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心理浅谈

合集下载

浅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浅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浅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学习心理辅导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心理状态进行识别、分析和干预而达到调节、改变和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

学习心理辅导的意义在于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障碍因素,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干预和调整,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首先,学习心理辅导应该具备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在学习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因材施教,不断推进改进,不断升级方法,确保学生获得改善。

对于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多采用学习于游戏中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掌握技巧,对学习入门很有帮助。

初中生则比较注重学科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在辅导中要进行学科知识点的解释和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特征,更好地掌握知识。

对于高中生,提高成绩是重要目的,所以学习心理辅导需要加强应考技巧,侧重于解决应试焦虑等问题。

其次,学习心理辅导应注重个性化辅导。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是不能忽视的,也是学习辅导过程中追求的目标。

学生有时会遇到心理障碍,例如学习困难、缺乏自信等,老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分析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制定能够适应学生的独特性的辅导方案,尽量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接受并理解自己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建议,从而达到对学生个人的关怀和照顾。

其次,学习心理辅导应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控能力。

学习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少走弯路,帮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提高、自我调整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问答、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办法,找到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进一步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控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并应对学习的挑战。

最后,学习心理辅导应该鼓励学生寻求支持和帮助。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境和问题,学生未必能够独自解决。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1.思维逐渐成熟: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开始具备更加成熟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开始从表面现象中探究问题本质。

同时,中学生也逐渐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始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2.个性发展初步显现:中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能力。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去追求。

在同伴关系中,中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友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同伴的影响。

3.对自我认识的探索: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认识逐渐加深,开始思考自己的个人特点、优点和缺点。

有些中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身材、自信等方面开始过分关注,产生自卑心理;而另一些中学生则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探索,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4.情感变化明显:中学期间青春期的到来,使得中学生的情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和恋爱情感,并且对友情和亲情的需要也日益增长。

由于身心发展不均衡,中学生的情绪也相对较为波动,可能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或焦虑等问题。

5.学业压力增加:中学时期学业负担较大,课业压力也相对增加。

中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知识学习,需要掌握更高深的学科知识。

在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时,中学生可能面临着焦虑、紧张、幸福感减少等问题。

6.社交能力培养:中学生开始更多地参与社交活动,拥有更广泛的社交圈。

他们需要学会与不同人群相处,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交际能力。

此时,中学生的羞涩和自卑心理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交流。

7.逐渐形成自我责任意识: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责任逐渐形成意识。

他们需要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生活习惯,开始自己制定计划并且全面负责。

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自律意识,并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总之,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他们的心理特点体现在思维的成熟、个性的初步显现、自我认识的探索、情感变化明显、学业压力增加、社交能力培养和自我责任意识的逐渐形成等方面。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疲劳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疲劳

中切实存在着典型的 “ 心理疲劳”症 极、被动的心态去对待学习活动 , 会感 生 的作业 和 检 测并 没 有 真正 体 现 出精
状 ,如 思维 迟 钝 、认 知 力 下 降 、意志 到学习是沉重的负担,从而导致精神萎 选 和适 量 的原 则 。作 业 的量 大 ,检测
力 减 弱 、反 应 迟 缓 、手 脑 协 调 性 差 , 靡 、记忆力下 降、失 眠疲惫 等现象。

