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
《时间的脚印》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腐蚀fǔ shí 沙砾shā lì 山麓shān lù 沟壑gōu hè
龟裂jūn liè 帷幕wéi mù 海枯石烂hǎi kū shí làn
第8课《时间的脚印》
踪迹[zōng]: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
装置: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件。
粗糙[cāo]:粗劣;毛糙。
覆盖[fù]:指遮盖、掩盖。
琥珀[hǔ pò]: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龟裂[jūn]:裂开许多的缝隙。
帷幕[wéi]: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幕布。
铜壶滴漏[lòu]: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
楔形文字[xiē]: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海枯石烂:大海干涸,岩石成土。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
低洼[wā]:地势比四周低。
崩落[bēng]:陡峭斜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突然、快速下移运动。
烘烤[hōng kǎo]:指用火燥物。烤东西。
腐蚀[shí]:指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失去它原有的性质的变化。
孔隙[xì]:是岩土固体矿物颗粒间的空间。
刨刮[bào]:用刨子或刨床刮平木料或钢材等。
沙砾[lì]:指沙子和碎石。
掸[dǎn]:用力拂去的意思。
浑浊[hún zhuó]:指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山麓[lù]:指山坡和周围平地明显的交线或山坡和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
沟壑[hè]:山涧,山沟。
垫高[diàn]:用别的东西衬在下面,使物加高。
沉淀[diàn]:从溶液中释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8 时间的脚印
8 时间的脚印◎文化自信: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理解文章说明对象及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难点)◎审美创造:品味文章精练有趣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
(重点)一、导入新课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并用一些载体记录下它的踪迹:如钟表、日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种奇特的记录时间的载体——岩石。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时间的脚印》,去看看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吧!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关注单句,理清说明顺序。
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自读任务一:请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此句强调说明了时间流逝的自然规律,引出下文对时间踪迹的记录。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此句过渡:内容上,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结构上,承上启下。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此句过渡:引出下文岩石“毁灭”的过程。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此句引出下文雨水、海水和冰河对岩石的破坏。
第13段:“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此句补充说明生物对岩石的破坏。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此句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此句过渡: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题;启下,引出下文有关岩石上历史痕迹的解读。
第24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此句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岩石可以记录地壳活动。
第27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此句过渡:承上,点明化石的作用;启下,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教版⼋年级语⽂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标】1.朗读课⽂,识记⽣字词。
理解⽂章的说明内容。
2.理解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说明的逻辑顺序。
赏析准确⽽⽣动的说明语⾔。
3.认识岩⽯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本⽂借⽤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拟⼈、⽐喻等修辞⼿法形象说明事物的⽅法。
2.理清⽂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学难点】1.认识岩⽯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学习本⽂⽣动有趣的语⾔。
【情境导⼊】同学们,你能解释⼀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下⾃⼰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
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那你们注意观察过⾃然界昭⽰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上打下烙印的吗?⾛进陶世龙的名作《时间的脚印》,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新课解读】⼀、初读课⽂——整体感知阅读提⽰及要求:1.给重点字词注⾳,读准字⾳,辨清字形。
2.《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法?“脚印”⼜是什么意思?3.⽤⼀句话简要概括⽂章的说明内容。
明确:1.踪.迹(zōnɡ)低洼.(wā)海枯.⽯烂(kū)悬崖.绝壁(yá)崩.落(bēnɡ)腐蚀.(shí)吹拂.(fú)砂.轮(shā)孔隙.(xì)渗.⼊(shèn)扫帚.(zhou) 刨.刮(bào)沙砾.(lì)掸.(dǎn)浑浊.(zhuó)⼭麓.(lù)沟壑.(hè)湖泊.(pō)沉淀.(diàn)地壳.(qiào)粗糙.(cāo)覆.盖(fù)遗.体(yí)琥珀..(hǔpò)犀.⽜(xī)龟.裂(jūn)帷.幕(wéi)钟⿍.(dǐnɡ)楔.形(xiē)宝藏.(zànɡ)2.拟⼈;痕迹、印迹、踪迹。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时间的脚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8* 时间的脚印1.语言运用:正确认读并理解“山麓、沟壑、海枯石烂"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思维发展:学习抓独立成段的关键句来梳理说明内容的方法,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科学知识,理清逻辑顺序。
3.审美鉴赏:品读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感受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效果。
4.文化传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1.学习抓独立成段的关键句来梳理说明内容的方法,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科学知识,理清逻辑顺序。
