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349f5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d.pn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1. 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话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电阻这个概念,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准确地测量电阻呢?•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测量电阻的步骤有哪些?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2. 学习目标•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学会计算并掌握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3. 导入知识3.1 电阻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电阻是指导线或器件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为了准确地测量电阻,我们需要使用电阻表或万用表。
常用的电阻测量方法有两种: - 直接测量法:将待测电阻直接连接到电阻表的两个端子,通过电阻表上的刻度或数字读数来获得电阻值。
- 桥式测量法:利用电阻比较桥,通过调节可变电阻,使得电桥平衡,然后通过校准表或计算获得电阻值。
3.2 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万用表是一种集多种测量功能于一体的仪器,可以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
下面是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具体步骤:1.选择测量档位:在万用表上选择电阻测量档位,通常有Rx1、Rx10、Rx100等。
2.接线:将待测电阻两端的导线分别连接到万用表的红色正极和黑色负极。
3.多次测量:根据选择的测量档位,根据万用表上的刻度或数值进行测量。
如果是数字万用表,直接读取数字显示值即可。
如果是指针式万用表,需要注意指针是否在测量范围内。
4.记录测量结果:将读取到的测量值记录下来,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4. 拓展学习除了测量电阻的方法,掌握并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1 串联电阻当多个电阻依次连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这些电阻时,这些电阻称为串联电阻。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记作Rt)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即:Rt = R1 + R2 + R3 + …4.2 并联电阻当多个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同时有电流通过各个电阻时,这些电阻称为并联电阻。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记作Rt)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再取倒数。
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
![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e9ee02227916888486d749.png)
17.3 电阻的测量【导学目标】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前提诊测】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 ,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如果想知道某一定阻电阻的阻值是多少,该怎么办呢?需要什么器材?)【自学探究】实验:伏安法测电阻(1)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为: ,为了减小测量产生的误差,应该采取 的办法,这就要求在实验电路中串联一个 ,从而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 和通过电阻的 。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3)实验电路(4)实验器材:(5)部分器材的作用分别是: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6)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在圆圈中标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符号按电路图把实物图连接起来R=( R 1+R 2+R 3)/3 Ω【小组合作】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及注意事项 1 实验原理:。
其原理是__________。
2实验电路图(在右边画出实验电路图)3 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等4 实验步骤:设计实验5 进行试验① 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② 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2V 、1.5V 、1V ,读出电流表的值,填入下表。
③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三次电阻R 。
6 数据分析与处理:(1)分析小灯泡的电阻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___,电压越高时,电阻也越________,这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的说法是矛盾的,其实影响灯泡的电阻大小的根本因素是灯丝发光时的________,电压越高时,电流也越大,小灯泡的亮度也越高,即灯丝的电阻随着_______的升高而_______。
(2)正是因为灯丝电阻在不同电压,电流下(实质是灯丝的温度不同)本身就不同,所以,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不同情况下的电阻计算平均值,以得到灯丝更为准确的电阻值。
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导学案:17.3《电阻的测量》
![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导学案:17.3《电阻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61310df6d5bbfd0a78567328.png)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学习目标导航】①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②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③了解灯丝钨的电阻特性。
【学习流程】按探究实验七环节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导学】1、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
测出通过的电流I和它的两端的电压U 后,可求电阻R=2、已知某电阻R1两端加上2V电压时,A表示数为0.5A;再接到4V电源两端,电流表示数为A。
3、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电路中接不接滑动变阻器,原因是43、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通过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用测量出它两端的,再根据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是一种测量的方法。
4、电路闭合之前,要把滑动变阻器调到的位置,其原因是。
【课堂合作探究导航】教学点1了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小组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思考: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能否计算出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呢?归纳:如果我们用表测量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表测量出通过电阻中的电流,利用公式,就能间接知道导体的电阻。
这就是利用欧姆定律测电阻的原理,因其使用了伏特表(V表)和安培表(A表)所以称其为伏安法。
教学点2设计实验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1、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5V,电流表的示数为0.5A,于是得出结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Ω。
你认为小明的实验合理吗?为什么?如果不合理应该怎么办?2、请画出你们组认为合理的电路图。
比小明的实验多了,它在电路中主要起到作用,因而可以。
进行试验。
根据你自己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的位置。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阻值端。
注意分工合作!!将你们测量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并计算出电阻值。
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123观察你们测量的电阻值,有规律么?为什么。
你认为你所测量的电阻值应该是多少?。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测量误差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2a715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3.png)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系统地讲解电阻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电阻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2.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了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