的多 种 线 索 ,不 利 于 知识 的提 取 和应 郁 、不 满 的情 绪 所 困扰 着 ;而师 长 无

农 村初 中 学生 产 生学 习 “ 心 用 ,因此 学 习效率 明 显低 下 。
2外部 因素 . ( )师 源性 影 响 1

休止的埋怨、挑剔 、批评更使得学生 . 产生了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使家长和
■一 线快 递
浅谈
农村初中生学 习心理疲劳
口 沈 明华
[ 关键 词 ] 村 ;初 中生;学习; 象。 农
心 理疲 劳
作 业 和单 元 检 测 是教 学 活 动必 不 可少 的 重要 环 节 。它 有利 于学 生 巩 固
( 2)学 习 动机 不 明
学 习 动机 是 否 良好 或 被 激发 是 提 所 学 的 知识 ,有 利 于 教 师及 时 了解 教
或进 入 抑 制状 态 ,破坏 良好 的心 理状 教 师 命题 测 验— —学 生 应 试 。在 这 样 引导 学 生根 据 自己 的实 际情 况 制 定合 切 标 态 。如 果 学 习者 不 注意 劳 逸结 合 ,用 的被 动教 育模 式 下 ,教师 不 会注 意 到 适 的学 习 目标 ( 忌 目 制定 得 大 而
习 的 厌 倦 ,影 响 学 生 身 心 健 康 发 展 。 采 用 拼 抢 时 间 、搞 题 海 战 术 等 方 法 。 师 注 重学 习 成绩 。在 家庭 和 学校 的高 为 了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效率 ,促 进学 生 缺乏 正 确 的学 习 策略 ,不利 于把 知识 期 望 之下 ,中学 生 极 少有 属 于 自己的 的健 康发 展 ,笔 者 认 为很 有 必 要对 学 系统 化 ,不 利 于建 立 引 起联 想 和 回忆 时 间 和 空 间 ,整天 被 苦 闷 、焦虑 、抑 生学 习 “ 理疲 劳 ”作探 讨研 究 。 心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 早恋 问题
中学生 正 处 于身 体 的发 育 和 情 感 的 朦 胧 时 期 , 易 对 异 性 极 产 生好 奇 和 向往 的心理 , 易 把 学生 之 间 的同学 之情 当成 爱情 , 容 从 而走 进早 恋 的误 区 ; 由于 年 龄 小 , 能 很 好 的 处理 感 情 问题 , 不 容 易产 生心 理 冲突 并加 剧 心理 冲 突 , 而 做 出各 种 冲动 的事 情 。 从
中学 生正 值 花季 , 人生 中最 重 要 的成 长 时期 ; 是 中学 阶段 是 自然 优美 的 风 景和 人文 景观 中受 到 美 的熏 陶 和 道 德 的感 染 , 自
中学生 长 身 体 、 知识 、 智慧 的时 期 ; 是 其 道 德 品质 与 世 界 长 长 也 观 逐步 形成 的时 期 。在 这 一 时期 , 生 面 临着 生理 、 理 的 变 学 心
理健 康 教 育 的发展 , 应 该创 设 各种 情 境 , 更 在行 动 中促 使 学生 自 我认 识 、 自我教 育 , 而 形 成 良好 的行 为 习惯 , 从 培养 学 生 健 康 心 理 素质 。学 校 在 日常 的 学 习 和生 活 中 , 可通 过 开 展 心 理 咨 询 也

应通 过读 书 来 自学 积 累心 理 学 的知 识 与 经 验 , 步 培 养 中学 生 逐 心 理 素质 教 育方 面 的 自我 教育 能 力 , 而 自己解 决在 学 习 心理 、 从 青 春 期 、 际 关 系 、 习方法 、 人 学 考试 焦虑 等 方 面存 在 的问 题 。
总之 , 中学 生 进行 心理 健 康 教 育 应 是 全 方 位 、 角 度 的 , 对 多 心 理健 康 教 育是 学生 健 康 成 长 全 面 发 展 的需 要 , 引起 高度 重 应 视 。它 需要 家庭 , 学校 , 会 和 自身 的共 同努力 。只有 对 学 生进 社 行心 理 健康 综 合教 育 , 能有 效地 保 持 学 生 的心理 健康 , 高学 才 提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分析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分析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分析语文学习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将对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进行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着认识兴趣多样化的特点。

在初中阶段,学生逐渐形成了对语文学科的初步认识,他们开始意识到语文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语文的兴趣也由于个人经历和接受的教育背景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主动阅读课外书籍,主动参与语文课堂讨论,积极参与各种语文活动。

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追求更多是内心的满足感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语文学习抱有较为消极的态度,觉得学习语文无法带来立即的实惠,对于课堂内容缺乏兴趣,不愿参与活动,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

此外,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心理方面也具有挫折感与成就感的体验。

学习语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比如理解困难的课文内容、写作时的思路紊乱等。

这时,部分学生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

而另一些学生则会积极面对挑战,通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来解决困难,最终克服挫折,取得成就感。

