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风险评估报告
布病病例讨论
![布病病例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f7c9b40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5.png)
防控措施加强
在讨论中,我们也强调了布病的 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认知度、加强疫情监测 和报告等方面,以有效控制布病
的传播和流行。
布病防治工作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难度较大
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与其他疾病 存在相似之处,因此诊断难度较大, 容易漏诊或误诊。
防控意识不足
目前公众对布病的认知度仍然较低, 防控意识不足,导致布病在一定范围 内仍然存在传播和流行的风险。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病例讨论收获总结
病例特征明确
通过本次讨论,我们更加明确了 布病的病例特征,包括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史等方 面,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
治疗方案优化
针对布病的治疗,我们讨论了当 前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最新的研 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对治疗方案 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和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常见并发症类型
布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关节炎、睾 丸炎、卵巢炎、心内膜炎等。这些并发症的 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都可 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危险因素分析
布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 者年龄、性别、感染菌株的毒力、治疗是否 及时等。一般来说,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和方法
评估指标
治疗效果的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体征改善情况以及病原菌清除情况。常用的 评估指标包括体温恢复正常、多汗、关节痛 等症状消失,以及细菌学检查转阴等。
评估方法
治疗效果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 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 的评估方案,并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 调整治疗方案。
新邵县首起人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新邵县首起人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16b0d4a958fafab068dc0270.png)
新邵县首起人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摘要:目的通过对新邵县首起人间布病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建议和依据。
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流行病学史、发病诊治经过、流行病学特征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阳性标本再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认。
结果 4例布病实验室确诊病例均为染疫羊养殖户雷某玉一家人,且为与染疫羊密切接触者。
结论本起疫情的传染源为未经检疫引进的感染了布病的山羊;新邵县为布病非流行区,但存在疫情传入和转变为流行区的危险,需从源头上严把染疫动物输入、输出关;加大对农民布病知识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加强临床医师布病防治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防控体系,严防疫情的传入与传播。
关键词:人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防控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我县为布病非流行区,此前尚无人间布病病例报告。
2015年4月7日,中南大学湘雅附三医院报告我县雷某玉为布病实验室确诊病例。
接到报告后经市疾控中心和县疾控中心调查复核确认,为一起由饲养未经检疫波尔羊引起的人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1、资料来源首例病例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验室资料来源于邵阳市疾控中心检验科,人口资料来源于新邵县统计局。
2、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流行病学史、发病诊治经过、流行病学特征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阳性标本再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认。
二、结果1、基本情况新邵县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位于邵阳市北部,资水纵贯全境,属半山区半丘陵地貌.大新乡位于新邵县西北部偏东,辖42个行政村,总人口32428人,距新邵县城约25公里,境内山河相间分布,属山地地貌。
