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1)教案
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教案
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教案章节课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课时 2 主备教师参备教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方法数形结合,边讲边练情感态度价值观由图象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图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图像,归纳出并初步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画出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问题:我们已知道,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且k≠0)的图象是什么样呢?21教育网[尝试]用描点法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出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描点,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依次(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探究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做一做把y=6x和y=-6x的图象放到同一坐标系中,观察一下,看它们是否对称.归纳: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的共同特征:(1)它们都由两条曲线组成.(2)随着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坐标轴(x轴、y轴).(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此外,y=6x的图象和y=-6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归纳】(1)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21·cn·jy·com(3)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例题 1请你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使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2.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的关系式可(• )A.y=x B.y=1xC.y=x2 D.y=1||x目标归结:1.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步骤.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哪个象限由k决定,且y值随x值变化只能在“每一个象限内”研究.4.在y=kx(k≠0)中,由于x≠0,同时y≠0,因此双曲线两个分支不可能到达坐标轴.【课后作业】教材习题26.1 P8 3。
《反比例函数》教师教案
《反比例函数》教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方程。
3. 能够解决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方程。
3.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掌握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方程。
2. 能够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初中)》。
2. 教学投影仪和电脑。
3. 教学实例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比如:小明在超市购买了10个苹果,共花费了20元,那么1个苹果的价格是多少?为什么数量增加时,单价会降低?这就是反比例关系。
Step 2:定义和特点向学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是y=k/x,其中k是常数。
特点是当x增大时,y会减小;当x减小时,y会增大;x和y的乘积等于k。
Step 3:图像和方程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方程。
比如:当k=4时,画出y=4/x的图像,将图像与常数k的关系联系起来。
Step 4:应用和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骑自行车去超市,速度越快,所花费的时间越少,那么速度和时间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
Step 5:总结和拓展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特点、图像和方程进行总结,并展示一些拓展的应用。
比如: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经济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Step 6:练习和总结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扩展:1. 拓展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领域,如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等。
2. 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变换和性质,如平移、伸缩等。
3. 引导学生研究反比例函数与其他数学概念的关系,如直线函数、二次函数等。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优秀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2. 学会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 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2. 利用图形计算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难点:1.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求解;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 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3. 提问: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它有哪些特点?环节二:自主探究1. 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像;2. 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解方法。
环节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2. 教师示范求解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 教师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环节四: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学生互相讨论,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3. 教师点评并讲解练习题。
环节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教师强调反比例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2. 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反比例函数的PPT;2. 图形计算器;3.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图形计算器,直观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增强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3.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注重学生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5. 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6.1 反比例函数(1)教案
6.1反比例函数一、教学内容背景分析: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和数学模型,学生曾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学习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并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及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为后继学习二次函数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1)从现实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关键:从现实情境和所学的知识入手,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把一张100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换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换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换几张?换得的张数y 与面值x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填表:提问:学生你会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吗?并提出问题:当换成的元数x变化时,换成的张数y会怎样变化呢?变量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
我们再看课本的例子:(二)互动探究,学习新课我们知道,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 =IR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2)利用你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学生填表完成,提出当R 越来越大时,I 是怎样变化的?当R 越来越小呢?(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我们通过控制电阻的变化来实现舞台灯光的效果。
在电压一定时,当R 变大时,电流I 变小,灯光就变暗,相反,当R 变小时,电流I 变大,灯光变亮。
教案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践。
通过辨析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等的区别以及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等,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创新思维、建模能力;类比、分类思想;待定系数法等。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能确定函数解析式。
情感态度: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建立与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流程安排走进生活感受新知(概念的引入)↓↓类比旧知认识新知(概念的形成)↓↓感悟数学内化新知(概念的明确)↓↓体验数学升华新知(概念的应用)↓↓回归生活巩固新知 (概念的回归)↓勤于反思梳理新知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个环节:走进生活 感受新知 1.情景一:请大家欣赏一段精彩的舞台灯光秀。
舞台灯光瞬间绚丽的明暗变化,带给我们震撼的视觉享受,这样的效果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物理学上的一个知识: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计算,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回应情景一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变化,电阻值变大,电流就变小,灯光变暗,反之,灯光会变亮。
然后复习函数的定义,得出变量I 是变量R 的函数。
2.情景二:请同学们看一段物理实验。
沙子受到相同压力的作用,为什么压力作用的效果不同呢?走进生活时,当之间满足关系式、电压、电阻电流V U IR U U R I 220 ==.吗?的代数式表示你能用含有 1I R )(下表: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 210080 60 40 20 Ω/R A /I 越来越小呢?怎样变化?当越来越大时,当R I R 的函数吗?为什么?是变量R I 3)( 10 5 3.3 2.5 2 2.变量P 是S 的函数吗? . 走进生活 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压强P 与所受力F 及所受力面积S 之间 的计算公式为:S F P =.当F=100牛顿时,S P 100=. 1.利用公式完成下表: P (帕) 50 40 30 20 10 S (米2) 当S 越来越大时,P 怎样变化?当S 越来越小呢? 2. 变亮P 是S 的函数吗?为什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变量P 是变量S 的函数。
反比例函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2 教学内容:(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是指形如y = k/x (k为常数,k≠0) 的函数。
(2)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曲线,称为双曲线。
当k>0时,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当k<0时,双曲线在第二、四象限。
