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余成波,张莲,胡晓倩)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_张莲_胡晓倩)习题全解及MATLAB实验第5章习题解答
第5章频率特性法频域分析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法,可以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判断闭环系统的性能,并能较方便地分析系统参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指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实用的工程方法,其主要内容是:1)频率特性是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函数作用下,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复数之比对频率的函数关系。
频率特性是传递函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频域中的数学模型。
频率特性既可以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机理分析法建立起来,也可以由系统的其它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微分方程等)转换得到,或用实验法来确定。
2)在工程分析和设计中,通常把频率特性画成一些曲线。
频率特性图形因其采用的坐标不同而分为幅相特性(Nyquist图)、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和对数幅相特性(Nichols图)等形式。
各种形式之间是互通的,每种形式有其特定的适用场合。
开环幅相特性在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时比较直观,理论分析时经常采用;波德图可用渐近线近似地绘制,计算简单,绘图容易,在分析典型环节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时最方便;由开环频率特性获取闭环频率指标时,则用对数幅相特性最直接。
3)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波德图)是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主要工具。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ω)低频段的斜率表征了系统的型别(v),其高度则表征了开环传递系数的大小,因而低频段表征系统稳态性能;L(ω)中频段的斜率、宽度以及幅值穿越频率,表征着系统的动态性能;高频段则表征了系统抗高频干扰的能力。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对应关系,根据对数幅频特性,可以唯一地确定相应的相频特性和传递函数。
4)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是利用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G(jω)H(jω)曲线,又称奈氏曲线,是否包围GH平面中的(-l,j0)点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利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可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可定量地反映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即稳定裕度。
稳定裕度通常用相角裕量和幅值裕量来表示。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绪论1-1 试⽐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解答:1开环系统(1)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作稳定。
⽤于系统输⼊信号及扰动作⽤能预先知道时,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2) 缺点:不能⾃动调节被控量的偏差。
因此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 闭环系统⑴优点:不管由于⼲扰或由于系统本⾝结构参数变化所引起的被控量偏离给定值,都会产⽣控制作⽤去清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
它是⼀种按偏差调节的控制系统。
在实际中应⽤⼴泛。
⑵缺点:主要缺点是被控量可能出现波动,严重时系统⽆法⼯作。
1-2 什么叫反馈?为什么闭环控制系统常采⽤负反馈?试举例说明之。
解答: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端并对系统产⽣控制作⽤的控制⽅式叫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负反馈。
由1-1中的描述的闭环系统的优点所证明。
例如,⼀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当前炉⼦的温度,再与温度值相⽐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 试判断下列微分⽅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线性,⾮线性,定常,时变)?(1)22()()()234()56()d y t dy t du t y t u t dt dt dt ++=+(2)()2()y t u t =+(3)()()2()4()dy t du t ty t u t dt dt +=+(4)()2()()sin dy t y t u t t dt ω+=(5)22()()()2()3()d y t dy t y t y t u t dt dt ++= (6)2()()2()dy t y t u t dt +=(7)()()2()35()du t y t u t u t dt dt =++?解答:(1)线性定常(2)⾮线性定常(3)线性时变(4)线性时变(5)⾮线性定常(6)⾮线性定常(7)线性定常1-4 如图1-4是⽔位⾃动控制系统的⽰意图,图中Q1,Q2分别为进⽔流量和出⽔流量。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详解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上册)第一章习题解答1-2日常生活中反馈无处不在。
人的眼、耳、鼻和各种感觉、触觉器官都是起反馈作用的器官。
试以驾车行驶和伸手取物过程为例,说明人的眼、脑在其中所起的反馈和控制作用。
答:在驾车行驶和伸手取物过程的过程中,人眼和人脑的作用分别如同控制系统中的测量反馈装置和控制器。
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司机需要观察道路和行人情况的变化,经大脑处理后,不断对驾驶动作进行调整,才能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同样,人在取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观察到的人手和所取物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化,调整手的动作姿势,最终拿到物体。
可以想象蒙上双眼取物的困难程度,即使物体的方位已知。
