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汤中主题班会教案003
有关法律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法律情景剧 编排法律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法律情感和法治精 神。
志愿服务:关爱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
1 2
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组织学生为需要法律援助的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 务,如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
普法宣传志愿服务 鼓励学生参与普法宣传志愿服务,如向社区居民 宣传法律知识、发放法律宣传资料等。
促进班级和谐稳定
通过班会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 和向心力,促进班级和谐稳定, 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环
境。
PART 02
法律基础知识普及
REPORTING
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概念
01
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和基本权利。
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有关法律主题班会教 案(精选)
REPORTING
• 班会背景与目的 • 法律基础知识普及 • 校园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培养 • 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建设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设计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目录
PART 01
班会背景与目的
REPORTING
当前法律环境分析
社会法治化进程加速
法治教育缺失
02 03
民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 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主要调整的是私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主 体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
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调整的是国家与犯罪 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刑罚的适用来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和维护社会秩序。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我国 法律环境日益完善,对公民的法律素 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宣传法律主题班会(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我们特此举办本次以“法治之光,照亮人生路”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二、班会目的1. 提高同学们的法治意识,使大家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 培养同学们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增强同学们的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 促进同学们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班会内容1. 开场致辞(主持人简要介绍班会主题、目的,并邀请校领导或老师致辞。
)2. 法治知识讲座(1)邀请法律专家或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解答同学们在法律方面的问题,提高同学们的法治素养。
3. 互动环节(1)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检验同学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法庭审判过程,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庄严。
(3)举行“法律名言”分享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对法治的理解和感悟。
4. 观看法治宣传片组织同学们观看法治宣传片,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5. 主题演讲邀请同学们进行法治主题演讲,分享自己的法治故事,传递法治正能量。
6. 结束语(主持人总结本次班会,强调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并呼吁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班会总结本次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治意识得到了提高。
以下是本次班会的几点总结:1. 提高了同学们的法治意识,使大家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 培养了同学们正确的法律观念,使大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增强了同学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4. 营造了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为构建法治校园奠定了基础。
5. 激发了同学们的法治热情,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了力量。
法律观念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
法律观念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学校增强学生法律观念意识很重要。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律观念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法律观念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1班会目标:对本班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了解法律法规,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育他们在学校要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以后进入社会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班会地点:教室。
参加人员:班主任及全班同学。
班会主题:法律与我们同行。
班会背景:现在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各种不良影响,沾染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失足的道路。
所以,及早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法制观念,严格以法律和道德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当务之急。
班会主要内容: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法,知法,加深体会。
班会流程:1、班主任发言——导语。
2、主持人法律知识简介。
3、讨论法律案例。
4、法律知识抢答。
5、做自我总结。
班会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学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二)法律知识简介由主持人带头集体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三)案例结合,讨论法律案例(略)(四)法律知识抢答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增强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1. 法律基本概念与分类。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法治国家的特征与建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基本知识,阐述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
五、教学内容1. 法律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强调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阐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关系。
5.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阐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强调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通过讲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讲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与道德的密切联系。
