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问题原因

合集下载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大学生犯罪现象已经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人认为大学是一个充满理性的地方,但实际上,大学监管不力、社会舆论压力、经济压力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大学生犯罪。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1.学术压力大学生在追求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学术压力。

一些学生为了减轻这种压力,通过非法手段获得高分数和好成绩,这就是学术诈骗。

2.经济压力大学生们往往没有经济收入,但是他们有消费需求。

一些学生通过赌博、诈骗、盗窃等非法手段谋取经济利益。

3.社交需求社交是迎来大学生的主要需求之一,但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可能会突发奇想,通过引发暴力、恶作剧等行为来获得一定的社交话题。

4.品德失范一些大学生尚未完全独立,缺乏正确的行为观念,常常出于好奇心或无意中犯错。

1.加强教育管理大学应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学生素质和意识,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事业观,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定期组织心理辅导和学业辅导,帮助学生缓解学术压力。

2.加强监管力度大学应加强学生的日常监管力度,对学生的安全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同时要严格要求校园内的安防措施,加强监控措施,及时发现校园内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3. 着重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学应着重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保持教育校园的和谐与纯净。

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大学应设立专门的教育引导机构,提供给学生正经途径获得心理扶持和经济帮助。

总之,大学是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问题、管理问题,更应注重学生现状。

加强管理,提高学生素质和意识,加强校园安防措施和营造和谐互相帮助的气氛,才是大学对学生和社会的负责行为。

大学生犯罪原因总结

大学生犯罪原因总结

大学生犯罪原因总结1.社会原因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腐朽思想和不良网络文化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一。

在当今社会一些阴暗角落里滋生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文明建设不相称的丑恶现象,像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以及不良网络内容,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诱惑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还有就是庞大的就业压力下,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能更快地安置好自己的工作,只是临时性工作,收入不稳定,也是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学校原因由于高等院校的过度的扩招生源,导致了学校的管理体系赶不上学生数量的节奏,导致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后。

由于没有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上犯罪的歧途。

大学生沉溺网吧,而荒废学业,还有一些不健康的黄色文化、暴力文化,更是影响着意志薄弱的学生,这也是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一。

院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不重视。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的《思想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由于长期的大学教育过度地重视大学生的英语、算机等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对思修法律课这类公共基础课也产草率应付考试的心理。

3.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最原始接受教育的环境。

家庭的教育方式的好与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放纵孩子,从小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生活习惯。

形成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气。

有些家长对对自己的孩子拳脚相加,粗暴训戒等暴力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反逆心理。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一些学生,由于从小失去双亲,心理造成极度畸形或无人管教而发生违法犯罪事件。

据专家分析,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

原因就是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

大学生宿舍杀人案(2024)

大学生宿舍杀人案(2024)

引言:大学生宿舍杀人案(二)大学生宿舍杀人案是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发生的一种犯罪事件,给大学校园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宿舍杀人案的背景、原因以及对大学生的冲击,并提供一些建议来预防和解决这一严重问题。

概述:背景和原因大学生宿舍杀人案是指在大学校园内或附近发生的,以宿舍中的学生为目标的恶性犯罪事件。

这类案件多数发生在晚上或凌晨时分,凶手往往以窃盗或性侵为目的进行犯罪,并在行凶后逃离现场。

大学生宿舍杀人案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心理问题、社会环境、管理不善等。

正文内容:一、心理问题方面1.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有些人由于无法适应这些压力,出现了心理障碍或矛盾心理。

2.心理疾病:一些大学生存在精神分裂、躁郁症等心理疾病,这些病症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暴力倾向。

3.社交孤立:一些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支持和关爱,从而陷入心理困境。

二、社会环境方面1.暴力娱乐:大学生在网络、电影等暴力娱乐内容的影响下,可能产生模仿行为或麻木视听。

2.社会不良氛围:一些大学校园周边存在犯罪高发区,犯罪、暴力事件频发,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安全的生活环境。