2.品读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感受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你知道地球有多大年龄吗?你知道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有多大吗?这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其实看似没有生命的岩石记录着时间的脚印,每一块岩石就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跟着科普作家陶世龙学习《时间的脚印》,一起来探索岩石的秘密吧!(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陶世龙,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2.生难字词(1)字音腐蚀(shí) 踪迹(zōng) 掸(dǎn) _ 山麓(lù)沟壑(hè) 沉淀(diàn) 帷幕(mù) 龟裂(jūn)沙砾(lì) 琥珀(pò) 烘烤(hōng kǎo) 楔形文字(xiē)(2)词义【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海枯石烂】本文指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说明了什么内容?点拨: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 《时间的脚印》
**** **** ****
3.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概述“石烂”的过程吗?岩石 经受着哪些方面来的“攻击”?又是怎样形成新的 岩石的?(8-18节)
人
岩石由毁灭到新生的过程:
山崖裂缝(大块岩石“)攻击”碎石分裂 沙砾、泥土
旅行 沉积 重压、胶结 新岩石
——海伦·凯勒
Page 39
学完这篇课文,你是否对岩石有了更 深人的了解?试以“海枯石烂”为题, 写一首小诗,抒发一下你的感受。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①地壳的活动; ②气候的变化; ③古代生物的状况; 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6.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 发展历史的?(28-30)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19-21) 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
运动等方面去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5.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岩石保存了哪些历 史的痕迹?(22-27) 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考虑
1.问题抢答:
①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手表和日历等
②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
③大自然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大自然用岩石记录时间。
④除了岩石、还有哪些可以记录大自然的时间?
各种生物化石、各种矿产资源。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然后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准备:1.两笔两本(红笔、黑笔,课本、笔记本);2.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发导入屏幕展示:课前准备(课本笔记本双色笔);今日赠语: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
齐读三遍:我是最优秀的,我一定能做的更好!同学们,孔老夫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可见时间是多么神奇。
我们来看一首小诗——高士其的《时间伯伯》(多媒体显示),大家齐读一遍。
时间有脚吗?(没有)那么,可见这首小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文题就源于高士其这首小诗。
(板书课题:8.时间的脚印)这课题也采用什么修辞?(拟人)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了解一下它的作者(看图了解陶世龙)。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第二张“恐龙化石”、第三张“三叶虫化石”。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指生读,明确重难点)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下面来检测一下大家预习效果如何。
请看大屏幕:1.字词我会读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2.标出全文的段落序号?并回答共几段?3.标出全文的独句段?数一数共几段?分别是哪些?在这些段落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是哪几段?全班交流:1.字词指生读,每个词齐读三遍并书写;2.全文共31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
三、品味语言,赏析“脚印” 要了解地球的过去,就要读懂这些“无字的史书”,因为它凝固了远古的历史,甚至能够告诉我们在没有人类的时候,地球是什么,有
过哪些原始的“居民”。 读完课文后,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五、追寻“脚印”,课后探究
• 1.标题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时间的脚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写一写,注意几个词语的音形。
• 请你再找几处来赏析。
三、品味语言,赏析“脚印”
• 3.说明方法
第28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 了“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有 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 的发展过程”,增强了说服力。 • 请你再找几处来赏析。
四、写作借鉴
第1段:“时间一作年为一年一地过篇去科。 普作品,本文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从形式到内容再到语 文趣章。言通过表说明达这等一过方程,面展贴现了近地质读和者古生,物研使究读的基者本方愿法,意可读以让、读者喜更欢好地读领略。科学精神,激发探索自然、揭开自然奥秘的兴 读太完阳课 他文有后脚,啊你,首能轻先用轻一悄,句悄话地从概挪形括移文了式章;我的上也主茫看要茫内然,容跟吗拟着?旋人转。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 还有渡语言自的准然确、性、内严密容性生,如动第1具9段体“根据的计正算,文大约,30相00-1互000映0年的衬时,间,浑可以然形一成1体米厚。的岩尤石其。 是选择高士其 悬“狂崖风的绝吹壁来《:了形时,容洪间山水势冲伯险来峻伯了。,》冰河一爬诗来了作”的题排比记、拟,人既手法照加上应极了富特题点的目动,词的又巧妙开运启用,了把“下狂风文”“洪,水”还“冰形河”来象的地情状暗表现得惟 妙要惟了示肖 解。地了球的时过间去,每就要走读过懂这一些“个无字时的史代书都”,因会为留它凝下固了踪远迹古的,历史无,论甚至人能够类告有诉我史们在以没来有人,类的还时是候,史地球前是无什么,有 过哪人些原之始的时“居。民”。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完美版)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可将“石碑上的刻文”改为“刻文的 石碑”;C项,搭配不当及语序不当,应将“成立”改为“形 成”,并将“干预、发现和制止”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D项,成分残缺,应删掉“自”或在“因”前加上“它”。
B 5.[2019·无锡]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
整体感知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开启下文,引出“石烂”的话题,说明 岩石“毁灭”的过程。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 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 度“新生”的过程。
整体感知
文本解读
1.第6段点明了“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 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那么,岩 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呢?