5.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讲解法律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法律主题班会教案(通用9篇) 法制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主题班会教案(通用9篇)法制主题班会教案上学期间,大家总免不了参加一些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
一个好的主题班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9篇法律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法律主题班会教案篇一一、活动目的: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交通更为发达,各种车辆多起来,车速越来越快,人们出行就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提高我们的文明素质,须从培养我们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开始,文明习惯的积累须从足下开始。
二、活动方法:通过交通知识竞赛、说唱拍手歌两种形式的表演来达到教育目标,接受“交通安全”方面的法制教育。
三、活动准备:收集交通标志、交通警示语、交通知识竞赛题、编写儿歌、制作警示语书签。
四、活动时间:9月5日第四、五节课五、活动内容及过程:(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整队、汇报人数、出旗、唱队歌。
(三)、中队长讲话:春风中盛开的'花朵在诉说生命的快乐,远去的岁月告诉我要安全的生活,生命是春花秋月的爱,生命是千古不老的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汇成人生长河,风霜雪雨、笑语欢歌、奏出生命的交响乐。
让安全和幸福相拥保佑生命,让我们相拥珍重生命。
甲: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乙:我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哺育下成长。
甲、乙:小学生年龄小,交通安全较重要;交通规则一条条,一条一条要记牢。
甲:同学们,当你一个人走在公路上时;乙:当你和其他人在马路上嬉笑打闹时;甲:当你横穿马路时;乙:当你翻越栏杆时;甲:你是否想过,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危险!)乙:是啊!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生命只有一次,尤其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只要稍微不注意,后悔就来不及了。
甲乙:下面来进行一场精彩的知识竞赛,请大家做好准备,举手较多的组才有资格说答案。
1、几岁以下儿童不准骑自行车:A、10岁以下儿童B、12岁以下儿童2、乘车时较为安全的行为:A、上车时挤挤嚷嚷B、车辆行驶时,头、手不伸出窗外3、过马路时我们应该:A、直接穿行B、走斑马线4、过马路如果遇到没有人行道的马路时要靠哪边走:A、右侧路边行走B、左侧路边行走5、过马路时,我们要看好红绿灯:A、红灯行B、绿灯行6、妈妈骑电动车带你,应该在哪个车道行驶:A、非机动车道B、机动车道7、假如奶奶在马路的对面叫你,你应该怎么做:A、翻越护栏过去B、绕到人行横道上再慢慢过去8、绿灯还剩2秒时,应该怎么做:A、等下一个绿灯再过马路B、赶紧冲过马路甲: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同学积极的参与,现在我们来看看各组的得分。
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法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
2.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存在违法的情况,并学会规避和纠正。
3.通过班会活动,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形成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律介绍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重点强调其制定、宣布和执行规范性行为的特点。
2.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介绍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权益方面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了解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3. 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规避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可能面临的风险,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4. 班级互动环节借助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友谊,形成班级凝聚力。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通过PPT等教学工具,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剖析涉及法律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答疑。
3.小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讨论与交流,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思维。
四、教学流程时间内容08:00-08:10 班级集合,主持人开场08:10-08:30 什么是法律08:30-08:50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08:50-09:10 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09:10-09:30 班级互动环节09:30-09:40 主持人总结09:40-09:50 班级合影,班会结束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注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2.案例分析:通过应用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3.互动环节:培养班级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谅解。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与学生对话互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看法,提高教学效果。
2.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遵纪守法崇德尚道主题班会教案
“学法守法争做阳光少年”主题班会教案高二(1)班班主任:王琳一、活动目标:1.了解知法守法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初步掌握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
2.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杜绝犯罪现象的发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二、活动形式:案例分析、集体讨论、知识竞答、演讲、宣誓。
三、活动重点: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道德修养。
四、活动难点:组织学生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法律意识。
五、活动准备:学习有关法制常识;学生自己总结身边发生的违法现象。
六、活动过程: 开场白:戈玉婷、陈佳瑜: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戈:同学们,在因特网上键入“少年犯罪”这一主题词进行搜索,立即可以获得15800个少年犯罪案件。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45%。
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时只是一念之差,可以说,我们既是“弱势人群”,又容易变为“高危人群”。
因此,开展法制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就是:合:“学法守法争做阳光少年”,一)、蓝极速网吧纵火案之反思1戈:2002年6月16号凌晨2时左右,北京一家名为“蓝极速”的网吧突发大火,这场大火吞噬了20多个年轻的生命,有十几人伤势严重。
陈:经调查,这是一场人为的大火。
纵火的是几个未成年人。
据此,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02年8月27日对“蓝极速网吧”放火案作出一审判决,以纵火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刘某某、宋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张某(女)有期徒刑12年。
戈:这几个未成年人因对“蓝极速网吧”不满而起意报复,并使用放火手段危害公共安全,导致25人死亡,多人受伤,并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后果极为严重。
陈:因3人在犯罪时均未成年,因此,依法对他们从轻处罚。
参与实施放火的张某(男,13岁)因不满14周岁,未追究刑事责任,于2002年6月28日被北京市公安局收容教养。
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法律与道德(一)
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法律与道德(一)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法律与道德一、引言为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本次班会的主题为“法律与道德”。
二、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2.了解道德概念和价值意义,提高道德素养。