3.虚假信息的影响:一些不良信息、虚假信息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误导了一部分大学生,使他们对犯罪行径有了错误的认知。

三、学校管理方面1.安全设施不完善:一些大学宿舍缺乏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摄像头、报警器等,造成犯罪得以顺利进行。

2.监管不力:一些大学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力,存在监管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3.忽视警示信号:一些大学官方忽视了一些可能暗示宿舍安全问题的警示信号,导致事态的严重化。

四、大学生自身问题1.安全意识淡漠:一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安全的意识,不重视自己的安全,对潜在风险缺乏防范。

2.不良行为习惯:一些大学生有熬夜、酗酒、吸烟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些行为容易暴露自身安全。

3.缺乏自卫能力: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面对危险时无法有效应对,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犯罪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是国家的脊梁,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然而如今大学生犯罪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大学生犯罪不仅伤害了他们自己,也损害了社会的利益,因此对大学生犯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可能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情感困扰、学业压力、自我认同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而一些大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交友圈子等原因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他们选择了错误的生活方式,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原因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其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家庭教育不当,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等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犯罪倾向。

了解了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从多方面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大学生犯罪。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非常重要,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非常必要。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减少犯罪倾向。

二、加强法治意识教育大学生应该加强法治意识教育,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学校应该开设法律知识课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修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远离犯罪。

四、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大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犯罪案例分析

大学生犯罪案例分析

大学生犯罪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其犯罪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大学生犯罪案例,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网络诈骗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某大学生小张,因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取游戏装备,通过非法途径购买,结果被诈骗团伙利用,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小张的案例反映出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案例二: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是影响校园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小李因与同学发生口角,情绪失控,对同学进行了暴力攻击,造成了严重伤害。

这一案例揭示了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冲突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采取极端手段。

案例三:盗窃行为大学生小王因家庭经济困难,为了维持生活,选择了盗窃同学的财物。

虽然小王的行为是出于生存压力,但这并不能成为犯罪的理由。

此案例说明,大学生在面对经济压力时,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求助渠道。

案例四: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是大学生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

大学生小赵在期末考试中,为了获得好成绩,选择了作弊。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小赵的案例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存在侥幸心理和诚信缺失。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对法律法规了解不足,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容易在不经意间触犯法律。

2. 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面对学业、就业等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疏导,可能会走向极端。

3. 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行为偏离正轨。

4. 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若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应对能力。

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1. 加强法律教育:通过开设法律课程、举办法律讲座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了解法律的底线和界限。

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

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

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

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

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

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

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

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

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

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

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

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学⽣犯罪的原因 近年,在校学⽣犯罪频繁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学⽣犯罪的原因,希望对您有⽤。

⼤学⽣犯罪的原因 (⼀)犯罪数量逐年增加。

据调查,⼤学⽣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数⾃1999年起开始上升。

2004年⽐2003年增加了54.5%,2005年较之2004年⼜增加了97.1%。

(⼆)犯罪类型多样化。

⼤学⽣犯罪多以伤害型和财产型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些新类型案件。

⼤学⽣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段⽐⼀般犯罪表现出⾼智能、⾼技术性以及⾼隐蔽、⾼危害性。

⽐如轰动⼀时的郑州银⾏被劫案,主犯⼉⼦是警校毕业的学⽣,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因此,是破案难度增加;还有某些博⼠硕⼠利⽤所学科学知识,从事⾼科技犯罪等等。

(三)犯罪主体范围扩⼤。

在前⼏年,犯罪⼤学⽣多出普通⼤专院校,⽽现在来⾃重点⼤专院校甚⾄名牌院校的犯罪⼤学⽣较往年明显增多。

据上海⼀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学⽣中有16⼈来⾃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