被破坏
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文本解读
2.你能根据第8-18段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 的过程吗?(边读边勾画)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重压
沉积
胶结
新岩石
文本解读
3.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重点读第19-21自然段) 提示: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 动等方面思考。
合作探究
1.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说 明方法来阐释事理,请举例说明。
举例子:
(2)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 游的水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 下来的结果。(第16段) (3)在特殊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 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 象、琥珀中的昆虫。(第26段)
打比方:
(1)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 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许 多奇形怪状的石头。(第12段)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刮风沙的时 候,岩石的磨损很大。
合作探究
1.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 方法来阐释事理,请举例说明。
打比方:
(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 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 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 一些石头。(第12段)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冰河对岩石 的巨大破坏作用。
八下课文时间的脚印原文
八下课文时间的脚印原文引言时间是如此神奇,它如同一只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的脚印,悄悄地行走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无法触摸到它,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时间的脚印如同一条无形的线,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
本文将探讨时间的脚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时间的流逝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用时间来衡量日子的长短,分秒的流逝几乎无法察觉。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时间的流逝都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要合理安排每一刻。
时间的无常时间如同沙漏,不可逆转地向前流淌。
一旦时间过去,就无法回到过去重新来过。
时间的流逝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不要抱怨时间过得太快或太慢,而是要善于抓住时间的脚步,充分利用它。
时间的重要意义时间是金钱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体现了时间的宝贵。
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资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合理利用时间来创造价值。
时间的脚印将我们的一生串联起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时间是成长的催化剂时间对于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是时间的脚印,让我们从一个无知无畏的孩童变成了成熟的人。
时间的流逝让我们学会了思考、总结和成长,它是我们一生中最好的老师。
时间是生活的记录者时间的脚印见证生活的点滴。
时间随笔记录着我们的成长、梦想和回忆,它给予我们深思和感悟。
通过记录时间,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设定目标和计划合理利用时间的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有明确的规划,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来达成这些目标。
只有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时间才能成为我们有力的助手。
避免拖延和浪费拖延和浪费时间是我们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
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拖延的陷阱,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被琐事、娱乐或社交网络浪费太多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事半功倍。
细分任务和制定优先级在面对繁杂的任务时,我们常常不知从何下手。
这时,我们可以将大任务细分为小任务,逐步解决。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时间的脚印》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时间的脚印》课堂笔记时间的脚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之一,也是我们记录生活和探寻历史的重要载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和时间打交道,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合理利用时间。
接下来,我的笔记将围绕这些主题展开。
一、时间的重要性时间是一种无情的存在,它不等人,不留情面。
过去的时间无法重来,未来的时间无法预知。
因此,我们必须好好利用时间,不断追求进步。
二、如何合理利用时间1. 给自己制定时间表。
时间表可以帮助我们规划好一天的时间,让我们能够更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只有合理规划时间,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学习进步,享受生活。
2. 充分利用零散时间。
人的每一天都包括了很多零散时间,比如上学路上、排队时、等车时等。
这些时间虽然不算太长,但如果充分利用,就能够做很多事情。
比如可以背单词、听音乐、读书等。
3. 拒绝浪费时间的习惯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浪费大量的时间。
比如玩游戏,聊微信等,这些都是浪费时间的习惯。
我们必须拒绝这些习惯,将时间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三、时间对人类的影响时间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方面,时间可以产生价值,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另一方面,时间也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和生命。
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利用时间,珍惜现在的每一分一秒。
四、时间的不同含义时间有很多不同的含义。
对于不同的人,时间也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有些人来说,时间意味着机会;对于有些人来说,时间意味着生命;对于有些人来说,时间意味着财富。
然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时间都是宝贵的资源。
五、时间的启示与其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不如从现在开始好好利用它。
时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而我们也要为它负起责任。
我们必须要在时间的脚印上跟上自己的步伐,记录下属于自己的珍贵回忆,为自己的人生留下更多的足迹。
六、不同阶段的时间规划随着我们的年龄和经历的不同,我们的时间规划也应该随之变化。
从初中生到大学生,再到职场新人,每个阶段都需要针对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做出相应的计划。
部编版语文八下《时间的脚印》教案
《时间的脚印》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与欣赏: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作者观点和情感的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2.语言建构与应用: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短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时间流逝的现象中提炼人生哲理,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语法知识: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的运用和区别,对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掌握。
-写作手法:如何将修辞手法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从时间流逝中提炼人生哲理,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
举例解释:
-在阅读理解方面,难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具体的自然景观中抽象出时间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讲授语法知识时,我发现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区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尽管我通过例句进行了讲解,但仍有学生感到困惑。我考虑在下一节课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实际操作来加强这一部分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理解这些语法结构。
