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
离子反应——电解质 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离子反应——电解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的概念,学会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2)理解电解质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区别(3)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的概念。
难点:让学生学会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电解质水在疫情中的应用:补充水分,增强免疫力,维持电解质。
2、提出问题:什么是电解质呢?二、实验探究实验一:分别用蒸馏水以及0.5摩尔每升的盐酸、醋酸溶液、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做导电性实验。
实验现象: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上的灯泡比较亮,而醋酸溶液和氨水上的灯泡较暗,蒸馏水上的灯泡则微微发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实验二:直接把氯化钠、氧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导电性实验,我们会发现灯泡没有发亮,接着我们把它们加热到融化,再进行导电性实验,灯泡就可以发亮了,这说明了融化后的这些物质也是可以导电的。
三、解释电离的概念1、解释导电原因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上面两个实验中的这些物质为什么可以导电吗?预设:是因为它们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带电的离子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第一个实验中灯泡的明暗程度不同,是因为等浓度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所导致的。
2、举例说明电离的过程(1)氯化钠的形成师: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失去以后就变成了。
八电子的稳定结构,氯的最外层是七个电子,如果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八电子的稳定结构,那原子和氯原子相遇,那把自己最外层的电子给了氯,于是它们就都变成稳定的离子了。
这时它们带有相反的正负电荷,异性相吸,所以它们靠得很近,但也不能无限靠近,因为离得太近,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就会变大,所以它们就在一个合理的位置和谐相处。
很多很多的离子聚集在一起,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氯化钠固体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氯化钠固体中是存在离子体的,但是离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彼此相互束缚,所以无法自由移动,那么氯化钠固体就不导电。
1.2 离子反应的应用__离子共存与推断(学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共存与推断探究任务1.利用离子反应的条件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2.利用离子反应及现象推断离子的存在。
1 离子共存的分析探究1.离子之间反应的条件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如Ba2+与CO2-3、SO2-4,Ag+与Cl-,Fe3+、Ca2+与OH-等。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如NH+4与OH-,H+与CO2-3、HCO-3等。
(3)生成难电离物质。
如H+与CH3COO-、CO2-3、HCO-3、S2-、HS-、SO2-3、HSO-3等生成难电离的酸;OH-与NH+4生成难电离的碱;H+与OH-生成水等。
2.离子共存问题中易忽视的三类隐含条件(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如Cu2+、Fe3+、Fe2+、MnO-4等。
(2)滴入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或pH>7(常温下)的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如Al3+、Mg2+、Cu2+、Zn2+、Fe3+、Fe2+、Ca2+、NH+4、H+、HCO-3、HSO-3等。
(3)滴入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或pH<7(常温下)的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如OH-、CO2-3、HCO-3等。
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K+、MnO-4、Cl-、SO2-4B.Na+、CO2-3、SO2-4、Cl-C.NO-3、Na+、HCO-3、Ba2+D.Na+、NO-3、H+、SO2-4B [碱性溶液说明溶液中含大量OH-,H+、HCO-3不能共存,C、D错误;溶液为无色,MnO-4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B正确。
]1.在强酸性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K+、Cl-、NO-3B.Ag+、Na+、NO-3、Cl-C.Zn2+、Al3+、SO2-4、Cl-D.Ba2+、NH+4、Cl-、HCO-3C [A选项中四种离子不能相互反应,可共存,但Fe3+在溶液中为棕黄色,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Ag+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不能共存;D选项的四种离子可以共存,但HCO-3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不符合题意。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组长审核:离,故属于电解质⑤金属氧化物(CuO)等物质在水中不溶,但因其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故这类金属氧化物也属于电解质。
2、常见物质类别电解质: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如CuO、CaO、MgO、Na2O)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大部分有机物(如蔗糖、酒精、CH4等)3、概念辨析(1)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如: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不一定导电。
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导电,其他条件下不导电。
如:CaCO3固态时不导电(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①Fe、Cu等金属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导电,但它们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稀盐酸能导电,但稀盐酸不是电解质,因为稀盐酸是混合物③CO2、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CO2、SO2、NH3不是电解质,H2CO3、H2SO3、NH3·H2O是电解质(4)电解质不一定易溶于水(如:硫酸钡等),易溶于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酒精等)(5)电解质溶于水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一定能导电(如:氯化氢等)二、电解质的电离及表示方法1、电离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电离条件: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酸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碱和盐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3、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1)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类的书写方法:因这些物质溶于水是完全电离的,故在书写时用“===”如:H2SO4===2H++SO2-4、NaOH===Na++OH-、NaCl=== 