3.学习如何正确处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
三、教学内容1. 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区别法律与道德是两个概念,但也有相互交叉与联系之处。
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颁布,具有约束力的规范,而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自身的内心感受所坚持的一种道德规范。
2.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意义法律具有强制性、适用性、保护性及公正性等四个基本原则。
法律的意义在于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
3. 道德的概念和价值意义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关于善恶、美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一种优秀的人格品质。
道德具有引领社会风尚、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价值意义。
4.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法律规范了社会行为,而道德对社会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5. 如何正确处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社会责任。
在面对法律和道德方面的选择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抉择,并从中寻求一种合理的平衡。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律和道德的概念,通过案例和演示进一步讲解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探讨如何合理处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五、分组讨论1.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案例。
2.讨论案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3.对所有方案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估,得出更加合理的程序和解决方案。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次班会的教学,学生们加深了对法律和道德的认识,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同时,学生们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增强了对自身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与法制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道德与法制主题班会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制》教材第四章“遵守法律法规”第三节“班会活动设计与实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班会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班会组织的基本流程,学会设计班会主题和内容,以及实践组织一次主题班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班会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班会对于班级管理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班会组织的基本流程,具备组织班会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班会主题和内容的能力,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设计班会主题和内容,实践组织班会。
教学重点:班会组织的基本流程,班会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班会活动记录本、班会设计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班会的意义和作用。
细节:案例分享,引导学生思考班会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班会的定义、意义、作用以及组织班会的基本流程。
细节:PPT展示,结合黑板板书,详细讲解班会相关知识。
3. 举例:分享一些成功的班会案例,让学生了解班会的设计方法。
细节:展示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可借鉴之处。
4.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次主题班会。
细节: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设计符合班级需求的班会主题和内容。
5. 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班会设计方案,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细节: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建设性,提高学生设计班会的能力。
细节:回顾课程要点,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班会的意义和作用2. 班会组织的基本流程3. 班会设计方法及实践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次主题班会,包括主题、内容、组织流程等。
答案:学生需提交完整的班会设计方案。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篇学习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组织班会,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同时,关注时事政治,将道德与法制教育融入班会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
道德与法律班会主题
道德与法律班会主题班会主题:探讨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一、引言(包括绪论、目的和意义等)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稳定的两个重要支撑。
道德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社会规范和伦理价值观的行为规范。
而法律则是由国家制定、实施和强制执行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则和制度。
道德与法律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本次班会旨在深入探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以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二、道德与法律的含义与特征1. 道德的定义与特征:道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伦理规范。
其特征包括普遍性、自觉性、内在性和自由选择性等。
2.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规范。
其特征包括明确性、全面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等。
三、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 互相制约的关系:道德和法律相互制约,道德规范为法律的基石,法律是道德的一种具体体现。
2. 相互促进的关系:道德和法律相互促进,道德规范有助于法律的建立和完善,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促进社会道德的发展。
3. 利益平衡的关系:道德和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方面有时会产生冲突,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利益平衡。
四、道德与法律的互补与缺陷1. 互补性:道德与法律在不同层面上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弥补了彼此之间的缺陷。
2. 道德的缺陷:道德规范没有法律强制力,缺乏明确性和全面性,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3. 法律的缺陷: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时间和资源,可能存在滞后性;法律的执行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容易产生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五、培养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与措施1. 培养道德意识的重要性:道德意识是个人品质和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对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和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2. 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意识是公民遵循国家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法律权益的基本素养,对法治社会的建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 培养道德和法律意识的措施: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自觉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道德与法制主题班会教案