这些学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提升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能力,并且对自身取得的进步感到满足和自豪。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学校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立正向的学习心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克服挫折,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升整体的语文学习效果。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加、社交关系的复杂化等问题,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需要得到重视。

以下是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行为以及自我价值感。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看得非常重要。

因此,有时他们会受到同龄人对他们的外貌和外表的评价和观点的影响。

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评价,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情绪波动较大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特别开心或者特别沮丧。

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在发生变化。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情绪的波动,适时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以缓解情绪上的不适。

三、逐渐独立意识加强初中生逐渐开始表现出独立意识。

他们渐渐追求不受父母约束的自由和独立。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度地给予他们一些独立权利和责任,同时培养他们正确认识权益和责任的观念。

四、对社交关系的关注初中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关系。

他们希望在班级里有朋友和认同感。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或学校的活动,培养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良好关系。

同时,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应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

五、学习压力增加初中生面临着学习压力的增加,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同时,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好坏,而是鼓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身心发展不平衡初中生身心发展不平衡,身体发育和性别特征逐渐显现。

而且,他们的心理和身体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睡眠问题、饮食习惯问题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可以教育他们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浅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浅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浅谈初三学生的心理学习变化及应对策略利津实验二校张绍国走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初三的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变化是什么,如何应对?下面就我的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习方面,初三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三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初二知识相比,初三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

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

这也是初三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三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加上很多家长﹑学校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

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或麻木懈怠,或暴力对抗。

家长老师可以为孩子推荐好书,适当保留孩子的爱好,节假日适当出游,适当允许朋友圈的存在;遇事多理解、多帮助多交流,就事论事而不是上纲上线。

二、在心理方面,初三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

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

而进入初中三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解决办法是了解情况,适当鼓励,借助出游、借助改善生活、借助关心身体等机会拉近与孩子关系,使孩子产生主人翁责任感,变得思想开放、态度积极、做事主动生活阳光;相反,以前管理松懈,现在要求严格又不合理那只有迫使孩子逆反叛逆、堕落甚至辍学。

浅谈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浅谈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心理健康及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心得体会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如不及时引导,这一时间的学生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据调查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出现许多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如自杀事件、终日沉迷于网络、终日无所事事、患有忧虑症、强迫症等,给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埋下隐患。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

归纳起来不外乎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一)内因:是指来自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因素,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断乳期的来临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们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度的关键时期,心理上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但从生理来讲又没有发育成熟,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心理学上把这种想象叫做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在一些行为活动和思维方式上表现出“成人”的特征,在心理上渴望别人把他们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

他们不愿接受父母和老师过多的照顾或干预,有强烈地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事情往往会提出过激的言词。

但由于年龄不够以及社会经验的局限性,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和幼稚性.这就使他们常犯一些错误,心理往往出现挫败感,这样就会导致情绪低落,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时间长了,很可能造成心理问题。

2.来自情感方面的困惑和逆反情绪的出现中学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会慢慢成熟,这时的中学生往往表现为情绪比较敏感,易于冲动,注重其他同学尤其是女同学的评价,并且对异性渐渐产生好奇和向往,有可能对某个异性产生强烈的倾慕心理,这就是老师们谈虎色变的“早恋”,其实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

浅谈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调适策略

浅谈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调适策略

浅谈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调适策略作者:周永峰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03期“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心理及行为的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

”当代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心理接受能力差,因而易产生情绪波动,甚至形成心理问题,若不对其进行及时的调节和疏导,长期持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引发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中学生只有充分掌握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策略,才能增强心理接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奋发图强,使中学生活丰富充实。

当前,部分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考上大学,提升自身素质,满足自身成长和国家需要。

但仍有部分中学生害怕和讨厌学习,出现一系列学习心理问题,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焦虑或情感困扰、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最后导致不良情绪反应,注意力不集中等。

究其产生原因,那是多方面的。

一、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产生原因1. 外因(1)社会原因。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社会就业岗位有限,这就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再加上社会不良竞争和腐败现象,使许多中学生误认为当今是权钱横行的时代,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心灵,也削弱了其意志力。