、Ba(OH)2===(2)弱酸、弱碱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弱酸、弱碱(如CH3COOH、NH3·H2O)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只是一部分分子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因此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如:CH3COOH H+ + CH3COO—NH3·H2O NH4+ + OH—①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即每次只电离出一个H+),但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H2CO3H+ + HCO3—(主要) 决定H2CO3的酸性HCO3—H+ + CO32—(次要)②多元弱碱:不要求分步电离,而是“一步到位”如:Cu(OH)2Cu2+ +2OH--(3)酸式盐的书写方法:①弱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酸式酸根离子和阳离子,如:NaHCO3===Na++HCO-3②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如:NaHSO4===Na++H++SO2-4(水溶液中)③强酸的酸式盐在熔融状态时,生成酸式酸根离子和阳离子,如:NaHSO4===Na++HSO4—(熔融状态)4、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①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离子所带电荷数必须等于该元素或原子团在该化合物中化合价①生成物中有微溶物[Ag2SO 4、CaSO4、Ca(OH)2、MgCO3]时,微溶物用化学式并打↓表示如:Na2S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2Ag++SO42—===Ag2SO4↓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O 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用石灰乳制漂白粉的反应:2Ca(OH)2+2Cl2===2Ca2++2Cl-+2ClO-+H2O(2)固体与固体间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H2SO4与固体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Cu + 2H2SO4(浓)△CuSO4 + SO2↑+ 2H2O(3)对氨水的处理①作反应物时用NH3·H2O如: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②作生成物时,若加热或浓溶液时写成NH3↑+H2O;无特殊说明写NH3·H2O如:浓NaOH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固体:OH-+NH+4===NH3↑+H2O(NH4)2SO4与NaOH两溶液混合加热:NH+4+OH-△NH3↑+H2ONH4Cl与NaOH两稀溶液混合:NH+4+OH-===NH3·H2O(4)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C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CO3—+H+===CO2↑+H2O(5)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高中高一化学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电解质概念。
2.模型认知: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从宏观和微观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理。
2.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难点: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实验验证法,讨论法、讲述法第一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联系生活,思考问题】1.湿手更易触电,原因是什么?【实验探究】课本p13实验1-2大家都知道金属和石墨都能导电,那么化合物能否导电呢?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装置烧杯内溶液实验现象结论干燥的KNO3固体灯泡不亮纯酸、碱、盐的固体不导电,酸、碱、盐的溶液能够导电,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想一想;为什么?)干燥的NaCl固体灯泡不亮蒸馏水灯泡不亮NaCl溶液灯泡发亮KNO3溶液灯泡发亮熔融的NaCl固体灯泡发亮【合作探究】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电解质:在或能够导电的,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或都,如蔗糖、。
酒精等。
3.概念辨析:(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金属铜能够导电,稀硫酸能够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固体,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
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Cl2。
(3)电解质不是指水溶液,而是指化合物本身。
如食盐水能导电,电解质是NaCl而不是食盐水。
【思考与讨论】1.像AgCl、CaCO3 这些难溶盐,它们几乎不溶于水,它们是电解质吗?2.像SO2、SO3、CO2、NH3等,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3.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⑴金属铜⑵固态NaCl ⑶O2 ⑷H2SO4 ⑸碳棒⑹酒精水溶液⑺KOH水溶液⑻熔融状态的KNO3 ⑼葡萄糖⑽CO2 ⑾BaSO4⑿稀H2SO4【讨论与归纳】2.电解质的判断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1.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教案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材分析《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第二部分的内容,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溶液的平衡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教学目标: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过程1.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
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
故做以下两组实验: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提问:(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2)是离子反应?(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结论:Ag++Cl-=AgCl↓ CO32-+2H+=H2O+CO2↑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
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
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
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
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 掌握离子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理解,离子反应的复杂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准备实验试剂:常见酸碱盐溶液,指示剂,离子交换剂等。
3.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案例,用于解释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4. 设计教案,安排教学流程,确保知识点讲解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反应类型,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讲授新课:(1)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条件: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发生的条件,并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发生的条件。