在⼤学⽣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和硕⼠⽣,例如在2001年⼤学⽣犯罪案件抽样调查28件34⼈中,就有硕⼠研究⽣2件2⼈法官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犯罪也在增加,在2002年67名犯罪⼤学⽣中,⼥⼤学⽣有11⼈,其中盗窃10⼈。

⼤学⽣犯罪的⼼理原因 (⼀)虚荣⼼理。

⼼理学上认为虚荣⼼理是指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从物质或精神⽅⾯表现出来的⼀种不正常的⼼理状态,爱慕虚荣的⼈多为外向型、冲动型、做作型性格特征,待⼈接物突出⾃我,常以⾃我为中⼼,⼼理浮躁,⾏为反复易变。

虚荣⼼强烈的⼈⼀般奉⾏“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有”的信条。

具有这种⼼理的⼈,若任其发展,就会为满⾜虚荣⼼理⽽⾛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0岁左右的⼤学⽣,⼤多具有极强的表现欲,也亟须被他⼈认同,但若寻求不当,就可能使⼀些思想不成熟的⼤学⽣寻求各种途径满⾜虚荣⼼,甚⾄不惜去违法犯罪。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犯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犯罪现象。

那么,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预防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压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一部分,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容易产生犯罪心理。

2. 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一个稳定和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许多家庭存在着家庭纠纷、家暴、离婚等问题,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犯罪的倾向。

3. 个人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存在自卑、自闭、孤僻等心理问题,无法良好地融入社会和校园环境,这些心理问题会激发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清晰的认识,也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4. 社会环境大学校园的社会环境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大学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地方,但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交往关系,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导致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5. 媒体影响现代社会的媒体发达,各种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价值观也很容易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之中,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其抵御犯罪的能力。

2.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精神指导,创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大学生犯罪预防

大学生犯罪预防

大学生犯罪预防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责任。

然而,一些大学生却因各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这不仅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损失。

因此,探讨大学生犯罪预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较弱。

部分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虚荣心强,当自身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时,容易产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的想法。

其次,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犯罪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度溺爱或过分严厉,导致孩子性格存在缺陷。

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使其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再者,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学校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疏导和干预。

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不良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容易侵蚀大学生的心灵。

为了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

家庭方面,父母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关爱孩子的成长,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管理。

完善教育课程体系,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大学校园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防止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发生,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

本文将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个体层面的原因包括:一是个体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导致他们对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

二是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一些人为了排解压力而选择违法犯罪,从而获得短暂的快感。

三是一些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法律意识,未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法律责任,导致其容易陷入犯罪行为之中。

社会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社会环境的变迁。

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使得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诱发其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二是社会对大学生犯罪的宽容和纵容。

一些大学生犯罪行为并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有些犯罪行为只是被视而不见,这种宽容态度容易使得大学生误认为违法犯罪是可以无罚的。

三是社会道德观念的淡薄。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导致其对社会规范缺乏认同感。

为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服务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法律责任。

还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并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

学校还应配备专业的安全保卫人员,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家庭教育也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重要举措。

家庭是个体形成良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基础,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其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安全课堂】当代大学生犯罪思想根源有哪些?

【安全课堂】当代大学生犯罪思想根源有哪些?

【安全课堂】当代大学生犯罪思想根源有哪些?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些大学生铤而走险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

也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归根结底内因起决定作用。

1、法律意识淡薄虽然高校普遍在大一开设法律基础课程,但往往不够重视,加之课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而且很多大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对法律基础课不予重视,只是应付了事、考前突击。

因此大学生很难掌握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法律知识不足必然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

下面这个案例便很能说明这一点。

武汉某大学女生安某,将室友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偷走,用袋子装好,放在看门师傅处。

当失主报警后,安为了避嫌还将自己的1200元也放入袋中,谎称自己丢了1200元,当其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时,才交代了事实。

但是,在制作讯问笔录时,我们发现,安某始终认为自己并没有“偷”,只是“拿”。

其实安自身经济条件是不差的,她自己有电脑和手机,并没打算真的将失主的东西据为己有;她只是因为失主平时和自己不和,想报复,便“拿”她东西想吓唬吓唬她,之后便把东西还给失主。