(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速度、浓度等。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亮点:(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3 改进措施:(1) 在实践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反比例函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2. 学会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导数;3. 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2. 利用导数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3.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2. 反比例函数的导数;3.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1. 反比例函数的导数;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或课外资料,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3. 课堂讲解: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求导公式。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求解反比例函数的导数。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3. 课堂讲解:采用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4. 课堂练习:分组讨论、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题能力;5. 应用拓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讲解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2. 反思教学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程度;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求解反比例函数导数的正确性;3. 应用拓展:评估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1反比例函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反比例函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3.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三、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正比例函数。
请同学们简单回答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它的图像特征是什么。
2. 概念认识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并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来巩固概念。
3. 图像探究通过计算几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来观察图像的特征。
并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学生们分别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
最终得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是:经过点(1, a)并且与x轴垂直。
4. 例题演练通过实例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解法。
要求学生先自主思考解题思路,然后再与同桌讨论交流。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 创新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运用反比例函数进行解题,如水桶漏水、利润分配、比例缩小等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法,并形成小组或个人汇报解答思路和结果。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案例演示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解法。
六、教学评价本课教学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不同难度的反比例函数题目,采取引导和提示的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思考并解答问题。
通过不同方式的评价,如课堂监测、作业和小组汇报等,来检验课程效果。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家通过复习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并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教育资源自学更多知识内容,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8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8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篇一一、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
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课本有关市煤气公司在地下修建煤气储存室等)。
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尝试收集有关本节课的情境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复习: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反比例函数 y?kx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少;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二、讲授新课[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此活动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6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3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3篇)反比例函数教案篇一一、直接导入法所谓的直接导入法,就是指教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向学生说明该堂课的学习目的、要求和内容等,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程序向学生交代,并点明本堂课的课题和重点。
运用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地导入,学习的重点突出,主题也比较鲜明,还能节省时间,不仅能够快速地将学生的思维定向,还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地进入教学。
案例“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师:之前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你们还记得是怎样定义的吗?生: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三角函数的数值的。
师:是的,但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如果我们只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就显得方便多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直接导入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但明确了该堂课的主题,还说明了该堂课的学习背景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来延伸的。
二、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就是指所谓的“温故而知新”,通过挖掘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导入新课,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让学生能快速地将新的知识点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当中,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认知难度。
复习导入法的思路是通过对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的复习来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从该联系和新课内容的主题来进行导入设计,学生去思考,再由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案例“反函数”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础知识,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呢?那么还记得吗?生:记得,主要有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
师:对,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这样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函数呢?若存在这样两个函数f(x)=2x-1,f′(x)=0.5x+0.5,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作图看看(如图),由图可见,这两个函数是关于直线y=x对称的,像这样的两个函数我们就说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
那么判断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前面学习过的函数的基础知识来总结。
生:(讨论、总结)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一一映射的,且与反函数在相应的区间单调性是一致的。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优秀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学会用图像和解析式表示反比例函数。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式。
2.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比例系数、定义域、值域、图像特点。
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的形状和特点。
4.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面积、速度、浓度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特点。
2.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复杂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反比例函数图像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
3. 评价内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特点,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展示。
七、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提问、练习等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9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9篇篇一:《反比例函数》教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二、自主探究(一)教学例1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零件总数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3、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教师板书: xy =k(一定)三、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2023春九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安徽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面积与长宽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物体在反比例关系下的变化,演示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原理。
最后,我会在课后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便在今后的课堂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鼓励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断进步。
-在对比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时,可以通过表格或图形对比,突出两者在性质、图像上的不同,如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而反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曲线,且与坐标轴无交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的情况?”(如汽车匀速行驶,时间越长,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奥秘。
举例:在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渐近线时,可以通过绘制具体图像,如y=1/x的图像,指出其x轴和y轴的渐近线,解释渐近线是函数图像无限接近但永不触及的直线,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对于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提供多个实际情境,如面积不变时,长宽的倒数关系,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6.1-反比例函数(1)-教案
在一次引导学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顾与思考,更有效的促使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很好的紧扣了本课时的过程性教学目标.
(课练习:
1、已知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例函数 y=- ,
课题
6.1反比例函数(1)
主备人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会求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程序性目标:
①从现实情景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②使学生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中感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说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⑴y= -3x; ⑵y= 2x+1;⑶y= ;⑷y=3(x-1)2+1;
⑸y= (s是常数,s≠0);⑹ xy= - ;⑺ x=-5y ;)
利用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借助自主练习,进一步加大学生对该概念的正迁移力度.
