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现状
肝纤维化的超声诊断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肝纤维化的超声诊断学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早期可逆的共同通路,是肝内细胞外基质成分降解与合成的过程。
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与预后均高度依赖其诊断与分期,临床亟待可靠的非侵入性评估肝纤维化进展的新技术。
随着超声诊断学的飞速发展,各类超声诊断技术因其显著优势广泛用于肝纤维化诊断,包括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瞬时弹性成像、单点剪切波速度测量弹性成像、剪切波速成像及声学结构定量技术等。
尤其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无创肝纤维化诊断及分期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纤维化;超声诊断学;研究现状;进展1 实时弹性成像仪器为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52线阵探头,频率3~7 MHz。
首先用二维模式常规检查肝脏右前叶,经右肋间扫查,朝向心脏的方向,嘱患者稍屏住呼吸,形成弹性图像,对得出的5组弹性相关数值进行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感兴趣区中不同弹性系数的组织的相对硬度图,得出弹性成像所示的硬度分布情况,通过彩超自带软件,得出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超声弥散定量分析的弹性值,根据弹性图像LF弹性评分来评估纤维化程度。
2 CEUS近年来CEUS发展突飞猛进,尤其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CEUS属功能成像,利用不弥散入组织间隙的血池内造影剂,直接反映微循环血流灌注全过程和整体情况,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对组织或病灶的性质进行评估。
肝纤维化时,肝毛细血管阻力增高,致使门静脉灌注量减少,尽管肝动脉灌注代偿性增加,但肝实质总灌注量减少,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理论上可反映肝纤维化进展程度。
CEUS对肝纤维化进展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肝动静脉渡越时间、肝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肝实质肝静脉渡越时间、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等。
国内外文献显示多项指标与肝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但确切有诊断意义的独立参数或模型尚未建立。
研究发现,肝动静脉显影时间差与门静脉肝静脉显影时间差随肝纤维化进程发展逐渐降低,并明显相关。
肝纤维化诊疗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诊疗研究进展肝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堆积和组织结构改变。
严重的肝纤维化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检查,包括肝脏活检和病理分析。
肝脏活检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但由于其创伤性和患者接受难度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
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指标和方法被应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血清中的纤维化指标,如血清纤维连接蛋白和纤维化-4,已被证明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超声和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测量肝脏组织的硬度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
在肝纤维化的治疗方面,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肝移植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和抗氧化治疗等。
抗病毒治疗主要针对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纤维化,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
抗纤维化治疗包括使用肝纤维化的抑制剂和调节剂,以阻止纤维组织的形成和积累。
抗氧化治疗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来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肝移植是一种对于晚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来说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彻底治愈疾病。
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
基因治疗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通过向肝脏注射修复纤维化组织的基因来治疗肝纤维化。
细胞治疗是利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肝细胞移植来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有望成为肝纤维化的新治疗方法。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正朝着更准确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患者应及早接受相关检查和治疗,以提高预后,并加强健康管理,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避免对肝脏的损伤,以减缓疾病的进展。
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马小涵,杨丽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南昌 330006通信作者:杨丽霞,****************(ORCID: 0000-0002-8167-1521)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是一组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性肝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
ALD肝纤维化的早诊早治,动态随访,有助于改善疾病转归,甚至逆转早期肝硬化。
由于肝活检存在局限性和潜在风险,寻找无创检测技术已成为肝纤维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ALD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清学标志物及影像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肝炎,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硬化性;肝硬化;诊断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2BAB205090);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0A0174)Research advances in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 in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MA Xiaohan,YANG Lixia.