4.能够运用伏安法正确测量电阻,并处理实验数据;
5.掌握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阻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仪器,让学生亲身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学生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3节“电阻的测量”,旨在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并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47f3a0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a.png)
17.3 电阻的测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我的教案:电阻的测量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掌握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能熟练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
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理解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多用电表、导线若干。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阻。
2. 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讲解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值下的电压和电流,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分析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6. 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值。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
活动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理解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实验过程,学生掌握了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多用电表。
但在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邀请电机工程师进行讲座,介绍电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电阻测量竞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
![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71a4c79b89680202d8250c.png)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得出规律的能力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的道理
巩固所学内容,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板
书
设
计
17.3电阻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R=U/I(学生画电路图)
三、设计实验
四、多次测量的目的
教
学
反
思
当灯泡两端电压增高时,灯泡发光更亮,使灯丝的温度升高,从而使电阻增大。所以灯丝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测灯泡发光时的电阻不能求平均值。但我们平时在做计算题时往往不考虑这种电阻的变化。
3、达标检测(5分钟)
学法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对子交换检查,组长统计得分。
1、在“测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中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4).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再分别读出两组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5).计算三次电阻的平均值
4.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
2
3
平均值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二)进行实验(14分钟)
按照“摆”“连”“检”“调”“测”“算”六步法进行
(3)分析论证(4分钟)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减小实验误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相关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使学生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养成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
![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03ded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9.png)
17.3 电阻的测量(导学案)【学习目标】1. 进一步掌握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方法。
2. 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3. 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学习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2)实验方法:是用测出电阻两端的,用测出流过电阻的,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阻值,此方法称法。
(3)实验电路图:(4)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定值电阻、电压表、、、开关、导线。
2. 进行实验(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此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的位置。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相应的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并填在表中。
(3)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及电阻的平均值并填入表中。
【合作探究】探究一、伏安法测电阻【想一想】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需要哪些实验器材?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设计实验】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可知,用测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I,用测I出定值电阻两璃的电压U,把实验数据代入,即可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电阻的值。
我们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
电路设计如图所示,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则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变,通过的电流也变。
【实验器材】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设计表格】【进行实验】①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相应的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并填在表中。
③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精选文档
![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9bed09ebb4cf7ec4afed0ed.png)
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
一、欧姆定律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公式
二、你问我答
三、测定值阻值和小灯泡的电阻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电路图:
5.实验表格:
6.分析评估:
学以致用:
1.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电路连好实验器材后,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但电压表指针不动,这可能是( )
A.电流表烧坏,电路开路B.电流表完好,与电流表相连的导线断了
C.电压表接线柱处导线短路D、电压表接线柱处导线接触不良
2.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时,它的依据是_____;已知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表读数是_____,电流表读数是_____,被测电阻是_____。
3.一个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小明在1.2V下测出它的电阻,接着又将灯泡两端电压调到3.8V测出其电阻,小明发现后一次电阻比第一次大得多,这是因为( )
A.实验方法不对B.实验误差
C.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D.实验错误
拓展提高:
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如果电压表损坏了,给你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只电流表,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0,开关和几根导线,你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值吗?