1-3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12所示,图中浮子杠杆机构的设计使得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电位器中间抽头的电压输出为零。
描述图1-12所示水位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输出量、执行机构、测量装置、给定装置等。
图1-12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原理图答:当实际水位和设定水位不相等时,电位器滑动端的电压不为零,假设实际水位比设定水位低,则电位器滑动端的电压大于零,误差信号大于零(0e >),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电动机M 旋转,使进水阀门开度加大,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12Q Q >),水位开始上升,误差信号逐渐减小,直至实际水位与设定水位相等时,误差信号等于零,电机停止转动,此时,因为阀门开度仍较大,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水位会继续上升,导致实际水位比设定水位高,误差信号小于零,使电机反方向旋转,减小进水阀开度。
这样,经反复几次调整后,进水阀开度将被调整在一适当的位置,进水量等于出水量,水位维持在设定值上。
在图1-12所示水位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是水箱,系统输出量水位高,执行机构是功率放大装置、电机和进水阀门,测量装置浮子杠杆机构,给定和比较装置由电位器来完成。
1-4 工作台位置液压控制系统如图1-13所示,该系统可以使工作台按照给定电位器设定的规律运动。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_张莲_胡晓倩)习题全解及MATLAB实验 第3、4章习题解答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本章介绍了根据系统的时间响应去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的有关问题。
其主要内容有:(1)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据控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的作用下输出响应的时域数学表达式和响应曲线,直接分析系统等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的品质。
时域分析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
(2)稳定性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
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与外作用的大小和形式无关。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的根均位于左半s 平面(即系统的特征根全部具有负实部)。
劳斯稳定判据是从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间接判定系统的稳定性的。
(3)对于稳定的控制系统,工程上常用单位阶跃响应的最大超调量σ%,调节时间t s 和稳态误差等性能指标,评价系统性能的优劣。
典型的一阶、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与系统的参数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牢固掌握。
对一阶、二阶系统分析的结果,往往是分析高阶系统的基础。
当高阶系统具有一对闭环主导极点时(通常是一对共轭复数极点),可以用一个二阶系统近似,并以此估算高阶系统的动态性能。
(4)系统的稳态误差不是系统自身的固有特性,它与系统的结构参数及输入信号的形式都有关。
系统的型别ν决定了系统对典型输入信号的跟踪能力。
提高系统的型别和增大开环放大系数可以减小或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
但这和稳定性有矛盾。
在要求高的场合可用复合控制。
教材习题同步解析3.1系统结构图如图3.1所示。
已知传递函数12.010)(+=s s G ,现采用加负反馈的方法,将调节时间st 减小为原来的1/10,并保证总放大倍数不变。
试确定参数h K 和0K 的数值。
解:加负反馈后,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000()()1()10/(0.21)10/(110)110/(0.21)0.2/(110)1hh h h K G s s G s K K s K K K s s K Φ=+++==++++化为标准的时间常数表达式010110()0.21110hhK K s sK +Φ=++而典型的一阶系统传递函数为()1K s Ts Φ=+因此,欲将调节时间s t 减小为原来的1/10,则反馈系统的时间常数T 应该为原来的1/10。
自动控制原理完整版课后习题答案
1 请解释下列名字术语:自动控制系统、受控对象、扰动、给定值、参考输入、反馈。
解: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受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扰动:扰动是一种对系统的输出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
如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扰动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扰。
外扰是系统的输入量。
给定值:受控对象的物理量在控制系统中应保持的期望值参考输入即为给定值。
反馈:将系统的输出量馈送到参考输入端,并与参考输入进行比较的过程。
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解: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应该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被控对象:所谓被控对象就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②执行部件:根据所接收到的相关信号,使得被控对象产生相应的动作;常用的执行元件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③给定元件:给定元件的职能就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即参考量);④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和电桥等。
⑤测量反馈元件:该元部件的职能就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电量。
常用的测量元部件有测速发电机、热电偶、各种传感器等;⑥放大元件: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如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的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⑦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用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校正元件有电阻、电容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网络,它们与原系统串联或与原系统构成一个内反馈系统。