这便足以看出安的心智十分幼稚,而且法律意识极其淡薄,甚至不能区分行为上的罪与非罪。

2、不良的性格和不成熟的心理根据我院办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都有不良性格特征。

表现为:(1)追求享受,爱慕虚荣。

例如,最近我们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办理了12起高校学子盗窃苹果手机的案例,可谓让人触目惊心;华师一学子为了看世博,盗窃同学的银行卡。

(2)打击报复,发泄私愤。

例如,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何某,在其所住的学生宿舍里,趁寝室无人之机,盗走同寝室同学的笔记本电脑1部、MP41部及耳机1部,并将赃物全部抛入学校湖中。

在对何某的提审过程中了解到,何某与同寝室学生常因生活琐事发生争执,心怀不满,遂决定通过盗窃行为对其同学实施报复,以排解心中的怨恨。

(3)学习或恋爱上的竞争。

如,某高校一名女生屡次偷窃同宿舍两个好朋友的衣物、化妆品、手机等物品,她处理赃物的方式就是坐车将东西扔到长江里面。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大学生美好的前途指日可待,何以走上犯罪道路?那么,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吧!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笔者认为,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自身原因: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成年,但是,同生理上的成熟相比较,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水平提高的相对缓慢,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这些大学生不同程度还具有未成年人的某些心理特点。

情绪不稳定,自控力较差。

尚没有迈入社会的大学生往往年轻气盛,自我约束能力差,感情比较脆弱、易冲动,缺乏对事件的正确处理与驾驭能力。

在一定的突发事态刺激之下,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极有可能与他人发生冲突,容易产生偶发性犯罪。

大学生犯罪中的伤害型案件多数都是起因于此。

依赖心理过重,无法应对挫折。

现在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一直比较顺利。

进入大学后,他们往往要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但其潜意识中仍然在寻求依赖,自我定位不准,对挫折没有思想准备,一旦遇到重大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难以调整自身对社会变化的认识。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队伍的日趋膨胀,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如大学生失业现象增加等等。

这些使现代大学生不再有过去大学生拥有的那种自认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者的想法,他们的自我预期值下降,这就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的心理。

二、学校教育方式的缺陷:某些院校包括一些名牌院校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学校的设施建设抓得比较紧,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情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学生的增多,大学内部对学生管理弱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社会要求及家长期望都很高,个人成才欲望强烈。

但由于其心理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为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常常发生。

他们是心理障碍高发、易发群体。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犯罪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给社会稳定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学生犯罪问题是我们亟需重视和解决的一个。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对策,以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问题的继承和延续大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社会问题的影响。

随着社会问题的延续和继承,有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一些犯罪行为。

社会上的贪污腐败、道德沦丧等问题,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的想法,从而导致犯罪的产生。

2. 学业压力过大现今,中国的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习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和学业,一些学生会选择不正当手段来应对学业压力,比如作弊、抄袭等,甚至有些人会通过违法的手段来获取金钱和资源。

学业压力过大使大学生失去了正常的社交和身心发展的时间,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

3. 缺乏自我约束和道德观念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和道德观念,对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认知不足,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够理性地认识。

这些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容易犯罪,而且对于犯罪行为没有足够的认知,导致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犯罪后果。

4. 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信息、不良行为,以及一些犯罪团伙的渗透,都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陷入犯罪的泥潭之中。

二、预防对策1. 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道法律法规对其社会行为管理的重要性,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和后果,以及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该是社会的栋梁和建设者,但为何会出现犯罪现象呢?本文将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压力过大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学业压力日益增大。

许多大学生由于不能应付这些压力,心理压力过大,出现了心理问题,从而做出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2. 财力不足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经济来源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大学生就会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取经济收入,这样也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 青少年叛逆期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青春期,青春期叛逆心理非常严重。