三、利用阿基米德的“撬动地球”的历史故事,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我们常说,于其让学生“苦学”,不如让学生“乐学”.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这个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请说出比例系数;
(2)求当x=50时,函数y的值,并说明这个值的实际意义;
(3)利用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说明当动力臂长扩大到原来的n倍时,
所需动力将怎样变化?)
例题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在理解问题的背景时
反比例函数教案6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反比例函数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现实生活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2)能解决确定反比例函数中常数志值的实际问题。
(3)会处理涉及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使我们认识到了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存在。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请看例1(投影出课本第50页例2)。
例1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
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吨/天)与卸货时间t(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由于紧急情况,船上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每天至少卸货多少吨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审完题后,你的切入点是什么,由题意知:船上载物重是30×8=240吨,这是一个不变量,也就是在这个卸货过程中的常量,所以根据卸货速度×卸货天数=货物重量,可以得到v与t的函数关系即vt=240,v=240,所以v是t的反比例函数,且t0.t(2)你们再回忆一下,今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与昨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昨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常数k是直接知道的,今天要先确定常数k)(3)明确了问题的区别,那么第二问怎样解决根据反比例函数v=240(t0),当t=5时,v=48。
即每天至少要48吨。
这样做的答案是不错的,这里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下第二问,你有什么想法。
实际上这里是不等式关系,5日内完成,可以这样化简t=240/v,0t≤5,即0240/v≤5,可以知道v≥48即至少要每天48吨。
关于反比例函数数学教案5篇
关于反比例函数数学教案5篇关于反比例函数数学教案5篇数学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
学生应该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于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下面给大家分享反比例函数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反比例函数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4页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六的第4—6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1.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用投影片出示下面的题:(1)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①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⑨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②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①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2)说出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时间和加工零件总数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二、导入新课教师: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会成什么样的变化.关系怎样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新课1.教学例4。
出示例4;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
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让学生观察这个表,然后每四人一组讨论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所需的加工时间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变化(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中发言。
然后每个小组选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10 × 60 =600。
30 × 20 =600。
40 × 15 =600,“这个积600。
实际上是什么”在“加工时间”后面板书:零件总数“积一定,就说明零件总数怎样”在零件总数后面板书:(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这三种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我门可以看出。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2)利用图形演示反比例函数的特点;(3)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反比例函数图形的特点;(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学生相互讨论,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 课堂讲解:(1)利用图形演示反比例函数的特点;(2)讲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反比例函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2)挑选学生回答,总结解题思路。
5. 课后作业:(1)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程度;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2. 图形演示软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特点;3. 实际问题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实例引导: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如人口增长、radioactive decay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反比例函数
一、教学内容
背景分析: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和数学模型,学生曾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学习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并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及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为后继学习二次函数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
(1)从现实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关键:从现实情境和所学的知识入手,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把一张100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换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换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换几张?换得的张数y 与面值x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填表:
提问:学生你会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吗?并提出问题:当换成的元数x变化时,换成的张数y会怎样变化呢?变量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
我们再看课本的例子: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课
我们知道,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 =IR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2)利用你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学生填表完成,提出当R 越来越大时,I 是怎样变化的?当R 越来越小呢?(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我们通过控制电阻的变化来实现舞台灯光的效果。
在电压一定时,当R 变大时,电流I 变小,灯光就变暗,相反,当R 变小时,电流I 变大,灯光变亮。
引导学生看课本例子,京沪高速铁路全长约为1318km ,列车沿京沪高速铁路从上海驶往北京,列车行完成全程所需的时间t (h )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 (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 是v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提示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请同学在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分组交流讨论,并完成资料的讨论部分。
我们再看例子: 两个变量x 和y 的乘积等于-6,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是
x
y 6
-
=,思考:变量x 和y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提出问题:①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变量的乘积等于非零常数.②如何给反比例函数下定义?
教师总结并和学生一起探索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x
k
y =(k 为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强调在理解概念时要注意:①常数k ≠0;②自变量x 不能为零(因为分母为0时,该式没意义);③当x
k y =
写成1
-=kx y 时注意x 的指数为—1。
④由定义不难看出,k 可以从两个变量相对应的任意一对对应值的积来求得,只要k 确定了,这个函数就确定了。
六、课堂练习:
I 、学生完成课本的做一做1-3题: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
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 y cm,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3、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 与y 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表达式完成上表。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完毕教师给予评估肯定。
II 巩固练习:限时完成课本“随堂练习”1-2题。
教师并给予指导。
七、总结、提高。
(结合板书小结)
今天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探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我们要掌握反比例函数是针
对两种变化量,并且这两个变化的量可以写成x
k
y =
(k 为常数,k ≠0)同时要注意几点::①常数k ≠0;②自变量x 不能为零(因为分母为0时,该式没意义);③当x
k
y =可写为
1-=kx y 时注意x 的指数为—1。
④由定义不难看出,k 可以从两个变量相对应的任意一对
对应值的积来求得,只要k 确定了,这个函数就确定了。
八、布置作业:(见资料 ) 九、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