3 请说出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解:反馈控制系统即闭环控制系统,在一个控制系统,将系统的输出量通过某测量机构对其进行实时测量,并将该测量值与输入量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反馈通道,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优点:结构简单,缺点:控制的精度较差;闭环控制系统优点:控制精度高,缺点:结构复杂、设计分析麻烦,制造成本高。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_张莲_胡晓倩)习题全解及MATLAB实验 第6章习题解答
第6章控制系统的校正本章主要讨论利用频率法对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和设计。
在介绍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的基础上,介绍了各种串联校正装置(超前校正装置、滞后校正装置、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特性及按分析进行相应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介绍了期望设计法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期望特性和设计步骤;另外还介绍了根轨迹法的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最后介绍了利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校正。
教材习题同步解析试分别说明系统的固有频率特性与系统期望频率特性的概念。
答:系统本身固有元件所具有的频率特性称为固有频率特性。
设计者希望系统所能达到的频率特性称为系统期望频率特性。
试比较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的优缺点。
答:a、校正装置和未校正系统的前向通道环节相串联,这种叫串联校正,串联校正是最常用的设计方法,设计与实现比较简单,通常将串联装置安置在前向通道的前端。
(b、并联校正也叫反馈校正,它是和前向通道的部分环节按反馈方式连接构成局部反馈回路,设计相对较为复杂。
并联校正一般不需要加放大器,它可以抑制系统的参数波动及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
PD控制为什么又称为超前校正串联PD控制器进行校正为什么能提高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答:加入PD控制相当于在系统中加入一个相位超前的串联校正装置,使之在穿越频率处有较大的相位超前角。
因此,PD控制称为超前控制。
PD控制的传递函数为=+,由比例控制和微分控制组合而成。
增大比例系数Kp,可以展宽系统的G s Kp sτ()(1)通频带,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微分控制反映信号的变化率的预报作用,在偏差信号变化前给出校正信号,防止系统过大地偏离期望值和出现剧烈振荡倾向,有效地增强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PI控制为什么又称为滞后校正串联PI控制器进行校正为什么能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如何减小它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答:PI控制在低频段产生较大的相位滞后,所以滞后校正。
PI控制的比例部分可以提高系统的无差度,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余成波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余成波【篇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习报告】t>matlab应用及实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习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一班姓名:指导教师:二○一五年十二月十五日目录1实验目的 (1)2实习内容 (2)3 实习总结.....................................................................14 4 参考文献 (14)1.实习目的(1)熟悉掌握matlab应用软件(2)能用其绘制出相应所需的图形(3)增强对课程的理解及其应用,增加重点知识的掌握(4)能熟悉运用matlab进行程序编写及绘制2.实习内容s2?3s?6m2.5将传递函数g?s??3分解为部分分式。
s?5s2?6snum=[1 3 6]; den=[1 5 6 0]; x=roots(den)x =0-3.0000-2.0000[r,p,k]=residue(num,den)r = 2.0000-2.00001.0000p = -3.0000-2.0000k = [ ]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s^2 + 3 s + 6-----------------s^3 + 5 s^2 + 6 sm2.6 系统传递函数为g?s??100?s?5?ss?0.5s?352,求其传递函数模型的实现。
z=[-5]; p=[0 -0.5 -35 -35]; k=[100];sys=zpk(z,p,k)zero/pole/gain:100 (s+5)------------------s (s+0.5) (s+35)^2[num,den]=zp2tf(z,p,k)num = 0 0 0100500den = 1.0e+003 *0.0010 0.0705 1.26000.6125 0sys=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100 s + 500-----------------------------------s^4 + 70.5 s^3 + 1260 s^2 + 612.5 ss2?3s?2m2.7 系统传递函数为g?s??4,求其零、极点模型的实现。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_张莲_胡晓倩)习题全解及MATLAB实验_____第1、2章习题解答
第1章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本章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定义,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相关的常用术语。
比较了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并进一步说明了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介绍了典型闭环系统的功能框图。
需要重点掌握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闭环系统(或反馈系统)的特征是:采用负反馈,系统的被控变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即被控变量对自身有控制作用。
在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时,确定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控制量和被控制量,根据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信号的传送方向,可画出控制系统的职能方框图。
方框图是分析控制系统的基础。
