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教学部教学大纲_9
课堂教学类课程《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分(学时)()适用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概括说明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
说明本课程的性质。
在总体培养目标下着重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简述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提出要求。
“了解”是指学生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熟悉”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说出它们彼此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掌握”指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加以应用分析和综合。
提出课程教学的现场基本要求,指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三、学时分配四、主要教学参考书序号作者《主要教学参考书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五、本大纲的特色1、着重阐述本门课程中课程内容整合的情况;2、坚持学做合一,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整工作过程”实施教学的章节和范例。
《综合实训课程名称》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分(时间)()适用专业一、综合实训课程(实训)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括说明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明确通过本课程学生得到哪些实际训练,掌握哪些基本操作与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项目名称2、工作任务分析3、实训内容(项目指导细则)学生实训要求应按以下三个层次描述:“认识体会”——对该实训的认识与理解,对就业岗位的感性认识;熟悉项目任务及相关工作原理。
“掌握技能”——学生能在实训过程的环境中熟练进行操作,并掌握某方面技能,具有处理一般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
“完成任务”——学生在掌握某方面技能的基础上,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三、考核标准四、主要教学参考书。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教育学(Pedagogy)【课程编码】JXGB001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时】36【学分】 2【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公共教育学是各师范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以普通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领域的普遍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基础之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从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指导。
教学目标: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成长经历、教育经验并提供一系列现实教育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讨教育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教育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多种视野和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思考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对自己原有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进行反思与重构,形成系统、正确、牢固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专业情意及对教育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力,并能够运用所建构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要求:1、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情意的培养,注意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研究和改进中小学教育的兴趣和信念,激发他们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积极愿望。
从而自觉建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2、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掌握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从事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识别和纠正常见的教育观念、方法上错误的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补充反映教育规律的案例进行教学,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育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的结合。
4、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思考、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兴趣、意识和能力。
5、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遵守教学常规。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计2学分,36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一、学习目的要求1、理解教育的本质,把握教育的内涵。
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公共课)模版
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公共课)模版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示例)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3课时数:48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开课学期:大一授课语言:普通话任课教师:XXX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人民思想政治生活的敏感性、责任感和问题意识,以及打牢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其中,本课程的具体目标为:1.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2. 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
3. 了解和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认识它们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4. 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悟,能够自觉产生社会责任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
三、授课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2.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4.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教学方法1. 专题讲解2. 讨论课3. 研讨会4. 课外阅读和报告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课外作业,占总成绩的20%;2.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形式,占总成绩的80%。
六、参考书目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 《红楼梦》3. 《辞海》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七、教学进度第一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第二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第三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第四周:中国近现代史概述第五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其他说明1. 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应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会;2. 严禁抄袭、作弊等不诚信行为;3. 学生因特殊情况缺课需要提前向任课教师请假并出示证明;4. 本课程教学进度可能因学生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教育学(公共课)教学大纲
18
第十章
教学(下)
10
第十一章
德育
8
合计:72学时
大纲内容