要求: ①画出电路图;
②说出测量步骤;
③写出Rx的最后表达式。
你能行:
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如果电流表损坏了,给你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只电压表,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0,开关和几根导线,你呢测出未知电阻Rx的值吗?。
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_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_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aa91f6bb4cf7ec4afed0ce.png)
九年级物理17.3 电阻的测量导学案茂租中学:徐明洪【学习目标】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了解灯(钨)丝电阻的特性。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80页前三段且回顾以前内容回答: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有些导体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称为电阻,有些导体的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例如灯泡中的。
2、测电阻的方法: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只要测出________ 和______ ,然后再运用公式______,即可求出它的电阻。
这种测电阻的方法简称为。
3、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或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需要进行测量。
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
常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4、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应接线,连接后,应把滑片调到位置上。
5、在右方框内画出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图【合作探究】1、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1)实验设计设计一个能够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电路图和记录数据的表格。
(2)进行实验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电压和电流值,算出电阻值。
多测几组数据,看看测得的电阻值是否相同。
(3)分析论证:小组同学展示实验记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每次的电阻值是不是一样?。
为什么计算出平均值。
(4)交流与评估测电阻的实验中,你每次测量的电阻值是否相差不大?为什么?。
2、测量小灯泡电阻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电路连好后,该同学分别测出了小灯泡的几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①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_Ω。
②小亮从数据中发现,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你认为影响电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有什么规律吗?。
由此可知,测小灯泡阻值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吗?为什么?【课堂小结】对照目标你有什么收获?【达标测评】1、完成课本P81-82页的1、2、3、4题。
【课堂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7.3电阻的测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7.3电阻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0f0e1650f5335a8102d22052.png)
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一课时)课堂探究(阅读、实验、观察获取新知)新知一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方案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阅读课本P80~81“实验”的内容,按如下提示完成相关内容。
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如果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代入公式即可求出。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待测电阻和导线。
3.设计实验: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17.3-1中连接实物图。
4.进行实验(1)按所设计的电路图和实物图连接电路,连接时开关要处于状态,目的是;并将滑片P滑到阻值(选填“最大”或“最小”)的一端,作用是。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试触开关,同时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指针是否偏转,若偏转且不超过量程,说明电路连接正常,否则检查电路排除故障。
(3)闭合开关,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导体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将获得的几组电压、电流的数值填入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4)断开开关,整理仪器。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阅读课本P81“想想做做”的内容,然后按提示完成相关问题。
5.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6.分析归纳: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别求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所对应的电阻值,通过分析发现小灯泡电阻的变化规律是: 。
原因是: 。
答案 新知一 1.IUR电压 电流 电阻2.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3.(如图①②)4.(1)断开防止发生短路最大保护电路(3)(略)5.(略)6.小灯泡的电阻随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受灯丝的温度变化的影响电阻的测量(第二课时)课堂探究(阅读、实验、观察获取新知)新知二单表测电阻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案1.如图17.3-4所示,给出一个电压表、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0、电源、两个开关、导线若干,如何利用这些器材去测量电阻R x的阻值?(1)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新人教版(1)(new)
![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新人教版(1)(new)](https://img.taocdn.com/s3/m/6591c8ac2e3f5727a4e9628d.png)
17.3电阻的测量预习案学校目标1。
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预习检测1、 欧姆定律的公式: ;两个变形式分别是2、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方法之一是用 测出电阻两端的 ,用 测出流过电阻的 ,然后根据 计算出阻值,此方法称 法。
探究案活动探究一:学生先做下题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
2 V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
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此题的启发:电阻的阻值可以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 =I U 求算出来。
要利用变形公式R =IU 求电阻,需要知道U 、I 值,怎么能知道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呢?活动探究二: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实验原理: 。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
(3)、实验电路(4)、实验器材: .(5)、部分器材的作用分别是: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6)、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7)、实验时应如何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值 .(8)、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9)、比较计算出的几个电阻值,电阻的大小相同吗?,你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为减小实验的误差,可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332 1RRRR ++== Ω。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导学案:17.3 电阻的测量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导学案:17.3 电阻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81588dc63169a4517723a3f0.png)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导学案:17.3 电阻的测量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阅读P80图17.3-1,我们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时候,需要哪些器材?这些器材应该怎么连接?为了让测量的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应该怎么做?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比较一下这些设计方法的优劣,画出本组的电路图。
(在PPT上展示右图)
3.动手做一做:对照电路图,选择好正确的量程,连接好实物,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流与电压值。
并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对应的阻值,完成下面的表格。
1 2 3 4 5
电流
I/A
电压
U/V
电阻
R/Ω
4.想一想:在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起什么作用?