本章的难点在于由系统的物理结构图或工作原理示意图绘出系统元件框图。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自动控制系统分成不同的类型,实际系统可能是几种方式的组合。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系统首先必须是稳定的;系统的稳态控制精度要高,即稳态误差要小;系统的动态性能要好,即系统的响应过程要平稳,响应过程要快。
这些要求可归纳成稳、准、快三个字。
教材习题同步解析1.1 试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例子,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解:1)开环控制最普通的热得快,加热到一定程度提醒断电,但不会自主断电,需要人为去断电。
电风扇,人工转换电扇档位实现转速的控制,但不能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
洗衣机,洗衣人根据经验,预先设定洗涤、漂洗等洗衣程序,则洗衣机根据设定的程序完成洗衣过程。
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没有通过任何装置反馈回输入端,对系统的控制不起作用。
2)闭环系统饮水机或电水壶,自动断电保温,加温到一定温度停止加温,进入保温状态;温度降低进入加温状态,如此循环。
自动调温空调,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设定温度时,空调制冷系统自动开启,调定室温到设定值。
全自动洗衣机的水位控制,红外传感器扫描水位高低,当水位合适时,洗衣机自动停止加水。
走道路灯的声光控制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如下:白天或夜晚光线较亮时,光控部分将开关自动关断,声控部分不起作用。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弊端.解答: 1 开环系统(1)长处 :构造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固。
用于系统输入信号及扰动作用能早先知道时,可获得满意的成效。
(2)弊端:不可以自动调理被控量的偏差。
所以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闭环系统⑴长处:不论因为扰乱或因为系统自己构造参数变化所惹起的被控量偏离给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消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高。
它是一种按偏差调理的控制系统。
在实质中应用宽泛。
⑵弊端:主要弊端是被控量可能出现颠簸,严重时系统没法工作。
1-2什么叫反应?为何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纳负反应?试举例说明之。
解答: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并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的控制方式叫反应。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纳负反应。
由1-1 中的描绘的闭环系统的长处所证明。
比如,一个温度控制系统经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目前炉子的温度,再与温度值对比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试判断以下微分方程所描绘的系统属于何种种类(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2 d 2 y(t)3 dy(t ) 4y(t ) 5 du (t ) 6u(t )(1)dt 2 dt dt(2) y(t ) 2 u(t)(3)t dy(t) 2 y(t) 4 du(t) u(t ) dt dtdy (t )u(t )sin t2 y(t )(4)dtd 2 y(t)y(t )dy (t ) (5)dt 2 2 y(t ) 3u(t )dt(6)dy (t ) y 2 (t) 2u(t ) dty(t ) 2u(t ) 3du (t )5 u(t) dt(7)dt解答: (1)线性定常(2)非线性定常 (3)线性时变(4)线性时变(5)非线性定常(6)非线性定常(7)线性定常1-4 如图 1-4 是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表示图, 图中 Q1,Q2 分别为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
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水位为必定的高度。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 习题答案1-1 根据题1-1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1) 将a,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题1—2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2图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
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
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题1-3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3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
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引论1-1 试描述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并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答:自动控制系统一般都是反馈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被控部分、测量元件组成。
控制装置是由具有一定职能的各种基本元件组成的,按其职能分,主要有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校正元件和放大元件。
如下图所示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
此时,系统构成没有传感器对输出信号的检测部分。
开环控制的特点是:输出不影响输入,结构简单,通常容易实现;系统的精度与组成的元器件精度密切相关;系统的稳定性不是主要问题;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决于系统事先的调整精度,对于工作过程中受到的扰动或特性参数的变化无法自动补偿。
闭环控制的特点是:输出影响输入,即通过传感器检测输出信号,然后将此信号与输入信号比较,再将其偏差送入控制器,所以能削弱或抑制干扰;可由低精度元件组成高精度系统。
闭环系统与开环系统比较的关键,是在于其结构有无反馈环节。
1-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答:、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概括来讲,就是要求系统具有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稳定性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不稳定的系统不能实现预定任务。