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实验操作也进行得很顺利。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对时间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前的理论讲解不够充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在实践活动之前,先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写作手法方面,强调学生通过分析文中“时间就像一位雕刻家,用岁月的刻刀在沙滩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样的比喻句,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手法。
-口语表达方面,重点是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发言,让学生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时间价值的看法。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时间流逝的哲理,可能存在难度。
此外,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不够自信,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词汇的掌握还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口语练习,如角色扮演、辩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新词汇。
语文八下8《时间的脚印》
为什么气候炎热时期生成的石头往往是红色?寒冷时期生成的石头往往是灰黑色?(25段) 地质年代是怎么划分的?各有什么特征?(28段) 为什么寒武纪前形成了很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形成了许多煤矿?(31段) …… 这些都是课文留给我们的问题,同学们课下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找寻问题的答案,看哪些同学具有小小地质家的潜能。
(1~4)
“时间漫谈”
“岩石的毁灭与新生”
“岩石保存历史痕迹”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5~21)
(22~29)
(30~31)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课堂小测验:你能计算出下面这块岩石的年龄吗?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属于由概括到具体采用了逻辑顺序
自主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深入探知 1.跳读第7—18自然段,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 到“新生”的过程吗? 2.跳读第19—21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3.跳读第22—26自然段,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4.跳读第27—29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 展历史的?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读第22—26自然段。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深入探知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作用: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3.根据承上启下的段落,分析课文结构,梳理作者思路。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 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总结全文,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 意义。
自主学习任务三
细读课文,品析语言 2.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 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 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 开始了旅行。
深入探知
人类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示:读30-31自然段
第8课《时间的脚印》重点问题归纳解答
第8课《时间的脚印》重点问题归纳解答1、第8课《时间的脚印》重点问题归纳解答问题归纳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
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3.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为什么?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4.第⑭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之快。
5.“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
不能。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
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
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
”句中的“死”该如何理解?“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7.第27、28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举例子。
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8.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时间的脚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1.熟记“掸”“砾”“麓”“壑”,“龟裂”的“龟”等字的读音;熟记“帷幕”“腐蚀”等字的字形;理解成语“海枯石烂”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法。
4.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把握说明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逻辑说明顺序和生动的说明语言。
2.教学难点: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感悟科学精神,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文重点生字词、文章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把握说明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教师: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
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教师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陶世龙,1929年出生于四川安岳。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中国著名科普作家。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略有改动。
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
它所记叙的“时间的脚印”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
这些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变化和生成,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留下了时间的印记。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08课 时间的脚印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8课时间的脚印知识点01 文题解读“脚印”指的是痕迹、印迹。
“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陶世龙(1929—)中国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揭开大地的奥秘》、《地球的画像》、《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略有改动。
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
它所说的时间,本质上是一个地质学概念。
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日常的感觉延伸到自然界中,引出了关于时间的又一种境界。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1.字音:掸.(dǎn)踪.迹(zōng)烘.烤(hōng)腐蚀.(shí)沙砾.(lì)山麓.(lù)沟壑.(hè)龟.裂(jūn)帷.幕(wéi)海枯.石烂(kū)2.词义:踪迹: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
装置: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件。
海枯石烂:大海干涸,岩石成土。
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
烘烤:指用火燥物。
烤东西。
腐蚀:指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失去它原有的性质的变化。
沙砾:指沙子和碎石。
掸: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浑浊:指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山麓:指山坡和周围平地明显的交线或山坡和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
沟壑:山涧,山沟。
龟裂:裂开许多的缝隙。
帷幕: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幕布。
【即学即练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或给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shí()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2)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zhuāng zhì():铜壶滴漏。
(3)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重点研读
1.书上哪些段落介绍的是“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呢?