(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Lixia,****************(ORCID: 0000-0002-8167-1521)Abstract: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ALD)are a group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liver diseases mediated by autoimmune response and can progress to liver fibrosis,liver cirrhosis,and even liver failure. Early diagnosis,early treatment,and dynamic follow-up of liver fibrosis in ALD may help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and even reverse early-stage liver cirrhosis. Due to the limitations and potential risks of liver biopsy,the search for noninvasive technique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liver fibro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in serum markers and imaging techniques for liver fibrosis in ALD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detection method and their development trends.Key words:Hepatitis, Autoimmune; Cholangitis, Sclerosing; Liver Cirrhosis; DiagnosisResearch funding:General Program of Jiangxi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20192BAB20509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Jiangxi Provinc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A0174)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LD)是一组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
肝纤维化的分子基础与临床诊治现状
肝纤维化的分子基础与临床诊治现状慢性肝损伤时,肝星状细胞(HSC)与肝实质细胞、Kupffer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相互作用,共同介导肝纤维化进程。
上述细胞通过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诱导HSC活化,使其由静息状态的肝窦周细胞表型转化为肌成纤维样细胞表型,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同时大量增殖并迁移、收缩,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进一步激化肝纤维化进程。
近年来肝纤维化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飞速,为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1、肝纤维化分子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肝纤维化的本质是慢性肝损伤与修复的动态过程。
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进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HSC位于窦周间隙内,因伸出数个星状胞突包绕肝血窦而得名。
正常情况下HSC呈静息状态,主要发挥调节维生素A代谢储存、调节肝窦血流等生理功能。
慢性肝损伤时,受损的肝实质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TGF、表皮生长因子等,激活HSC。
活化的HSC聚集于受损部位,转变为肌成纤维样细胞表型,分泌大量ECM,启动肝纤维化进程;活化的HSC还可分泌大量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途径刺激上述细胞,使其进一步活化,发挥各自相应生理功能;同时还可自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形成正反馈,进一步促进HSC自身活化、增殖、迁移、分泌大量ECM,加快肝纤维化进程。
活化的HSC还可收缩压迫肝窦,进而改变肝脏微循环。
门静脉成纤维细胞、肝小叶中央静脉肌成纤维样细胞、骨髓干细胞来源的肌成纤维细胞等多种肌成纤维细胞也有类似生理学行为,共同参与推动这一过程。
生理状况下,肝窦内皮细胞可抑制HSC活化;肝损伤状态下,肝脏发生微血管重构,毛细血管化的肝窦内皮细胞不再抑制HSC活化。
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其各亚群在肝纤维化进程中作用迥异,可能与不同细胞因子作用相关。
氧化应激是肝纤维化进程中一个重要参与因素,可诱导细胞凋亡,启动慢性炎症应答及纤维化进程。
无创肝纤维化生物学指标的回顾与展望
无创肝纤维化生物学指标的回顾与展望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进展王贵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100034)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多种因素参与肝纤维化的进展,包括肝脏形态学、肝脏功能、血液动力学以及肝细胞再生等。
肝纤维化和肝病预后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
Yano等人在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中发现(1),基线时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可影响10年后肝硬化的发生率。
Neal 等人(2)在一项大规模前瞻性慢性丙肝队列研究中,发现肝纤维化可作为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同样,在酒精性肝病研究中,显著肝纤维化是重要的预后决定因素(3,4)。
肝活检是检测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标本误差以及判读的误差,更重要的是,肝活检无法用于动态肝纤维化的观察,因此,研究生化学,影像学等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技术是临床亟需。
生化指标用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近年来有了诸多进展,包括常用生化指标获得的评价模型如APRI,Fibrotest和Fibrometer等,影像学方法包括超声弹性成像系统,核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新近开发的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等,大大丰富了肝纤维化诊断的方法,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不足,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
FibroTest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评价肝纤维化的模型,全球数千例丙型肝炎研究结果显示(5),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显著纤维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0.73~0.87)。
Myers等(6)研究发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T能准确地预测显著纤维化(AUC,0.78±0.04),可以使46%的患者避免进行肝活检,并能保证92%的诊断准确率,且诊断准确率不受种族、HBV DNA载量和是否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
我国学者分别应用FibroTest模型,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FibroTest可使45.5%-68%的患者避免肝脏活检,并保证87%-87.5%的诊断准确率(7,8)。
dd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的研究进展陈茂伟,吴继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南宁530021收稿日期:2009-05-19资金项目:广西科学基金项目(桂科青0832033,广西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308050作者简介:陈茂伟(1971-,男,瑶族,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慢性肝病诊治的相关研究。
通讯作者:吴继周,Email:chenmaowei2008@ 。
【中图分类号】R57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0906-0464-04肝纤维化是反复长期肝损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及异常分布的结果,最终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如得到及时治疗,肝纤维化及部份早期肝硬化可得到逆转。