稳定性通常由系统的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对恒值系统,要求当系统受到扰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能够回到原来的期望值(例如恒温控制系统)。
对随动系统,被控制量始终跟踪参量的变化(例如炮轰飞机装置)。
快速性是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因此快速性一般也称为动态特性。
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希望过渡过程进行得越快越好,但如果要求过渡过程时间很短,可能使动态误差过大,合理的设计应该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准确性用稳态误差来衡量。
在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当系统达到稳态后,其实际输出与所期望的输出之差叫做给定稳态误差。
显然,这种误差越小,表示系统的精度越高,准确性越好。
当准确性与快速性有矛盾时,应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_张莲_胡晓倩)习题全解及MATLAB实验第8章
209第8章 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本章讲述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首先介绍离散控制系统的组成、研究方法、采样过程、采样定理、z 变换、脉冲传递函数和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的分析等有关问题;介绍了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以及最少拍系统的设计;最后介绍应用MATLAB 对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
习教材习题同步解析8。
1 设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为()X s ,采样周期T s =1秒,利用部分分式展开求对应时间函数的z 变换()X z .(1) (3)()(1)(2)s X s s s s +=++ (2) (1)(2)()(3)(4)s s X s s s ++=++(3) 227()(2)(413)X s s s s =+++ (4) 210()(2)(1261)X s s s s s =+++ 解 (1)将()X s 展成部分分式1.520.5()12X s s s s -=++++ 则其z 变换为()()()121.520.5(0.8310.011)()110.3680.135z z z z z X z z z e z e z z z ----=++=------ (2)将()X s 展成部分分式26()134X s s s =+-++ 则其z 变换为23422630.1960.001()10.0680.001z z z z X z z e z e z z ---++=+-=---+210(3)将()X s 展成部分分式22233633(2)()24132(2)3s s X s s s s s s ++=-=-++++++ 则其z 变换为22222433(cos3)()2cos3z z ze X z z e z ze e -----=---+(4)将()X s 展开为部分分式2210059010515125012501()(2)(1261)614121261s X s s s s s s s s s +==⋅-⋅+++++++ 22225151100625614122501(6)52501(6)5s s s s s +=⋅-⋅+⋅-⋅+++++ 则其z 变换为26622612261255100cos52sin 5()6114125012cos525012cos5z z z ze ze X z z z e z ze e z ze e --------=⋅-⋅+⋅-⋅---+-+8。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1. 请计算以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画出相应的极点图和零点图。
系统一:$$。
G(s) = \frac{10(s+1)}{s(s+2)(s+5)}。
$$。
系统二:$$。
G(s) = \frac{5(s+3)}{(s+1)(s+4)}。
$$。
系统三:$$。
G(s) = \frac{20}{s(s+2)(s+3)}。
$$。
2. 请计算以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一:$$。
G(s) = \frac{10}{s(s+1)}。
$$。
系统二:$$。
G(s) = \frac{5}{s^2+4s+3}。
$$。
系统三:$$。
G(s) = \frac{20(s+2)}{s(s+1)(s+3)}。
$$。
3. 请利用根轨迹法分析以下系统的稳定性,并画出根轨迹图。
系统一:$$。
G(s) = \frac{10}{s(s+1)(s+2)}。
$$。
系统二:$$。
G(s) = \frac{5(s+3)}{s(s+1)(s+4)}。
$$。
系统三:$$。
G(s) = \frac{20(s+1)}{s(s+2)(s+3)}。
$$。
4. 请利用Nyquist稳定性判据分析以下系统的稳定性,并画出Nyquist图。
系统一:$$。
G(s) = \frac{10(s+1)}{s(s+2)(s+5)}。
$$。
系统二:$$。
G(s) = \frac{5(s+3)}{(s+1)(s+4)}。
$$。
系统三:$$。
G(s) = \frac{20}{s(s+2)(s+3)}。
$$。
5. 请利用频率响应法分析以下系统的稳定性,并画出Bode图。
系统一:$$。
G(s) = \frac{10}{s(s+1)}。
$$。
系统二:$$。
G(s) = \frac{5}{s^2+4s+3}。
$$。
系统三:$$。
G(s) = \frac{20(s+2)}{s(s+1)(s+3)}。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
2-2(a)
ɺɺ ɺ ɺ 即:m x o ( t ) + ( f 1 + f 2 ) x o ( t ) = f 1 x i ( t ) (b) f ( k + k ) x ( t ) + k k x ( t ) = k fx ( t ) 1 2 ɺo 1 2 o 2 ɺi
ɺ ɺ (c) f x o ( t ) + ( k 1 + k 2 ) x o ( t ) = f x i ( t ) + k 1 x i ( t )
2-3(a) R1 R2C1C 2 uo ( t ) + ( R1C1 + R2C 2 + R1C 2 )uo ( t ) + uo ( t ) ɺɺ ɺ
2-14 2-15
Ω m (s ) K1 = U a (s ) Tms + 1
Ω m (s ) K2 =− M a (s ) Tm s + 1
∆u
θi
1 11
ui
3
u1
2
u2
k3
3
1 11
ua ut
uo
km s(Tm s + 1)
θo
k ts
31.26 θ o (s ) = θ i (s ) Tm s 2 + (1 + 3k 3k t k m )s + 31.26k 3k m
3-2 (1) k ( t ) = 10 5 h( t ); 53.13 o ) 4
(3-1题~3-9题) 题 题 h( t ) = 10 t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控制方式,分类,性能要求)6.(1)结构框图:Ug U Udn Uc UUr给定输入量: 给定值Ug 被控制量: 加热炉的温度扰动量: 加热炉内部温度不均匀或坏境温度不稳定等外部因素 被控制对象:加热器控制器: 放大器、发动机和减速器组成的整体 (2)工作原理:给定值输入量Ug 和反馈量Ur 通过比较器输出 U , 经放大器控制发动机的转速n ,再通过减速器与调压器调节加热器的电压U 来控制炉温。
