
诗人心情愉悦
含
泊
静态美
含
泊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1.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
绝 句 [唐]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tánɡ
fǔ
lí
mínɡ
hánɡ
lù
hán
lǐnɡ
bó
wú
再读古诗,为古诗划分节奏。
绝 句 [唐]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鸣声婉转,栖于高枝。
15 古诗二首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xiǎo
晓
慈
cí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小池》《过扬子江》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 万 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绝 句 [唐]( ) 两个( )鸣( ), 一行( )上青天。 窗( )西岭( ), ( )东吴万里船。
黄鹂
翠柳
白鹭
含
千秋雪
门泊
杜甫
3.拓展阅读。
采 莲 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有:
一、《古诗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话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二、《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文: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古诗二首》
颔联。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Hale Waihona Puke 【诗歌赏析】④三、四句调用了哪些感官分别从哪些方面 来描写的?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 地气氛,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 战斗的残酷。
⑤ 颔联“易水”化用了什么典故?是人引用 这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化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是人引用这个这 个典故,既写出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 子和将士的称颂。
吗?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一个“压”字,表现
出一个怎样的场面?
比喻、拟人。不一定是实写,是诗人用来造境
造意的想像之词。云缝中透射一缕阳光也是可能的。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 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
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诗歌赏析】
③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 容?从哪一句可以读出?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 战争渲染了一种形势?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兵临城下,紧张危急 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半卷红旗,潜师夜袭 勇往直前,保卫边疆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悲壮 苍凉
半卷红旗临易水,
别云间 【注释】 “云间”: 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 夏完淳 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 三年羁旅客,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 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 今日又南冠。不变的决心。 “三年”句: 作者自顺治二年 无限河山泪,(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 谁言天地宽?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 (1647),共三年。 已知泉路近, “南冠”: 用春秋钟仪的故事。 是说死后,仍将抗 “毅魄”二句: 欲别故乡难。清。 汉武帝为伐南越,祷 毅魄归来日, “灵旗”: 告太一,作灵旗。这里指抗清的旗 灵旗空际看。帜。
古诗两首
1、 古诗二首
1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读一读
村
居
[ 清 ]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解字义
拂堤
拂:吹拂 堤:河堤
春风拂面 堤岸
土 堤
石 堤
水泥大堤
解字义
醉
《说文解字》解为“酒卒也”,“酉” 为“酒坛”,“卒”是“结束”,表 示“酒喝光了”,也就是“醉”了。
想一想:诗中的杨柳是喝醉酒了吗?
解字义
鸢 “鸢”又叫“老鹰”,它非
常善于在天上滑翔。
纸鸢
解字义
杨柳
柳条 指春天水 面升腾起 的雾气。
春烟
读一读
村
居
[ 清 ]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咏
柳
[ 唐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字义
(1)碧玉
丝绦
(2)裁 (3)妆
剪
化妆、妆扮、梳 妆打扮、红妆
猜谜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谜底:柳树
咏
柳
[ 唐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吟一吟
碧玉妆成—— 一树高——,
万条—— 垂下绿丝绦——。 不知—— 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 似剪刀——。
《古诗二首》课件
燕子边飞边说: “要下雨了,空气很 潮湿,虫子的翅膀沾 了小水珠,飞不高。 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燕子为什么要低飞?
要下雨了 虫子飞不高 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 空气很潮湿 燕子忙着捉虫子
创设情景
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低 飞的原因?
因为空气很潮湿, 虫子的翅膀上都 是小水珠, 飞不高, 燕子忙着捉虫子, 所以飞得很低。
提示: 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池上 [唐]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小娃娃去 干什么了?
小娃 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白莲
“浮萍” 是什么?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浮萍
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
一个( 小娃娃 )撑着一只(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藏好踪迹, 身后的( 浮萍 )都分开了。 这个小娃娃真可爱呀!
腰坡沉伸潮湿
ne kònɡ mēn xiāo xī bān xiǎnɡ
呢空闷消息搬响
沉潮 湿消
偏旁都是三点水, 偏旁是三点水的 字与水有关。
加一加
月要
腰
亻申
伸
扌般
搬
多音字
kònɡ( 有空 )(空闲)(填空) 空
kōnɡ( 天空 )(空间)(空气)
直 呀 边 呢吗吧加
“呀、呢、吗、吧”4个字左边小口 在左上格, 封口压横中线;“加”字右 边小口略大, 位置居中。
初读课文
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 正确,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再标出自然 段的序号。想一想,圈一圈,这个故事中 讲到了哪些动物?