(2)学校原因。

学校管理模式僵化、单一,已不适应新课改要求。

教师根据考试大纲选择教学内容,致使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3)家庭原因。

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承受挫折和压力能力差;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过于重视学习成绩,与孩子缺乏有效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多缺少关爱与温暖,存在自卑心理,学习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2. 内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因此,必须分析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因。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浅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1 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2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3 缺乏恒心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

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4 青春期的困惑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

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4.1 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学习心理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

为了了解初中生学习心理的情况,我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整理出以下报告:调查对象:初中生(男女比例大致相等)调查内容:1. 学习态度:初中生的学习态度一般较为积极。

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将来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他们会努力学习。

约8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也有约20%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可能缺乏动力。

2. 学习动机: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

大部分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扬。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追求知识的探索和发现。

3. 学习焦虑:在学习过程中,约50%的初中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学习焦虑。

有些学生会因为考试成绩压力大而产生焦虑情绪,有些学生则因为对自己的要求太高而感到焦虑。

学习焦虑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 学习氛围:初中生的学习氛围多以竞争为主。

很多学生在追求好成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互相比较成绩。

这种竞争氛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但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学习策略:初中生在学习上常常会运用一些学习策略。

大部分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一些学生会使用记忆技巧和复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还有一些学生会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学习上与他人合作。

结论:初中生的学习心理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动力。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焦虑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策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浅谈中学生的厌学心理现象与成因

浅谈中学生的厌学心理现象与成因

浅谈中学生的厌学心理现象与成因我国相关学者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教育形势下的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问题。

而学习心理障碍是中学生集中体现的主要心理问题,厌学症则是这种心理障碍最普遍的表现。

现就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心理现象,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学生厌学的表现和症状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理想和规划,将自己的人生道路交给了家长。

随着我国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当今青少年的物质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长尽其所能为自己的子女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

在这种优厚的生活环境中,子女对家长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认为父母可以为自己安排好一切。

这样,就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上的动力,对学习无所事事,更何谈自主、自觉学习意识呢?这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种社会因素。

2.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

加之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现实问题凸显,更是加重了学生的这种思想认识。

这种思想认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又一种社会文化因素。

3.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

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厌倦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

有的同学谈到作业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甚至有些同学对于作业、考试漫不经心,甚至将这种厌学的态度针对于教师,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探索欲,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4.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

厌学的同学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满足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认为学习活动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包袱、拖累。

他们一般很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认真听讲,不愿做作业,不愿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而是经常按照自己的意愿“为所欲为”。

因此就会出现违反课堂纪律、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放弃学习的机会,对家长和老师提出的要求故意抵触对立。

5.对学习灰心丧气,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表现出无所谓的学习态度。

浅谈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问题等。

这些问题对农村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解决策略,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1. 适应问题由于农村中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城市中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一些农村中学生在进入学校环境后可能出现适应问题。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焦虑、不适应学校的教学方式和人际交往,甚至出现逃学等行为。

2. 人际关系问题农村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由于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使得他们在面对外来同学时可能会出现交流不畅,交往困难等问题。

3. 学习压力问题尽管农村中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较为宽松,但是他们仍然会受到来自家长、老师以及同学的学习压力。

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有些农村中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遇到困难,导致学习压力过大。

1. 心理辅导对于适应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农村中学生加快适应学校生活和改善人际关系。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 增加交流机会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体育运动、文艺表演等,增加农村中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发展。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增加社会经验,拓宽视野。

3. 提供学习帮助对于学习压力问题,学校可以提供学习帮助,比如辅导课程、学习指导等。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4. 关注家庭教育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学校可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提供家长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可以建立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跟踪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摘要〕中学时期,虽然只占人生长河几十分之一的时间,但却是个体心理激烈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伴随着显而易见的生理上的重要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性趋于成熟,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家长甚至学校所忽视,要么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语言安慰、责罚,要么完全当成大人的模式处理,严重忽视了这一特殊时期学生心理的需求。

