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苏教版演示教学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优质公开课课件
3、古诗两首
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寻隐者不遇
松 下 问 童Biblioteka 子,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范阳 (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后 还俗。还俗后,参加进士考试。由于 出生卑微,未被录取,便作诗讽刺挖 苦科举考试,被当时人称为举场的 “十恶”。贾岛作诗,又以苦思苦吟 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推敲诗中 的字眼茶饭不思,是中唐著名的苦吟 派诗人。他所写的诗情调凄苦,也间 有清新之作,著有《长江集》。
我寻访隐者时,在一棵松树下 碰到了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 父哪里去了。
言 师 采 药 去, 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
只 在 此 山 中, 师父就在这座山里。 云 深 不 知 处。 山上的云雾弥漫,我也不知
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感情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我了解: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 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 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 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 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 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 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 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 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 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 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 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 苏教版(共26张PPT)
课文详解
课件PPT
图解结构
松下问童子 寻 寓问于答 希望 隐 言师采药去 超脱世俗 者 情致飘逸 不 只在此山中 遇 失望 不见其人 云深不知处
课件PPT
概括主题
《寻隐者不遇》记叙了诗人前 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的这件 事。诗人与童子的对话,体现了隐 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 慕。
课件PPT
课件PPT
预习检查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 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以及 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 诗歌的内蕴美。
课件PPT
字词乐园
寻
言
去
课件PPT
字词乐园
正音: 寻:xún 遇:yù
隐者:yǐn zhě 言:yán
课件PPT
字词乐园
课文详解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一、导入新课
2、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 写的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一、导入新课
3、寻:寻访。“隐者”是什么样的人? (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 的贤士。) 遇,遇到,碰到。 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寻访一位隐居山林的贤士,但是 没有碰到。
课件PPT
随堂练习
一、填空: (唐代)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 (文场失意 ),出家当了和尚。
课件PPT
作业
1.写《寻隐者不遇》的对话,最少 200字。 2、默写两首古诗
去---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 不知处( chù )--- 不知道在哪个地方。
课件PPT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推敲》的故事吗?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 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 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 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 字,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
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课件(苏教版五上)
云雀:在我的眼里,到处红花绿草,青山绿水,景色怡人,用 我的眼怎么也看不够这壮丽的美景。
学习反思:
1.大自然如此善待我们,今天的人类又是 如何对待大自然的?
2.读完本文,你觉得它还存在哪些不足?
小结 恰如《山中访友》所描绘的,自然 是美好可亲的,生活在自然怀中的我们 如果能以一颗真挚的心去呵护、关爱自 然,那么她就会荫庇我们,因为我们是 朋友。只要我们用心去善待她,正如德 国作家歌德所说:“她在幻影里得着快 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 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 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
山泉:我从千尺奇峰上飞下来,我要奔向浩瀚的大海,哪怕 千难万险,哪怕风吹日晒,我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清 澈的我为大海增添色彩。 溪流:大哥哥,今天是大自然妈妈的生日,你能与我一起吟 诗送给妈妈吗? 白云:老朋友。其实,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是天空的女儿, 为天上的长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应该的。 瀑布:别看我唱了这么多年,大自然赋予我神奇的能力,就 要永久的为自然奉献我的力气,就凭我这股劲儿,再唱三 百年也没有问题,嘿嘿。 悬崖: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换,看人世沧桑,深感 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也就这样匆匆过去了,孩子,要珍 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啊!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你能读准下面的蓝色字的字音吗?
栀子( zhī ) 唱和( hè )憔悴( qiáocuì ) 禅心(chán ) 湛蓝( zhàn ) 逝川(shìchuān)
2.抢答:根据词义说出相应的词语。
⑴形容越活越年轻。 ( 返老还童 ) ⑵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凝神 ) ⑶玄秘深奥。( 玄奥 ) ⑷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唱和 ) ⑸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德高望重 ) ⑹很感兴趣的谈论。( 津津乐道 ) ⑺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憔悴 )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公开课 优秀课件 (苏教版)PPT
字词理解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意欲:想要。 捕:捉。 鸣蝉:鸣叫的蝉。
8
诗词欣赏
鸡
袁枚 养鸡纵鸡食, 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 不可与鸡知。
8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松
师
童
言
深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 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 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 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 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 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 ”。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 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 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8
想一想
牧童是怎样捉蝉的呢?他捉
到了蝉吗?把这些编成一个故事, 讲给大家听。
8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 组词巩固 :深山、深海、深浅。
(作者站在)松下问(隐者的)徒弟( 童子),(童子)言(我的)(老)师 采药(去了) 你的老师到哪去采药去了呢? 就只是在此山中 在山中的那个方向, 你给我指一下,我去找他 云海这么深,我也不知道他在何处。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作者简介
袁枚,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 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 士。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 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 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 。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 自号仓山居士。著有《小仓山房文集》 、《随园诗话》等。
苏教版《寻隐者不遇》《所见》 教案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苏教版《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设计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明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
下方是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经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一)观察课文配图1.图上都有甚么?(儿童、牛、大树、蝉)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甚么时分的人。
是干甚么的。
(引导先生捉住儿童的穿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甚么?(指点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领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因而停住歌声跳下牛背,预备捕捉蝉。
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本人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一)初读课文l.先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精确,读迟滞。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2)留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一想每句诗说的是甚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先生读全诗。