第一章教育学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产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教育学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认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与改革,难点是义务教育问题。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教师的地位、作用和劳动特点,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刻地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教师素质结构的认识,使学生懂得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及完善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重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使基础理论紧密结合中学教育实际,尤其是注重对当前中学教育中的热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将创新教育思想渗透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从而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保障。
(五)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认识能力,并注重锻炼、激发学生的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教师工作基本环节,难点是教学评价
第一节教师工作基本环节
一、教师工作基本环节概述
二、教师工作基本环节的内涵
第二节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第三节教学评价
第十一章德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德育工作的意义,明确德育的任务内容,增强德育的责任感。其次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德育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育人的能力。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职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1/3开设学期:3开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适用专业:教师教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各专业本科层次学生、从事教育职业的一门必修课。
(二)课程说明学生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社会发展史的基础知识,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与评价等相关内容,本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教育教学原则、方法;在实践层面上提高学习者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任务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了解课程编制和教学的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和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的分析探讨。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教法建议1.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练习等学习方法。
对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问题,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对于有关原理和方法的应用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
2.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
学习教育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关教育学的案例,运用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体验有关的教育教学原理。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要加强与中小学的密切联系,结合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正文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概念内涵,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中国、西方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中、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4.正确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的发展(3学时)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活动的特点,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3学时)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教法建议: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大纲的基本部分
教学大纲的基本部分一、引言教学大纲是指为了实现特定教育目标,规范教学过程,统一教学质量,对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评价标准等进行系统安排和总结的一种教学设计文档。
教学大纲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管理作用,是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教学大纲的基本部分,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教学大纲的核心部分,是明确课程的教育目的,指导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基础。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需要明确课程目标的层次和内容。
一般来说,课程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终极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终极目标是指学生在学完整个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分别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和每一节课的具体目标。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在编写教学大纲时,需要明确每个单元和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对内容进行整合和选择。
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定,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还需要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教学大纲中,需要明确每个单元和每一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案例分析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五、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改进教学的方向。
教学大纲需要明确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包括考试、作业、实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使学生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结:教学大纲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程的规范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附2《公共基础课、教育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教学大纲》格式
附2:《公共基础课、教育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总学时:
开课单位:
面向专业(公共选修课为开课教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注:课程性质需阐明本课程的学科范畴、研究对象及在相关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类型;课程目的要阐明本课程在相关培养计划中的作用及对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作用;课程任务要阐明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或技术水平。
)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1.×××××××××××××××(×学时)
[1]…………。
基本要求:
2.×××××××××××××××(×学时)
[1]…………
基本要求:
3.…………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教材:
1、《××××××》×××主编××××出版社××××年出版
参考书:
1、......
六、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八、其它说明。
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加粗,小3号)
学时学分
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级标题黑体/小4;下同)
(正文宋体/小四;下同)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教学对象:
考核方式: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不少于300字)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XXXXX (二级标题宋体/小4加粗;下同)
(一)目的与要求