道德与法制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道德和法律的概念及其关系2.掌握关于文明礼仪、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3.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学内容1.什么是道德•道德的概念•道德的功能和作用•道德的来源和渊源•道德的种类和层次2.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功能和作用•法律的种类和层次3.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的区别•道德和法律的相互作用•道德和法律的相互支持4.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与意义5.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和意义6.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和意义7.学生应该具备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学生应具备的法制观念•学生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8.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式教学3.情景模拟实施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道德和法律1.讲解道德和法律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要求学生分别列举三个道德和法律的例子,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第二步:介绍道德和法律的功能和作用1.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2.强调道德和法律的独特作用和不同之处3.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律的具体作用第三步:掌握文明礼仪、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1.介绍文明礼仪及其重要性2.介绍道德规范及其约束力和意义3.介绍法律法规及其约束力和意义第四步:深入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1.让学生了解和分辨道德和法律的区别2.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看到道德和法律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支持第五步: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1.介绍学生应具备的法制观念2.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3.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约束力和重要性第六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1.在情景模拟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2.让学生体会到了解法律知识对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教学评估1.制作问卷,了解学生对本次班会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2.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情景模拟的演练效果,随时进行评估和指导教学反思1.强化学生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培养,增强学生道德和法律意识2.在课堂中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道德和法律3.加强与学生互动,更好地促进班会内容的交流和分享。
道德与法制主题班会精品教案精选
道德与法制主题班会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制》教材第四章第三节“遵守法律法规,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掌握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提高法制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2. 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自觉遵纪守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法律法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提高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法律法规案例资料、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因不遵守法律法规而引发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法规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1)讲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2)阐述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法律法规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法律法规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法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2)结合实际案例,谈谈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从自身做起,列举三个遵守法律法规的实际行动。
2. 答案:(1)我国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遵守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3)示例:遵守交通规则、不抄袭作业、不参与校园欺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道德与法制主题班会优质教案精选
道德与法制主题班会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制》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尊重他人,和谐相处”。
内容包括: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提高道德素养。
2. 使学生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真正的尊重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1)情景一:小华在课堂上嘲笑同学小丽的穿着,让小丽感到很尴尬。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 新课讲解(1)尊重他人的表现①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②倾听他人意见,不打断别人发言。
③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2)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①用文明语言交流,不说伤人的话。
②学会倾听,给予他人表达的机会。
③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
3. 例题讲解(1)案例分析:小明在班级里总是喜欢给别人起外号,让同学们感到很不舒服。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小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3)解答:小明的做法不对,他应该尊重同学们的意愿,不给他们起外号。
4. 随堂练习(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不尊重他人的事情吗?请举例说明。
(2)你是如何应对这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的?(3)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尊重他人?六、板书设计1.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2. 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3. 和谐相处的校园氛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尊重他人,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提示:(1)开头:阐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主体:举例说明自己如何尊重他人。
(3)结尾: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相处的校园氛围。
2. 课后实践:观察身边的不尊重他人现象,尝试用所学方法去改善。
法律与道德主题班会
浪费粮食,浪费水资源。
乱扔垃圾、乱倒污水。
在公共场合吸烟。
习惯性爆粗,说脏话。
公共场合乱涂乱画。
乱踩草地。
翻越道路中间的防护栏。
过马路时,是红灯,但没有车,你会怎么做?
01
在公众场合,你手上拿着刚擦完东西的纸巾,你会怎么做?
02
课室很安静,你有问题想问别人,你会怎么做?
03
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又如何做呢?