因此,及时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机体中许多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但目前仍未发现用于肝纤维化诊断的理想血清学单项指标。
近年来,联合应用多项指标诊断与评价肝纤维化,建立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成为当前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热点。
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诊断模型,本文对目前报道的主要诊断模型的建模基础、计算方法等做一系统介绍。
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是通过测定多种临床相关指标,然后计算肝纤维化分数的一种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
在迄今建立的各种综合指标诊断模型中,根据其应用的临床指标可分为包含与不包含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两类模型,分别介绍如下:1包含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目前应用较多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层连素、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等,这些指标可反映肝脏胶原的产生或降解情况,可单独作为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包含这些指标的诊断模型不易受合并的肝外疾病的影响,因而特异性相对较好。
111PG A 、PG AA 指数模型1991年由法国学者Poynard 等建立[1],建模基础为624例慢性酒精性肝病(ALD ,常用于评估或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点是肝脏内纤维组织的过度增加,导致肝功能受损。
在肝纤维化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纤维组织的增加,病情会逐渐加重,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目前,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依靠肝活检,但这种方法侵入性大、费用高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寻找肝纤维化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对肝功能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技术以及基因组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肝功能指标中的纤维化指标APRI(AST/Platelet Ratio Index)和FIB-4(Fibrosis-4)可以较好地预测肝纤维化的程度。
血液生化指标如血清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影像学技术中的超声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和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可以实时准确地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
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一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在肝纤维化的治疗方面,目前主要包括控制基础病因、减轻肝纤维化的进展、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以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等。
控制基础病因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首要任务,例如对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对于酒精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则应戒酒。
减轻肝纤维化的进展可以通过合理膳食、避免肝毒性药物的使用、避免肝损伤因素等措施来实施。
逆转肝纤维化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肝移植。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和抗炎治疗等,其中一些新型的抗纤维化药物如普利瑞腺、噻托溴铵等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治疗相关并发症方面主要包括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的治疗、对肝癌的治疗等。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的研发使得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肝纤维化的发展机制非常复杂,目前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肝纤维化影像学及血清学无创诊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影像学及血清学无创诊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肝纤维化是肝脏炎症发展所致的慢性渐进性的病理过称,是各种肝病发展至肝硬化共同的途径。
及早对肝纤维化做出判断,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肝硬化发生的风险。
目前,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的金标准仍是肝活检。
然而,肝活检做为一种有创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可引起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有出血、疼痛、内脏损伤等,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1]。
除此,由于肝纤维化在肝内并不是呈均匀分布,加上肝活检组织仅占肝脏的五万分之一,可造成漏诊。
为了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肝组织长度必须在15mm以上,并包含6个以上汇管区,有学者主张肝组织长度不少于25mm,可将诊断的符合率提高到75%。
基于肝活检的缺点,难以为大部分患者所接受,临床普及存在困难。
为了弥补肝活检的不足,国内外学者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关于肝纤维化诊断的影像学及血清学特别是综合多项血清学指标建立起来的无创诊断模型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影像学检查目前,针对肝纤维化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MRI、CT和B超等,但它们只能在肝纤维化晚期,发生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时才易诊断,对于肝纤维化早期,临床诊断价值不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一种重要的组织定征手段-弹性成像技术如瞬时超声弹性成像(Fibroscan)、脉冲声辐射力成像(ARFI)备受关注,现就两种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瞬时超声弹性成像(Transient Ultrasound Elastography,FibroScan)FibroScan诊断设备仪器由由法国Echosens公司推出,它通过专门的超声震动仪器发出的超声波(5MHz)和低频弹性波(50Hz),应用于体壁,测量肝实质的弹性,通过测量波的传播速度而形成一个单维(1D)超声图像。
反射波的大小用KPa表示,纤维化程度越重,KPa值越高。
Marcellin P等[3]通过对HBV感染的患者研究表明,Fibroscan在明显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中和HCV感染患者相比显示了相似的准确性,反射波的KPa值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有升高趋势。