只有当极少部分学生由于极端事件的出现才会偶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是非常被动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学生生理引起心理等非平衡状态和各种冲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成长需要中学时代是人类走向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一个关键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随着中学生的身体在快速地发育,外在表现有身体长高、嗓音变粗、变细、开始长喉结、生理期的到来等,这些都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而另一方面不爱说话、上课精神不集中、无法沟通等问题也普遍表现出来,学校和家长仅仅简单归结为长大了、心事重了、学习压力太大了等原因,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家长和老师们严重忽视的地方,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与同性、异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家长、老师的认识,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等表现出强烈的认知需求。

在互联网没有出现的时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指导,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代际之间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更愿意从网络上了解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更容易对家长、老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的完整性、现代性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本人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出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困惑:1、对学习产生恐惧,精神紧绷,往往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

浅谈中学生焦虑和抑郁心理的产生和应对措施

浅谈中学生焦虑和抑郁心理的产生和应对措施

浅谈中学生焦虑和抑郁心理的产生和应对措施东营市第一中学赵书田心理健康在生理学上定义为:心理健康又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来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也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的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来实现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上还比较稚嫩,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往往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在突然的挫折和困难面前也容易心理失常,因此,作为我们教师要全面掌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各种心理问题,要加强教育的镇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心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焦虑在我校学生身上表现的比较普遍,其中大部分学生较轻微,持续时间也较短,这种轻微、短暂的焦虑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

然而也有很少的学生焦虑时间持久,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很敏感,他们入睡困难,易被惊醒,经常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和心烦.这种心境不仅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若不及时疏导和诊治,容易演变成一种稳固的心理定势,久而久之就转变成为恐惧症等影响。

中学生焦虑这种心理主要源于学习压力,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1、学习成绩不好带来的压力,咨询时,有的同学说:“我想学好,但不知怎的,总是学不会,心理觉得很闷”。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不得法引起的,他们为不知如何学习而苦恼,学习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从而在心理上逐渐造成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对外界的评价非常敏感,缺乏自信,严重者情绪沮丧,出现轻生的思想,2、学习成绩好带来的心理压力,调查时,也有同学说:“我整天睡不着,总是怕自己的成绩会由好变差”。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教育部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的提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被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

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的关键时期。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

这些不健康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

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

一、洞察学生心理,了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扰,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为以下几类:1.学习问题(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2.人际关系问题(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

论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

论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

论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中学生是思想活跃、心理敏感的阶段,正处在青春期的边缘,他们的心理特点很多,以下是几个比较主要的心理特点分析。

首先,中学生存在着丰富的情感需求。

青春期是人生中情感波动最为剧烈的时期,中学生既有对父母、老师、朋友的情感需求,又有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

他们渴望得到父母和师长的关心和理解,希望得到朋友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也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期望。

而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导致中学生出现情感上的不稳定和消极情绪。

其次,中学生存在着自我意识的突出。

青春期是个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中学生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才能、成就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关注和要求。

他们会比较自己和他人,对自己的不足或失败会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

同时,中学生也更容易受到舆论和社会期待的影响,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可能违背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

另外,中学生存在着逐渐长大的矛盾心理。

在中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产生了矛盾。

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决策权。

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常感到无助和依赖,需要父母和老师的保护和指导。

这种矛盾心理常常使他们感到困惑和无措,特别是在面对重要决策时更为突出。

此外,中学生还存在着压力和焦虑感。

在学业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压力等方面,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他们要应对学业的挑战,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还要面对个人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和挑战。

同时,社会和家庭的期待也让他们感到压力重重。

这种压力常常使中学生陷入焦虑、紧张和疲惫,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中学生存在着丰富的情感需求,自我意识突出,逐渐长大的矛盾心理以及压力和焦虑感。

了解并正确应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也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给予中学生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动荡期,迈向成熟与成功。

对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探究

对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探究

浅谈对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探究【摘要】当今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叫“心态决定命运”。

