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含答案)
《明朝的统治》练习一、选择题1、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2、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3、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C、设厂卫特务机构D、以八股取士4、朱元璋曾告诫子孙:“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5、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6、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A考试的目的不同 B考试的内容不同C考试的方法不同D考试的管理不同7、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A.四书五经 B.唐诗 C.《资治通鉴》 D.宋词8、下图中的作物哪个不是明代时期从国外引进的()A. B. C. D.9、明朝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和制瓷业中心分别是()A、海南岛、定窑B、开封、汝窑C、苏州、景德镇D、南京、哥窑10、明朝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主要有()A、江都、洛阳B、北京、南京C、苏州、杭州D、澶州、明州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
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管理】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权。
(2)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
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命题范围: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答题格式: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基础过关】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如图是胡军在某电视剧中的剧照,他在剧中演绎了一位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直到开国皇帝,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
他演绎的这位传奇人物是()A.李世民B.朱元璋C.赵匡胤D.忽必烈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上文中的我朝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为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下列最有价值的文物是()A.司母戊鼎B.甲骨文C.锦衣卫印D.大相国寺4.下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A.《论语》B.《齐民要术》C.《四书集注》D.《唐诗三百首》5.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C.提升六部职权 D.实行八股取士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6.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堂达标训练题 新人教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堂达标训练题一、选择题:1.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A.唐太宗B.元世祖C.明成祖D.明太祖2.“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文中的“内授”是指()A.宰相的意见B.皇帝的命令C.内阁首辅的主张D.翰林大学士的批答3.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
这种转变始于A.设置进士科B.八股取士C.开创殿试和武举D.设置明经科4.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①兵部②东厂③锦衣卫④刑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明初统治者废丞相、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C.有利于加强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6.如图是明朝时哪一机构的印章()A.锦衣卫B.东厂C.西厂D.内阁7.如图反映的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B.秦朝推行郡县制C.元朝建立行省制度D.明朝加强君主专制8.下列史实与朱元璋有关的是()①建立明朝②废丞相权分六部③设立内阁大学士④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9.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10.下列有关“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苏州是明代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B.南京是明清著名的冶铁中心C.松江是明清著名的农业中心D.景德镇是明清著名的制瓷中心11.下图中的作物哪个不是明代时期从国外引进的()A. B.C. D.12.小明家有一件明代瓷器珍品,那么它应当是()A.白瓷B.青瓷C.青花瓷D.冰裂纹瓷器二、综合探究题13.【想一想】(1).图1人物与图2的印章有何关系?图3反映了明朝的什么制度?图1 图2“八股文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焚书坑儒厉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与答案1、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B、朱棣C、朱允文D、朱标2、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C、试题类型繁多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4、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5、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6、《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7、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A、设置进士科B、开创殿试和武举C、设置明经科D、明朝“八股取士”8、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9、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A、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C、权力分散,加强君主专制D、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10、据考证,“南海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D、景德镇的青花瓷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14课明朝的统治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D )2.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是(C )A. 1323年B.1348年C.1368年D.1378年3. 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C )A.按察司B.都司C.布政司D.民政司4.明初统治者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5.下列属于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C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理朝政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6.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A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7.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D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8.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
这种转变始于(B )A.设置进士科B.八股取士C.开创殿试和武举D.设置明经材料一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材料二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
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1)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参加科举考试必须从小学习和苦练什么?实行八股取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同步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明太祖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B.废除了行中书省C.废除了“三司”D.废除了锦衣卫2、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3、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B.苏州是棉纺织业中心C.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D.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采取多种措不断强化与完善。
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④明太祖废除丞相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5、《稗史汇编》记载:“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这反映了明朝时( )A.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B.京官很悲观C.京官度日如年D.君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6、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六部B.中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7、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行省制B.创设三省六部制C.废除丞相制D.设置军机处8、明太祖时期的特务机构叫( )A.都指挥司B.按察司C.锦衣卫D.东厂9、下列关于明朝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C.考生可针对时弊谈古论今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题1.“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哀哉可怜!”这首名为《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元朝灭亡的主要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2.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是( )A.设立锦衣卫B.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C.设立特务机构——东厂D.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3.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4.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词语中,在明朝时才可能出现的是( )A.武状元B.进士科C.殿试D.八股文5.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 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