T Ur U Ud n Uc U T7.(1)结构框图 略给定输入量:输入轴θr 被控制量: 输出轴θc扰动量: 齿轮间配合、负载大小等外部因素 被控制对象:齿轮机构 控制器: 液压马达 (2)工作原理:θc Ue Ug i θm θc比较器 放大器 减速器 调压器 电动机 加热器 热电偶干扰量实际温度掌握系统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定义、常用拉氏变换),系统框图化简;1.(a)⎪⎪⎪⎩⎪⎪⎪⎨⎧=+=+=dtdu C i R u i i u iR u t ct ct t r )(02)(0)(01)()2......()1(.......... 将(2)式带入(1)式得:)()(01)(021)(0t r t t t u dtdu C R u R R u =++拉氏变换可得)()(01)(0221s r s s U CsU R u R R R =+⎪⎪⎭⎫ ⎝⎛+整理得 21212)()(0)(R R Cs R R R U U G S r S s ++==1.(b)⎪⎪⎪⎩⎪⎪⎪⎨⎧=+=+=dtdi L u R u i i u iR u Lt o t Lt t r )(2)(0)(01)()2........()1......(.......... 将(2)式代入(1)式得)()(0221)(01t r t t u u R R R dt u L R =++⎰ 拉氏变换得)()(0221)(01s r s s U U R R R U Ls R =++ 整理得LsR R R R LsR U U G s r s s )(21212)()(0)(++==2.1)微分方程求解法⎪⎪⎪⎩⎪⎪⎪⎨⎧+=-=+=-31224203221211111Rudt du c Ruu R u R u Rudt du c R u u c c c c c c c c r中间变量为1c u,2c u及其一阶导数,直接化简比较复杂,可对各微分方程先做拉氏变换⎪⎪⎪⎩⎪⎪⎪⎨⎧+=-=+=-3122423221211111RUU sc R U U RU R U RUU sc R U U c c c c c c c c r移项得⎪⎪⎪⎩⎪⎪⎪⎨⎧++==++=2432432211211)11()111(c c c c rUR R sc RU R RU U U R R sc R U可得11121432432143214320)111()11(RR sc R R R R sc R R R R R R R R sc R R sc Ur U ++++=++++=2)复阻抗法⎪⎪⎪⎪⎪⎪⎪⎩⎪⎪⎪⎪⎪⎪⎪⎨⎧+=+++=++=2211232223234212121111*11*11sc R sc z U sc R sc z U sc R sc R R z sc R sc R R z r解得:1112143243RR sc R R R R sc R R Ur U ++++=3.分别以m 2,m 1为研究对象(不考虑重力作用)⎪⎪⎩⎪⎪⎨⎧--=---=11212121121222222)()()(ky dty y d c dt y d m dty y d cdt dy c t f dt y d m 中间变量含一阶、二阶导数很难直接化简,故分别做拉氏变换⎪⎩⎪⎨⎧--=---=112112112122222)()()(kY Y Y s c Y s m Y Y s c sY c s F Y s m 消除Y1中间变量21211222))1(()(Yk s c s m sc s c s c s m s F s++-++=10.系统框图化简:G 1(s)G 2(s)G 3(s)X i (s)X o (s)+H 1(s)H 3(s)H 2(s)---++G 1(s)G 2(s)G 3(s)X i (s)X o (s)+H 1(s)H 3(s)H 2(s)/G 1(s)G 3(s)---+G 1(s)/(1+G 1(s)H 1(s))G 2(s)G 3(s)/(1+G 3(s)H 3(s))X i (s)X o (s)+H 2(s)/G 1(s)G 3(s)-G 1(s)G 2(s)G 3(s)/(1+G 1(s)H 1(s))(1+G 3(s)H 3(s))X i (s)X o (s)+H 2(s)/G 1(s)G 3(s)- +1.综合点前移,分支点后移G 1(s)G 2(s)G 3(s)X i (s)X o (s)+H 1(s)H 3(s)H 2(s)/G 1(s)G 3(s)---++2.交换综合点,交换分支点3.化简1231133221231133221133()()()()()(1()())(1()())()()()()()1()()()()()()()()()()o i X s G s G s G s X s G s H s G s H s G s H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H s G s H s G s H s G s H s =+++=++++11.系统框图化简:G 1(s)G 2(s)G 3(s)X i (s)X o (s)+H 1(s)-++ 1.综合点前移,分支点后移2.交换综合点,合并并联结构H 4(s)G 4(s)H 2(s)H 3(s)++--G 1(s)G 2(s)G 3(s)X i (s)X o (s)+H 1(s)/G 1(s)G 4(s)-+H 4(s)/G 1(s)G 2(s)G 4(s)H 2(s)/G 4(s)H 3(s)++--+-G 1(s)G 2(s)G 3(s)X i (s)X o (s)+-G 4(s)H 2(s)/G 4(s)-H 3(s)-H 1(s)/G 1(s)G 4(s)+H 4(s)/G 1(s)G 2(s)3.化简G 1(s)G 2(s)G 3(s)G 4(s)X i (s)X o (s)+-H 2(s)/G 4(s)-H 3(s)-H 1(s)/G 1(s)G 4(s)+H 4(s)/G 1(s)G 2(s)12341234243114412123123212343231344()()()()()()1()()()()(()/()()()/()()()/()())()()()1()()()()()()()()()()()()()()(o i X s G s G s G s G s X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H 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第三章掌握时域性能指标,劳斯判据,掌握常用拉氏变换-反变换求解时域响应,误差等2.(1)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12()()()TsY(s)+Y(s)=KX(s)X(s)=1Y(s)=1()=20e t tTT y t y t Kx t K Ts k w t e T∙--+=+=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对微分方程进行零初始条件的拉氏变换得当输入信号为单位脉冲信号时,所以系统输出的拉式变换为:进行拉式反变换得到系统的时域相应2.(2)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斜坡响应22()()()TsY(s)+Y(s)=KX(s)X(s)=5Y(s)=1111110()10-10e ;1X(s)=Y(s)=t T y t y t Kx t KTK Ts Ts Ts sK s s s y t s∙-+=+++=-=-=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对微分方程进行零初始条件的拉氏变换得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时,所以系统输出的拉式变换为:进行拉式反变换得到系统的时域相应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时,所以系统输出的拉式变换为:22222110550111()510t+5e ;t K K KT T K Ts s s s Ts s s Ts y t -=-+=-++++=-+进行拉式反变换得到系统的时域相应9.