(二)教学内容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不少于4个有利于增加学生阅读量和开拓思维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介绍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如团队合作、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建立专业网站等,要求有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如具体讨论内容、调研及要求等。
第二章 XXXXXX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中,“其它教学环节”主要指习题课、课堂讨论、课程设计、看录相、现场参观等教学环节。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包括推荐教材、经典书目、参考书、杂志、期刊、网络刊物、电子刊物、学习网站。
网络刊物和学习网站需要有具体网址链接,参考书格式应包括书名、编著者、出版社和出版年份等。
其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序号.[国别]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译者(若为中文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七、其他说明
制订人:制订日期:
审定人:审定日期:。
公共选修课教学大纲 格式
附件:全校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课程名称)教学大纲(字体:黑体小二,居中)一、课程说明(字体:宋体小四加粗)(正文部分字体为宋体小四1.5倍行距)1.课程代码:2.总学时数: 30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
3.学分: 24.面向对象(注明文科、理科等):5.课程性质:校公共选修课6.课程类别:(指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教育类、公共艺术类)二、教学基本要求(字体:宋体小四加粗)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明确提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了解、认识、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熟练掌握(精通)什么。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阐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材编选的原则,结合教学目的和要求提出教学方法建议等。
三、学时分配(字体:宋体小四加粗)说明:合计总学时为30学时。
每周2学时。
四、课程主要内容(字体:宋体小四加粗)第一章 ********(字体:宋体小四加粗)【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第一节……(概要写出各节基本要目、论点)第二节……第三节……【本章节阅读书目】:【本章节实验、实习或作业、练习、思考题】:第二章 ********(字体:宋体小四加粗)五、考核方式和要求(字体:宋体小四加粗)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提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闭卷或开卷等)。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字体:宋体小四加粗)写明该课程选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的书名、版本、作者、出版社、年份等。
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时间:。
公共课—《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一、课程性质与目的1、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提高体育素养、培养优良品质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
把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到课教学中。
因此我们把课程目标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两大目标。
2、身体运动目标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程目的和任务。
因此,课程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目标。
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体育运动的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第三个目标是体育运动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掌握一项或多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并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身心健康目标主要由三个三级目标构成,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性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
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等方面。
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体育教育在此方面有着其它课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课程的内容与设置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做以下规定:1、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体育基础课,以行政班男、女分开上课。
公共课教学部-2024鲜版
B
C
D
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学生成功申报校级创新创业项目20项,获 得经费支持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学术竞赛获奖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英 语演讲比赛等学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5项, 二等奖10项。
2024/3/27
17
合作交流与学术影响力提升
学术会议交流
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 次,提交会议论文30篇,并做分
2024/3/27
14
04 学术研究与成果 展示
2024/3/27
15
教师科研成果汇总
论文发表
本年度公共课教学部教师在国内外核心期 刊发表论文共计50篇,其中SCI、SSCI收
录20篇,CSSCI收录30篇。
专著出版
出版学术专著5部,涉及教育学、心理学、 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2024/3/27
课题立项
教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和挖掘,为 教学改进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基地。
根据企业需求和学校教学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实习方案,确保学 生实习期间能够获得有效的实践
经验和职业技能提升。
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与企 业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学生在 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024/3/27
22
06 资源整合与共享 机制建设
2024/3/27
23
校内资源整合利用
2024/3/27
力。 18
05 实践活动与拓展 教育
2024/3/27
19
学生社团活动支持
提供多样化的社团活动经费支 持,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参与 各类社团活动。
公共课教学部教学大纲_9
《经济数学Ⅰ》(《微积分(经济类)》)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1.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学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2. 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与任务是为使学生学习后续的数学及专业课打下必备的坚实的数学基础。
3. 课程教学改革设想本课是面对经济系学生开设的。
本着“打好基础,够用为度”的原则,讲课内容力求生动流畅,不求深,不求全,只求实用。
重视在经济上的应用,并注意与专业接轨,服务专业的改革思想。