他们往往会因为和家长的矛盾、与同学的矛盾、与老师的矛盾等产生纠纷,为了发泄情绪,往往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 缺乏正确的法治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对法律、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同学对法律、道德观念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出现了以权谋私、以邪迷正的情况。

5. 缺乏独立意识在家长的过分呵护下,有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性,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就会想到走上犯罪的道路来解决问题。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1. 家庭教育家庭是大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首要手段,家长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守法好学、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的人。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学校要加强对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有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认知。

3. 社会引导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舞台,社会的舆论引导对于大学生具有示范和鼓舞作用。

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

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法律,做到心中有法,常怀敬畏之心。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大学生犯罪是指在大学期间或者毕业后,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总称。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可以从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了预防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我们可以从加强教育引导、提供心理支持、加强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个人因素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个人的心理、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可能导致他们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大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阶段,心理和行为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存在一些控制能力较弱、冲动性较强的问题,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

一些大学生压力较大,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容易追求非法的快速发展途径以获得经济利益。

网络和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些信息的泛滥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教育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犯罪行为。

当前,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人格教育。

大学生在校期间缺少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必要教育,导致一些大学生在离开校园后,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和解决生活问题,进而采取不法手段获取利益。

为了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法制观念,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处于一个转折期,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学校和社会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并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控和防控,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对犯罪行为的识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大学生犯罪原因总结

大学生犯罪原因总结

大学生犯罪原因1.社会原因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腐朽思想和不良网络文化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一。

在当今社会一些阴暗角落里滋生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文明建设不相称的丑恶现象,像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以及不良网络内容,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诱惑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还有就是庞大的就业压力下,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能更快地安置好自己的工作,只是临时性工作,收入不稳定,也是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学校原因由于高等院校的过度的扩招生源,导致了学校的管理体系赶不上学生数量的节奏,导致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后。

由于没有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上犯罪的歧途。

大学生沉溺网吧,而荒废学业,还有一些不健康的黄色文化、暴力文化,更是影响着意志薄弱的学生,这也是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一。

院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不重视。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的《思想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由于长期的大学教育过度地重视大学生的英语、算机等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对思修法律课这类公共基础课也产草率应付考试的心理。

3.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最原始接受教育的环境。

家庭的教育方式的好与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放纵孩子,从小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生活习惯。

形成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气。

有些家长对对自己的孩子拳脚相加,粗暴训戒等暴力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反逆心理。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一些学生,由于从小失去双亲,心理造成极度畸形或无人管教而发生违法犯罪事件。

据专家分析,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

原因就是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犯罪率逐渐上升,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造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因素。

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其成长有直接的影响。

一些家庭生活不幸福,亲情薄弱,精神状态不稳定的学生可能比较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二、周围环境因素。

大学生处于一个开放、多元化的环境中,经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

一些较为脆弱的心理,在没有较为坚定的信仰和心理支撑的情况下,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中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恶性事件,例如饮酒驾车、吸毒等犯罪行为,这些不良风气和事件的存在也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产生犯罪的倾向。

为了预防大学生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从小建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的重要教育场所,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自觉性。

三、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大学生的不良行为。

同时,也需要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和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安全保障。

学校应该加强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加强校园安全和治安管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大学校园接受教育。

然而,一些大学生却在校园内犯罪,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高校的安全与稳定,也威胁到了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围绕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以及针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1.心理压力大随着大学课程的不断加重和社会竞争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些学生为了应对压力,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对其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当这些负面情绪不得到及时的调节和处理,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犯罪想法和行为。

2.道德观念淡薄大学生是社会的新兴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正在不断形成和建立。

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其他原因,对道德伦理观念缺乏认识和理解,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于犯罪行为的认知模糊和对犯罪的危害性的低估。

3.法律意识淡漠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法律意识。

一些大学生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对于某些违法犯罪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和漠视法律法规的行为。