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人员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建筑、交通运输、经商等工作。
雷某玉家为曹溪村养羊专业户,从事养殖业约5年,家中8人(患者夫妇、父母、兄嫂及一双儿女),有3人(患者夫妇及其兄长)轮流牧羊,但以雷某玉夫妻为主。
布鲁菌病调查报告一例
![布鲁菌病调查报告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0f453f270242a8956aece442.png)
布鲁菌病调查报告一例目的:通过对一例诊断为布鲁氏杆菌病病例发生经过的调查与分析,促使相关人员提高对此病的防范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防止对布鲁氏杆菌病的漏诊和误诊。
方法:调查分析患者暴露并患病的经过。
结论:本次病例是由于在养羊过程中感染布鲁氏杆菌而引起的布鲁氏菌病。
标签:布鲁氏菌病;调查;防范布鲁菌病又称波状热,是布鲁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
该病为全球性疾病,来自100多个国家每年上报WHO的布鲁菌病超过50万例。
【1】近年来,布病在我国发病呈增多趋势,从牧区向农区及城市蔓延【2】。
该病例为我区首例布鲁菌病病例,為了引起对布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其防治对策的重视,我们将本次布病病例调查报告如下:一、病历简介患者,男,57岁,农民,于2014年5月1日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发热,最高温度38.9℃,偶伴畏寒,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予头孢、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后至江都人民医院就诊,予米星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后再次发热,5月31日至苏北人民医院就诊,以发热待查收治入院,给予阿昔洛韦、邦达抗感染治疗,体温未见下降,追问病史,出生并生长于本地,有与羊接触史一年。
6月8日经骨髓培养提示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断:布鲁氏杆菌病。
后转至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治疗,WBC:3.3×109/L,N:57.4%,L:53.4%,ESR:28mm/h,经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已好转。
二、疫情调查病例曾在邵伯兽医站从事动物检疫工作22年,三年前下岗,2013年初至邵伯镇昭关林场养殖场工作,主要从事羊的饲养、治疗、屠宰工作,工作过程中无防护措施。
13年底辞职后至安徽从事建筑业相关工作。
三、存在问题1、畜间检疫、免疫工作不彻底,在牧畜交易过程中,畜间检疫不严或不检疫是造成布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外地购进的羊不经检疫,直接放入了羊群里放牧或饲养。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检出传染源,疫区处理措施不落实,使布病在畜间传播并传染给人成为可能。
人间布病调研报告
![人间布病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f7e6c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0.png)
按照旗委大学习大讨论的有关要求,为切实提高我旗人间布病防治水平,降低人间布病疫情发生和蔓延。
我深入到旗人民医院、疾控中心、苏木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座谈讨论等形式,详细了解我旗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防治进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旗是人间布病的历史流行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旗就暴发了比较严重的布病疫情,疫情在1993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然而,随着全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牧民牲畜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牛、羊等牲畜由集体放牧变为以家庭圈舍饲养为主,人与牲畜密切接触机会大幅增加,畜间布病疫情加重,致使人间布病疫情逐年大幅度回升,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加之我旗畜牧业快速发展,牲畜大量引进,畜间疫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2005年以来,我旗人间布病疫情死灰复燃,病例数逐年增加,2015年我旗布病患者共计x例,2016年我旗布病患者共计x例,2017年我旗布病患者共计x例,2023年我旗布病患者共计x例,2023年截至目前我旗布病患者共计x例,比去年同期增加9例,近年来,布病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已成为我旗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二、布病流行特点(一)地区分布。
从患病分布地区来看,沿河苏木镇患病人数高于梁外苏木镇。
(二)时间分布。
从发病时间上分析,历史上全旗发病高峰为3-8月份,以接羔、剪羊毛、春耕生产季节为主;近两年来,由于饲养方式改变,全年都在发病。
(三)人群分布。
从发病人群分析,主要是从事放牧和饲养的农民,约占发病总数的95%以上。
且以30-60周岁的青壮年居多,约占总发病人数的80%。
由于男性青壮年是主要劳力,接触病畜增多,感染机会增加,2023年发病男女比例为1.5: 1。
三、主要感染途径布病主要感染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接羔期,农牧区有赤手接羔的习惯,特别是流产的羊胎盘等传播布病的概率更大,农牧民自身防护意识不强,造成人感染病;二是春播时强壮劳力运送和使用羊粪等农肥,没有戴隔离手套和及时洗手的习惯;三是部分农牧民从事皮毛贩运生意、屠宰、剪羊等工作时无任何防护措施;四是兽医和畜间防疫人员防护不当;五是个别农民有喝生牛羊奶的习惯,增加了布病感染几率。