(2)离子反应的分类:介绍离子反应的几种类型,如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等,并分析不同类型的离子反应的实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分类和实质,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介绍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提高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运用能力。
3. 课堂活动:设计一些与离子反应相关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抢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离子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并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离子反应实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和应用。
第二节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掌握离子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离子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一些物质中的离子离开原来的分子或离子,与另一些分子或离子结合成为新的分子或离子的反应。
离子反应的特点是速度快、分子状态改变、纯度提高等。
2. 离子反应的基本步骤离子反应的基本步骤是:1.鉴别离子:根据其化学性质进行鉴别;2.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成分,编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离子方程式:将溶液中各离子写成离子方程式中的离子;4.原子数守恒原则:在离子方程式中应使每个离子原子数相等;5.将溶液中的离子,按它们的低缓度顺序,组成颗粒方程式。
3. 离子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离子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1.合成氢氧化铜:Cu2+ + 2OH- → Cu(OH)2;2.处理污水:将氯离子和铁离子加入污水中,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细菌附着在氯离子和铁离子上,从而达到净化和杀菌的作用;3.制备各种化合物:比如氯化钾(KCl)、氢氧化钠(NaOH)、硫酸钠(Na2SO4)等。
四、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通过展示离子反应图示,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离子反应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离子反应实验,比如:1.CuSO4 + NaOH → Cu(OH)2 + Na2SO42.FeCl3 + NaOH → Fe(OH)3 + NaCl通过实验让学生们体验离子反应的实际过程,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与记忆。
3. 汇总总结梳理离子反应的基本步骤和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全面理解离子反应的过程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理解化学反应的核心概念之一。
教学过程中,讲述原理和实验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离子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2019版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1.1《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被分类的物质物质类型分类标准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物质分类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1.2 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假设、推理等过程,以探究的方式建构电离模型,并以此认识电解质;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酸、碱、盐的电离过程。
2、通过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这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理解离子反应。
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电解质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展示湿手触电的图片。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湿手操作正在通电的电器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这是为什么呢?二、新课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湿手触电的原因。
【过渡】梳理学生观点,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
【演示实验】1.水的导电性。
2.NaCl晶体导电性。
3.熔融氯化钠导电视频。
【提问】NaCl在溶解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水分子起什么作用?【学生】溶解过程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产生,水帮助Na+和Cl-脱离晶体表面进入溶液。
【师】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叫做电解质。
【提问】熔融的氯化钠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当氯化钠固体受热熔化时,离子的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师】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表示这种微观的电离过程呢?【学生】电离方程式【师】NaCl=Na++Cl- KNO3=K++NO3-【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渡】根据书写的电离方程式,能从电离的角度给酸下一个定义吗?【学生】酸的本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师】同理,什么是碱?【学生】碱的本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师】那什么是盐呢?【学生】盐的本质: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现在,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我手里的这两支试管上。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任务四:完成下表,思考中和反应的实质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HCl+NaOH HCl+KOH H2SO4+NaO H H2SO4+KOH
离子方程式
不仅表示某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HCl+NaOH=KCl+H2O HCl+KOH=KCl+H2O H2SO4+2NaOH=Na2SO4+H2O H2SO4+2KOH=K2SO4+H2O
SO42- + Ba2+ = BaSO4↓
练习2: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2H+ +2Cl-+2Na+ + CO32- = 2Na+ +2Cl-+ H2O + CO2↑
2H+ + CO32- = H2O + CO2↑
课堂练习:写出与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2NaCl +
2Na+ 2Cl-
2Na++SO42-+Ba2++2Cl- = 2Na++2Cl-+ BaSO4↓
SO42- + Ba2+ = BaSO4↓
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 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 离子方程式。
任务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备课教案:1.2. 离子反应(含解析)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书写电离方程式。
2.解析: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解析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是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教学时,在让学生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掌握教科书内容的深广度。