肝纤维化诊疗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诊疗研究进展近年来,肝纤维化在临床上的诊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肝纤维化是肝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所致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是许多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
它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因子释放和胶原沉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目前,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肝穿刺活检。
肝活检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病变的程度和类型,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肝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性操作,存在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由于肝脏是一个三维器官,肝活检只能提供一个局部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肝脏的状况。
如何寻找一种准确、无创和全面的诊断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和超声弹性成像(SWE)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MRE利用磁共振成像和振动传导原理,能够定量测量肝脏的弹性指标,从而评估纤维化程度。
SWE利用超声波探测肝脏的弹性参数,具有无创、快速和可重复性好的优点。
这些新技术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方面具有潜力。
除了诊断技术的进展,肝纤维化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目前,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个方面。
病因治疗是治疗肝纤维化的关键,包括对原发病因的治疗和干预。
对于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酒精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戒酒和支持治疗是重要的管理策略。
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来改善肝功能和减缓病情的进展。
在对症治疗中,抗纤维化治疗是关键的一环。
传统的抗纤维化治疗主要包括利用胶原酶和细胞外基质合成抑制剂来减少纤维组织的沉积。
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近年来,许多新的抗纤维化治疗方法被提出,如抗纤连环与靶向治疗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减少纤维组织形成和促进纤维组织降解方面具有潜力,并可能在未来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手段。
肝纤维化的诊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进展及展望
0引言肝纤维化是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 )、酒精性肝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e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等各种慢性肝病损伤修复过程的共同作用后果,作为损伤的标记物之一,其在肝细胞性功能障碍和门静脉性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直接作用。
同时,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具有可逆性已成为共识。
因此从临床治疗角度而言,正确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进展显得十分重要[1-6]。
40年前肝穿刺活检(Liver Biopsy ,LB )作为一种诊断工具而被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血清学指标的出现和普及,LB 的使用在20世纪70年代至80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进展及展望收稿日期:2010-12-24;修回日期:2011-05-09作者简介:蒋永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乙型肝炎和脂肪肝发病机制,电子信箱:jiangyongfang@蒋永芳,李耐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长沙410007摘要及时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最可靠的肝组织活检诊断本身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肝脏病变的不均匀性而导致的取样误差,存在一定的损伤性使患者难以接受,很难反复取材,故而不能动态地观察肝纤维化及纤维化形成的情况。
另外,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办法确定肝组织胶原的含量,仅根据肝内纤维增生的情况进行大概的估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组合应用多项指标诊断与评价肝纤维化,建立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成为当前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热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诊断模型,本文对目前主要无创诊断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地总结分析,主要从血清学诊断和影像学诊断两个方面展开。
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无创诊断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最后对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研究现状与前景 郑少秋
4 1 5 2 6 7 9 8 3 9 10
:
198
35 卷 1期 2019 年 1月 ㊀ J Clin Hepatol, Vol. 35 No. 1, Jan. 2019 临 床 肝 胆 病 杂 志 第 第
11Biblioteka [ ]对 74 3% 。最 FIB - 4 和 APRI 的 人 TGFβ1 , 度 达 到 近 的 一 项 研 究 比 了 推 测 在 肝 脏 受 损 时 会 刺 激 血 小 板 释 体 内 血 小 板 富 含 [ ]。近 FIB - 4 对 CHB 患 TGFβ1 从 诊 断 效 能 , 得 出 了 于 者 肝 纤 维 化 的 评 估 有 更放 而 介 导 肝 纤 维 化 的 发 生 与 进 展 期 的 一 项 分 [ ] CHB 患 TGFβ1 的 高 的 临 床 应 用 价 值 。FIB - 4 指 数 计 算 简 单 、 经 济 、 重 复 性 好 , 可 析指 出 , 者 血 清 中 含 量 与 肝 纤 维 化 四 项 水 平 呈 明 显 的 正 相 关 , 异 常 高 表 PCⅢ、 CⅣ 、 LN、 HA) TGFβ1 的 作 为 肝 纤 维 化 诊 断 和 随 访 的 良 好 指 标 。在 我 国 的 《慢 性 乙 型 肝( 更 新 版 ) 》[ ]中 , 数 和 分达 胞 免 疫 失 衡 , 加 速 肝 脏 疾 病 的 进 展 , 从 而 进 会 使 2015 年 FIB - 4 指 APRI 评 Th1 / Th2 细 炎 防 治 指 南 ( 步 证 实 了 其 促 纤 维 化 的 作 用 。 已 经 被 列 为 评 估 肝 纤 维 化 、 肝 硬 化 的 非 侵 入 性 诊 断 指 标 , 适 合一 2㊀ 影 门 诊 随
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评价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评价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程度是评估慢性肝病演变过程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管理十分重要。
肝活检被认为是评估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
一些非侵入性评估方法检测结果因与肝活检符合度较高已被纳入慢性肝病诊疗管理的相关指南中,但这些无创性检测方法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其准确性、重复性和可比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文对近年有关肝纤维化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的进展做一综述。