关于印发广东省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疾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等6个监测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广东省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疾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等6个监测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1c7b25677232f60ddcca1b0.png)
粤卫办〔2011〕50号20116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传染病监测工作,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我厅组织修订了《广东省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疾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等6个监测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我厅于2005年印发的《广东省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监测方案》(粤卫〔2005〕62号)中相应传染病原监测方案同时废止。
实施过程中如遇问题,请迳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映。
附件:1.广东省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疾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2.广东省人间狂犬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3.广东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4.广东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5.广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1年版)6.广东省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监测方案(2011年版)二〇一一年九月二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附件1(2011年版)一、背景感染性腹泻是当今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每年发病在10亿人次以上。
感染性腹泻也是我国急性传染病中发病数最多、流行面最广、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的一组疾病。
广东省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霍乱等感染性腹泻监测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感染性腹泻监测工作也需要不断完善以满足对防控工作的更高要求。
鉴于感染性腹泻病原复杂多样,单一腹泻病原的监测体系已难以适应当前防控工作的需要,为系统了解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态势、病原特点等,我省组织专家在《广东省霍乱监测方案(试行)》(2005年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腹泻症状监测的内容和要求,通过扩大病原学监测项目,将霍乱弧菌、志贺氏菌、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一并纳入监测体系,形成以霍乱、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和诺如病毒感染为重点的感染性腹泻疾病综合监测方案。
二、目的(一)掌握广东省感染性腹泻的疫情动态,早期识别和控制腹泻暴发疫情。
我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存在问题及防控建议
![我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存在问题及防控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1e8bf1616fc700abb68fce2.png)
水草丰盛 、饲草资源充足。有优质 的天然禾本科 、豆科 、菊科等 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 的指导意见 》,为发展草食畜牧业做 出 牧草及大量的灌木枝叶 ,年产量在1 . 5 亿k g l 2 ; t - 。主要作物有小 了安排和部署 ,对加快我 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加 麦 、玉米 、地瓜 、花 生 、大 豆等 ,粮 食 总产 量 为3 . 5 亿k g ,花 生产 强草 食 动 物疫 病 防控 工作 ,对保 障草食 畜 牧业 健 康 、持续 发 展意
劫螭
0
我区布鲁 氏菌病 流行现状 、存在 问题 及防控建议
黄爱莲 王 刚 汤 日新
2 6 4 4 0 0 ) ( 山东省威海 市文 登区畜牧兽 医技术服 务中心 ,山东威海
摘 要 :布 鲁 氏菌病 是 地 方流 行性 人 畜共 患的传 染 病 ,严 重影 响 流行存在潜在风险。 畜牧 业 的健康 发 展和 社 会 公共 卫生 安 全 。今 年 来我 区 畜 间布鲁 氏 ( 2) 没有 规模 化 的大 型牛 羊屠 宰场 ,牛羊 屠宰 主要 以流动屠 菌 病 疫情 呈 明显 上升 趋 势 。随 着我 区传统 畜牧业 升 级改 造 步伐 的 宰为 主 ,屠 宰不 规 范 和私 屠 乱宰 现象 严 重 ,检 验检 测 不 到位 ,加
得高 度重 视 。 3 存在 的 问题 ( 1 )市场交易频繁 ,缺乏有效监管。外地引进牛羊不报检,
参考文献
[ 1 】 魏巍 ,马世春. 我 国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及 防控建 议[ J ] . 中国畜牧
业 ,2 O 1 3 ,( 1 2):3 8 — 4 1 .