02
高二五班 谢谢
班会到此结束
02
法律知识检测-判断题
国家专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可见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责任,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法律知识检测-判断题
未成年人除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外,还需要社会保护。
法律知识检测-判断题
01
有违法行为的我国未成年人,不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 有时给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青少年犯罪十大征兆
青少年犯罪十大征兆
6) 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 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 8) 道德品质起了变化, 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爱说空话、大话、假话,从谦虚变成傲慢,从斯文变成野蛮,喜欢逞能,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脏字、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 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或拉帮结伙聚在一起甩扑克打麻将,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
培养高中生的道德观念伦理与法律道德教案
培养高中生的道德观念伦理与法律道德教案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观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涉及个人品德的塑造,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一套系统的道德与法律道德教案,才能全面促进高中生道德观念的培养。
第一部分:道德观念的培养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应鼓励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指导他们了解以诚信、正义、友好、尊重和责任为基础的道德原则。
通过讨论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意识到价值观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引导和探讨,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的意识。
以社会义工、社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和社会参与的意义。
3.提倡正能量传播鼓励学生发表积极正能量的言论,倡导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校内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分享正能量。
4.弘扬传统美德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道德经典,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观念的影响。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
第二部分:伦理价值观的培养1.探讨伦理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与伦理相关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伦理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例如,讨论生命伦理、科技伦理等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伦理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与决策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群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伦理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培养学生面对复杂伦理问题时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3.强调伦理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他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
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伦理责任的实践。
第三部分:法律道德的教育1.普及法律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合同、著作权、消费者权益等。
引导学生明白尊重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精品高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教案——《法律与道德》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与道德高一(9)班主题:“知法、懂法、守法”目的:通过这次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知法、懂法、守法,更加深入的认识法律。
内容与形式:采用抢答的形式,考题围绕基本的法律常识,内容涉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具体形式:参赛选手共12人,2人一组,分为6组。
比赛共分为3轮,第一轮淘汰2组(得分最低),第二轮淘汰2组,剩下2组参加第三轮比赛,决出冠亚军。
题目:第一轮:1.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人民代表是反映和执行民意的一种法定职务,它不是一种官职。
A 官职B 职务3.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
”4.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5.《宪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6.《残疾人保障法》第22条规定:“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7.我国《宪法》第55条第一款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8.公民更改姓名,必须向公安机关变更登记才有效。
9.我国国家结构形式是(B)A联邦制B共和制 C 单一制10.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基本上是(A)A三级制B四级制C五级制11.我国行政机关“一府两院”中的“一府”是指国务院。
12.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利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轮1.判断题:被免除刑事处罚的人,不能称为犯罪分子。
(正确)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条规定:“无名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予、报酬,他人不得已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住、惩罚为主的原则。
知法守法懂法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知法守法懂法主题班会教案三篇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知法守法懂法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知法守法懂法主题班会教案1《做知法、学法的好少年》主题班会设计一、活动目的:1、使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小公民。
二、活动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遵纪守法观念。
三、活动准备:1、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
2、收集有关遵纪守法的案例。
四、活动过程:男:同学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和规章制度打交道,女: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只有遵守一系列的规矩才能有条有理,完善和谐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全体公民都能做到遵纪守法,我们就能在一个文明美好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女; 今天我们召开“知法、学法、守法”的主题班会,目的就是让我们从小学做自觉遵纪守法的小公民,长大后当个合格的公民。
齐:胜溪街小学五年级(16)班《做知法、学法、守法的好少年》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 法律就是一定的规则,它告诉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从小知法、守法,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
女:那么,要想从小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孩子,首先要懂法。
主动学习一些法律常识。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不仅要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我们学校的校规,也应该经常翻阅《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男: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许多时候是由于我们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请大家观看一段发人深省的(视频录像)。
女:看完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学生自由发言)1、不应该欺负弱小,甚至施以暴力侵害,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行为。
2、路人见到此情此景不予以帮助而是选择离开,真是不应该。
道德与法制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亲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以突出重要性。
3.适时运用停顿,给学生思考和消化的时间。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且不拖堂。
2.知识讲解部分控制在15-20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和互动环节各占10分钟,总结提升和作业布置各占5分钟。
3.导入环节控制在5-10分钟,避免过长而影响教学进度。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是否较高。
4.作业设计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启发性,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5.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方法:关心家人、帮助朋友、参与公益活动等。
(3)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让关爱成为生活的常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教师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帮助弱势群体等,将关爱他人融入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板书设计
关爱他人
1.意义
2.方法
3.实践
七、作业设计
1.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目:
(1)请列举三个关爱他人的例子,并说明其意义。
(2)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关爱他人?