Abstract:The degree of liver fibrosis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the evolution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judge the degree of liver fibrosi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Liver biopsy is considered as the “golden standard”for evaluating the degree of inflammation,necrosis and fibrosis.Some non-invasive assessment result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because of their high coincidence with liver biopsy.However,the accuracy,repeatability and comparability of these noninvasive methods are easy to be interfered with by many factor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noninvasive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Hepatitis B virus;Liver fibrosis;Non-invasive肝脏由于其独特的血液供应及复杂多样的功能,使其易于暴露在各种致病因子(如肝炎病毒、酒精、药物、有毒物质、代谢产物、多余的脂肪沉积等)中,造成肝细胞损伤、炎症和坏死。
《2024年有创及无创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范文
《有创及无创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篇一有创与无创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一、引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程长且易导致肝脏纤维化。
纤维化是肝脏疾病进展的重要阶段,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准确的诊断和评估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创及无创诊断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对比研究。
二、有创诊断方法有创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肝活检。
肝活检是通过手术方式取得一小部分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及评估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
其优点在于准确性高,能直接反映肝脏病理变化。
然而,该方法为创伤性操作,可能引发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因此患者接受度较低。
三、无创诊断方法无创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及弹性成像技术等。
1. 血清学指标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肝功能指标、病毒载量、炎症标志物等,可以间接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伤,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其他疾病、药物使用等,因此准确性有所降低。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对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然而,其准确性受操作技术、设备条件等因素影响。
3. 弹性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肝脏硬度来评估纤维化程度,如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伤,患者接受度高,且准确性较高。
四、临床应用对比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诊断中,有创诊断方法虽准确,但因创伤性及并发症风险,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无创诊断方法则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血清学指标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虽可提供一定参考,但准确性相对较低。
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诊断方法,其准确性高且操作简便,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五、结论综上所述,有创及无创诊断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劣。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王晶晶,纪 冬,陈国凤 [摘要] 慢性肝脏疾病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肝纤维化是疾病发展中关键病理阶段之一,其分期及程度对肝病的治疗和预后起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型无创诊断方法的不断涌现,其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肝穿刺活检来评估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
这些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基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学”方法和基于弹性成像技术的“物理学”方法。
本文将对常见肝病中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肝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标志物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51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8134(2018)03-0236-06 DOI: 10.3969/j.issn.1007-8134.2018.03.009Advance on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WANG Jing-jing, JI Dong, CHEN Guo-feng *Second Liver Cirrho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302 Military Hospital of China, Beijing 10003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guofengchen302@ [Abstract] Chronic liver disease is a major problem in field of global public health. Liver fibrosis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pathological stages in this disease progression. Its stage and severit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liver disease.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non-invasive diagnostic methods within recent years, non-invasive methods are largely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liver biopsy to assess the severity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These methods are roughly divided into 2 categories: “biological ” methods based on serum biomarkers; “physics ” methods based on elastography. This study aims to briefly review recent advances on non-invasive diagnostic methods for liver fibrosis in common liver diseases. [Key words] liver disease; liver fibrosis; non-invasive; diagnosis; biomarker 全球估计超过5亿人患有肝脏疾病[1],肝病的进展通常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酒精性肝病和胆汁淤积性肝病,如未及时诊治,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并引起相关并发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指标聚类探讨