缺少相应 的引入动物隔离场所 ,输入性病例增加 ,对布鲁氏菌病
平 ,为确 保免 疫工作 顺利 开 展打好 基础 。
34.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
![34.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ed45b47df5335a8102d22080.png)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现状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上世纪50年代布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地区人畜感染率达50% 。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自2012年《规划》颁布以来,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认真落实监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布病防治试点经验,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迅速遏制疫情上升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我国布病疫源广泛存在、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基层防疫体系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间布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6989例,人间病例仍处于历史高位;畜间布病流行严重地区的15个省份,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 。
据对布病重点地区22个县248个定点场群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牛羊的个体阳性率分别达到3.1% 和3.3% ,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 和34% 。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方案
![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6f5ab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f.png)
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背景及疫情形势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牲畜感染后,可导致关节炎、跛行,公畜睾丸肿大,母畜流产不孕,降低生产质量,增加养殖成本,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人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多汗、乏力、疼痛,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终生不愈,严重者关节肿胀,丧失劳动能力,男性睾丸肿大,女性流产不孕,丧失生育能力,极易引发因病致残、因病致贫等社会问题,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我市布病疫情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得到较好控制。
近年来疫情回升、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全市16个镇(街)均有病例发生,尤其是2021-2022年全市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发病数居滨州市首位。
二、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当前布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多部门协作、人畜同防”的原则,全力做好全市布病防控工作,有利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三、防控策略1.畜间。
根据畜间、人间布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程度,综合考虑各镇(街)实际,对全市牛(羊)布病实行分畜种、分区域防控的策略。
在全市范围内,种牛(羊)禁止免疫,奶牛(羊)原则上不实施免疫,以监测净化为主;其它牛(羊)实施强制免疫和监测净化相结合的防控措施。
在布病流行风险较高的魏桥、临池、九户、台子、码头等5个镇(街)实施散养羊强制免疫。
2.人间。
做好人间布病感染病例的发现、诊断报告和治疗等相关工作,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强化布病高危人群登记与筛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规范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急性期病例治愈率,减轻慢性化危害。
四、工作措施(一)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措施1.加强养殖场户的监管:牛(羊)养殖经营者要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确保疫病可追溯;严格执行调入羊(牛)落地报告、隔离观察、检疫等措施,加强布病检测,严防疫病传入传播,对跨省调入牛羊不走指定检疫通道和不进行24小时内落地申报的严格按《动物防疫法》处理。
青蒿素在多个医学领域显身手
![青蒿素在多个医学领域显身手](https://img.taocdn.com/s3/m/f3753be40242a8956bece470.png)
别于 2月龄和 4月龄 各抽检 1 次,了解猪群 的感染 状况 。 最后 , 猪场要严格消毒 , 对猪场 、 所用器具进行 消毒 , 及 时清理母猪 流产 的胎衣 、 羊水和 胎儿 , 并对 污染 的地点消毒嗍 。 参考文献
… 1 陈思. 牛羊猪犬种布鲁氏菌多重 P C R方法的建立及试 剂盒研 制【 D 】 . 中国人 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2 0 1 4 .
家畜生态, 2 0 0 3 , 2 4( 2 ) : 3 7 — 3 8 .
3 讨 论
『 8 】 易奇 珍 , 周 国基 , 左婉顺 , 等. 猪布 氏菌病 的流行病学调查f J 1 .
( 1 ) 表 I的 结 果 说 明 , 3种 检 测 方 法 ( R B P T 、 S A T 、 E L I S A ) 敏感性不 同。 R B P T敏感 性最高 , 但特 异 性最差 ; S A T敏感性不如 R B P T , 但特异性好于 R B P T : E uS A敏感性最低 , 但特异性最好 。 总的来说, 还没有 任何一种方法无论在敏感性 、特异性还是在操作 简 便 、易行 、快速等方面都是完美无缺 的, 目前还 是 R B 、 S A T和 E L I S A 的联合诊断较为理想 。一般 情 况下, 猪场 不免疫疫苗 , 抗体呈 阳性表 明已有感染 , 因此 3 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 为猪布鲁 氏菌 的诊 断提 供 了可靠 的依据 , 既可 以避免 阳性猪 漏检, 防制病原 菌扩散 , 也可 以避免阴性猪误 杀, 降低经济损失。 ( 2 ) 公猪和 母猪 的阳性 率 高, 可 能 与 引种 过 程 中, 猪场 未进行检疫有 关。肥育猪 阳性率低 , 可 能与 肥育猪还未达 到易感年龄有 关。 因为有关文 献表 明 , 该病 的易感性 是随性 成熟年龄接近 而增高,动物 在 配种年龄前不 易感染阎 。仔猪 的阳性率 最低 , 可能与 仔猪生殖系统 发育不 完善有 关。因为布鲁 氏菌对 生 殖系统适应性较强 , 易于其生长繁殖 , 当侵入 生殖 系 统后可 引起化脓和坏死性病变 。 4 防控措施 表1 和表 2的结果 说明 , 济 宁地 区的猪场存 在 布病感 染 , 虽然 阳性率不 高, 但有感 染人 的隐患 , 因 此 ,做好猪群 的检测净化工作具有重要 的公共卫 生 意义[ 7 1 。首先 , 在 引种的过程 中 , 必 须从无 疫病感 染 区引入猪群 , 并进行严格 的隔离和检疫 。其 次, 定期 检疫 ( 种 公猪 、 种母 猪全部 检疫) ,坚决 淘汰感 染猪
2012_2014年广州市布鲁氏菌病疑似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_龚玉姣
![2012_2014年广州市布鲁氏菌病疑似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_龚玉姣](https://img.taocdn.com/s3/m/ed6c30562e3f5727a5e96271.png)
· 4119 ·
doi:10.11816/cn.ni.2016-153727
·论 著·
2012-2014年广州市布鲁氏菌病疑似患者 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中 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 2016 第 26 卷 第 18 期 Chin J Nosocomiol Vol.26 No.18 2016