(3)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关爱他人的认识。
2.答案:
(1)例子: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关心生病的同学、为贫困地区捐款等。意义:增进友谊、传递温暖、弘扬正能量等。
主题班会教案:《法律与道德》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与道德高一(9)班主题:“知法、懂法、守法”目的:通过这次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知法、懂法、守法,更加深入的认识法律。
内容与形式:采用抢答的形式,考题围绕基本的法律常识,内容涉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具体形式:参赛选手共12人,2人一组,分为6组。
比赛共分为3轮,第一轮淘汰2组(得分最低),第二轮淘汰2组,剩下2组参加第三轮比赛,决出冠亚军。
题目:第一轮:1.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人民代表是反映和执行民意的一种法定职务,它不是一种官职。
A 官职B 职务3.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
”4.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5.《宪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6.《残疾人保障法》第22条规定:“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7.我国《宪法》第55条第一款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8.公民更改姓名,必须向公安机关变更登记才有效。
9.我国国家结构形式是(B)A联邦制B共和制 C 单一制10.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基本上是(A)A三级制B四级制C五级制11.我国行政机关“一府两院”中的“一府”是指国务院。
12.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利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轮1.判断题:被免除刑事处罚的人,不能称为犯罪分子。
(正确)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条规定:“无名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予、报酬,他人不得已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住、惩罚为主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与道德
八年(4)班姬秀娟
主题:“知法、懂法、守法”
目的:通过这次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知法、懂法、守法,更加深入的认识法律。
内容与形式:采用抢答的形式,考题围绕基本的法律常识,内容涉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具体形式:参赛选手共12人,2人一组,分为6组。
比赛共分为3轮,第一轮淘汰2组(得分最低),第二轮淘汰2组,剩下2组参加第三轮比赛,决出冠亚军。
题目:
第一轮:
1.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人民代表是反映和执行民意的一种法定职务,它不是一种官职。
A 官职
B 职务
3.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
”4.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5.《宪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6.《残疾人保障法》第22条规定:“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
7.我国《宪法》第55条第一款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
8.公民更改姓名,必须向公安机关变更登记才有效。
9.我国国家结构形式是(B)
A联邦制B共和制 C 单一制
10.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基本上是(A)
A三级制B四级制C五级制
11.我国行政机关“一府两院”中的“一府”是指国务院。
12.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利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轮
1.判断题:被免除刑事处罚的人,不能称为犯罪分子。
(正确)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条规定:“无名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予、报酬,他人不得已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住、惩罚为主的原则。
”
5.我国《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的遗产继承顺序是:第一顺序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
6.香港和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他们是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所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第三轮:模拟法庭
老王和老张家共用一堵围墙,有一次老王家的树的树根从围墙下面钻到老张家的地面上
来了,破坏了水泥地,于是老张把老王告上了法庭。
(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中未达成一致,最后求助于同学家长〈律师〉)
判决如下:
假设种树人为甲,被人破坏土地的人是乙。
案例所出现的问题在民法上称为“相邻关系”。
即甲在自己的院子里种树,因树根伸延,危及影响了其邻居乙的围墙安全或正常作用。
乙方要求甲方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应当说乙的理由在法律上是能成立的。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消除因树根对其围墙造成的不安全的影响,并应当赔偿其损失。
民法上所谓的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比邻的不动产(房屋土地、建筑等)所有人或占有人。
对各自所有或占有的土地、森林、水源、道路等,使用、处分时,相互间应给予便利或接受限制的关系。
在本案中,就是甲所种的树不能影响到乙的建筑的安全,如有影响就要给予一定的限制,即消除影响。
任何一方不能只顾自己而影响他人的便利安全。
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原则是:(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这的利益;(2)公平合理;(3)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按照以上原则,本案的处理中应尽量从公平合理、并兼顾甲乙各方的利益,同时考虑树对美化环境的好处,如果该树对美化甲乙双方的环境都有好处,而双方的围墙不涉及危及乙方建筑物安全的,则可考虑协商解决——拆除围墙,让绿树给甲乙美化环境或再由甲方给乙方一定的补偿。
如乙方认为甲方的树已危及自己住家的安全,不同意拆除围墙,执意要甲方将树移植,则也可考虑由甲方将树移植到不影响乙方围墙的地方,并负责将乙方的围墙修理好。
总之,处理相邻关系应互惠互利,公平合理的原则,甲方在做到绿化美化环境时也不能影响相邻方乙方的安全。
效果和体会: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的确对法律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这种活动对同学的身心都有十分有利,以后应多搞这种类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