第7-21段
2.破坏岩石的因素有哪些?
破坏岩石的因素有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
3.你能概括出“石烂”到“新生”过程中有哪几个阶段吗?
山崖裂缝—崩落(碎石,沙砾,泥土)—旅行—沉积—新生
4.从7-21段内容看,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时间的脚印
新课导入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 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 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 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新课导入
石头中的痕迹与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导入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侯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静态)
(动态)
重点研读
8.阅读27-29段,说说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进程的 。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9.阅读增第加3知0-识31段,说找说寻人宝类藏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这些独句段使本文部分与部分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显得非常清楚。 如果你将来写的文章内容很丰富,角度很多,不妨尝试使用这种写法。
品味语言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 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化的语句和比喻的句子 ,请你找出其中的3句,为它们做批注,写下你是如何理解它们的作 用的。
(基于历史) (着眼现实)
思路寻踪
一句话单独成段就是独句段。本文内容丰富,我们读起来并不 感到冗杂混乱,正是因为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独句段,在说明的内 容之间铺路搭桥,使读者能够紧紧抓住作者思路,感到文章脉络 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的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2、能力目标: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写法特点
难点:①文章较长;②层次关系难以把握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学生交流,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感受:
例: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俗语)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教师:1,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 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
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文章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这篇文章很长,共有31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
下面我们来速读,一起解决三个问题:
1、跳读:贴标题。
我这里有4个小标题,“时间漫谈”、“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故事”、“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这些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如:1-3段讲了生活中的时间与大自然中的时间,可以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贴上小标题“时间漫谈”。
大家照着将其它的标题贴上去。
2、寻读,说过渡。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怎么说?这样说:“……”是过渡段,它表明“……”。
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是过渡段,它表明下面将要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3、扫读,讲故事。
这篇文章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
请你扫读课文三、四部分,讲述一个岩石中的故事。
如:如果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三、组织说读活动(25分钟)
1、介绍方法:本文作者运用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将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探寻你认为值得借鉴的写法,并用“好在……因为……”的句式说话,向全班同学汇报你的发现。
2、教师示例:如:好在“课文开头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因为“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且层次清晰”。
3、学生活动:(分小组活动)
4、集体交流:(学生述说,老师即兴点评)
三、学生积累(5分钟)
1、摘抄雅词:二字雅词、四字雅词
2、摘抄美句: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
3、抄背文前小诗:
附:板书设计: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跳读:贴标题
寻读,说过渡
扫读,讲故事
教学后记:
1,《时间的脚印》所说明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会觉得陌生。
尽管时间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尽管如课文听说时间在自然界留有许许多多“脚印”,但若要到千占的岩石中去寻找时间的踪迹,也还不是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所随便可以获得的。
因此,阅读本篇课文既有生疏感,也有神秘感;既有不少困难,也会生发出一定的求知欲。
教学中,要借助于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阅读兴趣;再借助生动有趣的说明文字,来引导、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揣摩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
2,运用“巧妙裁剪”法,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3,学法。
抓住两点:-是抓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段,从那里把握文章的层次;-是抓中心句、关键句,从那里把握文章局部的中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