解:由图可知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2()(22)2b kG s s k s kτ=+++ 又因为:2122%0.20.512222r n n n e t k kπξξσπβωξξωτω--⎧⎪==⎪-⎪==⎨-⎪=+⎪⎪=⎩ 联立1、2、3、4得0.456; 4.593;10.549;0.104;n K ξωτ==== 所以0.76931.432p ds nt s t sπωξω====10.解:由题可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210()1010b kG s s s k=++ 221010n nk ξωω=⎧⎪⎨=⎪⎩ 当k=10时,n ω=10rad/s; ξ=0.5;所以有2/12%16.3%0.36130.6p n s n e t s t sπξξσπωξξω--⎧⎪==⎪⎪⎪==⎨-⎪⎪⎪==⎪⎩当k=20时,n ω=14.14rad/s; ξ=0.35;所以有2/12%30.9%0.24130.6pn s n e t s t sπξξσπωξξω--⎧⎪==⎪⎪⎪==⎨-⎪⎪⎪==⎪⎩当0<k<=2.5时,为过阻尼和临界阻尼,系统无超调,和峰值时间;其中调整时间不随k 值增大而变化; 当k>2.5时,系统为欠阻尼,超调量σ%随着K 增大而增大,和峰值时间pt 随着K 增大而减小;其中调整时间s t 不随k 值增大而变化;14.(1)解,由题可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32560-1403256000056014014k 00()1440kb k k k s s s ks kG s s s s k->><<∴=+++∴⎧⎨⎩∴劳斯表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14.(2)解,由题可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320.60.8832430.60.80010.20.80.210.8k 00(1)()(1)k b k k k kk s s s ks k s G s s s k s k-->>>>-∴+=++-+∴⎧⎪⎨⎪⎩∴劳斯表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20.解:由题可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3)(1)k k s G s s s s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系统误差的拉氏变换为11()111()lim limlim ()0k ss k ssss s s k s ss G s E G s ssE G s e →→→+=+===∞∴=又根据终值定理e 又因为25.解:由题可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12()(1)(1)k k k G s T s T s =++当输入为给定单位阶跃信号时1()i X s s=,系统在给定信号下误差的拉氏变换为111211211()111()lim limlim ()11k ss k ss ss s s k s ss G s E G s ssE G s k k e k k →→→+=+===∴=+又根据终值定理e 又因为当输入为扰动信号时1()N s s=,系统扰动信号下误差的拉氏变换为22121122212212121()111()lim limlim ()111k ss k ss ss s s k s ss ss ss ss k G s k T s E G s ssE G s k k k e k k k e e e k k →→→-+-+=+===-∴=+-∴=+=+又根据终值定理e 又因为第四章 根轨迹法掌握轨迹的概念、绘制方法,以及分析控制系统4-2 (2)G(s)=)15.0)(12.0(++s s s K;解:分析题意知:由s(0.2s+1)(0.5s+1)=0得开环极点s 1=0,s 2=-2,s 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5 图1.1所示的转速闭环控制系统中,若测速发电机的正负极性接反了,试问系统能否正常工作?为什么?图1.1 直流电动机转速闭环控制系统电 压 放大器 功 率 放大器M c负载nM电动机+ _+a u_+ _ g u + E电位器测速发电机+_f u+ e u _解:若测速发电机的正负极性接反,偏差电压则为e g fu u u =+系统将由负反馈变为正反馈,而正反馈不能进行系统控制,会使系统的偏差越来越大。
因此,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1.9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如图1.8所示。
试说明仓库大门开启、关闭的工作原理。
如果大门不能全开或全关,应该怎样进行调整?解 当给定电位器和测量电位器输出相等时,放大器无输出,门的位置不变。
假设门的原始位置在“关”状态,当门需要打开时,“开门”开关打开,“关门”开关闭合,给定电位器和测量电位器输出不相等。
电位器组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
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图1.8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图1.9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给定电位器到电位器组达到平衡,即测量电位器输出与给定电位器输出相等,则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
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1.9所示。
如果大门不能全开或者全闭,说明电位器组给定的参考电压与期望的开门位置或关门位置不一致,应该调整电位器组的滑臂位置,即调整“开门”或“关门”位置对应的参考电压。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求图2.1中RC 电路和运算放大器的传递函数o ()()i U s U s 。
解:(a )令Z 1=111R Cs +为电容和电阻的复数阻抗之和;Z 2=2R 为电阻的复数阻抗。
由此可求得传递函数为:22121211221()()1()1o i U s Z R R R G s U s Z Z R Cs R R Cs R R ====+++++(c) 该电路由运算放大器组成,属于有源网络。
运算放大器工作时,A 点的电压约等于零,称为虚地。
输入、输出电路的复数阻抗Z 1和Z 2分别为 Z 1=1R ,Z 2=sC R 221+。
又由虚短得 12()()i o U s U s Z Z -=- 故有222112()1()()o i U s Z R C s G s U s Z R C s+=== 2.4 已知某系统满足微分方程组为)()(10)(t b t r t e -=)(20)(10)(6t e t c dtt dc =+图2.9 题2.4系统动态结构图R (s)E (s)C (s)B (s)1010620+s52010+s连杆、电)(10)(5)(20t c t b dtt db =+ 试画出系统的结构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s R s C 和)()(s R s E 。
解: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述微分方程组取拉氏变换得:()10()()E s R s B s =-(610)()20()s C s E s += (205)()10()s B s C s +=每个等式代表一个环节,且系统的输入信号为()R s ,输出信号为()C s ,()E s 是偏差信号。
根据各环节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出系统动态结构图,如图2.9所示。