小白兔
小燕子
语文下古诗二首
语文下古诗二首
语文下古诗二首
一、《木兰诗》
闻道阿父来欲问,
家在凉州,何处逢?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里江山送客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木兰诗》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典名篇,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这首诗存在着丰富的人文情感,描绘了木兰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她为
国捐躯、孝顺父亲的担当,深刻体现了古代女性的爱国和家国情怀。
此外,《木兰诗》的语言简洁明快,从文学角度看,具备了优美的韵
律和构思。
二、“登高”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诗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所感所思。
此诗以自然景物推陈出新,把自然景象和人类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展开了一幅苍茫壮美的自然风光图和深刻而含蓄的人文情态,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总之,这两首古典名篇常常被用于语文教育,不仅在中国历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诗二首(优秀10篇)
古诗二首(优秀10篇)《古诗两首》篇一21 古诗两首文本细读: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景寓理,语言执白,却引人深思。
《登鹳雀楼》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还蕴涵一定的积极人生哲理。
第一句写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
第二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
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
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
从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
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
以“楼”收尾,很好的照应了题目。
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富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
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
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飞流:形容瀑布流得很 快,像飞一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位于黄河东岸,体型壮观,结构奇特, 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 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为 有名。
登/鹳雀楼
了解作者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
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绛州 (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 一时,他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巩固练习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诗人所见。 黄河入海流
更上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诗人所想。 欲穷千里目 白 和________ 黄 。 3.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有________ 4.“千里目”是指_________________ 。 眼界宽阔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入海流:指黄河最 终流入大海。
理解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 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理解诗句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欲:想要。 穷:尽。 更:再。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目千里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 登上一层楼。
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
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 山后写下的。
庐山风光
庐山瀑布
听诗句
pù bù
望庐山瀑布
lú yáo yān chuān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 )生( ), 遥看( )挂( )。
( )直下( )尺, 疑是( )落( )。
额
页:表示与头或面部有关的部位。
如:
顶 颈 须
先 闭 紧 沙 等
等
你在哪里等过谁? 谁又在哪里等过你?
头发
乏了
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 珠的额头上。
她乌黑的头发 ∕ 粘在 ∕ 微微渗 出汗珠的额头上。
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 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 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 我听……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睡梦中的妈妈(
)。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 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 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 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 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 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 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的”字短语:
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 ( )的( )
“地”字短语:
紧紧地闭着 微微地笑着 ( )地( )
“de”字短语: “的”是什么,名词跟着“的”, “地”做什么,跟着“地”做动作。 “得”怎么样,到底怎样“得”来 帮。
欲穷( )(),更上( )()。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太阳
香炉:指香炉峰,因形似香炉, 且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落九天。 银河:天河
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 是天的最高层。
楼
层
瀑 布 川
炉
烟
yī
《古诗二首》ppt课件(共23张ppt)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日、香炉 、紫烟、瀑布。
课文讲解
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 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 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课文讲解
你了解香炉吗?文中的“香炉”到底指什么呢?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 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 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诗人所看到的就是著名的香 炉峰。
课文讲解
思考:作者在诗中为什么要用“生”字,而不用“升”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 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 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 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
8.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引入新课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 阳湖畔,瀑布飞泻。被誉为 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瀑布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 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
引入新课
李白
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
具个性特色、伟大的浪漫主义
课文讲解
思考:“遥看瀑布挂前川“其中的”遥看“有什么 作用?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点题,点明是远远地望庐山瀑布。 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课文讲解
思考:”挂前川“的”挂”字好在哪里?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1.古诗二首
cūn
jū
村 居
村 居
【清】高鼎
草 长/莺 飞/二 月 天,
拂 堤/杨 柳/醉 春 烟。 儿 童/散 学/归 来 早,
忙 趁/东 风/放 纸 鸢。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fú dī zuì
zhǎng
zhǎ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fú dī zuì
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柳树 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 生机勃勃的特点。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丝绦,丝带。用“绿丝绦”比喻柳条, 写出了柳条细长轻柔、颜色翠绿、随风 飘拂的特点。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条垂下绿丝绦。
似,好像。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 这是一句设问句。
散学:放学。
纸鸢:风筝。
意思: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 连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一起试着背诵古诗吧!