例如,不要把电解质的分类扩大。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做好演示实验,把实验和学生讨论密切结合起来。
本节实验是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本质的最好途径。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思考1]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 NaCl溶液、蔗糖溶液,熔融NaCl,酒精溶液,Cu.1、石墨、Cu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电子2、盐酸、 NaCl溶液、 NaOH溶液、熔融NaCl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导入新课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2019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2019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内容主要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其中,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是研究离子反应的基础,也是第二册《电离平衡》的基础。
因此,能否理解基本概念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学会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1)知识结构: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简单复习进而引出电解质的概念并不困难,但是电解质的含义,电解质导电的原理,这些都是新内容,理解分析起来并不容易;实验现象容易观察到,但为什么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根据现象得到怎样的结论,学生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对“从现象到本质”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2)心理特征本章位于第一册第一章,本节知识源于初中化学又高于初中化学,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学习化学。
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五、教学方法1. 本节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手段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实验探究、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反思总结。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准备实验用品及仪器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2离子反应教案高一化学人教版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1.2离子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科学方法的训练。
【新课导入】[视频]探究物质的导电性(固体盐、水和盐溶液)[学生活动]记录现象得出结论。
[师]了解了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能否导电呢?[视频]熔融状态下盐的导电性。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注意力。
[思考讨论]为什么NaCl固体在干燥时不导电,而溶于水或熔化后却能导电?[回答]NaCl固体中含有带正电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由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Na+和Cl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
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
当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当NaCl固体受热熔化时,离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因而NaCl在熔融状态时也能导电。
[过渡]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有些物质水溶液可以导电,熔融状态的物质也可以导电,那我们可以根据物质是否导电,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概念。
【新课讲解】(一)电解质的电离[板书]1.电解质的电离[师]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许多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那么酸、碱、盐溶于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教师活动]进行实验12,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请学生观察现象。
【教案】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离子反应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对不同物质进行导电性测试分析,从宏观、微观和符号等多方面逐步建立对电离概念的认识。
(2)通过实验探究常见的化合物水溶液的导电性,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3)通过对电解质导电性的微观辨析,构建电解质的概念模型和电离模型,根据电离模型书写常见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归纳不同物质的电离方程式认识物质的本质。
2.评价目标(1)通过依据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诊断并发展学生分类归纳的能力。
(2)通过依据微观动画推测宏观现象,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与化学微观视角。
(3)通过用宏观的电离方程式表达电解质微观电离现象,诊断并发展学生的三重表征思维与模型认知水平。
(4)通过溶液导电与生产生活实例的联系,依据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发挥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电解质的电离及判断;2、电解质的导电性。
难点:1、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2、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三、教学手段教法:视频演示法、启示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及设计意图新课导入环节一:联系生活,引出新知【导入】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为什么?【任务布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原因是什么?【引导】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某些溶液可以导电,而有些人的手容易出汗,汗液中有NaCl,遇水可以形成NaCl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湿手更容易触电。
【学生回答】因为湿手比干燥的手更容易触电。
【学生猜想】因为人手出汗,汗液中有NaCl。
NaCl遇水形成NaCl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湿手更容易触电。
利用生活常识引起学生兴趣,随后立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原因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一、溶液是否导电环节二:带疑猜想,宏观辨识【引导】同学们提出了是因为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湿手更容易触电,那我们如何来验证该猜想?【科学探究】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NaCl溶液能导电【实验1-1】用小灯泡检测NaCl溶液的导电性。
离子反应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程目标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3.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湿手操作正在通电的电 器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这是为什么呢?