三、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法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
通过将项原始的独立测量样本数据进行增添归类,得到294×9的回归模型样本数据(其中219组实验组,75组对照组),来进行对照实验。
第一步,计算指标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第二步,确定p个主成分,进行统计分析。我们通过SPSS统计软件实现此主成分分析模型,并得到相应主rtlett的检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检验结果,检验报告表明此主成分矩阵KMO系数为0.73>0.5,即通过检验。故而我们分析得到的数据信度和效度符合数学标准。
[2]姜广辉,张凤荣,陈军伟,等.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5):81-87.
二、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聚类模型
2.1模型背景介绍
我们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对多个指标进行遴选,将30项指标转化成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故而,为了准确定位以上指标并对他们对病人带来的支配性影响作出定量分析,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1]来对指标进行遴选归类,以期找出他们的内在联系。
2.2分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指标聚类探讨
摘要:肝纤维化无创诊断鉴于其避免肝纤维化患者行肝活检、减轻慢性乙肝患者的经济负担等特征正在逐步为广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接受。我们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来对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相关指标聚类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主成分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
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
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发表时间:2011-07-13T09:13:58.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李璇[导读] 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过程,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李璇(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013)【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017-03【摘要】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过程,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肝纤维化的程度与慢性肝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
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包括病理学、影像学和血清学诊断3种。
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但存在肝穿刺的盲目性、肝脏病变的不均一性而导致取样误差;影像学诊断在肝纤维化晚期才能出现异常图象;血清学诊断是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
本文对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现状予以综述。
【关键词】肝纤维化诊断瞬时弹性测定血清学模型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diagnosis method of Liver fibrosis【Abstract】 Liver fibrosis is a chronic process, the inevitable stage is liver cirrhosis . The degree of hepatic fibrosi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The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depend on the degree of liver fibrosis. Current diagnosis of hepatic fibrosis methods including pathology, imaging and serodiagnostic 3 kinds. The histopathologic diagnosis is gold standard. But there are sampling errors caused by the blindness of liver biopsy and liver lesions of unequal sex. Imaging diagnosis in late abnormal liver fibrosis can images . The most widely used serodiagnostic is the diagnosis method .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iver fibrosis diagnosis method.【Key words】 Liver fibrosis Diagnosis Fibroscan Serological model肝纤维化是肝脏组织损伤后的不完全修复过程,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途径和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原因。
dd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的研究进展陈茂伟,吴继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南宁530021)收稿日期:2009-05-19 资金项目:广西科学基金项目(桂科青0832033),广西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308050)作者简介:陈茂伟(1971-),男,瑶族,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慢性肝病诊治的相关研究。
通讯作者:吴继周,Email:chenmaowei2008@ 。
【中图分类号】R57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09)06-0464-04 肝纤维化是反复长期肝损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及异常分布的结果,最终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如得到及时治疗,肝纤维化及部份早期肝硬化可得到逆转。
因此,及时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机体中许多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但目前仍未发现用于肝纤维化诊断的理想血清学单项指标。
近年来,联合应用多项指标诊断与评价肝纤维化,建立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成为当前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热点。
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诊断模型,本文对目前报道的主要诊断模型的建模基础、计算方法等做一系统介绍。