虽有些偏颇,但道出了个人心理对于人生的重要影响。

对中学生而言,语文学习心理与语文学习成功有何关系,中学生该有着怎样的语文学习心理,我做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语文学习心里研究1 学习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有如下几方面:①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对教师提问不思考,甚至不带书本,有时伏案休息,有时做小动作,干扰同桌或周围同学;课间里追逐打闹精神抖擞,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整日“玩”字当头,“混”字领先,作业靠抄袭或者不做作业;②学生不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用语不规范、标点符号乱用的现象尤为突出;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方法不当;③课上听得很认真,记得很仔细,而且学习上投入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总靠死记硬背,不能独立思考,所学的语文知识七零八落,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2 学习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足明显反映出语文学习中的一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听课和谈话、走访,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学习愿望丧失。

如表现一的学生,首先是没有远大理想和现实人生目标,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明天应做什么,他们在校不是为学习,而是熬时日,等着拿一张毕业文凭;其次是受家庭观念的不良影响;最后是学生学业基础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甚至意志薄弱、好逸恶劳,没进取心,容易把学习当作老师、家长强加给自己的额外负担。

他们一旦遭受冷落、批评便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以至害怕学习,产生恐学症。

学习意识偏颇。

如表现二的学生,过分注重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注重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却淡化了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书写方面,媒体、网络对学生的书写不规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习兴趣低落。

如表现三的学生,首先是教师总是以师道尊严的架势出现在学生面前,始终板着严肃的面孔,对学生要求过严,动辄呵斥学生,使学生产生不自在甚至畏惧心理,由此失去学习兴趣。

浅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浅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辽宁
朝阳
1 2 2 0 0 0)
学 中,应 做 到如 下几 点 : 4 . 1教 学模 式 的转变 改 变教 学理 念 和教 学模 式 ,不 能采 用填 鸭式 教 学 ,不断 改变 教 学方 法 吸 引你 的学 生 ,引 导你 的学 生经 历 观察 问题 、 发现 问题 、提 出问题 、探 究 和解 决 问题 , 回到 实践 中验 证结 论 的 正确性 这 一 完 整 的过程 ,注 重 基础 知 识 的讲 解 ,这样 不 仅利 于创 新精 神 和 实践 能力 的培 养 ,更 利于 数学 兴趣 的 培 养 , 目前 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是 以 自己学 的好 坏 来确 定 的,有 的学生 由于数 学 基础 差 ,对其 采 用 的是逃 避 的方 式 ,教师 的 耐心 、细 心 ,和 教学 方法 的 转 化 ,才 能从 根本 上解 决 问题 ,使 学 生形 成 良好 的学 习氛 围 ,真正 做 到让 课 堂教 学焕 发 生命 活力 。 4 . 2教 师 角色 的转 变 教师 要爱学 生 ,不 能做“ 教育警 察” ,而且 要让学 生切实 体会 到你对 他 的 关 爱,愿 意将心 中 的困惑告 诉你 ,同时要 和他一起 面对 困难 ,找到解 决 问题 的途径 ,不 能轻视你 的学生 ,要 尊重他们 , 和 他们建 立起 平等 、和谐 的关系 , 真正成 为学 生的 良师 益友 ,多赏 识你的 学生 ,让 他们 有成就感 ,觉得 学 习是 种乐 趣 ,而 不是一 种负担 ,做 到 由原来的被 迫学转 变 为主动学 。 4 . 3 培养 学 生 的 自信 心 循循 善诱 ,对 男女 同学 交往 不 能横加 干涉 ,当众 批评 ,要 正确 引导 使 他们 形成 良好 的同 学友 谊 ,要成 才先 成人 ,激励 机制 要落 到 实处 , 不求 人 人成 功 ,但 求人 人 进步 ,每 天表 扬 进步 的学 生 ,在 教 学过程 中 要注 意学 生 良好 的 心理 素质 的训练 ,“ 大 处着 眼 ,小 处入 于” ,并 持之 以恒 ,培养 学 生 自尊 自信 、 自控 忍耐 ,坚 毅等 品格 。 4 . 4 贯 穿德 育教 育 于数 学教学 中 作 为数 学 教师 ,应 贯 穿德 育教 育 丁教学 中,试 问一 个 没有 爱心 的 人 , 怎 么 可能成 为 人才 ,现 在 的学 生有 的不 是缺 智 商 ,而 是缺 动力 ,他 不 知学 习 目的是什 么 ,有 的学 生 家境 贫寒 ,父 母勒 紧裤 腰 带 也不 让他 受苦 ,但 他 们根 本 没有 同情 心 ,不 思 学习 ,贪 图享 受 ,我觉 得 这样 的 学生 应给 予其 如 何 成人 的 教育 ,抵 制他 们在 生活 上 的攀 比之风 ,把 精 力集 中到 学习 上来 。 总 之 ,教 师如 果 能做 到爱 你 的学生 如你 的孩 子 ,在 高 中数 学初 始 阶段 的教学 中 ,设 置适 宜 的难 度 ,使学 生在 轻松 愉 快 的学 习氛 围 中,对 数 学学 习产 生浓 厚 的兴趣 ,那么 你 的学 生 的数学 学 习能 力就 会增 强 ,一 定会 成 为 有 用 的人 ,一 个真 正 的人才 。