答:(1)保护电路;(2)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以便进行多次测量。
5.如果将上面的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多测量几次,分别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有什么变化规律?
答:小灯泡的阻值是变化的。
变化规律是通过的电流越大,灯丝的阻值越大。
6.我们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时候能否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答:不能,因为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不是一个定值,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没有意义。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在本实验中,手和眼的分工不同:手移动滑片,眼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2.为了保护电路,滑片先置于阻值最大处,在移动滑片的过程中,要让电路中的电流从最小到逐渐变大。
【即时练习】
完成P81-P82第1、2、3、4题。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导学案)电阻的测量
![(导学案)电阻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8871462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6.png)
课时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探究点一测量导体的电阻1.实验目的: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导体电阻。
实验原理:R=U/I。
实验器材:电池组、待测电阻、单刀开关、电流、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画出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2)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处;(3)闭合开关,调节滑片,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4)计算导体阻值;(5)求电阻的阻值的平均值。
实验数据:分析与论证: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和导体中的电流及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知识链接:①注意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
①闭合开关前,明确研究对象,观察记录哪些数据?①测量过程中电路闭合时间不能过长,读取数据后要断开电路,以防止通电时间过长电阻发热给实验带来误差。
①测量次数一般在三次或四次左右。
探究点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2.在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中:(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解:如图。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B(填“A”或“B”)端。
小青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1.8V,计算出的电阻值为9Ω。
(4)小青仅把这一次实验测量所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你认为合适吗?不合适,理由是: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5)如图丙所示,是其他两组同学根据测得数据作出的I—U图象,分析图象可知R a <R b(填“>”、“<”或“=”)。
(6)小珍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都不改变,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接到C、D(或A、B)接线柱。
(写出一种即可)探究三特殊方法测电阻(略)当堂练习1.如图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小明对图象信息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B.当乙两端电压为2.5V,其电阻值为10ΩC.若甲和乙并联,电压为1V,则干路电流为0.4AD.将甲和乙串联,电流为0.4A,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3V2.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①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①U图象如图所示.如果R1①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关于R串①R并的I①U图象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串在①区域,R并在①区域B.R串在①区域,R并在①区域C.R串在①区域,R并在①区域D.R串在①区域,R并在①区域3.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均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利用下列电路图能够测出待测电阻R x阻值的是A.B.C.D.4.下列四幅图中,不能能测出未知电阻阻值的是A.B.C.D.5.做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后,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实验中发现电压表已经损坏,那么能否借助一个稳压的电源,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加上桌面上原有仪器,测出一个未知阻值R的电阻呢?要求是:1、可以增加导线和开关;2、电路连接好后不能改变元件的位置.”同学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提出了以下方案,请你分析一下,其中可行的是A.B.C.D.6.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要求两表的量程选择适当,这个适当指的是________;实验时,电表的表盘要正对自己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每次读数后都要及时断开开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3 电阻的测量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3 电阻的测量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bbf32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1.png)
电阻的测量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①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式。
②会同时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钨的电阻特性。
2.进程和方式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和测量进程中的爱好培育。
二、学习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三、学习难点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四、实验仪器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带座)、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假设干、投影仪五、学习进程预习形成一:结合讲义、自主学习1、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
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和它的两头的电压U后,那么它的电阻R=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3、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通过用 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用 测量出它两头得 ,再依照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是一种 测量的方式。
4、电路闭合之前,要把滑动变阻器调到使电路中电流 的位置,其缘故是 。
探讨一:了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小组合作探讨,一起解决问题试探:若是明白一个电阻两头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可否计算出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呢?归纳:若是咱们用 表测量出电阻两头的电压,用 表测量出通过电阻中的电流,利用公式 ,就能够间接明白导体的电阻。