4.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通过这门课程要掌握微积分的必要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应用微积分的基础知识解决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微积分》上册(吴赣昌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微积分》经济应用数学基础(一)赵树塬主编《高等数学》同济大学高数出版社20046. 考试改革设想及成绩计算方法考试与平时成绩结合,考试测重基本知识掌握,对大纲中要求理解、掌握的部分,及在经济上的应用,考试成绩占60%与平时(作业、学习态度课堂发言,出缺习)占40%。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按章节填写)第一章:函数与极限重点:掌握函数极限的一般求法,掌握两个重要的极限并会用它求相应的函数的极限,掌握常用的经济方面的函数难点:函数在一点有极限的充要条件及其应用,函数的连续性第一节:函数定义域与函数值第二节:函数的类别与基本性质第三节:极限概念及运算法则第四节: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第五节:未定式极限第六节:两个重要极限第七节;函数的连续性第八节:几何与经济方面函数关系式第二章:导数与微分重点:导数概念及其几何、物理意义;导数运算法则,基本公式,复合函数求导难点:复合函数求导法及隐含数求导法第一节:导数的概念第二节:导数基本运算法则第三节:导数基本公式第四节:复合函数导数运算法则第五节:隐含数的导数第六节:高阶导数第七节:分段函数的导数第八节:微分第三章:导数的应用重点:应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极值的判别与求法;边际函数与弹性函数难点:经济方面函数的优化第一节:微分中值定理第二节:洛必达法则第四节:函数单调区间与极值第五节:函数的最值第七节:经济方面函数的边际与弹性第八节:几何与经济方面函数的优化第四章:不定积分重点:原函数、不定积分概念;换元法及分布积分法难点:第二换元法;初值问题第一节: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基本运算法则第二节:不定积分基本公式第三节:凑微分第四节:不定积分第一换元法则第六节:不定积分第二换元法则第七节:不定积分分部积分法则第八节:初值问题第五章:定积分重点:定积分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定积分基本运算法则;牛顿-莱不尼兹公式;定积分换元法则及分布积分法则难点:变上限定积分概念与重要性质;广义积分第一节:定积分概念与基本运算法则第二节:变上限定积分第三节:牛顿-莱不尼兹公式第四节:定积分换元积分法则第五节:定积分分部积分法则第六节:分段函数的定积分第七节:广义积分第六章:二元微积分重点:二元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的求法;二元函数全微分、极值的求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难点:二元复合函数求导法;把二重积分化为二次积分的方法第一节:二元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二元函数的一阶偏导数第三节:二元函数的二阶偏导数第四节: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第五节:二元函数的极值第七节: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运算法则第八节:二重积分的计算二、基本教学要求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掌握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域、值域的求法;理解和掌握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定义及常用的经济函数2.熟练掌握基本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第三节:理解函数在一点有极限的充要条件,并运用4.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并能熟练应用5.了解函数在一点的概念第二章:导数与微分1.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及连续与可导的关系2.理解并掌握导数与微分运算法则和导数的基本公式;掌握初等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求法3.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了解隐含数求导法4.掌握函数的微分法第三章:导数的应用:了解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定理理解函数极值与最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极值、最值的方法及其在经济上的应用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理解函数的边际与弹性的概念,特别是掌握经济方面的边际需求与弹性需求求法及其经济意义第四章:不定积分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基本公式及运算法则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发了解在经济上的应用来求初值问题第五章:定积分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理解变上限定积分是积分上限函数,掌握积分上限函数的性质及求导方法理解并掌握中顿——莱布尼茨公式。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形成综和职业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提高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学生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以及研读、探究、实践和创新的语文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巩固汉语拼音规则。
2.理解并掌握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巩固单、复句的基础知识,能够识别并改正常见的语病。
4.巩固常用的修辞知识,能够判断常用修辞手法的正误,理解修辞的表达效果。
5.懂得文章的一般知识,能够判断文体及常用的表达方式。
6.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能够判断其使用的正误。
7.了解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二)现代文阅读1.能够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具有一定的朗读速度(默读每分钟500字左右)。
2.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能够找出文章的关键句、关键词等重要信息并能理解其在语境中的含义与作用。
4.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5.能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语言的表现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三)文言文阅读1、能够朗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
公共教育课教学大纲
公共教育课教学大纲公共教育课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公共教育课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各个学科知识以外的内容进行综合性教学的课程。
公共教育课的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它规定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大纲的编制对于保证公共教育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共教育课教学大纲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在公共教育课中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目标。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公共教育课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同时,教学目标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进行评价,从而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公共教育课教学大纲有助于确定教学内容。
公共教育课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
教学大纲规定了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概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确保学生在公共教育课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此外,公共教育课教学大纲有助于指导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中通常会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要求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艺术体育领域,教学大纲可能要求教师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艺术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公共教育课教学大纲有助于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教学大纲中通常会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公共教育课教学大纲是公共教育课教学的重要依据,它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指导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合理运用教学大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公共教育课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大学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
大学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大学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的制定背景、目标与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的制定背景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统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数学教育的改革,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变得尤为重要。
它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的目标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此外,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的内容数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大学数学公共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极限、连续、微分和积分等概念和方法。
通过学习数学分析,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推理方法,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一门研究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数学学科。