村 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景
人 忙趁/东风/放纸鸢。
把诗句补充完整 ( 草长 )莺飞( 拂堤( 杨柳 )醉( ( 儿童 )散学( 二月天 ),
春烟 )。
归来早 ),
( 忙趁东 )放纸鸢。 风
诗 村
童
咏:歌颂、赞美
yǒng
咏 柳
咏柳 咏 柳
【唐】贺知章
zhuāng
碧玉妆成一树高,
sī t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
cái
不知细叶谁裁出,
jiǎn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 作者介绍 字季真,少年时就以文章出名。
古诗二首(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抒发的感情;
明确主题:
描绘一场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
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3)齐读(要求读出韵味,体会情感)
4、诗歌围绕“别”字抒情述怀。首联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颔联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对破碎河山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颈联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尾联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与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
3.诗中哪两句表现了诗人必死的决心和难舍故乡亲人的情怀?
4.最后一联诗人表达的情怀,与陆游的哪两句诗相近?
5.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1.你还知道哪能些大义凛然的正气之诗?
2.背诵全诗。
作业
校本作业、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本诗:“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江山。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三、检测·提炼
1.《别云间》一诗的题目有何深刻含义?
2.诗中哪两句用奇特的想象抒发了革命到底的豪情?
4.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1.边塞诗积累。
2.想象扩写。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请你就诗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进行扩写。
要求:
(1)展开合理的想象,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变现战争的惨烈。
(2)字数在150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预检·导入:
1.预检:背诵《雁门太守行》,复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二、建构·应用:
反复朗读,赏析品味
1.自由读朗读。
明确朗读的三个层次:
2.读诗韵:读准字音和节奏。
3.解诗意:在初读感知基础上,提出不明白之处,师生解疑。
【全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斗场面;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一说:《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6.课堂总结: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
7.齐读全诗,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
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试说。
三、检测·提炼
1.诗人以隐喻敌人事例的强大和猖狂,以隐喻将士的英勇不屈。
2.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悲壮和残酷的句子是:。
3.全诗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楚水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基本案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基本文学常识。
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学生讨论,谈感受。)
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小结本诗艺术特色: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加上“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2.解题导入: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有《李长吉歌诗》《昌谷集》传世。】
5.品诗言:感受形象美
问题探究: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简要赏析“压”字的妙处。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压”字,一字传神,形象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的,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导入:今天,请同学们以“读诗韵、解诗意、悟诗情、品诗言”的方法自学《别云间》。
二、建构·应用: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解题。
2.读诗韵。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解诗意。熟读本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4.悟诗情。
诗中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如何抓住这个字进行抒情述怀?
5.品诗言。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
【注:诗人生活在国势日衰,战乱纷起的唐朝后期,西有吐蕃扰边,北有回纥、奚、契丹作乱。他们各霸一方,时而联合叛上,时而恃强兼并,个个虎视眈眈,欲吞王室。诗人尽管平生倍受压抑,壮志未酬,但对于藩镇势力是切齿痛恨的。】
(6)诗中有两处运用典故,找出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7)李贺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请同学们标出呈现色彩的词语,传递声响的词语,观其色、闻其声,进而感受诗中的形象美,谈出你的感受。
5.举例:
我喜欢“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两句,因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6.《过零丁洋》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开”依次排开之意,见出战阵井然有序地次第排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下笔劲拔,雄姿杰出。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5)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点明主旨,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在这里,诗人交代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原因。正所谓“身首离兮心不惩”,“鬼魂魄兮为鬼雄”,为全篇做了一个有力的收束,同时升华了主题。)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诗人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
“半卷”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位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6.比较思考: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本诗结尾所表现的爱国精神有什么不同?
通过提问、板演、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
1、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南明诗人,抗清将领。清顺治二年,清兵南下,江南一带抗清义士蜂起,夏完淳随父亲起兵抗清。顺治四年在故乡被捕,后解往南京,因拒绝清政府诱降,英勇就义,年仅17岁。有《夏完淳集》。
学习难点
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教学设计详案
批注
预习作业:
(一)识记类
1.课文下注释1(文学常识一遍)
2.《课课练》“基础目标”字词(两遍);
3.《课课练》解词(一遍)。
(二)理解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运用类: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检·导入:
1.预检:学生背诵学过的边塞诗和爱国诗。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故乡云间被清兵逮捕后,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从体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云间:地名,即今上海市松江县,“别云间”即 Nhomakorabea别故乡。
2、检查学生诵读课文。
3、首联:写自己抗清的经历和现在的遭遇。颔联:作者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清军入侵中原的强烈义愤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颈联:表明诗人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尾联: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的必胜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