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是通过测定多种临床相关指标,然后计算肝纤维化分数的一种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
在迄今建立的各种综合指标诊断模型中,根据其应用的临床指标可分为包含与不包含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两类模型,分别介绍如下:1 包含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目前应用较多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层连素、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等,这些指标可反映肝脏胶原的产生或降解情况,可单独作为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包含这些指标的诊断模型不易受合并的肝外疾病的影响,因而特异性相对较好。
111 PG A 、PG AA 指数模型 1991年由法国学者Poynard 等建立[1],建模基础为624例慢性酒精性肝病(ALD ),常用于评估或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
无创模型的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诊断意义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创模型的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诊断意义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无创模型的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诊断意义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一种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的肝脏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约有20%的CHB患者会出现肝纤维化,进而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对于CHB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诊断肝纤维化采用肝穿刺活检(liver biopsy),但是该方法存在侵入性大、不可重复性差和样本数量有限等缺点。
近年来,随着无创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无创检测方法,如血清学检测、超声诊断、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等。
这些无创技术已经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单一无创检测方法在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联合应用多种无创检测方法,提高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模型的联合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和评估策略。
研究内容:1. 搜集相关文献,回顾和总结各种无创检测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应用现状和局限性;2. 建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和可靠性;3. 分析无创模型的联合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诊断和评估中的意义和优势,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1.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综述等方式,搜集相关文献和资料;2.收集、整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无创检测数据;3.采用现有的方法或者新设计的方法建立无创诊断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和可靠性;4.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探讨无创模型的联合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和优势。
预期结果:本研究将建立一种基于无创检测方法的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现状作者:田华捷冯琴胡义扬来源:《上海医药》2016年第13期摘要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对慢性肝病的进展、预后和治疗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统回顾和分析总结近20年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包括血清学检测及其数学模型、影像学检查、血清分子生物学新检测技术等诊断方法在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并提出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超声波肝脏弹性检测方法的优化可能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影像学血清学标志物基因组学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3-0024-05Research status of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TIAN Huajie1**, FENG Qin1, HU Yiyang1,2***(1. Shuguang Hospital & Institute of Hepatolog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nghai 201203,China)ABSTRACT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pro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iver fibrosis non-invasive diagnosis in recent 20 years was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includ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serum marker,serologic diagnostic models, serum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and imaging examination.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screening of biomarkers based on systems biolog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ultrasonic liver elasticity imaging detection would be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 liver fibrosis; non-invasive diagnosis; imaging; serum biomarkers;genomics肝纤维化是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等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过程[1],主要特征在于肝窦内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2]。
现已明确,肝纤维化是可逆的。
目前,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方法仍然是肝穿刺后的组织学检查。
由于肝组织的活组织检查术是创伤性检查,存在不易被患者接受、有潜在风险、取样局限性可能影响肝纤维化程度评估的准确性(可能存在25%的差异[3])和难以动态监测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等问题,因此寻找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肝纤维化无创评估与诊断方法一直是肝纤维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4-5],而其对了解疾病的进展、预后和治疗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及其数学模型、影像学检查、血清分子生物学新检测技术等诊断方法。