它是大学数学公共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向量、矩阵、行列式和特征值等。
通过学习线性代数,学生可以掌握向量和矩阵的运算规则,理解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为将来的高级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大学数学公共课的一部分。
它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和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
通过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生可以了解随机事件的规律和统计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4. 数学建模与应用:数学建模与应用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
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公共基础课是指那些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这些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石,不仅对于学生的学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多样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来制定。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点。
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大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其次,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公共基础课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教授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另外,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后,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
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方向。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以考试为主,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数学Ⅰ》(《微积分(经济类)》)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1.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学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2. 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与任务是为使学生学习后续的数学及专业课打下必备的坚实的数学基础。
3. 课程教学改革设想本课是面对经济系学生开设的。
本着“打好基础,够用为度”的原则,讲课内容力求生动流畅,不求深,不求全,只求实用。
重视在经济上的应用,并注意与专业接轨,服务专业的改革思想。
4.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通过这门课程要掌握微积分的必要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应用微积分的基础知识解决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微积分》上册(吴赣昌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微积分》经济应用数学基础(一)赵树塬主编《高等数学》同济大学高数出版社20046. 考试改革设想及成绩计算方法考试与平时成绩结合,考试测重基本知识掌握,对大纲中要求理解、掌握的部分,及在经济上的应用,考试成绩占60%与平时(作业、学习态度课堂发言,出缺习)占40%。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按章节填写)第一章:函数与极限重点:掌握函数极限的一般求法,掌握两个重要的极限并会用它求相应的函数的极限,掌握常用的经济方面的函数难点:函数在一点有极限的充要条件及其应用,函数的连续性第一节:函数定义域与函数值第二节:函数的类别与基本性质第三节:极限概念及运算法则第四节: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第五节:未定式极限第六节:两个重要极限第七节;函数的连续性第八节:几何与经济方面函数关系式第二章:导数与微分重点:导数概念及其几何、物理意义;导数运算法则,基本公式,复合函数求导难点:复合函数求导法及隐含数求导法第一节:导数的概念第二节:导数基本运算法则第三节:导数基本公式第四节:复合函数导数运算法则第五节:隐含数的导数第六节:高阶导数第七节:分段函数的导数第八节:微分第三章:导数的应用重点:应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极值的判别与求法;边际函数与弹性函数难点:经济方面函数的优化第一节:微分中值定理第二节:洛必达法则第四节:函数单调区间与极值第五节:函数的最值第七节:经济方面函数的边际与弹性第八节:几何与经济方面函数的优化第四章:不定积分重点:原函数、不定积分概念;换元法及分布积分法难点:第二换元法;初值问题第一节: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基本运算法则第二节:不定积分基本公式第三节:凑微分第四节:不定积分第一换元法则第六节:不定积分第二换元法则第七节:不定积分分部积分法则第八节:初值问题第五章:定积分重点:定积分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定积分基本运算法则;牛顿-莱不尼兹公式;定积分换元法则及分布积分法则难点:变上限定积分概念与重要性质;广义积分第一节:定积分概念与基本运算法则第二节:变上限定积分第三节:牛顿-莱不尼兹公式第四节:定积分换元积分法则第五节:定积分分部积分法则第六节:分段函数的定积分第七节:广义积分第六章:二元微积分重点:二元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的求法;二元函数全微分、极值的求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难点:二元复合函数求导法;把二重积分化为二次积分的方法第一节:二元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二元函数的一阶偏导数第三节:二元函数的二阶偏导数第四节: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第五节:二元函数的极值第七节: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运算法则第八节:二重积分的计算二、基本教学要求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掌握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域、值域的求法;理解和掌握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定义及常用的经济函数2.熟练掌握基本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第三节:理解函数在一点有极限的充要条件,并运用4.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并能熟练应用5.了解函数在一点的概念第二章:导数与微分1.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及连续与可导的关系2.理解并掌握导数与微分运算法则和导数的基本公式;掌握初等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求法3.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了解隐含数求导法4.掌握函数的微分法第三章:导数的应用:了解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定理理解函数极值与最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极值、最值的方法及其在经济上的应用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理解函数的边际与弹性的概念,特别是掌握经济方面的边际需求与弹性需求求法及其经济意义第四章:不定积分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基本公式及运算法则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发了解在经济上的应用来求初值问题第五章:定积分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理解变上限定积分是积分上限函数,掌握积分上限函数的性质及求导方法理解并掌握中顿——莱布尼茨公式。
掌握定积分的换元法及分部积分法。
掌握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之积,并理解一些定积分在经济方面应用。
第六章二元微积分1.理解二元函数概念及定义域及?一元函数的定义域的原则。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连续的概念。
3.理解二元函数的一、二阶编导数概念,了解全微分存在条件。
4.掌握二元函数的一、二阶编导数、全微分求法。
5.掌握复合函数的全导与编导的计算方法。
6.理解二元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二元函数求无条件极值的方法。
7.理解二重积分概念及其简单性质,掌握在直角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方法。
四、学时分配《经济数学Ⅱ》教学大纲《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经济类)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1.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的和要求讲授线性代数和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了解行列式、矩阵、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原理和性质,掌握行列式、矩阵的各种计算,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应用以及它的图解性与单纯形解法。