浅谈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浅谈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浅谈如何把⼼理健康教育融⼊中学⽣的⽣活与学习2019-06-25摘要中学⽣的⼼理健康问题已引起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家长的重视。

在常规教育活动中融⼊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班级活动,还可在课堂教学中(如课⽂、体育等课程)进⾏⼼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学⽣⼼理健康教育⽣活学习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的全⾯发展,这⼀全⾯不仅是学⽣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的⾝⼼健康发展。

学⽣的健康不仅是表⾯上的⾝体健康,还包括学⽣是否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适应社会,即⼼理⽅⾯的健康。

⼀、正确认识中学⽣⼼理健康的真正含义中学⽣的⼼理健康⾸先应该是有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是有较好⽣活⾏为⼼理,⼈格个性⼼理,最后才是学习⼼理。

具体⽽⾔:(1)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阶段,学⽣应设定正确的长远⼈⽣规划,清晰的短期⽬标,要有积极的⽣活态度,积极进取,对⽣活有信⼼;对既定⽬标能有积极⾏动的表现。

(2)⽣活⾏为⼼理。

中学⽣应当是乐于交友,即使与异性也得得体⾃然交往;应当爱幻想却不沉迷其中;敬⽼,敬母,敬师,爱幼,有同情⼼;⾏为、作风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

(3)⼈格个性⼼理。

中学⽣应有⾃⼰的个性,能够⾃我肯定,但也有⾃知之明;有控制⾃⼰的情绪和调节不良情绪的能⼒;乐于助⼈,有合作精神;有社会责任⼼,在陌⽣环境有⾃我调节适应能⼒。

(4)努⼒学习⼼理。

在学习⼼理上,对考试成绩重视⽽不依赖,重结果更过程,能针对考试结果制定以后的学习计划;课堂学习能正⾯、轻松接受,基本掌握所学知识;课外兴趣⼴泛,且认真对待。

⼆、将中学⽣⼼理健康教育融⼊⽇常⽣活和学习⼼理健康教育不能像⼀般的教学活动⼀样,给学⽣上⼼理课。

⽣硬的⼼理课程往往难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反⽽可能给学⽣⼀种逆反⼼理。

因此,应当把对中学⽣的⼼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到学样的⽇常教育中,让学⽣在参与活动时,不⾃觉地受到⼼理健康教育。

组织⼼理健康教育过程时,⽬标要明确,更加注重学⽣⼼理的感受,⽽⾮教育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学习心理浅谈
发表时间:2012-07-11T11:30:53.20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路成海
[导读]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
河南安阳县二中路成海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首先,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其次,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再次,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最后,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应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爱学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
作为数学教师,应贯穿德育教育于教学中,试问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人才,现在的学生有的不是缺智商,而是缺动力,他不知学习目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父母勒紧裤腰带也不让他受苦,但他们根本没有同情心,不思学习,贪图享受,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给予其如何成人的教育,抵制他们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风,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总之,教师如果能做到爱你的学生如你的孩子,在高中数学初始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你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