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 )A.苏州B.南京C.松江D.景德镇6.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7.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应该复习的内容是( )A.唐诗B.策问C.《老子》D.“四书”“五经”8.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朝宗室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内战。
请你从以下有关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A.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B.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C.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D.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B.苏州是棉纺织业中心C.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D.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11.下列文字是马小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时同步练习卷: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选择题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D )2.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太祖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D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②设立锦衣卫③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④设立东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朱元璋是一位出身寒微的马上皇帝。
下列皇帝中哪一位与朱元璋的称帝过程最相似 ( A )A.刘邦B.杨广C.李世民D.赵匡胤4. 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 C )A.按察司B.都司C.布政司D.民政司5.史载:从洪武十八年( 1385年 ),皇帝八天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
皇帝自己也感叹:“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
”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 A )A.废除宰相制B.八股取士C.设厂卫特务机构D.设三省六部6.明初统治者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A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7.厂卫制是明代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特色。
《明史·职官志》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
就其职责而言,对历史上“厂卫之士”的最准确评价应该是 ( D )A.皇家卫士B.国家栋梁C.帝王奴才D.皇帝爪牙8.下列属于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C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理朝政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9.下图为古代考生抄有“四书”“五经”的作弊内衣。
这件内衣最有可能出现在 ( D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朝时期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D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1.“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有关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设丞相②设立军机处③颁布“推恩令”④实行行省制度⑤实行厂卫制度A . ①②③④⑤B . ⑤④③②①C . ①③②④⑤D . ①③④⑤②2. (2分) (2020九下·嘉峪关月考)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对这句理解正确的是()A . 八股取士制加强了皇帝选官的权力B . 八股取士制扩大了官吏选择的范围C . 八股取士制禁锢了思想,阻碍社会进步D . 八股取士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 (2分)明朝时全国的制瓷中心是()A . 广州B . 佛山C . 景德镇D . 泉州。
4. (2分) (2017七上·仁寿期中) 下列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的是()①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②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③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秦始皇焚书坑儒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5. (2分)“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A . 焚书坑儒B . 明朝八股取士C . 独尊儒术D . 清代的文字狱6. (2分)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A . 秦朝和隋朝B . 秦朝和清朝C . 秦朝和宋朝D . 秦朝和明朝7. (2分)(2017·重庆)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
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A . 明太祖B . 明成祖C . 雍正帝D . 乾隆帝8. (2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修建的()A . 朱元璋B . 朱棣C . 建文帝D . 崇祯帝9. (2分)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指二者都()A . 削弱了儒学地位B .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 . 损害了国家统一D . 引发了“文字狱10. (2分)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 . 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B .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C . 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D . 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11. (2分)古装剧诏书中常常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皇帝的称谓最早出现在()A . 夏朝B . 春秋时期C . 秦朝D . 西汉12. (2分)明朝文官服饰上有“飞禽”,武将服饰上有“走兽”,这说明()A . 君臣关系变成主仆关系B . 加强思想统治的结果C . 体现君臣平等关系D . 大一统的需要13. (2分)明朝时期,全国的制瓷中心是()A . 南京B . 北京C . 苏州D . 景德镇14. (2分)(2019·常州) 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 . 市镇经济繁荣B . 文化专制松弛C . 外来文化影响D . 印刷技术进步15. (2分) (2018七下·平果期末) 明代引进原产南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是()A . 玉米、甘薯B . 花生、马铃薯C . 葡萄、花生D . 向日葵、玉米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30分)16. (5分) (2017七下·长丰期中) 学校举办一次板报展,请你帮助七(1)班的同学完成《繁荣开放的唐文明》板报(在上填写一例历史史例或现象即可)17.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并结束元朝统治的历史人物是()A.赵构B.朱元璋C.明成祖D.李世民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上文中的我朝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A.锦衣卫B.三司C.东厂D.六部4. 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A. 魏晋南北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5.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
”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6.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A. 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B. 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 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D. 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7.下列有关朱元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领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B.明朝的开国君主C.把都城定在北京D.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8.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长2 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
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 )A.苏州B. 南京C. 松江D. 景德镇9.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A.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B.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C.简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10.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 废除行中书省B. 废除丞相C.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 八股取士11.某人是大明子民,请你从以下有关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A.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B.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C.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D.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12.下列关于明朝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引进了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B.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二、非选择题13、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与以往封建王朝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 2(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
1351年,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
领导的队伍逐步壮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后向北进军。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朝。
随后攻占元,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3.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在中央,废除了和,提升职权,还分散兵权。