近年来,以综合多项临床、生化指标为基础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和通过检测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瞬时弹性成像术(transient elastography, TE)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认可。
此外,随着宏观基因组学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一部分专家学者也在致力于寻找能够灵敏、准确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新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标志物主要分为间接和直接标志物两大类。
间接标志物是指可反映肝损伤及炎症程度的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α2-巨球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总胆红素和载脂蛋白A1等,它们的水平变化能反映肝功能的变化,但无法准确地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直接标志物是指可反映肝组织细胞外基质变化以及与细胞外基质转化、纤维化形成和分解有关的物质,如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type III amino-terminal peptide, PIIINP)、Ⅰ型和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TIMP)、转化生长因子β1等。
其中,透明质酸为细胞外基质中最重要的糖胺多糖成分,其水平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的受损、炎症活动状况,且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6];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糖蛋白,其水平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和门静脉压力均呈正相关性,但用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尚不够灵敏,只能用来判断肝纤维化活动程度。
Li等[7]在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比较了血清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水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使用血清透明质酸水平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诊断率和阴性诊断率分别为84.2%、83.3%、90.6%和73.5%,而使用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诊断率和阴性诊断率分别为71.9%、80.0%、87.2%和60.0%。
血清PIIINP水平反映了肝脏胶原的合成、代谢状况,可用来动态监测肝纤维化的活动性;血清Ⅳ型胶原的水平变化可较灵敏地反映肝纤维化过程,故是肝纤维化早期的诊断标志物之一。
此外,肝细胞膜分泌的一类具有调节基质降解作用的蛋白(MMP、TIMP等)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细胞外基质降解密切相关,其水平也可用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8-11]。
Boeker等[12]研究发现,使用血清TIMP-1水平预测早期肝硬化的敏感性达100%,特异性为56% ~ 75%。
但总体而言,对肝纤维化诊断,使用单一血清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且往往还易受到诸多其他因素如肝脏炎症、肝脏代谢或清除能力下降等的影响,诊断价值有限,仅仅只能用作参考[13]。
2 血清学诊断的数学模型为了提高肝纤维化血清学无创诊断的效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多种基于多项血清学指标的诊断模型。
这些模型一般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以临床常规检查指标为参数构成的简单模型,包括AAR(AST与ALT水平的比值)、APRI(ALT与血小板水平的比值指数)、FIB-4指数和Forns指数等。
AAR≥1对肝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53%,特异性为1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为0.57,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80.7%[14]。
与AAR相比,APRI可更简单、准确地预测重度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但是无法区分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不同。
Lin等[15]对40项合计包括8 7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研究数据的meta分析显示,当肝纤维化分期≥2和3期时,使用APRI 诊断的AUC分别为0.77和0.80,敏感性分别为77%和72%,特异性分别为61%和64%。
FIB-4指数由年龄、血小板计数、AST和ALT构成。
Amorim等[16]分析了FIB-4指数和APRI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AUC,发现分别为(0.811±0.045)和(0.793±0.047)。
Forns 指数由年龄、GGT、胆固醇和血小板计数构成,诊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81%,AUC为(0.853±0.017)[17]。
但因Forns指数用到的指标胆固醇其水平受到慢性丙型肝炎基因型的影响,故该模型具有局限性,尤其是用于亚洲患者时。
另一类诊断模型是包含了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模型,包括Fibrotest、FibroSpect II、FibroMeter、Hepascore、上海肝纤维化组(Shanghai Liver Fibrosis Group, SLFG)模型和FibroIndex等。
Fibrotest由GGT、α2-巨球蛋白、总胆红素、肝珠蛋白-2和载脂蛋白A1构成,但需根据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调整。
Poynard等[18]的meta分析显示,Fibrotest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诊断的AUC为0.84,再次验证了Fibrotest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19]。
不过,在临床实践中,Fibrotest易受急性炎症因素的影响,导致因α2-巨球蛋白和肝珠蛋白-2水平升高而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20]。
FibroSpect II由透明质酸、TIMP-1和α2-巨球蛋白构成,诊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AUC为0.83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和66%,阳性和阴性诊断率分别为74.3%和75.8%,总准确率为75%[21]。
FibroMeter由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指数、AST、α2-巨球蛋白、透明质酸、尿素氮和年龄构成,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显著性肝纤维化、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能力较强,AUC分别为0.778 ~ 0.85、0.876 ~ 0.94和0.836[22-23]。
Hepascore由胆红素、透明质酸、α2-巨球蛋白、GGT、年龄和性别构成,是专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建立的诊断模型,在建模组中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85、0.96和0.94,在验证组中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82、0.90和0.89;在Hepascore≥0.5时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2%,在Hepascore≥0.84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8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