探讨二:设计实验测量未知电阻Rx 的阻值:一、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闭合开关后发觉电压表的示数为5V ,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那么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Ω。
你以为小明的实验数据合理吗?什么缘故?若是不合理应该如何办?二、请在方框中画出你们组以为合理的电路图。
比小明的实验多了 ,它在电路中要紧起到作用。
注意分工合作!! 3、依照你自己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 的位置。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阻值 端。
将你们测量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并计算出电阻值。
实验次数电压U (V ) 电流I (A ) 电阻R (Ω) 1图做一做2 3观看你们测量的电阻值,有什么规律? ;什么缘故 。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d142b9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f.png)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在设计这堂《17.3 电阻的测量》的物理课教案时,我的意图是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用欧姆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3. 掌握欧姆定律,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欧姆表的使用,电阻的测量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欧姆表2. 电阻箱3. 导线4. 电池5. 开关6. 测量记录表活动过程:1. 引入:讲解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演示实验: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向学生介绍欧姆表的结构和功能,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测量结果。
3.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测量电阻。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安全,正确操作欧姆表,并记录测量数据。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值。
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欧姆表的使用,电阻的测量方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测量电阻的实验,或者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17.3 电阻的测量》这堂物理课时,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如下:一、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欧姆表是测量电阻的重要工具,但它的使用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
因此,在课堂上,我详细演示了欧姆表的操作步骤,并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自操作,以加深他们对欧姆表使用方法的理解。
二、电阻的测量方法电阻的测量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我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测量电阻的方法。
九年级物理上册 17.3 电阻的测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0)
![九年级物理上册 17.3 电阻的测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0)](https://img.taocdn.com/s3/m/58e83a3848d7c1c708a145ef.png)
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熟练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理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学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难点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于电阻概念的认识关键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教法、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自主学习1、知识回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电学的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学生思考回答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出示自学提纲实验设计结合教材第29 页“想想议议”,请设计一个能够测量小灯泡的阻值的电路图。
有部分同学设计的电路图可能没有滑动变阻器,对此大家讨论:电路中需不需要加滑动变阻器?为什么?阅读提纲,思考、讨论、猜想组织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得出结论进行实验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0页以及“想想议议”,然后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可以将灯泡的亮度也记录下来。
实验前,请各实验小组交流他们设计的实验步骤,讨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然后各小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图7.3-1自学反馈 1、汇报或检测学生小组内进行检验学习情况,思考、互相交流,谈收获、体会,由组长进行汇报2、组内交流,培优补差分析与论证让各小组同学展示的实验记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R = UI 计算出每次灯泡的电阻。
质疑精讲 1、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2、教师横向拓展和纵向挖掘(1)实验中你的电表是否出现了指针反向偏转的现象?原因是什么?(2)实验中你的电表是否出现超量程的现象?原因是什么?(3)实验中你的滑动变阻器是否出现无法调节电路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总结提高1、出示精选习题 三、达标测试1. 在一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测得电流表示数为0.16A.电压表示数如图7.3-1,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_____ V ,电阻的阻值是_____ 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西三中学校九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电阻的测量课型新授课
主
备审
核
物理组
班级九年级姓名时间
小
组编号
【学习目标】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4、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重点难点
预测】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在测量过程中对兴趣的培养
难点:实验器材的选择是正确使用,电路的故障和处理方法,缺少器材时的处理思路。
【学法指导】伏安法
【知识链接】课前预习:
前面我们学过关于电学的三个物理量分别是电压、电流、电阻。
同学们请想法如何测出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知道什么?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学习过程】或【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一: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 ,用电流
表测出,用电压表测出
,就可以间接的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2)画出电路图
(3)根据电路图我们是如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即:
实验的原理:
(4)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器材是否和我们电路上需要
的相符,再观察一下小灯泡的铭牌。
通过本节课的教
学,我认识到自己
在教学工作中还
有些准备不充分,
基本功还不太扎
实,对《教参》研
究得还不透,新课
程的理念在思想
上认识还不够深
刻,往往过多考虑
到教学进度,忽视
了实验教学,忽视
了学生动手能力
的培养,同时忽视
了学生质疑能力
的培养,没有让学
想一想:①电表的量程如何选?