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这两个机构合称“”,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5.明朝提倡。
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6.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个部分组成,称为。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7.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甘薯、、花生和等。
8.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随堂巩固案1.(荆州市中考)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B.朱棣C.朱允文D.朱标2.(2015年福州市)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C.试题类型繁多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4.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①胡萝卜②占城稻③甘薯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选择题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2.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3.(徐州市中考)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练习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 加强君主专制B.改革丞相制度C.扩大地方权力D.扩大六部权力2、明太祖设立的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是( )A.市舶司B.锦衣卫C.东厂D.三司3、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 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 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4、如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
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 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是( )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5、下列关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发生在明成祖时期B.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C.有利加强边疆地区的军事力量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6、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 )A.设置进士科B.设置明经科C.开创殿试和武举D.八股取士7、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指二者都( )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8、明朝选拔官吏继续实行科举制,但答卷的文体必须是()A.诗歌B.小说C.散文D.八股文9、“读书人,最不济。
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高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10、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 )①玉米②甘薯③占城稻④马铃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长达2 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14课明朝的统治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D )2.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是(C )A. 1323年B.1348年C.1368年D.1378年3. 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C )A.按察司B.都司C.布政司D.民政司4.明初统治者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5.下列属于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C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理朝政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6.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A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7.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D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8.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
这种转变始于(B )A.设置进士科B.八股取士C.开创殿试和武举D.设置明经9.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当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A.厂卫特务横行B.皇帝的严密监视C.“文字狱”严重D.军机处地位低下10. 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A )①玉米②甘薯③水稻④花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 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D )A.李世民 B.赵匡胤 C.铁木真 D.朱元璋12. 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C )A.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13. 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B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14.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单项选择题1.“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2.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后参加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最终登上皇位,实现了“布衣到天子”的变化。
与刘邦称帝相似的是( )A.杨坚 B.李渊 C.赵匡胤 D.朱元璋3.七年级二班第一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画像,请你帮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4.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 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 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5.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 )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6.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7.下列甲、乙、丙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8.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9.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隋朝B.秦朝唐朝C.秦朝宋朝D.秦朝明朝10.“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应该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1.《明史·职官制》记载,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诛丞相胡惟庸。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六部B.中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A.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诸子百家B.三通四史C.唐诗宋词D.四书五经4.明太祖时期的特务机构叫( )A.都指挥司B.按察司C.锦衣卫D.东厂5.明代时从南美洲引进的农作物品种不包括()A.玉米B.核桃C.花生D.向日葵6..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B.细说明朝的对外交往C.简论明朝的思想控制D.浅议明朝的文化政策7.下列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发生在明成祖时期B.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C.有利于加强边疆地区的军事力量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8.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9.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的共同职责是( )A.协助皇帝处理政务B.制定法律C.监视、侦查臣民D.督查百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一一《职官志》(1)材料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的是谁?(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他们对谁负责?(3)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4)材料中所说的机构变化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同步练习答案1.D2.C3.D4.C5.B6.A7.B8.D9.C10.(1)明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单选题1.朱元璋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应天府。
“应天府”是今天的()A.杭州B.南京C.北京D.开封2.“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A.唐太宗 B.元世祖C.明成祖 D.明太祖3.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A.秦朝 B.汉朝C.唐朝D.明朝4.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家请客的座次位置,可见对他家请客情况了如指掌,朱元璋能够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原因是()A.废除丞相 B.废除中书省 C.设立三司 D.设立锦衣卫5.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6.“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上文中的“我朝”是( )A.唐朝 B.宋朝C.明朝 D.清朝7.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皇帝分别是( )A.秦始皇和明成祖 B.汉武帝和明太祖C.秦始皇和明太祖 D.汉武帝和明成祖8.“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