同时,一些大学生也缺乏对法律责任的认识,容易犯下违法行为。

针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1.加强教育与引导要预防大学生犯罪,首先应在教育上下功夫。

学校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道德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加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同时,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缓解学生的压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演习,定期组织消防演习、地震逃生演习、防盗防抢演习等,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3.建立制度与规范学校和社会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法规和制度,对大学生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制度上的保障。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查宿舍、随机抽查等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加强学生管理力度。

大学生犯罪发言稿范文

大学生犯罪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深感荣幸,同时也深感沉重。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事件频发,这不禁让我深思:为什么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此,我愿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谈谈我对大学生犯罪的看法,并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远离犯罪,共创美好未来。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价值观扭曲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风气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

部分大学生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价值观扭曲,将金钱、地位视为人生目标,从而忽视了道德、法律和道德规范。

2. 心理素质差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在心理压力的驱使下,他们可能会选择违法犯罪来发泄情绪,寻求刺激。

3. 法律意识淡薄一些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认为违法犯罪无关紧要。

这种法律意识淡薄的观念,使他们容易在面临诱惑时,丧失理智,走上犯罪道路。

4.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部分大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关爱和引导,导致他们缺乏责任感,道德观念淡薄。

5. 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一些不良信息、不良风气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部分大学生在追求个性、标新立异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诱惑,走上犯罪道路。

二、大学生犯罪的危害1. 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大学生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伤害,还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

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恐慌,影响社会风气,降低人们对法律的信任。

2. 影响个人发展犯罪行为会留下案底,影响大学生的个人发展。

一旦犯罪,他们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甚至可能被终身监禁。

3. 损害家庭幸福大学生犯罪,往往会导致家庭破裂、亲人离散。

犯罪者不仅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家人。

三、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措施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

2. 提高心理素质学校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

大学生犯罪原因探讨

大学生犯罪原因探讨

大学生犯罪原因探讨大学生犯罪问题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方面,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积极准备投身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陷入犯罪行为之中,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犯罪呢?首先,家庭背景可能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家庭结构逐渐多元化,一些大学生成长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者破裂家庭中。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们缺乏稳定的家庭支持和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孤独感。

缺乏家庭的塑造和约束,大学生更容易陷入犯罪的诱惑中。

其次,社会环境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校的竞争压力使得一些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他们可能因为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困境或社交挫折而感到沮丧和绝望。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寻求犯罪行为来逃避现实或获得利益。

同时,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价值观念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诱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三,个人心理问题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在大学生中日益突出。

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出现行为异常,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同时,一些依赖问题,如赌博、药物滥用等,也可能使大学生失去理智,做出犯罪行为。

最后,社会监管的缺失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群体日益庞大,但社会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却相对薄弱。

一些大学生在校园中接受的教育和指导不足,导致他们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不够充分,容易违法犯罪。

同时,在社会上,对大学生的监管也不够严格,容易让他们逃脱处罚或者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改造。

综上所述,大学生犯罪原因的探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

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心理问题以及社会监管的缺失都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改善社会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严格加强对大学生的监管,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针对近些年来大学生犯罪实际情况,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论述了如何更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犯罪。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控制
近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层次多样化,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学生成分复杂,学生群体文化层次各异,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差别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呈下降趋势,因而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呈上升态势。

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犯罪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大学生犯罪之原因分析
(一)家庭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摇篮,是社会的细胞,人从出生到青年期,多数时间是在家庭中与父母一起度过的,而这一时期正是人的社会化最关键的时期,父母在孩子的成熟历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家庭关系对大学生犯罪有着深刻的影响。

大量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研究资料表明,家庭与青少年犯罪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1、家庭教育的失当是青少年犯罪滋生的土壤。

我国的家庭教育失当现象相当严重,主要存在着的教育方法有溺爱型、粗暴型、放任型。

其中大学生家庭存在的溺爱型最为普遍。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不是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就是过分保护与干涉;不是专制粗暴、惩罚严厉,就是偏袒和溺爱。