②、实验的步骤?
③、记录表格?
④、结论?
2.实验探究
做一做:(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把实验数
据和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填在设计的表格中
(2)实验总结:灯丝的电阻随的升高而。
3.教师点拨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保护电路;二是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在实验中注意三次电压值没有固定的顺序,但当实际电压大于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时,要及时断开开关,以免烧坏钨丝。
学习任务二: 实验过程的反思
想一想:
1、量程的选择:选择的什么样的量程?依据是
;
电压表:电流表;
强调:只要不超过小灯泡标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就行。
2、实验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
(1)开关,连接电路
(2)滑动变阻器;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然后读取并记录
;
3、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时候电压表和电流表要考虑什么问题?
4、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值
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因此,在以后教学中要多专研,克服教学中的不足。
【学案整理】1、我们看自己表格中实验数据,再结合其他同学的发
现了什么问题,是否相同?
电压减小,电阻;电阻随电压的增大;看自己做的数据是不是这样?
2、原因是什么?结合我们做的实验数据和做实验观察
到的现象来思考这个问题。
可能与;
3、结论:,电阻增大
教师点拨
按照常规侧几组数据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在这里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数据的话,是不妥的。
应确定一个量不变如电压
【达标检测】1、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
开关S,滑动变阻器向上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B.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导体的电阻是导
体本身的一种性
质,它的大小跟
导体的确长度、
横截面积和材料
有关,而跟它两
端的电压以及通
过它的电流无
关。
结合学生发
C.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D.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2.如图2是测量小灯泡(2.5V 0.3A)电阻的电路,
(1)请你把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请在右侧方框内画出正确实验电路图。
(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是A,电压表的读数是V,则电阻Rx=Ω。
3、明明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5V,已经连接如下图所示电路。
(1)同组的同学又给他补接了两根导线使电路完整,请你将这两根导线画出来。
(2)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滑到滑动变阻器的
端(填“A”或“B”),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
(3)正确连接实物图后,合上开关S,发现灯泡不亮,
电流表读数为零,但电压表读数等于电源的电压,则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4)明明利用电路测小灯泡的电阻,已经记录三组数据如下表,请你将表中的空白格帮小明补上。
实验次数1 2 3现的“灯泡亮度变化”这个现象,从而分析出“是温度发生变化对小灯泡的电阻产生了影响”。
即灯泡亮度的变化多端灯丝的温度变化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
同时《教参》上的一个问题提醒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就是本节实验用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结合上面所述的问题,引发学生质疑讨论,最后得出了其作用并不是为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而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而是为了“发现灯丝电阻发生变化的秘密”。
【教与学反思】本节课从教材上看,较为简单,在教学设计中,我的考虑也不够全面,认为按照: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步骤、记录表格)实验操作交流实验结果总结方法(伏安法)便可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教材中并不像本章的第一节那样强调评估环节,但评估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一个大好契机。
本人在教学中,学生的提问引发了我
对本节课关于评估环节的再认识。
;
一、。