要求先生边听读,边看图,考虑: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甚么?后来呢?(指名让先生试着回答成绩。
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去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本人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经过观察图使先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全部诗句,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板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板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古诗两首文本解读:课文的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歌记叙以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事。
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
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资源运用:1、放大课文插图或投影片。
2、老师多阅读些唐诗,并了解作者贾岛的生平及有关材料。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2课时第一课时1、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1、背诵并默写诗。
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所见》。
2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看?(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二、揭示诗题:1、板书《导隐者不遇》。
2、解题。
访:访问、拜访、寻访。
隐者:隐居的人。
不遇:没有遇见。
3、揭图。
请看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范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2)
3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一)初读感知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2.指导理解。
第 1 页共4 页(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
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们产生无尽的想象。
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苏教版
我会读:
所见 牧 童 骑 黄 牛 , 歌 声 振 林 樾 。 意 欲 捕 鸣 蝉 , 忽 然 闭 口 立 。
所见 歌声振林樾。 牧童骑黄牛,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作业:
1、背诵《号。
寻隐者不遇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感情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把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3、古诗两首
制作:赵越
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 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 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 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
苏教小学语文五上《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word教案 (1)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板书设计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板书设计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古诗两首文本解读:课文的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歌记叙以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
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资源运用:1、放大课文插图或投影片。
2、老师多阅读些唐诗,并了解作者贾岛的生平及有关材料。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2课时第一课时1、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1、背诵并默写诗。
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所见》。
2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看?(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二、揭示诗题:1、板书《导隐者不遇》。
2、解题。
访:访问、拜访、寻访。
隐者:隐居的人。
不遇:没有遇见。
3、揭图。
请看图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古诗两首文本解读:课文的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贾岛。
诗歌记叙以诗人前去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碰到这件事。
课文要紧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表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和诗人对他的仰慕。
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
诗人向咱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
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进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分析:一、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会本课2个生字,明白得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可能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资源运用:一、放大课文插图或投影片。
二、教师多阅读些唐诗,并了解作者贾岛的生平及有关材料。
课时分派及目标设置:2课时第一课时一、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一、背诵并默写诗。
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熟读及背诵古诗《所见》。
2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明白得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可能意思。
3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刻画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构思或建议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咱们曾经学习过很多古诗,谁来背背看?(检查学生学习情形)二、揭露诗题:一、板书《导隐者不遇》。
二、解题。
访:访问、造访、寻访。
隐者:隐居的人。
不遇:没有遇见。
3、揭图。
请看图——出示投影片(或课文插图。
)、(1)想一想并试探:图上画的两个人是谁?(2)说说这幅图画是描述什么情景?(诗人与童子对话的情景)(3)图上看不到隐者,他到哪儿去了?三、朗诵课文:一、教师范读。
二、学生一边轻读全诗,一边明白得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睬解的字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所见 寻隐者不遇课件 苏教
苏教版 语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52022/1/15January 15,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52022/1/152022/1/151/15/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52022/1/15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所见》PPT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今天真 高兴!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 心想,想要。 立,止步,停止不前。 Q:这两句诗都是诗人的“所见”吗? 前一句并非所见,而是猜想,是诗人根据所见场景 推测的牧童心理活动。 Q: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的? 夏季 鸣蝉 闭口,住口,停止唱歌。
我一定 要想办 法抓住 它!
• 合作探究
Q:《所见》是诗人对乡村自然的描摹,从哪些 细节可以看出这一环境? 牧童、黄牛、林樾、鸣蝉…… Q:细想自己在乡村见过的场景,诗中所绘的田园 风光对你来说有美感吗?为什么在诗人笔下会如此 趣味生动呢? 诗人心性崇尚自然,喜爱田园风光,而且善于观察, 能从寻常或细微的景象里发掘生活的意趣。
• 小结
诗歌展示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牧童行歌捕 蝉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田风光的喜 爱之情。
你会填吗?
1.《所见》是 代诗人 的 作品,他为我们刻画了一个 的牧童形象。 全诗动静结合,牧童先是 ,忽然“ ”,是因为他“ ”。我们从诗中“ ”一词,可以看出当时是夏季。
2. “ “
”体现出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情。 ”传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一、知诗人,解诗题
袁枚( 1716 - 1797 )清 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 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 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 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 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 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 大家”。
《所见》
四 、 诵 诗 句 背 诗 文
所
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 课外拓展
读一读下面的诗句,再和本课内容比较,看看有什么相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 1、背诵《所见》。 ❖ 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
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3、古诗两首
制作:赵越
展示学习步骤:
❖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自学要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 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 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 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
寻隐者不遇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作业:
❖ 1、背诵并默写古诗。 ❖ 2、把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我会读:
所见 ❖牧 童 骑 黄 牛 , ❖歌 声 振 林 樾 。 ❖意 欲 捕 鸣 蝉 , ❖忽 然 闭 口 立 。
所见 歌声振林樾。 牧童骑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