patients who engaged in the animal husbandry.CONCLUSION The positive rate of detection of Brucellaantibodies is in- creased year by year in Guangzhou in the past three years,the prevalence of Brucellosis show an upward trend,the male patients are more than the female patients,the patients aged from 40to 50years old are dominant,and the patients who engage the animal husbandry are dominant.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of Brucel- losis,monitor the high-risk populations,and conduct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Brucellosis among the practitioners. Key words:Brucellosis;Serological test;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Standard agglutination test
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回顾性分析及控制效果评价
![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回顾性分析及控制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a47c8bb7e21af45b307a8d1.png)
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回顾性分析及控制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3-12-10T16:20:05.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乔介虹1 白晔1 刘日宏1 郝爽1 崔远圣2 岑彩凤2 [导读] 对病畜和阳性畜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
对疫区和周边受威胁的羊只全部进行口服免疫接种。
乔介虹1 白晔1 刘日宏1 郝爽1 崔远圣2 岑彩凤2 田万河3(1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地方病防治中心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2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疾控中心内蒙古兴和 013600)(3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中图分类号】R18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172-02【摘要】目的评价兴和县城关镇杨二城夭村布鲁氏菌病暴发点疫情处理措施及实施效果,分析和探讨控制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有效控制方法。
方法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疫区处理原则(GB15988—1995)进行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疫区处理,并对该村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进行连续3年的常规监测[1]。
结果 2010年通过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专项调查判定该村疫情为暴发流行以来,当年该村累计确诊新发布鲁氏菌病12例,通过综合性布病防控措施的实施,及时对疫情进行了处理,经2011年—2013年常规监测,该村无新增病例发生,证明防控措施取得明显实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政府部门重视,卫生主管部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一定能够迅速遏止布病的发生与流行。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暴发流行疫情监测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人患此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2]。
1. 基本情况1.1兴和县城关镇杨二成夭村位于县城东南方,全村常住人口120人,养羊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5以上。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adc51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8.png)
布鲁氏菌病对全球公共卫生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高病死率等特点,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公共卫生威胁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范围广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对于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交流与合作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监测和预警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临床表现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关节痛、肌肉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各种器官损伤症状。
诊断方法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培养、骨髓培养和血清学检查等。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机制与影响因素
对于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机制和影响因素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要点三Leabharlann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布鲁氏菌病的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
未来需要整合多学科的研究力量,包括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社会科学等。
xx年xx月xx日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CATALOGUE
目录
布鲁氏菌病概述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与控制布鲁氏菌病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意义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布鲁氏菌病概述
0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广泛的感染性和流行性。
疫苗种类
疫苗接种对象
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职业和地区,制定不同的疫苗接种计划和策略,确保重点人群得到保护。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7f4db5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5.png)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8.05.04•【字号】粤卫办[2008]35号•【施行日期】2008.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的通知(粤卫办〔2008〕35号)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厅直有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下称《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卫办发〔2006〕79号)规定,我厅组织制定了《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各地要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报告制度,及时报告相关信息。