情境微课堂
装置
所加药品
现象
结论
固体NaCl
灯泡不亮,无电流产生
干燥的固体NaCl、固体KNO₃不导电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
本质区别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生电离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的存在形式
离子(离子或分子)
分子
名师点拨
解析:①H₂SO₄是在水溶液里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②蔗糖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③Na₂CO₃是在 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④Fe 是单质,不在电解质讨论范围内;⑤CO₂在水溶液里生成的 H₂CO₃电离后溶 液能导电,但不是CO₂自身电离,CO₂ 是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 化合物,所以是非电解质;⑥烧碱溶液是混合物,不在电解质讨论 的范围之内。易错警示:某化合物是不是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关。如蔗糖溶于水,但是蔗糖是非 电 解 质 ;BaSO₄ 、CaCO₃ 是难溶于水的盐,却是电解质。
【典型例题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H₂SO₄ ②蔗 糖 ③ Na₂CO₃ ④Fe ⑤CO₂⑥烧碱溶液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⑥ C.①③⑥ D.①③答案:D
【典型例题5】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食醋B.泥水、石灰水C.熔融NaCl、熔 融Ca(NO₃)₂
Na+ OH-K+ Cl-K+ OH-K+ H+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2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定义并会判断;
2.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3.能正解书写离子方程式并知道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
非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1.定义:
2.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写二拆三删四查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1-2-3离子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题目:请分析下列案例中离子反应的应用: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 答案: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带有电荷的聚合物,它可以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将重金属离子吸附到树脂上,从而去除水中的重金属。
5. 题型五:离子反应的实验设计
- 题目: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的酸碱中和反应。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常见离子的性质,以及简单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他们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离子反应现象,如沉淀形成、气体生成等,并能够运用基本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表达。
2.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现象探究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化学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尚在发展中。就学习风格而言,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上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喜欢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学习。
- 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提出自己的见解,激发思考和创新意识。
(3)实验设计与思考:பைடு நூலகம்
- 审核实验设计,关注实验步骤的合理性、预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 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拓展提高:
- 阅读学生的拓展短文和研究报告,评价其知识整合和应用能力。
- 重点词:离子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
- 重点句:离子反应是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② 离子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 重点知识点:离子反应的原理、反应条件、离子交换反应。
- 重点词:离子反应原理、反应条件、离子交换反应。
- 重点句:离子反应的原理是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反应条件是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 pH 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假设、推理等过程,以探究的方式建构电离模型,并以此认
识电解质;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酸、碱、盐的电离过程。
2、通过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归纳离子反应发
生的条件,正确书写这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理解离子反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湿手触电的图片。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湿手操作正在通电的电器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这是为什么呢?
二、新课讲授
【学生】分组讨论湿手触电的原因。
【过渡】梳理学生观点,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
【演示实验】1.水的导电性。
2.NaCl晶体导电性。
3.熔融氯化钠导电视频。
【提问】NaCl在溶解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水分子起什么作用?
【学生】溶解过程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产生,水帮助Na+和Cl-脱离晶体表面进入溶液。
【师】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叫做电解质。
【提问】熔融的氯化钠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当氯化钠固体受热熔化时,离子的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师】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表示这种微观的电离过程呢?
【学生】电离方程式
【师】NaCl=Na++Cl- KNO3=K++NO3-
【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渡】根据书写的电离方程式,能从电离的角度给酸下一个定义吗?
【学生】酸的本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师】同理,什么是碱?
【学生】碱的本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师】那什么是盐呢?
【学生】盐的本质: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现在,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我手里的这两支试管上。
两支试管中的溶液从外观形态上来看完全相同,但是一支试管中是硫酸钠溶液,一支试管是氯化钡溶液。
现在我们把这两支试管中的溶液进行混合,你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有白色沉淀生成。
【师】硫酸钠和氯化钡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电离出了钠离子、硫酸根离子、钡离子和氯离子。
当溶液混合时,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所以,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 = BaSO4↓。
由上可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以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的反应为例: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 ══ BaSO4↓+2NaCl。
(2)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如强酸、强碱、大部分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改写为
2Na++SO42-+Ba2++2Cl-BaSO4↓+2Na++2Cl-
(3)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式化为最简:
SO42-+Ba2+ BaSO4↓
(4)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过渡】所有的反应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吗?
【学生】不是
【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类型的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只要能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反应即可发生。
(2)置换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的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也是离子反应。
【重难归纳】
1.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产生的离子之间所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是利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应改写成离子形式。
(2)难溶的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仍用化学式。
(3)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若是澄清溶液则应写成离子形式,若是悬浊液则应写化学式。
如澄清石灰水写成Ca2++2OH-,而石灰乳写化学式Ca(OH)2。
(4)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CO3应写成
Na++HCO3-。
(5)离子方程式书写完成后应检查原子是否守恒以及电荷是否守恒。
3.电解质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反应。
只要有沉淀、气体、水等物质生成,这类离子反应即可发生。
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
1、电解质
2、电离
①电离的概念
②电离方程式
③酸、碱、盐的本质
3、离子反应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