”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9.“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材料中作者认为()A.八股取士方法笨拙B.秦朝焚书方法巧妙C.秦明做法本质一致D.明制便于选拔人才10.如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 )A.《大唐西域记》 B.《齐民要术》C.《四书集注》 D.《唐诗三百首》11.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C.叙说科举的兴起与变迁 B.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C.细述三省六部的分工职能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12.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1.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 B )A.朱熹1368年B.朱元璋1368年C.朱棣1421年D.朱元璋1421年2.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一职,开场设置和最后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A )A.秦朝明朝B.西汉明朝C.秦朝唐朝D.唐朝明朝3.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 )A.四书五经B.唐诗C.元曲D.宋词4.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
中国人开场吃上用自产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制成的美食最早应该在( D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组合列举: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人物:(1)建立明朝,完毕元朝对全国统治的是: 。
(2)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是: 。
(3)设立间谍机构东厂的是: 。
(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
(5)设立三司和五军都督府的是: 。
答案:(1)朱元璋(2)朱元璋(3)明成祖(4)朱熹(5)朱元璋6.以下有关朱元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C )A.指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B.明朝的开国君主C.把都城定在北京D.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7.以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D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8.(2022郴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符合主题的有( D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
这说明( A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10.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锋芒指向了( D )A.锦衣卫B.内阁C.六部D.八股文11.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D )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D.景德镇的青花瓷1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开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单项选择题1.“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2.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后参加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最终登上皇位,实现了“布衣到天子”的变化。
与刘邦称帝相似的是( )A.杨坚 B.李渊 C.赵匡胤 D.朱元璋3.七年级二班第一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画像,请你帮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4.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 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 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5.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 )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6.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7.下列甲、乙、丙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8.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9.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隋朝B.秦朝唐朝C.秦朝宋朝D.秦朝明朝10.“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应该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1.《明史·职官制》记载,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诛丞相胡惟庸。
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12.如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13.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明朝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右图是明朝的一件历史文物,请问这件文物反映的是以下哪一条措施()A.废除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接受皇帝指挥B.设内阁学士明“锦衣卫印”C.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D.实行“文字狱”1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这一现象说明()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1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A.隋唐的科举制B.明朝的八股取士C.明朝的厂卫制度D.秦朝的丞相制度16.《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17.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 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C.试题类型繁多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18.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长达2 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
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19.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A.设置进士科 B.开创殿试和武举C.设置明经科 D.明朝“八股取士”20.“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下列关于“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②都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③反映出秦朝和明朝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否定④都反映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而钳制人们的思想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21.“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22.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①胡萝卜②占城稻③甘薯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23.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 B.开封和临安 C.北京和南京 D.北京和洛阳二、填空题24.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
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
领导的队伍逐步壮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后向北进军。
25.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
随后,明军攻占了元大都,结束了对全国的统治。
26.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设立“三司”。
在中央,废除了和中书省,提升职权,还分散兵权。
27.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8.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29.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
30.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3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三、材料解析题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
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
”说完,拿出一张图。
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的是谁?(2)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了什么问题?(3)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
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
……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阅读材料二,汉初分封王国的目的是什么?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考生看榜图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早开创于哪个朝代? 这一制度在明朝被称为什么? 明朝采用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八股之害”兴盛于什么时期?“焚书”指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3)结合材料二,说说明朝这一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单项选择题1——10 DDCDC DDDDC 11——23 BDCBB AADDA BAC二、填空题24.1351 朱元璋25.1368 元朝26.行中书省丞相制度六部27.锦衣卫东厂28.“四书”“五经”29.八股文30.南美洲31.苏州景德镇三、材料解析题32.(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2)在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之职,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已集中到皇帝手里。
(3)一切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加强了君主集权。
(4)锦衣卫。
皇权空前加强(或实行特务统治)。
33.(1)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实行郡县制。
(2)巩固国家的统治。
威胁中央的统治。
颁布“推恩令”。
(3)废丞相。
(4)我国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
(意思相近即可)34.(1)科举制度。
隋朝。
八股取士。
为了培养和选拔合适的人才充实官僚队伍。
(2)明朝。
秦朝的“焚书坑儒”。
(3)明代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有一定的平等竞争和开放色彩。
但是八股取士考试形式死板,内容空洞,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