二、未经我厅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发布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三、各地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的各项防控传染病疫情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措施,以及相关科普知识,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科学应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要加强舆情监测,发现错误或片面报道时,要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谣言,防止媒体炒作。
二○○八年五月四日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为及时向社会通报和公布我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确保政府信息的权威性,正确引导舆论,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需求,增强公众的防病意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所指法定传染病,为《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
本方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定。
布鲁氏菌病实验研究及生物安全ppt课件
![布鲁氏菌病实验研究及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ac0401767f5acfa0c7cd0c.png)
• 2-ME检测可用于确诊急性病 (IgM的指示性滴度降低2倍或2倍以上)
布氏菌可被碱性染料着色,如革兰染色为阴性,姬姆莎染 色呈红色,布氏菌对染料吸收缓慢
• 布氏菌革兰染色
双相全血培养瓶 (已接种)
自动培养仪和培养瓶
布氏菌生化鉴定
血平皿 布氏菌菌落
布氏琼脂布鲁氏菌菌落
• 布氏菌产生S2H试验
2019/2019/2019年布病病例报告分析
省份
2019年
2019年
12/13增长 速度(%)
2019年
13/14增长速 度(%)
省份
2019年
2019年
12/13增长速 度(%)
2019年
13/14增长速 度(%)
内蒙古 12436 9310 -25.14 10538 黑龙江省 7235 7169 -0.91 5721 山西省 6001 7082 18.01 8732 河北省 4097 5375 31.19 6756
+++
虎红平板试验
•检测特征(流行率低) • 灵敏度 92.9 (急性病例) • 特异性94.3% (无暴露史) • 特异性91.7% (重复暴露) • 特异性76.9 (既往布病患者) • Ruis-Meza et al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9;11(3):221-5
SAT (1:160)
2-ME
发病后不同月份的灵敏度 (%)
0-2
2-4
4-6
>6
79.5
64.4
76.9
50.6
67.1
19.1
13.5
6.0
• 发现凝集抗体(IgM和IgG) • 灵敏性随疾病持续时间下降 • 顽固性和布病复发患者中表现不佳 • 在本地流行地区/暴露个体中的特异性较低 • 流行地区的建议取舍值为1:320,提高特异性导致的低灵敏度 • 难以读取和标准化
2019-2020年龙陵县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9-2020年龙陵县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01e9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d.png)
2019-2020年龙陵县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布时间:2021-03-22T09:15:23.0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作者:瞿春平[导读] 分析龙陵县2019-202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瞿春平保山市龙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龙陵 678300【摘要】目的分析龙陵县2019-202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布病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9-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应用门户传染病监测中龙陵县2019-2020年布病报告数据和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9-2020年龙陵县共报告布病例4例,其中2019年2例、2020年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66/10万。
4例病例呈点状分布,其中勐糯镇2例,腊勐镇2例。
4例病例全部是男性,兽医2例,农民2例,全部接触病牛感染发病。
临床症状:1例为隐性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体征。
1例反复发热、关节疼痛。
2例仅有关节疼痛症状;患者都居住农村,饲养或接触肉牛,无防护设施。
结论龙陵县近年来首次报告布病病例且布病疫情呈现散发状态,人感染以牛型布氏菌为主,接触布病阳性病牛流产物为主要的危险暴露因素,应加大动物间疫情检疫监督执法力度,加强人间疫情监测,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蔓延;加强病例管理,降低慢性化率是防止布病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防控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
本病以长期发热、多汗、肌肉关节疼痛、乏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
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是危害严重的自然疫原性疾病之一[1]。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f7734f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4.png)
布病调查报告布病调查报告篇一:布病调查报告布病个案表X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20XX年1月25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20XX年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
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
二、县布病发病情况20XX年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XX年1月17日,诊断日期为20XX 年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
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
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
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12000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
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
我们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
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有病的羊皮和病羊;传播途径大多数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有病的羊皮、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
五、疫区处理:根据《疫源地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方法技术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