培养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的解题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联系实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3. 课程教学改革设想①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讲课程的主要知识,重点知识,并尚有余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②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为线性规划问题提供更多的实际运用例子,主要是经济上求最优解的例子。
③安排一定的习题课,组织讨论答题,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解体体会,学习经验的总结等④期中进行师生互动,组织学生座谈,收集学生的意见,交流教与学的体会。
4.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后可以为经济学,向量代数等课程提供相关知识,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5.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本课程选用教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2005年10月第一版。
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的代数知识的基础上选用的本科教材。
教学参考书:科学出版社《线性代数》6. 考试改革及成绩计算方法考试方法:闭卷;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应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行列式重点:行列式的计算难点:行列式的展开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重点:行列式化为三角形行列式难点:n阶行列式化为三角形行列式第三节:行列式的展开重点:行列式按行展开难点:n阶行列式按行展开第四节克莱姆法则重点:克莱姆法则的应用难点: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第二章矩阵重点:矩阵的运算,逆矩阵难点:逆矩阵第一节矩阵概念重点:简化阶梯形矩阵难点:简化阶梯形矩阵第二节矩阵的基本运算重点:矩阵的运算难点:矩阵的乘法第三节矩阵的秩重点:矩阵的秩难点:矩阵的初等行变换第四节逆矩阵重点:逆矩阵的求法难点:伴随矩阵第三章线性方程组重点: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难点: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第一节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法重点: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法难点: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化为阶梯形矩阵第二节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重点: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定理难点:线性方程组无穷多解的表达第三节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重点:非齐次方程组导出组的基础解系难点:非齐次方程组的结构定理第四节投入产出问题重点: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图解法难点:直接消耗分数矩阵第四章线性规划问题重点: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图解法难点:建立数学模型第一节线性规划问题概念重点: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可行解,最优解概念第二节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重点:按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难点:投资问题第三节两个变量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重点:可行解集的确定最优解判断难点:最优解判断第四节图解法在经济上的应用重点: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解法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第五章单纯型解法重点:单纯行解法的步骤与应用难点:单纯行解法的原理第一节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重点:线性规划问题一般形式化为标准形式难点:标准形式的三个特征第二节单纯型解法的原理与步骤重点:单纯型解法的步骤难点:单纯型解法的原理第三节求初始可行基的方法重点:求基变量的最小比值原则难点:求初始可行基的方法第四节单纯型解法在经济上的应用重点:单纯型求最优解的方法难点:投资问题的应用三、学时分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类)》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1.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院经济类专业继微积分与线性代数之后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2. 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同时使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训练,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扩大数学知识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为培养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服务。
该课程基本要求的设置分三个层次,其中对概念与理论用“理解”和“了解”和“知道”表述,对方法和运算用“熟练掌握”“掌握”和“会”表述,前者为较高的要求。
3. 课程教学改革设想本课程按照非数学专业的特点,不在数学的公理化体系上下工夫,也不在古典概型的解复杂习题上纠缠,以具体实例引入,讲清有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系统而扎实地循序渐进。
4.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微积分与线性代数的后续课程,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5.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本课程选用周誓达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参考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6. 考试改革设想及成绩计算方法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重点: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公式难点:概率的定义与性质,事件的运算,利用概率的性质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及对‘相互独立事件’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理解与应用。
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念第二节: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三节:加法公式第四节:乘法公式第五节:全概公式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重点:离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利用数学期望,方差的概念及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的计算及其数字特征的计算难点: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的定义,数学期望与方差的定义与性质;第一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第二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第三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第四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第五节:随机变量数字特征的性质第三章:几种重要的分布重点:二项分布及正态分布的相关计算难点:二项分布及正态分布的概念与性质第一节:二项分布第五节:正态分布三、基本教学要求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第一节: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及事件间的运算第二节:了解概率的定义,熟练掌握古典概型;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第三节:掌握加法公式第四节: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掌握乘法公式第五节:掌握全概公式及贝叶斯公式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第一节:理解随机变量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会求概率分布;掌握概率分布的性质并能熟练应用第二节: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概念,掌握数学期望与方差的计算第三节: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掌握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第四节:理解连续形随机变量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概念,掌握数学期望与方差的计算第五节:掌握随机变量数字特征的性质,并会进行相关的计算第三章:几种重要的分布第一节:掌握二项分布及相关的计算第五节:掌握正态分布及相关的计算四、学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