这种极端化教养方式很难使青少年实现正常的社会化,往往形成不良的习惯和人格,而这些不良的习惯和人格正是犯罪的内在动因。

[1]同时,家庭教育的失当还表现在教育的内容上,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分数,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2、家庭结构的残缺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成长。

调查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破裂家庭)出身的青少年犯罪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

家庭残缺使教育功能减弱,甚至失去家庭教育功能,一方面可能为了补偿而过分溺爱,另一方面又有可能造成对子女情感淡漠。

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往往孤独怪癖,一旦遇到挫折,无法找人倾诉,很容易走极端。

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因为缺乏父爱或者是母爱而在求学过程中遭受同伴的讥讽、排斥养成自尊心强、抗挫能力弱、爱面子、逃避、好强、心胸狭隘、嫉妒心强的个性。

在内心里他们渴望和正常家庭一样享受父母的关爱,外表却装作冷酷无情让人难以接近。

他们的心理年龄比一般同龄伙伴要偏大,在他们求学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别人的嘲笑和同情。

一旦被同学当作取笑的对象,或者他人不小心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会报复对方,触犯法律。

(二)大学教育及管理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
1、大学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学校相对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文化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而品德教育又形式化,两者在一定程序上与实际脱节。

虽然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已开始启动,对教学课程的设置作了相当大的改革,但对教育和学生违法犯罪之间的密切关系仍未予以充分重视。

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目的是考试及格,不要补考或重修;教师讲授限于完成教学工作量甚至带课费。

究竟课堂教育效果如何,往往没有一套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方法来衡量,因此学生心理和思想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可以解决多少也就成了很随意的事情。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未能正确树立,对社会、人生产生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道德沦丧,犯罪发生。

2、大学学生管理相当薄弱
首先,高校扩招使管理资源相对不足。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2]随着高校近几年的飞速扩招,高校出现教育资源紧张、管理不到位、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成为制约高校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管理没落到实处。

高等学校心理环境相对落后、高等学校心理调查工作滞后,心理干预无力。

较忽视贫困学生、家庭特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在客观上放任了情绪丰富化、强烈化、心境化的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引发认知不协调,甚至导致部分大学生自我封闭、自我否定、怀疑人生。

这些都造成高等学校心理环境相对落后的现状,有不少人也正是由于在这种环境下,心理问题不能解决,心理异常程度越来越严重,一旦遇有契机,很容易导致出现犯罪行为。

再次,为了确保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专门制定并颁布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最终使问题处理打大折扣。

而长期有规无循,最终丧失威严,也令少数学生有恃无恐,不断做出违纪行为。

管理力度不够的另一个表现是,对本为数不多的校纪处理,基于某些考虑,不能及时公布于众,使得他人从中受到警示。

同时,由于教育目标追求功利,学校把一切工作都纳入量化管理,通过打分测评等方法评优,把一切管理手段和标准量化,把学生的一切行为都与分数挂钩,导致以利益相诱惑的恶性竞争。

这种恶性竞争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的失衡。

(三)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表现在:由它带来的无序性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使得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偏轨和倾斜。

他们趋乐避苦、追求享受,当通过正当渠道不能达到目的时,其中一部分大学生就会采取犯罪的方法来实现。

同时,物质利益成为现实生活的重头戏,许多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这诱发了一些大学生进行抢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也产生影响
2、不良媒体文化的诱惑。

媒体的特征是给我们最快、但是不一定是最好的消息。

但它给我们带来方便,让我们开阔视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诱
惑。

一些图书、音像制品中都包含着有关破坏和暴力以及淫秽的内容。

这些非法版书刊、VCD光盘陆续涌向校园,使一些意志力差的大学生无不受其蛊惑,使他们沉醉于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之中而不能自拔,直至走向犯罪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