化简动态结构图,可得系统传递函数为22010()200(205)20(205)6102010()(610)(205)2001223251610205C s s s s R s s s s s s s +++===++++++++ 22()1010(610)(205)120230502010()(610)(205)2001223251610205E s s s s s R s s s s s s s ++++===++++++++2.5 简化图2.10所示系统的结构图,求输出)(s C 的表达式。
图2.10 系统结构图(b)图2.11 题2.5系统结构图等效过程(a)图2.11 题2.5系统结构图等效过程解:本系统为多输入-单输出系统,可利用线性系统的叠加定理,分别求取各个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其和即为所求的系统总输出。
系统动态结构图可化简为图2.11(a)。
考虑到输入信号D 1(s )附近相邻的相加点可交换,将系统结构图图2.11(a)简化为图2.11(b)。
1) 求输入信号R (s )用下的输出C R (s ),此时假定其他两个输入为零,即D 1(s )= D 2(s )=0,则根据系统结构图2.11(b),化简可得124311224312434112243123411224312344111()()()1111(1)(1)(1)R R G G G G G H G H G H C s s G G G R s G H G H G H G H G G G G G H G H G H G G G G H +++Φ==++++=++++输出C R (s )为()()()R R C s s R s =Φ(d)图2.11 题2.5系统结构图等效过程(c)图2.11 题2.5系统结构图等效过程2) 求输入信号D 1(s )用下的输出C D1(s ),此时假定R (s )= D 2(s )=0,则系统结构图可等效为图2.11(c)。
化简可得342224311341214112243234111122431234411()()()1111(1)(1)(1)(1)D D G G G G H G H C s s G G G G D s H G H G H G H G G G G H G H G H G H G G G G H ++Φ==+++++=++++输出C D1(s )为111()()()D D C s s D s =Φ3) 求输入信号D 2(s )用下的输出C D1(s ),此时假定R (s )= D 1(s )=0,则系统结构图可等效为图2.11(d)。
化简可得344322341224112243341122112243123441()()()1111(1)(1)(1)(1)(1)D D G G G H C s s G G G G D s H G H G H G H G G G H G H G H G H G H G G G G H +Φ==-++++++=-++++输出C D2(s )为222()()()D D C s s D s =Φ4)综上所述,本系统的总输出为12()()()()R D D C s C s C s C s =++2.6 简化图2.12所示各系统的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数)()(s R s C 。
解:图2.12(a )是具有交叉连接的结构图。
为消除交叉,可采用移动相加点、分支点的方法处理。
图中a 、b 两点,一个是相加点,一个是分支点,二者相异,不可以任意交换,但可以相对各串联环节前移或后移,如图2.13(a)所示。
求解步骤:(1)将分支点a 后移,等效图如图2.13(b)所示。
(2)将相加点b 前移,等效图如图2.13(c)所示。
(3)将相加点b 与前一个相加点交换,并化简各负反馈及串、并联环节,得图2.13(d)。
(4)化简局部负反馈,故得图2.13(e)。
(5)前向通道两环节串联,再化简单位负反馈系统,得到系统(a)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234231234212341234231234212342312342(1)1(1)()(1)()1(1)11G G G G G G H H G G H G G G G C s G G G G R s G G H H G G H G G G G G G H H G G H +++++==++++++++++图2.12 控制系统结构图(a)(b)(c)(d)(e)图2.13 题2.6(a)系统结构图简化过程2.10 分别用结构图变换法及梅逊公式求图2.21所示各系统的传递函数)()(s R s C 。
(a ) 解:1) 结构图变换法如图 2.22(a)所示,虚线框内部分为典型的负反馈环节,因此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如图2.22(b)所示。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112221212()()(1())()()()1()()()1()1()G s G s G s C s G s R s G s G s G s G s G s -==-++-(e )解:结构图变换法为解除交叉连接,可分别将相加点a 前移、分支点b 后移,如图2.26(a)所示。
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见图2.26(b)、(c)、(d)。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341212343412141234143412123432123()()()()1()()1()()()()()()()()()1()11()()1()()()()()()()()1()()1()()()()11()()1(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C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R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1441234123412341234231234123423()()1)()1()()()()1()()()()()()()()()()()()()()()()()()1()()()()()()G s G s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a )(b )图2.22 题2.10(a)系统结构图等效变换2.12 已知各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s G 。
(2)()25sin(3)3g t t t π=++解:(2) 方法1:(b )(d )图2.25题2.10(d)系统结构图等效变换(c )()25sin(3)25sin 3()39g t t t t t ππ⎧⎫=++=++⎨⎬⎩⎭在零初始条件下,等式两端取拉氏变换,根据拉氏变换的时域平移定理,得922223()53s G s e s s π=++由欧拉公式cos sin j ej θθθ=+,且3,/3s j j j s ω===,则有3932222222222323231()555(9992231325()9232j j G s e e j s s s s s s s s s s ππ=+=+=+++++=++=++方法二根据三角函数的求和定理,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可展开为()25sin(3)25(sin 3cos cos3sin )3331325(sin 3cos3)22g t t t t t t t t t πππ=++=++=++在零初始条件下,等式两端取拉氏变换,得22225332()()922G s s s s s =++=++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3.2 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1)K KG s s s =+试分别求出10K =s –1和20=K s –1时,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n ω,及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和调节时间s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